瘟疫医生,以现在的普通人的医学知识回到古代是否能够协助君王防治大规模的瘟疫?
这个问题属于脑洞题,类似于穿越剧。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作为一个普通人,如果我们穿越回古代,是否可以协助君王防治瘟疫呢?如果可以那么需要什么条件呢?不妨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古代瘟疫是否与今天的传染病有一脉相承之处这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首先便是古代的瘟疫与今天的传染病是否一样呢?比如说鼠疫、黑死病等等,一部分可能延续到了今天,还有一部分可能我们没有遇见过,在人类与病魔斗争的长河中逐渐消失或者变异了,甚至人类从出现了抗体,以至于以前的瘟疫类型对于今天的我们已经不是问题了。如果以上的问题都不能得到解决,那么我们即使回到了过去,也是束手无策的。
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当今的普通人,对于医学知识究竟掌握到了何种程度。这是关键性问题。如果是一个医生,哪怕不是什么精通医术的高明医生,回归到古代,可能会起到一定作用。但对于普通人而言,还是很有难度的。
首先,古代是没有西药的,而普通人今天所服用的主要是西药,对于重要哪种是哪种估计很难辨别,而古代只有药材,因此即使这么简单的古代医学知识,我们可能都不具备,所以难以完成。
其次,我们是否具备了抵抗瘟疫的经验。经过今年的新冠肺炎,我们就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人们跟风的能力实在是太强大了。比如说有人造谣双黄连可以防病毒,一夜之间,双黄连口服液,甚至双黄莲蓉月饼都被抢光了。如果是这样一种事实的话,普通人又怎能去为古代的瘟疫主持大局。
第三,与古代君王抵抗瘟疫的能力有关。我们毕竟是普通人,除非穿越回到古代成为君王,或者君王最信任的臣子。否则是很难起到什么作用的。当然,我们可以假设自己是君王的臣子。但是否又能左右的了君王的决定呢?这的确需要加以思考。
每当瘟疫来临,事关民生社稷,君王肯定是很头疼的,但为什么古代的君王又没有办法阻止大规模的瘟疫发生呢?
事实是政府组织能力的问题,每逢瘟疫来临,首保天子,其他的事情都可以往后拖,像这样一种情况,政府只知道大力镇压感染的疫民,他们是否能够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基本取决于君王的决定,而君王在疫情面前往往没有什么实质的举措,最多也只是开开粥厂,实施医药救济,不能采取有效的隔离防护等措施,而我们是否能够扭转君王的思想,还很难说。
综合以上因素的考虑,如果普通人穿越回古达,而且能够起到作用,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话语权,也就是能够主持抗瘟疫的大局才行;其次必须具备十分重要中医常识,以及具备有效的防疫手段;最后,需要十分熟悉自古以来的医书上所记载的各类瘟疫的情况及解决方案。我想,如果以上方式都具备了,也就不再是普通人了吧。
人类历史上发生过哪些非常严重的瘟疫?
一看到这个问题,就立马想起了今年2018年刚好是史上最为惨烈的西班牙大瘟疫一百周年之际。
当时有一种堪称史上最腹黑病毒,18个月感染世界1/4人口,至少让3000万人死亡。
可是,整整一百年过去,它至今仍在变异!
历史书上对这一次全球性疫潮的描述不过寥寥数句,但它的数据却极为惊人:
5亿人被感染,2500万到4000万人因此离世(媒体报道的数据为7000万人~1亿人之间),而当时的世界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
这一场悲剧被视为最致命的自然事件之一,但它其实也跟人们的麻痹大意脱不了干系。
…
一战的最后一年(1918年),美国堪萨斯州的芬斯顿军营有一批士兵近来颇感郁闷。
大家突然都感冒了,军医居然还有闲心开玩笑说:这是上帝的礼物,人人有份。
但事情似乎没那么轻松,有人因为“感冒”死了。
可是还等到军医来研究原因,感染者们便随军队奔赴一战前线。
病毒随军传播,沿着海岸线,开始了为期2年的大游行。
就算这次的“普通流感”几乎传遍了整个美国军营,但忙着打仗的美国军方还是选择忽略这次的流感爆发。
不出几个月,世界各地都出现了这种感冒的病例,但依旧没能引起大家重视。
第一波爆发如期而至,它直接导致800万西班牙人的死亡,因而它也被称为西班牙流感。
是年8月,美国波士顿码头工人纷纷感染上更为致命的流感。
不同于早期流感的温和,这一次沾染上的人三天内便会因并发症身亡。
法国的布莱斯特几乎与波士顿的疫情同时爆发,以这两个地点为中心,疫情迅速蔓延。
遥远如中国情况一样不好,从香港、广州一路往北,高峰时,北京的发病率甚至达到了50%。
很显然,这时第二次流感爆发,人们从一开始就忽视,甚至从来没有正眼瞧过的流感病毒变异了。
不到一个月,世界各地都笼罩在流感大流行的恐慌内。
那时只要高烧或是头痛的人都会被隔离,脸色发青或是咳血的人也难幸免。
若是有人不小心咳一咳,其他人就会被吓得惊慌失措。
公交车拒载不戴口罩的乘客
许多大城市的公共场所被强制关闭,电影院、舞厅等易于传播的地方更是重点关注。
政府开始要求市民出门戴个口罩,若是不戴口罩会被所有人赶下车。旧金山的市长都说了“要保命,戴口罩!”
可即便这样,患病率和死亡率都在不断上升,白天街道上首尾相接出殡的队伍,晚上从不间断的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声音。
。
流感患者全身泛起一种暗黑的铅灰色,一旦这种症状变得严重,医生也就束手无策。
不仅仅是肤色的改变,因为免疫系统被破坏,并发症的综合更让人感觉渗人。
有的人会不停地出血,有的人会不停地流脓,恐怖的情况让人不敢施以援手。
随症状而来的恐惧感足以让他们胆破心惊。
重点是,越是年轻体壮、免疫力好的,就越容易病发身亡。
美国仅仅一个月就有高达20万人死亡。
正当流感病毒因为冬天的到来稍有缓和,第三波流感爆发接踵而至。
在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也都成为了重灾区。
这意味着流感病毒再次成长,已经不那么畏惧寒冷。
疾病和寒冷致使患者更难度过冬天,感染速度跟不上死亡的速度。
病毒肆虐最终只维持几个月,次年春天便逐渐神秘地消失了。
但这一次入侵阿拉斯加等地的行为,却留给了后世科学家们探明真相的机会。
当地人将死者埋入地下,寒冷的气候使许多尸体得以更好的保存下来。
可以一直保存到人类有能力探究这一次流感病毒的真身。
…
现有的流感病毒一般分为A型、B型、C型(新发现的牛流感可归纳为D型)。
流感病毒
而多数小有成就的流感病毒都属于A型,例如H1N1、H3N2、H5N1等。
这一类病毒除了传播途径多样,更是容易发生抗原变异。
也就是说,流感患者即使幸存了下来,十几年后面对新的流感病毒时,依然不比其他人有多少优势。
若是赶上病毒变异勤快的时候,那每个月都能有新体验。
一般的流感病毒都呈球形,中间的RNA由8个节段组成,表面如刺猬一样,有着很多“针”。
这些“针”可分为HA(血凝素)与NA(神经氨酸酶)两种,HA负责和人体细胞搞好关系,NA则负责感染完细胞后的切段联系。
现在已知的HA基因有12种,而NA基因有9种,不同的组合情况也就有着不同的命名。
其中H1N1则是西班牙流感的真身,但这一事实被发现已经是近一个世纪后的事了。
西班牙流感在各个城市的击杀曲线图
病理学家哈尔丁来到了阿拉斯加一个因纽特人的村庄,这个村庄显得格外安静。
谁也不敢想,这个村庄在当初的流感大游行中,80人仅有8人存活了下来。
哈尔丁在这里的永冻土地带中,寻找还能分离出西班牙流感病毒的尸体。
流感病毒一般在0~4℃下能存活数周,而在-70℃以下或冻干后能存活更久。
阿拉斯加
但大多尸体因为埋的不够深而腐烂,他最后带回了4具肺部标本,分离工作却始终不顺利。
这对于哈尔丁是一块心病。
直到20年后,已经退休的他在《科学》杂志上,看到了美国军事病理学研究所病理学家陶本伯格关于流感的文章。
哈尔丁都忘了自己已经72岁高龄了,执意带着陶本伯格再次来到那座爱拉斯加的小村庄。
《科学》封面
这回,两人幸运地找到了一具不错的尸体,一具因为肥胖而内脏仍保存完好的女尸。
陶本伯格已经是一个对“西班牙流感”病毒研究有着丰富经验的人,他成功从女尸中得到了流感病毒的完整基因组。
随后,他们还从一位21岁的士兵肺部,找到了9段当年流感病毒的RNA“碎片”。
通过对比,确认了“西班牙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相似,是H1N1型。
重建的西班牙流感病毒
科学家借此机会了解西班牙流感病毒,防止当年神秘消失的疾病再次肆虐。
在西班牙流感消失后的这一个世纪里,还有许多如陶本伯格一般追逐其病毒真身的人。
他们靠研究挖坟掘墓得来的尸体,挖掘更多关于西班牙流感病毒的秘密。
如今的我们已经了解了西班牙流感病毒的致死原因:因为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
我们也警觉得发现了无论禽流感、猪流感都有可能发生突变,跨种族传播。
甚至在一些国家的猪身上我们仍然能够发现西班牙流感病毒。
细胞因子是细胞释放到血液中的小分子。它们可以触发很多活动。免疫细胞通过细胞因子彼此沟通。
本质上来说,细胞因子风暴是一种求助信号,目的是让免疫系统霎时间火力全开。这最后一招自杀式的攻击能够损伤病毒,但也会留下一大堆连带伤害。血管承受了其中最主要的攻势。
这一切都是因为科学人员在实验室里,全副武装对抗病毒的成果。
但真的有用吗?
流感病毒算是最为聪明有灵性的病毒。
尽管人类不断地研究它,但它总能摇身一变给人类一个惊喜。
不同于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一旦被研究出了疫苗就再没有威风的机会。
现在已知的12种NA基因和9种HA基因,绝不会是流感病毒的所有可能性。
你以为流感已经不再威风的时候,它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如果这次新冠病毒放在古代?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发生在古代,那当然也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传染病,以历史上的情况来看,危害不会太大,虽然古代没有现代这么发达的医疗条件,但古代有着诸多条件会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害不会太大,原因如下:
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靠自身免疫能力抵抗,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这样,这是最有效果的方法,所以在治疗方法上,现代并不比古代好多少,古人身体的免疫力比现代人强得多,这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古人缺少工具与科技,不像现代人生活过得这么舒适,古人做任何事都要自己动手的,比如从事体力劳动,战争,打猎等等,古人的体质比现代人不是一般的强,而是好多倍的强,免疫力也是如此。
另外,古人没有抗生素可以使用,所有的病大部分是靠免役力治愈的,另一部分也是靠中医调理的,由于免疫力经常工作,其能力自然比现代人强,免疫强死亡率就会低。
2、古代其实一直都有传染病发生,虽然人口虽然有减少,也没见整个城市灭亡。就拿东汉来说吧,东汉时期的疫病发生是相当多的,据《后汉书》记载,光是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就发生了7次大瘟疫,后来的汉灵帝时期又发生了5次大瘟疫,这还是明确记载的,那些没有记载的瘟疫更多。东汉人口确实减少了,但并没有听说整个城池的人全部因为瘟疫而死,死人最多的还是战争,正是因为经常发生瘟疫,所以古代的人也会经常产生抗体及免疫力,虽然有人因病而死,也不至于死很多人。3、古代人口并不经常流动。除了商人和战争,古代基本很少有人员流动,除非大规模天灾,人们在一个地方没法生存下去了,才会举家迁移,不过这种事发生很少,既然人口很少流动,那么既然发生了像新冠病毒这样传染性极强的病,一般也是局限在一个城池,或者一块地方,等到病毒发作完了,自然也就结束了,并不会导致全国性的大爆发。4、古人也有隔离和医治手段的。不要以为古人什么也不懂,古代也有很多名医的,比如东汉时期就有三大名医:华佗、张仲景与董奉,有医生在,就有治疗办法,医生也不可能一个病人也治不好,总有治好的,和治不好的,其实这也是免疫力在起作用,另外中药也有治疗这种疾病的办法,古人的智慧远胜现代人,在一千多年前古人就知道各种治疗办法,还写出医学著作,没有实际医治手段能行吗?
同时,古人也知道隔离传染病的,当医生检查出来传染病,就会要求隔离的,一些家庭条件好的古人,有好一点的医疗条件,一般就有好点的隔离条件,死亡率就会低一点,别以为古人不知道。
综合起来比较的话,如果古代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估计死亡率会在10?右,是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3倍左右,主要因为还是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不如现在,治疗方法也不如现在多,但是和20世纪初发生在西班牙的大流感比起来的话,则是小巫见大巫了。
20世纪初,1918年开始发生在欧洲的大流感持续了18个月时间,引发了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大流行,在全世界范围内千万了10亿人感染,差不多是全球一半的人口被感染,光是西班牙一个国家就是800万人被感染,差不多超过一半人口感染,这次的流感导致全世界范围内2500万~4000万人死亡的恐怖数据,其死亡率是2.5??间,与现在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死亡率是差不多的。1918年~1920年发生的大流感的源头无法说得清楚了,有说从美国堪萨斯军营中流传出来的,还有说从中国支援欧洲战场的劳功流传出来的,但都没有什么具体证据,都是猜测,不管如何流传的,这个大流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三次大的传播,传遍了南美洲、北美洲、欧洲、亚洲、非洲,就连第一次世界大战也是因为流感大爆发而提前结束,因为参战的欧洲各国都没有士兵来打仗了,全部得了流感。这次的大流感在18个月后莫名其妙地结束,病毒从春季开始,经过一年四季再回到春季,再到夏季,病毒什么温度也不怕,一般来说流感喜欢在春季流行,当时的科学家甚至都没有都没有分离出病原体,这才是最可怕的,正是因为无法掌握病毒,所以治疗就显得非常困难,基本上是靠免疫力来自我愈合,之所以大流感迅速传播,主要是因为当时没有采取有效果的隔离措施,以及对流感病毒的不重视,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结果突然一下子很严重。新型冠状病毒与那次西班牙大流感比起来,肯定是新型冠状病毒危害小,因为我国采取了非常有力的措施阻止了病毒的传染,虽然现在的全球联系性越来越紧密,但因为中国政府强有力的防控手段,到目前为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没有造成大规模地全球传染,至于危害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该不到西班牙大流感的十万分之一。古语说瘟疫始于大雪?
大家好!
这里是四季养生密码苑!很高兴能够参与回答这个问题。
古语说“瘟疫始于大雪,发于冬至,生于小寒,长于大寒,盛于立春,弱于雨水,衰于惊蛰”。这句话到底有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我想对于这句话要想挖出实验室的研究成果来证明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这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根据历史上瘟疫发展的规律来传唱的,就像是农业生产中的谚语一样,是一种总结的经验之谈,基本上都是一些不用怀疑的金科玉律、不刊之论。
那么要想证明这句谚语是否准确,一是可以从历史上各个朝代所发生的瘟疫时间表去推敲。二是依靠近期地球上所发生瘟疫时间来证明。三是利用大自然所运行的规律去推理。
中医认为,气候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每当天地间风云变幻、四季更迭之时,要是季节偏离了正常的轨道过于激烈之时,然而人体又刚好处在阳气、卫气过于衰弱之时,这时候就会出现人体无法抵御外邪入侵的情况。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之中说道:“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1、从天气气温上来看。那么历史上大部分的瘟疫是不是基本都发生在大雪至惊蛰这一段时间呢?翻开史书,历史上的瘟疫真的是惊人相似地一幕又一幕地重演。在我国的历史进程中基本上都是十年一大疫,三年一小疫地循环反复着。其实各种疫病在历史上基本都是处在大灾之后暴发。
比如死了83万人的明朝崇祯末年瘟疫,当时的天气状况就是处在“小冰河”时期,天气奇冷,整个国家一年只有一季作物可以收成,就是一季的作物还是遭受了特大的蝗灾,并且同期还在关东一带发生了地震,这样各种天灾接连不断的情况下就发生瘟疫大流行。
远的不说,就拿2003年我国发生的非典来说吧,当时发现非典病例的时候也是处在气温极低的02年12月之后。再说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发生也是处在19年12月中下旬,也是处在气温极低的大雪节气之后。这决不是巧合,这是因为比较低的气温比较适合病毒的发展。
2、瘟疫的流行和人体所处的季节以及和各个季节所能承受的人体免疫力有关。大家知道,瘟疫大部分都是发生在冬季,为什么冬季气温更低了反而更适合病毒的扩展呢?其实这和人体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关系。大雪之后都是寒冷的天气了,所谓天寒地冻、万物蛰伏,所有的生灵都在藏伏,都在收藏。这就是“春生夏发秋收冬藏”的道理。
人体也一样,骨胳腠理也在收缩之中,对于外邪无心恋战,都在想方设法保存自己。这样被动挨打的局面在这一段时间那是常态,人体没有了同外界邪气的斗志,这样免疫力自然就变得低下,那么就很容易招惹病毒上身,导致病毒上身之后无力抵抗,这也是瘟疫大部分发生在大雪之后的一个原因。
所以,一个人冬天里要积极地参加体育锻炼,只有增强体质才能做到“正气存身,邪不可干”。
3、瘟疫选择大雪之后流行也有和人类的聚冬散夏特性有关。人都有聚冬散夏的特点,特别是中国人特为明显,反应在小格局上来说,夫妻一到冬天都喜欢相拥而眠,为什么?图个暖和呗。然而一到夏天不管是男是女总是想着一脚把对方踢得远远的,因为夏天实在太热了,一个人睡舒服。
那么反应在大的方面也是如此,一到冬天各种酒席就铺天盖地而来了,下半年办喜事那是常态,但是耳鬓斯磨、觥筹交错之际,无形之中就给传染病提供了机会。因为瘟疫的传播就需要这样的近距离接触。
然而一到“惊蛰”,惊蛰也叫做启蛰,这个时间点一到,春雷滚滚,大雨滂沱,天地万物都已经震醒,地下冬眠的蛇类、蟾蜍、熊等都在跃跃欲试地出土了,各种各样的季风、台风呼呼狂乱,时不时地来个雨水瓢泼而下,什么样的病毒还能保留下来呢?
专家不是告诉我们预防病毒要勤洗手吗?既然洗手可以洗掉病毒,那么雨水、洪水就是可以冲干净天地间残留的病毒的。
病毒都被雨水冲走了。天地间空气转换的速度也是迅猛如闪电一般,这样的环境并不适合病毒的生存发展,再说人体经过一个冬天的收藏积蓄正要向外发泄,一到春天也像天地间万物一样正在霸气地向外伸展扩张之中,这时也是处在阳气相对旺盛的时候,所以病毒就只好“衰于惊蛰”了。
问题回答完毕!敬请赐评!谢谢!
中医在此次疫情中?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对中西医学认识,还存在很多模糊概念。虽然中西医学都是在维护解决人类的健康。但是中西医学对疾病形成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决然不同的。
中医没有病菌病毒致病的说法。所以面对瘟疫的发生,他首先关注的不是病毒发源何处,是什么病毒,结构什么样。中医首先关注的是,瘟疫发生地域的气候特征与对应季节是否相应(也就是冬季该冷,夏季该热。如果冬季不冷反热为之暖冬)。同时还要过问瘟疫区域空气是偏燥还是偏湿。因为中医认为人体如果受湿邪袭扰,就会导致湿气困脾,影响脾胃运化。还会造成中焦瘀堵。进而致使人体气机升降受阻。肝胆疏泄不力。肝阳上亢,虚火壅肺。如果再因暖冬影响肾精失养,又会造成渗水亏虚既不能涵养肝木,又无力抑制心火。既谓水火未济~心肾不交。经过以上的辩证分析,自然就找到这次瘟疫症状形成原因和依据。这就是中医的整体辩证思维。怎么能说是哗众取宠呢?至于是寒湿还是湿热所致,这涉及到对瘟疫发生地域的气候特征因素的调查。也与观察不同时间发病的患者,以及发病不同阶段等因素有关。我也注意到网上有说是寒湿,有说是湿热所致。这是中医家的各自对疫情的辩证分析,理应由中医专家他们去进一步沟通交流研究,拿出治疗的有效措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