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尼斯地图位置,俄罗斯在叙利亚有什么利益?
谢谢邀请!谈谈个看法: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岌岌可危,此时,处于困难中的俄罗斯收到阿萨德的邀请出兵叙利亚,扭转了战局,稳固了阿萨德政权。自身处于困难中的俄罗斯这样做,显然不是哥们感染这么简单,而是叙利亚对俄罗斯非常重要。那么,叙利亚到底对俄罗斯多重要,能给俄罗斯带来什么利益,让俄罗斯咬牙勒紧裤腰带去帮助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呢?我们分析一下。
叙利亚是俄罗斯突破美国围堵的突破口,也是控制欧洲与中东能源贸易通道上的阀门
美苏联冷战时期,两国在中东地区的势力都不大,主要是缺乏适宜的土壤,通过输出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同化中东获取盟友比较困难,于是援助比拼成为美苏竞争中东的重要手段,而叙利亚等正是这种背景下培植起来的苏联势力。叙利亚现总统巴沙尔•阿萨德的父亲哈菲兹·阿萨德时期,就和苏联在经济和军事上合作紧密,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继承下来两国的传统友谊,并且随着俄罗斯被美国搞的北约东扩压的喘不出气来,需要有一个突破口缓解压力,于是叙利亚就成为俄罗斯战略层面的一个和美国掰手腕的突破口。
叙利亚是连接欧洲与中东地区的交通枢纽,是扼守中东与欧洲的桥头堡,俄罗斯获得叙利亚就等于是给欧洲与中东的自来水管上安装了一个阀门,把欧洲纳入到俄罗斯的掌控下,这是一个战略层面的优势,也是俄罗斯获得的最大的战略利益。
叙利亚是保障俄罗斯出海口安全的重要基地,与俄罗斯克里米亚对土耳其海峡形成掎角之势,保证俄罗斯由黑海经过土耳其进入地中海进入中东地区的安全
俄罗斯在叙利亚有海军基地,通过帮助阿萨德政权还获得了开辟空军基地的利益,叙利亚已经成为俄罗斯在中东地中海地区重要的军事力量桥头堡,即能控制地中海,又能掌控欧洲与中东的能源贸易大通道,还可以辐射中东地区国家,在中东这个传统的美国势力控制地区打下了一颗钉子。俄罗斯存在于叙利亚,也与同样反对美国的伊朗,还有未来伊拉克形成了一个俄罗斯的新的势力阵营,成为与美国在中东抗衡的重要势力范围。
俄罗斯在叙利亚的存在,也形成了对土耳其夹击之势,既遏制了土耳其肢解叙利亚,又钳制住了土耳其的势力不敢深入中亚和支持车臣分离主义分子,保证了俄罗斯战略后院的安全。同时,也对土耳其构成战略威慑,解除了耳其拿土耳其海峡要挟俄罗斯,使土耳其处于战略上的被动位置。
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时,也有围魏救赵的意思,当时,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事件,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围堵攻击,应对乏力,俄罗斯需要找到一个突破点,减轻克里米亚事件的压力。
俄罗斯在叙利亚塔尔图斯的军事基地是使俄罗斯黑海和地中海之间构成一个战略掎角之势,保证了俄罗斯通往欧洲、地中海、中东地区的这条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并对土耳其形成战略包抄,使俄罗斯被土耳其利用其海峡进行威慑,变成了俄罗斯利用叙利亚军事基地对土耳其形成战略威慑。
叙利亚有俄罗斯的经济利益存在,同时叙利亚也是俄罗斯借机竖立影响力的重要节点
俄罗斯与叙利亚是传统经济伙伴,俄罗斯在叙利亚投资巨大,2009年时,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投资达到了近200亿美元,涉及能源、基础建设等等领域。俄罗斯不能让这些投资打水漂,不能看着叙利亚被美国所肢解,更不允许土耳其以及伊斯兰恐怖组织占领叙利亚。
俄罗斯通过帮助叙利亚,使俄罗斯的仗义形象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美国抛弃盟友不管形成鲜明对比,可以说,正是叙利亚让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威望大增,伊朗、伊拉克、沙特等等国家都对俄罗斯刮目相看。
俄罗斯对叙利亚的帮助获得的成功,也让俄罗斯重新找回了自信和尊严,并且让俄罗斯在中东地区进行势力扩张有了信心。俄罗斯在中东与美国的博弈中已经占占据了优势,美国在收缩,俄罗斯在扩张,而这一切都是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所带来的,由此来看,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利益的一个集散地。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都不喜欢伊朗呢?
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是中东地区最主要的两大民族,他们在该地区连续生活时间最久、交集最多,又以宗教派别不同,语言、文化与历史传统差异而闻名。
历史上(7世纪起),(1)阿拉伯帝国曾对波斯实现征服,终结称为“波斯第二帝国”的萨珊王朝,波斯在7—10世纪实现宗教伊斯兰化,该时期为两大民族结仇的初始;(2)期间与此后,波斯境内经常发生以什叶派为旗帜反对自认正统的逊尼派统治的斗争,到莎菲王朝(1502-1722年)崛起并确立什叶派为国教,两大民族的矛盾不断发展。
当代中东,西方势力的殖民与插手对两个民族的矛盾起到“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作用。既有的三大矛盾没有解决,又因为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产生新隔阂。
一、领土之争:有两伊阿拉伯河的主权之争;胡齐斯坦(阿拉伯斯坦)、霍尔木兹海峡及大小通布岛、阿布穆萨岛之争等。
二、宗教纷争;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海湾国家成为霍梅尼输出革命的目标,1981年海合会成立宣示海湾王国团结抵御伊朗的决心。
三、伊朗在海湾和中东地位提升,影响扩大,利益诉求增加,使得阿拉伯人与伊朗的矛盾加剧。
二战后,英国势力不断撤出,在美国填补空缺的同时,伊朗作为其盟友被扶持壮大,曾有土、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四国巴格达条约/沙特、伊朗共同制衡埃及纳赛尔泛阿拉伯主义两大事件与过程。
1979年伊朗成为政教合一国家,阿拉伯与其矛盾更加突出,以1980-1988年两伊战争为把爆发点,萨达姆的伊拉克打头阵,海湾逊尼派国家等暗中支持。
1990年海湾战争到2003年萨达姆政权被推翻,阿伊矛盾进入新阶段,特点如下:
1、以沙特牵头,阿联酋、巴林为最积极国家,科威特、阿曼态度一般,卡塔尔消极(同情伊朗),加上也门(政府)约旦、埃及等国家,中东伊斯兰逊尼派阵营初步形成;另一方以伊朗为核心,包括占伊拉克人口多数的什叶派、叙利亚政府、黎巴嫩真主党、也门胡塞部族势力、巴勒斯坦哈马斯(逊尼派但力挺伊朗),阿拉伯世界力量两分,其矛盾对立已经压倒战后半个多世纪的阿以冲突。
2、海湾阿拉伯国家力邀美国保护,后者军力大举进入,在海湾乃至中东保持大范围、高密度、重装备、多兵力的军事存在,并定期派遣航母编队、战略战术战机编队造访、演习,威慑伊朗。
3、除了上述地缘政治变化外,伊朗以石油援助其阵营的诸多国家,在OPEC中坚守限产保价立场,反对美国控制和影响,与沙特为核心的主流派针锋相对,两大力量的冲突在能源领域凸显。
沙特和以色列会联手对付宿敌伊朗吗?
会的。尽管沙特与以色列本身就是一对宿敌,但是共同的利益会让他们走到一起联手对付共同的宿敌。5月8日,美国退出了伊核协议,这将使本是宿敌的沙特和以色列加速合作共同对付伊朗。
大家知道,在前一段时间,特朗普宣布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引起了整个伊斯兰世界的愤怒。作为伊斯兰世界老大的沙特,不仅态度暖昧,而且在美国的做媒下,与以色列勾勾搭搭!如今美国已退出伊核协议,沙特与以色列将由暗中合作很快走向公开联手来对付伊朗。
一是与以色列合作对于沙特并无大害。沙特将会毫无顾忌地与以色列合作。眼下,阿拉伯世界的国家已经乱成一锅粥,比较稳定的国家只有沙特自己,而且还掌管着石油美元特权!说到底,就算公开与以色列合作,阿拉伯世界又有谁有实力敢对沙特的做法说三道四呢!
目前,阿拉伯世界逊尼派国家受到西方、伊朗双重压力,内部矛盾复杂,自顾不暇,而且无论在那方面还都要仰仗着沙特。哪还有闲心管这事。至于叙利亚、伊拉克乃至也门虽是阿拉伯国家,但都是什叶派掌权,跟不跟以色列联手,他们也都是敌人。所以,与以色列合作,并不影响沙特的老大地位。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层,沙特与以色列将由暗通款曲,很快会走向公开。
二是沙特自己的日子不好过,急需外援。三年油价的持续走低,使沙特严重透支,失去了往日石油土豪的风采。全球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和普及突飞猛进,油价走低局面一时也很难改变,沙特压力极大。还有沙特王室内部矛盾公开化,国王虽已平息,但隐患还在。周边卡塔尔等也不让人省心,不但牵扯精力,也多少影响到它老大的地位。
三是来自伊朗的威胁,更让沙特闹心。众所周知,沙特和伊朗在历史、地缘、教派方面的矛盾由来久,近年不断加剧。伊朗支持卡塔尔、也门胡塞武装,更主要的是以什叶派为纽带,与伊拉克、叙利亚共同打造什叶派之弧,想以此抗衡以沙特为首的逊尼派势力,争夺中东伊斯兰世界主导权。
沙特对此十分重视,采取了与伊朗断交,出兵也门镇压胡塞武装,扶植在叙利亚和伊拉克IS,企图颠覆亲伊朗的叙利亚、伊拉克两国政府,但效果不佳。IS基本被铲除,叙利亚和伊拉克两国局势稳定,且仍坚持亲伊朗疏沙特政策,胡塞武装影响力增大,还打死了沙特支持的前总统萨利赫,卡塔尔的反目,使沙特又多了个敌人。
沙特面临的形势极为不力。靠沙特自己之力已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而现在阿拉伯世界的情况,让沙特很难得到同盟国家的有力帮助。面对这种情况,逼迫沙特只能另辟溪径。
四是以色列在阿拉伯世界既孤独又没有安全感,而且伊朗是它和沙特的宿敌。众所周知,以色列是穆斯林的眼中钉、肉中刺,而且深陷伊斯兰重围之中。所以,尽管以色列很有实力,但毕竟国家太小,自然也就缺乏安全感。为确保安全,以色列希望中东伊斯兰世界像现在这样四分五裂。这样不足以对它构成威胁。而让以色列感到有威胁的是,正在崛起且实力不断扩张的以伊朗为首的什叶派势力。所以,以色列也想在中东找一盟友,既增加自己的安全,又能打击共同的敌人。很自然沙特入了以色列的法眼。
五是由美国大哥摄合,沙特与以色列一拍即合。有美国大哥做媒,有共同利益、共同敌人,他们会很快联手,对付共同的敌人伊朗。其实说沙特与以色列联手还不够准确,应该说是沙特与以色列充当美国大哥的打手,或者说是美、沙、以联手,也许这样描述更为准确。因为一个崛起且不断扩张的伊朗,不仅不符合沙特、以色列的利益,更有损于美国的利益。
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国与国之间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中东沙特与以色列这对天敌能够联手对付共同的宿敌伊朗,真是生动、淋漓尽致地铨释了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
随着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沙特与以色列联手对付宿敌伊朗,将合公开化,而且合作会很紧密,配合会很默契。
事态如何发展,让我们拭目以待!
请关注【下午历史茶】
利政府军已完全控制整个首都?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6月4日报道,利比亚团结政府军发言人穆罕默德-格努努高调宣布,团结政府军已经“全面解放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他们目前已经重新夺回了的黎波里的控制权,对此,穆罕默德-格努努表示,这对于利比亚民族团结政府来讲,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据了解,土耳其联军目前正在进行的“愤怒火山”军事行动当中 已经成功的攻占了一个利比亚国民军丢弃的弹药库,他们在这个弹药库当中缴获了至少7辆俄制坦克,3辆装甲车,5辆军车,3辆装甲运兵车,另外,他们还成功的缴获了1架利比亚国民军丢弃的武装直升机。
由此可见,在土耳其的帮助和策划之下,利比亚团结政府军,在这次“愤怒火山”军事行动当中取得的成果确实非常丰硕,这也使得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目前已经退出了首都的黎波里地区,那么问题来了,这是否意味着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就已经彻底失败了呢?
笔者认为,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目前还没有彻底失败,理由很简单,就算利比亚团结政府军目前已经控制了首都的黎波里,但是,哈夫塔尔并没有出现胆怯,他依然在组织利比亚国民军在继续战斗,只要战斗没有结束彻底分出胜负,那么,利比亚国民军以及哈夫塔尔就没有失败。
虽然利比亚团结政府军得到了土耳其的支持,还成功的守住了首都的黎波里,但是,利比亚团结政府军,依然无法彻底打败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目前,利比亚国民军依然牢牢地掌握着该国80%以上的领土,从战斗意志方面来讲,哈夫塔尔依然有决心彻底解放整个利比亚领土。
另一方面,虽然利比亚团结政府得到了土耳其的支持,暂时在首都的黎波里地区拥有不可小觑的实力,但是,哈夫塔尔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依然能够得到俄罗斯的大力支持,就在前几天,利比亚目前的内战依然属于一场代理人战争,俄罗斯还紧急向哈夫塔尔又提供了14架战机,其中,6架战机为苏-24战斗轰炸机,8架为米格-29战斗机。
这就说明,俄罗斯依然是哈夫塔尔坚定的支持者,不仅向利比亚国民军提供了大批的雇佣军,还为其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现在连战机这样的空中大杀器都已经提供给哈夫塔尔,这会在未来一段时间的军事行动当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也就是说,俄罗斯为了自己在北非地区的战略利益,势必会坚定地支持哈夫塔尔,这样一来,那么,哈夫塔尔和他领导的利比亚国民军就没有彻底失败。他们依然拥有再次攻入首都的黎波里的实力。
欢迎评论区说出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大家共同探讨。
关注小柳聊聊兵 更多精彩内容观看
叙利亚反对派如何崛起的?
叙利亚反对派的崛起有叙利亚国家内部的问题,还有域外势力干涉的双重方面崛起;
自2011年年初的阿拉伯革命开始之后,随着突尼斯、埃及和利比亚相继发生了政权更迭,这波风潮不可避免地刮到了叙利亚。在利比亚卡扎菲政权没有垮台之前,叙利亚国内没有什么反对派,只是一些小鱼小虾在瞎闹。2011年8月,随着卡扎菲政权的垮台,叙利亚开始受到西方国家的关注。
于是西方国家开始宣称巴沙尔政权为非法,丧失了合法性,要求其下台,于是开始支持反对派要武力推翻巴沙尔政权。在2011年7月30日,原叙利亚政府军空军上校利亚德·阿萨德率领一部分军队被西方策反,开始反水,组建了叙利亚自由军。同时,境外也组建了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受到了土耳其、沙特卡塔尔等国的公开支持。
我们再看对美国来说,叙利亚发生内乱是其打击巴解组织、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朗的好机会。可以进一步掌握住中东的油气资源。欧洲国家无力也无意对叙利亚进行直接的军事打击叙。而美国由于对中东的石油依赖大大减少为应对中国的快速崛起,在中东奉行收缩战略,战略重心是在亚太地区围堵中国,美国不愿意在中东大打出手。
另外,叙利亚危机是巴以问题、伊核问题、伊斯兰教派问题、难民问题等中东问题核心所在,牵扯俄罗斯、伊朗等所有世界和地区大国的战略利益。如果尚能控制局势的巴沙尔政权轰然倒塌,叙利亚内部种族矛盾、恐怖主义、安全问题等行将外溢,极有可能将中东再次拖入全面战乱的境地,最危险的是伊斯兰极端势力会趁机起,这最终会危害欧美自身利益。
同时,刚刚从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脱身的美国不愿意立即卷入下一场战争,从而又背上一个战争包袱,况且叙利亚军队远胜于利比亚和伊拉克军队,忠诚度很高,作战体系也相对完整。此外,没有安理会的支持,美国又缺乏明确完整和配套的政治策略,欧盟尚未从欧债危机中恢复过来,自身还面临分裂,还没有能力干预。可见未来一段时间欧美很难会再大规模军事干预中东。
所以欧美主要采取怂恿土耳其、卡塔尔、沙特等国打头阵,对叙政府进行外交施压、经济制裁,统一并武装反对派等手段,企图低成本、短时间实现叙政权更迭。土耳其成为叙利亚反对派的大本营。作为逊尼派的土耳其政府,其在叙利亚危机中有自己利益和打算:第一,推翻巴沙尔政府,建立逊尼派亲土耳其的政府,扩大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第二,打击叙利亚库尔德人武装,防止其独立或与土境内库尔德人反叛势力结为一体;土耳其私心是希望巴沙尔政权、反对派、叙利亚库尔德人相互博杀,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所以,在叙利亚危机爆发初始,土耳其与利比亚新政府一道成为最先承认叙反对派的国家,并成为叙利亚自由军的大本营,公开武装自由军来推翻巴沙尔政权。在国内外反对派的支持下,叙利亚自由军实力大増。2011年9月,叙利亚自由军又与另一支反政府武装“自由军官运动”合并,规模进一步壮大。2011年11月16日,自由军宣布成立临时军事委员会。2012年2月9日,自由军已有22个军营,约3万人,包括15万“归顺”士兵,分布在全国13个省份。随着实力的増强,叙利亚自由军陆续控制了大马士革郊外以及第三大城市霍姆斯的部分地区。
2月下旬,叙利亚自由军攻占叙西北部伊里ト省大部分地区。由于力量和装备与政府军存在巨大悬殊,自由军主要装备为自动步枪、反坦克火箭等轻武器,无坦克、火炮等重型装备,亦缺乏空中掩护,所以主要采取游击战战术。这套战术让政府军在城市巷战中优势难以发挥,重型机械化的政府军队在城市各个区域都处于被动防守的局面,力量难以展开,往往还造成平民重大伤亡。
反政府武装则充分利用城市街道狭窄,不利于重武器发挥的特点分散对抗政府军,在多地点燃战火,政府军不得不同时多线作战,还要对一些关键城市“严防死守,力量被“薄”。无论从装备还是战斗力来讲,自由军与政府军相差甚远,很难与政府军正面交锋,只不过是通过打游击的方式袭击政府军和安全部队而已。但自由军整合了许多武装组织成为当时最大反对派军事武装力量,并在全国范围内频繁武装袭击政府军,这成为让国内局势由游行示威演变为武装流血冲突的主要推手,也成为初期反对派武装夺权的主要力量。
就在内乱各种势力交杂之下,叙利亚反对派快速崛起。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