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道坐骑,还成了跟老君元始齐名的圣人?
说到《封神演义》,里面有三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鸿钧的弟子三清,他们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道德天尊。在封神的境界中,他们三个人都是圣人,远远高于十二金仙等所谓的金仙。甚至还有一种说法,圣人之下皆蝼蚁。哪怕圣人之下的第一人孔宣,面对圣人也没有还手之力。那么,三清是怎么成圣的?
一、成圣的办法有几种先说他们的老师鸿钧,鸿钧在《封神演义》中的设定,是最高境界的存在,后来更是化身天道。而鸿钧老祖的成圣,据说是斩三尸,也就是斩掉了自己的善、恶与本我,化身为圣。
而他的三个弟子,成圣的办法,则与他有很大的不同。
鸿钧讲道,曾经有许多散仙上门听讲,都成为他名义上的弟子,比如说人类之母,炼五色石补天的女娲娘娘,西方教的接引准提二圣,而他的亲传弟子,则是三清,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与通天教主。
而几位,都是以大功德成圣,只不过他们获得大功德的办法,各不相同。
先说女娲娘娘,她本是天地间第一大妖,人头蛇身,盘古开天劈地之后,天地初开,日月初升,整个天地间安静一片,由于太过孤寂,女娲娘娘就按着自己的样子,用泥土造人,这才有了人类。
后来,祝融共工大战,共工不是对手,就怒触不周山,将支撑天地的天柱撞到了一根,天地倾倒,洪水不要钱得向人间灌去。这个时候,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又宰了一只巨龟,当作天柱,将天又撑了起来。
这两件功德,功在千古,对刚刚成长起来的的人类来说,是莫大的功德,因为这个功德,女娲娘娘成为圣人。
而三清是怎么成圣的呢,他们也是功德成圣,相对女娲的造人,救助人类。而他们三人和西方教的接引准提则是凭着教化之功入圣。
他们曾经都是鸿钧老祖的弟子,听过师父讲道,道有三千,各有不同。同样,对道的理解,也各有不同。
于是乎,元始首先创立了阐教,阐即阐述,解释的意思。他向门徒们解释,阐述鸿钧老祖所创之道的本源,根据这个意思,就创立了阐教。
元始天尊以昆仑山玉虚作为自己的道场,开始收徒,相对来说,元始天尊是一个相当挑剔的人。很看中一个人的出身与资质。
出身不好,非人类,非上古大神之后不收。
资质差者不收。
所以,阐教创始最早,弟子最小,除了副教主燃灯道人外,也只有十二金仙及一些杂毛道人。比如说姜子与申公豹。
而姜子牙因为资质不好,没有修仙的才资,还被中途勒令退学。
再说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他创立了人教。他更重视于对普通人群的教导,后来出关,留下了煌煌巨著——道德经,据说经书一出,紫气东来,太上老君就此成圣。
而他只有一个弟子玄都子,在人间有一个名字叫庄周,庄周梦蝶的那个庄周。
二、功德入圣的通天再说通天教主,他是鸿钧老祖最疼爱的小弟子,离开时给了他许多的宝贝,比如说后来摆诛仙大阵的四把宝剑。
他后来创立了截道,也就是截取天机的意思。他将老师传授的道,截取一段讲给大家。
他后来在碧游宫立下道场,广收门徒。
相比前两位师哥,通天教主对徒弟的要求不高,不看出身,不管你是上古大神之后,还是人类,哪怕是精物有了灵识,都可以拜他为师。
所以,经过几年的发展,反而截教的弟子最多。座下有四大弟子:多宝道人、金灵圣母、无当圣母、龟灵圣母,这几位中,就有一个万年巨龟成精的龟灵圣母。
除此之外,还有随侍七仙,比如乌云仙、金光仙等,这随侍七仙中,非人类更多。
也由于教育理由不同,阐教弟子都背后说他们:披毛戴角,卵化湿生之辈。
除此之外,三代四代弟子更多,号称万仙来朝。
从这里可以看出,同样是教化之功,通天教主的教化之功更大,因为他传授的弟子最多,所以成圣之后,他的力量更强。甚至他的弟子加入了人间的帝国殷商王朝,一时风光无双。
但天道循环,报应不爽。
截教的弟子最多,势力最强,引起了其他几个派别的觊觎,比如说西方教。他们的教主是接引准提二圣,他们也是教化功德入圣,只是当时人口最多的东方已经被阐截二教占据,他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了西方,那里人丁稀少,资源紧缺,所以发展一直缓慢。
为了快速发展,他们将目光瞄向了东方,尤其是人才兴旺的截教。
三、封神大战缘起鸿钧老祖化身天道,再加上巫妖大战,原本掌管天庭的妖族实力大降,天庭无人,为了重建天庭。鸿钧老祖就立身边童子昙天,成为新的天庭。但缺少三百六十位正神。
手下无人,怎么办?于是鸿钧就将目光瞄向了广大的修仙者。
仙者,无拘无束的存在,他们法力高强,不受限制,唯一做的一件事就是修行。
而神,则是天庭的附庸,有自己的工作职责,天天打卡,苦逼不堪。
但天庭缺人,鸿钧老祖下了死命令,无奈之下,老君、元始与通天商量了一个封神榜的办法。
就借口门下弟子犯下杀劫,需要到人间应劫,运气不好的,死掉之后,化身封神榜,成为天庭正神。
面对封神榜,阐教元始门下弟子和截教通天教主采取了不同的办法:
一个是应劫而出,借气运天数之名,主动进行杀戮,杀掉别人应劫。
一个是消极应对,回到家,通天就下了一道命令,让手下弟子闭门不出,静坐默黄经。
但可能吗,截教弟子众多,分散各地,甚至有的在朝歌任职,现加上纣王在女娲庙粉壁上题诗,惹怒了女娲,女娲派出了三妖前往朝歌,祸乱成汤江山。
在这个时候,气运在西崎这边,截教弟子被各个击破,个个被截杀。等赵公明、三霄等精英弟子损失之后,通天才反应过来,但已经晚了。
最终在西方教的趁火打劫下,截教损失惨重,从此销声匿迹,不见踪影。
四、通天的功德虽说是一个失败者,通天也是有大功德的。他创立了截教,有教无类,本身也是一种进步的教育。不也是大功德吗》
西游记中镇元子的地位有多高?
吴承恩神魔小说《西游记》中的镇元子大仙是个比较另类的神秘神圣,他是除了菩提祖师之外的另一股神秘力量。我们一般判断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主要是这几个方面,一个是他的实际能力修为,一个是他的职责势力范围,当然,论资排辈也是不可或缺的。所谓儒释道贯通,其实这种地位身份的排序,正是儒家本色的体现,可见神话小说中的神仙佛陀也不能免俗。
通俗来讲,这就如同一个人,对应的就如同是学位、学术头衔、职业职务等怎么几个方面,比如博士学位,这是最顶级的学位,某个学术领域,你已经跨入精英行列,这是你的学历证明;教授或是院士,这就是学术头衔,又比如某个领域的会长,这涉及到的,首先就是你有没有博士这样的知识广度和深度,
其次就是你有没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再就是你能不能够带好一个团队,然后有所建树,扬名立万。
镇元子号称地仙之祖,诨名与世同君,这就至少说明他在神仙界的辈分很高,是祖宗级别,修为也很高,不生不灭。镇元子道场五庄观只拜“天地”二字,而且守观童子说三清四御是镇元子的朋友古人,九曜元辰是晚辈下宾,这么唬人,连孙猴子都不信。那么,镇元子到底地位多高?他在整个《西游记》中又怎么排名呢?定位难度比较大,但是没关系,聪明如你,我们一起来分析探讨下,众人拾柴火焰高嘛。
第一、论辈份:镇元子跟三清一个级别,与菩提祖师有异曲同工之妙,比玉帝和如来要高。(一)我们先从取经团五人组孙悟空的侧面反应来看镇元子”祖“的辈分。
首先,唐僧师徒看到镇元子万寿山的反应描述。
取经团团长唐玄奘说:”若是相近雷音不远路,我们好整肃端严见师尊。“唐长老就说了,莫非这里就是我们苦苦寻觅的西天雷音寺如来佛祖所在?
沙僧说,就是不是雷音寺,那也差不多少吧。
孙悟空说:“一定是个圣僧仙辈之乡。”亲,你且来看,美猴王一路降妖除魔,他什么时候说过“哪里是个好地方”这样的话,而且赞誉有加。
这次他们师徒倒没什么异义了,异口同声地认为,镇元子万寿山是个高人修仙得道的好地方,可以媲美雷音寺了。看看,不比如来差。实际上都是小觑了镇元子地仙之祖,他的来头可真比如佛祖来大。
其次,孙悟空怀疑土地公公偷了他的人参果,拿金箍棒打五庄观的菜园子地面,竟然纹丝不动,这地面居然比金石还坚硬。这真实反应了五庄观是个万年不动的“钉子户”,镇元子自打盘古开天辟地混沌初开的时候就占据了万寿山修建了五庄观,人参果是鸿蒙未开的大帝灵根,那个时候镇元子就独霸了这块风水宝地。
地仙之祖镇元子,果然够古够祖。
(二)镇元子和三清的朋友关系。
元始天尊发请帖邀请镇元子去弥罗宫听他的混元正果讲经课堂,镇元子是从兜率宫直接回来的。
请柬,一般当然是邀请志趣相投的平辈友好,远亲近朋,一个桌子上吃个饭,聊聊天,叙叙旧,可不就是朋友嘛!而且还是老相识,老朋友。元始天尊讲经说法,跟朋友们切磋交流心得体验,地方在灵宝天尊的弥罗宫,镇元子还逗留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好么,他一次性串了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三清三圣三家的门,可见,这地仙之祖镇元子面子还是非常大的,他确实和三清是朋友,可以平起平坐、做到一个桌子上的。
(三)天庭和西天双方的头面大领导都拉拢结交镇元子。
卷帘大将沙和尚就说了,他认识人参果,那是作为保镖陪同玉帝吃的,他也只有看的份儿。镇元子是王母娘娘给蟠桃宴的重要贵宾,他献人参果,王母和玉帝拿龙肝凤髓和蟠桃做交换,明显是玉帝沾光不少,镇元子要亏一些,不过,人情世故嘛,也无非如此,互相给面子。
镇元子500年前在灵山雷音寺吃过金蝉子奉上的茶水,可见,他也是经常被西天佛祖如来邀请过去参加兰盆会的贵宾。如来请镇元子真不吃亏,似乎还有拉拢客套的意思。金蝉子作为如来的二弟子,估计也就端茶倒水的份儿,当时是吃不上人参果的。所以,镇元子碾压唐僧是没什么问题的,金蝉子当时也就是五庄观清风、明月俩童子的侍者身份。
(四)镇元子和菩提祖师的相互辉映关系。
亲,这里有个非常诡异神奇的秘密,你一定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下。
孙猴子寻求解救人参果树的方法,他对镇元子说的是去”东洋大海“找高人——实在是太诡异了哈哈哈!
高人嘛,干嘛猴子他这次不去九重天,也不去雷音寺,单单就要去东海呢?真是魂牵梦绕,日思夜想,又说不得啊!这是美猴王心底永远不敢对人言说的秘密。
美猴王一个筋斗云去了东洋大海,顺序一次是:蓬莱仙境、方丈仙山、瀛洲海岛,最后才是珞珈山普陀观音洞。吴承恩书中明确说道,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十洲,这就是隐逸高人、各种散仙大规模汇集的地方。福禄寿三星,东华帝君,瀛洲九老,原来竟然道场都在这块地方,他们貌似都有天庭玉帝的仙录,有腰牌,有挂名,就是不按时朝贡,怎么个逍遥存在。瀛洲九老还特意调戏了孙猴子一番,他们说,猴子你要是不大闹天宫,就不会被如来镇压在五行山下,还得去求什么经,过得那将是何等逍遥自在的小日子啊!这下嗝屁了吧。猢狲,就问你后悔不?.这话大有名堂啊!三岛十洲修真者的逍遥本性暴露无遗。
三岛十洲?是不是很熟悉呢?没错,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所在的这个仙岛,被称作是三岛之来龙,十洲之命脉,也是大地灵根,擎天柱。亲,你且说说,这是不是就实际暗示了花果山就是东洋大海里的蓬莱仙阁神仙洞府所在呢?甚至连如来佛祖都亲自对东胜神洲点赞不已,说什么四大部洲,只有东胜圣洲”礼天敬地、心爽气平“,他西牛贺洲”虽无上真、人人固寿“。
这第一,如来认为,西牛贺洲和东胜神洲是神仙佛陀世界最好的两极,首善之地,倒不是玉帝的天庭。
这第二,东胜神洲居然也是个好的不得了的地方,跟他有一拼。要知道,天不怕地不怕大闹天宫搞事情的正是出身于东胜神洲的天产石猴美猴王孙悟空啊!如来为什么要怎么说?还给怎么高的评价?这不是自相矛盾嘛!实力如如来者,也不得不惧怕、恭维某一个大神,这个大神就是孙悟空的启蒙恩师菩提祖师。
本公子认为,菩提祖师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通天教主,在封神大战失利后,截教被肢解,通天教主化身菩提祖师,被迫离开了他的碧游宫所在地花果山水帘洞,转去了西牛贺洲隐逸。这也就是为什么说花果山是三岛十洲根基祖脉仙基所在的原因,东府中的各种遗迹,正是当初通天教主和他的四万七千弟子们遗留下来的。万仙来朝不复存在。如来作为曾经的鸿钧三圣门下弟子,夺宝道人也好,其他也罢,总归是通天教主的子侄辈人物,当然他会对东胜神洲恭敬有加了。
吴承恩《西游记》本章节就说了,镇元子的万寿山乃是整个西牛贺洲的灵根,也是根脉,这就跟花果山也是大地灵根对上号了。也就是说,通天教主碧游宫所在地花果山,和镇元子五庄观所在地五庄观,实际是蓬莱仙境和西昆仑(也就是灵山)的两个灵根。所以说,地仙之祖镇元子和菩提祖师实际也是平辈的关系。
(五)镇元子到底是谁?他怎么和三清三圣、如来、菩提祖师、玉帝等都能攀上关系?
其实,镇元子就是《封神演义》中的陆压道人,他的显著特征就是辈分高,散仙,基本没什么大势力,他的修真方式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为代表的鸿钧天道有所不同,属于所谓的旁门左道。
镇元子,陆压,镇者,压也,镇压镇压嘛,他也是开启鸿蒙时期就出现的大仙,得道的先天圣人,在姜子牙主持的封神大战中,他可是帮了阐教大忙的,斩仙飞刀犀利无比,闻名天下。这也是为什么他能够跟元始天尊等三圣三清走得很近的原因。
镇元子在《西游记》中是本色发挥,在神仙界辈分高的吓人,跟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菩提祖师一个级别,玉帝和如来虽然是实际掌舵人,单论辈分,他们还真比不上镇元子这个陆压道人。
镇元子和陆压一样,秉承着一贯的逍遥散仙做派,是个小而精的势力存在。这个精英团队,也是各方大佬拉拢安抚的重点对象。
(六)各种大仙对镇元子的评价和态度。
福禄寿三星直接就说了,镇元子是祖,他们是宗,虽然分了个天仙地仙,镇元子比N多天仙牛了去了,祖和宗之间隔着辈分那!三星到五庄观行的也是晚辈礼节。孙悟空可是直接叫三星”老弟“呢!
东华帝君也是说猴子惹不起镇元子,他有九转太乙还丹,救不了仙树——这倒真可能是谦虚或是有意隐瞒的。
瀛洲九老,也就是跟赤脚大仙一个级别的,也是大惊,说:”你也是忒惹祸!“言外之意,惹不起。
观音菩萨说,也要让镇元子三分,这倒是观音夸了海口,不对等啊!如来都不敢这么说。
第二、镇元子的神通修为和实际势力:高低不匹配。(一)我们先来看镇元子的神通法术有多霸气。
我们先拿孙猴子来做参照物。
太上老君拿孙悟空,甩手一个金钢琢,轻松搞定,而且轻重分寸拿捏的非常到位。
如来佛祖一个如来神掌搞定,前提是需要耍个哄骗的小把戏。
镇元子一个袖里乾坤,取经团五人组连人带马全部被回收,而且屡试不爽,你孙猴子就是有提防也没什么用。号称妖圣的九灵元圣九头狮就爆弱了,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这样来看,镇元子的实际个人修为还是非常强的,完全可以匹配地仙之祖的称号。
(二)观音菩萨的显摆和镇元子绵里藏针的霸气。
孙猴子在东洋大海三山十洲转了一圈,求到了珞珈山普陀观音洞。
观音直接就说,为什么不直接来找她呢?她玉净瓶里的甘露轻松搞定。而且她还故意说了一段”诋毁“道祖太上老君的话,她说,她曾经跟太上老君赌斗,她的宝瓶里的杨柳枝,被老君放进炼丹炉里煅烧成焦木,她也能起死回生、救活枝条,一句话,咣当,砸了太上老君这个道祖,也砸了孙猴子的脑袋——他也曾经是太上老君的炉中物。
五庄观救人参果树。观音菩萨特意强调,她杨柳玉净瓶中的水,必须要”玉瓢“来接。
镇元子笑眯眯地回怼了观音一句话,玉瓢没有,倒是有玉茶盏和玉酒杯——镇元子心说,显摆什么?我地仙之祖,用的都是精雕细琢的器物,哪里用你那什么粗陋的”瓢“ 。而且,我们有理由推断,镇元子实际本人完全可以救活人参果树,而且极有可能比观音菩萨的手段要高明,他可能只需要一杯茶水或是一口酒水。
亲,你再细品品,面对打死五庄观人参果树的孙猴子,镇元子可一点也不急,不是笑眯眯,就是笑呵呵。心里有底的人啊!能自己医治。
(三)人参果树的珍贵和神奇。
福禄寿三星都说了,他们需要花费各种功夫去修炼,才能长寿不灭,镇元子就简单多了,渴了吃个果子就成,你说气人不气人?人比人气死人啊!
蟠桃宴,众仙家们吃的是她王母娘娘的蟠桃仙果,她自己和玉帝吃的跟别人不一样,是镇元子献上的五庄观人参果,效果差太多,人参果天地唯一一棵树,一个四万七千岁。
这样的宝贝,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镇元子能够在天庭和西天二元秩序下一直稳稳地独占,而且是独占鳌头,没点真本事,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唐僧肉还得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白龙马+金刚、六丁六甲、日值功曹+各种背后大佬昼夜不停地保护呢!
所以,镇元子的法力修为实际也是很恐怖的,天地神人鬼,没人敢招惹,孙猴子打死人参果树,就是请来西天佛祖如来,也得偿还,就是这么霸气、自信。
(四)镇元子的实际势力范围或是权势比较小,能力和业务不匹配。
镇元子走的是”傍门左道“,特立独行,跟太上老君三清不完全是一个路数的法门,而且是非常低调的精英路线。这就跟他的前身陆压道人一样,神仙界辈分极高,但是呢,是个“懒人”,喜欢逍遥自在的散仙生活,不愿意受人拘束,也不拜谁,也不大规模招生收徒,剑走偏锋。
所以,他的门徒似乎也不少,但是都低调得找不到名号,身边只留有四十八个小徒,也是得道的全真。
这样的话,镇元子本身的知名度都是仙界精英才能知道的;他的势力范围实际非常小,小的可怜。
他有个好处,就是善于处理各种人际关系,跟天庭玉帝、道祖、各种散仙高人,以及西方佛老都有良好的沟通交流,互通有无。这就如同歌手李健,天籁之音,非常讲究,但是呢,远不如凤凰传奇这样的更有名气。不过,人的追求不一样,就看你怎么选择了。单论势力地盘,镇元子可能都不如狮驼岭三怪,甚至都比不上牛魔王家族。好么,一个人参果大会,就给了福禄寿三星、观音菩萨、金蝉子、齐天大圣斗战胜佛等人情,会做人啊!
神仙嘛,逍遥当然是首位的,不信,你且请看庄子《逍遥游》,道家圭臬,精华。
最贵如通天教主菩提祖师者,他在《西游记》神仙道道统里面有什么名望?有什么地位?有什么身份?
也挡不住人家寂寞时候,偶尔随便调教个野生石猴几个年头就可以翻江倒海、大闹天宫吧。简单对比,肉身成圣的二郎真君杨戬修炼了多少年,也不过顶多跟菩提祖师门下修炼区区十年的野猴打个平手而已。
镇元子作为一个逍遥散仙,地仙之祖,他走的是精英路线,而且是低调自给自足的田园方式,所以,他的地位,可以说是和太上老君、元始天尊、菩提祖师等这样的顶级大佬同一个级别的,甚至玉帝和如来都是不能及的;但是呢,他的实际仙界势力相当有限,在整个诸天神佛、普罗大众的神仙系统中,也只有在精英梯队中被知晓和认可,更多的泛泛之辈则是连他的名号都不知道,就谈不上什么身份认同了。美猴王取经是为了自由身,逍遥天,快活日子,镇元子也大体相同吧!能力和地位这种东西,你扛起来就能换到地位身份名利,放下就是自在逍遥,这就是人生。元始天尊为何不愿意让姜子牙成仙或者成神?
《封神演义》是借武王伐纣的历史,暗写明朝的藩镇之乱,书中很多人物、地名都暗指了大明。因而,姜子牙也与大明有关,元始天尊不让姜子牙成仙或者成神,是“写实”。
为什么说《封神演义》的真故事写的是大明,姜子牙又与明朝有什么关系呢?
开篇故事讲的是女娲,女娲补天补的是朱元璋先祖之天《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三大名著中,都有女娲补天神话。据说,《封神演义》的作者声称,要与《水浒传》、《西游记》三足鼎立,因而也以女娲开篇故事。虽然,纣王遇到的女娲,早已是补天之后的事了,但却把真故事的背景设定在了明朝。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淮南子·览冥训》中的女娲补天神话的记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神话中所讲的“颛民”,是颛顼帝之百姓,女娲补天,补的就是颛顼帝之天。那么,这段神话又与明朝有什么关系呢?《明实录·太祖高皇帝实录》中说:“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朱元璋家是颛顼帝的后裔,为姬姓,所以,周武王灭纣之后大封姬姓,朱元璋家就被封到了“邾”,朱姓也由此而来。
女娲补天,除了炼五色石外,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积芦灰以止淫”。武王伐纣,姜子牙专门建立芦篷接待各路神仙,芦,即“芦灰”之芦。各路神仙都是遵照女娲的圣意,来“止淫水”的。淫水,即“洪”水,难道《封神演义》是反朱洪武的?
《朱氏世德碑》中,朱元璋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元初籍淘金户”。朱姓本出姬姓,所以,第六十九回“孔宣兵阻金鸡岭”之“金鸡”,其实是金姬,说的是“元初籍淘金户”之朱家。朱元璋曾经写过一首《金鸡报晓》诗:“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三声唤出扶桑日,赶散残星与明月”,朱元璋就是把自己比喻为报晓“金鸡”,唤出了大明。孔宣,就是大明王。
邾国,本是鲁国的附属国,春秋时期,因为协助齐桓公建立了霸业,齐桓公就上奏周天子,请封邾国为子爵国。周天子准奏,邾国又叫“邾子国”。邾子国在《西游记》中,就是“朱紫国”。《封神演义》中,就写到了这段历史,姜子牙虽然没有成仙或者成神,却封到了齐国,是齐国的先祖。
邾国因齐国而成为邾子国,所以,“姜子牙”就帮助姬家打天下。
鸿钧老祖指的是朱元璋,袁洪当然是朱洪武鸿钧老祖最先出现在《西游记》中,但却没有明写而是隐写。开篇故事之“开辟鸿蒙”,写的是朱元璋建立大明,石猴,其实写的是大明建立之年戊申年(洪武元年,1368年)。《汉志》中说:“钧者,均也。阳施其气,阴化其物,皆得其成就平均也。”明,就是阴阳平均。钧,又可拆解为“金匀”,指的是朱元璋效仿先祖周武王“封建诸子”。
四大名著写的都是因朱洪武恢复周制“封建诸子”所引发的藩镇之乱,寓意“封建必亡”。《封神演义》虽然也写到了这个主题,但却以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成功,“止淫水”而拯救了大明,姜子牙封神,周武王封建,“许仲琳”以这样“大团圆”式的结局赞“封建”,恐怕此时大明已亡。
洪,即朱洪武之“洪”,《封神演义》的袁洪,即猿洪,猿是猿猴,这只猿猴是《西游记》中的前世,,孙悟空是石猴,寓意戊申大明建立。因而,袁洪即朱洪武。
书中写道,袁洪是梅山人,总共有梅山七怪。所谓梅山,早就写在了《水浒传》、《西游记》中,后来的《红楼梦》也多次写梅山。梅山,指的是梅花山,朱元璋陵寝独龙阜的案山,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朱元璋曾经做过吴国公,吴王,所以,以梅花山为案山,孙权给他看门,他才是金陵第一帝。
梅山七怪来了三怪,袁洪是白猿精,“吴龙者,乃蜈蚣精也;常昊者,乃长蛇精也”。朱元璋是吴国公,属龙,所以是吴龙蜈蚣精,《水浒传》之蜈蚣岭,飞天蜈蚣王道人都是说的朱元璋。建文帝朱允炆属蛇,当然是常昊(乃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梅山七怪之三怪,写的就是这个意思,其中隐藏了建文帝与叔叔争夺皇位的历史。
纣王说,袁洪“当代之人龙也”,吴龙、长蛇、人龙都是龙,寓意属龙的朱元璋。
袁洪是《封神演义》中,与周武王抗衡时间最长的神将。杨戬在女娲娘娘的帮助下,杀到梅山,把袁洪引进了女娲的山河社稷图中。山河社稷图里,有一棵仙桃树,袁洪吃了桃子,坠了腰,被杨戬擒获。肾为水,还是个“洪”字。
这段情节,又出现了女娲,女娲就是来解决姬家危机的。猴爱吃桃,所以,女娲送给猴子一座江山社稷。但朱家却自相残杀,陆压道人斩杀了袁洪。陆压,即“芦芽”,就是“积芦灰以止淫水”的寓意,袁洪之“洪”即淫水。所以,“芦芽”是女娲的代言人,书中最具生杀大权的神仙。
姜子牙没有被封神,却被周武王封在了齐,与邾国是同一届诸侯。齐国与邾国在春秋时期是盟国,这个人物是实写,以此寓意大明建立。
元始天尊无权单方面封姜子牙封神榜是阐教和截教共同议定的,玉虚洞元始天尊奉命委托姜子牙下山封神。因而,这份名单早就确定,如要改变,元始天尊必须与通天教主协商。而且,还要请示鸿钧老祖,甚至是女娲娘娘。
那么,什么是阐教,什么是截教呢?
《玉篇》注:“阐,明也”,阐教即大明。“阐”的本义如《说文解字》所言,是“开”的意思,引申为开辟、开拓。《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阐并天下”之句,就是开疆拓土,吞并天下之意,故有“阐辟”一词。元始天尊是“元始”,即“猿始”,寓意大明“开辟鸿蒙”。
阐,又谐音“禅”,读作禅让之“禅”。元始天尊以封神榜封神,寓意大明太祖“封建诸子”。故而,这份封神榜由姜子牙封神,《封神演义》最后的结局,却是周武王“封建诸侯”。神话与现实高度统一,以神话暗藏真实的历史,以周武王封建诸侯,暗喻朱元璋“封建诸子”。
阐教,并非许仲琳虚构,《明实录·大明世宗肃皇帝实录》中多次记载了“阐教”,比如,嘉靖十五年正月,“乌斯藏辅教阐教大乘,各王差国师短竹劄失等长河西鱼通、宁远等处军民,宣慰使司差官寨桑保短竹等各进贡,凡四千一百七十余人”。《封神演义》中的“阐教”灵感应当出自这里,却被借喻为大明。
截教之“截”,古字作“巀”,是山下之雀动干戈之意。雀,指的是大明在南方朱雀之地建都,皇城又建在燕雀湖上。燕雀湖,其中又暗藏了燕王。山下之雀动干戈,这其中还隐藏了燕王藩府之西的梁山,也就是现在的石景山,《西游记》中暗写的“湿经山”。截教,寓意大明第一次藩镇之乱,“诸侯”谋反,篡夺了建文帝的皇位。所以,截教与阐教反目,师门之中“大火并”。
元始天尊也参与到大火并之中,此时别说元始天尊想篡改封神榜,也不愿意把姜子牙打到封神台去。即便是通天教主要害姜子牙,也做不到私自篡改既定的封神榜。其实,元始天尊已经提前做了防备,委派姜子牙修建封神台。告诉他是“命缘如此,必听于天,岂得违拗?”姜子牙根本就不在封神榜单之中,只是一个“扶助明主,身为将相”的凡人。
姜子牙又降服五妖,以“五路神”监造封神台。所谓五路神,指的是大明朱家“金木水火土”五行字辈。看守封神台的,是姜子牙以“五雷”唤出的轩辕皇帝总兵官柏鉴。五雷与五路神是一样的寓意,这些神都是姜子牙的亲信,他们当然不会让姜子牙去封神台封神了。
元始天尊没有封姜子牙成仙或者成神,大致就是上面所讲的情况。《封神演义》虽然写的是神怪故事,却是虚实相间,其中隐藏着真历史。
神仙道坐骑白虎怎么来的?
帮派战的奖励坐骑 帮助本帮派拿下杯赛的冠军 得到白虎礼包 会有一定几率获得白虎坐骑
西游记中镇元大仙弥勒佛菩提老祖谁法力最高?
《西游记》中镇元大仙、弥勒佛和菩提老祖谁厉害,不好比较,因为书中他们的实力都有很大黑点。
镇元子、弥勒佛和菩提祖师无疑都是《西游记》中的大佬,书中也没有写过他们的交集,所以若要正面比较三人的实力并不容易,只能从侧面也对比,其中的参考对象就是孙悟空。
菩提祖师菩提祖师在《西游记》中是最神秘的一个人物,因为他的出场只是用来教孙悟空的法术。在《西游记》中菩提祖师表现不多,也因此他的真实实力很难知晓。但因为他教出来的孙悟空实力很强,因此很多人也认为菩提祖师实力更是深不可测。
菩提祖师作为隐世高人,是代表着《西游记》的主题“三教合一”,他给孙悟空取名用的是“佛家的称呼”,教弟子们法术则包括术字门的请仙扶鸾、趋吉避凶,流字门三教九流的看经念佛、朝真降圣,静字门的参禅打坐、戒语持斋,动字门的采阴补阳、攀弓踏弩等等,正如他自己所说他精通百家。孙悟空在菩提祖师处实际上只学习了三年,习得七十二般变化、筋斗云等法术,然而这并不能说明菩提祖师厉害,而是因为孙悟空天资聪慧,原文描述他是:一窍通时百窍通。所以菩提祖师实际上就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他只负责向弟子传授知识,将弟子们引进门,结果如何还得看徒弟们的修行,否则他的弟子们岂不人人都如孙悟空那般厉害?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尽管菩提祖师学识渊博,那么他的实力如何?原著中孙悟空学完七十二变后因在师兄弟门前炫耀,而被祖师批评。菩提祖师是这样说的:“悟空,过来!我问你弄甚么精神,变甚么松树?这个工夫,可好在人前卖弄?假如你见别人有,不要求他?别人见你有,必然求你。你若畏祸,却要传他;若不传他,必然加害:你之性命又不可保。”从这里可以看出菩提祖师其实认为此时的孙悟空还是能被人杀死的。在孙悟空离去时,他又警告孙悟空:“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也就是说在菩提祖师看来,将孙悟空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他就万劫不得翻身。然而九幽之处是哪儿?九幽之处也就是“森罗殿”,在孙悟空大闹地府时,完全不惧这些地方。且“真假美猴王”时孙悟空曾描述自己:“玉帝认得我,天王随得我;二十八星宿惧我,九曜星官怕我;府县城隍跪我,东岳天齐怖我;十代阎君曾与我为仆从,五路猖神曾与我当后生;不论三界五司,十方诸宰,都与我情深面熟,随你到那里去告。”也就是说所谓的“九幽之处”孙悟空完全不放在眼里。可见,菩提祖师根本不知孙悟空真正的实力,也就是说他很大可能是没有习得孙悟空所学习的那些法术。菩提祖师口口声声说一旦孙悟空将自己传他法术之事说出去就要将他锉骨剥皮,但实际上在取经路上孙悟空说了多次,也未见他出手,倘若他真的能奈何孙悟空,又怎么会食言?可见菩提祖师是理论家大于实践家,因为他根本就不知道孙悟空学习自己法术后的状况。再者,孙悟空在大闹天宫时的实力已经完全不是刚学艺归来时可以相比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喝了仙酒、吃了蟠桃和仙丹,锻就金刚之躯,此时的实力明显比学艺归来时更强。此时的孙悟空实力纵然是佛祖也需要用计将他骗在手中用甚深法力才能将他降伏,也就是说佛祖虽然比孙悟空厉害,但也不能将他秒杀。所以菩提祖师的实力很可能被高估,他的真实实力很也许并不如孙悟空,这一点TVB版《西游记》改编得就比较不错。镇元子镇元子是孙悟空取经路上真正意义上遇到的:纯实力比自己强的人。
镇元子是地仙之祖,听起来就很有派头,给人的感觉就是和佛祖、道祖相当,而书中他也这样自命不凡。
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镇元子地位高,实力也非常强,他曾经两次用“袖里乾坤”法术抓住过孙悟空,袖里乾坤也成为书中唯一一个让孙悟空两次吃亏的技能(法宝),书中强如人种袋的法宝都只能第一次将孙悟空擒住,第二次就再也抓不住他了。
尽管如此,镇元子实力的黑点也有许多,似乎除了䄂里乾坤外,其它的很多本领都拿不出手。
镇元子与孙悟空三兄弟有过几次交手,尽管能抓住孙悟空,但也处处吃亏,赔了夫人又折兵,最后只得用唐僧来威胁。
在孙悟空推倒人参果树后,唐僧师徒逃走,后镇元子赶上他们。镇元子一人和孙悟空三兄弟打斗,几回合后就用袖里乾坤把他们全部收在袖中。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麈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地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随后,孙悟空救出唐僧和两位师弟,并用障眼法来欺骗大仙。孙悟空用柳树根变成师徒四人捆在那儿,却骗过了镇元子。若非镇元子意外打到孙悟空用柳树根变成的自己身上,孙悟空的法术也不会被破,或许那样孙悟空他们早就逃脱了。
1.那大圣念动咒语,咬破舌尖,将血喷在树上,叫“变!”一根变作长老,一根变作自身,那两根变作沙僧、八戒;都变得容貌一般,相貌皆同,问他也就说,叫名也就答应。他两个却才放开步,赶上师父。这一夜依旧马不停蹄,躲离了五庄观。
2.及打到行者,那行者在路,偶然打个寒噤道:“不好了!”三藏问道:“怎么说?”行者道:“我将四颗柳树变作我师徒四众,我只说他昨日打了我两顿,今日想不打了;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收了法罢。”那行者慌忙念咒收法。
3.大仙闻言,呵呵冷笑,夸不尽道:“孙行者真是一个美猴王!曾闻他大闹天宫,布地网天罗,拿他不住,果有此理。——你走了便也罢,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冒名顶替?决莫饶他!赶去来!”
镇元子竟然看不破孙悟空的障眼法,并因为障眼法而称赞孙悟空确有大闹天宫的本领,可见这镇元子对孙悟空还是很服气的。
镇元子无意中破了孙悟空的障眼法后又追了上去,与孙悟空三兄弟再次相斗,镇元子依然用袖里乾坤将他们所擒。
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大仙只把蝇帚儿演架。哪里有半个时辰?他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
可惜的是接下来镇元大仙的弱点又暴露了,镇元子原本要水煮唐僧师徒,但孙悟空却当着他面前金蝉脱壳,用石狮子变成自己的模样脱身,他依然没能看穿孙悟空的法术。
众仙果抬出一口大锅支在阶下。大仙叫架起干柴,发起烈火,教:“把清油拗上一锅,烧得滚了,将孙行者下油锅炸他一炸,与我人参树报仇!”
行者闻言,暗喜道:“正可老孙之意。这一向不曾洗澡,有些儿皮肤燥痒,好歹烫烫,足感盛情。”顷刻间,那油锅将滚。大圣却又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一时难做手脚,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
由此可见,镇元大仙除了袖里乾坤的法术非常厉害外,其它的法术其实很一般。孙悟空当着镇元子的面脱身再次让镇元子无奈,他再次认识到孙悟空的实力,承认自己就算是抓住了孙悟空也奈何不了他。所以镇元子也就不想和这猴子来碰硬的了,准备把矛头对着唐僧,让猴子自己服软。
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教他当面做了手脚!你走了便罢,怎么又捣了我的灶?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罢!罢!罢!饶他去罢。且将唐三藏解下,另换新锅,把他炸一炸,与人参树报报仇罢。”那小仙真个动手,拆解布漆。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法术是非常厉害的,但也不能就此对他高估,或许他的其它法术还不如孙悟,所以用了袖里乾坤的镇元大仙的实力应该只比孙悟空略高一些。
弥勒佛弥勒佛的童子黄眉老祖拿着人种袋让孙悟空和诸神连连吃亏,许多人因此认为童子厉害,主人就更厉害;然而这种观点在《西游记》中是不成立的。
比如,唐僧的白龙马肯定比唐僧厉害,他的几个徒弟也肯定比他厉害。
比如,文殊菩萨的坐骑青狮精凭实力能成为狮驼岭之王,另一个坐骑狮俐怪能在乌鸡国称雄,但文殊菩萨却不如乌鸡国士兵,被吊在御水河中还需过往神仙解救。
比如,青牛精拿着金刚琢也让众神无奈,但太上老君却直接被孙悟空捽个倒栽葱,还让孙悟空落了个专打老年人的坏名声……
所以,童子、坐骑强,师傅也就不一定强。
黄眉老祖拿着人种袋确实厉害,但他也奈何不了孙悟空,孙悟空第一次是被人种袋所收,但以后稍加防备就躲过去了。
孙悟空一时难以降伏黄眉老祖,幸而遇上了弥勒佛,将其收伏。
那么这能说明弥勒佛很强吗?并不能。因为弥勒佛收伏黄眉还需要用计,让孙悟空变成西瓜被其所吃。
行者道:“这妖精神通广大,你又无些兵器,何以收之?”弥勒笑道:“我在这山坡下,设一草庵,种一田瓜果在此,你去与他索战。交战之时,许败不许胜,引他到我这瓜田里。我别的瓜都是生的,你却变做一个大熟瓜。他来定要瓜吃,我却将你与他吃。吃下肚中,任你怎么在内摆布他。那时等我取了他的搭包儿,行者道:“这妖精神通广大,你又无些兵器,何以收之?”弥勒笑道:“我在这山坡下,设一草庵,种一田瓜果在此,你去与他索战。交战之时,许败不许胜,引他到我这瓜田里。我别的瓜都是生的,你却变做一个大熟瓜。他来定要瓜吃,我却将你与他吃。吃下肚中,任你怎么在内摆布他。那时等我取了他的搭包儿,装他回去。”
在孙悟空看来,没有法宝兵器的弥勒佛也降不了黄眉老祖,而弥勒佛并没有反对孙悟空的话,只是说出了自己的计策,取了人种袋后将他降伏。
由此可见,弥勒佛的实力也并不一定非常强大。
所以,菩提祖师、镇元子和弥勒佛这三位大佬,听起名号好像实力深不可测,但真正表现却都有实力上的黑点;具体谁更强,大家就见仁见智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