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机防御战,轰6这种轰炸机在执行凌空轰炸任务时会受到单兵小型防空导弹的威胁吗?
几乎是防空导弹出现后,凌空轰炸这种战术就近乎退出了历史舞台。除非是,取得战场的绝对制空权,否则凌空投弹的轰炸机将面临重重杀机。此轰炸机、战斗轰炸机的突防战术转向了“高空高速”,但防空导弹的射程不断延伸,万米高空之上再也不是安全区。例证之一,就是U-2这类的战略侦察机的屡屡被“萨姆”-2、被“红旗”-2击落。
而后,突防战术转向了低空、超低空的突防,利用地形上的遮蔽,利用当时雷达技术上的性能不足(存在的探测盲区),但也是好景不长。低空补盲雷达、近程、超低空拦截能力的导弹和小口径的高射速防空炮,封堵上了漏洞。包括说,题主所关注的,面对日趋严密的防空网,轰-6的凌空投弹,可能会被便携式防空导弹“威胁”。
也由此,目前不是轰炸机,还是战斗轰炸机,还是战斗机,都在寻求防区外的打击能力,将火力的射程延伸,在敌防空导弹的威胁之外发射远程精确制导弹药,无需以身犯险。即便如,隐身战斗机、隐身轰炸机,在日趋多元的反隐身手段面前也不能“稳稳的”,也在寻求,防区外发射和弹药的发射后不用管。
也正是,弹药上的性能提升,从射程到精度上,这才有了如轰-6这样的“老式”的、还不隐身的轰炸机时至今日依旧不断焕发新春。这样的“炸弹卡车”,不用再入“二战”、50 60年代时那般,以身犯险,搏命般直面地面上升腾起的“火光”。
满载弹药的大型战略轰炸机与只有机炮没导弹的苏27F16相遇谁有可能获胜?
轰炸机满载弹药有什么用啊,又没有多少攻击力,机动在战斗机面前更是鸡肋,如果轰炸机装备一整套先进雷达,又能发射空空导弹,那就说不定了。
轰炸机为什么难造?
当今世界上有能力制造战斗机的国家有很多,连瑞典这种小国都研制出了一代名机鹰狮战机,目前装备有大型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只有美国和俄罗斯,俄罗斯还在吃着前苏联的老本。
美国从二战开始,就一直走在了轰炸机领域的最前沿。战略轰炸机是真正的大国重器,它也是一个国家军事航空工业的标杆,只有少数几个大国强国才能玩得起。轰炸机为什么这么难造呢?我认为原因有下列几个方面:
一,能造得了战略轰炸机的国家首先要有能力造得出大型军用运输机。
战略轰炸机和大型军用运输机的机体结构大同小异,也可以说战略轰炸机就是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升级改造版,在军用运输机上增大油箱容量,增加火控雷达系统,加装上炸弹挂架,再对机体结构进行小幅度改造(如增加弹仓门),一架丐版的战略轰炸机就算基本成型了。
像美国的ac130空中炮艇机,就是直接用c130运输机改装而来,虽然谈不上是轰炸机,也算是运输机变身作战飞机的经典。其配备的火力爆表,堪称是把一个营的火力装上了飞机。Ac130有很多种改型,以Ac130h为例,配备有一门105mm的榴弹炮,一门40mm博斯福速射炮,两门六管20mm火神机炮,外加两挺7.62mm机枪。
C130偶尔也会客串一下轰炸机的角色,在越战和阿富汗战争中,C130就空投了一种常规战斗机无法挂载的巨型炸弹:号称“炸弹之母”的云爆弹。
世界上有能力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国家没几个,美国有c5银河运输机,c17环球霸王运输机,俄罗斯有伊尔76,安124,近年来我国的运20横空出世,成为继美国,俄罗斯,欧盟之后的第四个能制造大型运输机的国家。
理认上有能力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国家就有能力制造出战略轰炸机,目前我国还没有现役的战略轰炸机,轰6算是中型轰炸机,相对来说,中型轰炸机研制难度要低一些。我觉得并不是我们没有那么能力制造,而是我国把新型战略轰炸机的研发标准定的高。
我国一出手就准备研制第一款隐形轰炸机轰20,步子大了些,当然是希望一步到位,研发时间自然就要拉长。如果研发b52轰炸机这种古董级的轰炸机,估计我国早就已经列装了,不过话说回来,非隐形轰炸机已经有些落伍了,隐形轰炸机将成为研发的方向,我国的歼20隐形战斗机已经列装部队,轰20隐形轰炸机的列装也只是时间问题。
二,轰炸机的制造难度要大大超过战斗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各主要军事强国竞相发展军事,各国都有拿得出手的先进战斗机。如日本的零式,德国的Bf109,苏联的拉7,英国的喷火,美国的野马。奇怪的是:当年装备了4发重型轰炸机的国家只有英国和美国,连苏联,德国,日本等国都没有。
这些国家装备的轰炸机都只是一些双发中型轰炸机。在航程和载弹量上当然比不上那种4发重型轰炸机。这些国家不是不愿意研制,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充分说明了轰炸机,特别是重型轰炸机要比战斗机的制造难度大很多。
号称空中堡垒的B17轰炸,可以搭载10人,载弹量高达8吨,航程3000km。与它对标的德国容克轰炸机,载弹量只有3吨多,航程也只有2000公里,日军的轰炸机就更不要说了。
在战争后期,日德两国的城市遭受到了美国轰炸机的毁灭性轰炸,一次“李梅火攻”就让日本人死伤数万,效果不亚于一颗原子弹。就载弹量而言,一架重型轰炸机抵得了10战斗机,战斗机只能充当战术支援的角色,只有重型轰炸机才能担当起战略轰炸的任务。
时至今日,装备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也只有区区两个,战略轰炸机最起码是两百吨以上,一般的战斗机也就二三十吨。二者相差十倍的重量,这不是在陆地上跑,增加钢板厚度,加几个轮子就行了。两三百吨重的大家伙要在天上高速飞行,既要保证机体的强度,还要保证飞机尽量轻量化,难点也就在这里。
飞机为了兼顾强度和轻量化,一般都使用铝合金和一些新材料,对材料的要求相当高,对加工工艺的要求更高。各零部件的重量和规格都有极其严格的要求,这个可以参考波音和空客的商用大飞机,现在世界上满天飞的客机绝大部分都出自这两家公司之手,其他国家的客机目前还没有多少竞争力。
战略轰炸机的标准比商用客机的标准更高,毕竟轰炸机是军用,在机体强度上肯定要高一个等级。不说别的,战略轰炸机看似薄薄的机翼下除了要挂载4个(B52有八个)硕大的引擎外,还要挂载一枚枚的重磅炸弹,单单这种高强度的机翼都不是一般的国家能制造出来的。
还有那个飞机的起落架也是个难点,两百多吨重的轰炸机和二三十吨重的战斗机起降,那是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对起落架和轮胎的承重性就有更高的要求,军用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军事秘密,就拿商用大飞机来说,有能力制造飞机轮胎的公司也就那么三四家。
三,轰炸机对引擎的要求很高。
这个应该是核心难点了,目前民航发动机的三巨头都归英美所有,大型的飞机必须要配备推力更大的引擎,像波音777这种大型的客机,仅需要两台大推力的引擎就足够了。很多国家研发的民用客机,都卡在了引擎这一环节上,引擎的好坏,不论是对民航客机还是军用飞机,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顶尖的军用发动机现在是美国一家独大,欧洲和俄罗斯都差了一些。装备在f22隐形战斗机上的F119发动机,它的推重比达到了10,这款性能优秀的发动机赋予了f22超音速的巡航能力,还有高机动性。
后来美国人又在f119的基础上,研发出了f135,这款发动机装在了f35系列隐形战斗机上。它的推力比f119加大了不少,F35名义上属于中型战斗机,实际上已经达到了重型机的标准。这样一款隐形战斗机却只配备了一台F135,其机动性等各方面性能还比较突出。
相比起战斗机的引擎,战略轰炸机的引擎更大,服役了近70年的B52轰炸机,最大起飞重量达到了220吨,估计当年是一时半会儿没有找到合适的发动机,就一下子给整了8台,一般的战略轰炸机也就吊装四台。
战略轰炸机经常干的活就是搞远程轰炸,轰炸机本身的航程就有一万多公里,经过空中加油,完全能做到从本土起飞进行跨洲际轰炸。对引擎的故障率有着更高的要求,现代战争,轰炸机出动一次飞行十几个小时很正常,对引擎无疑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目前世界各国现役的战略轰炸机只有美国的B52同温层轰炸机,B1b枪手超音速轰炸机,B2隐形轰炸机。俄罗斯也装备了两款战略轰炸机,分别是图95和图160,英国此前也装备了一款逆火战略轰炸,前些年退役了。
四,战略轰炸机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需求。
战略轰炸机是大国重器,中小国家真的没必要装备,既便装备了用处也不大,现代战斗机完全能担起轰炸机的部分任务。以前技术不过关的时候,制空型战斗机和对地型战斗机要分开来制造,机型的功能比较单一,现在都是战斗攻击机二合一了,综合作战能力大大提升了。
现代战争也早已过了地毯式轰炸的那个年代,追求的是精确轰炸,一架战斗机携带6~8枚航弹,打击的目标就是6~8处,比起二战时的轰炸机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一个联队的战斗机出动,摧毁一座小城市完全不在话下。
说真的,若非像中国,美国,俄罗斯这样的世界性大国,列装战略轰炸机确实没必要。看看英国就很识时务,知道自己的国际地位早已一去不复返,在退役了它的战略轰炸机之后,就没有再继续研制新的机种了。战略轰炸机是为大战所准备的,就目前的国际环境而言,没有几个国家会面临发生大战的可能。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战略轰炸机都属于美俄两国的非卖品,美国和俄罗斯的各型军用飞机卖的满天飞。可就是没听说他们两家像谁出售了战略轰炸机,战略轰炸机属于一种战略进攻性武器。它的危害性比一般的战斗机要大得多,所涉及到的军事科技泄密风险也要大的多。
这也是美国和俄罗斯宁可把战略轰炸机拆掉,销毁,也不拿来卖钱的原因。这个世界上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9个,拥有战略轰炸机的国家却仅仅只有两个。是否能这样理解?造一架轰炸机比造一枚核弹还难。
哪些防御手段可以应对高超音速武器的打击?
在人类的历史上,盾与矛的竞赛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再先进的攻击性武器,也有可以防御的盾出现,超高音速导弹是近些年军事强国重点突破的方面,其诞生之初对应的防御系统,也必然的进入各国的研发计划中!
对于一般的弹道,其拦截战术效果也不是太明显。自导弹发明出来以来,拦截导弹的战例并不多,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向沙特和以色列发射的弹道导弹,其拦截效率并不理想,不过伊拉克的弹道导弹精度太差,击中的都是价值极低的目标甚至是荒无人烟的沙漠戈壁。美国在冷战时期开发的全球弹道导弹拦截系统,多次测试,也是失败远多于成功,这种拦截效率若真的放在实战中,可能己方早就被摧毁殆尽。
超高音速导弹导弹,基本上速度已经超过8马赫,有的已经超过10马赫甚至更多。也就超高音速导弹的速度最低,也是8倍音速以上。这个速度已经超过所有的防空导弹的速度。防空导弹要想防御超高音速导弹,必须精准的掌握超高音速导弹的弹道等飞行参数,而且在还要防空导弹必须在恰当的时间就在超高音速导弹的路径上。
超高音速导弹最恐怖的是,因为超高音速导弹速度上的迅速,从发起攻击到击中目标的时间非常短,远比现有的弹道的速度更快。因此,留给敌方发现、侦测和拦截的时间窗口极短,防空体系稍微配合不到位也就彻底失去拦截的机会。
但即使如此,也不是没有能拦截超高音速导弹的武器系统,若将现有的防空导弹的速度提高至高于超高音速导弹,那么能够拦截超高音速导弹的概率也会提升,若按照现在的多枚防空导弹相继发射拦截一个目标,其概率也是可以相对提升的!
当然近些年各军事强国,在激光武器方面的早就与突破,已经初步具备部分实战能力,也就拦截速度更高的弹道的能力,毕竟在快的弹道,与光速相比也是无法比拟的!但目前激光武器还存在一些致命的技术壁垒无法解决,诸如:耗能过大及易受空气中的悬浮颗粒的干扰,持续作战和全天候作战能力不足!
在一些主张攻势军事理论中,主张“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超高音速导弹再怎么快,也必须依赖发射平台,若能在对手发射超高音速导弹之前,就将其发射平台摧毁,那么,就不存在拦截超高音速导弹的必要了!或者拦截超高音速导弹的需要大大降低。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拙见多有疏漏欢迎指正点评!
美国再次试射洲际导弹?
美国试射民兵3洲际导弹的象征意思大于实际意义!这就是一个显示力量的行为,就是对总是拿核武器说事的有关国家发出警告,我有,我更强!
美国对于战略核力量,总是处于三位一体状況!空军就是B2和B21(已经开始量产),都是隐型战略轰炸机,战争状态,可以悄悄的进军对方的领海,领空,发出致命一击!平时可以使用带规炸弹!而陆基就是民兵3洲际导弹,射程一万二千公里!
而核潜艇俄亥俄才是真正的狠角色!美国一共有18艘战略核潜艇,每艘有二十四枚三叉戟导弹,每一个导弹有十二个分弹头,平时隐藏大洋深处,核战状态可以同打击5184个目标!世界之任何力量无法比美!而美国为了自身安全,正制造更加先进的哥伦比亚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