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布袋怎么用,金庸武侠里能达到经脉贯通?
在金庸小说里,内力生生不息的人,要么是修炼了武学宝典,要么是自学成才,或者走了好运。
这样的人一般都是主角,对于主角来说,学成绝世武功也没啥难,但对配角来说就没那么好运了,大小武跟着郭靖学武几十年,还是半吊子,还有耶律齐,起点很高,跟着周伯通学武,不过他也就技止此耳了,杨过消失的十六年耶律齐武功丝毫没长进。
好了,言归正传,下面就来盘点这些高手。
郭靖郭靖无疑是个幸运儿,一生有一群好师傅围着他转。 江南七怪武功低微,但是一副侠义心肠,严于律徒,他们的言行举止影响了郭靖,从这个方面来说,江南七怪比丘处机会教徒弟多了。
马钰虚怀若谷,他传授的全真内功为郭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洪七公嫉恶如仇,脾气古怪,他喜爱郭靖生性敦厚,将看家本领降龙传授于郭靖,降龙十八掌使郭靖的武功上了一个台阶。
最后是周伯通,周伯通就一个老小孩武痴,他把自己的所学都传授给了郭靖,更出于恶作剧的心态将九阴真经经文传给了郭靖,结果两人都修炼成了九阴真经中的不世奇功。
九阴使郭靖的武功产生了量变和质变。
神雕里,郭靖在蒙古大营对抗金轮法王,潇湘子和尼摩星,三人认为郭靖降龙掌力刚猛,大耗内力,必然不能持久。
哪想到郭靖练了九阴真经之后内功深厚无比,掌力可以忽吞忽吐,随意收放,挥洒自如,丝毫没露出颓势。
郭靖的亢龙有悔一招在九阴真经的加持之下,能在瞬间叠加出十三道后劲,威力无穷,较之洪七公当年的境界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杨过杨过练的绝世武功不少,九阴真经,玉女心经,全真教武功,弹指神通,蛤蟆功,任哪种武功练到最高境界都足以笑傲江湖。
可一个人精力有限,短时间修炼这么多武功不现实,杨过又不舍得放弃任何一种,这些武功都太奥妙,让人练过之后欲罢不能。
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就是什么都得不到,因此杨过的武功一直是二流。
杨过武功两次质变都是在神雕指导下达成的。
第一次是杨过被郭芙砍了手,跑到山谷,神雕和他比试,还逼他到山洪里练功。
第二次是小龙女跳崖之后,杨过得不到小龙女的消息,回到山谷和神雕为伴,百无聊赖之下他又和神雕过招,练无可练之后神雕把他推到海潮中练武。
经过山洪和海潮磨砺之后,杨过一跃成为比肩五绝的高手。他内力刚猛霸道,浑厚无比,一灯大师认为当时无人可及。
杨过自创的黯然销魂掌更是被黄药师认为只有降龙可与之并驾齐驱。
狄云狄云是连城诀里的人物,金庸在新修版将连城诀背景设定成清代。
肯定会有人说清代武学末世,狄云根本不算什么。
但是不要忽略一件事,狄云能真气外放,把侠客行,越女剑刨开,也只有天龙时代的人能真气外放了。
狄云大怒,喝道:“连你这畜生也来欺侮我!”右掌奋力击出。那鹰离他身子只有数尺,被掌力所震,登时毛羽纷飞,落了下来。 狄云内力日增,掌力亦日劲,到得后来,已不用躺下装死,只要见有飞禽在树枝低处栖歇,或是从身旁飞过,便能发掌击落。 《连城诀》·第八章狄云跟天龙里动不动掌力打几丈的人那是没法比,不过也不错了。
段誉段誉误打误撞进入琅嬛福地,磕头千遍得到了北冥神功。
他本来不喜欢武功,但因为爱慕神仙姐姐,便遵照其嘱咐修炼起北冥神功。
之后段誉无意间吸了许多高手的内力,可他没修炼散功之法,导致几股真气在体内乱窜,段正明为救段誉,联合天龙寺的高僧又为段誉注入几股真气,全被段誉吸走。
此时的段誉凭借着过人的内力练成了六脉神剑。
他内力之强已然不输鸠摩智,只是不会运用。
段誉集数大高手的修为于一身,其时的内力实已较鸠摩智为强,苦在不会半分武功,在天龙寺中所记剑法,也全然不会当真使用。————《天龙八部》·第十一章少林寺一战,段誉的用六脉神剑将慕容复打得毫无还手之力,连萧峰都自认难以抵挡六脉神剑。
最后段誉更是吸走了鸠摩智所有功力,内功达到了震古烁今的地步。 估计也只有虚竹和扫地僧能与他并驾齐驱了。
金庸小说里的高手还有不少,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有兴趣的去可以去看看书,花不了多少时间的,学习使人进步。
吕雉杀韩信时有没有履行诺言?
刘邦打下的汉家天下,有不少韩信的功劳。韩信自从跟随刘邦之后,立下了赫赫战功,比如攻灭了西魏国、代国、赵国、燕国、齐国、楚国等。韩信因为战功,也被封为齐王,后被改封为楚王。
刘邦为了表彰韩信的功劳,曾经许诺韩信三不杀(一说五不杀)。即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见光不杀、见君不杀)。后来吕后处死韩信的时候,韩信曾经以“三不杀”反驳吕后。吕后自然知道刘邦曾经许诺给韩信“三不杀”。吕后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她早就已经想好了规避“三不杀”的方法。
吕后将韩信骗到钟室之后,用一个黑布袋子将其装进去,悬挂在空中,让宫女们用竹签将他活活扎死。吕后杀韩信的时候,确实没有见天、见地、见铁,并没有违背当年刘邦的承诺。
吕后没有违背刘邦的承诺,同时也解决汉初这个最大的功臣。韩信被这样整死,也应该死得心服口服。吕后能想到用这样的方法处死韩信,一方面体现了她的聪慧过人,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吕后是一个非常阴险狡诈之人。吕后的手段比起刘邦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刘邦则更加心狠手辣。
这个桥段确实非常精彩,非常具有冲突性,也非常能够体现人物性格特点。可惜的是,史书中并没有这段记载。这段记载只不过是小说家、戏剧家凭空杜撰的结果。文学艺术作品为了增加冲突性与可读性,有意杜撰了这一桥段。由于不少读者难以接受韩信悲惨的结局,所以大家宁愿相信这段杜撰的内容是真实历史。
历史上,刘邦并没有给韩信这种许诺,吕后也确实杀了韩信。只不过过程没有那么曲折复杂,也没有那么多“义气”和“承诺”。其实从所谓的“承诺”来看,便可以得知所谓的“承诺”只是小说家、文人的看法,秉持的信念。政治家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不顾信义。如果韩信真的威胁到刘邦和吕后的切身利益,即使韩信手中拿着十张免死金牌,吕后也会杀了他,更不用说区区的“三不杀”承诺。
刘邦建立汉朝后,曾经给功臣们颁发“丹书铁券”。刘邦所赐的“丹书铁券”只是一种奖励,并不具备免罪或者免死功能。明太祖朱元璋也曾经给功臣们颁发“丹书铁券”,这时候的“丹书铁券”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免罪、免死功能。朱元璋的功臣们并没有因为握有“丹书铁券”,便可以免于受处罚,最后大多被处死。在一定程度上,“免死铁券”就是一张“找死铁券”。
韩信为汉初三杰之一,也是汉初最有实力的功臣。无论是刘邦,还是吕后,都已经将韩信视为最大的威胁。刘邦采用陈平的意见,伪游云梦,一举将韩信抓获。韩信被贬为淮阴侯,软禁在长安城内。刘邦却不舍得杀死韩信。但是,吕后为了自己和儿子,却想处死韩信。
公元前197年,韩信的家奴揭发韩信谋反。吕后派韩信最信任的萧何,前往韩信府中,将其骗到了皇宫。韩信到了皇宫之后,立马被武士们控制住,被斩杀于长乐宫钟室之内。韩信临死之前,并没有说什么“三不杀”,而是提到了蒯通。史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通过史书记载,我们可以得知韩信最后被“夷三族”。秦汉时期,“夷三族”有一个完整的程序,并不是简单地夷灭三族那么简单。被夷灭三族之人,首先要受“五刑”,即先遭受黥刑、劓刑、刖刑,然后再鞭打致死,最后斩下头颅、剁成肉酱。如果有诽谤嫌疑,还要割掉舌头。
韩信死后被“夷三族”,说明韩信极有可能遭受“五刑”。五刑中的刑法肯定离不开刀具,更离不开光。韩信临死之前应该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应该见到了铁、天、地、光等。从这个角度来看,所谓的“三不杀”肯定不存在。
吕后杀韩信的时候,没有任何怜悯之心。刘邦对韩信,却有一些怜悯之心。只不过,这点怜悯也只是一闪而过。听到韩信的死讯之后,刘邦的表现是“且喜且怜之”。
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韩信的事迹一直为人们所熟知。韩信的功绩和典故,也会一直被后人记住,后人也充分肯定了韩信的能力和功绩。虽然刘邦和吕后都是杰出的政治家,但杀害韩信会是他们抹不去的“黑点”。
张无忌能不能打过乔峰?
张无忌完全打不过乔峰,乔峰不用开音响就可以摩擦张无忌。尽管金庸偏向张无忌,但“张无忌的强”漏洞很多。
有人说,张无忌学的武功多、内力强,所以他胜过乔峰。既然这么喜欢谈内力,那我们就从内力开始谈。
一、内力表现(一)内力的厚度
觉远,张三丰的师父,金庸小说里九阳神功练得最好的人是他吧?我们看觉远表现如何。
当初,何足道用一块石头在青石板上划出棋盘,每一道线都深入青石板半寸深。下来,觉远发飙了,只见他【吸了一口气,将毕生所练功力都下沉双腿】,同时那四百斤的铁桶和水把压力也下沉到双腿,然后一步一步的走过棋盘。脚上的大铁链拖过后,青石板上的棋盘线全没了。之后的觉远累得不行。
我们看乔峰类似的表现:
当初,段延庆拿出铁棒在青石板上写了六个字,小说讲“就像在沙子里写字一样,每一笔都深入石头”,厉害吧?见段延庆写完,乔峰一言不发的走上去,用脚擦了几下(就像我们平时抹鞋底一样),结果六个字全没了!
小说里讲了,乔峰抹字就像抹沙子一样轻松,而且脸不红心不跳,不像觉远那样先是深呼吸将毕生功力下沉,还得靠四百斤压力,最后才一步一步的走去。
由此证明,内力深厚方面,乔峰胜过九阳神功炉火纯青的觉远,更别说是张无忌了。
(二)内力的持久
内力持久方面,张无忌和少林三神僧打了两百招后,张无忌开始感到体内真气不足,越打越没劲,感觉【再斗下去只有徒自送命】,于是赶紧退出战斗休息。
乔峰在聚贤庄大战,一人面对几百人能坚持那么久,这耗费的内力和要比张无忌的两百招多得多吧?再看少林寺大战,乔峰先是一打二用了一百多招,后来又和游坦之打了一百多招,脸不红心不跳还能继续战斗,不像张无忌那样打了很快靡了。
(三)内力的其他表现
只说擒龙功这招,谁能做到?别说它有没有杀伤力的问题,没有深厚的内力能做到吗?
聚贤庄上,捣乱的云中鹤要逃时,中原武林人想使用暗器都感觉“来不及了”,结果乔峰随手【挥掌凌空拍出】就击中了云中鹤,这得多大的内力?
少林寺上,乔峰远远的数丈开外就朝丁春秋出掌。没有一定把握,他会这么浪费内力?
二、武功参照(一)参照九阴白骨爪
九阴白骨爪在《射雕》时代就是一个普通水平的功夫,可到了《倚天》却成了张无忌对付不了的功夫。当然,有人说是因为张无忌不忍心伤害周芷若,加上周芷若的偷袭才导致张无忌被自己的掌力伤到。
输了就是输了,不能找怜香惜玉的借口。张无忌对九阴白骨爪就是没办法。
如果你非要说《射雕》时代的九阴白骨爪是山寨,那我也可以怀疑张无忌的九阳神功、乾坤大挪移等武功是山寨。
(二)参照降龙十八掌
乔峰匆匆忙忙教给虚竹的降龙十八掌,就一夜时间,能没有水分么?算虚竹学到90%。
虚竹教给丐帮的降龙十八掌,又多了些水分,算他降到了85%;
到了洪七公时,竟然连后三掌都没了,于是洪七公自己胡乱创造了三掌加进去。因为后三掌很强,降多一些,65%吧。
后来郭靖再次提升,算他上升到75%吧。
所以,郭靖的降龙十八掌比乔峰的差很远。
可郭靖凭这个75%的降龙十八掌就成了天下第一,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张三丰也不敢说他比当年的郭靖强,那么张无忌呢?更别提了,对吧!
洪七公曾经说过,要是自己早几年熟练使用降龙十八掌,那么第一次华山论剑他就是第一了。这也就是说,王重阳不是降龙十八掌的对手。王重阳既然不是降龙十八掌对手,那么九阴真经也不是降龙十八掌对手。
张无忌连九阴真经中的白骨爪都应付不了,怎么对付洪七公65%的降龙十八掌?连65%的降龙十八掌都对付不了,怎么面对乔峰100%的降龙十八掌?(其实我想说120%的)
三、实战方面张无忌有内力就了不起?武功多就厉害?我们看他的实战表现:
面对明教三使者,手忙脚乱打不过。有人说这是因为洋人武功怪异,这个理由很勉强,武功就是武功,谈什么不适应。难道中原武林相互之间熟悉对方套路?
面对少林三神僧越打越没信心。
面对周芷若的九阴白骨爪没办法。
光明顶一战。崆峒五老、华山鲜于通马马虎虎;武当派出菜鸟宋青书;少林派出最弱的空性……最后,昆仑派和华山派几个三流选手临时组合,竟然把张无忌弄得手忙脚乱……对比乔峰的聚贤庄一战,对手含金量不比光明顶差多少,而且都是你死我活杀红了眼的对手,具体过程不用说了吧。
小说对乔峰的评价是:临场总是有超常发挥,面对过很多实力强于他的对手,但赢的总是他。
实战和临场应变方面,张无忌比不了乔峰。
我同意有些朋友说的,年代越往后,武功精髓丢失得越多。就比如现在,太极拳很多人都会,能发挥出张三丰那水平么?(请原谅,这里把小说和现实混一起了)同样道理,张无忌那个年代,虽说会九阳神功、九阴真经等,但都已经不是《射雕》和《神雕》那时的威力了,只是名字不变而已。
你可能会说,秘籍全本就在那里,怎么说精髓丢了?秘籍是有,可你总得有师父指点吧?正因为是自学,所以才会一代不如一代。
综合来看,我认为张无忌完全打不过乔峰。就像金轮法王说的,功夫不是学得越多就越好,精才是王道;也不是谁的内力强谁就稳赢。如果非要这么说,干脆扳手腕拼内力算了,还打什么招式。2017年有哪些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或电影?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杨幂,赵又廷,改编唐七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听说原著涉嫌抄袭,所以剧播出后,可能会引发一些争议。但我还是很期待电视剧的。
张无忌的实战能力真的很低吗?
羽菱君个人认为,张无忌的实战能力并不差,他也有现学现用“龙爪手”,后发先至打败空性,三十招内打败玄冥二老,以己之长独力与三渡拼内力,险破“金刚伏魔圈”这样的高光时刻,只是他大部分的实战表现,没那么强势而已。这里面羽菱君认为有几个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张无忌的性格问题,二是他的武功属性,三是他的实战经验。张无忌傍身的几门武功,其自保的属性远大于主动进击,注定了他实战的表现不会太强势。
金庸先生对“射雕三部曲”,有一个很明显的设定,那就是什么样性格的男主,配与什么样的武功。
郭靖天资鲁钝,性格木讷,于是给他配上了招式简明的“降龙十八掌”,并为了让他领悟“降龙掌”的奥妙,大费周章的让他先后学了“空明拳”和《九阴真经》等,让他逐步贯通武理,因为“降龙掌”兼具道家和儒家两门哲理,乃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的标配。杨过天资聪颖,但性格轻浮,于是先给他学了各家之长 ,再给他独孤求败的“重剑剑法”,让他在修炼重剑的过程中,去沉淀自己,迈向稳重,但也会让他自创出集各家之长,却反其道而行的“黯然销魂掌”,去匹配他另一面孤傲的性格。
从郭靖和杨过的身上,就能看出武功的属性,也是让他们能成为大侠,不可忽略的因素。张无忌的武功同样如此。
张无忌天性醇厚,为人过度仁慈,于是配给了“阴阳互济”,蕴含中庸之道,不偏不倚的“九阳神功”,让他在保持自己仁厚温和的同时,又不失去大侠该有的刚阳之气。他天性不好杀戮,“九阳神功”的自保功能则远大于外放功能,在未练“乾坤大挪移”之前,身上的内力他都完全不知道怎么运使。而“乾坤大挪移”和之后得张三丰所传的“太极拳”,这两门武学,实际上都不是杀伤力特别强的武功。
“乾坤大挪移”的武理是转移对手的招式,化解别人的进攻,并非主动出击。虽然练到最高层,能够造成对手招式上的破绽,一举要了对手的性命,但是能练到那么高层次的人,内功已是当世无敌,这样的人必然大有慈悲之心,又怎么会轻易去伤人性命呢?更何况明教的创教宗旨,就是为了引人向善,去除杀戮,追求光明,作为明教护教神功的“乾坤大挪移”,同样印证着这样的思想。
而“太极拳”这门外功,本身所携带的武学理念,乃至武当一派的武功,根本就是跟“九阳神功”同出一源的。自我强健的属性,远大于主动进击,能够缓解和拖延对手的进招,消耗对方的内劲,减弱对手进攻的欲望,战局拖得越久,绵绵不绝的武当武功越有胜算。其实最根本的道理,就是逼迫对手罢斗,不伤人不伤己便是利己,求同存异,和衷共济。
还有就是后来在“圣火令”上,学到的武功。不过,这门武功其实是不值得一提的,张无忌深明“九阳神功”、“挪移大乾坤”以及武当派“太极拳”的拳理,圣火令上的武功虽奇,究不过是旁门左道之学而达于巅峰而已,说到宏广精深,远远不及上述三门武学。因而这些武功,在当年的霍山手中,搞暗杀可以,但用它去对阵中原武林的武学名家,实际上则远远不行。
可见,金庸先生给张无忌所配给的,无论是内功还是外功,都不是杀伤力特别强的武功。跟《九阴真经》这种,本身就是为了增加复仇之胜算而创,实战性超强的武学,亦或是“有余不尽”却威力尽显的“降龙十八掌”,还有那不断与自然之力对抗练出的凶悍内力,能以一柄重剑横行天下的剑魔武学,以及霸道强势,能攻得周伯通使出“左右互搏”的“黯然销魂掌”等等这些武功相比,张无忌的武功,其自保的属性更大于主动的进击。
基于这样的武功属性,张无忌的实战表现,注定不会太强势。金庸先生为何要给张无忌这样的性格与武功,因为张无忌的历史使命,与郭靖和杨过不同。
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需要了张无忌这样性格的人才,这样的设置,造就他的出手会顾及得更多。张无忌身上的重任不是抵抗外敌的入侵,而是要团结中原武林的力量,号令天下去共同抗元,完成汉人复国的大业。而实现这样伟业的前提,就是先成功消除明教与中原武林各派百年的积怨,改变明教在江湖上的声名,铸就领袖的地位。
这样的使命,像阳顶天这样雄才伟略的教主,断不可能会完成,因他的强势只会增加明教与各派的仇恨。这样的使命,就只能由张无忌这种性格的人去实现,因为他能放下自身的仇恨,更能去容纳不同的流派,团结自己的仇人。连他生平最恨的人成昆,在误以为成昆真的死后,他也会去可怜成昆,甚至还似乎盼望成昆别死。而对于赵敏这样的对头,假如是郭靖和杨过这样,善恶对立判得过分明的人,他们不可能会去接纳赵敏,面对赵敏的亲近,只会产生提防的心里,很难会像张无忌那样,内心中从未有排斥过她,就更不要说会与赵敏在一起了。
也是因为这样的历史使命,因为需要这样的人物性格,张无忌的实战表现,注定不会太过强势,优柔寡断,就是他实战经常会出现的一个表现。实际上张无忌的优柔寡断,就是杀伐不够果断,因为他想得太多,顾虑的也多,他本身就是不好杀戮的人,一交上手,还要想着对方该不该杀,会否影响大局,自然而然下手就会留情了。光明顶上,若是他狠下心,空性等人早死了,“屠狮大会”上,他若不顾情念,周芷若也已毙在他的手下,而最后一次对阵三渡,若不是他主动罢斗,三渡怕也会被耗尽内力而死,即便是少室山下,面对曾让他生不如死七年的玄冥二老,他也只是废掉二老的武功。
正是张无忌这样事事不以己甚,凡事留有余地的态度,才使得他的仁者之风,不断让人折服,最终就成功得以为明教正名,号令天下,打造了抗元统一战线。假如他每次对战,都强势霸道,力争赢下每一战,那他的成就,最多也就是除了武当张三丰,没人能够胜得了他一招半式的阳顶天罢了。
这也是金庸会安排张无忌修炼“乾坤大挪移”的另一个原因,正是为了凸显张无忌凡事不以己甚的心态。若是以郭靖和杨过的态度去修炼“乾坤大挪移”,他们俩必定会走火入魔。因为郭靖练武,他靠的是一股蛮劲,认为别人练一年,他练三年也一样可以达成,而杨过性格孤傲,前人既然能创下这门心法,那他同样也能练成,他们俩都会一练到底,以求练到尽善尽美。如此一来,不要说能不能练到最顶层,便是练到,焉能不走火入魔呢?
除去性格与武功属性这两方面,张无忌的实战表现不强势,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他的实战经验其实并不丰富。我们看张无忌,许多朋友经常会拿他与乔帮主作对比,但却从未想过乔帮主在小说中出场的时候,已经是在江湖上出道十几年的人。那时的乔峰,已是经过“三大难题七大功劳”这样的历练,一路打出来的,而且当帮主也已经当了八年了。这十几年,他经常在实战中去演练自己的武功,也在不断的实战中,去积累战斗的经验。因此,他一出场就是个武功圆熟,实战经验超群的人,再加上他本身的功力深厚,他的实战表现,自然抢眼,纵是一套“太祖长拳”,在他的手上也能发挥出超强的威力。
而反观张无忌,实际上从他在光明顶上正式出道,再到他功成身退,与赵敏归隐蒙古,这期间只不过过了短短两年而已。两年的时间,他经历的大小战,其实两只手都可以算过来,实战的经验,又能谈何丰富呢?以他的出手一次比一次圆熟,表现一次比一次亮眼的表现,让张无忌在练成神功之后,在江湖上历练个十年五载,他的战斗经验同样会很丰富,他的出招一样会更加精彩。
而且与张无忌一样,在练成神功之后,表现不强势的高手大有人在,乔帮主的两位义弟就是。内力旷古烁今的段誉,在练成“六脉神剑”之后,在掌握不精,出手不顺的情况下,照样表现不怎么样,少室山对慕容复一战,也要乔峰指点,才能顺畅的对敌,且尽显威力。而虚竹在身兼逍遥三老两百余年内力,又练得“天山六阳掌”“折梅手”和“生死符”等高深武功的情况下,对阵丁春秋,照样打得甚为艰难。实际上就是他们俩的战斗经验,太过不足了,张无忌的情况,跟他们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说,以张无忌在出道两年中的实战表现,去对比乔帮主等经过江湖十几年历练的高手相比,以此来论断张无忌的实战能力偏差,本身就是有失偏颇的。
综上所述,羽菱君个人认为,张无忌的实战能力是不低的,他的表现不抢眼不强势,这里面既有他个人性格的问题,也有他武功属性的原因,更有他实战经验不丰富的关系。金庸先生之所以,这样去塑造张无忌这个角色,就是为了让他能够在小说中,担得起团结各派,抗元复国的历史重任。这也是张无忌这个人物,真正了不起的地方。(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