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星物语2奥义,为什么周星驰的作品总是那么搞笑?
从不关心星爷的绯闻,只觉得自己很喜欢他的电影,是打心眼里喜欢的那种。
从不觉得他是一个坏人,无论他的朋友说他什么不好,只觉得他应该是一个固执的人。
从不错过星爷的任何一部作品,所有他的电影起码都看过5遍以上,看到他的视频就忍不住戳进去看几眼。
也许,我喜欢小人物世界里的周星驰。
在这个小人物的世界里,
大智若愚的阿七和意志不坚的至尊宝相遇了。
身残志坚的苏乞儿和卧薪尝胆的包龙星相遇了。
熟读《演员的自我修养》的尹天仇和玉树临风的唐伯虎相遇了。
我们曾经看着星爷的电影长大,
我们经历过少年时代的胸怀壮志,
我们经历过青年时代的不断碰壁,
我们经历过中年时代的岁月洗礼,
我们重新回到了大地上,再次审视当年的偶像,回首过去的岁月。
他依然是个小人物。
我们也是如此。
世界没有因为我们而改变,我们也没有逃脱柴米油盐的摆布。
如果你正在经历寂寞和迷茫,没关系。
在《国产007》里星爷在猪肉摊被妓女讨债的那个清晨。
在《喜剧之王》里星爷看管社区活动中心的慵懒下午。
在《长江七号》里星爷家徒四壁的燥热夜晚。
也或许在《大话西游》里,星爷被一群土匪狂踩火星的时刻。
还有比这些更落寞的时刻吗?
星爷的电影,看似无厘头的背后却自有其深意。
我们看过《大话西游》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惆怅哀惋的意境,《食神》的哲理意蕴,也看过《功夫》中的以德服人,仁义服人。
学生时代的我们,把周星驰的电影录像带租到家里反复看了N遍,才舍得还回去。
可惜试问现在,能接星爷班的有谁?
以前总是看着他的电影不停的笑,看着他哭也会笑,现在看着他的电影笑着笑着就哭了。
我们常常看到一个人笑了就会忘记了他哭的样子,但要知道,悲伤的人总是在笑。
记得王晶在评论周星驰日常的生活是这样说的:只要不是在镜头前,让他笑是要给钱的。
而黄秋生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看别人说他千般不好,他说过一句没有。
无论谁对谁错,说星爷不好的人,我们不知真假,不会与之辩论。
但是说星爷电影不好的人,我们一定会纠缠到底。
因为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角色,每一句台词,甚至每一个配角,都倾入了星爷的反复斟酌和思考。
总之,周星驰的电影就是把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磨难和心酸的经历都融化在其中,让你笑得轻松自在,忘记了忧愁和烦恼,把你亲身的梦想的希望都寄托在电影中的人物身上,随着他们一起成长。
所以星爷的电影,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会爱看。
双星物语1全身的最强装备是什么?
单装备是龙神套装最强。。。 塞尔芬迪纳——龙神之护身符,达人之键(开启炼狱迷宫必备道具) 在魔王寝宫之前这一层,遇到倒地的圣骑士的地方,观察小地图可以发现右边的栅栏有一处间隙较大,从这里进去,再从两个柱子之间穿过去,可以绕到树后,再向上走,通过一个传送点,就可以到达“巨人的花园”,Lv28。。。一直向上走,就可以看到泰坦,HP800000(没有多打零!),不过它在受到合体技攻击时并不会回血,只要事先积累了足够数量的必杀技,打败泰坦并不是难事。 (龙神之护身符:全属性加2,不会进入异常状态) 地之炼狱——龙神之护腕(全属性加2,水,火属性伤害减半) 火之炼狱——龙神之盔(全属性加2,光属性减半) 水之炼狱——龙神之靴(全属性加2,暗属性减半) 风之炼狱——龙神之甲(全属性加2,风,地属性减半) 炼狱的BOSS都是很强的,而且都有一击必杀技,一不小心就会被干掉,在看到BOSS有释放必杀技的兆头时,一定要马上避开,火之BOSS虽没有一击必杀,不过攻击力的等级已经弥补了这一点,(2400)而且他的攻击带有混乱效果,非常麻烦。 奥义的话一般是使用风之宝卷(容易进行会心一击,必杀技蓄力时间减半,总之可以加强攻击效率)和水之宝卷(攻击命中时恢复生命值1点),火之宝卷和地之宝卷都没什么意义。。。 饰品在没有条件使一般都是龙神护身符,但发达了以后可以在二周目购入神奇戒指,用了这个就再也不怕魔兽的抗性了(全属性加2,魔法属性变为“无”)。在集齐所有的易拉罐和易拉罐环之后,可以从诺姆村的玛卡鲁(游戏初期是村中武器店的主人)处交换获得“合金盾牌”,防御加2,可以使除喷火陷阱,炮,炸弹外,所有的陷阱无效。还有就是拿满黄金评价后,可以通过往村中的泉水中扔东西来获得属性套装,集齐一个套装后,可以去沙漠,和那里的商人对话,交出一套装备以换取该属性戒指,装备后,可以吸收该属性的魔法攻击。 另,6550000+的珍珠戒指可以吸收物理攻击,但完全不加属性,而且对抗魔法攻击时会显得无力,但使用布库尔时该情况会得到些许缓解。 以上!
云顶之弈S3一刀斩盖伦火了?
云顶之弈S3版本即将到来,而在最近拳头举办的一场邀请赛中,来自斗鱼的主播梨落用一手六法三机神三守护者的阵容强势夺冠,而这个套路也正是S3赛季即将大火的“一刀斩”盖伦黑科技。
阵容核心介绍这套阵容的核心在于机神盖伦,在S3版本银河魔装机神是一个非常强力的羁绊,由安妮,兰博和小鱼组成的银河魔装机神是十分强力的,而盖伦的核心又在于组成安妮,安妮可以说是现最强二费,有输出有坦度,有条件追三的安妮是稳稳吃鸡的,盖伦配上六法的爆发阵容是一刀一个弟弟,这也正是"一刀斩"的终极奥义。
这个套路如何运营?这套阵容是六法三机神三守护者的八人口成型,所以我们这里选择的是佐伊、阿狸、辛德拉,三星之守护者同时搭配三法师,大眼维克兹转职星守、卡牌、安妮、小鱼、兰博组成六法三机神盖伦,六法提供120%的法术强度加成配合星之守护者额外法力值回复的羁绊可以让带上星守专职的大眼犹如滋水枪一样,而同样盖伦也能受到六法的收益成为一个既肉又有输出的大杀器
值得一提的是,S3拥有全新的星系开局,分别是妮蔻的异域星系(开局可以获得2个妮蔻之助),4费轮盘星系(第一次选秀全是四费英雄),金铲子星系(全部英雄都带金铲子),以及全是一费的普通盘,而我们在选择的Pick上是小鱼>大眼前期我们选择一套打工阵容〔波比、佐伊、狐狸〕这是一套可以顺滑过渡到六法三星守的阵容,前期强度不高但是可以卖血。
装备选择装备需要给到安妮,安妮是现版本最强的二费英雄,拥有高额的伤害和护甲,推荐的装备选择是泰坦和反甲,大盖伦是可以持有三件魔装机神的装备,装备上泰坦或者反甲的盖伦是无论如何都不会被对方瞬间秒杀的,转职装备则需要给大眼,大眼装上星守转职后的回蓝速度高于大天使,如果装上转职装后就不需要装配攻速装了,同时需要配上复活甲防止被秒
阵容分析这套阵容的成型难度,输出,坦度,控制,前中后期甚至他们打工牌的强度应该是这个版本T0级别,全程阵容成型只需要两个四费牌,大眼和小鱼,而且方法多样,任何组搭只需要两至三个双星就可以完美过渡中期。而在S3中有特色的铲子盘,如果能拿到有铲子的大眼或是五费璐璐加强控制,那么就能使阵容强度再上一层楼
个人认为本次S3邀请赛打得酣畅淋漓,梨落不愧云顶发明家的称号,一次又一次地给我们带来各种惊喜。新的云顶赛季即将来临,想要上分的小伙伴们不妨尝试一下梨落本次夺冠的六法三机神三守护者阵容,最后祝各位小伙伴早日上段。
那么大家认为这个套路如何呢?单体实力最强大的?
在超英题材作品中,估计目前也没哪个组合,能够有天团“复联”的人气和票房号召力了。
而对于复仇者联盟中的成员,每个都有着不少的粉丝,这其中典型的当属钢铁侠以及很多人都想喝她洗澡水的“寡姐”……
但是人气并不见得实力就高,所以基于问题,局长觉得要问谁最厉害得分两个阶段——
目前、将来。
先说说目前,局长觉得可能幻视以及绿巨人当属前两名,嗯,拥有无限宝石的幻视在绿巨人之上。
目前来说,联盟中黑寡妇以及鹰眼还属于人类范畴,所以基本不予考虑。
而绯红女巫的混沌能力,尽管在漫画中后期的潜力爆炸,但就目前来说绯红女巫的能力还在成长期,所以能力方面也是PASS。
而钢铁侠、美队、以及“诸神黄黄”之后的雷神三人,战斗力算是第二梯队的——
钢铁侠拥有的各种机甲也是很大的亮点,这次“无限战争”中的血边战甲就让人很期待。
而抱上瓦坎达大腿的美队,虽然失去了此前的振金圆盾,但收获了新设计的双手盾,失去了甩盾的中远程攻击,加强了近战,马马虎虎吧……
雷神算是一个变数,在诸神黄昏中,虽然失去了锤子,但却领悟了雷电奥义,可以说后期在拿到战斧后潜力巨大,不过目前还是较弱。
相比较这些人,拥有无限宝石的幻视,可以说不论是在攻击力,攻击方式等方面都要高于复联其他人一个档次。
毕竟,人家说举个锤子就举个锤子……
绿巨人目前来说,属于官方认真的“复仇者联盟最强者”,这一点在《雷神3》中局长觉得很多人都应该知晓。
那么在局长看来,尽管有认证,但依旧把浩克放在幻视之后的原因,在于目前的浩克智商不足。
在隐藏班纳人格后,很容易处于无脑攻击模式,这目前算是一个弱点吧,被有心人利用,分分钟变成别人手里的刀。
说完目前复联成员战力,咱再来说说伴随剧情发展之后的复联成员中谁最强——
局长个人认为钢铁侠、绿殇版本浩克。
先说说钢铁侠,在漫威后续的剧情中(包含非平行宇宙),钢铁侠的机甲战斗力飙升,不仅有天神组尸体改造的“天神组装甲”。
更是有能够一击秒杀百万天神组的能力的“弑神者装甲”,以及所有宇宙中最强大的物“无限宝石装甲”!
所以说,漫威的核心C位不是说着玩的……
在来说说说浩克,局长个人觉得尽管之后浩克版本不少,诸如恶魔浩克、四手浩克甚至合体浩克,但绿殇浩克或许会是最强的。
绿殇浩克相比较其他版本浩克来说,愤怒是最为集中的,并且此时的浩克可以承受黑蝠王的音波攻击。
并且绿殇浩克也是在随后怼翻了号称漫威No.1的哨兵,并且具有班纳的人格和智慧,弥补了目前浩克的缺陷。
所以说绿殇浩克强大不是空穴来风……
对此,欢迎各位小伙伴,在评论区疯狂发表自己对于“复仇者联盟最强角色”的看法,可吐槽、可打call,可划水……
更多精彩电影情报,请关注 OMG电影情报局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诗歌创作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
宗白华创作的诗歌多属于“小诗”,小诗是一种变异的诗歌形式,即兴式,多以三五行为一首的短诗,表现刹那间的情绪和感触,寄予人生的哲理和思想,并执着于意境的追求,引起读者的联想。
他的小诗意象新颖、风格独特,其中活跃着自然生命的感悟、宇宙万象的体会,既有理智的清醒与深邃,也有情绪的纯真与感动,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生命情怀。
我先简要介绍宗白华的生活及创作经历,再结合具体的诗歌文本,谈谈他诗歌创作上的艺术特色。
01 宗白华的生活及创作经历从少年时代起,宗白华便受着一种诗情的热烈鼓舞在他的心底深处,发乎天性中对于大自然的深情酷爱,湖山美景在他单纯清灵的心里有着莫大的势力,他后来在《我和诗》一文中说到:
“一种罗曼蒂克的遥远的情思引着我在森林里,落日的晚霞里,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一种无名的隔世的相思,鼓荡着一股心神不安的情调;尤其是在夜里,独自睡在床上,顶爱听那远远的萧笛声,那时心中有一缕说不出的探切的凄凉的感觉,和说不出的幸福的感觉结台在一起”。少时,他仿佛能与大自然的月光雾色溶化为一,漂浮在树林闻,随着萧声、笛声孤寂而远引。1913年在青岛的半年养病生活,更是宗白华生命里最富于诗意诗境的一段。尽管这半年里,他并没有写过一首诗,然而,对他来说,那段时间的生活本身就是诗。
16岁的青年心襟似春天的天空,像碧波万倾的海面,没有一点尘滓,俯瞰波涛万状的大海,自守了明爽的天真。在宗白华心里,诗的萌动其实早已有之,只是暂时还没有获得一种有机的形式来将心中的诗情抒发为一个“个体生流”的表现、一个活动自由的艺术形象罢了。
1914年的寒假,17岁的宗白华,来到了恋人表妹虞芝秀的家乡,那是一座浙东万山之中一个景色幽美的小城——上虞。初春的地气,早早地在一片青山绿水间蒸发开来,周围山色微丽清奇、似梦如烟。远近高低,浅蓝深黛,湖光峦影笼罩得人自己也觉得成了一个透明体。
宗白华陶醉在诗一样的爱、诗一样的自然山水和诗一样的生活里。那颗初次沐浴了爱情的心,迎着晨起的太阳,无声地战栗地开放。他在这个时候忽然间找到了发而为歌的形式,年轻的宗白华即兴写下了《游东山寺》一、二、《别东山寺》、《赠一青年僧人》等四首记游诗,这里仅摘录两首:
“振衣直上东山寺,万壑千岩静晚钟,叠叠云岚烟树抄,湾湾流水夕阳中。祠前双柏争犹碧,洞口蔷薇几度红?东晋风流应不远,深谈破敌有谁同。”(《游东山寺之一》) “游履东山久不回,依依怅别古城隅;千峰暮雨春无色,万树寒风鸟独徊。渚上归舟携岭月,江边野渡逐残梅。回头忽见云封蝶,黯对青峦自把杯。”(《别东山寺》)一线清凉幽远的意境,在诗中久久徘徊,这是宗白华第一次写诗,用的是旧体七律的形式。后因宗白华感到心中的情绪倘若用旧体诗表达,容易显得老气横秋,所以便很少再写旧体诗。
“五四”前后,宗白华深爱德国浪漫派文学,其中尤以歌德的小诗最为投合他的情趣。同时,当时诗坛上郭沫若、冰心等人的诗歌创作,也引起他对于新诗的注意。
于是,宗白华开始尝试新的形式、新的意象来传达自己内心的情绪、深心的感动。《问祖国》就是他第一次新体形式创作的诗歌:
“祖国!祖国!/你这样灿烂明丽的河山,/怎蒙了漫天无际的黑雾?/你这样聪慧多才的民族,怎堕入长梦不醒的迷途?/你沉雾几时消?/你长梦几时寤?/我在此独立苍茫,你对我默然无语!”痛其不幸,哀其不争,吁求祖国和民族强盛的热切希望,在诗中化为深沉而纯洁的爱国真情,传达出诗人内心强烈的情感,唱出了一个时代青年的共同心声。
在新诗的意象构造方面,《问祖国》还显得比较简单、粗糙,较之宗白华以后创作的那些小诗,其热烈浓重的情感由于太过直白而使诗味少了一些曲折幽远的含蓄。
不过,这是宗白华第一次在新诗领域进行直接的创作实践。更何况,在《问祖国》出现之前,中国新诗运动中还未曾有过像它这样真切动人地表现一代青年中,普遍存在的爱国优思的作品。这首诗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很强的时代感的好诗,在新诗的初创阶段实在不可多得。
1921年冬天,正在柏林大学求学的宗白华,苏醒了心中深藏已久的诗歌创作欲望。正是从这个时候起,宗白华进入了他一生中诗歌创作的最活跃时期,连续写了四十多首格调清新雅丽、意味深隽启人的小诗。
当时,宗白华身居欧洲文化中心之地,亲身感受到近代人生的种种悲壮与奋斗、兴奋与彷徨。都市文明的韵律、日耳曼民族对力量的热烈憧憬与追求,在宗白华年轻的心中时时激起一种乐观的期待,他说:
“对于近代各问题,我都感到兴趣。我那样悲观,我期待着一个更有力的更光明的人类社会到来”。与此同时,始终萦绕在他内心深处的那份超逸情致、清远意绪,又带领他在莱茵河边的故垒寒流、残灯占梦前,做着古典的、幽眇而浪漫的梦想。因而,这时期宗白华创作的那些小诗,无论是歌唱人生、赞美自然,还是颂扬纯真的爱情,常常都在无限热爱的感情里,又夹有许多凄清、深远幽邃的情调。
他个人内心世界的觉悟与忧惚,在诗中合成了一曲悠扬无尽的生命音乐:人们仿佛听见了清澈见底的小溪在潺潺流淌,也像看着雪白轻柔的流云在蓝色天际悠悠漂浮,有一种轻风浮掠般的美感享受。
在中国新诗运动发展进程上,“五四”到1922年前后,由于冰心、郭沫若、朱自清等人新诗创作的影响,曾兴起一股创作小诗的潮流,并迅速蔚成风靡一时的小诗运动。
宗白华的小诗,风格独标,意趣深远,以一种玲珑剔透的哲学般的宁静,有别于当时一般新诗中的反抗与破坏色彩,因而在这一时期的新诗运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924年1月,宗白华发表在《时事新报·学灯》的一部分诗作及其他一些未曾发表的作品共四十九首(大都无题),辑为《流云》正式出版,在当时中国文艺界产生了很大反响。
《流云》不仅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虽早的几部诗集之一,而且《流云》还是“五四”以后中国新诗发展第一期的“殿军”之作。(这里补充一句,新诗第二期的发展,则要由徐志摩留英回来之后方始开端。)
1928年9月,《流云》经宗白华重新编过,为每首诗加了标题改名《流云小诗》,以后,宗白华的小诗魅力不衰。
1947年11月,上海正风出版社又将《流云小诗》重排出版,而1981年和1982年国内出版的几本诗集中,也都选人了宗白华早年的小诗作品。
除了《流云小诗》以外,宗白华还有一些诗作当时不曾收入诗集,如《月亮》、《宇宙》、《孤舟的地球》、《春至》、《星河》等。2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宗白华专心于美学和艺术的理论研究,便很少再创作新诗,仅在1933年写有《生命之窗的内外》一首。
02 宗白华小诗的艺术特色宗白华的小诗,常常用一些非常俭省的笔墨,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使人能够经常反复的咀嚼、回味。如《宇宙的灵魂》一诗:
“宇宙的灵魂/我知道你了,/昨夜蓝空的星梦,/今朝眼底的万花。”寥寥四行,在意象转换之间,呈现了廓大灵致、大化流行的宇宙气象,将诗人对于自然生命的感悟、宇宙万象的体会,活泼泼地呈现目前。
再如《题歌德像》:
“你的一双大眼,/笼罩了全世界。/但也隐隐的透出了,/你婴孩的心。”诗中有理智的清醒与深邃,有情绪的纯真与感动。诗的意象流呈,写出了诗人自己对人生究竟的探寻渴望,传达了诗人的人生立场与情怀。
应该说,宗白华小诗的这种简约明快的艺术风格,是同他本人对于新诗创作的技法要求相一致的。1920年,宗白华在写给郭沫若的信中曾经这样说过:
“新诗在意境构造方面要曲折优美”“同做词中小令一样,要意简而曲,词少而工”。也就是说,诗人应该借助极其简单的物质材料——纸上的字迹,来表现出空间、时间中极其繁复的美境。
当然,仅仅是创作风格上的特征,还不足以说明宗白华的小诗何以能够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也不足以反映他在中国新诗运动中所达到的艺术成就。更主要的,还是宗白华对诗歌意象的独特构造、对诗境的特殊把握,为中国新诗运动吹人了一丝悠远明丽的新鲜气息。
宗白华的小诗,大多是吟颂个人对于人生、自然、爱情等真情感受、内心体悟的作品:星空、明月、流云、朝霞、细雨、森林、大海、暮霭……在诗中,他把自己对于生命的关爱、生活的热情、宇宙万象的含情观照,浸润于一个个客观具体的自然物象之中,在心与物的交融互渗里,自然物象呈现为极富个人生命情调的艺术意象。
活泼灵动、玲珑剔透是这些诗中意象的共同特色,而心的流露、生的赞美、夜的生趣,则在诗中和着音乐的节奏,谱写了一片空明澄澈、广大明丽的审美意境。
比如,在宗白华的《流云小诗》里,“心”是出现最频繁的一个字眼。也许,诗本来就是宗白华自己心灵之声、情感之音的赤诚流露,对“心”的不断自我体会和感悟,便也自然而然地成了他在诗中着意进行的意象创构过程。
这当是宗白华在诗里说“我梦魂里的心灵,援了件词藻的衣裳,踏着音乐的脚步,向我告辞去了”的深切含义,也是他在诗里吟着“诗境涵映了诗人的灵心”的真实意义。如《月落时》这首小诗:
“月落时/我的心花谢了,/一瓣一瓣的清香/化成她梦中的蝴蝶。”还有《系住》:
“那含羞伏案时回眸的一粲,/永远地系住了我横流四海的放心。”再如《我的心》:
“我的心/是深各中的泉:/他只映着了/蓝天的星光。/他只流出了/月华的残照,有时阳春信至,/他也啮咽着,相思的歌词。”沁人的花香,梦里翩飞的蝴蝶,映着星光、流出月华的山泉,是诗人深心情绪的直呈。“心”在“景”中,虽未直白“心”的感动、“心”的意欲、“心”的波澜、“心”的宁静,但诗人内心的情感之动却跃然在目、意象分明。
这种意象构造的过程,恰如宗白华自己所说是一种“心灵的具体化”、“肉身化”,亦即“心”“景”不二,以景写心,以景寓心,情绪的颤动全在一片物象的直观体验之间。
对此,如果比照一下宗白华对于中国艺术的理解,就能看出它已全然透露了诗人深心中执着的艺术情趣,他在《美学散步》中说:
“中国人不是像浮士德‘追求’着‘无限’,乃是在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无限,表现了无限,所以他的态度是悠然意远而又怡然自足的。他是超脱的,但足不是出世的。”正因为心灵“同时是自然本身”,故而诗“心”无须用文字刻意描摹、精雕细琢,便能在一片“情绪化”了的自然物象上找到自己的着落点。
心灵之声的传达,情感之音的流传,不仅要求“心”生于物象之中,而且要求宇宙、人生以心为镜,成为诗人心中的宇宙、人生——世界之所有,亦即心中之所有。
“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了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这是艺术意境的诞生,也是宗白华小诗里的生命之境。宗白华在《音波》诗中吟道:
“水上的微波/渡过了隔岸的歌声。/歌声荡漾/荡着我的寸心/化成音乐的情海:/情海的音波/充满了世界。/世界摇摇/摇荡在我的心里。”诗人生命中的情绪,化成世界万象光明莹洁的形式;摇荡在诗人心中的,已是宇宙、人生因着诗人心灵的浸润而鲜活灵动的实相,故而:“我只有一颗心,/心里藏着一个世界”。世界虚灵化,灵气往来间呈示了灵魂生命的充实。
于是,他在《夜》中写下:
“一时间/觉得我的微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着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心灵如镜,映着世界的光辉,也照着了人生全体的光辉。这里,也就不难理解,宗白华何以尤爱王羲之所云:
“在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它所点出的,其实正是一种以空为文、虚为实的意境深度:自得而自由的生命在一个心灵化的世界里,获得了自己最大的充实,此所谓他在《断句》中说的“心中的宇宙,明月镜中的山河影”。
以心为镜,世界无往而不是人的心灵化身、情绪表现,在情感的深海里《我们》:
“我们并立天河下。/人间已落沉睡里。/天上的双星/映在我们的两心里。/我们握着手,看着天,不语。/一个神秘的微颤,经过我们两心深处”。在《冬》到来的时候:
“莹白的雪,/深黄的叶,/盖住了宇宙的心。/但是,我的朋友,/我知道你心中的热烈,/在酝酿着明春之花”。心灵与世界情感与物象内与外,在宗白华的小诗中双向会通,构筑了一个泯灭物我之别、心物化合为一的空灵而又充实的诗境。
这样的诗境全然是音乐化的、流动的不沾滞于物象的客观细节,也不拘于一己之心的喜怒悲欢,而在意象运动中演奏了宇宙生命的天籁之音,有节奏、变化与重合。生命的花轻轻谢落在诗人的心襟怀抱里,宇宙、人生的音律与心的感动合在了一起,触发了心灵的歌声,引出了诗海的不尽回荡。又如《听琴》里:
“我低了头/听着琴海的音波。/无限的世界/无限的人生/从我头流过了,/我只是悠然听着。/忽然一曲清歌/惊堕我手中的花,/我的心杳然去了/泪如雨下”流过诗人心头的,是浩浩广宇悠长无尽、潜然无语的微妙音奏,在诗中同着人心一起轻灵地交响。心物相合,物我不待在音乐化了的诗境中,个人与具体物质世界之间的最后界限消失之后,留下的便是纯然生命本体的自然律动、宇宙万象的气韵循环。
它将心灵表现于形式之中,又以形式表现了心灵的节奏,使自然的秩序定律与生命之流的演进同为一体。
于是,在雪莱的诗里,宗白华听出了一片“超世的音乐”、“嘹呖的歌声”;在月夜的海上,他如此下笔:
“月平如镜/照着海平如镜。/四面天海的镜光,映着寸心如镜”(《月夜海上》); 在静聆默察之间,“她静悄悄的眼波/悄悄的/落在我的身上。/我静悄悄的心/起了一纹/悄悄的微颤”(《眼波》)。也许,《问》是最能体现宗白华小诗里这种音乐化的意境创构的:
“花儿,你了解我的心吗?/她低低垂着头,脉脉无语。/流水,你识得我的心么?/他回眸了眼,潺潺而去。/石边倚了一支琴,/我随手抚着他,/一声声告诉了我心中的幽绪。”“心中的幽绪”似花儿脉脉、流水潺潺;心语的倾诉,流为一段自然生命的音乐,飘然在天际云空的深处。由这音乐,同着诗人一样还原人化为宇宙深底的微奏。
一样的情绪,一样的意境,也呈露于《她》、《生命的流》等小诗之中。在“世界的诗园”里,诗人找到了化为乐韵音声的生命情绪。在“生命的流”里,宗白华体会着音波琴海般无尽的心灵乐奏。他说过:
“音乐不只是数的形式的构造,也同时深深地表现了人类心灵最深最秘处的情调与律动”,是“形式的和谐,也是心灵的律动。”他的小诗,正是这种理论经验的绝妙艺术再现,它们踏着音乐而来,又踏着音乐而去。有意思的是,在构造心与物、个人生命与自然生命交流默契、互渗共融的音乐化诗歌意境过程中,宗白华经常用“夜”这个意象——在《流云小诗》里,出现最多的是“夜”以及与之相关的梦、繁星、明月等字,其中直接以“夜”为标题或吟唱主题的就有十七首如:
“黑夜深,/万籁息,/远寺的钟声俱寂。/寂静——寂静——/微眇的寸心/流入时间的无尽。”(《夜》)“一时间,/觉得我的徽躯,是一颗小星,/莹然万星里/随着星流。/一会儿/又觉着我的心/是一张明镜,/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夜》)“门外夜雨深了/繁华的大城/忽然如睡海底/我披起外衣/到黑夜深深处/看湖上雨点的微光。”(《雨夜》)为何“夜”成了诗人宗白华心中萦系不去的牵挂?“夜”的清唱何以是他诗中反复的声音?宗白华的另一首《夜》,或能为我们解开这个谜:
“伟大的夜/我起来颂扬你:/你消灭了世间的一切界限,/你点灼了人间无数心灯。”原来,“夜”的伟大,是它祛除了宇宙万物间的功能和特征差别,呈现了生气往还、空灵无羁的感性形象;它又净化了人的生命冲力,使之同人整个宇宙的和谐、秩序与节奏,超拔为内在生命的敏感与灵逸。
对“夜”的关怀、体悟、感动,能够化作个体生命之流中至深的沉静,在世界的流转迁移里见出生命的永恒;尽管在这“夜”的静谧沉着里,总是存有那么一些哀婉与惆怅、悲凉与寂寞,如《解脱》中所写:
“心中一段嚣后的幽凉/几时才能解脱呢?/镊河的月,照我楼上。/笛声远远唛来——/月的幽凉/心的幽凉/同化入宇宙的幽凉了!“值得一提的是,在《流云小诗》里,“夜”的意象也呈露了宗白华特有的那份诗人气质本性:闲和恬静的个性与内心热烈的意欲,交织为一份寓动于静、以静显动的诗性敏感,落实在诗歌的创作之中,发而为广大幽邃、尘埃涤尽的“夜”的意象。
它表明,一方面,宗白华目睹和体会了近代西方文化向外扩张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内心深处希求着一种能够体现生命伟大的创造力量的“动”的人生意识;另一方面,他又以为,生命之动必须在一个不拘不碍、超然于具体物象的心灵世界里,才能得到刻骨铭心的体会、最深层次的表现,而在艺术中,这便是艺术家的心襟能“空”、能“舍”,能于幽深玄冥处窥见宇宙人际的真相。
在宗白华看来,这后一方面的要求,其实又涵括了前一方面的可能性,因为能“空”、能“舍”的心襟,则能达致生命之“静”,而惟有“静”中之“动”方显极动之趣。“静不是死亡,反而倒是甚深微妙的潜隐的无数的动,在艺术家超脱广大的心襟里显呈了动中有和谐有韵律,因此虽动却显得极静。这个静里,不但潜隐着飞动,更是表示着意境的幽深。
这样一来,“夜”的意象的频繁出现,显然不纯是一个“诗的形式”问题,而是反映着宗白华在生命意识层面上对于宇宙和人生的本体把握深度。特别是,当这种本体的把握又是同他个人的内在气质——偏于忧郁、静穆相契合的时候,以“夜”来涵括笼罩整个世界而从中静窥宇宙万物的奉真生命,便也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宗白华也并不完全是“夜“的爱好者,朝霞满窗时,他也赞颂红日的初生。宗白华的诗里,不仅有对“夜”的关怀、体悟和感动,同样也吟唱了“光”和“热”,呼唤了“光”和“热”,比如下面两首《无题》:
“太阳的光,/已弥漫世界了,/爱的河,/几时流到人间?“我立在光的泉上。/眼看那滟滟的波,流到人间。/我随手掷下红花一朵,/人间添了一分春色。”对自然大美的颂扬、人生实际的关爱、生命真实的深情追寻,在这诗的意象创构里,表现为诗人对“光”的至真至深的情绪,呈示着诗情与现实的深刻关系:
现实人生的缺乏,转写而为诗人内心深深的渴望;诗情的流露,表达着诗人对人生现实的热切期盼。在“光的泉上”,诗人为人间添上生命的一抹亮色;在明丽的阳光下,诗人翘首吁请人间真爱的降临,于是有了这首《信仰》:
“红日初生时/我心中开了信仰之花/我信仰太阳/如我的父/我信仰月亮/如我的母!/我信仰/……一切都是神/我信仰/我也是神”如此,宗白华,这位20世纪初中国的新诗诗人挽着“流云”,向我们款款而来。
总而言之,纯真刻骨的爱和自然深静的美,在宗白华的生命情绪里交融为长期微渺的音奏,伴着月下的凝思、黄昏的远想,流出了生机无穷、字字情深的诗行。宗白华的小诗,形式自由、和谐,没有矫揉造作的音节,没有多余的复沓或无病的呻吟,让人读着自觉清丽明快、深隽优美。
宗白华的小诗创作渗透在他那颗关爱人生、关怀生命的诗心之中,诞生着真正的智慧,且发而为殷殷深情的生命颂歌,在这幽暗的世界里散布着光亮,令人在感动中觉悟了人生的真谛、生命的奥义。他的诗,在晓畅飘逸中唱出了一个时代进步知识分子的矛盾、彷徨与自觉、热情;透出了一片清明的理智、意深情浓的理想。
回答完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