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伤克星,刘伯温临死前留下了11字的什么遗言?
“你立刻把这本书上交朝廷,千万不要让子孙后代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1375年三月,刘伯温病重,他自知来日不多,于是就把两个儿子叫来,把《天文书》交给长子刘琏,对他这样嘱咐说道。
从1360年起,刘伯温就开始辅佐朱元璋,为他的各方征战、朝政大事出谋划策。朱元璋平定天下、在南京即位以后,任命刘伯温为太史令,是专门负责天文历算的官员。
刘伯温从小就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通,他尤其喜好天文历法,十分精通这方面的学问,他也正是以这方面突出的才能辅佐朱元璋,对朱元璋取得天下贡献不小。
刘伯温刚开始跟随朱元璋的时候,朱元璋尊奉小明王韩林儿,每年岁首,朱元璋都会下令专门在中书省设下御座,带领文武官员一起行礼,表示对韩林儿的尊重。
朱元璋带领大家一起跪拜的时候,唯独刘伯温一个人坚持站立不跪。刘伯温不仅不跪拜,反倒还冷冷地说道: “他只不过是个放牧的野小子,何必那么尊敬他呢!”
说完这些话后,刘伯温当即单独求见朱元璋,向朱元璋点明天命所在。
刘伯温所说的显然正是朱元璋所想的,于是朱元璋马上向刘伯温询问平定大计,刘伯温把自己的计策全盘托出,朱元璋马上全部采纳。
有刘伯温的良策,还有帐下徐达、常遇春等大将的英勇善战,朱元璋逐一扫平陈友谅、张士诚、韩林儿等人,于1368年在南京即位。
坐上宝座的朱元璋知道刘伯温劳苦功高,因此始终对他十分尊敬,平时称呼刘伯温时从来不直接称呼他的名字,而是尊敬地称呼他为“老先生”,夸奖他说道“吾子房也”,把刘伯温比作刘邦的谋士张良。
从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到成为朱元璋朝的太史令,这几年时间应该是刘伯温和朱元璋相处最好的一段时间,因为此时的朱元璋迫切需要有刘伯温这样一位上知天下、下晓地理的高明之士的指导,需要有人告诉他如何实现自己的野心,成功坐上期待的宝座。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些道理刘伯温大概也是明白的,但是富贵就在眼前,要想轻易舍弃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在朱元璋即位后的前几年,刘伯温没能及时离去,反倒还卷入了和李善长、胡惟庸的争斗之中。
在李善长的排挤下,刘伯温以妻子去世为由,请求辞官归乡,很快就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对于此时的朱元璋来讲,刘伯温的大智慧已经成为一种潜在的威胁,而不再是可靠的依赖。
虽然即将离开京城,刘伯温却仍然惦记着朝中大事,临行时他向朱元璋上奏道: “凤阳虽然是帝乡,但并不适合建都;另外陛下要征讨王保保,万万不可低估他的实力!”
智慧忠诚如刘伯温,虽然自己处境堪忧,却仍然希望以“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间明人事”的本领帮到朱元璋。
在刘伯温的劝说下,朱元璋没再坚持在故乡凤阳建都;在征讨王保保的战役中,明军果然失利,刘伯温再次言中。
大军失利,让朱元璋想起过去战争中刘伯温的料事如神,于是他亲自下诏,历数刘伯温过去的功绩,然后邀请刘伯温返回京城。
刘伯温回到京城,李善长已不再是他的劲敌,他的对手换成了胡惟庸,朱元璋当前十分宠信的丞相。
胡惟庸记恨刘伯温,因为在他当丞相之前,朱元璋曾经就任他为相一事询问刘伯温,结果刘伯温表示,不应该任命胡惟庸为丞相,因为他会扰乱朝政,把事情全都搞糟。
那时的朱元璋显然不再对刘伯温言听计从,所以虽然刘伯温反对,但是他还是任用胡惟庸为丞相。
刘伯温回到京城,胡惟庸寻找着报复机会。
胡惟庸报复的第一招是诬陷:他诬陷刘伯温想占据有“王气”的地方为墓地,结果当地的百姓不同意出让,于是刘伯温利用权势驱逐百姓。
这件事如果是发生在别的大臣身上,朱元璋或许不会相信,因为并不是随便哪个大臣都能看出一个地方是否有“王气”。但是这事发生在刘伯温身上,朱元璋肯定会相信,因为刘伯温有这个本事。
胡惟庸把这件事禀告朱元璋之后,朱元璋虽然当时并没有降罪刘伯温,但毕竟还是有所触动,于是就削减了刘伯温的俸禄。
受到夺禄的惩处之后,刘伯温又是担忧,又是恐惧,一时不敢离开京城,结果很快就受到了胡惟庸的第二次报复。
1375年正月,刘伯温感染风寒。此时刘伯温不过六十几岁,风寒也不是什么大病,如果及时用药、好好调养,还不至于致命。
但是,刘伯温得罪过胡惟庸,而胡惟庸很记仇。
听说刘伯温生病后,胡惟庸带着医生前来探望,然后为刘伯温开了药方,让他照方抓药服用。
有的史料上说,胡惟庸是接受朱元璋的旨意前来。不管胡惟庸是自行前来,还是遵从朱元璋的旨意前来,结果却是一样的:吃了医生开的药后,刘伯温腹胀如石,病情不但没有减轻,反倒更加沉重。
病情更加沉重的刘伯温明白,自己终归是遭了别人的毒手!什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什么王气、天命,这些本领可以让自己服务朝廷,却也可以成为别人忌惮与痛恨自己的理由。
刘伯温明白,为了保全子孙后代,自己的看家本领就不能再往下传承下去。于是,病情危重之时,他把《天文书》交给长子刘琏,嘱咐他说道: “你立刻把这本书上交朝廷,千万不要让子孙后代再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明史》的原文是: “亟上之,毋令后人习也。”
这是刘伯温对朝廷、对朱元璋的表态:我这一代不会觊觎什么王气,我的子孙后代没有这方面的本事,他们更不会有这方面的企图!请你放过他们……
做完这一切以后,不久刘伯温就溘然长逝,时年65岁。
本文参考:《明史·列传十六》
现在教师最怕什么?
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为人师表,甘做蜡烛。
但学校也不是一方净土,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扰和烦恼,老师也有着很多的辛酸和无奈,他们也会经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骚扰和困惑。就苏北部分地区农村小学的现状和老师们所担忧困惑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我想拿出来和大家探讨一下。
放在首位的就是上级教育部门各种任务、检查和测评,当然这些任务是指那些非业务范围之内的任务,很多检查也是细致到令人发指,很多参与检查的人员本身就是教师出身,难道他们真的认为这些吹毛求疵、甚至干预教学的检查真的必要吗,很多时候测评连最起码的公平公正都做不到了,那你还究竟想测什么,评什么?一个假的结果堂而皇之写上你的工作年报不是一种悲哀吗?“一”不应该只是一个简单的数字,有时候它代表的还有榜样和方向。
接着就是学校领导,上着最简单的课,喝着不花钱的酒,奖状拿的最多,绩效拿的最高,拉帮结派,事事交易,一个连最起码的公平都做不到的领导集体,能领导好教学才怪哪!摊上这样领导你也算命苦吧!
第三就是每学期的分课,能够循环的还好,不能循环的就要接受上一任老师造成的一切后果,甚至可能一切基础都要重打,包括课堂氛围,纪律的建立等等诸多的问题。最可怕的是你究竟在有限的时间内能填多少坑,期末测评的成绩还是你的 ,但真的是你能力不足吗?
最后一点就是来自家长方面的,随着农村优秀人才的流失,留守农村的学生素质也越来越差,很多家长都没什么学问,甚至一些老人还是文盲,把孩子送进学校,教育就被认为理所当然的成了老师的事,一些家长甚至敷衍糊弄老师,不愿意配合学校的管理和教学,这还不可怕,更可怕和可笑的是,一些家长竟然偷偷的把和老师的谈话、通话进行录音,随时准备要挟和举报老师 ,令人相当无语,他们的孩子可以淘气,可以不学习,可以不做作业,但你不能有任何过激的管理行为,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碰瓷学校,碰瓷老师,因为一旦出点事,不要奢求任何一个上级领导和部门能出来替你说句话。最后的结果一定是你错了,陪钱赔礼。
农村老师的苦有时候很难想象,学校发展成这个样子,不知道是谁的悲哀,不知道谁更应该及早做出反思和改变。
猫鼠游戏和无双都是制作假钞的题材?
很高兴来回答这个问题。这么说吧,我本身是一个悬疑剧迷,包括很多我很多看过《猫鼠游戏》和《无双》这两部电影朋友都跟我说“你去看看《无双》,很像一部片子,但我不能告诉你像哪部片子,说了就剧透了”。
然后开场10分钟我就知道自己被剧透了,且一路下来这种感觉一直在加强,从没怀疑可能出现反转过。所以你说有多像?
而且看完了觉得整体不如非常嫌疑犯剧情设计得精妙,非常嫌疑犯最后将所有线索收拢,发现整个故事都是按照办公室里的东西现编的时候,太震撼了,感觉自己跟那个警官一样蠢。
所以个人认为《无双》这个故事很大程度上说好听点“借鉴”,说难听点是“抄袭”《猫鼠游戏》这个电影。
另外说道小李子在《猫鼠游戏》里面的颜值演技,简直无可挑剔。所以说你问哪个更优秀,答案不言自明了。
这里我更愿意来探讨《猫鼠游戏》的剧情。《猫鼠游戏》以弗兰克·阿巴内尔为原型拍的电影。
弗兰克·阿巴内尔中就是现实中这样一位高级骗子的存在,用瞒天过海的手段诈骗了银行几百万美金,最后因为老伎俩喊他名字他回头被捕。
影视中小李子饰演弗兰克,开头是三位高级犯罪分子站在台上分享自己的案例。
镜头一转到弗兰克的父亲站在台上介绍自己的妻子儿子,很有排面。
由于弗兰克的父亲偷税漏税临近破产,银行不贷款给他,他只能从大房子搬到小房子。
有几个弗兰克父亲狡猾的镜头,例如无中生有项链,无中生有的车和司机,让弗兰克给他开车门。他很讲究排面,情商也很高。弗兰克都看在了眼里,并在犯罪的生涯中学用了父亲的伎俩。
弗兰克的妈妈喜欢吸烟,享受上层阶级的生活,突然搬到小房子里面不适应这样的生活就与他父亲提出了离婚。
剧情前半场觉得弗兰克的妈妈对弗兰克没那么爱,甚至对弗兰克的态度很随便。从妈妈送弗兰克上学的那个镜头可以看出来。父亲对弗兰克的爱是真的,但是他太会吹牛了,情商太高了。和这样的人在一起是很舒服,但是想了解到真相很难。
弗兰克离家出走后他用支票去兑换钱,发现银行不给兑换。这一刻他了解到他父亲面临同样的问题,就是在这里要不到钱,导致他变穷然后母亲和他父亲离婚。
他进行第一次伪装身份诈骗时给父亲写信上面有句话说:“我现在要把一切都找回来。我承诺,我要找回一切。”
他想着他变有钱了父母的感情还有生活就回到以前了。
父亲收到他写的第一封信就知道孩子走上了犯罪道路,但是他没有阻止,更没有报警。他相信他儿子的能力不会被警察抓,从他在学校伪装成代课老师一系列动作来看他的态度就可以看的出来。
随后弗兰克伪装成了各种人士,其中律师身份是真的,他用了两周时间通过了律师考试。这智商令人羡慕。
可惜的是弗兰克的父亲死了,弗兰克变成了更加可怜的人。很庆幸遇到了卡尔,这是位好警官把他引到了正途。
王子文主演的现代都市妖怪网剧动物管理局?
从限韩、限古、限美,到下架、撤档、裸播……在网络视听政策不明的行业状态下,头顶“建国后不能成精”危险的《动物管理局》能够在6月5日顺利播出,实属不易,想来一定有什么过人之处!
于是笔者一口气看完8集,在不需使用2倍速观看并且全程笑声不断,还分不清到底是讲动物还是讲人的情况下渐渐入了此魔坑。并且从该剧目前所呈现出来的多处优点来看,或许可为同类型的都市奇幻剧提供些许好过审又招喜的创作方向。
多元动物设定代表某类人群,“反差萌”成角色杀手锏该剧由陈赫、王子文主演,讲述了兽医郝运因为一场猫咪配种事故,意外发现这个世上有转化者的存在,从而进入动物管理局,开启了一个巨大而神秘的都市精灵世界的故事。
故事以人为本,角色则为一剧之魂。在角色设定上,该剧多元的动物设定亦是某类人群的代表,并且每个角色身上所具备的“反差萌”共性,便是该剧招喜的原因之一。
男主郝运,性格怂萌却又精于人情世故,原本是人类世界的一名兽医,在一场猫咪配种事故中意外发现动物可以变成人,从而机缘巧合进入动物管理局,成为唯一一位人类动管局实习成员。看到由陈赫饰演的郝运,那怂萌撒娇的可爱模样不由自主的就会让人想起曾小贤,好在这个角色与他身上的喜感气质浑然天成,自然且真实。
女主吴爱爱,作为动物管理局治安组组长,性格火爆、武力开挂,动物形态为黄鳝,当心率达到180频次时,可以变身成男人。如此“变性”功能,动能男友力max、静可娇小迷人,可谓男女通吃,这慑人的眼神杀是怎么回事?
除了男女主外,动管局里其它组员们的设定也都是些小可爱。豹子周探长与女主在动管局分成两大阵营,一个四肢不发达头脑很简单的好斗沙雕人设;
兔子小万,既是成人用品店的美艳女老板也是刀法冷酷无情的理性女医生,动不动就给男主做开颅手术的局内颜值担当;松鼠红姐,作为动管局的行政大佬,唯一抵挡不住的就是美食的诱惑,只要有松子一切好说话。
还有蝙蝠段宅男,作为夜行动物,全年无休的他需要每时每刻都呆在监控前,密切关注一切动态,掌握并研发能够清除人类记忆的高科技技术;以及通常以裸体视人的小跟班“卞色龙”和打了八百年lol却还是一个青铜的李社长。可以说,这些动管局的成员们既是现实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单身奋斗男女青年的化身,更是该剧最大的欢乐源泉。
真实+轻喜+悬疑,正经中不失趣味性的“动管局”聊完角色,咱们再来聊聊剧情。从目前已播的8集剧情来看,该剧既有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又有轻松减压的轻喜感,还有逻辑探案的悬疑感。
在真实感上,剧中融入了许多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流行事物,比如可以让人类忘却记忆的喇叭工具、让动物现出原形的拍立得,可谓是史上最接地气的脑洞大开;还有男主为“引鹅出洞”假扮成富人的名车“保时捷”、名表“全球限量款”、名身份“国际知名造型师Toney”等物件的标配梗;
以及女主不愿回家过中秋只是为了逃避相亲这一人生烦恼之最,原来动物界的单身青年过得也很不容易;直到两人去北京出差查案所碰到的北京特色“堵车”等等情节设定,都与观众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轻喜感上,从人设、情节、台词,到特效、道具、服装,可谓处处是喜感。人设方面“反差萌”即是一种搞笑的呈现;接地气的脑洞情节,有时low到深处便是沙雕;至于台词就更不用说了,不是“麻烦你配合我们调查放个屁”,便是“这种幸福的烦恼,我不配拥有”。至于特效、道具与服装方面,卡通动画般的画风,作为一部都市减压轻喜剧而言,这真的不是幼稚,而是老少皆宜。
最后是在悬疑感上,“转化者+管理局”的设定便注定了该剧悬疑的底色。每个案件的开始看似简单,结局却让人意想不到,反转与喜感的结合更为该剧的悬疑探案增添不少趣味性。再加上该剧从一开始便给观众埋下了一个最大的疑问:为何只有男主的记忆清除不了,他是否有什么特殊的身份存在?在一起起案件的破解下,关于男主的身世也在渐渐浮出水面。
角色招喜与剧情有趣,是大多热播网剧都具备的基本要素,可映射现实,在喜剧下教人反思却是《动物管理局》开播便备受好评的底气,也是“建国后不能成精”的网传政策下,还能顺利播出的关键所在。
以为是轻喜减压的沙雕剧,殊不知却成人性教育片,笑着笑着就哭了近两年来,视频站台在布局现实主义题材方面可谓是牟足了劲,从去年的“女子图鉴系列”到今年的《破冰行动》,虽已有很大的进步,但在探索年轻受众的喜好与需求上,还是存在不少的误差设定。
就好比因感情线的多余,而导致《破冰行动》的豆瓣评分从最初的8.6跌至7.1般,这一案例警醒创作者们:现实主义题材不分年龄受众,因为它是全民性的,可如若结合了网络流行元素,那一定要做好戏剧性与现实感这两者的平衡。而《动物管理局》以奇幻为外壳,却采用“拟人化”手法映射现实的剧情好评,可以说为视频站台在既满足网络年轻受众喜好,又助力现实主义题材上,寻找到了“新突破口”——非现实题材也可以很真实。
在该剧中动物管理局=人民警察局,不但每种动物都是一类人群的代表,剧情更是从动物的视角抽丝剥茧、映射现实,在潜移默化中让观众看到自身的影子。比如目前剧情里所发生的几个案件:“自杀84次”,一直想死但就是死不了的水熊虫案;“情感纠纷”的狐狸精放屁案;“仇富心理”的大鹅爆粗口攻击人类案;泰迪多次在深夜潜入民宅对独居女性进行抱腿猥亵案,最后犯罪者身为讲师的身份告诉人们“性骚扰这事,不分文化高地”。
还有最引人深思的“梦想与爱情”谋杀案,在这个单元里蚯蚓精将自己分身,一个留在当地结婚生子过安稳的生活,一个为音乐梦想而北漂,最后快乐的一方杀死了痛苦的一方。人生有太多的AB面面临选择,但现实是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另一种选择的人生会是如何,这种抉择时的迷茫与纠结,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选择烦恼,唯有坚持积极向上的走下去,才算不辜负最初的选择。
该剧通过孤独、愤怒、嫉妒、固执、缺心眼……一桩桩动物案件,让观众深深地相信“动管局”的事业与信仰是真实的存在,同时意识到转化者的世界与人类世界一般,不外乎就是柴米油盐与悲欢离合,而这种“拟人化”的真实感设定,或可成为都市奇幻剧走向主流化的有效方式,更为视频站台在现实主义题材上的布局找到题材突破口。
大象最怕什么?
我们很难想象陆地最大哺乳动物大象还有害怕的对象。
这不能怪我们。看看大象的个头吧,亚洲象3~5吨,非洲象5.5~8吨,四肢粗大如圆柱,皮肤粗糙像铠甲,成年之后没有天敌。实力不容小觑的大象,怎么看也不像是会怕谁的样子。
但大象确实是有那么几个害怕的对象的,而且多数都出乎你我的意料。
大象怕人这就不用多说了,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是所有野生动物的天敌。这倒不是因为我们人类体格有多么强壮,而是因为我们中的一部分,仗着自己是高等生物,能够使用工具,善于思考,想出了各种方法去杀害大象,侵占它们的栖息地。对人类的畏惧已经深入大象的基因。
大象怕蜜蜂尽管全身都如钢铁之躯,大象还是有些相对薄弱的地方,比如鼻孔和眼睛周围的软组织。假如这些地方遇到叮咬,大象总是苦不堪言。
眼睛周围还有睫毛作为屏障,而鼻子,大象通常选择将它高高的卷起,尽量不碰触地面,但遇到会飞而且叮人的蜜蜂,大象只能束手就擒。说到这里,我们得看一下大象鼻子的结构。
为了方便灵活使用,大象的鼻子进化成了拥有近四万块富有弹性的小肌肉的结构,同时,鼻端还有1个(亚洲象)或2个(非洲象)突起物,承担味觉和嗅觉的双重功能。鼻子里面没有痛觉神经,但尽管如此,大象还是非常讨厌被蜜蜂叮咬鼻孔。
为了测试这一点,科学研究人员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里,大象经常光顾的水坑附近,放了一只装满含有蜜蜂警报信息素的缓释基质的袜子,然后观察了29只大象的反应。结果显示,其中25只大象靠近时,远远地盯了一眼袜子,就恐惧地离开。
把袜子换成没有装蜜蜂信息素的袜子以后,所有大象都丝毫不受影响地前来饮水、活动。
根据这一发现,动物学家Lucy King提出“大象-蜂蜜”计划,在人象冲突形势严峻的地区,帮助人们建造蜂巢篱笆,驱赶大象。对农民而言,他们不仅避免了大象的入侵,还收获了蜂蜜。
大象怕辣椒辣椒中含有一种叫做辣椒素的化学成分,而大象的鼻子里分布着千万个神经接受器,对辣椒素非常敏感。正因为此,大象对辣椒憎恶至极,怕辣的程度比人类高10倍。
大象只要嗅到一点点辣椒的气味,就会落荒而逃。
许多年前,非洲农民就学会了用辣椒来驱赶大象。
人们在农田外围种植辣椒,或者干脆建造篱笆,用沾了辣椒水的布条缠满篱笆,以此来驱赶大象。
大象:好吧,算你狠!
专业科普编辑苏小谦,为你创作新鲜有趣的科普,创作不易啊,敬请关注我,点赞评论我。谢谢各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