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三国曹操大逃亡,放走曹操的人是哪个县令?
放走曹操的人是中牟县令陈宫。
《三国演义》描述: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出洛阳。来到中牟县被捉住,县令陈宫见他言辞慷慨,胸有匡扶大志,便放了他,弃官和他一同逃走。二人行了三日,来到成皋,曹操父亲的好友吕伯奢家,吕伯奢收留了他们,还出去为他们打酒。因为听到后院杀猪的磨刀声,二人以为是吕伯奢的家人要谋害自己,于是抢入杀了吕伯奢全家八口人。发觉杀错了,逃亡时曹操又杀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说出了宁可我负天下人的话。陈宫不齿曹操为人,因此离开了他。
新三国44集曹操司马懿的对话暗藏的玄机?
在这段对话之前,有一个画面不得不提,这些都表现出曹操多疑的情景,并且是两次试探司马懿。 44集刚开始曹操装死,其实就是为了去试探一下,当自己不在的时候司马懿的种种表现究竟会是怎样(司马懿一直以来都是深藏不露,就连曹操也有些琢磨不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看看司马懿是否真的能够真心做其子曹冲的老师,其结果是:司马懿大呼曹操名字,并没有显得高兴或是企图逃跑,这看来司马懿还是很钦佩曹操的,这在后来的司马懿当着曹丕的面呵斥曹丕决不能有害曹操之心并再三强调曹操是他尊敬之人。曹操本就是一个十分了得的心计家,对人物心理的把握很是到位。很显然,此次装死也是为了探清司马懿的虚实而已! 后面的曹操用了一个巧妙的比喻(确切的说是暗喻) 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是对司马懿的暗示:司马懿总是喜欢在曹操面前遮遮掩掩,而且总是一副孤高自傲,这让曹操很是不爽,曹操用一句“人的脚为什么比脸要白?”更是将自己对司马懿的态度表现的淋漓尽致。司马懿总是喜欢遮遮掩掩,深藏不露,曹操这句话也是在暗示司马懿:你究竟是想继续孤高自傲遮遮掩掩深藏不露去做"更白的脚掌",还是喜欢踏踏实实的坦诚的对我曹操成为一个真正的脸面呢? 当然,司马懿是个很聪明的人,一眼就看破了曹操的用意,于是乎,躬身用双手为曹操扫路,意为自己拜服曹操,愿意屈服一曹操旗下为操卖力,此为一表忠心之意
曹操和关云长的故事?
曹操与关羽真接交往的故事並不多,但有两段故事却流传广泛,成为美谈。
一是,关羽被曹操战败,被围困在土山这个地方,关羽无路可逃不得己降了曹操,条件有三个:降汉不降曹(借口而己),二位皇嫂(刘备夫人)不得冒犯,待遇照旧,但知刘备去向,便当辞去。曹操衡量再三,答应了关羽的条件。曹操更待关羽如上宾,上马金下马银,美女佳肴,百般宠爱还觉不足,又封以万寿亭侯,並将吕布乘过的赤兔马送给关羽,以收其心。
曹操良苦之心,化成了泡影。关羽得知了刘备下落后,便挂印封金,不辞而别,一走了之。才引出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精彩故事。
二是,曹操赤壁大败,逃亡至华容道被关羽迎头拦住,曹军己无生路,众将懾于关羽威名,均畏缩不前。逼得曹操只好亲自出马,与关羽对话。请求放行。
关羽很无奈,自己己在军师面前立下了军令狀,必擒曹操,否则以头相抵。
关羽说:以前蒙曹丞相厚爱,我己斩颜良诛文丑,又解了您白马之围,您的恩情我己经报达过了。今天,是公事公办,难为私情。
曹操说,您还记得五关斩将的事吗?大丈夫应以信义为重啊!一句话刺到关羽痛处,关羽是个十分重意气的人,不由想起曹操对自己的很多好处来,再看现在曹操的狼狈模样,心生不忍之情,随闪开军马,放了曹操。这就是有名的天不灭曹,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阿蛮的故事。
关羽与曹操的故事,都着重美化了关羽的义字当先的品格,曹操只做了陪衬。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主要内容?
关于这个问题,《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的主要内容如下:
曹操在兵败之后,率领残军北上,途中遇到龙船,船上的人告诉曹操,刘备已经占领了荆州。曹操决定与刘备联手对抗孙权,于是派人前去与刘备联络。刘备听从孔明的建议,决定不与曹操联手,而是与孙权结盟。
孔明去见孙权时,孙权原本心存疑虑,但经过孔明的巧妙策略,孙权决定与刘备结盟。刘备和孙权在赤壁结盟,孔明向刘备提出了火烧赤壁的计划。
在火烧赤壁之前,刘备派关羽去攻打曹操的后方,以分散曹操的注意力。关羽成功地攻占了曹操的后方城池。
火烧赤壁的战斗开始了,刘备和孙权的联军大胜,曹操大败。曹操败退后,刘备和孙权一起追击,但曹操成功逃脱。
此回主要描述了刘备和孙权的联盟以及火烧赤壁的战斗,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直取西凉无人敌到底是哪个三国人物?
说的是三国时期曹操手下的猛将夏侯渊。
他自跟随曹操起,就屡立战功,比如在官渡之战中为曹操督运粮草,之后,夏侯渊又率诸将先后平定昌豨、徐和、雷绪、商曜等人的叛乱。
而真正让夏侯渊成名的则是他在建安十九年(214年)的西征,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他从长安起兵,转战千里,横扫陇右,连克强敌,威震凉州(今甘肃武威市,当时的天下要冲、西北首府),并一举剿灭了为乱三十余年的割据称王的宋健。
建安十九年春,马超从张鲁那里借了数千兵马杀回凉州,并带兵围攻祁山(位于甘肃礼县东)。守将姜叙等人忙向镇守在长安的夏侯渊告急求救。
夏侯渊接到告急文书后,当即就要领兵增援,但身边的诸将认为事关重大,应该先向曹操请示后再行动。
夏侯渊却对众将说:“曹公远在邺城,往返四千里,等接到出兵的命令,姜叙等人早就败了。”
于是,夏侯渊不听劝阻,直接命令大将张郃率领精锐马步军五千为前锋出陈仓(今陕西宝鸡),走小道出其不意地奔袭,自己则统领中军督运粮草随后出发,迅速增援祁山。
张郃率领的曹军突然出现,完全出乎马超的意料,他想不到曹军的增援部队会如此神速地出现在自己的后方。
无奈之下,马超仓促率领数千羌骑迎战张郃,结果还没交锋就都逃之夭夭了,来不及带走而丢弃的大批军械物资都被张郃军缴获。夏侯渊随后赶到,救了姜叙等人,之前投降马超的诸县又都归附了夏侯渊。
此时马超的昔日盟友韩遂也正在凉州,驻兵于天水郡境内的显亲县(今甘肃秦安)。显亲在祁山的北面,韩遂得知夏侯渊突袭马超,自己也被这支神出鬼没的曹军吓得六神无主,赶紧丢弃粮草辎重逃跑。
夏侯渊收其军粮后,继续追击韩遂直至略阳城(今属陕西省汉中市)。此地离韩遂军约二十余里,部将中有的人建议继续进攻韩遂,也有的人认为应当转攻兴国(今甘肃静宁)。
夏侯渊却不同意,他认为韩遂的部队精锐,兴国的城堡坚固,一时难以攻克,还不如去进攻长离(今甘肃葫芦河长离川)诸多羌人部落的老巢。
因为,韩遂军中大多是长离羌兵,攻其必救,如此一来,韩遂如放任羌兵自救则陷入独守之境,而欲救长离则必须出城与夏侯渊军野战,到时即可一战而擒之。
于是,夏侯渊留下负责监查的部将守卫辎重,自己亲率精锐步骑长途突袭,直取长离川羌屯,大军到后,立即围攻羌人部落,并斩首颇多。
得到消息的韩遂军中羌兵纷纷要求回援各自的部落,韩遂不得已,果然率军来救。
曹军看到韩遂大队人马杀到,兵马众多,不免有些慌乱,众将纷纷建议夏侯渊扎营挖堑,准备做好持久战。
夏侯渊却连连摇头,他说:“我军转战千里至此,如果扎营挖沟,士兵们就会士气低落,如何打仗,敌人虽然军力庞大,却不过是些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于是,两军在野外摆开阵势,准备展开大战,夏侯渊为了鼓舞士气,亲自击鼓助战,曹军顿时士气百倍,遂大破韩遂军,并乘胜直逼兴国。
兴国氐王阿贵、百项氐王杨千万虽然骁勇,却也敌不过夏侯渊的猛攻,阿贵被击灭,杨千万逃奔马超,其余士卒全部投降。
接着,夏侯渊又陆续收复高平、屠各。此战后,夏侯渊因战功赫赫而获假节(魏晋时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战时可斩杀犯军令的人)。
夏侯渊纵横千里,所向披靡,吓退马超,打垮韩遂。十月,夏侯渊又把进攻的目标对准了盘踞在枹罕(今甘肃临夏)称王置官为乱三十余年的陇西人宋建。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凉州由于远离中原,宋健趁着中原混战,东汉朝廷无暇西顾,在枹罕割据称王,他自称是河首平汉王,并设置百官,汉朝有的官职他这儿也都有。
所谓“河首”指的是他占据的地方处于黄河上游,即黄河的头,至于“平汉”,就更好理解了,他想把汉朝给平了,自己取而代之。
不过,仅仅凭借他那点儿兵力,也就只能自己臆想一下而已,因为,夏侯渊先来平他了。
夏侯渊亲自带兵从兴国出发,孤军深入金城郡,分割包抄,轻兵突击,各个击破,大军直抵枹罕城下,在夏侯渊的督战下,曹军昼夜攻城,很快就攻破城池,并将自宋建和他的丞相等所置官员一概斩首。
夏侯渊灭宋健后,受到曹操的大加夸赞:“宋健为乱逆三十馀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
夏侯渊此次西征,从建安十九年春出师到十月基本结束,转战千里,连克强敌,威震凉州,一时风光无限。后来,曹操接见西羌部落首领,总要带着夏侯渊陪同,诸羌人见夏侯渊畏之如虎。
纵观夏侯渊这次出征,他率领的总兵力不及凉州诸军多,却能横扫陇右,之所以能连续取胜就在于他敢于孤军深入,长途突袭,并迂回穿插,分割敌军,在局部形成优势,将敌军各个击破,最终平定为害多年的西北之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