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奔到三国,传国玉玺自秦始皇以来有无变更?
“传国玉玺”作为古代皇权正统的象征,自秦始皇铸造以来便代代相传,可惜的是目前已经下落不明,甚至有可能在五代十国时期,便已经随着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纵身一跃而毁于大火。虽然此后“传国玉玺”也曾出现,但却极为蹊跷,而宋朝以来的皇帝,更是一直在有意无意的淡化“传国玉玺”的影响力,或许正是与传国玉玺的丢失有关。
秦始皇铸造的“传国玉玺”究竟传承,极可能随李从珂葬身火海传国玉玺的原材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和氏璧”,此壁产于楚国,但后流落至赵国,至于如何到的秦始皇手中,史料并无记载。不过,李斯在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的《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这里的“随、和之宝”指的便是“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宝物,可见在此之前和氏璧已经落入秦国手中。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随着齐国不战而降,秦国遂一统天下,秦始皇于是去王号、称皇帝。同时,命令李斯以小篆雕刻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虫鸟篆字(《应氏汉官》、《皇甫世纪》记载为“受命于天,既寿且康”),由玉工孙寿刻于其上,自此“传国玉玺”开始成为皇位的象征。
然而,秦国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仅仅立国十五载便宣告覆灭。秦子婴元年(前207年),沛公刘邦攻入关中,驻军于霸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于是身着白衣出降,献“传国玉玺”于刘邦,秦国就此灭亡。后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建立汉朝,“传国玉玺”于是在汉朝代代相传。
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建新,彼时孺子婴年幼,“传国玉玺”被藏在长乐宫太后王政君处,王莽便让安阳侯王舜去向太后索取玉玺。根据《汉书》记载,太后王政君虽然不满侄子篡位,但被迫之下还是不得不拿出了传国玉玺,“投之地以授舜”,结果玉玺被摔破了一角,王莽于是令工匠以黄金补之(但《汉书》、《资治通鉴》等史书并未记载玉玺崩坏一角,因而此事存疑)。
新朝末年,王莽兵败被杀,禁卫军校尉公宾将传国玉玺献给了更始帝刘玄,后更始帝刘玄又于(25年)被杀,传国玉玺又落到了刘盆子手中。再后来,刘盆子兵败宜阳,刘盆子手捧传国玉玺献于光武帝刘秀。刘秀建立东汉之后,“传国玉玺”便在东汉皇帝手中流传。
东汉末年,董卓为祸朝纲,“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孙坚率军攻破洛阳。根据《吴书》记载,孙坚于洛阳得传国玉玺,后孙坚被黄祖射杀,而藏在其妻吴氏处的传国玉玺,则被袁术夺走。袁术死后,荆州刺史徐璆携玺至许昌献于汉献帝,传国玉玺重归汉室,实际则被“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掌握。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年),汉献帝被迫禅位于曹丕,传国玉玺又落入曹丕手中,曹丕则令人于传国玺肩部刻隶字“大魏受汉传国玺”(此事出自《辽史》,存疑),以证其非“篡汉”。后司马炎篡位,传国玉玺又落入司马炎手中。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赵刘聪俘虏晋怀帝司马炽,玉玺又归于前赵。330年,后赵石勒攻灭前赵,石勒又命人在玉玺右侧加刻“天命石氏”。后冉闵篡夺皇位建立冉魏,玉玺又落入冉魏手中,后冉魏向东晋求援,传国玉玺被东晋将领骗走,连夜以三百精兵护送至建康,传国玉玺重回司马氏手中,此后随着王朝更迭,“传国玉玺”先后流传于宋、齐、梁、陈,隋灭南陈之后,传国玉玺又落入杨坚手中。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杨广于“江都兵变”中被杀,萧皇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直到贞观四年(630年),李靖率军讨伐突厥,萧皇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这才重新返回中原,落入李唐手中。唐末天下大乱,朱温于天祐四年(907年)废唐哀帝,夺传国玉玺,建立后梁。十六年后,李存勖攻灭后梁,传国玉玺转归后唐。
后唐清泰三年(936年)闰十一月二十六日,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联合契丹兵临城下,李从珂见大势已去,于是带着传国玉玺与曹太后、刘皇后以及儿子李重美等人登上玄武楼,自焚而死,后唐遂亡,而“传国玉玺”也就此下落不明。
此后“传国玉玺”虽多次现身,但均极为蹊跷由于后唐末帝李从珂的纵身一跳,传承长达一千余年的“传国玉玺”就此失踪,此后虽然时有“传国玉玺”离奇出现,但出现的均极为蹊跷,往往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因而饱受质疑。
1、宋哲宗时被农民发现。就在距离传国玉玺失踪长达一个半世纪以后,北宋哲宗时期,“传国玉玺”竟然再度出现。按照记载,当时有一个名叫段义的农民在耕田时无意发现传国玉玺,于是将其送至朝廷。后经十三位大学士依据前朝记载多方考证,认定这个玉玺就是始皇帝制造的那一方。不过,这个说法却遭到了朝野大量有识之士的质疑,而这方“玉玺”也最终于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中,与徽钦二宗一起被金国掳走。
2、元朝时突然现身大都。元朝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驾崩,而“传国玉玺”则在这个时候突然出现在大都,而且叫卖于市,最后被权相伯颜命人购得。不过,忽必烈去世之后,元朝出现了皇位争夺事件,伯颜此举或许有借“玉玺”稳定局势的嫌疑。蹊跷的是,伯颜后来又将收缴的各国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了王公大臣们刻制私人印章,而此后再无关于“传国玉玺”的可靠消息,因而有人推断即使传国玉玺真的出现,也极可能毁于伯颜之手。
3、清初蹊跷现身内蒙古。后金天聪九年(明崇祯八年,1635年)四月,皇太极彻底攻灭漠南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与母亲献“传国玉玺”出降,不过根据史料记载,这方玉玺上篆刻的却是“制诰之宝”四个字,显然与史料记载的不符,因此普遍认为这方玉玺并不是秦始皇的那方“传国玉玺”,而乾隆皇帝更是亲自考证,钦定其为赝品。
这三次传国玉玺的出现,除了宋哲宗那次之外,后两次显然具有极强的政治目的,因此这三次发现的传国玉玺,是否是秦始皇时的那方,目前仍然存疑。
皇帝宝玺接连出现,使得传国玉玺意义被淡化由于传国玉玺的丢失,以至于很多皇帝都曾重新制造各种玉玺,从而使得传国玉玺的正统意义被持续淡化,尤其是在北宋以后,这种象征意义彻底被淡化。
唐初,由于传国玉玺流落于突厥,太宗李世民于是命人刻了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七月,石敬瑭又下令造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后周广顺三年(953年)二月,郭威因无法找到传国玉玺,于是又下令造宝玺两方,一方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为文,另一方以“皇帝神宝”为文。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年)十一月,又下令制作"皇帝钦崇国祀之宝"。
而到了北宋末年,宋徽宗更是直接下令增刻印玺十方,虽然有人认为这是画蛇添足,但宋徽宗此举无疑有淡化传国玉玺地位的深意在内,而这也从侧面说明宋哲宗那方印玺,极有可能是假的。
到了明清两朝,经过历朝历代的努力,“传国玉玺”地位已经下降到了极点,虽然仍时有“传国玉玺”的消息出现,但大多已经被证伪,且除了明太祖朱元璋之外,其余皇帝对此已经不太重视,例如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有一名陕西人得到一块玉印,据称为传国玺,呈献明孝宗,但明孝宗对此深表怀疑,没有采用。也正因此,明清两代增刻的印玺相当多,在此就不一一罗列了。
哪些改编桥段不符合原著?
不符合原著,却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桥段,我认为有以下这么几个:
一、李靖用玲珑宝塔收孙悟空,孙悟空爆塔而出在央视、浙版、张版以及动画(主题曲猴哥猴哥那个)四版西游记中,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李靖当天庭最后的防线,用宝塔收了孙悟空,但无一例外的让孙悟空爆塔而出。当然也有例外,比如TVB西游记中,李靖的玲珑宝塔异常强大,在天地争霸美猴王一单元中,强入孙悟空和二郎神在争斗中被吸入玲珑宝塔,也只能一关关地过。
然而在原著中,李靖的黄金宝塔很可能是没有吸人功能的,书中提及哪吒被如来复活并赐予法力后,想杀李靖报剔骨之仇,李靖无奈只能也去寻求如来庇护,如来以和为贵,赐予李靖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让哪吒看见塔上的佛,尊重如来,以如来为父,相应的也谅解李靖。
原来天王生此子时,他左手掌上有个“哪”字,右手掌上有个“吒”字,故名哪吒。这太子三朝儿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
而李靖整天托着黄金宝塔就是了防着儿子:今日因闲在家,未曾托着那塔,恐哪吒有报仇之意,故吓个大惊失色。却即回手,向塔座上取了黄金宝塔。
在西游记中,李靖不管是在征讨花果山还是对战青牛精,都没有用过黄金塔,因此西游记中的宝塔可能就只有震慑儿子的作用。
二、武松单臂擒方腊水浒原著中擒拿方腊的是鲁智深,但新老两版水浒传都把擒方腊的功劳给了武松,也许是单臂擒方腊这个场景比较惨烈悲壮吧,武松这么一条好汉废了一条胳膊,太过轻描淡写也不好。比较搞笑的还有游大庆版的《武松》,该版武松和方腊是结义兄弟,虽然最后也是武松去截方腊,但为了结义之情,武松自断一臂,而方腊则是自刎而死,都不知道编剧如何能想出这种鬼才剧情。
另外,武松擒方腊属于古以有之的民间传说,这个传说甚至可能比水浒成书还要早,至今杭州有为武松等人立祠,这点蔡东藩在其著作《两宋演义》中曾提及:
且证诸杭人所言,更属历历可考。张顺也,时迁也,武松也,祠墓犹存,杭人犹尸祝之。倘非立功杭地,谁为之立祠而表墓者?惟俗小说中,有授宋江为平南都总管,令率全部往讨方腊,此乃子虚乌有之谈,不足凭信。即如武松独手擒方腊事,亦属以讹传讹。
三、萧峰VS鸠摩智萧峰和鸠摩智被天龙迷誉为天龙四绝,不过两人在书中从未交过手,但从97版开始,都喜欢安排他俩打一架,97版、12版均是鸠摩智完败,21版好一点,鸠摩智与萧峰打成平手,其实单从原著中的表现来看,不管是对慕容复还是少林寺,鸠摩智的战绩都比萧峰好一点。
四、任我行对决岳不群辟邪岳不群和任我行的强弱在笑傲江湖中也算是颇有争议的话题,书中没让二人打一场,但各版笑傲江湖都喜欢让这两人打一架,新加坡版、央视版是岳不群完胜任我行,而任贤齐版则是练成血魔大法的任我行将岳不群打成骷髅,吕颂贤版也有任我行对战岳不群的剧情,不过打得是紫霞岳不群。
五、令狐冲和东方不败林青霞版的东方不败是香港电影史上创作出来一个颇为经典的角色,该版东方不败英姿飒爽,野心勃勃,本来想要灭明一统天下,却因爱上令狐冲导致大业未成身先死,后来多版笑傲江湖笑傲江湖加以借鉴,比如新加坡版和霍建华版,原著中的东方不败形象是颇为恶心的,和令狐冲也只见过一面,被令狐冲讽刺为老旦唱戏。
六、吕布大战赵云“一吕二赵三典韦”的排名深入人心,作为天下第一猛将和天下第二猛将未曾对决令许多三国迷感到遗憾,因此有不少三国同人剧安排两人打一场,比如《吕布与貂蝉》《武神赵子龙》《无双战神吕布》等等,这些都是吕布更强,当然也有例外,例如新三国,虽然新三国两人未曾交手,但曹操和刘备均评价赵云武艺胜过吕布。
七、燕青和李师师私奔这情节在新旧两版水浒和漫画水浒传均有,实际上小说中李师师和燕青属于神女有梦,襄王无心,为了避免李师师有非分之想,燕青还主动和她结拜为姐弟,最后燕青是自己一个人归隐。燕青恐怕他动手动脚,难以回避,心生一计,便动问道:“娘子今 年贵庚多少?”李师师答道:“师师今年二十有七。”燕青说道:“小人今年二十 有五,却小两年。娘子既然错爱,愿拜为姊姊!”燕青便起身,推金山,倒玉柱, 拜了八拜。这八拜是拜住那妇人一点邪心,中间里好干大事。
大宅门里二奶奶出殡黄春和雅萍为什么也死了?
《大宅门 》里二奶奶出殡,黄春和雅萍在出殡的路上,都死在了轿子里,真的哭瞎了双眼。
黄春,是白景琦的原配夫人,也是二奶奶认定的白家儿媳妇。白景琦要带杨九红进门的时候,二奶奶坚决反对,这种态度,让黄春感觉到,二奶奶心里是只承认她这一个儿媳妇的,所以心里也是感激的吧。黄春是一个好儿媳妇,二奶奶身体不好,都是黄春在身边照顾。
白雅萍,可以说是一个太悲剧的女人。从小是家里的大小姐,爸爸妈妈哥哥们宠爱她,所以她性格大大咧咧的,但是也受不得气。嫁人后,一吵架,就往娘家跑,一住就是好久,所以,婆家也不把她当自己人。而娘家,很多人也嫁出去了,她也不是白家的人,都赶她走,只有二奶奶,对她特别的好,她在婆家受气,都是二奶奶把她接回来,所以,雅萍非常的依赖这个二嫂,如果没有二嫂的帮助,雅萍早就流落街头了。
二奶奶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是白家的主心骨。尤其对于黄春和白雅萍,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二奶奶走了,他们伤心欲绝,再加上2个人身体都不好,出殡那天天气非常的热,两个人就在出殡的路上,随着二奶奶一起走了。
你看过的小说中最喜欢的五本是什么?
我最喜欢的五本小说是:《红楼梦》、《平凡的世界》、《霍乱时期的爱情》、《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斗罗大陆》
第一、《红楼梦》
在我国的古典小说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红楼梦》,它是我唯一一本读过三遍以上的古典小说。记得第一次通读是在初中毕业后的暑假,说实话当时读得很费劲,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总是弄不明白作者为何要将吃饭、游园、吟诗等生活细节描写得那么啰嗦,感觉情节发展太慢,直到黛玉葬花并身消玉陨后,才体会到了深深的悲伤,认为这是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工作后,在出差期间又读了一遍,这次影响深刻的是那些“水做的骨肉”们悲惨的遭遇。记住了正值青春而守寡的史湘云、李纨;远嫁的探春;被丈夫折磨而死的迎春;绝望出家的惜春;含冤而死的秦可卿和鸳鸯;跳井的金钏儿;被强盗抢走妙玉…这些活泼可爱的美妙女子最终都是“薄命司”册子上的悲伤结局,感觉这是一部女性的悲剧。
后来喜欢上了《红楼梦》的诗词,又读了一遍。奇怪的是,这次阅读感觉先前认为作者啰嗦的地方都成了最精彩的章节,例如服饰、园林、美味佳肴、吟诗作画、游园赏春等等。越读下去,就越被作者的学识渊博和悲悯情怀所打动。渐渐的能够将自己代入到作者所描述的那段生活中去,感觉自己就站在那群少男少女中间,和他们同欢笑同悲伤。至今,《红楼梦》一直是我放在书桌边触手可及的书本之一,总是在不经意间就拿起来翻翻。
第二,《平凡的世界》
第一次通读《平凡的世界》是在上小中专的时候。记得那天中午,从学校图书馆借到书后,便迫不及待的回宿舍埋头阅读。书中描写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经历差不多,所以会有强烈的共鸣。从一个底层人物~孙少平的上学,工作,到同学间的友情,恋人间的爱情,以及他和亲人乡亲同事之间的种种关系等,让人轻易的就进入了他的世界。
印象最深的是读到田晓霞被洪水冲走之后,我怒不可遏的将书扔到床上,眼泪禁不住的就掉了下来。那一刻,我对作者毫无疑问是痛恨的,不明白作者为什么会将那么美丽聪慧纯情的女子给写死了,甚至诅咒命运对田晓霞和孙少平的不公。记得那天下午我没有去食堂吃饭,只让同学捎带了个馒头。
第三,《霍乱时期的爱情》
我读过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两本小说,《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但我觉得更喜欢后者。在我的印象中,这样描写爱情的小说还是第一部,爱情这样不可言说的美妙感觉,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它可以在任何的年龄段产生,二三十岁到七八十岁。但爱情的受阻后的命运总是苦的,如同作者说的“苦杏仁的气味”。
主人公弗洛伦蒂诺.阿里萨和费尔明娜.达萨年轻的时候没能结婚,那是他们对爱情的理解不一样,有物质的影响,更有世俗的影响。在经历许多之后,他们都明白安全感、和谐和幸福,这些东西一旦相加,或许看似爱情,也几乎等于爱情。但他们终究不是爱情。直到七八十岁,他们年轻时留存在彼此心中的那些美好的东西再次萌发,他们决定不考虑他人的看法,勇敢的做一次旅行。在旅行将要结束的时候他们做了所有情侣之间应该做的事,但他们之间的感觉不像新婚燕尔的夫妇,更不像相见恨晚的情人,他们就是经历了生活磨练的老夫老妻,他们感觉超越了爱情。
第四,《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这是一部新人处女作,上市一周即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作者是塔拉.韦斯特弗,一个十七岁之前从未上过学,但后来通过自学考入了杨百翰大学,之后又成为剑桥大学的哲学硕士和历史博士的奇女子。
正如她自己所说:人们只看到我的与众不同,但只有我自己知道自己的真面目。
这本书似乎是塔拉的自传,她来自一个极少有人能够想象的位于大山里的家庭,她有五个哥哥一个姐姐。父亲患有是“双相情感障碍”病症的人,抑郁、狂躁、偏执、夸大妄想、被害妄想。父亲要求孩子们必须坚持和认同的真理是:不上学、不就医,父亲不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声音。母亲善良但懦弱,以丈夫的意志为准,忠于丈夫的固执、偏激和狂躁。塔拉最终坚定的从这个家庭中勇敢的走出来,向鸟儿飞向她的山。
从她简洁而准确的文字中,我们得以看到她转变、蜕变、虚伪、背叛的全过程,而她将这一切归结为:教育。的确,是教育让她从大山中,从父亲的阴影中,从哥哥肖恩的威胁中勇敢的走了出来。翻开本书,你就可以一点点的探寻她如何通过学习、接受教育逐步走出大山,勇敢打开一个新世界,向我们展示我们生命中的无限可能。
第五、《斗罗大陆》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玄幻小说,作者是唐家三少。这样的书应该是年轻人看的,我是在六七年前读的它,那时我已四十岁。
一个凡人通过努力奋斗成为海神的故事,这里面有少年的觉醒,青年的咬牙坚持,有面对困难时的坚定,有伙伴之间的友谊和信任,有向着目标前进的滚烫热血。主人公唐三每次训练和战斗都会全力以赴,都会挑战一下自己的极限,这使得他在修炼的道路上能够收获更多。其实,不论在玄幻世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都需要这种拼搏精神,奋斗的过程就应该毫无保留。
往往下场很惨你怎么看?
林涛媳妇吵着闹着要跟他离婚,村里人都惊掉了下巴。什么情况?昨天村里人还去参加他们的婚礼呢?怎么今天就要闹着离婚呢?一些好事的村民赶紧往林涛家里跑去,隔着好远就听到了激烈的吵架声。
跑到他家一看,好家伙,阵势还挺大。只见林涛嫂子跪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哭诉。而林涛则拉着要回娘家的老婆李娅。而林涛妈妈也边哭边去扶跪着的嫂子,却被大儿媳一把就甩得跌坐在地上。家里乱成一团糟。
林涛家里情况非常特殊,爸妈早就离了婚。可是为了两个儿子,两人离婚不离家,虽同住一个屋檐下,但老两口从不搭理对方。大儿子离了跟妈,林涛则跟他爸。
这几年,爸妈都带着大哥大嫂跑运输,狠狠赚了不少钱。由于家庭的特殊,钱都紧紧握在了精明能干的大嫂手里。林涛结婚前,父亲口头上跟大儿子商量了一下,表示等林涛结完婚,就给他在城里付个首付买个房子,并且买个车子。那家里的一切就都是老大两口子的。只给林涛他们在家里设个新房,平时小两口回来时有个房间住。
一切都说得挺好的,老大两口子也答应得好好的,毕竟这几年,老两口帮衬着赚了不少钱,都已经成了村里的首屈一指的大户了。可是,精明的大嫂算了一下,如果这样做的话,要一下子拿出几十万出来,凭什么老二都没参与他们的买卖,却要一下子给他拿出这么多钱。她不同意了。
可其实,林涛老爸心里有数。他和老婆离婚时是把家里所有家产全部划给了林涛妈和大儿子,自己和小儿子算是净身出户。可是这些年他带着老大两口子赚的钱,一分都没到自己口袋里。即使是算成自己的分成,也远远不止这几十万。可奈何老大两口子黑了心肠。
在林涛结婚的前一夜,不声不响地把老爷子的身份证银行卡和存折等等全部借机拿走了。并且临时撂挑子不干,要求分家。在老大两口子看来,当初你们是净身出户,离婚后在我们房子里住了这些年,也算我们仁至义尽了。现在林涛要结婚了,你们就得给我出去。
于是,战争在结婚的头天晚上爆发。而善良老实的林涛不想父亲为难,一句反驳的话都不敢跟哥嫂说。在他看来,老父亲赚的那些钱,只要他不愿意去找哥哥要,那自己说多了也白搭。而林涛父亲,在跟大儿子讨要自己身份证和银行卡无果后,对于钱的事竟也没提分毫。
在他看来,父子之间谈钱太伤感情了,或许是大儿子一时没想清楚,自己愿意给他们两口子时间去想清楚。于是,只能委屈小儿子林涛了。
婚礼就这样在奇怪的气氛中结束了。而新娘李娅却对林涛家的汹涌暗潮一无所知,直到第二天早上。她刚起床,大嫂就跪到她面前求她搬出去,不要死赖在她的房子里。这一切终于瞒不住。李娅气得和大嫂大吵起来。却被林涛死死拉着。
气不过的李娅看着老实的林涛,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凭什么都是爸妈的儿子。两人的待遇会如此不同。哥哥嫂嫂坐拥几百万家产,还要霸占家里的房子,而林涛,却什么都没有,还如此忍气吞声。
李娅气坏了,她要求林涛去跟哥嫂算清楚帐,既然要分家。那就好好坐下来分个清楚,把这几年家里的钱都算个明白。善良的林涛却不想让父亲难堪,因为父亲已经放话了,那些钱,就当是喂了狗,他一分不要了,从此后,他和小儿子两口子彻底地净身出户,两家断个彻底。
李娅虽然生气,也觉得委屈。可是想到那些钱都是公公自己赚的,他完全能自己支配自己的钱,他要给大儿子也好,给林涛也罢,都是他的自由。自己确实没什么立场来要求他,只是心里是真的憋屈。
林涛却劝她,两人不靠任何人也同样能把日子过好的。靠谁都靠不住,唯有靠自己。李娅气得直打林涛,她这个老公,哪里都好,就是太老实太善良了,他不想让自己父亲为难,可是,小两口以后的路就艰难了。
好在,林涛虽然心软老实,却也踏实能干。他心里觉得亏欠李娅,于是拼了命地工作,凭着他的努力拼搏,短短3年时间,他们就赚到了在老家建房子的钱。很快,两人在老家建了一栋新房子。而且这几年,林涛发展得越来越好,不仅升职加薪,而且儿女双全,更是在城里安了家。
老父亲每次说到当年的事,他都觉得亏欠这个小儿子。可是,林涛每每都安慰他,自己从来没想过要贪图谁的钱财,这天底下,既然拼不了爹,就真能拼自己。父母是生养自己的人,已经把自己养大成才,没必要再去压榨他们。
反观大哥家,一开始拿着几百万想着离了父亲也可以把生意做好,可是,却因为太自大且贪心。生意一年不如一年,而且没有了父亲的人脉帮助,他们开始亏钱了。夫妻俩又赶紧找父亲讲和,答应把当年的钱分给父亲40万,只希望老父亲能再出山去帮助他们。可是,林涛父亲拒绝了。既然要断,就断个彻底吧!
眼看这几年,大哥家是连年亏损,把城里的房子都卖了,而林涛和李娅却越过越好。我想这也许就是好人终有好报吧!因为林涛善良心软,所以他能结交到的都是贵人,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因为他的善良,他身边聚集的人必然也是正直善良的人。所以给到他的助力也是大大的。而大哥,两口子都是喜欢算计的人,那结交的也必然就是那样的人。所谓人以群分嘛!久而久之,优劣就显现出来了吧!大家觉得呢?
我是@醒醒说,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为您分享情感感悟、成长干货和有趣的事儿。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