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白骨洞一层,长平之战后惨重损失的赵国?
谈秦说汉(314)
赵国也说不上是赢得了邯郸之战,最多也就是在楚国、魏国、齐国的合纵之下,与秦军交战,取得了一些小胜利。秦军见诸侯结盟已经形成,继续打下去会对其更加不利,逐渐解围而去。国都被秦军围困将近一年,从战略上说赵国属于失败。
公元前260年,秦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切断了上党郡与都城新郑的联系,于是上党郡郡守冯亭将上党郡17个城邑献给赵国,引发了秦赵两国的长平之战。赵国战败,40万赵卒被坑杀。赵王承诺献城求和,但又一直没给,次年秦军卷土重来。
秦军围困邯郸公元前259年9月,因白起正在生病,秦昭襄王派五大夫王陵率军伐赵。次年正月,秦军包围了邯郸。赵国已经做了防御准备,将在北面防御匈奴的军队抽回,联合邯郸城内的军民一起据城而守。王陵几次与赵军作战都失利,还损失了五个校尉。
秦昭襄王不断地从国内征发兵员到前线,又想起用武安君白起替代王陵,但白起以已经错失了攻破邯郸最好时机、及身体有病为由,不愿领兵。于是秦昭襄王任命大将王龁代替了王陵统兵破赵,王龁率军增援,给邯郸城防务增加了很大的压力。
秦军围困邯郸,从战术上来说,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墙高城固,赵国以倾国之力坚守,秦军是很难攻克,所以白起不愿统兵攻赵是有道理的。但是,秦军的粮草补给、兵员补充比赵国要强很多。因此,赵国之国力不允许其与秦国打持久战。
魏王派人劝说赵王尊秦王为帝,被齐人鲁仲连劝阻
于是,赵国派出使者向诸侯求救。魏安釐王任命晋鄙为将,驰援赵国。但秦昭襄王知道后,派使者警告魏王,若魏王敢出兵援赵,秦国会立即出兵伐魏。吓得魏安釐王赶紧又下令,让将军晋鄙暂时驻屯于魏国的邺城,不敢向前开进,静观待变。
同时,魏安釐王又派将军新垣潜入邯郸,劝说赵王共同尊秦王为帝。恰好齐人鲁仲连在邯郸,听到后跟新垣说,就算魏王愿尊秦王为帝,秦王也不见得会放过一个有万乘之国的魏王。新垣听其言之有理,就不提尊秦王为帝之事,告辞回到魏国。
魏国援齐的策略是对的,但遭到秦昭襄王的恫吓之后举步不前,还想脚踏两只船,说服赵王尊秦王为帝。鲁仲连说得对,秦国就是想统治中原,不想灭国就得结盟。但魏安釐王怕惹怒秦王不敢出兵,而鲁仲连也只能说服齐王暗中支持赵国粮草兵器。
毛遂自荐,与平原君一起说服楚王出兵援救赵国邯郸城破在即,而诸侯的援兵迟迟未到,赵孝成王急得像热窝上的蚂蚁,逼着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平原君赵胜与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同为战国四公,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现赵国有难,平原君赵胜决定亲自前往楚国去求援。
平原君带20个门客一起到了楚国,见到了楚考烈王,其中有个门客叫毛遂。但楚王对援赵抗秦之事很犹豫。毛遂仗剑跟楚王说,白起带着几万秦兵伐楚,一战就夺去鄢、郢两城,再战便火烧夷陵,三战已将楚国宗庙平毁,侮辱楚王的祖先,结盟对付秦国还犹豫什么?
虽然毛遂携武器逼迫楚考烈王与赵国结盟的可能性不大,但的确是毛遂之言正好说进了楚考烈王的心坎上。而且援赵也是为楚国报仇,秦国若灭了赵国,下一个就可能是楚国。于是,楚考烈王与平原君签订盟约,命令春申君黄歇率军援救赵国。
信陵君“窃符救赵”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信陵君魏无忌的亲姐姐,赵胜看魏国军队驻扎邺城没有动静,就写信骂信陵君,说他就算不为了赵国,难道忍心瞅着姐姐被秦军杀死吗?信陵君有门客三千人,但手里没有兵符、有心无力。于是他想亲自率门客去跟秦军拼命。
信陵君有个门客叫侯嬴,跟他出了个主意,让他找魏安釐王的如姬盗取兵符,信陵君曾经对她有恩。于是,信陵君拿着盗来的兵符前往边境调晋鄙的军队。晋鄙不从,信陵君另一个门客大力士朱亥立即用重锤将其击杀,信陵君得到了军队指挥权。
信陵君很想带兵作战,一方面施展自己的才华,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的亲姐姐,所以“窃符救赵”,是非常之时用非常之法,虽然他夺取兵权的手段也许不对,但结果是正确的,救赵国就等于是在救魏国,晋鄙死得挺冤的。
楚、魏、赵联合破秦军王龁率领秦军久不能攻克邯郸,几次作战,也均失利。白起又跟人说攻破邯郸难度很大的风凉话,秦昭襄王听到后非常生气,强令白起前往邯郸统兵,但白起坚持称病不肯动身。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削去其爵位,将其贬为士兵,流放到高密。
春申君黄歇与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援军到达邯郸,立即联合邯郸城内的赵军,在邯郸城外与秦军展开激战,大败秦军。王龁无法取胜,只能解除邯郸之围,战略撤退,而秦将郑安平却陷入了赵军的包围,二万士兵投降,邯郸之围终于被解除。
这时,白起动身前往高密,已经出了咸阳西门十里到达杜邮。秦昭襄王又派使者前往杜邮,赐给白起宝剑,示意其自裁。在邯郸吃了败仗的王陵与王龁没有事,一代军事奇才白起,不是马革裹尸,最终却被逼自杀,似乎在为邯郸之败负责。
写在最后
长平之战后,赵国的国力大不如以前,而且承诺割让给秦国六个城邑却又不兑现,因此秦国兵临邯郸。所以,这次邯郸之围是由赵国自己不守信任引起的,如果楚国、魏国不出兵援救,秦国攻克邯郸只是时间问题。因此,战略上讲赵国失败了。
但最终平原君赵胜还是请来了楚国春申君与魏国信陵军的军队,不管搬救兵的过程有多传奇,但目的很简单,只有诸侯结盟,才有可能战胜强悍的秦军。因此,从战术上说赵、魏、楚联军确实是打败了秦军。可怜的白起,却为这场战争陪葬。
2020/12/2
我是秦砖汉瓦里的拾荒人,感谢阅读,人走留香,点个赞呗,不胜感谢!
五胡乱华中的五个胡人民族最后的结局如何?
自东汉末年开始,汉朝中央和曹魏、西晋等政权不断内迁归附的少数民族,使得中原胡汉交杂。在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中,西晋的王爷们觉得胡人作战勇猛,纷纷招募胡人雇佣兵,直接促成了胡人的军队化。
八王之乱造成了西晋社会的动荡不安,各族百姓难以安居,有的成了流民,有的扯旗造反,有的成了皑皑白骨,然而这只是开始。
许多胡人加入了自己族群建立的军队,割据一方,北方大地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绵延战祸之中。因为这些少数民族主要来自于匈奴、鲜卑、羯、氐和羌五族,故称“五胡乱华”。
我们分别来看五胡的结局。
1、匈奴。匈奴的知名度可是相当高,这个生活在漠北草原的民族据说是出自夏朝后裔,究竟是不是先不管,反正他们已经脱离了农耕文明,转而实行符合生活地域的游牧文明。
匈奴在汉初一统漠北,成为汉朝的头号敌人,汉朝费了很大的力气对付匈奴,最终把匈奴打成了四种结局——死、臣服、向西迁徙、融入其他游牧民族。
其中,臣服的匈奴被汉朝内迁,汉末曹操拘留南匈奴末代单于呼厨泉单于,把南匈奴分成左、右、南、北、中五部,分别安置在陕西、山西、河北一带。
西晋末年刘渊统一南匈奴五部,于304年在山西离石称大单于,建立汉国(后改称为赵,故称前赵)。
前赵是五胡在北方建立的第一个政权,也是当时北方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之后的311年和公元316年,前赵先后攻破洛阳和长安,彻底结束了西晋的历史。
前赵最后被羯族将领石勒消灭。政权消亡后在,这些匈奴人要么死在了连年战乱中,要么融入了汉族及其他民族。
后来匈奴铁弗部(匈奴人和乌桓人、鲜卑人的后裔,又称杂胡)在首领赫连勃勃的带领下建立了胡夏。卢水胡(匈奴、月氏、羯族、氐羌、汉族多族混血)在西北建立了北凉。
胡夏和北凉都为北魏所灭,其族人也慢慢融入其他民族,匈奴从此消失在历史长河。
2、鲜卑。鲜卑起源于东胡。东胡曾压着匈奴打,但在秦汉之交时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吊打,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于是分化为乌桓和鲜卑两族,但都是匈奴的马仔。
匈奴被汉朝猛揍之后,草原出现真空,乌桓和鲜卑填补了这个空白,所以东汉外族入侵,匈奴不再是唯一的主角,这两位也经常出现。但乌桓各部落各自为政,被汉朝和后来的曹魏分化瓦解,南迁中原融入了汉族。
乌桓走后,鲜卑吞了他们的地盘,成为雄踞漠北的庞大草原帝国。也正是因为鲜卑忙着屯地盘,大部队都在中原以外,所以在五胡乱华的第一时间他们没有大规模参与,当时的主角是其余四族。
到了后来十六国时期,鲜卑大举南下,各部建立了一系列政权,如慕容氏的前燕、后燕、南燕、西燕、秃发氏的南凉,乞伏氏的西秦以及最后终结北方乱世的拓跋氏的北魏等等。
鲜卑是五族中建立政权最多的,也是最成功的,除了统一北方以外,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北魏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被鲜卑宇文氏取代,建立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北周被杨坚取代,建立隋朝,再次统一天下,但隋唐皇室显然具备不低的鲜卑血脉。
鲜卑族最后融入汉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3、羯族。羯族的来源很复杂,并不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二是由各族血统杂糅在一起的军事性部落,主要职能是给匈奴当打手,也就是匈奴族贵族的奴隶军队,称为匈奴别落。
五胡乱华开始匈奴混得最开,随着前赵的强盛,附属的羯人也跟着飞黄腾达,这时候还出现了一个极具领导才能的石勒,带领羯族消灭了前赵,建立后赵。
羯族残暴不仁,他们把汉人当作两脚羊,充作军粮,整个统治阶层残暴奢靡。最后后赵皇族内部为争夺皇位起了龌龊,后赵武帝石虎的养孙冉闵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建立冉魏政权。
为了巩固地位,冉闵利用空前激化的民族矛盾,下达杀胡令。一时间,冉魏境内的汉族暴动,数十万胡人被杀,失去政权庇护的胡族纷纷逃离中原,汉族得到喘息之机。
羯族是杀胡令的主要目标,几乎被杀尽,残存的也无法再立政权,只好干起了老本行,给鲜卑人打工,当作战军队。
据说后来为祸江南的侯景就是羯族人,在侯景肆虐之下,繁华的江南变的赤地千里、尸骨遍地的人间炼狱。南梁大将王僧辩等人率军讨伐,花了很大代价才扑灭侯景叛乱。
此后,羯族彻底消失。
4、氐族。氐族是一个很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今甘肃、西藏、青海、四川等省的交界处,大部分集中于陇南地区,与羌族领地相邻,又称氐羌。氐族有很多部落,每个部落名称不一。
关于氐族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氐族和羌族同源,一说二者一直都是两个民族。有很多人认为是羌族的一支,又叫做氐羌。
氐族是五胡中最早建立政权的,八王之乱时,巴氐人李特就率领汉、氐、羌三族流民在蜀地建立了成汉政权,后为东晋所灭。
此外,清水氐杨氏建立仇池政权,临渭氐苻氏建立前秦,略阳氐吕氏建立后凉。
前秦在苻坚的统治下短暂统一了北方,随后挥师南征,淝水之战被东晋击败,前秦迅速分裂,北方再次陷入战火。
苻坚去世后,前秦氐族将领吕光以武威为都,建立了前凉政权。
前秦后被后秦连败,最后被西秦灭亡,前凉也是被后秦所灭。
氐族并没有进入冉魏所在的河北等地,受杀胡令影响很小,但由于政权被灭氐族失势,继起的鲜卑族得势,氐族逐渐融入了汉族。
5、羌族。羌族是极其古老的民族,跟华夏族(汉族的前身)同源,都源于古羌族。现在也有羌族,但跟古代的羌族有很大区别,现代的羌人是当年南迁的一部的后裔。
在五胡乱华时期羌族实力并不强,所以依附于临近的氐族,成汉和前秦中都有不少羌族将领。
前秦在淝水之战战败后,羌族将领姚苌建立了后秦,一度兴盛,后被刘裕所灭。
到后来,北方的羌族基本融入了汉族,南迁的羌族大部分融入其他民族,少部分形成今天的羌族。
所以五个民族除了羌族还有所延续以外,其他都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造梦西游三传说防具谁掉?
您好,在《造梦西游3》中,有很多防具可以掉落,以下是其中一些防具掉落的来源:
1. 铁布衫:谁都有可能掉落,包括普通怪物和BOSS。
2. 玄霄宝甲:可以从火云洞、水帘洞、金兜洞、齐天大圣和紫霞仙子处获得。
3. 火云盔:可以从火云洞、水帘洞和金兜洞中的BOSS处获得。
4. 梦幻战衣:可以从紫霞仙子、大力鬼王和青霞仙子处获得。
5. 莲华清心袍:可以从莲花洞和瑶池中的BOSS处获得。
6. 金银甲:可以从青霞仙子、白骨精和金角大王处获得。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掉落来源仅供参考,实际掉落可能会受到游戏版本、难度等因素的影响,具体以游戏内为准。
西天取经概括?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孙悟空等人为取得佛经而历经艰险的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师徒四人(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唐僧)西天取经,途中遭遇妖魔鬼怪的阻挠,经历了八十一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故事中融入了佛教思想,弘扬了正义、勇气和智慧的精神。通过取经之旅,人物们不断成长,展现了对抗邪恶、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形象。
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都有哪些?
1、项羽的巨鹿之战、彭城之战
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 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 )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
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2、曹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3、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出兵伐晋,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八十余万前秦军。
4、井陉之战
井陉之战是公元前204年汉军与赵军之间的战役,韩信是在获得刘邦的允许后,为了进一步击垮项羽在国内的割据势力,在井陉口一带和赵军交战,最终以少胜多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此战中汉军统帅韩信表现出了“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卓越智谋和用兵韬略,其战绩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观,井陉之战则是他战例中的代表作。
5、昆阳之战昆阳之战 刘秀兵力不足2万对抗兵力42万 王邑仅率数千人逃回洛阳 昆阳之战是新朝末年,新汉两军在中原地区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这场大战的主战场在昆阳一线(今河南省叶县),故称为昆阳之战。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之一,它决定了新汉两军的命运和未来中原王朝数百年的国运,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有深远影响的战略决战。昆阳之战中,身为偏将军的刘秀一战而天下闻名,昆阳之战不但是刘秀击败王莽的关键一战,同时也为刘秀日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基础。
6、郾城之战
郾城之战 岳飞兵力数千对抗兵力1.5 大败金军精锐 郾城之战是宋金战争的一次著名战役。绍兴九年(1139),金朝统治集团内完颜宗弼一派得势,主张再次以武力迫使南宋屈服,夺回河南、陕西。次年,金朝分兵四路,东起两淮,西至陕西,向宋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宋廷被迫命令各路宋军进行抵抗。
7、鄱阳湖之战鄱阳湖之战是中国元朝末年的一场重要战役,朱元璋在此役击败并杀死强敌陈友谅,朱元璋的兵力只有陈友谅的三分之一不到。此战被视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此战的胜利,奠定了朱元璋平定江南的基础,并为以后的北伐和攻灭元朝,统一全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
8、薛仁贵征战高丽
在袭扰东北地方势力的战争中,薛仁贵又上演了横山之战的好戏。在西北征铁勒九姓之战中,薛仁贵将自己的传奇上演到高潮。三矢神箭使铁勒十余万人在战场上集体跪拜投降,这是中国古代战争史唯一、也是中国古代对外战争的辉煌篇章。在征战高句丽的时候,薛仁贵用本部2000人横扫了敌军总数达25万之巨的战役。薛仁贵先后进行了新诚保卫战、金山会战、扶余川奇袭战,取得了灭高句丽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为古代中国开拓东北、治理东北起到了先锋性作用。
9、警示保卫战第一次。明朝30万军队在土木堡被瓦喇也先部队歼灭,皇帝英宗被活捉。瓦喇大军直扑北京,兵部尚书于谦临危受命,于乱军中立景帝,号集民兵誓死守卫北京城。经过惨烈的战斗,不但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而且顺利迎回英宗皇帝,创造了北京保卫战的第一次神话。第二次。比第一次北京保卫战更加凶险。在皇太极的数十万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名将袁崇涣率领队伍艰难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第二阶段的胜利。然而取得这次胜利的军队居然不许进城,居然被友军用石头从城楼上面猛砸,这是古代战争少见的;最少见的是,袁崇涣在取得战役胜利后居然被下了大牢,这完全算得上古代战争最惨烈的奇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