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跃死城,有多少活着回去的飞行员?
东京大轰炸后来又被称为“李梅火攻”,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性最强、造成损失最严重的常规轰炸。当然了,轰炸的一方是二战时期的美国,被轰炸的一方就是:二战时期恶贯满盈的日本帝国主义了。其实整个东京大轰炸分为两个阶段和时期:一是,美国人有限报复的阶段;第二个才是全面战略轰炸日本的阶段。说白了,东京大轰炸是美国为了迫使日本投降,也是为了报空袭珍珠港的一箭之仇而采取的地毯式、战略性的轰炸。
此次轰炸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惨重的常规性轰炸。不过随后日本又遭受到了两颗核弹的攻击,这样看来日本人也是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了。
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中去看一看:当年的东京大轰炸到底有多惨烈吧!
美国人第一次轰炸东京纯粹是为了复仇,结果损失最大的却是我们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美军的珍珠港海军基地,随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宣布:美国全面开启对日宣战。
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美国是举国哗然,国内也是义愤填膺的存在,罗斯福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半个月之后也就是1941年的12月21日,罗斯福召开了会议,核心议题只有一个:尽快组织对日本本土的一次轰炸,并且目标是东京。
杜立特正在训练美军飞行员当时经过了三个月左右的训练,美国海军开始正式实施对东京的轰炸方案。该方案计划用16架轰炸机,从太平洋上距离日本本土900公里的航母上起飞,轰炸日本东京,由航空兵专家杜立特中校率领。
这个方案看起来很好,但是有两个重大的问题:
一是,运输轰炸机的航母如果被日本发现怎么办?
第二个问题就更大了,当时美国用的是B25轰炸机,这款轰炸机的作战半径有限,轰炸完东京以后是无法返航的。
当时美国还没有占领距离日本本土很近的岛屿。总不能让美军飞行员学习日本的“神风敢死队”,炸完之后直接用飞机撞击东京吧!
当年美国人第一个选择是:轰炸完东京的飞机和飞行员可以降落在苏联的远东地区。不过当时苏联正被德国人打得无所适从,他们害怕此举又惹怒了日本,于是乎就没有理睬美国的这一要求。
被苏联无情拒绝后的美国只能拿起地图继续寻找迫降的地点,他们发现我国浙江沿海有几个地区没有被日本占领。此时我国正处在抗战最困难的时期,美国要轰炸日本东京,一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立即同意了美国的请求,没办法:敌人的敌人就是“铁哥们”。
1942年4月2日,美军两艘航母搭载着几十架B25轰炸机开始向日本靠近。可是还没有靠近日本多远就被日本海军给提前发现了,杜立特只能提前十个小时开始行动了。
16架B-25轰炸机陆续飞抵日本上空,当时的计划是轰炸东京的10座军事和工业目标。不过由于日本的防空火力过猛外加上战机的拦截,美军轰炸机仓促地丢下了十几吨弹药就走了。
据事后统计,16架轰炸机总共投弹约13.6吨,只造成了约50名日本平民的死亡。这就是美国第一次轰炸东京的战绩,不过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最终受到重大损失的可是我们……
轰炸完东京之后,杜立特带领轰炸机编队按照预定计划开始往我国海岸飞行,最终顺利降落在浙江衢州。
当时除了7名飞行员降落在日占区后被俘或丧生外,其余73名飞行员都被英勇的中国军民救了下来,为了掩护这些美军飞行员们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在美军飞机降落后不久,日军立即发动了大扫荡,美军飞机降落地周围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所有建筑物都被无情的摧毁。
当地的老百姓们遭到了日军疯狂的报复和杀戮,付出了重大的牺牲。日本人为了搜出美国的飞行员,杀害的中国老百姓达到了25万人之多。
李梅将军第二次东京大轰炸——“李梅火攻”,堪称人类史上最残酷的常规轰炸美国第二次东京大轰炸才是真正的超级轰炸,本质目标只有一个:减少自身的伤亡、摧毁日本的战争潜力,尽快迫使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
美国之所以能够在第二次东京大轰炸中给予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美国研制出了最新的战略轰炸机——B29空中堡垒轰炸机。该轰炸机时速达到了563千米/小时,飞行高度已经超过1万米,打击距离达到2,400千米,并能携带9,000公斤的炸弹。
有了这款轰炸机之后,美国轰炸日本本土一点问题都没有了。不得不说,此时美军轰炸机的各项性能已经全面领先于同时代的其他国家了。
二是,美国采取了新的轰炸办法,以前是用炸弹来炸,这次改用“火攻”了。美国采用了李梅将军的建议,用B29战略轰炸机挂载着燃烧弹轰炸日本。
由于日本的房屋大部分都是木质结构,所以美国的燃烧弹给日本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末日到来了……
1944年11月一1945年8月期间,美军一共对日本的98座城市实行了战略大轰炸,共出动B一29轰炸机3.3万架次,投弹16万吨,炸死23万人,炸伤35万人。整个日本24%的房屋变成废墟,1600架飞机被摧毁,1650艘船舰被击沉击伤……
其中遭受损失最大的是日本首都东京,所以这次轰炸又被称为——东京大轰炸。
1944年的11月24日,美军派出了88架轰炸机空袭东京,这是自上一次轰炸东京以后的又一次轰炸日本本土。
不过飞机是在10,000米高空投弹,结果只有约30架飞机找到了轰炸目标,只有10%命中了预定的目标。此次轰炸的效果严重的一般般,不过后来情况发生了逆转……
美军里面能人还是很多的,有一个叫做李梅的将军提出了一个建议:“火攻日本”,也就是用飞机载着燃烧弹去轰炸日本。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恐怖的效果吧:
1945年3月9日夜间,美军一共派出了334架B一29从关岛直扑东京,实行地毯式轰炸,投下2000余吨燃烧弹。此次轰炸给东京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市区中心41平方公里被夷为平地,26.7万幢建筑物付之一炬,共炸死烧死83793人,另有10万人被烧成重伤,100万人无家可归。
当时日本人为了清理尸体和废墟,总共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清理完毕。
几乎被夷为平地的东京往后美军又轰炸了东京几次,每次都是炸死数十万人、烧毁无数的房屋、无数的日本人无家可归葬身于熊熊的烈火之中。东京经过数次轰炸以后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50%的房屋被烧毁、几百万人无家可归、几十万人被当场炸死、烧死等等。
此后的日本帝国主义仍然准备顽抗到底,准备实施所谓的“玉碎计划”。不过美国人最后送给了日本两个终极礼物:美国用两颗核弹袭击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当场就炸死了几十万人。
日本人眼看大势已去,于1945年8月15日这一天宣布:无条件投降了。
那么两回合的东京大轰炸,美军一共损失了多少架飞机、有多少飞行员牺牲呢?其实美军的损失并不是很大,没办法实力的碾压最是无情了。
1942年的那次轰炸中,美军大概派出了80名飞行员参战,最终有7名左右的飞行员迫降在了日占区,最后被无情的折磨致死了。其余的73名左右的飞行员受到了中国军民的严密保护,基本都安然无恙。B25轰炸机倒是几乎全部坠毁了,16架中的15架坠毁。
1944年开始的真正的战略大轰炸,其实美军本身的伤亡也不是很大。美军在随后开始的“火攻”中,一共才损失了几十架飞机和几十名飞行员。主要原因很简单:
一是,美军的B29战略轰炸机的飞行高度达到了10000米以上了,日军的防空武器很难够得到;
二是,当时日本几乎已经被打趴下了,没啥能力来彻底反抗了;
三是、美国占领关岛以后离日本本土就很近很近了,也就是可以来去自如了。
最后我想说,东京大轰炸被成为人类历史上最残忍的常规轰炸。不过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在二战中表现得更加残忍,说白了也就是: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罢了。我认为,要想让侵略者怕你、敬你,那么你只有比侵略者更加强大、手段更狠才行。二战中的美国人做到了……如何游遍广东全省?
很高兴有机会回答这个问题。❤️
如何游遍广东全省?我认为可以用两种方式游遍广东省。
第一种方式:放松享受方式。❤️
重要城市走一遍,比如,广州市、东莞市、肇庆市、茂名市、湛江市、阳江市、深圳市、惠州市、清远市、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梅州市、韶关市等。每到一个城市,去一下这个城市的推荐景点,品尝城市的特色小吃,我们只管行程舒适开心就好。看到漂亮的风景或者建筑物,我们就拍拍照,每到一个城市,我们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悟和心得。如果在哪一个城市碰上举行什么活动, 我们一定要去参加,感受活动的热闹气氛,这样有利于我们增长见识。 我们只管放飞自我,放松心情。走完了所有的主要城市,玩遍推荐景点,那么我们就算游遍广东省了。这是一种简单的放松的旅游方式。这种旅游方式,我们可以自驾游,也可以使用综合性的交通方式,乘飞机,汽车,高铁等。很多人都喜欢采用这种方式旅游。整个行程大概20天左右。
第二种方式:求知探索方式。❤️
怀着一种求知求学的探索精神去广东旅游。如果我去广东旅游,我就会采取这种方式。
在这里我就把这种方式写出来献给大家。也算是我将来广东旅游的攻略初稿。
我首先要去的地方可能是韶关市仁化县丹霞山景点。亲眼看看12万年前的马坝人的头骨是什么样子,看看6000多年前的石峡文化遗址。毕竟这里是一个世界级的地质公园。是广东境内迄今为止,发现最古老的智人化石文物的地方。这对一个探索爱好者来说是最具吸引力的。
游完丹霞山以后,接下来我会去北边的南雄市。我要去看看珠玑古巷梅关古道。这里是中原地区和广东地区古时候的通道,成千上万的汉人就是经过此地南移广东省,中原汉人从这里南迁广东再和当地的俚族人融合以后,形成和发展了独特的包容开放的岭南文化。这里有很多姓氏的宗祠。我要去看看梁氏宗祠是什么样子,这个宗祠和我有没有关系。
接下来,我会回韶关市,然后去乳源瑶族自治县,它离韶关市不远,可能我会去乳源县的瑶族村寨,我要了解一下广东的瑶族和我们的云南瑶族有什么区别?从文化、语言、服饰等方面了解,对比。
接下来我前往广东东北部的梅州市。到了梅州市,我有三件事情要做。第一件事情,我要去梅县区雁洋镇虎形村参观叶剑英元帅纪念馆和他的旧居,看看这位出自我们家乡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元帅的旧居是什么样的。我可能会在梅州呆两三天,看看其他风景,品尝一下梅州的美食,我要尝尝梅州肥厚的扣肉,还有中原人经饺子演变而来的酿豆腐是什么味道?和我们云南石屏的蘸水包浆豆腐有什么区别?当然还要品尝东江盐焗鸡。我想之所以会成为广东名菜,它们一定很美味。要找正宗的!
接下来我将前往河源市,我要去河源的东源县漳溪畲族乡,我要去探寻一下古老稀奇的畲族文化,我很好奇,他们和瑶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们会自称“畲瑶”、“瑶”、“瑶家”、“山瑶”、“瑶人”,他们和我之前探访的广东西北部乳源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文化、语言、服饰?他们的祖先是源于湖南呢,还是源于福建?当然我可能根本无法考证。不过我还可以把他们和我们云南的瑶族和苗族做一下对比,因为在清朝末期,有人把他们判定为苗族。这个时候可能我会感觉很累了,所以我下一站就去深圳。
在深圳住两三天左右,去金沙湾海滩放松放松吧,听说那里便宜。在深圳的这两天,整理一下这大半个行程的记录。修整完毕,乘高铁返到广州。
在广州呆两天,主要是想看看广州南越王博物馆,再次了解一下,汉文化是如何被带到广东的。在此期间,我不会忘记去找一家比较正宗的广东早茶管,再次体验广东饮食文化。至此,我基本品尝完了广东的传统菜肴了哦。还有,我会安排去参观一下广州的红色旅游区,比如,黄埔军校旧址、孙中山在广州的故居、鸦片战争博物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广州起义纪念馆、农民运动讲习所等。
接下来,我将前往广东肇庆。
广东肇庆是岭南文化与汉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地方,我想去看看最后逃往我们家乡云南的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榔称帝的地方,看看他曾经在那里做过什么,留下过什么?那里有些什么重要的历史古迹?之后,我将南下中山市。
到了中山市,看看我们近代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居和辛亥革命纪念馆。一定要好好参观一下这位伟人的故乡,真的很好奇。之后就是我广东游的最后一站硇洲岛。
那里应该是一个很美的小岛。我要去看看祥龙书院、八角井、宋皇碑、送皇亭、宋皇村、赤马村,去看看那座建于1899年,高103米,齐名伦敦、好望角灯塔,被列为世界著名三大灯塔之一的古灯塔。
在那里能不能遇到一个履历丰富,去过南沙群岛的渔民呢?如果有幸找到这样一个人,我可能将延长3到5天在湛江逗留的时间。我对南海太有兴趣了。
至此,我想我的广东之旅就圆满完成了。总耗时30天左右。
以上就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我的回❤️答对去广东旅游的朋友有一定的帮助。
🙏🏻我是老梁,一个爱探索的旅游博主。关注我,你陪我旅游,我带你探索。
(图片来自网络)
辽宁本溪高中为什么成绩好?
本溪高中是本溪市,乃至辽宁省最有名的高中,省重点之中的战斗机!之所以成绩好,我认为有以下三点:
一、学苗高中的学苗是本溪市最顶尖的,而且每年为了学苗,高中也是下很大的力气去找。甚至会利用名声来吸引其他城市的优秀学生来。
还会用奖学金,免学费等一些优惠政策来留住好的学生。
二、师资高中的老师教学水平是毋庸置疑的,问问他们每月的收入就能理解。但是同样他们也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高中对老师的要求极为严格,学生不喜欢的,教不好学生的,一律都不要。
教学环境也是非常的不错,学生在学校学习,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整体学习氛围浓厚。
三、本溪家长热衷于补课本溪的教育机构可谓琳琅满目,放假时期各种补课班就开了。
家长给孩子报班也是乐此不疲,孩子不肯学,就强制孩子去上补课班,在大的学习氛围里,怎么也能提升一些。
学苗厉害,老师厉害,学习环境又好,家长也重视学习,孩子想学习不好都难吧!
80年代美国经典的电影?
Agnes of God
神迹奇案(爱情,背叛和谋杀)
1985年 美国
导演:诺曼.朱伊森
演员: 简.芳达、安.班克劳夫特、梅格.蒂里
类型: 文艺/宗教、信念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的法语区。一座教堂中,年轻修女阿格妮丝怀孕、生下婴儿并把他弄死。然而,对这些事她自己好象一无所知。法庭委任心理医生玛莎前去调查。玛莎原以为这一定是一起偷情和杀婴事件,而阿格妮丝不是在撒谎就是精神失常,但她越是调查,发现真相远远没有她想象的那么简单。影片结尾并没有揭开“真相”,因此也避免了悬念的俗套。精彩绝伦的对白、极具穿透力的思辩性、拿的起放得下的高超表演,使得该片成为洞察宗教信念的优秀之作。
Hours at Munich
慕尼黑21小时
1976年 美国
导演:威廉.格雷厄姆
演员:威廉.霍尔登\雪莉.奈特
类型:惊险/电视电影,真人真事,奥运会,体育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阿拉伯恐怖分子谋杀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此片外景地采用事发地的真实场景,忠实地演绎了这一悲剧事件。
Airplane!
逢凶化吉满天飞(空前绝后满天飞)
1980年 美国
70年代好莱坞灾难片泛滥成灾,其必然结果就是出现一部令人叫绝的讽刺片。本片讲一个飞行员在空姐女朋友离他而去、机组人员食物中毒、地勤无法配合的情况下,毅然决定降落的故事。影片接二连三地嘲讽当时的走红电影,颇有一点为《惊声尖笑》打先锋的味道。要充分欣赏本片,必须熟悉那个年代的灾难片。片头的飞机穿云层是嘲笑《大白鲨》,看出来了吧?1982年推出续集,将场景搬到太空船上,将搞笑上升到遥远的苍穹。
Aliens II
异形2
1986年/137分 美英合拍
莉德丽在第一集击败异形后,在外太空漂流多年后获救,但公司出于利益考虑不愿相信她关于异形的描述。但公司很快发现异形出现的V168星球的太空殖民地与地球失去了联络,于是决定再次派陆战队出发。莉德丽为了让自己不再受噩梦纠缠,也为了人类的未来,毅然决定重返异形地狱。
莉德丽随同陆战队员进入太空殖民地才发现,大量异形已经把那里变成一座死城,只有一个小女孩得以幸存。陆战队员在异形的攻击下很快溃不成军,前来接他们撤退的飞船也遭到异形的攻击坠毁,莉德丽再次面临生死绝境。
莉德莉和最后几个陆战队员试图死守,等待救援,结果还是被攻了进来。公司代表在如此紧要关头还试图带回异形活体牟取暴利,甚至要牺牲莉德丽的性命,最后却自身难保。莉德丽和陆战队员希克斯在人造人“主教”的帮助下,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上飞船。莉德丽在飞船起飞的最后十几分钟里,为了对小女孩的承诺,又杀出飞船,救回了小女孩,并摧毁了异形的老巢。飞船起飞之际,殖民地的核反应堆发生大爆炸,异形“地狱”被彻底灭。
异形之母跟踪莉德丽而来,出其不意将“主教”撕碎。莉德丽鼓起余勇,把异形甩出外太空。太空船上只剩下三个人了,但莉德丽终于能够安心睡着了。
卡梅隆这部自编自导的恐怖片,虽然也是很类型化、公式化的产品,但仍然透露出导演的个人趣味和倾向。整个故事,可以说,除了主角是女性之外,并没有多少出奇之处。具体到细节,无论是恐怖气氛的营造,还是恐怖元素的设置,都不出好莱坞生产线的大路货规格。只是在非主线的情节中,才能感受到导演的独特之处。
莉德丽和小女孩的关系,是最富卡梅隆影片色彩的角色设置。情同母女的关系导致了影片结尾处的大决战场面,“我不会离开你的,直到死”,这是母女间的承诺,恐怕也是卡梅隆心中的渴望。把个人真实强烈的感情带入模式化很强的类型影片,不能不说是一种控制能力和表达欲望的体现,而这一点在好莱坞商业电影中相信很难做到。
(异形1 是英国拍的)
《飞越疯人院》:
米洛斯·福尔曼的《飞越疯人院》
是美国70年代社会电影的代表作,
作为反体制化电影的代表,
它同鲁迅的《狂人日记》一样用狂人的双手
撕下了吃人社会的面具。
影片对大工业化禁锢的反抗、
对政府强权的嘲讽以及对体制化的警醒,
启迪了之后的美国电影。
疯人院和疯人对立而特殊的关系
成为了政府化与无政府化的隐喻。
All That Jazz
浮生若梦(爵士春秋)
1979年/120分 美国
本片堪称导演福斯的预见性自传,片中描写的内容在影片上映十年后变成了现实。乔是百老汇著名的舞蹈设计家,同时也是一位电影导演,在他拍摄的喜剧片《正直人》挑选演员中有他的前妻、女儿、女友,还有用色相引诱他的克多莉亚,这些最终导致他感情上的脆弱,开始厌爱。当他的影片公映后他也走向“死亡天使”。本片是一部音乐歌舞片,集七十年代爵士乐之大成。在1980年第33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奖,获52届奥斯卡(1979)最佳服装设计、最佳剪辑,最佳音乐三项金像奖。
Cape Fear
恐怖角(海角惊魂)
14年前,律师萨姆出于对被告行为的愤恨,故意隐瞒了有利于迈克尔的证据。目不识丁的迈克尔对此毫无察觉,他因强奸罪被判入监14年。在狱中,迈克尔开始自学法律,并发现了萨姆对他的背叛,于是决心报复。出狱后,他开始了一系列的进攻,意欲破坏萨姆的家庭和事业。而此时萨姆对此毫无察觉,他的妻女也险遭杀害....
该故事在1961年曾经搬上银幕,由格里高利.派克与罗伯特.米秦等主演,他们均在新版中作客串.
无意还是故意扔到老百姓多的地方?
按照美军自己的解释,他们并不是故意要杀日本的平民,他们的目标在于消灭日本的战争能力。这...谁叫平民也是“战争能力”的一部分呢?何况美军在投弹前的确进行了传单示警,无奈日本人不相信。
1943年,罗斯福与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谈论到未来对轴心国作战问题时,罗斯福对记者这样讲道:“只有完全的、彻底的消灭德、日的有生力量,世界才能和平!”,随后他又补充道:“消灭了德、日的有生力量,就意味着德、意、日将会无条件的投降!”
上图.卡萨布兰卡会议上罗斯福在答记者问
其实这个道理不难明白,战争的决定因素是人,真要有本事,把对方杀光是最通俗的胜利法门,罗斯福在表态中并不避讳通过杀戮来走向胜利,我们凭什么说美军的原子弹就不是冲着日本平民去的呢?
上图.史汀生是具有战略家名头的美国政治家,传闻其有骷髅会身份
罗斯福在胜利前夕逝世以后,副总统杜鲁门火线接替了他的职务。1945年7月2日,在与陆军部长,负责监督曼哈顿工程的前国务卿亨利·刘易斯·史汀生交谈取经时,后者为总统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报告,即说服杜鲁门“缓行登陆作战,以其它方式取得胜利”的《对日本作战计划的建议》。
上图.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摄“最后一个死人”,1945年4月18日德国莱比锡阳台上被狙击手射杀的美国大兵鲍曼,该照引起了全美国的反响
史汀生建议杜鲁门重视前线将士作战的艰难性,以了解到日本是一群凶残可怕的敌人,日本人并非媒体中渲染的都是“疯子”,反而因为拥有千年的文明积淀,能在危机关头更理性的解决问题;日本人在过去的一百年里汲取到了西方的文明精髓,组织性、社会性都相当现代,他们的民众有极高的爱国主义思想,一旦遭受入侵,肯定会疯狂的还击。为此,史汀生的结论是:“美军如果登陆,会发生比德国更残酷的最后一战,所以应当选择恰当的时机,给日本一个警告”。
上图.冲绳战役被击落的美军战机,“钢锯岭”也发生在琉球的战斗中
实际上美军给了日本不止一次“警告”,比如波茨坦公告的传递,但日本首相铃木贯太郎选择了“默杀”。而硫磺岛、冲绳战役日军摆开了在美军看来毫无意义的“杀戮战阵”,在牛岛满大将等人的带领下,日本来了个全民皆兵,号称要“一人杀死一个米国兵”,以巨大的人员伤亡来阻止美国的进军。
上图.华西列夫斯基等人早已按照密林安排了出兵事宜,战争还未结束,势力范围已经开抢,美国人不得不急,第二颗原子弹爆炸与苏联出兵其实是同一天
在惨烈的伤亡与北边蠢蠢欲动,想要争夺战后胜利果实的苏军面前,美国人已经管不上什么杀不杀日本老百姓的问题了,形势根本容不得美军阵前搞慈善。而且很难说史汀生为杜鲁门做报告时,是不是早就打好了使用原子弹的腹稿,毕竟原子弹就是这位陆军部长直接负责督造的,他可没有丝毫怜悯日本平民意思。相反,如果原子弹不能在最后的战争中被使用,那么整个“曼哈顿工程”会显得毫无意义。
所以,美国投掷原子弹并非只是轰炸日本那么单纯,除了“迫使日本尽早投降,降低美军作战损失”之外,原子弹轰炸还负担着“遏制苏联兵势”、“确立战后威势”、“新武器数据采集”等多重任务,甚至杜鲁门总统的选票也寄托在其中,美国人可以说几乎不存在“无意”、“故意”这种念头,他们只是选中了合适的地点,将超级炸弹丢出去完成政治目的罢了,日本老百姓那微不足道的生命简直不必考虑在内。
在投掷原子弹的选址问题上,美军也并非只选定了广岛和长崎,他们对轰炸地点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调查和筛选,最终从日本近百座大小城市中选出了东京、京都、大阪、川崎、横滨、名古屋、长崎、神户、广岛、吴市、八幡、福冈、熊本、山口、下关、佐世保、镰仓、横须贺等多个地方。
为什么选择这些地方呢?因为它们都是当时日本重要的城市,不是日军重要的军事港口,就是重要的工业都市,或者干脆就是工商业繁华的区域。总之,美军选择这些核爆地点的要求很明确——日本哪儿好就炸哪儿,哪儿痛就炸哪儿,制定轰炸计划的军人可不会怜悯对方的百姓,他们在乎的是消灭日本的战争能力。
拿日本的坦克制造业来说,能生产坦克和部件的工厂企业有:小仓兵工厂、大阪兵工厂、川崎汽车厂、名古屋兵工厂、三菱重工、横须贺工厂、神户制钢、日立制作所等等,民营企业达到95%以上,这些工厂的工人当然是平民,但我想他们该不该挨炸是不需要讨论的。
上图.1945年的东京,价值不大了
日本继而从这些名单中又筛选出来了一部分,东京很快被去掉了,因为美军希望看到的是日本政府在高压下迅速投降,而不是炸散这个政府然后留下个乱七八糟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当时苏联在东北的部队已经大规模集结,随时会向日本关东军发动攻击,美国需要日本政府能识时务的尽快投降,从而为美军遏制苏军省略下时间,避免苏军兵峰持续南下,这样美军就可以撕毁之前让苏军上北海道的协议,反而把势力范围一口气推到北边。如此,东京不可能被核爆,日本的政府首脑必须留下。
上图.疯狂投弹的B-29
而且当时的东京也没什么好炸的了,美军曾经在原子弹轰炸之前制造了“李梅火攻”,采用大规模的凝固汽油弹焚烧日本,东京是重要的攻击场所,在原子弹之前就已经几乎烧成白地,连天皇宫都烧了。
上图.飞越富士山的美军轰炸机
数次“火烧东京”造成的人员伤亡极为惨重,美军3月9日的夜间轰炸丢下了2千吨凝固汽油弹,烧死了83793人,另有10万人烧伤,100万人无家可归。4月19日明治神宫被焚烧,5月9日大规模轰炸再临,东京的火焰4天后才被扑灭,尸体清了一个月。5月26日,美军继续“清扫”,东京的残余居民区被4000吨燃烧弹覆盖,事后美军自己也承认“东京死城一座”,失去了继续浪费炸弹的资格。
上图.被轰炸蹂躏过后的横滨,已经成为废墟
实际上,美国人的“李梅火攻”走的就是杀伤平民的路子,寇蒂斯·李梅在设计这种战法的时候就将“敌方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作为重要的打击对象,因此成百上千吨凝固汽油弹被反复砸向繁华的街市和大片的居民区等场所,吉卜力工作室的《萤火虫之墓》就描写了这种场景。
上图.炸平的东京
我们可以看出,美军根本就不怜悯日本人的生命,燃烧弹都如此,原子弹难道会因为地上有水手服萌妹子就手软吗?
毕竟在美军看来,硫磺岛和冲绳的日本人已经够疯狂了,那些皇民化的义勇队、 姬百合队完全是不要命的疯子,与其让他们被武装起来,等着美军上岛的时候搞“一亿人玉碎”,倒不如先尽可能的弄死一些,好减轻上岸的压力。
上图.被火焰吞噬的名古屋,几成白地
最终美军筛除了大量在“李梅火攻”中受损严重的城市,在他们看来,轰炸一片废墟毫无意义,不仅威慑不到日本政府,更无法在日本平民中传递恐慌,削弱掉对方的抵抗意志,亦浪费了借着战争搞实战核试验的天赐良机。
何况美国政府丝毫没有什么轰炸日本平民的负罪感,核武器1不是化武2不是违禁品,在当年只是“科学的超级炸弹”罢了,杜鲁门还做出了“拯救大兵”的承诺,日本人少死几个,难道让美国兵多死吗?
美军最后确立的核爆目标城市固定在京都、小仓、横滨、广岛上面,它们普遍拥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属于日本的战争支持力。特别是京都和广岛,都被美军列为AA级目标,其中京都本就是日本有名的大城市,战争末期日本将大量厂房和机械迁往京都,这座拥有100万人口的城市成为了日军的大工业基地。而广岛则是日本的“军都”,云集了大量的军工厂和企业,甚至还有毒气工厂,城市也比较完整,几乎没有被损伤。
上图.轰炸长崎的“博克之车”
美军的筛选标准其实相当粗犷,城市的规模和地形都有限定因素,城市面积被要求不小于4.8公里的圆心直径,地形则要求平坦无遮挡,适合核爆炸完美展开。最好是有价值的军事、工业基地,或者军队的指挥部门或集结地点。说白了,美国人就是拿日本人做核爆炸试验,小白鼠的生命他们会在乎才怪。
上图.1945年的神户
轰炸方案的批复是由时任美国陆军总参谋长的马歇尔将军执行的,按照他的意思,能快点让日本服输就行,选好了就炸,不用太费神。于是陆军部长史汀生又修改了一下名单,京都被剔除,长崎、新潟被加入,这仅仅因为史汀生认为京都的古建筑和宗教建筑多。说到底,最终拍板轰炸日本哪座城市,只是因为寥寥数人的直接安排和观感罢了,而他们的思虑中并不存有日本民众的位置。
唯一参加过两次对日原子弹投放的飞行员查尔斯-斯韦尼少将1995年在美国国会发表了被国人称为“原子弹下无冤魂”(Fulltext of Charles W. Sweeney's Hearing Before the Committe)的演讲,他痛斥了某些历史虚无主义者对原子弹事件的反转态度:“日本幻想自己要统治亚洲,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战争,屠杀无辜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没有丝毫的怜悯和犹豫...他们杀死了2000多万无辜的亚洲人。我相信那2000万人,他们的家人和后代永远不会感激日本人的崇高努力...日本是残暴可怖的杀人机器,杀战俘,杀平民,他们要杀死更多的美国人...美军离日本越近,日本人就变得越疯狂。”
“就像任何一场战争,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是胜利!”他如是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