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巢之战bug,当年星际争霸1在中国到底有没有官方翻译呢?
Hi~ o(* ̄▽ ̄*)ブ ,大麦的《星际争霸十万个为什么》又和大家见面啦!相信玩过早期星际争霸的玩家一定对游戏中的一些中文翻译深有印象。那些蹩脚的翻译误导了无数代的玩家,以至于游戏中一个兵种衍生出了各种奇奇怪怪的名字。而这种现象直到星际2才真正尘埃落定,甚至还有一些玩家都没有玩过中文版的星际争霸。这里大家就有一个疑惑了,当年的星际争霸在中国到底有没有进行过官方翻译,今天大麦就来给大家说说星际争霸中文翻译背后的有趣故事。
最初星际争霸是由奥美电子引进国内并发行的,当然作为一款全英文的游戏引进之后比较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进行汉化翻译。然而大家要知道,美式游戏尤其是这种带有浓烈美国本土色彩的游戏,在其中会夹杂着不少美式俚语。而对于星际争霸来讲,游戏中不仅夹杂这大量的俚语,同时还有不少是美国本土的科幻设定,基本上只有美国的科幻迷才能理解的内容。
但奥美电子只是成立于1996年的一家新兴公司,再加上当时国内要找出既了解游戏、又懂得英语同时还非常了解美国文化的专业翻译人士几乎没有,因此事实上奥美电子1996年获得了暴雪的授权之后1997年在国内发售的初代星际争霸就是没有任何中文翻译。除了外包装特意印上了中文“星际争霸”以外,游戏内部是没有任何汉化的。下图就是1997年发售的星际争霸。我们还能很明显还能发现,星际争霸这四个中文字根本就是WORLD上的默认艺术字体啊!
星际争霸推出之后,暴雪在1998年很快又推出了母巢之战版本,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1.06版,而这个版本基本上就奠定了星际争霸的历史性地位。在母巢之战中,新增加医疗兵等几个经典单位,同时也加入了一个全新的战役模式。据统计,正版的星际争霸母巢之战就在中国卖出了近180万份,盗版的销售和下载量更是不计其数。
而面对如此大的市场,玩家们对于游戏汉化的需求自然是与日俱增的。然而从1998年到2001年这段时间中,奥美没有任何作为,只是继续他的游戏销售业务,对于提高玩家体验的汉化工作完全都是靠民间玩家们自己来进行。当时玩家中流行这一款好像叫做HanStar版本的星际争霸,这是韩国版的星际争霸,之后一些比较有技术的玩家依靠这个版本制作出了汉化版的星际争霸。然而在游戏中还是存在不少BUG,时不时游戏中的语言会跳回韩文。
直到2001年,奥美才终于在自己销售的星际争霸盒装版内附加了中文补丁。然而这个补丁又令人崩溃,首先补丁只能适用于1.06版的星际争霸,在往上补丁就不会支持,而我们知道星际争霸为了修复游戏中的各种BUG一直更新到了1.16版,因此玩家们就只有两个选择,要嘛为了看中文就只能继续使用满是BUG的1.06,要嘛就是去玩英文版的星际争霸。
而第二个令玩家们崩溃的问题就是,这个中文补丁的翻译水平简直到了辣眼睛的程度,这里随便给大家举几个例子,把陆战队员翻译成海军陆战队就不多说了,还有把火蝠也就是喷火兵给翻译成锦衣作战队的,这些都还在玩家们能够理解的范围内,然而他把航母给翻译成了运输船这就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了,carrier既有运输船,但也有航空母舰的意思,因此在中文选择上奥美放了不少低级错误。
这样的问题在游戏中数不胜数,甚至遇上一些大段的内容,比如人族枪兵兴奋剂的解释,奥美就完全没有进行翻译,于是玩家们在游戏中看到的就是一半中文一半英文的半成品。不过也有玩家说过,奥美在光盘中所放的这个中文补丁,实际上也是民间玩家们自己制作的,但这一点已经没办法去考证,但根据那时候奥美的行为,我觉得这个猜测并非不可信!
因此总的来说,星际争霸当年的确是有官方翻译的,只不过这个官方翻译的水平嘛基本和机翻没有太大差别,但好歹聊胜于无,在之后网游大潮的冲击下奥美很快就宣布倒闭,之后星际争霸1在中国的汉化工作就全都依靠的是热爱这款游戏的玩家们在共同坚持的。现如今其实也已经有了汉化效果比较好的民间翻译,但是现在高清重制版的星际争霸早就在中国上市,那个汉化水平还是值得令人称道的。
星际争霸1和星际争霸2有什么差别?
我是从《星际争霸1》代测试版就开始玩的,是1998年下半年,那个时候我18岁,偶然在卖光碟的地方花了5块钱买回来一张非常酷的游戏碟,当时壳子上写的是《星海争霸》,貌似名字都是港式翻译,不管他,回来就差拆开安装到电脑上,打开一看,这个游戏的画面非常有科技感,是当时其他游戏不能比的!星际争霸1和2其实最大的区别也就是画面的改变,画质的提升,和加入了更多的兵种!更多的建筑和更多的技能!我个人还是更喜欢玩1代!说到玩1代刚开始因为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玩,一对一电脑,都觉得电脑非常难打,每次都会给大量敌人一次性进攻给消灭,后来还把朋友叫过来一起研究怎么才能打败敌人,当时最怕打的种族就是地球人,因为人类有坦克,每次都可以把我们的防守轻易攻破,后来因为太难玩,这个游戏就被搁置在那边了,还是回去玩《红色警戒95》,和《帝国时代1》去了!
一直到2000年的时候,我爸给我开了电脑室,在电脑室那个时候《星际争霸母巢之战》正式版已经发售,我们还是习惯叫星际争霸血战,于是每天在电脑室和朋友们一起打电脑,从四人组队打一个电脑,慢慢的四人打四个电脑,再到后面4v4对打,这个过程可是给我和朋友们带来不少的欢乐!那个还学会了1.04版本的bug,小狗变飞龙!!后来我们还组建了战队,名字是“星际四人组”!我们创建了自己的网站,还参加过一些本地的和线上的大小比赛,虽然没有拿到太好的成绩,当然如果赢了还是会有丰富的奖金,但是这种感觉就好像是现在英雄联盟比赛一样的感觉,很是刺激,可惜的是,后来出的《星际争霸2》由于朋友们都长大了,结了婚,忙着陪老婆孩子,还要工作,不过偶尔也会上去pk几局,又因为2的线上模式完全的改变,虽然画面变的高大上,内容也丰富的不少,兵种更是多了不止一倍,各种新兵种和新技能的加入,确实比1代要好不少,但是玩起来却再也没有以前的那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也可能是我们先入为主了吧,也可能是我们老了,只喜欢老的游戏,所以再后来也就玩的越来越少了!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一晃过了20多年了,现在的我和朋友们依然会聚在一起玩一玩以前的老游戏,星际争霸1依然是我们最喜爱的,还有三角洲特种部队,红警95,帝国1,等等等等,我相信有很多网友都有我们一样的经历,请珍惜眼前的美好时光吧,玩游戏也是美好的回忆!!手机码字不容易,请关注点赞哦,谢谢各位!
星际争霸究竟比魔兽争霸难度复杂度上高多少?
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作为暴雪的两款RTS中流砥柱,均在各自的时代占据了电子竞技市场的主流,成为了一代人难以磨灭的青春,
然而星际和魔兽虽然同为RTS类型的大作,他们的性质和玩法还是有着很大区别的,他们的不同点也为之后的电子竞技市场提供了新的思路。
星际和魔兽的区别,首先在运营机制上。星际争霸系列向来是鼓励运营的。星际的矿藏簇数多,总量大,并且可以数十个农民同时采集,效率很高,而魔兽的资源机制便保守了许多,主要资源金矿最高效率仅5农民采集,类似于星际系列中的气矿(但是气矿由于快速的扩张也可以非常高产),木材虽然是开放式采集,但是效率很低。从资源上来说,星际是开放性的,魔兽是保守性的。
从人口上也可以看出来,星际为200人口,最高的兵种人口只有6(排除圣母舰的特殊性),平均都是在2,3。而魔兽的人口上线只有100,平均的兵种人口也在3,4。但是在低人口上限和英雄的存在下,留给兵种的人口空间确实是比较少。另外维修费用的存在也是抑制了爆人口的积极性。总的来说可以看出,星际是鼓励运营的,魔兽是弱化运营的,考虑到运营的操作相对于交战操作是更加无聊的,这也可以看作为暴雪为改善游戏体验做出的一个尝试,这个尝试,对电子竞技游戏模式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另外,英雄机制的存在与否也是星际和魔兽最本质的区别,这体现出了两款游戏的核心概念:是指挥千军万马扫平对手,还是一个英雄率领几位斯巴达勇士杀出生天。
星际系列作为传统RTS的代表,是不容纳英雄单位这种可以凭一己之力扭转战局的单位出现的,它所坚持的还是用更强的运营出更多的兵,再将这些兵打出更好的操作来击败对手。是一个相对传统的套路。
而魔兽的英雄机制,确实是一个划时代的存在,这是RPG元素在RTS的一次非常成功的介入,英雄的博弈,英雄的操作是这款游戏相当主要的部分,而兵种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这一思路也是众多RPG地图的核心,也为之后MOBA游戏的爆红奠定了基础。
星际争霸和魔兽争霸同作为RTS游戏,操作都是相对繁琐的,但是星际2的操作偏向宏观运营,魔兽三的偏向少量兵种的精细操作,喜欢哪一种就看玩家自己的喜好了
星际争霸选手历史排名?
P中的双神 LX和PJ 其中PJ在07年的WCG上在4分之一比赛中以2比1打败了韩国的有BUG之称的IPX,算是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奇迹,最后决赛里0比2输给了另一名韩国选手小鹤,可惜了.不过第2名的成绩已经创造了中国星际史. LX也是强人,普遍认为他已经有不输于韩国一线选手的实力了,APM300+ 中国的抽筋流,刚接触星际的人看他的第一视角会有一种晕眩的感觉 (PJ的APM为200左右) T的话强人不多, SUPER算中国顶尖的,但是最近状态不好,以前可是战胜过星际皇帝BOXER的人哦 66是柔派代表,稳重,比赛中不会犯大错误,但是也不大能赢实力比自己高的选手,现在已经退居2线当主持人了.另外著名的有4T,LEILEI等选手(LeiLei虽有偶露峥嵘的表现,但总体来说还是略微差些) 近两年来中国的Z新人备出,除去现在心理战大师,越老越香的套餐王子,"10分钟虫族"F91外, 还有EVA,疯子(疯子已经不算新人了)等等.另外台湾的SEN也是中国的顶尖虫族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