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雍,三国群英传2简雍?
三国群英传简雍是刘备部下。简雍武力32,智力80,武技落月弓,消耗技能18点。火箭,消耗技能12点。虎咆,消耗技能14点。
火箭烈,消耗技能16点。
雷光震杀,消耗技能24点。火雷爆,消耗技能28点。军师技快速集气初级。简雍是典型的文官,不适合上战场,只能在后方治理城池。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才愿意跟着他?
刘备前半生都在颠沛流离,四处奔走,直到了221年的时候,才在益州成都建立了蜀汉政权。可以说,刘备真正算得上是大器晚成的典范。
那么,当时还处在落魄中的刘备,又是如何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跟随呢?主要有四个原因。
其一,刘备身上汉室宗亲身份占据了很大的因素。刘备是汉室宗亲,也许单单是汉室宗亲并不能够让刘备在众多的汉室后代中脱颖而出。但是,刘备却是被汉献帝亲口承认的“大汉皇叔”。尽管汉献帝是一个“傀儡皇帝”,但终究是有着皇帝的名义,而且还掌握着正统。
所以,刘备在一定程度上就得到了那些忠于大汉的人的认可。这无形中,就为了刘备储备了很多人才。
其二,刘备的仁义和仁政是最好的宣传。刘备在三国时期可是有着“及时雨”的称号。无论是十八路诸侯讨董,还是解北海之围,亦或者是解徐州之围,都有着刘备的身影。北海和徐州能够避免战火的进一步扩大,就是因为有着刘备的支援。
正是因为如此,后来的刘璋才考虑到是否邀请刘备入川。否则,但是张松和法正等人的建议,刘璋就这么放心吗?那只不过是基于刘备之前的义举罢了。
而在仁政方面,从他治理的平原县和新野就足以看得出来。在平原县当县令的时候,刘备就开始了仁政,在他辞官之时,平原县的百姓都在道路两旁依依不舍的离别。而在新野的时候,因为北方曹操来势汹汹,刘备势力被迫南撤。而在南撤的时候,新野的百姓都拖家带口的跟随刘备南撤。
所以,因为刘备的仁义和仁政,让众多的有才之士看到了刘备成功的一面。而自古以来,读书人对于仁义仁政的君主,都或多或少的带有一丝投靠的意味。
其三,刘备有着明确的目标和不屈的精神。刘备从涿郡起兵时起,就确定了匡扶汉室,欲伸大义于天下,成就高祖刘邦一样帝业的目标。而这个目标,无论刘备是被吕布打败,还是被曹操打败,都从来没有放弃过。
而张飞和关羽当时决定投靠刘备,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刘备有着明确的目标。不像其他诸侯,起兵都是打一步算一步。
其四,刘备对有才之士都很尊重。礼贤下士并不是口头上的说说,而是刘备真正地把它贯彻下去的。对于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对于张松,当他踏上刘备管辖范围的那一刻起,刘备就一路派人相迎,给足了尊重;对于魏延,刘备直接把他提拔为汉中太守,镇守益州的“咽喉”汉中。
正是因为刘备对他们如此尊重,他们才会有着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触。就如同诸葛亮对孙权所说的一样,“刘豫州为众士所仰慕,若水之归海。”
三国杀十周年简雍和朱然哪个厉害?
简雍更强。
简雍个靠拼点吃饭的武将,每回合可以稳定消耗对手一张手牌,如果拼点能赢,则可以达到顺手牵羊一张二用、一张杀也能同时杀二人的效果,这在二打二的场次里性价比是非常高的。当出现队友拼死将对方两个打残的情况时,一个简雍或许能做到像界吕布、界孙权那样一收二!
另外他的二技能简直就是单挑神技啊,每回合无伤消耗你一张牌,要么看你的牌好就拿过来,再不济也能拿回自己的拼点牌,消耗不大,但作用不可谓不大!
刘备荆州携民渡江是否是在作秀?
刘备当时需要作秀吗?来看一看当时的情况有多么危急就知道了。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此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意思是说:刘琮左右身边的人,及当时荆州大多数士人百姓都跟随刘备,到当阳县时,已有十余万人,另外还有辎重数千辆车,每天只能走十余里地,刘备另外派关羽率领战船数百艘走水路,约定好在江陵城会面。
搞清楚了,当时的曹操大军已经到了宛城了,离刘备只有一百公里,也就是快马一天一夜的行程,刘表去世后,荆州牧是刘表的次子刘琮,刘琮都投降了曹操,驻守樊城的刘备的腹背受敌,樊城是待不下去,因为刘备立即向南撤退。
刘备是在逃命呢,谁都可以投降曹操,就是刘备不可以,既然是逃命,有必要带着百姓“携民渡江”作秀吗?是作秀重要还是性命重要?
再说了,荆州这些士人百姓都是自愿跟随刘备南下的,因为他们不愿意投靠曹操,为什么为不愿意投降曹操?因为曹操有过多次屠城的先例,而刘备终其一生,一次也没有。
再加上刘备在荆州北部的新野及樊城也待了差不多七年了,当地的士人百姓,已经感受到刘备的仁义,在当时的乱世中,找一个仁义的、家民如子的好官员如大海捞针一样难,所以百姓宁愿跟随刘备一起逃命也不愿意投靠曹操。
再来看《三国志先主传》中的一段记载:
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有人对刘备说:应该快速到江陵城去,现在拥有这么多百姓,能作战的人却很少,如果曹操的兵马追赶到,我们怎么办呢?刘备说:成就大事应该以人为本,现在百姓都来投靠我,我怎么忍心离去呢?
刘备有机会逃走吗?当然有,只需要不带着十几万百姓,刘备快马加鞭只需要几天就能到达江陵城,江陵城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荆州市 ,是当时荆州南郡的治所,是荆州中部最重要的战略基地,没有之一。
当时的江陵城贮存了很多的军械物资,刘备如果能得到这些军械物资,就能武装更多的人参军以抵抗曹操,同时又有了战略据点和根据地,刘备不忍心对刘琮所在的襄阳城下手,难道会不忍心对江陵城下手吗?
有了江陵城,刘备就有立足之地,到时再派人联盟孙权,就有足够的资本对抗曹操,刘备只要占据了江陵城,就能控制整个南郡,控制了南郡,就能控制荆南四郡,那样不需要赤壁之战,刘备就能拥有荆州五郡,相当占据了整个荆州的七分之五。
刘备作为政治家,会不明白赶紧到达江陵城的重要性吗?可是刘备偏偏没有这么做,没有放弃百姓而直奔江陵城,刘备说出了一句千古名言:“成就大事要以人为本“,这可能是最早的以人为本的说法了。
刘备从攀城南逃时,差不多有一万人的军队,五千人随关羽水军南下,另有五千人跟随刘备从陆路撤退到江陵,刘备从陆路撤退的时候,5千士兵护卫10万百姓南逃,那可是灾难,其直接结果,就是被曹操追上,刘备被打得大败。
曹公以江陵有军实,恐先主据之,乃释辎重,轻军到襄阳。闻先主已过,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曹操因为知道了江陵有军需物质,担心刘备先得而获得,于曹操放弃辎重,轻装上路到达襄阳城,听说刘备已经逃走了,曹操率领五千精锐虎豹骑急忙追赶刘备,一天一夜走了三百多里路,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备,一场大战,刘备抛妻弃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曹操获得了刘备的十万百姓及所有辎重。
刘备有必要用十万百姓作秀,结果十万百姓最终被曹操抢去了吗?刘备有必要作秀把自已的妻子儿女都赔进去吗?有必要作秀时抛妻弃子而逃命吗?若不是情况危急,刘备哪里能输得这么惨。
刘备的仁义之名是天下闻名的,早年刘备在当平原相时,因为仁义爱民,当时有一个对刘备不满的豪强地主派出刺客来杀刘备,刘备毫不知情,仍然对刺客很热心,结果刺客还被刘备感动了,不仅不杀刘备,还对刘备说出实情后离去。
一个仁义爱民的官员,自然就会得到百姓的爱戴,刘备用不着作秀,这些百姓就会紧紧跟随刘备继续南逃。
虽然刘备南逃带着十万百姓一起逃,是为了建立自已的雄心壮志,以便将来能够成就王霸之业,但过程却是以对质百姓的仁义为基础的,刘备既没有协迫百姓强行跟随,也没有丢弃百姓自已逃命,这怎么就成作秀了?
所以说刘备带着荆州数十万百姓”携民渡江“并不是作秀,而是实打实的维护自已的民心和仁义,以便为将来争夺天下能获得资源。
田丰是几流谋士?
至于田丰等人,也就在一流的二等、三等之间,虽称不上一流一等的战略家,但作为超级谋士,应该是名副其实的。清代陈澹然的《寤言二迁都建藩议》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是作为战略家基本的要求,三国田丰的谋略,具备了全局战略观,他应该进入一流谋士的行列。
兴平元年(195年),汉献帝辗转流亡回到河东地区,沮授进谏袁绍奉迎天子,迁都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
这就是战略层面上的谋略,袁绍本打算接受,但淳于琼等人认为复兴汉室太难,而且迎立献帝会削弱自己的决策权,袁绍于是拒绝了沮授的建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