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世界大战 中国 元素有那么多?
号称史上最昂贵的僵尸电影《僵尸世界大战》,却因中国元素而成为一场争议。让我们深入挖掘,揭开中国元素的真实面目。
揭秘“中国”元素
影片中有多处看似中国的元素,但细细分析,却不免令人感到尴尬:
场景 | 中国元素 | 真实情况 |
---|---|---|
开场 | 重庆 | 故事背景为日本东京 |
人物 | 金山睦 | 华裔演员,非中国国籍 |
姓名 | 廖 | 日本常见的姓氏,与廖化无关 |
证件 | 中国护照 | 片中护照上的中文是机翻 |
墓地 | 中文墓碑 | 墓碑上的中文是繁体中文,并非简体中文 |
从上述对比中可以看出,影片中的中国元素形同虚设,仅停留于表面,并不能体现中国文化或地理的真实性。
“僵尸道长”元素更贴合
影片中僵尸的形象刻画,与其说是中国僵尸,倒不如说是西方丧尸。真正的中国僵尸,应具有以下特点:
特征 | 中国僵尸 | 西方丧尸 |
---|---|---|
外貌 | 身穿清朝官服,面色青黑,长指甲 | 皮肤腐烂,面目狰狞 |
移动方式 | 蹦跳、跳跃 | 缓慢行走、奔跑 |
能力 | 法术、道术 | 噛咬、抓挠 |
弱点 | 糯米、桃木剑 | 头部 |
相较之下,影片中的僵尸显然更符合西方丧尸的设定,与中国僵尸传统形象差异很大。
“抄袭”质疑的背后
有观众质疑影片有抄袭嫌疑,主要是由于其与《长城》在场景上的相似度。两部影片均有长城防御僵尸的场景,令人不禁怀疑是否有抄袭行为。
长城作为世界闻名的地标,其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不可磨灭。在不同作品中出现长城元素并不一定构成抄袭。重要的是,如何创新性地使用长城元素,展现出独特的文化内涵。
“瞎改”情怀的失落
一些国内观众对影片中的中国元素感到不满,认为影片“瞎改”,这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僵尸世界大战》源自于西方经典小说,而中国元素的添加本就是一种迎合国内市场的尝试。
如果没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仅仅是表面化的添加元素,只会适得其反。观众对于熟悉文化元素的改编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这也是影片评价不佳的原因之一。
各位读者,你们如何看待《僵尸世界大战》中的中国元素?是否认为影片“瞎改”情怀?你们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元素,又不失影片的原有风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们的观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