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霜之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祁山如今在哪?
祁山,你可以理解为一条山间小路,一条从陕西省汉中市经陕西勉县、陕西略阳县、略阳县白水江镇、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成县纸坊镇、甘肃省陇南市西和县、祁山(今甘肃省礼县北部)、甘肃省天水市上邽县(今天水市清水县)、街亭(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到达甘肃天水市的一条路。
祁山也叫祁山道,位于陇右五郡(天水郡、南安郡、陇西郡、安定郡、广魏郡)和长安之间,是长安通往陇右五郡的必经之路和交通要道。
从关中及长安通往陇右五郡只有两条道可走,一条是大道,叫陇山道,直通祁山道的街亭,也就是马谡镇守的街亭;另一道是小道,叫渭水道,直通祁山道的上邽,换句话说,只要守住祁山道的街亭和上邽,那么从关中及长安通往陇右五郡的道路就会被隔绝。
那么祁山道有什么意义呢?
祁山道的意义就在于它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只要占领并守信祁山道,那么魏国的关中地区和陇右地区就被分隔开来,同时从关中通往凉州及西域的道路也被切断。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真实历史上诸葛亮只有二出祁山,无论是六出祁山还是二出祁山,祁山对于是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来说,是重中之重。
诸葛亮北伐的战略目的就是:先占据陇右,切断曹魏关中与陇右及凉州的联系,然后再经宫陇右与凉州,接下来从西边和南边两个方向反攻长安,夺取长安,最后再进一步夺取天下的战略。
对于诸葛亮来说,要想拿下长安,必先取陇右,要先取陇右,必先拿下祁山,这就是祁山对诸葛亮的军事和战略意义。
为什么诸葛亮不能直取长安,或者采取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偷袭长安呢?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魏强蜀弱,就算拿下长安也是一座孤城守不住,魏军可以从凉州和陇右调集军队从西边经陇山道直扑长安,可以从洛阳调集军队从东边经函谷关直扑长安,还可以从北边的浦坂津渡口渡过黄河攻打长安,同时可以从南阳调集军队从南边经武关直扑长安。
换句话说,就算诸葛亮取了长安,曹魏可以从西、东、南、北四个方向进攻长安,到时候诸葛亮也守不住,与其守不住长安,还不如先取陇右,稳打稳扎,从 战略上来讲,诸葛亮的战略部署没有错,不愧为一位出色的战略家和军事家。
因此,诸葛亮将战略重心放在了祁山道,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情况来看,诸葛亮对陇右五郡势在必得,前提是马谡守住街亭,同时蜀军守住上邽。
在第一次北伐中,诸葛亮北率大军攻打陇右五郡,五郡有南安郡、天水郡、安定郡三个郡已经投降了诸葛亮,只要马谡守住街亭,蜀军守住上邽,那么诸葛亮完全有能力拿下陇右五郡,然后同化五郡,将五郡变成蜀汉的地盘。
可惜马谡没有守住街亭,张郃的大军已经冲过街亭,一部分进入陇右围攻诸葛亮,另一部分南下攻打下邽,如果让张郃拿下了祁山道上的街亭和上邽,那么诸葛亮回汉中的道路就会被张郃切断,到时候诸葛亮率领的全部蜀军就会被魏军切断后路,进入包围圈。
一旦张郃占据了祁山道,诸葛亮就成了瓮中之鳖,所以在张郃完全占据祁山道之前,诸葛亮必须撤退,而祁山道就成为北伐的重中之重,这就是祁山道的重要性。
而其它四条由汉中越过茫茫秦岭到达关中的道路自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谷道。
分别到达关中的陕西省宝鸡市、宝鸡市眉县、西安市周至县和长安(陕西省西安市)。这四条均通往关中平原的核心地区,是曹魏防守的重点,况且也和诸葛亮的战略不一致,均不如祁山道的重要性。
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
刘娥,狸猫换太子的故事主角。但她的人生,比这个故事更精彩!
宋太后刘娥,宋朝后宫厚黑学代表人物,古代宫廷女性成功学的教母,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穿过龙袍,掌过国政。
她完成了从贫民到太后的阶层穿越,靠着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手腕心志不输慈禧太后。
接下来,我们来讲故事,一个野鸡如何变凤凰的故事。据宋史记载,刘娥祖籍是山西人,父亲和祖父都是官员,然后父亲因为在战乱中不幸身亡,母亲改嫁,她于是成为了孤儿,流落在四川长大。所以自小饱尝人情冷暖,洞察社会百态,从小就练就了一副察言观色的本领。
长大后,出落成一幅花容月貌,后来就遇见了一个叫龚美的男人,当时社会,再漂亮的女人,再能干的女人,也不过是弱势群体,刘娥迫于生活的无奈,就和龚美报寒取暖,相依为命,结成事实夫妻。
第一次转折:灰姑娘遇见襄王后来两人决定前往大城市发展,因为路途遥远险恶,路上说不定会遇到什么事情,为了安全就不以夫妻之名,而是以兄妹之名对外行走,反正本来龚美也大刘娥很多岁。
他们的目标是去京城,因为龚美擅长的谋生方式是锻银,当时的国际都市东京汴梁,穿金戴银的富人多,肯定会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宋史记载:蜀人龚美者,以锻银为业,携之(入)京师。而刘娥可不是那种安分守己,在家相夫教子的家庭女性,她是一个很机灵又很有心计的女人,希望也能通过自己的手段赚一点钱,顺便希望能找到更好的上升渠道,摆脱龚美。于是他就以龚美之妹的名义进入了当时的襄王府为婢。
但是历史总是充满了许多的巧合,就是这么巧,后来的宋真宗当时还只是襄王,两人本来八竿子打不着的故事发生了。
就这么狗血,编剧都不敢这么写,不知道是刘娥幸运还是长得太好看或者魅力独特,襄王第一次看见刘娥就为之一见倾心,一发而不可收拾,开始了一段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
襄王就派人去打探关于刘娥的消息,原来她还有一个银匠匠哥哥,决心要把刘娥拿到手,对她像如今的男生追女生一样,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送钱送物,给他家里买房买车,刘娥十分懂男人,遇见这么个金龟婿,分布使用了欲拒还迎,忽冷忽热的态度和策略,把襄王撩拔的心痒痒,非要追到手不行,最终成功吃定这位大金主。
但对于那位有事实之名的懦弱丈夫龚美,她许以高官厚禄,用半威胁半利诱的方式将其安抚,并保守二人之间的秘密,此后就是真正的兄妹。
对于龚美而言,对方来头太大,他没有办法拒绝,而且虽然刘娥年轻貌美,只要攀上襄王这根线,以后荣华富贵有的是,还怕享受不到更好的吗?两人一拍即合。
但是,他们两人虽然关系稳定下来,襄王也愿意把刘娥收入房中,但有一个问题,是襄王被蒙在鼓里,但他们两个必须要考虑的。那就是身为王爷,肯定会在乎自己女人的清白,可是刘娥和龚美早就是事实夫妻了,这个问题很严重。
最终,果断并且富于冒险精神的刘娥不知道用了什么办法,反正在闺房之中刘娥不知道用的是哪种动物血,但最后还是让襄王赵恒满意的见红了,自然对刘娥宠爱不已,没有半分怀疑。
抓住男人心,上位成皇后刘娥通过一系列的布局和手段,完成了走向人生巅峰的第一阶段,也是人生的最关键的阶段,从一个默默无闻可能会在底层活一辈子的贫民之妻一跃而成为了,当时最有望成为太子的襄王宠妾。
但如此,也并不能保证她以后就能大富大贵,首先,她没有正式的名份,在宋真宗继位之前的很长时间,他没有进入王宫,而是一直被藏在当时的太子近臣张耆家中。
对于喜新厌旧的男人而言,刘娥知道,必须要时刻抓住他的心,不断让他有新鲜感,才能让自己的地位持久和稳固,宠爱也能持久和稳固,为他为之使劲,浑身解术,千方百计的留住宋真宗的心。
最终她再次成功了,见过无数美女的真宗对她的对她依旧宠爱之极,他登基后把刘娥封为美人,此后更是不断专宠,先封为德妃,又想让刘娥做皇后,可以说刘娥完全征服了皇帝的心,像当年武则天抓住了唐高宗的心一样。
但是,他也面临着和武则天一样的问题,就是在封后的过程中一样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的理由正是刘娥出身太过卑微,无法母仪天下。但是幸运的刘娥,因为皇帝足够宠幸和对大臣的逆反心理,依旧被加上皇后头衔,再一次晋级。刘娥的地位开始真正的达到了稳固的第二阶段,除了皇帝,没有人能够再撼动她的地位。
但此时刘娥却面临着一个硬伤,无论是心机,还是智谋,都是无法解决的,那就是她不能够生育,不知道是因为小时候经历过太多的磨难还是怎么回事,反正即便是送真宗夜夜专宠多年,留得始终没生下子女。
具有长远战略眼光的刘娥知道,虽然皇帝现在宠幸自己,自己也贵为皇后,母仪天下,但是一旦皇帝有病去世,自己的荣华富贵决计得不到保障了,她是很努力很努力才一步一步爬到这的,所以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但是她的解决方法并不是像传闻中狸猫换太子那么恐怖。其实很普通,类似于古代常见的通房丫鬟成为主人的侍妾的这么情况,刘娥宫内有一位侍女姓李,然后被刘娥安排侍寝,诞下一子,对外宣称为刘皇后所生,便是后来的宋仁宗,所以狸猫换太子实在是把她污名化了。
曾经的孤女登上权力顶峰十年之后,真宗病逝,仁宗继位,皇太后刘娥执掌军国大政。至此刘娥终于来到了人生巅峰的第三阶段,成为了至高无上,掌握国家政权的皇太后,有了和武则天比较高下的资本。
终于可以从容的俯视整个天下了,回首从孤女到皇太后的人生艰辛,她知道这一切都是自己,靠着努力,一步步得来的,其间不知遇到过多少艰难险阻,明枪暗箭,一不小心就是非死即伤,不是靠上天恩赐。
这位曾经的孤儿,最终坐在整个大宋帝国,最光明正大最金碧辉煌的正殿中处理国事,看着那些曾经需要她仰望的文臣武将,陡然生出一种雄心,她在发现自己,能够从容处理国事,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于是贬官罢相,玩弄权力游刃有余。她觉得自己可以偶像武则天一样,穿一穿龙袍了,毕竟谁还没有个偶像梦。
于是她在太庙举行的祭祀之时,身着天子衮衣,头戴天子金冠祭拜,但她并没有称帝的勇气,也不想和众多的文武大臣和天下的文人作对,她有自知之明,也知道武后的前车之鉴,不想死后骂名傍身,于是她打算过一把瘾就算了,没有加上皇帝的尊号,在临死之前仍旧把国政交还给宋仁宗,反正人生到此不白来了。
当然她在临死之前有一个举动,就是我们的题目所说的在临终之前不断的拉扯自己的衣服,其实就是天子的衣服,她的意思是把衣服脱下来还给仁宗,皇帝瘾已经过完了,还是当个皇后就好了,富贵如浮云,体验一次就够了。
而且她也不想,穿着天子衣服去见真宗,毕竟宋真宗的一生是真正的爱她,不想怀着那么大的愧疚去见真宗。
仁宗明白她的意思,便派人把她身上的天子服饰给脱了下来。
至此,从孤女到太后,刘娥传奇又励志的一生落下帷幕,通过自己的心机和手段一步步一无所有到坐拥江山,睥睨天下,可以说是一个厉害至极的女人,说她是成功学代表也不为过吧!治国理政也是井井有条,颇有仁政之风,比武则天也不遑多让,最终她没有称帝乱政,使得后世对他也留下了一个比较好的评价,因此没有像武则天,吕后那样出名了。
宋史评价:初,仁宗即位尚少,太后称制,虽政出宫闱,而号令严明,恩威加天下。这对她评价已经是很高了!生前得利,死后得名,最精彩成功的人生,也莫过于此了吧!
【历史千奇百怪,更多精彩野史故事,敬请关注历史好奇怪】
范文程为何忠于大清?
范文程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他对清王朝的崛起和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被称为“文臣之首”。但是,也有人指责他侍奉外族、助纣为虐,是彻头彻尾的“汉奸”。作为汉人,主动投靠异族、并协助异族吞并母土、残杀同胞,从这个意义上说,范文程“汉奸”的罪名恐怕很难洗脱了。但是,在现而今大中华范畴内而言,范文程恐怕并不能算作“汉奸”,清王朝与明王朝之争,说白了还是大中华内部的政权更迭,并不涉及真正意义上的异族入侵。
无论范文程是不是“汉奸”,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他不是貳臣!这一点清王朝统治阶层也予以了认可。在编纂《明史》时,清王朝统治阶层出于政治需要,将清初的许多降臣、诸如洪承畴之流列入了《贰臣传》。但是,范文程并没有被划入这一范畴。清王朝统治阶层对范文程为什么要区别对待呢?这还要从范文程发迹说起。
范文程是汉人不假,但是他却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出生于沈阳而不是关内。早年,范文程参加过明王朝的科举考试,并考中了秀才、入沈阳县学深造。史籍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攻下抚顺之后,范文程与兄长范文寀一起求见努尔哈赤并投入其麾下、深受努尔哈赤器重。但是,从天命年间范文程的作用和职位来看,恐怕并没有史籍中说得那么“受器重”。直到天聪三年清太宗皇太极从喜峰口入关突袭明王朝时,范文程还只是皇太极文馆内一个没有实际职务的“书房官”,差不多就是秘书、文员之类的角色。换言之,范文程真正发迹实在皇太极即位之后。
因此,范文程很可能并不是主动投靠努尔哈赤,而是与后来众多被编入汉军或满洲包衣牛录的明王朝边民一样,是被努尔哈赤俘虏的。因为有秀才背景、识文断字,后来被从体力劳动的奴隶中挑选来充当文秘工作,或者也可能是范文程自己毛遂自荐。但因为是俘虏、奴隶,努尔哈赤在位期间,范文程并没有受到重用,一直不温不火充当着秘书、文员的角色。这一点从后来豫亲王多铎轻视范文程、甚至想要霸占范文程的夫人也能看出一二。在清初浓厚的奴隶制残余之下,旗奴就是旗主的财产,旗主所要旗奴的妻女并不违法,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恐怕就是多铎有恃无恐的原因所在。彼时并不是多尔衮掌权期间,多铎敢于如此,自是有“合法”理由的。而皇太极彼时的反应也同样说明了问题。皇太极并没有责备多铎违法,而是责备他处事不周、行为过分,毕竟范文程不是一般的旗奴,彼时的范文程已经是皇太极身边的重要文臣了。最后,皇太极也仅仅是罚了多铎一些钱、趁机削去了几个牛录了事。可见,范文程彼时应该依然属于奴籍。有史料记载,直到顺治年间,清世祖还象征性地花一万两银子为范文程“赎身”。如果不是奴籍,皇帝为什么要花钱给这位重臣“赎身”呢?
综上所述,范文程很可能就是早年被俘后被编入包衣牛录的“奴隶”,虽然后来受到皇太极重用,但是一直没有摆脱这个奴隶身份,直到顺治年间,恐怕连顺治帝都觉得过意不去了了,这才除去了范文程的奴籍,将其家族编入了汉军镶黄旗。如此一来,多铎当初的行为也就都能说得通了。虽然多铎此举实际上是冲着皇太极来的,但是他敢如此,自然是“合法”的,否则岂不是找死?皇太极最终咽下了这口气,同样因为多铎是“合法”的,他没办法上纲上线,只能从低一个层面来处置多铎。
说到这里,关于范文程为什么忠于清王朝就不难理解了。作为一个俘虏、奴隶,被皇太极一手提拔为了“文臣之首”,皇太极就是他的伯乐,是皇太极给了范文程一切。没有皇太极,范文程不过就是一介包衣,一个秘书、文员而已,只有死心塌地为皇太极卖命,范文程才能出人头地、才能光宗耀祖,他别无选择。反过来,如果范文程仍然在明王朝,一个秀才,在那个宦官当道、报国无门的时代,能有什么作为?能不能跻身官场都是一个未知之数。更何况,以范文程的战略眼光,他根本不可能为已经行将就木的明王朝陪葬!之所以《清实录》《清史稿》说范文程是主动投靠,应该还是史家惯用的“春秋笔法”,既可以让努尔哈赤“人心所向”,又可以让满洲人自己培养的“第一文臣”范文程没那么难堪。说白了,还是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范文程的结局还是相当不错的,经历了大风大浪、尔虞我诈之后的范文程于顺治十年选择了急流勇退,主动向顺治帝请辞,归家养老。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插曲,康熙二年,在家养老的范文程奉命祭祀皇太极的昭陵,范文程趴在地上痛哭流涕,最后整个人都哭瘫了,旁边的人扶都扶不起来。从这件小事也能看得出范文程对皇太极的态度,彼时皇太极已经作古多年、皇帝都已经换成了他的孙子,但是范文程依然哭得不成人形,这恐怕不是装出来的、也没必要装成这样。应当说,范文程是真情流露,他对皇太极是知遇之恩是感恩的!这恐怕也是范文程忠于清王朝的原因之一。康熙五年,范文程去世,康熙帝亲自撰写了祭文,并命专人负责办理范文程的丧事,还专门赐给了墓地,谥“文肃”。不仅如此,范文程还成为了清初为数不多拥有封爵的文臣,被授予了一等精奇尼哈番(子)爵位。范文程也因此成为了彼时爵位最高的文臣,直到近百年之后,才被张廷玉等人超越。
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
戴笠一去世,为什么军统就改成保密局了?(关注葛大小姐,天天看历史故事)戴笠之死1946年3月17日,青岛,戴笠带着十几大箱子个人物品登上了飞机,飞机刚刚起飞,天空中便划过一道闪电。
经过几个小时的飞行,这架C47型222号专机在快要抵达上海的途中被告知,上海大雨如注,只能转飞南京,就在转降南京的过程中,专机突然出现故障,撞到了板桥镇南面的岱山山腰上,一声巨响,火焰吞没了整个机身。
大火烧了两个小时,村民才敢靠近,尸体横七竖八躺在地上,大多已经残缺不全,村民从烧坏的行李中发现了金光闪闪的东西,一拥而上,大雨连续下了三天,戴笠的尸体在暴雨中淋了三天无人收殓。
另一边,上海龙华机场,军统上海办事处的三位少将,李崇诗、邓葆光、王一心在大雨中等了几个小时也没有见到他们的戴老板,预感到不妙,通过查询得知,戴笠的专机于上午11时45分离开青岛,下午2时就应该抵达上海,现在却杳无音信,戴笠失踪的消息很快在聪明而敏感的特务中像瘟疫一样传播开来。
毛人凤赶紧面见蒋介石,蒋介石指示“记得,要想尽一切办法找到戴笠,我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这个任务落到了沈醉的身上,他终于在岱山找到了飞机,虽然右手和小腿没有了,并且全身大面积烧成黑色,戴笠的副官贾金南还是一眼就认出了戴笠的尸体。
危机四伏其实,改组军统局是在戴笠死之前就已经成为定局!
军统局的无限扩张以及无所不在的触角,让蒋介石感到芒刺在背,不得不对戴笠小心提防。军统局四处树敌,与各方势力矛盾重重,也是蒋介石不得不考虑的因素。1946年1月,国共和谈结束,签订了《会谈纪要》,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国民党结束训政,召开政协会议,严禁司法和警察以外机关有拘捕、审讯和处罚人民的权力。
蒋介石虽然不打算真正落实,但表面文章总是要做的,这也为他抑制戴笠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他向戴笠下达了撤销军统化整为零的秘密指令。
接到这个指令,戴笠感到极度的紧张,军统没了,自己也就没了立足之地,他深知,这么多年,自己鞍前马后的为蒋介石办事,解决各种麻烦,现在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了,伴君如伴虎,自己虽然忠心耿耿,但是蒋介石对他却越来越不信任,一直在找机会对军统下手,军统已经从蒋介石的一把利剑变成了他的绊脚石。
既然无法阻止整编,戴笠就在军统局的改组上做起了文章,他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计划,按照这个计划改组,戴笠将掌控军令部第二厅、内政部警政司、司法行政部,并新成立一个交通警察总局,如果这一番操作完全落实,军统局不但不削弱,势力范围将更加强大。
戴笠四处活动,暗中布置,并在军统内部成立一个叫“警坛社”的秘密组织,意在争夺全国警察大权,但这些都逃不出蒋介石的眼睛,“这个戴局长不是昏头了,就是另有所谋!”
1942年2月,唐纵被蒋介石提升为内政部政务次长,为下一步出任全国警察总署长做准备,地位高于戴笠,并且指定宣铁吾、陈焯、李士珍、黄珍吾、叶秀峰、戴笠、郑介民、唐纵等八人为军统局改组小组,制定改组方案,这个小组里,戴笠的话语权大大降低了。
戴笠感到危机来临了,开始做垂死挣扎。
他裁撤区一级的组织,恢复省站机关,将区一级特务秘密转入地下,与此同时,在军统内部开展肃贪工作,让毛人凤成立一个财产清理委员会,到各地清理财产,其实是怕在改组过程中被蒋介石和政敌抓住把柄。
戴笠一直在做两手准备,他不能吊死在军统这一棵大树上,经过梅乐斯的牵线搭桥,戴笠与美国海军建立了良好的个人关系,这次,美国海军终于答应以援助舰艇为条件,换取戴笠出任海军司令员,只要自己当上海军司令员,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将军统里的嫡系改编成海军陆战队。
论计谋,国民政府里还没有几个人是蒋介石的对手,蒋介石看穿了戴笠的小九九,立即免去陈绍宽的海军司令员,将海军司令部缩编成海军署,任命自己的嫡系、军政部部长陈诚兼任署长,将戴笠的路彻底堵死,准备多年的计谋被蒋介石轻松破解,这对戴笠无疑是一个无情的打击。
既然目的无法达到,戴笠便使用拖字诀
戴笠以巡查为借口,在外面飘着,就是不回重庆,而改组小组里的人已经到达重庆商议如何借此机会彻底把军统解体,等不及的蒋介石亲自发电报催促戴笠回来开会,这封电报是毛人凤通过军统局电台转发的,毛人凤在电文背面提醒戴笠,有人在背后捣鬼。
戴笠一直在争取时间,希望能发生奇迹,为自己,也为军统谋一个好的结局,但蒋介石已经把他逼到悬崖边上了。
他向军统局华北区区长文强大倒苦水,并让文强代他向蒋介石发电报,内容如下:
校长钧鉴:电谕敬悉。本当遵谕返渝,因平津宁沪巨案,尚待亲理,本月中旬始能面临教诲,敬乞示遵。生云天在外,惟命是从。讵料煮豆燃箕,相煎何急。生效忠钧座,敢云无一念之私。不得已而晋忠言,冒死陈词,伏乞明察。生戴笠心情坏极了的戴笠,完全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在电报中使用了及其不当的词句,接到电报后的蒋介石几个小时没有说话,他从电报中深深感到戴笠的满腹牢骚,更加坚定了抑制戴笠的决心。
第二天,蒋介石连发两封催促电报给戴笠。
戴笠再也不敢拖延了,当天晚上,他突然约见了正在北平执行军调任务的郑介民,把军统多年的家底和重要工作做了详细的介绍,一直被戴笠打压的郑介民感到一脸懵逼,但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戴笠随后赶到青岛,三天后的3月17日,从青岛沧口机场起飞,很快,蒋介石便得到了戴笠机毁人亡的消息,蒋介石突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戴笠死后,国民党隆重举行了祭奠活动,极一时之盛,蒋介石亲自率数百名军政要员为戴笠送葬,并亲笔题字“碧血千秋”。
戴笠死后,再没有人能顶住压力阻止军统改组了,3个月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统局)正式改组为保密局,军统的公开武装特务部分划归国防部第二厅,郑介民任厅长,秘密核心部门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毛人凤任局长。
通过这次改组,郑介民拿去了军统的所有武装部队,内政部次长唐纵升任全国警察署长,拿走了军统的警察、宪兵部分,毛人凤接受剩下的情报部门,核定编制6021人。
欢迎转发、关注、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肃是哪个省的简称?
你好,肃是指甘肃的简称。甘肃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面积第七大省份,也是人口最少的省份之一。甘肃地处黄河上游、长江上游和黑河中游地区,地形高原、山地和盆地交错。甘肃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连接中亚、向南通往青藏高原,是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甘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特别是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被誉为中华石窟艺术的代表。此外,甘肃还以盛产枸杞、羊肉、糕点等特色美食而闻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