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群雄崛起,吴越为什么没列入战国群雄?
一、吴越地理位置偏离中原,相对闭塞;两国都很早就灭亡了,在战国也很少参与中原事务;1、吴国在公元前473年已经灭亡,而战国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开始,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开始两年后,吴国就被越国灭亡。史界一般认定战国时代是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公元476年东周周敬王病逝,周元王继位;西汉刘向的《战国策》是自周元王元年(前475年)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统一的历史编写成书。“战国”一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也有一说是战国时代应该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之间战争不断,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吴国(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473年)也称勾吴,是存在于长江下游地区的姬姓诸侯国;被周王室封为子爵,自称为王。吴国国境大致在今苏皖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包括今苏州、湖州、常州、丹阳等地)。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率兵大败吴国,吴国被灭,吴王夫差自杀而死。吴国在公元前473年已经灭亡,而战国时期自公元前475年开始,也就是说战国时期开始两年后,吴国就被越国灭亡。自然也没有被列为战国群雄。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即姬亶,古公亶父)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知道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在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创立了吴国。2、越国(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 ),在中国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东南方的诸侯国。子爵,姒姓,大禹后代,夏朝国王少康的后裔。周王室封为子爵,自称为王。地处东南扬州之地,始祖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无余,大禹的直系后裔。公元前306年,越王无彊北上伐齐,被田姓说客所误,率领大军调头攻楚,结果身中埋伏,兵败身亡。楚国趁机扩展吞并越国大片领土,越国各族子弟又内讧争权夺位,越国分裂成很多小国家。越国分崩离析后,其后人分别建立东越,闽越等国家皆自称正统。这些国家要么依附大国,要么被楚国吞并,更别说逐鹿中原了。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军降越君,置会稽郡。越国国力有限,同时远离中原地区,相对闭塞。本身也很少参与中原诸侯事务。自然也就没有被列为战国群雄。
吴国和越国在春秋时期虽然有过巅峰时期,但都非常短暂。随后吴国被越国所灭,越国自败于楚国,越王兵败身亡,越国也分崩离析。
二、吴越两国文明相对落后于中原各国,同时也相对闭塞;而且,楚和吴越三国地位都是子爵,在当时地位诸侯里面,地位很低。虽然战国时期,各国都纷纷争相效仿称王。但春秋时期自封为王只有他们三个国家,这个相当于叛逆啊,只是他们位置偏远,周王室衰微,无力征讨而已。后来楚国强大了,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而吴越却早已衰亡。有什么好玩的slg手游?
感谢邀请,有一款好玩的SLG手游:《华夏宏图》推荐给您。
华夏宏图这款游戏,虽玩的时间不长,不过确实被走心的游戏内容吸引到了。它有不错的可玩性,有很多地方都有很高的自由度。首先它有十三个剧本,八个战役,剧本的历史时间跨度从战国一直到明朝中后期,这么多不同时间,不同朝代的剧本,让玩家能在不同的历史中体验不同的成就感。
下面是游戏的十二个官方剧本:【以下图片,均为《华夏宏图》游戏截图】,关注我的头条号或访问牧羊游戏网mygame123.com有这个游戏更多的信息。
① 战国七雄
秦非短命,自秦襄公列为诸侯已近六百年。公元前236年,秦国“带甲百万,良将如云”,秦王政任用尉缭子、白起、王翦和李斯等人,积极推行统一战略。在关东,赵国虽败于长平,但良将李牧尚在,是秦的头号劲敌。魏国地处中原,地广人多。韩国被列强包夹,奄奄一息。楚国沃土千里,兵甲百万,是抗秦的最大力量。而燕国和齐国、越国都远离战乱,如果有一个明君,也能守土安民。
② 项羽分封
公元前206年,项羽坑杀秦卒二十万,秦军主力尽消。率四十万军队挺进关中,自立为西楚霸王。以霸主的身份分封十八路诸侯,建立自己的权威,以号令天下。把他的劲敌刘邦封在秦朝流放犯人的巴蜀,以降将章邯、司马欣给予钳制。次年,项羽将义帝迁往长沙郴县,令人暗杀于途中。此后,各地诸侯叛乱,项羽疲于四处平乱,助长了刘邦,渐渐形成了楚汉对立的局面。
③ 开疆拓土
汉高祖刘邦立国六十年后,汉武帝刘彻登基。经历了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的大汉帝国,可谓天下安定国库充盈。但此时,汉朝领土未及秦代的一半。南方的南越、闽越、夜郎、东瓯、滇国等国,时而臣服时而自立。东北边,东胡各族慢慢崛起,卫满朝鲜对幽州的威胁也越来愈大。北方的匈奴侵占河套、河西等大片水草肥美的地方,沿祁连山可以到达西域,有三十六国,但由于强大的匈奴占领了河西走廊,汉人未能踏足那片土地。
④ 东汉远征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与此同时,人们发现从蓬莱出发往东,沿四百年前徐福东渡的路线,能到达乐浪郡、带方郡。往东是高句丽,往南是三韩,继续南渡大海可以到达倭。那里有邪马台国、狗奴国及诸小国,中原大军将会踏上此地。
⑤ 三国群雄
公元197年,中原大地经历了几年诸侯混战,小势力被逐渐兼并,各自的势力范围日渐清晰。公孙瓒称霸幽州,马腾盘踞凉州,袁绍占领冀州,吕布得到徐州,曹操占兖州,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扬州的孙策,淮南的袁术,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在狭缝中生存,依附豪强的势力还有刘备、张鲁、张绣等。
⑥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立即开始了向南用兵的准备,剑指刘表。荆州虽兵多粮足,但刘表病重、两子争权,仅有刘备作为马前卒屯于新野。在江东,孙权治下水师数万,百姓丰腴,为曹操的招安对象。大战前夕,各方都有着自己的盘算。在战火之外,益州的刘璋虽然昏庸,但父亲留下了兵多将广,易守难攻的巴蜀大地,连曹操也忌让三分。凉州的马腾和韩遂再次联合,麾下有马氏兄弟及众多西凉悍将,加上铁骑的战斗力,为曹操一大后患。还有在幽州日益壮大的公孙度,威胁着曹操的大后方。
⑦ 三国鼎立
刘备即位汉中王后,夺取了刘璋的益州,以及曹操管辖的汉中,并且拥有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这“五虎将”,军势达到了顶峰。曹操见刘备军势如此之盛,也感到危险,于是派遣于禁、庞德南下以防关羽北上。而孙权由于中了诸葛亮的计谋,痛失荆州,时刻想着收回荆州,因而终止了赤壁之战以来与刘备的友好关系,转而与曹操交好。三股势力互相制衡,鼎足而立,天下局势混沌不清.
⑧ 八王之乱
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密诏司马玮、司马亮带兵进京杀死杨骏,铲除了杨氏势力。然而晋惠帝懦弱无能,朝政渐渐被贾南风所把持。各郡国的藩王看到皇上无能,朝政混乱,也渐渐起了不臣之意,先后派兵占领洛阳,诸王之间相互攻伐。除了内部斗争,西晋的外围也是危险重重,各个少数民族政权已对西晋形成包围之势。西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⑨ 隋末群雄
隋朝末年,人民不堪忍受繁重的劳役,纷纷揭竿而起,天下遂大乱。而乱世出英雄,李渊、窦建德、李密等人在这乱世之中拥兵割据一方,都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同时,隋炀帝杨广虽然无力阻止人民的起义,但仍不愿放弃,试想着挽回隋朝的统治。谁?将主宰这乱世.
⑩ 陈桥兵变
公元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亲信掌握了军权。 960年正月初一,传契丹兵南下,宰相范质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随后,赵匡胤率军回师开封,胁迫周恭帝禅位,改国号为“宋”,仍定都开封。新政权要面对北方强大的契丹,西北的定难军,晋州的北汉,还有南方各强权:后蜀、南唐、南汉等,倘若急于用兵,必招围攻。
⑪ 靖康耻
公元1125年,宋皇朝背信弃义,与金国订立“海上之盟”,联合灭辽。自澶渊之盟以来,宋辽百年无交战,以致辽军不堪一击,辽帝国迅速瓦解,汉地全部落入金国手里。天祚帝逃到夹山继续抵抗,宗室耶律大石远走可敦城。由于金国看到了宋兵的软弱,决定南下攻宋,兵锋已达都城汴梁。同时宋境民变四起,史称“宣和暴动”。山东张万仙,河北张迪、高托山、临沂武胡等起义,众数万至数十万,另地方武装郭药师亦屯兵燕山。
⑫ 苍狼白鹿
公元1189年,铁木真的乞颜部开始与蒙古各部争夺草原霸权。在西边,有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的西辽汗国。南边有强大的大金帝国和西夏王国。宋朝已经偏安多年,在孝宗的管治下,国力日渐恢复,萌生了北伐的念头。在日本,源赖朝已经控制了日本的大部,仅有平泉的藤原泰衡能与之抗衡。另外,大理、高丽、越李朝、吐蕃各部在大国间生存。
⑬ 万里海疆
公元1582年,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第一次被葡萄牙和西班牙瓜分。除了东亚,欧洲的殖民贸易已经满布世界,果阿、亚齐、马六甲、马尼拉、澳门都是全球贸易的一环。明朝,十岁即位的万历神宗皇帝,由首辅张居正主政,实施改革。神宗亲政后励精图治,国力恢复,开创了“万历中兴”的局面。但在满洲,明朝对女真各部的控制日益减弱,努尔哈赤为报家仇,在建州起兵,展开统一女真的战争。日本正处于纷乱的战国时代,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等人的努力下逐渐开始统一。在长城以外,鞑靼、瓦剌等蒙古各汗国仍盘踞在大漠草原,伺机南侵。新生的俄罗斯帝国,势力已经深入中亚,对西域虎视眈眈。帖木儿帝国后裔建立了雄霸北印度的莫卧儿帝国、统一缅甸了的东吁王朝、渐渐崛起的暹罗国,都有着不可小觑的实力。
以上是游戏介绍,具体的游戏画面,请参考我头条里的相关文章和视频。
如有兴趣,请到牧羊游戏网mygame123.com怎么样游戏体验一下,也可以到淘宝搜索“华夏宏图”,去官方淘宝店买来玩玩,这游戏兼容PC和手机(安卓、Ios都可以),存档可共享,随时随地都能玩。
有什么很热血的小说推荐?
网络小说中十部高评价作品,这些口碑之作你读过几本?
之前推的书都没有按照评分来,主要按照人气各种榜单,口碑印象来的,这次按照评分推一次。在豆瓣上找了下一些曾经很火的书,人气太小的话就没考虑了,不过也算有代表性了,写得好的书,人气不可能低到都没人发现,对吧。
以下是十本知名度大,豆瓣上评价最高的网络小说,要说明一下,在豆瓣上评分能够达到7.5分的网络小说基本口碑都很不错的。
第十《随波逐流之一代军师》8.6
作者:随波逐流
是一部历史谋略的武侠大作,但有别于一般历史武侠小说内容中随处充斥的武林高手、帝王、霸主的英雄主义,主人翁江哲是一个胸无大志,随波逐流的军师形象;一个外表柔弱、喜爱诗词书画更胜刀枪兵棍,这样一个云淡风轻的书生,却主宰著天下的一统,在乱世,更显得突兀。全篇结构严谨,每一部每一篇都像一个珍珑棋局,看似无解,到他手裡却一步一步地走向胜利,每每到了一个死局,被他轻轻一拨,便重现了生机。使得很多读者,一开始总是看不懂其中深意,待到后来,恍然大悟,原来如此,不由得衷心惊叹佈局之精彩,只因为一切都是如此的天马行空意想不到,却又如此合乎自然之道而理所当然。
第九《新宋》8.6
作者:阿越
是一部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描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故事。作品以天才的想象、宏大的架构、激烈的戏剧冲突取胜,、作品让主人公用一个当代人的眼光去看待北宋的一切,并让其与历史上的各种杰出人物相接触碰撞,作品的内容丰富多彩,对当时北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平民生活、手工业状况等各个方面都有涉及,描绘出了一幅整个北宋时期的全面风物图,带领读者身临其境于公元1069年的大宋江山。
第八《搜神记》8.6
作者:树下野狐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随着天下公认的领袖神农氏的去世,金、木、水、火、土,五族群雄开始蠢蠢欲动。就在这波涛暗涌的蛮荒年代,几位少年横空出世,龙神太子拓拔野、蚩尤、未来黄帝姬远玄、未来炎帝……在机缘巧合下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的传奇历程。
长篇神话奇幻小说《搜神记》,带你进入一个充满瑰丽山川、珍禽异兽、神功法术、爱恨情仇的梦幻般的古代神话世界。
第七《史上第一混乱》8.7
作者:张小花
《史上第一混乱》开创了网络小说恶搞流,在网上掀起了搞笑风暴。网友惊呼:小花幽默震天地,《武林外传》都哏屁。另有评论曰:此书之于穿越小说相当于《鹿鼎记》之于武侠小说。
第六《间客》8.7
作者:猫腻
猫腻口碑最高的一部作品,作为网文,《间客》思辨意味非常浓烈,颠覆了一些人对于网文的看法。或许也只有网络这种未阉割的原生态渠道,才能产出如此犀利强悍的作品。 猫腻在这部小说里尽展了他的“情怀”。
第五《亵渎》8.8
作者:烟雨江南
《亵渎》是最经典的DND体系代表作,当年一发表,就成为中国网络上最受欢迎的奇幻小说之一,在全国拥有庞大的拥护者群。一时间,罗格、风月和格里高利成了网络尽人皆知的名字。太无耻了,太卑鄙了则成为了知名的口头禅。
第四《全职高手》8.9
作者:蝴蝶蓝
这本网游竞技小说打破我对这类小说的认知,真是火到没天理了。
第三《紫川》8.9
作者:老猪
老猪的无敌的台词功力,史诗级的战争描述,在这部小说中尽展风采,需要细细品读。
第二《都市妖奇谈》8.9
作者:可蕊
世界观非常清晰:神、仙、人、妖、怪、魑魅魍魉组成的世界看似等级分明,但却息息相关,仿佛一个巨大的食物链,彼此影响,彼此牵制,彼此依赖。一个一个看似独立去却又相互串连的小故事,仿佛多米多骨牌一样排列的谜题,解开一个又出现另一个,更让人从开始阅读就陷入欲罢不能的陷阱。
第一《狼群》9.0
作者:刺血
在本书中,作者凭借超强的想像力,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雇佣兵形象。尤其是他在行文中信手拈来,丰富到极致的军事知识,更是引无数军事发烧友为之尖叫,追捧不已。
东汉末年的动乱到底有多可怕?
曹操《 蒿里行》:关东有义士 ,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 ,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曾经写过一首诗,讲的是东汉末年的天下局势,这首诗起初讲的是关东联军讨伐董卓,然后说到联军不齐心,互相观望,不肯真的率军讨伐董卓,最后说到当时社会上的一些惨状,说到由于战争连续不断,士兵长期脱不下战衣,铠甲上生满了虮虱。
然而最惨的还是老百姓,众多的百姓也因连年战乱而大批死亡。尸骨暴露在荒野地里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鸣。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也就是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因此死去,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曹操东汉末年不仅仅是一个动乱的时期,其间瘟疫与战争并存,天灾与人祸同在,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的统计,公元157年(汉桓帝永寿三年),全国尚有人口5647万人,到了公元280年西晋统一三国时,全国人口总数为767万,在一百余年的时间中,人口减少了85%,这是一个相当动乱的时期。
一、天灾
东汉末年的天灾主要有:地震、蝗灾、螟灾、水灾、冰雹、海水倒灌、大旱等等,这种记载在史书中频繁出现,比如:
《后汉书 孝灵帝纪》:二月癸卯,地震,海水溢,河水清。。。。。。五月,河东地裂,雨雹,山水暴出。
这里说的是公元171年二月十三日,发生地震,海水漫溢,黄河水清。同年五月,河东地裂(地震),落下冰雹,爆发了山洪。
《后汉书 孝灵帝纪》:夏四月,大旱,七州蝗。
古代地震公元177年四月,大旱,七个州发生了蝗灾。
《后汉书 孝献帝纪》:丁丑,地震;戊寅,又震。乙巳晦,日有食之,帝避正殿,寝兵,不听事五日。大蝗。
这里说的是公元194年六月初二,发生了地震;到了初三,又发生地震。三十日,发生了日蚀。皇帝因此不入正殿,不动兵器,不理朝政五天。随后又发生了大蝗灾。
根据统计,汉灵帝在位的20年间,发生了7次地震,汉献帝在位的31年间,也发生了7次地震,如此高强度的地震,给百姓带来的无穷无尽的灾难,至于地震造成的破坏,史书中根本没有记载,当时对于人口与财产的损失根本就没有人统计,这还只是地震带来的。
频繁发生的自然灾害还有蝗灾、螟灾和水灾,尤其是蝗灾,发生的次数不比地震少,往往是地震之后紧随而来的就是蝗灾,蝗虫大量飞来,吃光了庄稼,导致老百姓地里根本没有收到,没有粮食吃,就会饿死很多人,史书上记载了很多次人吃人的事件。
蝗灾《三国志 武帝纪》: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乃罢吏兵新募者。
公元194年,这一年一斛谷米价值五十多万钱,以至于出现“人吃人”,太祖曹操便解散了刚招募来的新兵,因为养不起,没有粮食吃,连曹操都没有粮食养军队了,那普通的老百姓拿什么活,没有东西吃只能饿死。
《后汉书 孝献帝纪:三辅大旱,自四月至于是月。帝避正殿请雨,遣使者洗囚徒,原轻系。是时谷一斛五十万,豆麦一斛二十万,人相食啖,白骨委积。帝使侍御史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经日而死者无降。
公元194年,三辅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大旱,自四月至七月。汉献帝进入正殿祭天求雨,派使者清理审查囚徒,对在押的轻罪犯人,进行宽恕。这时一斛谷要五十万钱,一斛豆麦要二十万钱,饿得人吃人,尸骨到处丢积。汉献帝派侍御史侯汶拿出京城太仓的米豆,为饥民施舍糜粥,而饥民经日而死者仍然没有减少。
古代水灾很多自然灾害是叠加在一起发生的,地震通常伴随着蝗灾,大旱通常伴随着饥荒,暴雨与水灾共存,频繁的自然灾害让粮食欠收,人口大量减少,这也是东汉末年人口不断减少的原因之一。
二、人祸《后汉书 陶谦传》:初平四年,曹操击谦,破彭城傅阳。谦退保郯,操攻之不能克,乃还。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初三辅遭李傕乱,百姓流移依谦者皆歼。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攻打陶谦,打下彭城傅阳。陶谦退守郯城,曹操打不下来,于是退兵。路过时攻下取虑、雎陵、夏丘,都进行了屠杀。杀死男女共数十万人,鸡犬不留,泅水因此而堵塞不流通,从此五县地界之内,再没有人的踪影。当初三辅遭受李催之乱,百姓流亡到陶谦这里的全被曹操杀光。
这不是战争,这是屠杀,是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屠杀,曹操在攻打陶谦时,为了泄私愤,杀死了几十万徐州境内的百姓,导致五个县没有人烟,这就是人祸。
曹操有屠城行为《后汉书 袁绍传》:余众伪降,曹操尽坑之,前后所杀八万人。
官渡之战时,袁绍被打败,只带着少数人逃回了北方,袁绍剩下的部众假装投降,曹操将他们全部活埋,先后被杀的有八万人。
尽管史书上说袁绍的部将是假装投降曹操,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战败,他的手下没有必要假装投降,这些人根本就是走投无路,无法跟随袁绍一起逃回北方,只能投降,结果曹操屠杀了这些人,这叫杀降,这不是战争,是人祸,一次性就被曹操活埋了8万人。
在东汉末年的战乱中,曹操及其用下将领先后屠城有七八次之多,前后杀死了数十万百姓,这些人白白被杀,完全就是人祸,屠城与杀降的事件在东汉末年时时发生,导致了大量无辜百姓被杀,人口大量减少,十室九空。
曹操在官渡之战后杀降三、瘟疫东汉末年的另一大灾难就是瘟疫,而且先后持续数十年,大量百姓因此而死,甚至不少当时的名人也因为瘟疫而去世。
《后汉书 孝灵帝纪》:二年春正月,大疫,使使者巡行致医药。
二年(公元173年)春正月,大发病疫,派使者巡视送医药。
《三国志 武帝纪》: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公元208年,曹操抵达赤壁,与刘备交战,战斗失利,这时发生了大瘟疫,官兵死了很多,曹操便带兵北回。
根据统计,汉桓帝时期,发生了三次规模较大的瘟疫,汉灵帝时期,发生了五次规模较大的瘟疫,到汉献帝时期,瘟疫仍然不时流行,朝廷曾经派出医者四处施药,当时又没有疫苗,只能靠中药的救治以及人自身的免疫能力,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而去世。
三国时期有严重的瘟疫曹植《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 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强烈的传染病不断蔓延。几乎家家户户都经历着丧失亲人的悲痛,哀伤的号泣声不时传来。有的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族俱亡。有人认为,疫气是鬼神带来的。而遭遇这次灾难的人,都是粗衣恶食、荆舍蓬门的贫苦百姓啊!想想那些华堂玉食、貂服厚褥的富贵人家,像这样染病的情况却很少。这是因为阴阳失衡,寒暑错位,所以会产生瘟疫。而无知的人却用悬符的方法来驱秽,也是很可笑的事情啊!
东汉末年的瘟疫持续了数十年,到了魏晋时期,仍然存在,从曹植的文章来说,瘟疫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几乎是十室九空,有的是全家病死,有的是一个家族都因病去世,建安七子中有五个人因为瘟疫在217年去世。
瘟疫导致十室九空著名神医张仲景的家族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一个二百余人的大家族既然有三分之二的人因为瘟疫而去世,张仲景因此而写下《伤寒杂病论》的医学著作。
四、战争战争充斥着整个东汉末年,从汉灵帝在位开始,东汉政府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战争,首先是东汉与羌人的百年战争,从公元57年开始,原来为东汉守卫边疆的西羌人开始叛乱,攻打东汉边界的郡县,一直到东汉灭亡,羌人与东汉的战争持续了一百多年。
到了汉桓帝时期,东汉著名将领段颎(字纪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三将(号称凉州三明)对羌人进行了残酷的镇压,杀死了数万羌人,勉强才平定了羌人之乱,到汉灵帝时期,羌人与东汉之间的战争仍然在持续。
《后汉书 孝灵帝纪》:使护羌校尉段颎讨先零羌......段颎大破先零羌于逢义山......秋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复破先零羌于泾阳......秋七月,破羌将军段颎大破先零羌于射虎塞外谷。东羌悉平。
汉羌战争汉灵帝时期(公元168~169年),段颎讨伐先零羌就用了两年时间,除此之外,东汉境内及境外也发生了一系列的战争与叛乱,公元169年9月,荆州江夏郡蛮族叛乱,几乎同一时间,丹阳山越人叛乱,围攻太守,被击败,同年11月,鲜卑人抢掠并州,170年冬天,济南出现盗贼攻打东平陵,171年冬天,鲜卑人再次抢掠并州。
174年11月,鲜卑人抢掠北地郡与并州,175年5月,鲜卑抢掠幽州,176年夏天,益州夷人发生叛乱,176年12月,鲜卑人再次抢掠幽州,177年8月,东汉政府军主动出关攻击鲜卑,失败而归,177年12月,鲜卑抢掠辽西,178年春天,鲜卑人侵入酒泉。
179年12月,益州巴郡板楯蛮发动叛乱,180年4月,江夏蛮族再次发动叛乱,181年冬天,鲜卑人侵入并州与幽州,184年2月,黄巾起义爆发,这是东汉末年最大的农民起义,起义席卷了东汉十三州中的八个州,涉及人数数十万人,经过9个月的强力镇压,在皇甫嵩、朱儁、卢植等名将的领导下,黄巾起义被东汉政府军平定。
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中战死及被杀的人数至少有数十万人,起义军杀死了大量的政府军官兵、地方乡绅及无辜百姓,由于战败,大量的起义军被官兵杀死,更多的人则投降于东汉政府,或者流入各地为寇,为东汉末年的战乱增添更多的不稳定因素,后来出现的白波军、黑山军、青州军均为黄巾军余党,整个天下更加地不稳定,战乱频繁。
189年,汉灵帝去世,东汉朝廷陷入了权力斗争,大将军何进杀死了宦官蹇硕,而何进本人则被张让、段珪为首的另一批宦官所杀,袁绍、袁术兄弟则率领自己手下的军队冲入皇宫之中杀死所有宦官,何进的部将吴匡杀死了何进的异母弟何苗,整个朝廷陷入一片血雨腥风之中,被杀得差不多的时候,董卓进京了。
董卓是有史以来被史书记载下来最恶劣的政治人物,董卓在朝中可以任意屠杀官员,在地方上纵容手下军队任意屠杀百姓,对于投降董卓的军队,也是被屠杀,董卓执意迁都的行为,更是引发了严重的人道灾难,因此而死的百姓不计其数,董卓离开洛阳也是烧杀抢掠,东汉数百年的都城洛阳在董卓手中成为一片废墟。
董卓乱政随后不久,董卓被吕布所杀,李傕、郭汜等人率军攻入长安,王允被杀,吕布逃走,汉献帝陷入李傕与郭汜的斗争与混战之中,直到195年,汉献帝东逃洛阳,被曹操迎立到许都,朝廷才稳定下来,然而此时整个天下却陷入了地方军阀混战的局面。
曹操以兖州为根据地,逐渐消灭了吕布、袁术、张杨、袁绍,赶跑了刘备,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207年曹操远征乌桓,击败了支持袁氏兄弟的乌桓人,同年,袁氏兄弟被公孙渊所杀,208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结果输给了孙刘联军。
209年,周瑜在南郡之战中打败曹仁,211年,曹操进入关中,与关中十部军阀发生混战,211年,刘备入川,到215年才拿下益州,同一时间,曹操也占据了汉中,孙权则占据了交州,将势力扩展到两广地区。
三国时期战乱不断217年,刘备发动汉中之战,近两年的战争中,斩杀了夏侯渊,击败了曹操,219年,关羽北伐,孙权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导致关羽被杀,荆州三郡尽失,221年,刘备为了夺回荆州,发动了夷陵之战,第二年,刘备几乎全军覆没。
227年,诸葛亮开始北伐,234年,诸葛亮去世,随后在几十年的时间中,姜维先后进行了11次北伐,公元263年,司马昭命令钟会、邓艾攻打蜀汉,同年,蜀汉灭亡,265年,司马炎取代曹魏建立西晋政权,280年,西晋灭亡了东吴,统一天下,三国正式结束,在整个三国时期,战争一直不断,因战争而去世的人不计其数,这就是东汉末年的战乱。
刘备是英雄吗?
酒桌上侃大山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非但今人如此,古人也爱这一口,最著名的莫过于曹操与刘备的“煮酒论英雄”。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酒酣耳热之际,曹操霸气侧漏地说道。
然而,对此我一直有个疑问:刘备的英雄之名到底从何而来?
图1 刘备(161年-223年)
1.名声何来?论文,刘备不怎么爱读书,没啥文才,既不会写诗也不会作文,汉末文坛自然没这一号人;论武,此前没打过什么像样的胜仗不说,还被曹操、袁术、吕布多次胖揍,老婆孩子都被俘虏了几次。就这样的简历,曹操凭啥如此捧他,乃至于跟自己相提并论呢?
有人会说了,刘备是皇室宗亲(刘皇叔的错误就不必在此指出了),而且还有仁义的名声,所以才受人推崇啊。
但这显然是看多了《三国演义》的结果。
刘备虽然自称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但其实可信度不高,就如同曹操后来自认是西汉曹参之后一样。
一方面,这事根本不可考,只有刘备一方的证词,后来给《三国志》做注的裴松之就指出,虽然刘备说自己出自汉景帝一脉,但年代太过久远,从祖父以上的世系就没谁知道了。
另一方面,《三国志·先主传》说,刘备先祖刘贞,在汉武帝元狩六年(前117)封涿县陆城亭侯,后因祭祀所献的酎金成色不对,被贬为了平民。
可这段叙事里有两个明显的错误:一是根据《汉书》记载,刘贞封侯是在公元前127年;二是西汉并无乡侯、亭候的爵位,刘贞封的实际是县侯。
如此明显的bug,很难让人相信刘备的皇室宗亲之说。
更何况,即便是真的,到刘备这一辈时,中间都经过三百年了,血缘关系也早淡的不成样子了,姓不姓刘有区别吗?
图2 曹操(155年-220年)
至于仁义之名,不过只是小说家有意给刘备立的人设而已。国家动荡之际,大家都在争地盘,哪里顾得上民生问题?
所以,或许那句“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只是情商高手曹操的一句场面话,做不得真?
也不是。因为在说出这句话前,曹操就相当给刘备面子了,所谓“出则同舆,坐则同席”。曹操的谋士们也都一致认可刘备的英雄身份,以至于程昱等人还腹黑地建议干脆把刘备杀了了事。
除了曹操一方,其他人也很看重刘备。
在曹操之前,徐州牧陶谦托孤刘备,说了句:“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而当刘备被曹操击败投奔袁绍时,对方更是离开大本营邺城以外二百里来接机,可见重视程度。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在东汉那样一个注重出身的等级社会,卖鞋出身的刘备到底是怎么变成曹操眼中的英雄的呢?
图3 卢植(公元139年-192年),字子干
2.恩师卢植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卢植了。
卢植是东汉大儒,学问好不说,还懂军事,最为人称道的就是大破张角的黄巾军。此外,他还不畏强权,不仅不鸟宦官,还敢在董卓主持朝政时当面硬扛,立阻其废立皇帝之举。
无论何时,这样允文允武又充满理想主义气质的汉子都会受到热烈的追捧,如曹操评价的,“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试想,如果成了此人的关门弟子,以后成功出名不是顺理成章吗?这样的成功路径直到今天,也是颠破不灭的真理,所以很多人都拼了命地拜在赵本山、郭德纲等人的门下,尽管有些人在此之前看来已经小有名气了。
早年的刘备走的正是这条路。十五岁那年,在家族的资助下,他正式拜入了卢植的门下。
尽管时间不长,最多不到两年,但由此刘备获得了一种身份:大儒卢植的入门弟子。这让他获得了进入精英社会的入场券,从而此后得以与郑玄(与卢植同门)、陈纪、陈登等当世名士大儒相交,成为上层圈子里的一员,并在这些人的帮衬下,一跃成为知名大咖,就如同曹操靠许劭、桥玄等名士的吹捧而成就英雄美名一般。
图4 吕布(?-198),字奉先
与刘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吕布,两者都出自西北边地,不是传统政治、学术核心圈的人,而且吕布比刘备更能打,但他却基本不受主流政治圈的待见。
吕布曾先后投奔袁术、袁绍,可都呆不下去,之后便遇到了陈宫。而陈宫当初之所以劝说张邈迎吕布反曹操,不过只是想暂时借助吕布的武力而已,并非真的想要认其为主,正因此才有了后来未遂的反叛。
为什么同样出生边地寒族,吕布却一直不受主流社会的待见?根源就在于他缺乏向大儒求学的经历,没了这层纽带,他始终打入不了儒生的圈子。
图5 公孙瓒(?—199年),字伯圭
3.发迹之始师从卢植的另一大好处,是刘备有了公孙瓒这一同门师兄。
黄巾起义后,刘备开始了创业之旅,但最初的几年一直不顺,断断续续地当了安喜尉、下密丞、高唐尉、高唐令等官,职业生涯并没有多大起色,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
直到他投奔公孙瓒后,情形立刻不一样了。
与刘备不同,公孙瓒一直混得不错,当刘备来投时,他已经当上中郎将一职,还被封了都亭侯。刘备投奔之后,公孙瓒任命他为别部司马,这是一个比较高级且独立的武将职务,类似李云龙的独立团团长。
之后,刘备被派去青州对抗袁绍,因为有战功而升任平原相。在汉代,侯国的相与郡太守同级,也就是说,此时的刘备已然从一个无名之辈升迁为两千石的高官,而非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了。这一切,离不开公孙瓒的帮助。
而当上平原相之后,刘备又遇到另一件幸事:解救孔融。
图6 孔融(153年-208年),字文举
当时的孔融任职北海相,此地为黄巾军所围困。孔融于是派太史慈杀出重围,向刘备寻求救兵。当得知竟然是孔融前来求救时,刘备很是高兴:孔融竟知道世间还有一个刘备啊!
他立刻发兵三千,解救被困的孔融。听闻刘备来救,久攻不下的黄巾军随即散去。孔融自然对刘备感激异常。
作为当时闻名天下的大儒,孔融的影响力毋庸置疑。因为他的推崇,刘备的知名度与号召力再次蹭蹭蹭地上升。不止如此,他对刘备的霸业还起到了实际且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陶潜打算让刘备即任徐州牧时,刘备担心无法服众而假意推脱,这时孔融站了出来,予以了坚定的支持,与陈登一道极力促成了刘备担任徐州牧一事。至此,刘备成为天下屈指可数的封疆大吏。
图7 袁绍(?-202年),字本初
一介贫寒子弟在不长的时间内,竟然成为称霸一方的大佬,而且还是靠民主选举而非武力夺取,在当时,还有比这更励志的事迹吗?自然而然,靠四世三公起家的袁绍、兼靠家世与武力崛起的曹操,不能不对刘备心生佩服。
“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曹操的这句酒后之言,显然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系出真心的称赞。
文:江河散人
参考文献:《三国志》《汉书》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