联合战舰手游,菲律宾向印度购买俄罗斯?
菲律宾购买印度反舰导弹不是大新闻:菲律宾德尔芬·洛伦扎纳在2019年12月向媒体透露,菲律宾将购买2个“布拉莫斯”超声速巡航导弹组,每个导弹组由3套导弹发射系统组成,每个系统有2至3根发射管;2021年3月才签订购买合同,而印度向它提供了1亿美元的军援贷款——说明菲律宾的国防费用又被消减了;
按照原定计划,购买“布拉莫斯”导弹只是菲律宾军事现代化的一小部分:可是,疫情让菲律宾国防部再无余粮食,只好等到2021年。而菲律宾引进的“布拉莫斯”包括对地型号和反舰型号:菲律宾优先购买的“布拉莫斯”是岸基版本,并且射程最高只有290公里,数量也就十来枚;
那么,它们可以威胁哪个国家呢?菲律宾本岛吕宋岛周周边290公里全部是大海,而中国的美济岛距离菲律宾巴拉望岛约250公里、距离吕宋岛大概700公里——它部署本岛只能防御敌人登陆作战用途;可是,如果它们部署在巴拉望岛呢?岂不是威胁中国岛屿安全了吗?菲律宾缺少超音速导弹的中继制导和目标指示平台:所以它的海军只能装备射程6公里的“长钉”导弹!因此,岸舰型部署在巴拉望岛就会成为中国巡航导弹或者远程无人机的最佳靶标;
菲律宾海军热切渴望的是反舰型“布拉莫斯”:真正具备了现代化海军的作战能力!可是,海军与陆军同样缺乏远程超音速导弹的制导和目标指示平台:即使强行上舰,导弹与雷达的兼容技术问题就足以瘫痪它!印度人可以解决这个难题嘛?不可以,这款导弹不是印度国产导弹,它的专利权在俄罗斯手中:菲律宾美制军舰安装俄制导弹需要美俄共同点头才能获得源代码!(所以,印度人的先进驱逐舰必须安装俄制制导雷达)
菲律宾海军最佳的解决方法:购买俄制水面发射平台——这有会引起美国强烈制裁!所以,即使“布拉莫斯”入役菲律宾,什么时候形成海上反舰能力有待观察——兔家抓紧时间完成美济岛扩容、黄岩岛填岛才是当务之急!
投降后的日本联合舰队残余军舰能打败澳大利亚?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旧日本海军拥有仅次于英、美海军的世界第三大舰队。在战争期间,日本也大量建造各类军舰。但是,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舰船损失也十分巨大。
在战争后期,日本联合舰队的大部分舰只,被作为浮动炮台停留在本土沿海,经常受到美军的轰炸。所以日本投降的时候,大部分舰艇是以遍体鳞伤的状态来迎接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后残存的主要舰只及其状态:
战列舰有长门号、榛名号(被重创)、伊势号(重创)、日向号(重创)。
重巡洋舰有妙高号、青叶号(重创)、高雄号(重创)、利根号(重创)。
轻巡洋舰有酒匂号、北上号(重创)、大淀号(重创)。
航空母舰有凤翔号、天城号(重创)、葛城号(中创)、龙凤号(中创)、海鹰号(中创)、隼鹰号(中创)。未完工的有伊吹号、笠置号、阿苏号、生驹号。
水上飞机母舰有神威号(重创)、能登吕号(重创)。
驱逐舰有41艘,其中有一艘被重创。还有10艘未完工的。
水雷艇有两艘。
潜艇有伊号潜艇30艘、吕号潜艇7艘、波号20艘、海龙潜艇有224艘。未完工的有伊号7艘、波号30艘、特殊潜艇蛟龙约有115艘、海龙潜艇约207艘。
特务舰有36艘,其中4艘被重创,未完成的有6艘。
训练巡洋舰有鹿岛号。
东罗马在做什么?
大家好,我是唐岛渔夫。
下面由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简单来讲,西罗马有了亡国危险的时候,东罗马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救援。
下面详细来讲讲,如下,
(1)东西罗马,本来就是亲兄弟分家的产物。
公元395年,狄奥多西一世驾崩,他手下的帝国被一分为二。
定都于新罗马的东罗马帝国,分给了十八岁的长子阿卡迪乌斯(Flavius Arcadius Augustus);首都仍旧在旧都罗马城的西罗马帝国,分给了年仅十一岁的次子霍诺里乌斯(Flavius Honorius Augustus)。
此次分裂之后,帝国就再也没有统一。
此后的东西两罗马,以及他们年轻的小主人,各自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2)匈人进入欧洲,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东罗马略次救援
西罗马遇险的时候,东罗马总是冲在前面,至少也是出钱出枪。而且相比西罗马的病入膏肓,东罗马好在能够在新罗马拒险而守,只要能够腾出手来的时候,顺便拉兄弟一把也确实应该责无旁贷。
a)公元410年,罗马沦陷,西罗马帝国迁都拉文纳,西哥特人跑到意大利半岛胡作非为,东罗马派出了勤王部队,保卫拉文纳;
b)公元452年,匈人帝国首领阿提拉杀入波河平原,东罗马第一时间派出部队来到作战一线。后来,教皇临危受命面见阿提拉,阿提拉退兵;
(3)东罗马援助西罗马的标志性事件——卡本海战
公元468年,东西两罗马终于同时做好了战争准备。两兄弟在征服汪达尔这件事情上达成了共识,双方准备倾其所有,一战而再定地中海。
于是,三国两方,会战于卡本半岛这个地方。
当时的情况是正逢初夏,地中海东风劲吹,所以东西罗马的联合舰队为防止提前被风吹上陆地,就把舰队抛锚停泊在了卡本半岛以西洋面上。汪达尔王国如临大敌,与东西罗马代表开始了艰苦的谈判,岂料五天之后,东风突然变成西北风,提前出海的汪达尔舰队从西方和北方掩杀过来。由于风向转为上风,汪达尔人采取了火攻的方式,而由于西北风大作,罗马舰队被风吹到了卡本半岛的西部滩头,无法动弹。这样一把火下来,罗马舰队的全部家当,被烧了个精光。
这是一场妥妥的山寨版赤壁之战。
两大帝国联手的最后一次大会战,居然以这样一种戏剧的方式结尾。
后来的事情,我们就知道了。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继承罗马帝国正统的,只剩下了东罗马帝国。
总而言之,
东西罗马创立的初衷,就是互为左右手来进行军事布防。
而且西罗马帝国末期,日耳曼蛮族入侵,东罗马一直在拼死救援。
八国联军是怎么联合的?
前期由英国海军将领西摩尔率领,开始时总人数约3万人,后来有所增加。八国以日本派遣的军队人数最多,奥匈帝国派遣的人数最少,只是象征性派遣50人,日本成为八国联军的主力。自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西方列强对中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热潮。
而随着战争赔款的加深,人民不堪重负,终于引起了义和团运动,清政府内忧外患,无力抵抗,因此西方列强更加放肆,趁火打劫,妄图吞霸中国。
如果当今的美军航母战斗群穿越到二战能打败日本的联合舰队吗?
不论小编出于什么目的,就当唠闲磕说闲话捯饬几句吧。
一个美国航母战斗群(编队),应该不是多艘航母组成舰队吧。美国海军现在的舰艇装备配备与二战时先进到,或者说强大到让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怀疑人生,这是毋容置疑的。
美军航母舰载机的摧毁能力是当时日本人无法想象的,加之自身先进的电子设备、火力操控系统和身边拱卫的其他现代化舰艇,一个美国航母战斗群的作战能力和打击规模完全抵得上一场小型局部战争。
但是,如果一个美国航母战斗群穿越到二战时期的太平洋战场,就一定会打败由大大小小近千艘战斗舰艇和舰载机、海航机组成的前日本联合舰队吗?难说。
如果联合舰队是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遭受美国人突然打击,也就是说联合舰队会在某一个港口或海域遭到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现代化的立体攻击,而这种饱和轰炸和远距离攻击的损害是致命,可能瞬间前日本联合舰队的主力战舰就会成为一堆废铁。你信吗?
不要唯心地看待问题,简单的问题需要一般的常识解答就好。
首先,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要穿越到八十年前的1942年或延长至1945年这个时间节点期间。1942年美日军舰都没有配装雷达,1943年美国军舰率先安装了这种预警雷达,虽说当时工作性能极不稳定,但在南太平洋海战中的作用还是不容忽视。日本人在预警雷达研制安装方面起步较晚,与美国一样,也是不断地升级改造提升功能,初步达到完成了火控雷达舰对舰操作控制单元;同时,美日也加紧舰艇对空预警雷达的研制。但随着战争进程不断地变化,大舰巨炮舰对舰火力攻击已被舰载机所取代,而对海雷达和舰炮火控雷达只是航行和对岸目标射击一种辅助工具,相对于中北太平洋海域的空战,对空雷达的作用到显得格外突出。那么此时的前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军舰,配装的比较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应该不外乎就是这几个功能简陋的雷达了。
穿越的美国一个航母战斗群应该说是要什么有什么,基本是武装到牙齿了。最先进的现代化各式雷达都不算什么,性能极佳的舰载机、导弹、电子设备等等高科技是现在很多国家所没有的。日本联合舰队真的只有挨打的份,没有还手的余地吗?
但不要忘了,美国军舰所有高科技产品和电子设备都存在一个致命缺陷,电子源和信息源。作为一个单独载体的航母战斗群可以穿越,但与之配套的基站设施仍留在未来,很多用数据支撑的信息并不是单独载体可以解决的,是需要卫星、基站、平台、数据库等方方面面才能完成。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大部分现代化高科技电子设备在哪儿不好用。找联合舰队,侦察卫星是指不上了,还得靠雷达。很多先进的制导武器受到限制,玩不好极可能会伤到自己。
论飞机数量,美军一艘航空母舰有多少舰载攻击机。联合舰队按8艘航母算,怎么也得500架各种类型的舰载机,再不济,好虎架不住一群狼。美国人没有了远程打击能力,只能近战,这方面日本人玩的比美国人溜。
美军有多少能进行空中近距离格斗的飞行员,这方面光凭飞机先进就稳赢是不可信的。日本“零式”性能不错,加上太平洋战争早期的日本海军航空兵技术素质,美国人想占便宜都不可能,日本人十对一美国人,一艘航空母舰的飞行员根本靠不起。
舰对舰炮战,这应该是联合舰队的长项。八八舰队加之两艘超级战列舰,美国人很难应对。
其实这个穿越时间,打的就是一场普通的航母大战,舰对舰炮战。如果双方都不退却,美国人武器装备先进,人员和装备数量有限。日本人群狼围攻,以数量换取胜利。应该说最后获胜的必须是联合舰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