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台词,你们最难忘的电视剧是什么?
《仙剑奇侠传》《西游记》《爱情公寓》《武林外传》《家有儿女》《上错花轿嫁对郎》《情深深雨蒙蒙》《还珠格格》《炊事班的故事》《锦绣未央》《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宫》《寂寞空庭春欲晚》《美人心计》《步步惊心》《琅琊榜》《回家的诱惑》《天涯明月刀》《英雄联盟》《武神赵子龙》《亮剑》《宰相刘罗锅》《一起来看流星雨》《人民的名义》《安家》《凤求凰》《一诺倾情》《太阳的后羿》《铁道游击队》《来自星星的你》《倚天屠龙记》《新白娘子传奇》《欢天喜地七仙女》《白蛇传》《神犬小七》《宝莲灯》《笑傲江湖》《聊斋》《如懿传》《天仙配》《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少年包青天》《武媚娘传奇》《王子变青蛙》《恶作剧之吻》《乱世佳人》《烈火英雄》《水浒传》《夏家三千金》《小鱼儿与花无缺》《封神英雄榜》《浪漫满屋》《刁蛮公主》《蜀山战纪》《地道战》
《小兵张嘎》《宫锁珠帘》《甄嬛传》《一帘幽梦》《芈月传》等电视剧
玩三国杀能够提升三国知识吗?
三国杀虽然是一款游戏,但平心而论真的可以从中学到许多关于三国的知识。对于知道的少的人,看了这些技能后,就想去弄明白为什么有这些技能,因此会去查一下相关人物的事迹。对于深入了解的人来说则吸引更大,因为他们想要看看设计者究竟设计的合不合理。而且其卡牌英雄台词有很多都是出自于正史、演义、甚至是其他史书。
这里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来看看三国杀卡牌内涵的人物历史知识。比如贾诩的乱武可以让我们知道贾诩此人对于汉末动乱的推动作用;周泰的“不屈”技能最多可有13标记,则是因为在历史中周泰为掩护孙权,身上有13处伤痕;姜维的挑战技能则源于其北伐时与邓艾对敌,数次挑战,邓艾皆坚守未动。
三国杀这款游戏从人物技能到人物台词都能使我们学习到一些关于三国的历史知识。
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杀死的陈式?
事实上,三国演义中的陈式非常苦逼,他被魏延和诸葛亮玩弄于股掌之中,最终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处死,可悲至极!相比于演义中的悲催结局,陈式在正史中的结局就好得多了!
自大爱吹牛的陈式
陈式在三国演义中的首次出场,是在汉中之战时。当时夏侯渊正率领曹军向黄忠挑衅,陈式主动请战,于是黄忠命陈式出战,结果陈式过于自大,直接中了夏侯尚的诱敌之际,被打得大败,惨遭活捉,幸亏黄忠及时出兵,陈式才趁乱捡回一条性命。按照常理来说,经此一败,陈式应该长点记性了,谁料在接下来的作战中,陈式自大爱吹牛的毛病又犯了!而且这一次,他可被魏延和诸葛亮给坑惨了!
被魏延坑惨了的陈式
按照常理来说,陈式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是非常好,是不应该受到重用的,但由于夷陵之战后,蜀军将领损失惨重,陈式毕竟也算是刘备时期的猛将,所以诸葛亮北伐时期,仍然对陈式委以重任了,谁料陈式这么多年下来,一点长进都没有,很快就落入了魏延的圈套中!
魏延和诸葛亮之间的矛盾,算是公开的秘密了,只不过刘备活着时期,一直保护着魏延,所以魏延和诸葛亮之间,一直相安无事。但随着刘备去世,诸葛亮开始掌权,魏延的日子就越来越难过了!
诸葛亮本身就不喜欢魏延,因为他认为魏延是一个两面三刀之人,当年魏延先背叛刘琮,后背叛韩玄,直接令诸葛亮生厌,于是在魏延立下大功时,诸葛亮不仅不给予嘉奖,反而当众宣称魏延有反骨,想要将魏延诛杀。幸亏刘备爱惜人才,最终保下了魏延的性命。这么多年过去了,魏延以为他和诸葛亮之间的误会消除了,结果这个误会并没有消除,只是被诸葛亮一直埋在了心底!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献出子午谷奇谋,准备出奇兵进攻长安,一举拿下咸阳以西之地。但是诸葛亮却认为此计太过冒险,拒绝了魏延的提议,在诸葛亮看来,蜀军进攻陇右,逐步蚕食曹魏才是正道。诸葛亮是主帅,魏延是大将,胳膊拧不过大腿,魏延只能听从诸葛亮的命令,可是在街亭之战中,两人又发生了矛盾!
当时魏军援兵来得非常快,而蜀军还未完全占领陇右,所以蜀军急需一人去守卫街亭,挡住魏军!魏延作为五虎之下第一人,按道理来说,是守卫街亭的最佳人选,但是诸葛亮却力排众议,选择了马谡!马谡虽然是参军,但他并没有一线作战的经历,缺乏统兵经验,所以严格来说,他并不是理想的守卫街亭人员。更为重要的是,当年刘备早就对马谡下过定论,认为他并不是一个能够重用之人,所以诸葛亮的这个举动,令人非常疑惑!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会放弃魏延而选择马谡,就是因为马谡是他的亲信,他想要借此栽培马谡,只要马谡守住了街亭,那将是大功一件,之后马谡的提拔便是顺理成章之事!而且为了提高马谡的成功概率,诸葛亮还专门把擅长防守的王平调给了马谡,哪知道马谡就是一个扶不上墙的烂泥,他最终还是把街亭给丢了,导致第一次北伐功亏一篑,蜀军众人被迫进行大撤退……
明眼人都知道,第一次北伐的失败,就是因为马谡丢了街亭,导致魏军威胁到了蜀军的后路。而马谡本就不是守卫街亭的最佳人员,也就是说,其实诸葛亮的胡乱用人,才是街亭丢失的根本原因!于是蜀军众将对此议论纷纷,都开始质疑起诸葛亮了,而这其中质疑诸葛亮最厉害的人,便是魏延!
在魏延看来,当初诸葛亮若采用他的子午谷奇谋,长安早就打下来了,哪里还有第一次北伐的溃败?而且街亭之战若诸葛亮不用马谡,反用魏延,哪里还会有如此大败?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之下,魏延对诸葛亮越来越不满,再加上第二第三次北伐,均以失败告终,这彻底加剧了魏延对诸葛亮的不满,于是魏延开始撺掇同僚对抗诸葛亮,而魏延选中的人,就是陈式这个倒霉蛋!
诸葛亮四出祁山时,命魏延、张嶷、杜琼、陈式出箕谷,马岱、王平、张翼、马忠出斜谷,双方会于祁山,而后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发。正当魏延这支队伍向前行进时,诸葛亮又派邓芝前来传令,让大家都小心一点,防止被魏军偷袭。这个时候,陈式率先站出来反驳,说诸葛丞相何必这么多疑,魏军怎么可能预料到他们的行程?邓芝见有人敢顶嘴,立马说了这么一句!
原文:芝曰:“丞相计无不中,谋无不成,汝等安敢如此?”式笑曰:“丞相若能计谋,不致街亭之失!”
陈式的胆子也是够大的,竟然当众顶撞邓芝,而且专门揭诸葛亮的短,说诸葛亮要是真的计无不中,怎么可能会有街亭之失?陈式的这一番话,整合魏延心意,也让魏延感受到了之前诸葛亮对他的种种不公,于是魏延也站出来帮陈式说话,支持陈式!
原文:魏延亦笑曰:“丞相若听吾言,径出子午谷,此时休说长安,连洛阳皆得矣!今执定要出祁山。有何益也?既已令进兵,今又教休进。”
见魏延也帮着自己,陈式更加嚣张,不断回怼邓芝,最终邓芝只能狼狈撤退,前去向诸葛亮复命。而陈式则执意进军,最终遭到魏军的伏击,被打得大败!
作战失败,是要负责任的,于是陈式被带到了诸葛亮面前。诸葛亮心中知道,陈式是一个神经比较大条之人,他自己一个人,绝不敢主动对抗诸葛亮,这背后必定有人在唆使,于是诸葛亮开始发问。一番审讯下来,诸葛亮明白了其中的来龙去脉,是魏延在背后撺掇陈式干坏事,陈式是被人当枪使了,魏延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可是魏延乃是蜀军第一大将,实力强悍,没有充足的理由,诸葛亮没办法给魏延治罪,所以最终诸葛亮只能让陈式来当替罪羊,让他为魏延背锅!
就这样,神经大条的陈式,被魏延坑害,成为了诸葛亮的刀下亡魂!演义中的陈式如此悲催,那么正史中的陈式结局又如何呢?
事实上,正史中的陈式,结局比演义中好得多!
正史中陈式的结局
在史书中,陈式共出现了三次。他第一次出现在史书,是在汉中之战时,当时刘备仍然活着,可见陈式乃是刘备时期的老将!陈式第二次出现在史书,是在刘备伐吴时期,众所周知,刘备伐吴,损失惨重,大量的蜀汉精锐于此战折损,然而陈式却躲过了这一劫,可见陈式的能力和运气还是非常不错的!陈式第三次出现在史书,是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时期,此时的陈式,已经成为了独领一方的大将!
《三国志》:七年,亮遣陈式攻武都、阴平。魏雍州刺史郭淮率众欲击式,亮自出至建威,淮退还,遂平二郡。
蜀军将领那么多,但诸葛亮偏偏选中陈式去进攻武都和阴平,可见当时诸葛亮是非常器重陈式的,而且陈式的能力和资历应该都比较好,那么自此之后,陈式又有何战绩呢?结局如何呢?
很遗憾,史书并没有记录陈式的结局,不过我们从历史记载中的只言片语,还是可以大概推测出陈式的最终结局!
首先,陈式肯定没有战死,否则史书肯定会有记载!能够三次被记载于史书中,且受到诸葛亮重用的名将,若真的战死了,肯定会留下只言片语,所以说陈式并未战死。其次,陈式后期的战果也并没有多么值得夸耀!诸葛亮器重陈式,让陈式领兵进攻武都、阴平,若陈式的军事才能真的非常突出,打出了不小的战果,史书中肯定会有所提及,但翻遍史书,并无此记录,可见陈式的后期战果很可能一般,并不值得史官夸耀!
说白了,正史中的陈式,能力是肯定有的,但不足以惊艳一方,他就是个老老实实执行任务的军官!所以说,正史中的陈式,其最终结局很可能就是老老实实作战,最终告老还乡,算是得以善终了!
结语
总的来说,演义中的陈式自大爱吹牛,结果被魏延坑害,不仅当众质疑诸葛亮,而且轻兵急进遭遇伏击,落得大败,最终被诸葛亮当作替罪羊斩杀,悲催至极!而正史中的陈式,结局就好多了,他虽然军事能力不足以惊艳一方,但也能够妥善完成领导的任务,所以他最终得以善终,并未死于战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龙头凤尾的刘汉为何如此洒脱?
看得见的洒脱,看不不见的艰辛,看得见的成功,看不见的努力。很巧的是我也姓刘,有的时候还模仿《三国演义》里的台词,吾乃中山靖王之后,汉景帝玄孙,我也是皇室之后,其实除了都姓刘,并没有什么联系。说来有点搞笑,我在大学毕业选择来陕西的几个原因中有一项就是认为这个地方对于姓刘的人来讲是块福地;第二个原因是我的生日和西安事变是同一天,感觉陕西和我有缘;第三个原因是只有陕西的单位给了我机会,其他的地方不接纳我。
有人说取得需要能力,放弃需要智慧。刘邦的当取则取,刘禅的当弃则弃,刘秀的光武中兴,热热闹闹的搞了四百多年,我看到的除了刘邦的能力,还有四百年的传承。现在很多人说中国的富豪富不过三代,就是因为没有传承,其实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朝代的延续就是最大的传承,通过汉代的四百年传承,我看到了开创之功,立业之难,守业之险,败业之惑。
首先说开创之功,刘邦能够夺得天下很多人是想不到的,市井出身之人居然能夺得天下,而不是英雄盖世的西楚霸王项羽。其实这个市井之人很不一般,一般的市井之徒谋的是蝇头小利,而刘邦谋的是天下人心。刘邦取得天下不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而是沛县这个生产王侯将相的小县城集体智慧的胜利。项羽不是输给了刘邦,而是输给了以刘邦为代表的沛县精英集团,当然还包括后来加入沛县集团的张良、韩信等人。开创之人如果没有背景基础,就要靠集体智慧了,突破阶级固化,实现改朝换代。当然大多数人看到的,只不过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罢了。
立业之难主要体现在文景之治上,文景之治期间,大家看到了休养生息黄老之术,换一种说法也是无奈之举,对匈奴的和亲是迫不得已,对内的宽松是为了稳定局势,一切的行为都是隐忍之能的表现,战争带来的除了死亡,还有就是国家的重建过程,在这里我看到了皇帝有时候也很憋屈,从刘邦到吕雉,再到汉文帝和汉景帝,都是憋憋屈屈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守业之险我看到了汉武帝,“犯我大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让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看到了成功也看到了凶险,每一次的战争都如履薄冰,一次重大战役的失利都会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匈奴、南越、大宛,讨伐成功了就是汉武大帝,如果失败了就会变成民族罪人,守业之险不是谁都能承担的,汉武帝做到了,无愧秦皇汉武之名。
守业之险还要提到光武帝刘秀,没有刘秀就没有东汉的传承,王莽的出现消灭了西汉王朝,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在这个乱世,刘秀力挽狂澜,将大汉的国运又延续了两百多年,其功绩堪比高祖刘邦,不过刘邦一穷二白,刘秀还算有点基础。位面之子刘秀堪,称古代帝王里难得的十全完人。
提到败业之惑,我想到了刘禅,知其不可而为之,需要的是勇气,知其不可而不为,需要的是智慧。说刘禅是个傻子,我是万万不信的,只能说刘禅有自知之明,自己没有能力争,那就选择放弃,不争是一种人生态度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自知之明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的能力,刘禅无法改变滚滚向前历史的车轮,任何传承都会有他衰败的一天,当这一天到来的时候,如何独善其身是要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安乐公做到了这一点。
持续行动,百年传承,看得到的潇洒,看不见的努力,为自己加油,期待人生的潇洒和精彩。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在诸葛亮和五虎上将先后去世后?
谢谢邀请。如果我穿越成刘禅,那么最大的变数在于利用曹魏和司马氏之间的斗争谋取利益。
按照题主的设定,我在234年穿越为刘禅,诸葛亮和五虎上将都已经死了。这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一般人认为刘禅是个昏君,但实际上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多数时候执政可圈可点,使得蜀汉的政局长期保持稳定。尽管如此,由于魏蜀两国的实力相差太大,整体来说,蜀汉灭亡还是大概率事件。
那么,作为刘阿斗,有没有什么抓手,可能改变历史呢?当然是有的。那就是发挥事后诸葛亮的优势,针对历史上一些初期不为人知的突发事件,提前布局。
其中之一,在于高平陵之变。在司马懿完全掌权之前,将其扼杀或者至少扰乱。
正史上的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经过长达十年的忍辱负重,装孙子骗过曹爽,然后在曹爽兄弟陪同皇帝全部外出祭祀的时候,忽然发动政变,控制首都洛阳;又因为曹爽吓破了胆,相信了司马懿的鬼话,乖乖投降,迅速被司马懿满门杀绝,于是曹魏政权直接囫囵被司马懿掌控。
显然,只要曹爽兄弟留了一个在首都,或者曹爽不那么乖乖投降,都可能使得司马懿的政变不能如此顺利。因此,穿越后的刘禅有必要针对此布局。就是提前数年往魏国派遣间谍,争取混到曹爽左右(由于知道曹爽的性格,好大喜功,所以有成功希望)。上策是劝说曹爽提前做好准备,直接完全剥夺司马懿的权力,甚至暗杀司马懿;中策是劝说曹爽至少留几个心腹控制住洛阳,不让司马懿发动政变;下策是在政变发生后,想方设法把事情闹大,比如干脆直接冲进去杀了曹爽家人,使得曹爽背水一战。
同时,命令姜维做好北伐准备,一旦高平陵政变陷入僵持,立刻大举北伐,争取趁曹魏内乱,夺取关中之地。
其中之二,在于淮南三叛时,给予策应。
司马懿父子三人掌权时代,曹魏忠臣发动了淮南三叛。这三叛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但战略一次比一次消极。这里面重点可以利用的是第三次,因为打了将近一年。历史上,淮南三叛发生后,姜维这才出兵北伐,被司马望等挡住。但刘禅如果预知历史,提前布好局,是可能给曹魏西线带来更大压力的。当然,还可以同期给诸葛诞和东吴一些战略建议,使得他们不要犯历史位面下的错误,被司马昭瓮中捉鳖。
其中之三,就在于蜀汉末期加强防御。
比如,在阴平道设置精锐部队,截断邓艾的进军路线;在汉中加强重兵,不让魏军轻易入侵;以及更早的,协调朝廷内部文武的关系,避免姜维远走沓中。如此,至少蜀汉还可以凭借地利保全国土完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