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钓鱼岛游戏,真的是因为原子弹才投降的吗?
在史学界一直都有一个争论,即关于二战中日本投降的原因。
美国人认为,是他们在广岛、长崎丢了两颗原子弹,吓怕了日本人,遂促使其投降;前苏联人认为,是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消灭了日本的“皇军之花”——关东军,遂导致其投降;欧洲人认为,是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让日本人元气大伤从而选择投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其实这三种说法在某种逻辑下,都是能够成立的。
比如,丢原子弹肯定是直接原因。丢了两颗,就毁了两个城市,如果再丢下去(事实上美国当时没有其他原子弹了),丢到东京,日本怎么办?在这个逻辑下面,日本是没法不投降的。
比如,苏联红军消灭日本关东军也是直接原因。陆军实力最强的关东军,素来被日本人视为“皇军之花”,结果竟犹如“鸡蛋碰石头”,一击即碎,日本怎么办?在这个逻辑下面,日本也是没法不投降的。第三种说法同理。
但这里的问题是,任何原因都有一个主次大小之分,不能因为哪个闹得动静大,就以哪个为主要原因。
哲学上说,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美国的两颗原子弹和强大的苏联红军,都属于我们看得见的外部因素,但真正决定日本走向绝路的,是我们很难看到的内部矛盾。
假如将日本比做一个人的话,美国丢两颗原子弹和苏联灭了关东军,就像是直接卸掉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它虽然疼但却并不致命,真正威胁其性命的是其早已罹患的慢性癌症,日本投降其实是在向癌症投降。
就像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的那样,
“如果认为原子弹决定了日本的命运 , 那将是一个错误,日本的失败在第一颗原子弹投掷之前已成定局。”
或者美国的一个战略轰炸调查组,在战后的调查也得出同样的结论:
“即使原子弹没有投下,即使苏联并不参战,即使侵入不在计划和预测范围之内,日本一定在1945年12月31日以前,很可能在1945年11月1日以前,就会投降。”
所以说,真正决定日本投降的,既不是美国丢了两颗原子弹,也不是苏联出兵灭了关东军,上述前两种说法都是形而上学的外因决定论。
心理学上有个很著名的理论叫“近因效应”,指人们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物的印象,往往取决于最新出现的刺激,且这种刺激越强,人们越容易“深陷其中”,犯以点概面、以偏概全的错误。
1945年8月6日,美国往广岛扔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9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同一天,美国往长崎扔了第二颗原子弹...
仅仅6天后,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宣布无条件投降,前前后后相差几天而已,恁谁都会笃定地认为,日本投降就是因为美军和苏军。
但事实上呢,就像美国战略调查组的结论所说,日本的败局早在美苏出手之前就已经定下了,即使美苏不出手,日本投降也晚不过1945年12月31日,甚至1945年11月1日。
所以,这里的问题是,究竟是什么决定了这个早已定下的战局呢?
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来自于日本侵略者自己,一个来自于它的侵略对象中国。
首先,日本法西斯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走向失败的命运,它的失败是自己导致的。
毛主席早在1938年的时候就曾说过:
“日本国都比较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它为解决这个困难而发动战争,结果将因战争而增加困难,战争将连它原有的东西也消耗掉。”
意思就是,作为一个自然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人力物力不足的海洋岛国,日本法西斯本想通过战争来抢夺资源,但无奈却有一个“先天不足”:日本综合国力有限,根本无法承受现代战争的长期消耗,最终只能是被战争“反噬”。
日本法西斯本来是用“以战养战”的方法来维持,但问题是它所占领的国家,大多都是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它想要利用这里的资源,却并没有匹配的技术和人才,反而遭到当地人民的强烈反抗,这场非正义的战争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因此,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日本就已经陷入重重危机,当时其工业总产值比美国相差9倍,库存的石油仅够1年使用,铁矿石仅够用4个月。
此外,从1941年开始,日本国内实行口粮配给制度,成人定量0.3公斤,口粮缩减到仅能活命的程度,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各个角落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厌战和反战气氛。”
1941年日本政府征用了311724人进入工厂,第二年这个数字猛增至623385人,男性劳力不足,大批妇女也被征用,甚至还驱使占领区的各国人民,到日本进行奴隶劳动。
战争经济的崩溃和国内百姓的反战情绪,虽然不会像原子弹爆炸那样震撼人心,但却是最持久、最致命的、最令人绝望的一种因素,这是一个慢性死亡的过程,是导致日本投降的首要决定性因素。
其次,导致日本走向失败命运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经常被忽略的因素,就是中国人长达14年的英勇抗战。
中国是最早受到日本法西斯侵略的国家,是抗战时间最长的国家,是消灭日军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人员伤亡最大的国家。
14年期间,中国军队进行大规模会战20次,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20万余次,总计歼灭日军约150万人,加上接受投降日军128万人,共歼敌278万人,占二战中日军伤亡总数的70%,中国军队伤亡380万人,而美军23万人,苏军伤亡50万人。
无论从哪方面数据看,中国战场所作出的贡献都是十分巨大的,但事实上它却并没有受到足够重视,为什么?
原因也很简单,当时中国综合国力太弱、国际地位太低,几乎没有话语权,因此很容易受到不平等对待。
但事实上,强国有强国的打仗方式,弱国也有弱国的歼敌方法。
虽然中国很难发起类似“斯大林格勒战役”、“莱特湾大海战” 那样大规模、多兵种的战斗,但我们却发明出更适合自己的游击队战法,比如破袭战、地雷战、麻雀战、伏击战、地道战、围困战等,灵活机动,让日本侵略者十分头疼,却也只能望洋兴叹。
德国入侵苏联前夕,希特勒曾希望日军“从满洲打进西伯利亚”,但日本总参谋长杉山元给出的回答是:
“日军现在中国使用兵力太大, (北进) 实际上办不到。”
中国人就像是拖住了日本法西斯向全球扩张的两条腿,令其进退维谷、寸步难行,既阻止了日军北进西伯利亚,又推迟了其南进太平洋的时间。
总的来说,中国抗战虽然无法给予日本致命一击,但却像“温水煮青蛙”、“钝刀子割肉”似的,一步步将日本拖入战争的深渊,拖住其陆军主力,拖垮其国内经济,最终将其拖到危险的悬崖边。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对他的儿子小罗斯福说,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到中东。”
如果没有中国军民这14年的无畏反抗,世界其他国家可能遭受更大的人员伤亡,“千层之台始于垒土”,中国抗战为日本败局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说,美国的原子弹和苏联红军的出兵,就像是“锦上添花”,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但并不是导致其失败的最核心因素。
日本法西斯走向失败的决定性因素,是日本国内崩溃的经济和高涨的反战情绪,以及中国14年抗战为此打下的最牢固的“基石”。
谁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呢?
明朝,作为一个比较纯粹的中原汉族国家,和周边民族部落之间矛盾比较突出。而正是在这不断地防卫和反击之中,诞生出了无数的民族英雄。笔者不才,愿意在此罗列一下:
1.徐达、常遇春:
这是大明王朝开国以来,首屈一指的民族英雄。他们的组合,不仅从南京打到了北京,还一举收复了被游牧民族政权夺去三百年的开封、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仅此一件伟业,就足以让他们名列民族英雄之中。
2.于谦:
毫不客气地说,明朝之所以没有弄出来个“北明”、“南明”,北京没有像开封一样来一个靖康之耻3.0版,正是因为有了于谦。“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和岳飞一同矗立在西子湖畔的于谦,又岂能不是毫无争议的民族英雄?
3.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谭纶:
这四人组成的抗倭天团,在嘉靖王朝令人焦头烂额的倭患之中拨开云雾见青天。毫无疑问,戚继光年少时的那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不仅是他一人的座右铭,更是这四位民族英雄的毕生追求。
4.孙承宗、袁崇焕、卢象升:
无论是打造关宁锦防线,还是以七十六岁高龄带领全城军民殊死抵抗清军,还是打出了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的袁崇焕,以及带领五千残兵鏖战六万主力清军最后全军覆没的卢象升,都是明清战争之中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民族英雄。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存在,明清战争才在一片颓势中显得如此壮烈!
5.史可法、阎应元、李定国、张煌言、郑成功……
这是一个太长太长的名单,当北京城坡的时候,就意味着混沌但又悲壮的南明抵抗运动的开始。无论是扬州十日,还是嘉定三屠,亦或是如今和岳于双少保共同守护西湖的张煌言、永远守护着宝岛的延平王,都是这段历史给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
其实,又何止这些名留青史之人是英雄?徐达全军不是英雄?参加北京保卫战的每一位军民不是英雄?戚家军、谭家军、俞家军不是英雄?关宁铁骑、天雄军不是英雄?从扬州到江阴再到嘉定的宁死不降的百姓不是英雄?
也许只有阎典史在江阴城破时写下的绝笔联才能反映这些有名或无名的民族英雄们的真实想法吧:
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守大明三百里江山!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为什么特朗普在默克尔的欢迎从德国撤军?
美军在德国境内驻扎始于二战结束后,当时的德国被强行划分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西方及苏联等国的武装力量陆续在两德境内驻扎,随着德国统一,多国驻军从该国撤离,美军却依旧鸠占鹊巢,不肯离开。与此同时,为了把欧洲绑在自己的战船上,美国在欧洲主要国家境内都保留了一部分武装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美军曾经在欧洲保留了10万兵力,仅在德国境内就有7.3万名美军士兵。
随着国际局势发展,驻德美军的总兵力忽高忽低,但德国仍然是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最大驻军国,无论从哪方面讲,美国对德国采取的方针政策都必须一再谨慎,就算是任性的特朗普总统,他在采取实际措施前,也必须考虑全面。G7峰会期间,特朗普表示自己有德国血统,实际上就是与德国套近乎的做法。美国高调威胁撤离驻德美军,并计划将后者全部转移至波兰境内,却为何在关键时刻变卦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美国突然变卦的原因
第一,驻德美军规模庞大,其他欧洲国家很难接手。要知道,仅拉姆斯泰因的美国空军基地就有3万名美军士兵,如果把总部位于海德堡的第五军在德国境内的所有兵力算上的话,驻德美军的总人数绝对超过7万。这么庞大的一支武装力量怎能随意改变长期驻扎地。就算波兰现阶段表现积极,可这么多美军士兵在没有永久设施的情况下,不可能一下子涌到波兰。
第二,驻德美军调动牵一发而动全身,从地理位置和战略意图考虑,美军很难从德国撤离。从地图上看,德国虽然位于西欧地区,但也处在欧洲的核心位置。从德国出发,无论是东进波兰,西抵法国,南达意大利,还是北上丹麦都非常方便,美军在德国驻扎大量军队非常有助于该国掌控整个欧洲局势;美国当局显然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因此,他们的战略方向非常明确,否则又怎会把驻欧美军的司令部放在斯图加特呢?贸然转移驻德美军,意味着驻欧美军的司令部也得移至他国,在这期间难免会导致局势混乱,特朗普总统不敢承担有可能发生的混乱事件。
德国国际地位较高,经济、军事实力较强,美国对其动手容易加剧与北约盟友的紧张关系。法国前段时间就曾提出要打造独立的欧洲防务体系,这一建议得到德国总理默克尔支持,欧洲议会甚至专门拨巨资响应德法号召,这种情况下,美国怎能轻易放松对德国的管制,驻德美军尽数撤离,岂不完全顺了欧洲人的意思,那样的话,美国势必会被欧洲大国抛弃,特朗普总统显然考虑到了这一点。德国无视美国撤军的底气
从德国的角度来讲,该国迫切希望美军撤离,毕竟,只有美国人真正离开,该国才能真正成为欧洲的实际领导者之一,二战过去了数十年,德国早已再度崛起,该国在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有实力与美国叫板,下面我们对此进行简单分析。
第一,德国现阶段拥有较大国际影响力,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欧洲国家已经原谅了德国在战争中所犯下的错误,德国重新成为欧洲国家的领导核心。对大多数欧洲国家来讲,德国可以带领他们致富,而美国却总是凭空增加他们的经济负担,不说别的,把防务费预算提高至百分之二,2025年前还要把这个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四,除了一些大国,这项举措简直要了欧洲小国的命。
第二,德国经济独立,美国对该国的制裁手段很有限。德国人工作严谨,该国的发展规划同样脚踏实地,据了解,德国拥有非常强大的工业制造和实体制造能力,各行业全球知名品牌达到了2300多个,这种情况下,美国最起码不至于动用金融制裁的方式恶心德国。
第三,德国军工体系完善,核心武器装备可以自己生产,基于此,美国很难拿军售问题为难德国。有人声称,德国国防军军备涣散,在军事演习当中甚至拿扫帚充当战机机炮。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事实,但不能因此说明德国在军事上无能。该国之所以没有大力发展军事,主要是目前的国际环境没有必要保持非常强悍的军事存在,如果事态有变,德国完全有能力生产大量先进装备。
第四,美国一直渲染的俄罗斯威胁论与德国不适应。从态势上看,俄罗斯确实有威胁欧洲大陆的能力,但不少欧洲国家已经开始与俄罗斯展开经济合作,他们并没有把俄罗斯当成彻头彻尾的敌人。别的不说,德国就与俄罗斯达成了“北溪-2”天然气管道项目,两国合作愉快,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自然就降低了。
正是因为美国必须考虑德国感受,而德国又有叫板美国的实力,特朗普总统才被迫在G7峰会上向德国释放善意,那么德国如何回应呢?不得不承认,默克尔总理一点儿也不给美国人面子,美国要求所有北约成员国提高防务费比例至本国GDP的百分之二,德国却偏偏把这个比例由1.7%降到了1.27%,如果可能的话,德国连现在的10亿美元预算都不想提供给驻德美军,这态度够直白了吧。
渔女战歌是什么?
是一首源自中国台湾的流行歌曲。 渔女战歌最早是由台湾歌手金莎演唱。歌曲以海上渔女的生活为主题,歌词讲述了渔女的艰辛生活以及对家乡海洋的深厚感情,旋律优美动听,深受听众喜爱。随后,这首歌曲也在中国大陆等地区广泛传唱,被视为一首代表性的中华民族情歌。 此外,渔女战歌还有着浓郁的文化底蕴,它所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海洋、自然和家乡情怀的关注和赞美。
是在剥削全球的人吗?
美国印钞票给全世界,不只是剥削的问题了,更像是抢劫世界了,对美国来说,现在的产业全球化属于美国双赚钱。为什么这样说呢?
表面上看是美国产业空心化,把产业转移到了世界各地,是谁转移过去的呢?当然是美国的大资本,属于美国的资本家们,赚全世界的钱,在这方面美国当然赚的盆满钵满,全球化对美国其实是最有利的,因为美国掌握着主动权。这是美国第一层赚钱,而且赚的是大头,因为美国有话语权和高科技。
美国产业转移全世界基本都属于受益者,全球化的产品还要回流向美国。而美国呢,用美国自己印的美元去换回到美国的产品。美元是什么?美元就是印刷的纸,那属于一本万利的买卖,美国只有纸的成本和印刷的成本,而美国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各种产品和利益。这种做法根本不能属于剥削,那属于空手套白狼了,和打劫世界有区别吗?这当然也是美国的第二赚钱。
所以美国提倡的全球化属于剥削赚钱,而美国印美元发向全世界就属于打劫赚钱了。美国认为这样好吗?当然好,美国希望永远这样下去,这就像人们常说的,躺着赚钱。而特朗普作为美国总统竟然反对全球化,那是截断了美国剥削世界的一条路,这样的特朗普不下台才怪呢,这当然是美国大资本家们的杰作。
当然全球化对世界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利益,相对于美国来说的利益就比较少了。对于全球化,美国是最大的受益者,而美国还不满足,按照特朗普的说法,美国因为全球化吃亏了。美国真的是吃亏了吗?美国只不过嫌赚的少,赚的慢而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