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炮台,坦克发展史上走过了哪些歪路?
坦克发展史上走过的弯路那是相当的多,可谓一步一个坑。
一不小心就卡住的“越障车体”坦克最早的“歪路”是“车体越障”,这是法国人在“圣沙蒙”等坦克上进行的一次错误示范。
当英国人的坦克在战场上扬威之后,法国人也设计了自己的坦克,但法系车们造型相当奇葩,比如“圣沙蒙”坦克,它给设计成了一个大车身小底盘的结构,法国人认为这种车体的宽沿能够辅助坦克在壕沟里越障。
但事与愿违,圣沙蒙在战场上成了动不动卡坑里的二傻子,作战效能相当低下,再加上车体巨大转向迟钝,一不小心就会成为靶子,最后干脆不敢上前线了,只能蹲在后方当做自行火炮使用。法国人也随后开始了新坦克设计,由此诞生了雷诺FT等经典。
移动的“钢铁碉堡”当英法疯狂发展坦克的时候,德国也对坦克这种新生事物产生了一点点兴趣,他们开发了一款“A7V坦克”作为试水之作。但是很显然德国人此刻对坦克的发展趋势还有点茫然,他们将坦克理解成了“移动的钢铁碉堡”。
所以A7V坦克被设计成车体庞大、移动龟速的奇特造型,这是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仅有的自研坦克(还仿制过英国车,尝试过其它不靠谱设计),只生产了22辆战争便结束了。
A7V最大的特色是30吨的重量,但它们都是死重,并没有多少被反映到装甲厚度上去。因为是“移动碉堡”,所以A7V的标准载员有18人之多,像鬼子炮楼一样。这18人里作战人员12人,大部分是机枪手和炮手,它们来自步兵部队,而机修兵、驾驶员则来自工兵部队,然后德国人还给坦克配备了专门的通信兵和军鸽,有的车还配备了号手、炮兵旗手等单位,人员可以膨胀到23人以上。
这种坦克缺点相当明显,它越障能力奇低,大多时刻只能沿着道路缓慢行进,过多的人员也没有带来战力提升,反倒让车内环境恶劣无比,乘员被油烟、高温整得昏迷的事件比比皆是,庞大的车体也没带来装甲的加成。
不过A7V坦克并没有让德国工程师止步,他们默默的抚摸着油纸包,随后又开发出了120吨的K-WAGEN坦克,它携带了4门77mm火炮和7挺马克沁,长度达到了13米之巨,但最高时速才7.5km/h,说是龟爬都给面子了。
K-WAGEN这种不现实的设计让德国吃尽了苦头,截止一战结束仅生产了两个底盘。
二战的德国仍然没有吸取教训,他们的坦克终于走向了堆重量的不归路,虎式、虎王、狮式这些还能说的过去,但“鼠式坦克”、E100这些可就彻底不靠谱了,他们忽略了战争的规律,病急乱投医,一味强调重炮+巨型车体的设计思路,连“P1000”这种傻瓜策划都敢上马。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德军的超重型坦克成了一出历史闹剧,任何性能都要与战场需求、战争战略、工业能力、实际科技能力相匹配,否则就是祸国殃民。
令人无语的滚动式坦克滚动式坦克可以说是坦克发展史中最歪的一条科技树,幸好人们没有真的将之点开。
历史上美国、德国、英国、苏联都曾经在不同时期策划过这种怪异的坦克。
早在德国A7V坦克之前,汉莎公司就已经在1917年贡献过一份“Kugelpanzer”图纸,并且造出了实物,“Kugelpanzer”就像个在地上滚动的大碾子,可以快速的滚过敌军堑壕阵地,并且用车载火炮进行轰击。该项目在与A7V的竞争中落败,其“实物”后来也被证实就是个虚有其表的汽车。
我们今天已经见不到“Kugelpanzer”的实物了,但苏联人1945年从满洲里的日本人手里缴获了一个差不多的东西,它被认为是“Kugelpanzer”的同类技术,是德国与日本技术转让的一部分;现在这个球被放在莫斯科库宾卡坦克博物馆展览,被称为“Item 37”。
不过按照美国人的说法,最早的滚动坦克其实是他们的工程师亚森·帕尔在1916年5月设计的,它通过两个球形外壳拼合而成,可以滚动式前进。战后的1919年,美国人也连续拿出了几个球型车辆设计,他们称之为“滚动式拖拉机”,拥有“改造成坦克的潜质”,但最终美军没看上。
最疯狂的是苏联人,都到1941年了,苏联专家居然给斯大林上了个“球形坦克”的计划书,要求国家提供研发资金。当时苏联的局势并不好,斯大林当然不批准,于是这帮专家自己硬是想方设法凑了一个像行走的碾子原型机,但它只能以10km/h的速度前进,武器是小口径的机关炮。但也有许多资料表示这东西就是个不靠谱的动力模型,是专家们头脑发昏的产物,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伊万们在球形坦克后并没有消停,又有不怕死的拿着“巨型滚动坦克”方案找斯大林伸手要钱,这东西重达百吨,由一个横轴联动滚动前进,塞满了几枪大炮和堡垒,最高重量可达上千吨,开动起来可碾压一切,然后还能像六神合体的雷霆王一样解体,拆卸出单个的移动碉堡作战。
不用说,如此抠脚的方案当然是被打进冷宫,斯大林没毙人都算有涵养吗,有功夫造1000吨的压路机,10000辆T34早杀上前线了。
这里多说一句,现代仍然有不少抠脚专家将滚动坦克当做未来发展方向,坚持认为这种结构大有可为。
多铆蒸刚的多炮塔神教如果说滚动坦克还只是一个构思,我们无凭无据对它进行非议,那么多炮塔神教则是实打实的歪脖子科技树,这种技术曾被视为坦克的发展之路,结果却越走越黑。
实际上早期的坦克几乎都是多炮塔神教的教众,当时的战争理论还不存在大规模机械化作战的概念,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坦克是步兵的支援工具,所以坦克的火力必须依托步兵展开,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坦克其实变成了大号的步兵战车,也促成了更利于发扬火力的多炮塔车型的发展。
多炮塔坦克能够在推进过程中持续不断的发扬火力,形成步兵阵线的运动式支援,压制作用极大,但相应的,多炮塔坦克的武器系统会占用大量的死重,也让坦克体型被放大,还挤占和拖累了发动机能力。当时的人并非没思考这些,但在“坦克是步兵的支援”思想引领下,步兵坦克并不需要速度,更不需要坦克VS坦克的坚甲利炮。
不过,多炮塔坦克潮流最终还是在二战前夕消亡了,像苏联的T-28中型坦克,在39年的苏芬战争中遭遇了非常尴尬的“37mm灾难”,被芬军的博福斯37mm炮打得痛不欲生,甚至许多25mm的哈奇开斯炮都能消灭它们。在500米的距离内,T-28显得极为脆弱,冬季战争中有155辆该型坦克被战防炮击毁,罪魁祸首就是T-28胸前的两个小炮塔以及薄弱的装甲,太多的重量都让炮塔系统拿走了,而装甲才15-30mm。
苏军后来算是捏着鼻子将残存的T-28用到了1944年,这些基于步兵支援制造的坦克完全无法与进行大规模装甲突击的坦克对战。但苏联人不是最后一个多炮塔教众,当时仍然坚持多炮塔的还有美国的M3“格兰特将军”型坦克,这也是个巨坑,不过美国人搞出这种设计的原因是发现原来的小炮不顶事儿,来不及后悔干脆在车体上又凑了门炮。
有多炮塔坦克,也就有反面的“无炮塔坦克”,这种坦克目前仅有瑞典的S坦克具备代表性,所以也没啥好说的。S坦克更像台坦克歼击车,它的能力在于山区丘陵设伏,而非面对面的坦克突击战,低矮的车身虽然降低了中弹面积,但亦造成了视野、射界狭窄的毛病,也算是一条邪路,近年来瑞典正在寻求以高机动轻型坦克将其换掉。
“理论上秒杀一切”的导弹坦克冷战时期,因为导弹技术的迅猛发展,有些人的尾巴就又开始翘了,比如导弹的狂热信仰者赫鲁晓夫同志,就曾经下令制造了一款“纯导弹坦克”——150工程。
在赫鲁晓夫的逻辑里,反坦克导弹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且携带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的导弹远比当时的AP穿甲弹性能优异,对坦克的毁伤能力也更强,所以何必还要搞直射的坦克炮呢?让坦克换上导弹作战岂不美哉?
就这样,150工程诞生了,苏联专家为其安装了3M7“龙”式反坦克导弹,还设计了可伸缩进炮塔的发射装置和导弹自动装弹机,这种坦克很快就得到了IT-1的名称,进入苏军服役。
但IT-1问题实在太多,导弹升降系统非常不可靠,实际的作战能力也不如采用加农炮的坦克,而且同样搞导弹系统的140工程、167工程都进行的一塌糊涂,造成了部队的严重抵触情绪,再加上赫鲁晓夫最终因为政治原因下台,苏联的导弹坦克就此消亡了。
后来这类技术其实并没有停止发展,只是人们并没有在坦克上坚持该技术,毕竟坦克的“直射火力平台”是其最大的特色之一,而“导弹坦克”完全可以变成“导弹装甲车”、“导弹越野车”这些更灵活适用的东西。
其实不光是苏联,法国在战后曾经也尝试过导弹坦克,但很快就停止了相关的装备发展。美国也在“谢里登”坦克上尝试过主打炮射导弹的坦克技术,总体来说差强人意。
轻型化的“无甲”潮流上面说到导弹坦克时,提到过空心装药破甲弹(HEAT)对坦克的影响,实际上在战后的一段时间里,因为HEAT技术的发展,让坦克差点走进了死胡同。
HEAT技术其实很常见,它采用了一个锥形药罩和破甲部,采用聚能爆破的形式“啃噬”装甲,二战的“巴祖卡”、“铁拳”,后来的RPG等等都是该技术。它的特点是可以完全不考虑射程穿深比,甭管多远打的都一样,比风帽穿甲弹厉害多了。
二战结束后,因为装甲发展的滞后,人们突然发现所有的装甲在HEAT面前全是渣,统统不牢靠,霎时间就对装甲失去了信心,因为你没法将装甲做成1米厚,也不可能靠鼠式坦克去打仗。所以呢,不少国家纷纷放弃了坦克的装甲,搞出了“无甲坦克”,比如法国的AMX-13系列、AMX-30系列,德国的豹1系列等等都是如此,反正跑得快,代代耍无赖。
说它们“无甲”也不是完全无甲,只是在HEAT的威力面前,人们不再热衷于堆积装甲,反倒是更强调坦克的机动性、火控和射击效率,反正管你装甲厚不厚都是一炮秒,倒不如抬高别的性能。
所幸复合装甲技术出现了,人们开始通过在坦克中添加碳化硅(石英砂加工物)、氧化铝等材料增强对射流的防御,继而又重新用工程构型的方式设计坦克装甲,重新让坦克获得了防御能力,不仅顶得住HEAT,连APFSDS也能扛下了,于是“无甲设计”也很快被复合装甲所取代,坦克又回到了装甲时代。
高级步兵战车坦克当然,最后还有梅卡瓦这种“步兵战车坦克”,以色列人为了应付不对称战争,制造了这种又能当运兵车,又能当主战坦克,以生存力为第一指标的怪异坦克。
因为梅卡瓦大多数时候面对的是武装分子的RPG、地雷、爆炸装置,所以它后部挂满了锁链形成的保护层,装甲技术也采用了外界看来过时的大倾角+间隙装甲构型,连发动机都塞前面挡炮弹去了。
这种坦克难说能与世界先进主战坦克对抗,但却相当适合“治安战”和活命,以至于梅卡瓦的主动防护技术连美国人都眼馋,拿去应用在了M1A2 SEP TUSK坦克上;它是以色列这个弹丸之地的特殊装备。
直升机型号及排名?
第一名:美国AH-64D阿帕奇直升机
AH-64D阿帕奇直升机,制造商:美国波音公司;类型:攻击型直升机;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动力装置:T7O0GE701C型涡轮轴发动机;旋翼直径:14.63米;机身长:17.76米;顶置长弓毫米波雷达,天线罩为扁圆形,直径132厘米,高76厘米;最大起飞重量9525千克。
机载武器系统:配备一门30毫米机炮,可携带16枚AGM114L海尔法激光制导地狱火式反坦克导弹或76枚70毫米火箭弹;也可增加两个外挂点,装备4枚毒刺、4枚西北风或2枚响尾蛇红外格斗导弹,提高了该机的空战能力。最大平飞速度:飞行速度达363公里/小时,可贴地超低飞行;悬停升限(无地效)2990米。
第二名:俄罗斯短吻鳄卡-52武装直升机
卡52直升机,制造商:俄罗斯卡莫夫直升机集团;类型:攻击型直升机;并列双座布局驾驶舱;安装新型弩式机载雷达;动力装置:两台TB3117BMA型涡轴发动机;机身长:15.96米;机高:4.93米;旋翼直径:14.43米;起飞重量10400千克。
载武器系统:一门单管30毫米2A42机炮,其短翼下的4个武器挂架,能挂载12枚旋风M激光制导和串联战斗部的超音速反坦克导弹,也可安装4个B8B20A火箭发射巢,最多装备80枚S-8型火箭,这些火箭可带各种战斗部,如爆破弹、照明弹等;也可挂载X25MJI半主动激光制导空对地导弹,或2至4枚P73型中距离空对空导弹,以及8至16枚针B近距离空对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35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1小时40分钟;悬停升限(无地效)3600米。
第三名:中国新武直WZ-10武装直升机
新武直WZ-10武装直升机,制造商:哈尔滨飞机制造总公司(HAMC);类型:攻击型直升机;35吉赫(Ka频段)上的毫米微波雷达;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动力装置:两台MTR390涡轴发动机;机身长14.10米,机高3.84米,机宽4.25米,两侧短翼长4.32米,旋翼直径:13.00米;最大起飞重量6000公斤,最大武器外挂1.5吨。
机载武器系统:一门30毫米口径机炮,新型HJ-10(红箭)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短翼除安装57和90毫米无导引火箭吊舱(2套18管火箭发射装置)外,每侧短翼各挂载8枚TY-90(天燕)空空导弹;巡航时速:115公里,最大平飞速度:295千米/小时,续航时间3小时45分;悬停升限(无地效)2000米。
第四名:俄罗斯浩劫米-28N(夜战型)武装直升机
米-28N武装直升机,制造商:俄罗斯米里设计局;类型:攻击型直升机;顶置Albalet毫米波雷达;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动力装置:两台Klimov TV3-117 VMA涡轮轴发动机;机身长:16.85米,机身宽 1.75米,机高 4.81米;旋翼直径 17.20米;最大起飞重量:7200千克。
机载武器系统:装备一门塔式2A42型30毫米机炮,16枚AS-14反坦克导弹,携带8枚空对空导弹,也可携带四套武器箱式系统,每套由20枚80毫米或五枚130毫米非制导火箭组成的火箭巢;最大平飞速度:35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 2小时;悬停升限(无地效)3600米。
第五名:欧洲HAD型虎式武装直升机
虎式武装直升机,制造商:法国航宇公司、德国MBD公司联合组成欧洲直升机公司;类型:攻击型直升机;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动力装置:两台MTR390涡轴发动机;机身长14.00米,机高3.81米,翼展4.32米;旋翼直径:13.00米;最大起飞重量5800公斤。
机载武器系统:一门30毫米口径机炮,ATA发射架,4枚崔格特(TRIGAT)反坦克导弹或霍特反坦克导弹,M299型四联装发射器,或挂载4枚法国西北风或美制毒刺空对空导弹;巡航时速:巡航时速230公里;最大平飞速度:280公里/小时,续航时间2小时50分;悬停升限(无地效)2000米。
第六名:美国半路下马的RAH―66科曼奇隐身直升机
RAH66(Comanche)科曼奇直升机,制造商:美国波音和西科斯基公司
;类型:世界上第一种隐身攻击型直升机(采用内藏式导弹和收放式超落架)分侦察型、对地型、空战型;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动力装置:两台T800-LHT-801涡轮轴发动机;机身长:14.28米,机高:3.37米;旋翼直径:12.19米;最大起飞重量5845千克。
机载武器系统:旋转炮塔安装有20毫米口径的双管机炮(一般收藏在炮塔的整流罩内),隐藏武器舱门内侧有3个挂架,可挂3枚海尔法导弹、陶式导弹,或6枚毒刺导弹,若加装短翼可以不同的组合方式携带864千克武器载荷;短翼若挂外部油箱,RAH66则可飞行2355公里,可横越大西洋。
短翼能挂载32枚70毫米九头蛇(Hydra)火箭,或者8枚海尔法导弹, RAH66的内外挂架总共能携带14枚海尔法导弹或类似的导弹;最大平飞速度:324千米/小时,续航时间2小时30分;悬停升限(无地效)2900米。
第七名:南非石茶隼武装直升机
石茶隼直升机,制造商:南非阿特拉斯公司;类型:攻击型直升机;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动力装置:涡轮轴发动机;机身长:15.26米;最大起飞重量8750千克;两侧短翼上的外侧挂架能挂载容量为330升的可抛投油箱。
机载武器系统:一门无链供弹的20毫米 GAl机炮,后掠式短翼共有6个外挂点,可一次携带8~16枚ZT-3蛇鹈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翼尖挂架则各挂载1枚V3B短刀红外制导短距空空导弹,两个内侧挂架可挂19管68毫米火箭发射器;最大平飞速度:300千米/小时,续航时间2小时30分;悬停升限(无地效)2000米。
石茶隼的生存性采用了阶梯式原理:首先是不被探测;如被探测,求不被击中;如被击中,求不坠毁;如坠毁不可避免,则求坠后生存。石茶隼能依靠有关系统作长时间超低空贴地飞行,可随时跃升进行快速攻击。
第八名:美国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
AH-1W超级眼镜蛇武装直升机,制造商:贝尔公司;类型:攻击型直升机;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机身长:17.68米机,宽:3.28米,机高:4.15米;动力装置:两台1690轴马力T700-GE-401涡扇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6690公斤。
机载武器系统:LAU68A7管空地火箭发射器4具,或LAU68B型7管空地火箭发射器4具,或LAU69A型19管空地火箭发射器1具,或LAU61A型19管空地火箭发射器4具,AGM114A地狱火反坦克导弹8枚或陶式反坦克导弹8枚,响尾蛇空空导弹2枚、20毫米M197型航炮1门、GAU2B/A型米尼冈机枪1挺、CBU55B油气子母弹2枚、SUU44A子母弹箱4个、MK45型燃烧弹2枚。;最大平飞速度:282公里/小时;续航时间2小时30分;悬停升限(无地效)2000米。
第九名:俄罗斯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
米-24型武装直升机,制造商:俄罗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厂(原米里实验设计局);类型:中型多用途武装直升机,米-24的型别众多,米-25、米-35均为其改型;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机身长:17.50米,机宽1.70米,机高5.50米;旋翼直径17米,尾桨直径3.90米;动力装置:两台卡里莫夫TV3-117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12000公斤。
机载武器系统:一挺4管卡特林12.7毫米机枪,AO-18型双管30毫米机炮,4枚AT-2 蝇拍式反坦克导弹,多种火箭、炸弹、布雷器,最多可装1500千克常规/化学炸弹,AA-8蚜虫、AA-11射手空空导弹。;最大平飞速度:335千米/小时;最大续航时间4小时;悬停升限(无地效)1500米。
第十名:意大利 A-129猫鼬攻击直升机
A-129武装直升机,制造商:美国贝尔直升机公司;类型:通用型直升机;双座前后布局驾驶舱;机身长:14.29米,机宽3.70米,机高3.32米;旋翼直径11.8米,尾桨直径:2.50米;动力装置:两台英国罗-罗公司的GEM221004D涡轴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4100公斤。
机载武器系统:装有20mm炮和毒刺,混装四枚海尔法和四枚BGM一71陶式反坦克导弹,或加挂八枚霍特反坦克导弹,A-129携带两个8l毫米火箭弹吊舱,每个吊舱内有12枚火箭弹。并可装有无制导Mk一66、70、81火箭;最大平飞速度:315千米/小时;续航时间2小时30分;
万代重炮和ew重炮区别?
万代重炮和EW重炮都是游戏《机动战士高达》中的武器,但它们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1. 万代重炮(Mega Particle Cannon):万代重炮是一种利用高能量粒子束进行攻击的武器。它通常用于大型机动战士机体或战舰上,威力极大,能够造成广泛的破坏。万代重炮的特点是射程远、威力强大,但充电时间较长,需要一定时间来准备和冷却。它主要用于对抗其他战舰或大型敌方单位。2. EW重炮(Electronic Warfare Cannon):EW重炮是一种利用电磁波进行攻击的武器。它通常安装在中型战机或机动战士机体上,具有较小的体积和较短的射程。与万代重炮相比,EW重炮的充电时间较短,射击速度快。它的主要作用是对抗敌方机动战士和无人机等小型目标。综上所述,万代重炮适用于对抗大型单位和战舰,射程远且威力强大;而EW重炮适用于对抗小型目标,射程短但射击速度快。
苏联球形坦克是什么奇葩东西?
战争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不仅代表着血腥与残酷,同时也最能激发人类的各种创新和奇思妙想,能够快速推动科技向前发展。最典型的其实就是二战,在战争的压力下,德国人的创造力达到了巅峰,各种黑科技层出不穷,比如V1V2导弹、飞碟、飞翼布局的轰炸机等等,至今被人们津津乐道。而同一时期的苏联其实也创造出了很多奇葩的武器,比如接下来要说的球型坦克。
球型坦克并非苏联的独创,其实同一时期德国、苏联不约而同的都在开发球型坦克,不知道是殊途同归还是间谍效应,不过双方在设计上差别巨大。最后德国球型坦克还没研制完成就战败,最终被苏联缴获。
苏联球型坦克最先是有苏联哈尔科夫“红星”工厂首席工程师提出的,参数设计包括:直径10米,极速90Km/h;引擎2000马力,战斗重量:500吨;装甲:200~250毫米。这坦克有四门火炮,其中两个超过155毫米口径,8挺双联机枪和2挺防空机枪。这个数据在今天看来都难以实现,当今主战坦克也没有谁能实现90km/小时的,还上2门超过155mm的主炮,听起来就有些天马行空。毫无疑问,这辆“球型坦克”只是停留在图纸上从未实施。
“滚滚前进”的球形坦克
不过经过讨论后,苏联务实的设计了一款仅仅只有35吨的球型坦克SHT-2T,这种坦克造型非常奇葩,中间是两条有金属和橡胶制作而成的履带,履带整个包裹着车体,外部则是一个巨大的壳体将整个坦克包裹成了一个球型。坦克车体上方有一座机枪炮塔,车体两侧还各有一门76mm主炮,分别安装在转轴上,这种配置极大的提高了射界。
为了解决这个35吨大家伙的稳定性问题,设计师利用了陀螺效应设计了独特的平衡系统,并在车底安装重达4吨的压舱系统,设计时也尽量让坦克重心偏低,就像现在的不倒翁一样,确保其在行进途中不会侧翻。SHT-2T行进中灵活性非常高,可以向陀螺一样原地旋转,炮塔的射界很宽也能确保尽快的消灭各个方向的敌人,这款坦克越野上也能轻易跨过壕沟或1.2m高的单层,时速更是达到了50~60公里,比之当年的大多数主战坦克速度还快,他的设计初衷就是用来打攻坚战的。
1943年9月,苏联将一辆SHT-2T球型坦克投入到实战中,在两辆T34的掩护下向一个德国阵地冲锋,德军那些小水管射过来的炮弹在球型坦克面前直接被弧形装甲弹开了,这让德军大吃一惊束手无策,而这辆坦克成功的完成攻坚拔寨任务。
可经过战场的检验,苏联人发现这款球型坦克看起来高大上,但用起来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首先是难以克服的机械问题,士兵实际操作起来也就更复杂了;第二这种转轴炮塔虽然射界很广,但火力精度不够,敌人面对重装甲的球型坦克无可奈何,但自己的炮弹打出去同样碰不到敌人;更重要的是驾驶坦克的士兵,坐在坦克内快速移动是那滋味可真是不好受,驾驶视野本就不好还异常的颠簸还天旋地转,士兵根本无法正常操作;还有球形坦克的接地面很小,使其更容易陷入泥泞,这种坦克想在泥泞中爬起来比登天还难。
也正因为如此,最终苏联仅仅建造了几辆这种坦克就充充收场,与T34动不动就年产量超过1万辆的数量比起来,这种造型怪异的球型坦克只能算是昙花一现,然后就被苏联放弃了。如今这款球型坦克还呆在俄罗斯博物馆里,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
坦克世界?
黄鼠狼II:身为德国3级反坦克炮的黄鼠狼II是公认的神器,原因不在于很多人认为的射角大、机动性好、炮猛和甲厚,而是460M的视野是目前所有TD中的第一,有这一条就够了。460M的视野意味着黄鼠狼II能够更早的发现敌人,并进行远距离的炮火攻击,如果对方坦克的护甲薄弱,那么甚至是最后被炸成废墟,也无法准确发现黄鼠狼II的藏身之处。
三号突击炮:德国5级三号突击炮是德国反坦克炮中的集大成者。其火力、装甲、速度、机动、身高、视野、射击广角等一切属性都非常出众,并且非常平衡的结合在了三号突击炮上,使其无论是面对低级坦克,还是面对高级坦克都能够有效杀伤它们。
SU-85:SU-85作为苏联的5级反坦克炮,其火力与速度是这辆坦克的特色。虽然在视野、精准度等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凭借着足够强大的火力,SU-85带给敌人坦克的震慑力远远超过三号突击炮。SU-85特殊的107MM坦克炮,无论是穿深还是杀伤力都非常强悍,即便是KV面对107mm炮也只是猎物而已。
704工程:苏联9级反坦克炮——704工程被《坦克世界》的玩家称为怪物。因为704工程不仅拥有一门152mmBL10,能够两炮干掉虎王坦克,一炮秒掉KV3坦克,其倾斜护甲更带来了出众的防御力,足以抵挡中型坦克的攻击。如此集攻击力、防御力于一身的9级反坦克炮,怎能不成为人人惧怕的梦魇。
反坦克炮强大的杀伤力让很多玩家震惊,但是没有旋转炮台,视野低矮、移动缓慢、防护力薄弱等特点,也让很多玩家望而生畏。
不知道坦克世界反坦克炮怎么玩的玩家下面请看反坦克炮经验使用方法。
选择要玩的反坦克炮,点击开始进行匹配即可使用了,以下是注意事项。
1、需要埋伏。因为大部分坦克歼击车(后面简称TD)不具备炮塔,不能当坦克用。
2、要有思考,对地图熟悉:德国著名装甲兵少将——库尔特迈尔曾经说过,要主动寻找战机,即便是反坦克部队。所以,你需要知道对手轻型和中型进攻的路线。当消灭对手中型和轻型后,重型将不仅面临你一个人的威胁。
3、你是狙击手,绝不同时暴露在多个对手眼下。
4、对手不是血肉组织的人,而是一台金属。所以先敲掉履带,让自行火炮和你的大炮给对手造成更恐怖的伤害吧。
5、尝试着不光是蹲坑。适当的出现在一些巷战地区。利用快速机动,趁对手与你方战车打伸缩炮的时候,快速到对手后面捅菊花。那将是致命的。
6、缠斗:不可能你永远幸运,如果对手已经近身,试着车体和炮塔同时转向。尽量正面迎敌,这样生还几率更高。同时,如果对手铁了心绕你转圈,尝试着当对手击发一次之后,迅速反向旋转。因为对手主要是贴近你之后进行旋转,而td的履带旋转速度是基本无法跟上对手绕圈速度的。所以尝试着利用对手射击间隔,快速反向旋转。则对手一定停车不及,会被你击中。切记,不要对手准备开火时反向旋转,一定要在对手开火后,因为那样不容易爆菊花。
7、有个遮挡更好:低矮的灌木是你的被子,但如果身旁还能有个岩石,那就是一个床头柜了。尝试着缓缓爬到灌木后面,打击一下对手。而后迅速向身旁岩石后面倒退。默数6秒,再出来继续射击。这样一来,对手始终无法打到你,而你则可以肆无忌惮,甚至火炮也只能“望石兴叹”。
反坦克炮成员升级后,推荐全部成员优先学习一种额外技能——伪装。为啥?因为绝大多数的反坦克炮都是很脆弱的,可以说暴露就等于死亡,所以隐藏是至关重要,而要想隐藏得更好,那么学习伪装技能则首当其冲。看见很多新手的5个成员学习各种各样的技能,当然这样也可以,但是你却失去了战斗中最重要的先手,只有非常靠近敌人时才能发现他,而你也许移动一下就被对手发现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