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鹰愁涧怎么去,灵明石猴悟空赤尻马猴通臂猿猴六耳猕猴?
不是赤尻马猴没有出息,而是因为书中不需要他,他只是一个工具人,和通背猿猴、樵夫的作用一样。
孙悟空做了美猴王之后,忽然有一天担心自己会死,还流下泪了。这时,花果山有一个通背猿猴告诉他,有佛、显和神圣三类人不伏阎王所管,可以与天地同寿。于是,孙悟空才开始去寻访神仙。
后来,悟空学艺归来,又说自己没趁手的兵器。这时候,两个通背猿猴和两个赤尻马猴告诉悟空,花果山下面的水直通东海龙宫,去龙宫里要兵器。
在悟空寻访神仙的时候,他在灵台方寸山下,看到一位樵夫,唱着不俗之歌,还告诉了悟空山上有老神仙。悟空也因为樵夫的话,找到了须菩提祖师。
看起来,这几位很厉害,像是隐藏在俗世的高手。
通背猿猴怎么会知道三类人阎王管不到,能与天地同寿?赤尻马猴又怎么会知道花果山的水直通龙宫,他又如何知道龙宫里有神兵利器?那个樵夫更夸张,不仅知道山上有神仙,甚至还知道神仙的名字,有多少弟子等。
我看很多读者,也因此去分析赤尻马猴、通背猿猴和樵夫。有些观点极为大胆,分析到最后,这几位甚至须菩提祖师,都成了如来佛或者玉帝的化身。
其实,他们并非高人神圣,都只是工具人而已。
比如赤尻马猴,按如来所言,这类猴子能“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似乎很厉害,还能长生不老。
但是,我们想象一下,既然赤尻马猴能“避死延生”,何以不直接告诉孙悟空如何长生不老呢?
当然不能直接说,因为作者笔下,剧情发展需要有人来推动。
孙悟空要去学艺,就必须有人告诉他,外出找神仙,这样悟空才可能碰到须菩提祖师。否则,难不成让孙悟空拜赤尻马猴为师吗?可是,由谁来告诉悟空呢?自然他身边的猴子,毕竟当时也没有旁人。
同样,通背猿猴也是如此,如果他都知道龙宫有宝贝,是不是代表他以前去过龙宫,甚至得到过宝贝?
当然不能这么想。因为这也是剧情需要。
孙悟空需要一件趁手的兵器,可是人间的兵器又不值得他用,夺混世魔王的大刀,他用起来不趁手,所以悟空需要到一个地位去找到属于自己的宝贝。然而,猴子刚出世没多久,不知哪里有,还是需要他身边的人来告诉他。
赤尻马猴也罢,通背猿猴也罢,他们只是充当孙悟空的指路人而已。于剧情而言,他们没有其他作用,只是工具人罢了。正因如此,所以指点孙悟空后,后面就不再提及,顶多也只是笼统带过。
告诉孙悟空须菩提祖师的樵夫,同样如此。
孙悟空离开花果山之后,在人间晃荡了好几年,一直没有找到老神仙。然而,剧情上来说,他必须要找到老神仙,怎么办呢?
好办。既然须菩提就在山中,那么由樵夫去指引悟空,再好不过了。因为,樵夫经常要上山砍柴,他们对山里的情况再清楚不过,即便碰到老神仙,那也是常事。
如果你非要说“樵夫有斧头,他应该是盘古”“樵夫就是须菩提祖师所变”,那只能算过度解读。因为悟空学艺,本就是取自六祖慧能和五祖弘忍。作者很巧妙地把当年的佛家故事,融入到悟空学艺故事中了,仅此而已。
由樵夫来引导剧情发展,在西游中还有几次。
比如孙悟空到翠云山去找铁扇公主,希望借她的扇子来灭火焰山之火。他到了翠云山之后,就是一个樵夫告诉他,铁扇公主也叫做罗刹女,乃大力牛魔王妻也。樵夫还告诉悟空,“大丈夫鉴貌辨色,只以求扇为名,莫认往时之溲话,管情借得”。
在这之前,还有日值功曹化为樵夫,提醒孙悟空,莲花洞里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有几件宝贝,需要小心。
豹子精那一回,同样有樵夫,樵夫本来被抓,后来告诉唐僧师徒,向西方不满千里,就是天竺国,极乐之乡。
古典小说里,很多这样的角色,他们只是剧情的推动者,并没有什么“真正身份”,而只是工具人。
有没有把西游记倒过来看的人?
谢邀@悟空问答。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把《西游记》倒着看是什么情况?啧啧啧,小哥今天也来感受一下。
佛涅槃,白马东来,佛兴震旦公元前543年的一个夜晚,古印度拘尸那罗城,80岁的薄伽梵、圆觉者——佛陀重病在身。佛陀向随行诸弟子宣称,是夜三时,他将在拘尸那罗境内的娑罗双树下圆寂。随后,佛陀在脚俱多河洗了最后一次澡,来到娑罗树林,叫他喜爱的弟子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下,准备一只头朝北方的睡床,佛陀右胁而卧,一只腿放在另一只上面,寂然而卧。
佛陀涅槃1500年后,佛门沦丧,佛教徒将彻底背弃佛陀的教导,饮酒食肉,真正的佛法消陨隐没,虚伪、欺诈盛行于佛门。
佛陀涅槃后2000年,有真佛出,名摩诃波菩,肤如溶金,端严美好。他将抛开已被污染歪曲的佛教,另立正法。
自此,佛法东传,佛兴于震旦。
佛法东传大会,佛旨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沙悟净、广力菩萨白龙马,往东土传经佛陀涅槃,佛灭于天竺,兴于东旦。
佛祖如来慧眼遍识三界,仰周天星斗运转,推演天道,入定一载,觉醒,显丈六金身,慧眼华光冲斗府,宣佛旨,时机到,佛法当东传,命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沙悟净、广力菩萨白龙马,往东土传经。
五佛陀领佛旨,出雷音,旃檀功德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沙悟净去佛光,化人形,广力菩萨化白马,过凌云渡,出玉真观,入凡尘,师徒一行尽往东土而来。
旃檀功德佛广宣佛法,斗战圣佛降妖除魔,佛法所至,妖怪从生话说东行团队一路走来,旃檀功德佛以无上佛法教导万物,斗战神佛以无上神通考验各种妖魔鬼怪,众人用尽心思要度化这些生灵,因为佛法有云:众生平等,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一切皆为虚幻。
岂知事与愿违,传经团队一路东来,教化妖魔无数,沙悟净、猪八戒依次离开,他们觉得佛法有问题,因此暴露了本性,各自过起了妖王的生活,但旃檀功德佛对佛法坚信不疑,而斗战胜佛和旃檀功德佛前世机缘颇深,广力菩萨身份低微,因此三人继续东行,至鹰愁涧,白马再也承受不了一路所见所行,信仰崩溃,一头跳进鹰愁涧妄图寻死,结果波涛汹涌天地变色,之后白马化为白龙,他拜别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遁入鹰愁涧,任凭斗战胜佛如何挑逗、旃檀功德佛如何苦劝,终不肯继续东行。
无奈,二佛继续东行,行不过一年,终至两界山,孙悟空遥望大唐盛世,红云翻滚,知此国乃天国上邦,国富民强,回顾一路所作所为所想,孙悟空内心迷茫,随即拜别师傅金蝉子,不愿前行,金蝉子无奈,只得孤身前往大唐,期间又收两个凡人做徒弟,不出半年时光,行至大唐。
金蝉子来到大唐金山寺挂单,准备宣传天竺佛法,但是他发现这里的佛法虽然是小乘佛法,但是人们安居乐业,民心纯朴,国君仁明,金蝉子内心陷入迷茫,自己一路东来所传大乘佛法,结果如何自己心知肚明,佛法到底是什么?他陷入了无尽的迷茫,最终化身金山寺一个小沙弥,潜心研究小乘佛法。
西天如来佛祖得知东传佛经失败,怒从心来,亲自前往东土,奈何旃檀功德佛已入轮回,所过之处唯有惩罚沙悟净,每日飞剑传心。行至高老庄,废猪悟能修为功法,再到花果山,以大神通化五指山,压斗战神佛于其下。
斗转星移,时空荏苒,千百年后,沙悟净法力大涨,被玉皇大帝免刑,提拔。净坛使者经过多年苦苦修行,终成大道,法力高强。斗战神佛解脱的最晚,几百年后终于挣脱封印,他不满如来佛祖如此戏耍自己,因此反上天庭,在这次战斗中,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金蝉子重新会面,不同的是,孙悟空是妖,而猪悟能、沙悟净和金蝉子已经诚服于天庭,最终孙悟空被自己曾经的师兄弟所陷害,被天庭抓获,太上老君用八卦炉锻造孙悟空,炼化出他体内的金丹,孙悟空修为大减,陷入昏睡,被丢弃在下界西牛贺洲,孙悟空醒来后,发现自己来到斜月七星洞灵台方寸山,他去拜别了菩提祖师,菩提祖师一挥拂尘,收去了它最后的修为,并把孙悟空扔下了洞府。
孙悟空经受了太多的挫折,大闹浑浑噩噩,架帆船在海上飘飘荡荡,不知道飘了多久,来到花果山,孙悟空此刻智力大减,他已经忘记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每天和花果山的猴子们嬉戏打闹,如此过了一百多年。
一日,风云突变,天地间电闪雷鸣,大地震动,条条闪电如雷神之鞭一般鞭策着大地,孙悟空脑海之中一时清明,他来到花果山之巅,仰天长啸,大喊“天地能奈我何?天地能奈我何?”一时间天空一道华光带着无尽的威严当头劈下,孙悟空悲鸣一声,化为石粉,天地灵气急速旋转,阴阳二气数次相合,天地一片漆黑,如入远古混沌。
如此往复半月有余,一日风清云淡,天地复归清明。
而在天庭,沙悟净威风凛凛的站在玉皇大帝身边,因为他现在是荣耀无比的卷帘大将,而猪悟能也成为蟠桃会坐上贵宾,因为他的职位是天蓬元帅,掌管着八万天河水军,西方佛国,金蝉子端坐佛前,虔诚的倾听玄妙佛法,佛国祥云缭绕,百鸟齐鸣,天花乱坠,好不祥和,金蝉子、天蓬元帅、卷帘大将都是因擒拿孙悟空有功,被玉帝特别提拔,所以此刻都是风光无限。
又有谁会去想那个花果山的石头呢?
谢谢大家。
欢迎朋友们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原创。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孕育孙悟空的那块石头?
《西游记》文本故事中,隐藏着孙悟空的母亲,孙猴子也是有父有母的石猴,“生来”不是天然而诞的神猴。这其中的隐秘,就在孕育孙悟空的那块石头之中,也就是说,花果山顶上的巨石,就是孙悟空的父母。那么,这块巨石的真身究竟是谁?石头孕育石猴,又是什么寓意呢?
花果山在哪里,山顶上的巨石从哪里来明刻世德堂本《西游记》总共一百回,没有唐僧身世的故事。尽管书中暗中提到了唐僧的父亲,但却是在“萧瑀非出于空桑,乃遵无父之教”的前提下,没有给唐僧、孙悟空等取经四众设置父亲。
第十一回“还受生唐王遵善果,度孤魂萧瑀正空门”这回书中,写了一段真实的历史。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傅奕再次上《请除释教疏》,其中陈述:“佛逾城出家,逃背其父,以匹夫而抗天子,以继体而悖所亲”。这段历史被《西游记》挪移到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书中写的是“唐王传旨,着太史丞傅奕选举高僧,修建佛事。傅奕闻旨,即上疏止浮图,以言无佛”。
吴承恩摘录了历史真实中的“止浮图疏”,与宰相萧星论辩。这其中,就暗藏了傅奕所说的“遵无父之教”。傅奕止浮图,意在劝僧归本,为农耕和军队保留强壮的劳动力和武装实力。傅奕的主张虽然很有道理,但说萧瑀遵无父之教,那就有点偏激了。佛也是人修炼的,谁都有父母,只不过出家免俗,“逃背其父”罢了。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采纳的是“背逃其父”,李世民也因此被地府勾去。既然是“背逃其父”,那么,孙悟空便是有父母的。石猴的父母,就在花果山顶。那么,孙悟空诞生之地花果山又在哪里呢?
《西游记》以北宋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开篇,讲了一大段开辟鸿蒙的神话,阐明“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伦”之后,世界分为四大部洲,花果山就在四大部洲中东胜神洲的花果山上。我以前认为,四大部洲本出佛界,后来,读到了东方朔的《十洲记》,方知四大部洲出自道家。孙悟空遍游三岛十洲,寻找医治人参果树仙方时,就在方丈山见到了东方朔。
东方朔的《十洲记》,说的是道家仙山,因此,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孙悟空诞生于道家灵根之山,第一回的回目“灵根孕育源流出”,其实已经交代了花果山的来历。道家灵根,就是五庄观中的人参果树,孙悟空就是“人参(生)”之果。孕育孙悟空的巨石,也就是道家的仙石,这块仙石便是猴头的父母。
以神话喻人事(故佛祖索要人事),是人就有父母,因此,孙悟空必定是有父母的。
巨石就是八卦炉,孙悟空的父亲是太上老君花果山是道家灵根源出,却是灵山的初始状态。或者说,花果山就是灵山。书中说,花果山顶的巨石“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石猴出世后,钻进了水帘洞,洞中有一块石碑,上刻一副对联:“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水帘洞通着“天”,天上有灵霄殿。福地,即佛地,花果山就是“灵佛地”。
石猴后来漂洋过海,来到了菩提山,三星洞门有这样一副楹联:“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上联首尾两字就是“灵山”。更有一首描写灵山的赞词,其中这样写道:“细观灵福地,真个赛天堂”。这里与花果山一样,都是“灵佛地”。
花果山即灵山,山顶上的巨石是不是如来佛祖所设呢?书中是这样描述仙石的:“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仙石大小合道家周天之数,又依证历二十四气,说明花果山的巨石来自“东土”。二十四气即二十四节气,诞生于先秦,可追溯至商朝。以《西游记》道家神话而论,这块仙石便是出自道家,是道家安放在灵山的仙石。说得再直接一点,这块仙石就是太上老君的八卦炉,所以,“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
这是什么意思呢?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中,观音试图挑战太上老君,被老君一句话塞得哑口无言。观音要在天庭施展手段,以磁瓶打孙悟空助二郎神一臂之力。老君说,你那个磁瓶就算了吧,猴头的金箍棒一碰就碎了。观音不服,问老君你有什么兵器?老君说,有有有,便拿出了金刚琢,对观音说:“当年过函关,化胡为佛,甚是亏他,早晚最可防身”。
观音出自佛门,佛都是老子教化而出,太上老君说了这样的历史,观音自然是不敢出声了。太上老君把八卦炉安放在花果山上,就是“老子化胡为佛”的寓意。要说孙悟空有父亲,那就是太上老君。老子化出的是“佛”,佛之一切佛,在《西游记》中就是如来佛祖。因此,花果山是灵山。
太上老君化胡为佛,说得客观点,老君是佛的师父。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孙悟空的父亲不是太上老君又是谁呢?
老子解化女娲,就是孙悟空的母亲父亲有了来历,那么,母亲又是谁呢?道家以阴阳为本,阴阳变化便是“易”。八卦形象地以父母象征老阳老阴,阴阳化育,便得八卦。石猴拜菩提祖师学艺,祖师给石猴取名,其中就讲到了这样的易理:
你身躯虽是鄙陋,却像个食松果的猢狲。我与你就身上取个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教你姓‘狲’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教你姓‘孙’罢。婴儿为少阴(谐音婴),那就可以化育了。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如来佛祖,也就是孙悟空,从孙悟空到如来佛祖,便是老子化胡为佛的全过程。花果山顶上的仙石是老君八卦炉,自然是阴阳交替相互化育,因此,孙悟空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那么,《西游记》中,八卦炉的“阴”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三十五回书,写的是平顶山斗金角、银角大王的故事。平顶山,其实就是花果山,仙石化出后,肯定得留下一块平顶。因而,金角、银角就是老君八卦炉的司炉童子。
孙悟空要骗银角大王的葫芦,便依样变化了一个。银角大王一见假葫芦,大惊,问孙悟空这只葫芦是哪里来的。孙悟空不知来历,却反问了一句:“你那葫芦是哪里来的”。银角大王的葫芦是真家伙,便不心虚,道出了宝贝的来历:
我这葫芦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补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脚下,有一缕仙藤,上结着这个紫金红葫芦,却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银角大王说的太上老祖,就是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普救阎浮世界。阎浮世界,即须弥山世界,也就是《西游记》中所说的,源流于道家灵根的四大部洲。银角大王的这番话,依旧说的是“老子化胡为佛”。而且,银角还补充了两个重要信息:女娲、西王母。
太上老祖“解化女娲”之名,也就是借助了女娲炼石补天,花果山仙石便有了阴阳之气。孙悟空把昆仑西王母叫做“老太阴”,仙石的“月华”便来自于此。
老君化名女娲,以八卦炉炼五彩石,其中一块就是孕育石猴的仙石。故此,老君又当爹又当妈,孙悟空是道家阴阳二气所化,阴阳二气,便是仙石的真身。说得再直接一点,孙悟空的爹妈就是道家的阴阳二气,也就是仙石的真身。
写到这里,我特别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水浒传》、《西游记》、《封神演义》,《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有名的古典小说)为何都以女娲故事统领全书呢?
阴阳即明,石猴也是明,隐喻大明《世德堂》本以邵雍的《清夜吟》:“月到天心处,风从水面来。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把一百回划分为二十卷,每卷以诗中的一个字作卷名,第一回到第五回就是“月字卷”。因而,《西游记》是借东汉明帝和唐朝太祖两个时期的西天拜佛求经历史,隐藏了明朝的历史,尤其是万历年间的东西方文化交融。
同时,又在宗教神话之中,隐藏了“封建必亡”的深刻主题,《西游记》与上面提到的“四大名著”堪称不同时代的小说巨匠隔空同题作文,以不同的时代背景,隐藏了同一个主题。这个主题又有一个共同的描述:女娲炼石补天。
“女娲炼石补天”有多种版本,“四大名著”也就根据各自的故事,选择性地引述了不同的版本。但无论用的是那哪种版本,女娲补的是颛顼帝之周天。
《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朱元璋家“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朱元璋既攀上了颛顼帝、周武王,又沾了邻里汉高祖的光,因而,《西游记》等便写到了刘氏汉朝。
这则记载,就是“四大名著”以女娲补天贯穿全书,暗写明朝历史的原因所在。《西游记》中反复论阴阳,阴阳就是“明”。花果山上的仙石合周天之数,花果山暗喻的是凤阳——这个暗喻我已经解读过多次,只要细读原著,就不难发现其中的隐喻寓意。
朱元璋是颛顼后裔,他们家原本是姬姓,是《水浒传》、《封神演义》中的“绛帻鸡人”,《西游记》中的昴日星官。朱元璋因其世家而恢复周制,“封建诸子”,重建藩镇制。所以,施耐庵、吴承恩等一致认为,朱元璋封藩,为大明的灭亡埋下了祸根。西天取经一路经过之国,其实就是诸侯国。
石猴,也是说的明朝。1368年是洪武元年,这一年是农历戊申年。戊申之五行天干属土,地址为申,申肖猴。如此,孕育石猴的仙石的真身是谁,也就不言而喻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