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语e329,阿富汗特色文化?
阿富汗是中东地区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国家,其文化可谓灿若星河。人们对于阿富汗文化的认识始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阿富汗土王与法国政府签订了一项协议,法国政府被允许派遣一支考古队前往阿富汗进行考古挖掘,此举开启了阿富汗历时60年的考古大发现。
由于阿富汗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东西方交往的必经之路,所以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几次东西方文明的大交融,也多以阿富汗为中心地带展开,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公元329年古希腊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
阿富汗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佛像雕塑的,因为这个国家是佛教文化与古希腊文化最早的交汇点,当地人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开始尝试为自己信仰的神塑造雕像。
总体来说,阿富汗文化是多元的,既有希腊古风,又存佛国天语。既有青铜器时代分布在欧亚草原地带的草原文化,也可以看到撒拉逊人文化的影子。
阿富汗人在生活风俗和饮食习惯等方面,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很大。他们对伊斯兰教十分虔诚,严格遵守5条教规。在一切隆重的场合都要表的信仰,信诵清真言:“除安拉外,另无神祗,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
阿富汗人很喜爱喝茶,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炎夏,几乎天天离不开茶。即使是贫困的人,每日也不能不喝茶。在日常食物中,普通的阿富汗人以烤饼和一般蔬菜为主,而上等人则以大米和牛羊肉为主。
阿富汗妇女地位低下,一般不得在公共场合露面;也不准站立向客人递物,过去多以下跪呈递,现代已改成了下蹲呈递。阿富汗的年青女人,在外出路遇他人时,总习惯以黑纱遮住脸,以表示对他人的礼貌。
阿富汗人的一般礼节礼仪有三种形式:与陌生人相见时,一般惯行握手礼;与相互熟悉的人相见时,一般惯以右手按胸,同时点头并说“真主保佑”,然后再拥抱两次;与特别亲密的朋友相见时;一般要亲吻或碰额两次
阿富汗人喜欢红、绿色,但忌讳猪、狗图案。在阿富汗,消极的数字是13和39。
古代文人写过哪些送别的诗词?
谣曰:靠窗边,门前娃儿放飞鸢,遥望天,揪襟按胸忙急喊,拉住线,大风刮来争脱线……
【按语】
中国自古以来是文明之邦,崇尚礼仪、珍惜友谊,友情浓于水,亲情浓于血。朋友之间,效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家庭成员,默守“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所以,送别自有诗,一步一回头,眼看太阳下山头。
【送友人代表作】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1)
一一一一一一
(1)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送亲人代表作》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2)
一一一一一一
(2) [唐] 李白:《赋得暮雨送李曹》。
【送情人代表作】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3)
一一一一一一
(3) [宋] 柳永:《雨霖玲》。
【送同窗之词】
莺啼序.梁祝
相呼粉郎阁外,共拈书印记。照烛影、笔点春秋,寄与来日乡试。向寻处、花梢意气,牵云曳雨何来忌。但姿游,北往南来,携行同使。
三裁同窗,别院探陌,会佯羞欢意。盼春小、切莫春忙,尚留花季商议。未同欢、萧然此去,对长路、盈盈相倚。送斜阳,游影尘劳,佩珠垂累。
牵游影里,怅望阶前,待阑月熟视。甚趣味、觉来真个,杨柳新裁,燕子飞来,念人归里。掀帘却见,横钗盈袖,晃然罗扇忙遮面,奈红装、此景初惊异。收回素手,知身已许人家,暗冲不隐清泪。
妆楼在望,镜月归来,惯敛眉懒避。最娇软、愁为高烛。恐怕低头,隐现清吟,黯消愁字。寻闲借酒,差凉频举,啼妆不住还归去,遇胡桥、一酻伤心地。两情依约重逢,蝴蝶加身,趁飞若比。(4)
一一一一一一
(4) 马同儒著:《三上词话.词谱》卷中,中国书店,2016年,第329页。 [注] 原声填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