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角度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才可以让他走上正确的方向?
楼主好,各位小伙伴好,我是蒹葭微蓝,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孩子变得不听话了?家长管不住了?难不成是孩子变坏了?!
上述困扰,小伙伴儿是不是也觉得感同身受呢?这是孩子的叛逆期。今天小蓝就来和大家说一下正确应对叛逆期的决策。
首先,我们来认识"孩子人生中的三个叛逆期 "——
1.2-3岁时,出现的叛逆行为是人生第一个叛逆期的表现,称“宝宝叛逆期”。
2.6-8岁时,则来到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称为“儿童叛逆期”。
3.12-18岁时,是人生第三个叛逆期,这是大家常见熟知的“青春叛逆期”。
在这里小蓝要强调一点,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个性发展、心理生理发育特点,父母应对的方法也要不同哦。
1.父母想要在教育孩子上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首先得让自己得到孩子的信任。当孩子信任我们时,就会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自然而然就不会叛逆了。不过我们更需要彼此信任。家长朋友们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很优秀,当他们犯错误时不要一味的指责,而要耐心的教他们做事的方式方法。给孩子更多的关爱与信心,他们才会变得更好。
2.平常,我们要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孩子,把自己美好的形象展示给他们。即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多不如意,情绪再糟糕,我们也不要在他们面前表现出来。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对孩子成长才是最有利的。
3.当孩子有反常的迹象时,我们要尽快与其沟通,这样也会拉近我们与孩子心与心的距离。当然,不同的沟通方式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小蓝建议家长朋友要注意交流的方式哦,同时还要学会换位思考,这样就不会片面地看待孩子的行为了。
4.我们还要记住一点:不可以对孩子过于溺爱,即使家里就这一个独生子女。因为溺爱会让孩子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认为自己最重要,从而理所当然的接受别人的包容。
5.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或障碍时,我们要及时为他们提供解决的方法,同时鼓励、引导他们走出困境。这时千万不可以给他们施加太大的压力。
6.转变自己的说话语气和表述方式,由命令变请求。跟叛逆期的孩子交流,家长朋友的语气要非常注意,同样的事情,如果转变语气和表述方式,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7.制定规则,减少啰嗦和废话。当我们看到孩子不听话时就容易啰嗦个不停,实质上,啰嗦是无用功。
那有什么好办法呢?其实,我们可以在做事之前跟孩子协定好规则,当孩子不按规则办时,我们也不用唠叨,就按照规则处理,让孩子自己承担后果。
8.给孩子缓冲的时间。当我们不想让孩子继续某件事时,往往会立即打断他,但是对于身处叛逆期的孩子,这样做不仅不能让他妥协,反而可能让他更加恼火。
好了,以上是小蓝对“如何正确引导叛逆期的孩子”的一些想法。再次介绍一下,我是蒹葭微蓝,欢迎小伙伴们留言,我们一起讨论亲子路上的点点滴滴。
ps:图片来自网络
能来吐糟下你家十五六岁孩子叛逆期的各种表现症状吗?
谢谢邀请!曾有类似的内容,请参考!
十岁半孩子开始逆反期?
一个人一生要经历三次叛逆期,才能真正长大。
2-4岁是第一个叛逆期。
这时孩子从心里上和母亲分离,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希望自己能用自己的头脑指挥自己的手和嘴。
比如,扔东西,爱说“不”。
7-9岁是孩子第二个叛逆期。
这阶段孩子上了小学,认知有所增加,认识了一些字,知道了更广阔的世界。这时想从思想上离开家长,希望用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希望父母认可自己。
13-15岁是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
这就是青春期叛逆阶段。这阶段孩子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想脱离父母。不想父母太多干预自己的想法和做法。由于父母总是想代劳,这阶段很多孩子拒绝和父母沟通。
您的孩子10岁,应该属于第二个叛逆期阶段。
孩子的成长都有其独特性,有的孩子来得早点,有的孩子来得晚点,都是正常的。
当孩子叛逆的时候,父母最好不要用父母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尽量和孩子好好沟通,给孩子建议或意见,不要总是用“我都是为了你好”来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
孩子能叛逆能反抗,说明孩子的生命充满了活力,是好的。
初中的孩子非常叛逆?
初中的孩子叛逆,顶撞家长,这几乎是每一个初中生父母的经历,相信很多初中生的父母都有同感。因为初中的孩子觉得自己的思想越来越成熟了,个人的体格能力也越来越强,所以,父母再用孩子小时候的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强压孩子,显然是不奏效的。
初中生的孩子刚好步入青春期,他们的身体出现二次发育,身体上的变化也给孩子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往往更脆弱,更敏感,莫名的烦躁不安,经常会无缘无故发脾气,很难控制自己。
这时候父母千万不要和孩子硬着来。你的简单粗暴只会把孩子推向离你更远的深渊,父母要看到孩子顶撞、逃学等行为背后的需求。
初中生的孩子很不愿意被管着,所以,当父母纠正他们的一些行为时,他们总想辨解他们的行为的合理性,父母就会认定孩子是难沟通,其实很多父母跟孩子沟通,只有一个目的,你要放弃你的想法,听我的。如果达成,这就是一次愉快的沟通,如果没有达成,就会被认为叛逆,不听话,难沟通。慢慢的,孩子就什么都不跟父母说了。
如果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对抗,继续施压,孩子就会用更过分的方式,比如说逃学,来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做自己的主。
初中生的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真诚、理解、包容和加强交流,信任他们也是想做个好孩子,也是想有一个美好的明天,而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屁孩。
家长老师的都不听怎么办呢?
孩子现在刚上初中,正是身心发展的敏感阶段,一般称为“叛逆期”,这个年龄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如果家长和老师一直都是“居高临下”的“过来人”身份和孩子沟通,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肯定会以相反的态度和言行来抵抗的。
“不听话”的孩子一般会体现在生活和学习两个方面,那么生活里面,家长的角色就变得尤为关键。学习方面不听话,肯定是老师为主导作用,家长为辅。其实不管是生活孩子学习,都有家长的因素在里面,父母的教育方式、言谈举止都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的事情,所以父母绝对是孩子最好的 人生导师。
生活方面,家长如何养成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呢?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或者稍微年龄再低一些的时候,家长一定要锻炼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 家务活,比如洗菜、扫地拖地、打扫自己卧室卫生以及清洗自己贴身衣物。作为家长不能一味“包揽”,这样只能养成孩子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您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这些最基本生活能力的。
那么作为家长如果呵护过度,也就是变相的剥夺了孩子基本的生活能力,那如果这个时候家长让孩子自己收拾屋子、清洗衣物,孩子还会情愿的去完成吗?因为家长从小的教育方式出现偏差,所以和孩子沟通时候切忌以“高高在上”的身份沟通。就是因为家长是“过来人”,知道了习惯和学历对生活工作的影响,但是这些大道理孩子都明白,最主要的是孩子没经历过,他认识不到现在的状态对未来的影响。
更直接的教育是从最近孩子能经历的事情入手,比如玩手机对今天的状态和学习有什么影响,如果作业状态不太好的话,明天老师课堂讲解的时候会不会听不懂。如果自己的卧室脏乱差,对今天身体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影响等等。如果良好的生活习惯肯定能影响孩子积极向上的生活状态,继而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热爱,对目标的追求感。
家长最主要的是平等引导式的方式来调整孩子生活习惯,并以身作则。
学习方面,如何让孩子有更好的状态呢?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慢慢渗入孩子对于“目标感”的追求,有目标和梦想的孩子学习起来更有动力,也有更好的学习状态学习。
其次老师只能负责孩子课上的基本学习任务,但是课下的预习复习、归纳总结家长更应该做好配合工作。孩子是咱们自己的,所以家长如果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陪伴孩子作业时间。家长可以自己拿本书,静静的坐在旁边就可以,千万不要“盯”着孩子写作业,那样只会无形中增加孩子学习压力。
家长更不能在孩子做错一个题后,立马指正,这样只会让孩子慢慢不自信,慢慢养成不愿写作业的情绪的。家长能做的就是静静看书陪伴,等孩子写完全部作业后,先鼓励孩子自己检查作业,养成独立自主的作业习惯。针对做错题型,陪伴孩子找出错误的原因,并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答题的思路,千万不要直接给孩子答案,如果孩子缺少独立思考过程的话,那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
引导孩子养成错题本积累的习惯,每周做好归纳总结,更清楚认识自己学习水平,为下次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综上所述,孩子性格很叛逆,家长老师的都不听这个问题,其实需要做的就是及时了解孩子内心想法,了解孩子不听话的根本原因,是家长没有做好表率作用,还是老师不了解孩子学习能力,孩子学习任务不合理。不管什么原因,家长在孩子教育体系里面的重要地位要远远大于教师的。
家长严于律己,对待生活工作认真的态度,孩子就会养成自律的习惯 ;家长诚信待人、平等尊重的习惯,孩子就会有积极乐观的生活学习状态。如果孩子卧室整洁,衣服鞋帽摆放整齐,那各科学习资料肯定不会乱丢乱放,归纳总结知识点的时候也才更有条理性。
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孩子绝对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成绩自然不会差。所以,孩子这边的问题其实也是家长问题的另一面体现,想让孩子进入优秀的行列,那么家长首先自我反省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及时调整,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有正确的目标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成绩也才能步步高升。
一点拙见,我是热衷于青少年成长环境和考学成绩的上善李老师,为青少年发展贡献绵薄之力,少年强则中国强。欢迎您指正不同意见,欢迎关注评论转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