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动我的奶酪攻略,如何养猪?
我们通常说的养猪是指饲养生长育肥猪,它将为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商品育肥猪,也就是为大家提供餐桌上的肉,是我们养猪的最终目的。生长育肥猪一般指70~180日龄的猪,这个阶段的猪生长速度快,饲料消耗占总消耗的70%,因此,它们的生长性能和饲料转化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猪场经济效益。
在生长育肥猪生产中我们的目标就是用最少的劳动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产出数量多、质量优而成本低的猪肉。
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进行饲养,科学饲喂,控制适宜的环境条件,勤打扫圈舍,注重防疫卫生,形成科学的管理制度。
想养好育肥猪,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下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1、体重的增长
体重增长变化规律是决定肉猪上市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检验肉猪日粮营养水平的重要依据。肉猪生长一般以平均日增重来表示,呈不规则的抛物线。在高速生长到减慢的过程中有一个转折点,大约相当于成年体重的40%,是适宜的屠宰体重[1]。不同品种、环境条件等适宜屠宰体重不同,但一般在6月龄之前。
2、体躯各组织生长发育规律
猪的各组织增长速度类似于体重增长,其生长顺序和强度不平衡,但各部分的生长顺序有一定的规律性, 体组织的生长势大致为:骨骼→肌肉→脂肪
20-30kg为骨骼生长高峰期;
60-70kg为肌肉生长高峰期;
90-110kg为脂肪蓄积旺盛期。
由这个规律可以看出,在60~70kg之前,应给予较高水平饲料,并补充足够的矿物质、氨基酸,促进骨骼快速生长。在生长育肥猪体重达到60~70kg时可适当限制饲喂,尤其是控制能量饲料在日粮中的比重,提高胴体瘦肉率[2]。三种组织生长的快慢、多少与品种有很大关系,现代瘦肉型品种在活重30-100kg期间,肌肉保持高速生长,此后逐渐下降。
对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有了一定了解后我们就来谈谈如何养好育肥猪。首先是猪的品种,品种的好坏从根源上决定了你的投入会有怎样的回报,好比一条金鱼你给他喂再多再好的料它也长不到鲨鱼那么大。因此,选择一个优良的品种进行饲养非常重要。
【提高肉猪肥育效果的技术措施】
1、选择优良品种及适宜的杂交组合
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胴体品质均有所不同。代谢试验证明,瘦肉型猪种与兼用型猪种和脂肪型猪种相比较,其对能量和蛋白质的利用率更高,增重更快,耗料省,瘦肉率高[1]。
不同品种或品系之间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是提高生长育肥猪生产力的有效措施。在我国,大多利用二元和三元杂种猪育肥。通过杂交所得到的后代,生活力强,增重快,饲料转化率高。此外,相比较而言,三元杂交育肥猪要优于二元杂交。但是,不同杂交方式及不同环境条件下杂交效果不同,不同杂交组合的杂交效果也不同,因而选择一个优良且合适的猪种十分重要。
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猪种后,想让猪长好,就要让它吃好,那么如何让它吃好呢?
2、科学饲喂
(1)适宜的饲料营养水平
想要猪长的快,长的好就要提供给它足够的营养。而饲料中供给猪的营养大致为能量、蛋白质及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粗纤维等,其中影响猪肥育效果最大的因素是能量和蛋白质水平。
在蛋白质、氨基酸水平一定时,一定限度内,能量越多增重越快,饲料利用率越高,沉积脂肪越多,胴体瘦肉率越低。在兼顾肥育性能和胴体组成的变化时,能量水平必须适度。不同品种、类型、性别的猪有自己适宜的能量水平。
饲粮蛋白质和必需氨基酸水平不仅与生长育肥猪的肌肉生长有直接关系,也对其增重有重要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蛋白质水平9%~18%),针对同一品种、类型和满足消化能需求的生长育肥猪来说,随着饲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其增重加快,饲料转化率改善。当粗蛋白水平超过18%时,对增重无效,但可改善肉质,提高瘦肉率。必须注意,用过分高的蛋白质水平来提高瘦肉率是不经济的。目前,一般按生长育肥猪不同阶段给予不同水平的蛋白质,前期(20~55kg)为16%~17%,后期(55~90kg)为14%~16%。蛋白质对增重和胴体品质的影响,关键在于质量,即在于必需氨基酸的配比。猪需要10种必需氨基酸,缺乏任何一种都会影响增重,赖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影响更为突出。赖氨酸为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对提高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胴体瘦肉率有重要作用。国内外研究证实,当赖氨酸占粗蛋白质6~8%时,饲粮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最高。因此,必须注意饲粮中赖氨酸占粗蛋白的比例及必需氨基酸之间的配比[1]。
生长育肥猪日粮中应添加适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以保证其充分生长。特别是某些微量元素,当其缺乏或过量时会导致生长育肥猪物质代谢紊乱,使其增重速度减慢,饲料转化率降低,甚至引起疾病或死亡。
粗纤维含量是影响饲粮适口性和消化率的主要因素。饲粮粗纤维含量过低,猪会拉稀或便秘。饲粮粗纤维含量过高,则适口性差,并严重降低增重和养分的消化率。猪为单胃动物,对粗纤维利用效率低,适当提高可降低能量摄入,提高瘦肉率。
建议量:小猪低于4%,肥育期低于8%,成年猪可达10-12%。
猪对粗纤维利用率因品种、饲粮的消化能、蛋白质水平、粗纤维本身的来源等而异。
(2)科学配制日粮
生长育肥猪的日粮设计不仅要求其含有必需的营养成分,而且要保证其浓度平衡,使猪只发挥出自身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如果日粮中只有必须营养成分,不能保证其浓度的平衡,就不能保证猪发挥出它的生产性能。日粮中营养成分的数量和比例必须准确。一是保证日粮中的各种氨基酸的平衡,其原因是过量的氨基酸在体内被分解时,会抑制饲料摄入和增加能量消耗。二是保证钙和磷的平衡,建议猪日粮中钙和磷的比例为1.5:1[3]。
日粮的科学配制应根据生长育肥猪的实际营养需要、饲养标准以及当地饲料原料资源确定其饲料配方,并进行合理的加工调制,配制出全价日粮饲养[4]。根据生长发育规律和营养需要特点,分两阶段或三阶段配制日粮:二阶段:50-60kg前,50-60kg后;三阶段:断奶-35kg,36-60kg,60kg以上。
分阶段配制日粮,饲养采取直线育肥法,前期高营养水平,后期适当限饲或降低能量浓度,以防脂肪沉积,可提高瘦肉率。此法日增重快,出栏率高,经济效益好。
(3)合理的调制与饲喂
饲料的调制与其适口性、饲料转化率有关,猪的饲料只有经过科学的加工调制才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改善其适口性。日粮的处理包括饲料加工,生喂、熟喂,干拌、湿拌,颗粒料,青绿饲料及青贮料等。
在猪群的饲养过程中,饲料应生喂还是熟喂要根据原料的特点进行选择,谷实饲料如玉米、大麦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糠麸类适宜生喂,煮熟后饲料营养价值约降低 10%,尤其是维生素会被严重破坏;但大豆、豆饼、棉籽饼和菜籽饼等宜煮熟为好,这样可破坏其内含的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提高蛋白质的消化率。
干粉料加入一定量的水后,就可以饲喂,但要保证随时供应充足的饮水,该方法既省工又省时,便于自动料槽饲喂,且能获得较好的饲喂效果。把料和水按规定比例混合能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但要注意不能加水太多, 通常料与水的比例为1:0.6~0.9为好。调制好的潮拌料或湿拌料的基本要求是, 加水以后手攥成团, 手松开料团即散。夏季高温时, 一定要随拌随喂,不可为省事多拌,以防饲料发生腐败变质。
在现代养猪生产中,不少养猪户采用颗粒料的方式来喂猪,即把干粉料制成颗粒状。经验证明,颗粒料饲喂育肥猪明显优于干粉料,此法不但能提高猪的日增重,同时还能提高饲料的利用率约10%左右。不足之处是其成本要高于干粉料。
育肥猪到生长后期,其消化机能大大增强。这一时期如果在日粮中加入10%的青绿饲料或青贮料,不但可以降低日粮成本,还能增加猪的食欲,从而提高了饲料转化率。但要注意的是,青绿饲料和青贮料的用量不能过高,否则会造成猪消化不良,营养跟不上,最后影响到育肥猪的生长,延长育肥期,得不偿失[5]。
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方法有自由采食和限制饲喂两种,自由采食时不必考虑饲喂的次数,而在限制饲喂或定时投料时,当营养供给一定的情况下,限量饲喂的集约化养猪场多采取生长育肥猪每日饲喂两次的方法。另外,从猪食欲与时间的关系上来看,猪群的食欲以傍晚最盛,早晨次之,午间最弱,这种现象在夏季更趋明显,所以饲养员对生长育肥猪可日喂2次,在早晨上班、下午下班时进行[6]。
(4)提供洁净的饮水
水是维持猪体生命最重要的物质,猪体重的 50%~65%是水分,水还是细胞和体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参与猪体的体温调节以及猪体内新陈代谢的全过程,因此猪场必须供给猪群充足的饮水,如果饮水不足,会导致猪食欲减退,采食量减少,致使猪的生长速度减慢并导致疾病等。饮水要求符合卫生标准,采用自动水器较好。
除了要给猪们吃好,还要住好,才能让猪们开开心心快快长大。所以要给它们创建一个舒适的环境
3、良好的生存环境
(1)良好的环境条件
生长育肥猪多为舍饲,猪舍的小气候是其主要的环境条件。包括舍内温度、湿度、气流、光照、声音等物理因素,以及圈舍卫生、圈养密度、舍内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等其他因素。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环境温度为16~23℃,前期为20~23℃,后期为16~20℃,在此范围内,猪的增重最快,饲料转化率最高。
环境温度过低,猪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用于产热,以维持其体温,使日增重降低,采食量增多,从而使饲料转化率下降。在寒冷环境下,猪的呼吸道、消化道的抗病力降低,常发生气管炎、支气管炎、胃肠炎等。因此寒冷季节要做好猪的防寒保暖工作,如关上门窗,以防止寒风侵袭、保持圈舍干燥、圈内铺以干燥垫草等。
环境温度过高,猪为了散发体热而呼吸频率加快,新陈代谢受到影响,食欲减退,采食量明显下降,导致生产力降低。因此,夏季要防止猪舍暴晒,保持通风,勤冲洗圈舍和给猪淋浴,多喂凉水和青绿多汁饲料,尽力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猪对湿度的适应力很强,当相对湿度从45%升到70%或95%时,对猪的采食量和增重速度影响不大。但是,在低温高湿情况下,可使生长育肥猪日增重减少36%,每千克增重耗料增加10%;在高温高湿时,猪的增重更慢,还可能大大提高猪的死亡率。因此猪舍内相对湿度以50%~70%为宜。
空气的流动是由于不同位置的空气温度不一致而引起的。猪舍内气流以0.1~0.2m/s为宜,最大不要超过0.25m/s。在高温环境下,增大气流有利于猪的散热,缓解热应激的影响,是一项重要的防暑措施。在寒冷季节,过大的气流会使机体大量散热,成为阻碍生产性能发挥及影响猪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作用于机体局部的低温高速气流(俗称“贼风”)对猪的危害更大,常引起猪的感冒、肠炎、腹泻、关节炎等疾病。因此,在寒冷季节要降低气流速度,更要防止“贼风”。对气流速度的调节,可通过控制猪舍的通风换气来实现,根据生产实际情况,采取自然通风或辅以机械通风。
适度的太阳光照能加强机体组织的代谢过程,促进猪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太阳光线是天然的保健剂和杀菌剂,在冬季充分利用阳光尤为重要。然而过强的光照会引起猪兴奋,减少休息时间,增加甲状腺的分泌,提高代谢率,影响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育肥猪舍内的光照可暗淡些,只要便于猪采食和饲养管理工作即可,使猪得到充分休息[1]。
由于猪的呼吸、排泄以及排泄物的腐败分解,不仅使猪舍空气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且产生了氨、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和臭味。高浓度的氨和硫化氢可引起猪中毒,发生结膜炎支气管炎、肺炎等,通常情况下,虽然达不到中毒的程度,但对猪的健康和生产力有不良影响。猪舍中二氧化碳浓度不得高于0.2%,氨浓度的最高限度为0.02%mg/L,硫化氢含量以0.015mg/L为限[5]。为减少猪舍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积聚,应改善猪舍换风通气条件,及时处理粪尿,保持适宜的圈养密度。
由于猪的采食、排泄、活动以及对猪的饲养管理操作,使猪舍内产生大量尘埃和微生物,加之舍外空气带入的尘埃和微生物,给猪带来一定影响。尘埃可使猪的皮肤发痒以至发炎、破裂,对鼻腔黏膜有刺激作用;病原微生物附着在灰尘上易于存活,对猪的健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注意猪场绿化,及时清除粪尿、污物,保持猪舍通风良好,做好清洗、消毒工作。
猪舍内的噪声来自于外界传入、舍内机械和猪只争斗等方面。噪声对猪的休息、采食、增重都有不良影响。噪声会使猪的活动量增加而影响增重,还会引起猪的惊恐,降低食欲。因此,要尽量避免突发性的噪声,噪声强度以不超过85dB为宜[1]。
有了好的环境也不代表猪就住的舒服,还要注意饲养密度和圈舍卫生,猪住的挤不挤?房间脏不脏?
(2)圈养密度和圈舍卫生
圈养密度一般以每头猪所占面积来表示。圈养密度越大,猪呼吸排出的水汽量越大,粪尿量越大,舍内湿度也越高;舍内有害气体、微生物数量增多,空气卫生状况恶化;猪的争斗次数明显增多,休息时间减少,从而影响猪的健康、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圈养密度可提高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但圈养密度太小也是不经济的,在生产上适当提高圈养密度可提高经济效益。实践证明,15~60kg的生长育肥猪每头所需面积为0.6~1.0㎡,60kg以上的育肥猪每头需1.0~1.2㎡,每圈头数以10~20头为宜。但具体数目可因不同环境条件而异气温低气候较干燥的地方可适当增加饲养密度;气温高湿度大的地方则应适当降低饲养密度。
圈舍卫生状况对猪的生长、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生长育肥猪舍要清洁干燥、空气新鲜。应每天清除被污染的垫草和粪便,在猪卧躺的地方铺上干燥的垫草,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1]。
外界的环境条件都安排妥当后,我们还要关心猪群内部的相处。生长育肥猪一般采取群饲。群饲既能充分利用圈舍面积和设备,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养猪生产成本,又可利用猪的同槽争食习性来促进食欲,提高增重效果。但是由于猪的生活习性,群饲时常发生争食、咬架等情况,影响采食和增重。而合理进行分群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争斗。而对于新入圈的猪也要及时进行调教,使它尽快适应并和其它猪和谐相处。
(3)合理分群及调教
分群时,除考虑性别外,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情和采食习性等方面相近的猪合群饲养。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可采取“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办法分群,并加强新合群猪的管理、调教工作,如在猪体上喷洒少量来苏尔药液或酒精,使每头猪气味一致,避免或减少咬斗的发生,同时可吊挂铁链等小玩物来吸引猪的注意力,减少争斗。分群后要保持猪群相对稳定,除对个别患病、体重差别太大、体质过弱的个体进行适当调整外,不要任意变动猪群。每群头数,应根据猪的年龄、设备、圈养密度和饲喂方式等因素而定。
猪在新合群或调入新圈时,要及时加以调教。重点要抓好两项工作,第一是防止强夺弱食。为保证每头猪都能吃到、吃饱,应备有足够的饲槽,对霸槽争食的猪要勤赶、勤教。第二是训练猪养成“三角定位”的习惯。使猪采食、睡觉、排泄地点固定在圈内三处,形成条件反射,以保持圈舍清洁、干燥,有利于猪生长。具体方法是猪调人新圈前,要预先把圈舍打扫干净,在猪躺卧处铺上垫草,食槽内放人饲料,并在指定排便地点堆放少量粪便、泼点水。把猪调入新圈后,若有个别猪不在指定地点排便时,要及时将其粪便铲到指定地点,并守候看管,这样,经过一周左右训练,就会使猪养成“ 三角定位”习惯。
4、适时屠宰
生长育肥猪养到何时出栏屠宰,是养猪生产中一个重要而又复杂的问题,因为这关系到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和猪肉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生长育肥猪适宜屠宰活重主要与产品的数量、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关。
生长育肥猪的适宜屠宰活重的确定,要结合日增重、饲料转化率、每千克活重的售价、生产成本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因品种类型、经济杂交组合等有差异。一般地方猪种、较早熟体形小者,70kg;其它猪种,75-80kg;培育品种,80-90kg;土二元三元,90-100kg;洋三元,110kg左右。
5、其它注意事项
(1)去势
公猪因含有雄烯酮和粪臭素,有难闻的膻气,影响了猪肉的品质; 母猪因性成熟后发情而影响其增重。根据我国猪种早熟易肥的特点,为避免猪肉品质的下降和增重速度的减缓,供育肥用的小公、母猪均以去势为宜。我国养猪生产实践证明,去势的猪性情安静,食欲增强,增重加快,肉的品质得到改善。
瘦肉型猪种及其杂种猪的性成熟较迟,在国外幼母猪一般不经去势就育肥,有时也将未去势的小公猪养至90 kg左右尚未完全性成熟前就上市屠宰,试验表明,在这种情况下,未去势小公、母猪的生长比去势小公、母猪快,胴体瘦肉率也较高。
我国农村多在仔35日龄、体重57kg时进行去势。近年来集约化猪场大多提倡仔猪7 日龄左右去势,其优点是易保定操作、应激小,手术时流血少,术后恢复快。
(2)防疫
为了预防生长育肥猪的常见传染病,必须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认真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应每头接种,避免遗漏,对从外地引人的猪,应隔离观察,并及时免疫接种。
(3)驱虫
驱虫对提高生长育肥猪的增重和饲料转化率关系很大,也直接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生长育肥猪主要有蛔虫、姜片虫和疥螨、虱等内、外寄生虫。通常在90日龄进行第一次驱虫,必要时在135日龄左右再进行第二次驱虫。驱除蛔虫常用驱虫净,每千克体重用20mg,拌入饲料中一次喂服。驱除疥螨和虱常用敌百虫,配制成1.5%~2.0%的溶液喷洒体表,每天一次,连续3 天。近年来,采用1%伊维菌素注射液对猪进行皮下注射,使用剂量为每千克体重400μg,对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有良好效果。
(4)管理制度
对猪群的管理要形成制度化,按规定时间给料、给水、清扫粪便,并观察猪的食欲、精神状态、粪便有无异常,对不正常的猪要及时诊治。要完善统计、记录制度,对猪群周转、出售或发病死亡、称重、饲料消耗、疾病治疗等情况加以记载。
【总结】
养育肥猪就是要投入最少的成本,使猪长的又好又快,看似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却要求我们严格做好生产管理,一方面要给猪提供最合适的条件,另一方面要要做好防疫保证猪健康不生病,前者做不好会降低经济效益,后者则可能让一切投入都打水漂。希望大家踏实做好育肥猪生产的每个环节,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公社.猪生产学[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2]王兴群.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3, 29(12): 68-68.
[3]卢玉良.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J]. 现代农业科技, 2006, (9): 164-164.
[4]黄艳.养猪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研究 [J]. 科学之友,2012(11):162-163.
[5]黄廷立.肉猪育肥的饲养管理措施[J].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 (2): 82-83
[6]林传星.浅析我国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J]. 中国猪业, 2015, (11): 60-62.
作者:洪艺冉 赵力超
什么时候会让你觉得宠物特别信任你?
我只养过猫和狗这两种家庭常见的宠物。因为它们早就被驯化,都挺聪明,有自己的想法,所以和主人在一起都通人性的。
首先你要真心的对它好,有时候哪怕是强迫性的,久而久之它也知道你不会伤害它,所以只会越来越依赖你,信任你。
我家猫都挺信任我,每只都能毫无顾虑的在我面前打滚翻肚皮,让我随便撸。
做为一只小猫咪来说,这应该是最信任我的时候了。
奶酪什么意思网络语?
这个是出自网络说法,奶酪代指生活中能让你感到幸福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是你期待得到的幸福美好的事物,但不特指某物。
来源出处:出自网络。
用法场景:代指幸福美好事物的场景。
遇到被人架空欺负?
感谢诚邀☺
搞清楚是否真的被排挤了,还是只是正常的现象。
如果真的被排挤了,怎么办?
以下几种情况是在职场中较容易出现被排挤现象的:1.空降 2.学历高资历浅 3.性格不合群 4.本分工作没做好 5.工作态度恶劣 6.同事群体出现矛盾......(暂时想到这么多,以后补充)。以下针对这几种情况进一步说明:
1.空降。
这种情况最容易一开始就出现被排挤,常出现在母公司空间员工到子公司当领导;上级调任到下级当领导。子公司或者下级部门早已形成一套固有的生态链,谁地位高,谁能力强,竞争关系早就形成了。从母公司或者上级部门空降并成为这个原有竞争环境中的领导时候,大部分人都会先出现抵触情绪。空降是比较难处理的问题,要处理好需要做到:让员工信服你的工作,形成公信力;别一来就改革,摸清楚每个同事的脾性;别动了别人的奶酪,在允许范围睁一眼闭一眼;谦虚;真诚;花时间与心思去与同事沟通。
2.学历高资历浅。
老人总是会对新人有一点点排挤以宣泄自己的主权地位,所以在工作中不时会表现出来:你不懂的啦,我干这个可有经验了,你学着点吧。一般来说,无论你学历高或低,保持谦虚学习的心,想前辈多请教,让前辈省心,能够把事情交托给你。如果刚开始工作,前辈让你泡茶买咖啡什么的,别嫌弃,一方面他们还没想到让你干什么,一方面他们也想看看你做一件小事能不能做好。
3.性格不合群。
如果你本身的性格就与办公室文化格格不入的话,就会比较容易被排挤。一个公司有一个公司的文化,办公室文化也是一样。有的办公室死气沉沉的,有的办公室热闹得跟菜市场似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好好衡量在这种办公室气氛中,你是否能够找到一个舒适区去完成一天的工作。如果可以,你大可可以维持你舒服但不打扰别人的方式工作,跟同事仅保持工作关系即可。如果你不能在这样的办公室气氛中安心工作,你得想想换部门、换公司、甚至换工种了。
4.自己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自己工作态度比较恶劣。
这个理由比较好理解,办公室最被讨厌的莫过于就是工作极差的同事。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果有一个经捣乱,交差又不能完成的同事,是极其苦恼的,也不要怪别人排挤自己,首先反省自己身上的毛病。另一种就是即便工作很厉害,但是就喜欢埋汰别人,挖别人的痛处,趾高气扬的同事。
5.同事群体出现矛盾。
如果你一入职就觉得这个单位气氛怪怪的,同事相处也不融洽,可能在你来之前办公室就出现过事情。作为新人,最好不要参和纠纷里面,不表态也不站立场,该干嘛干嘛,不该干嘛千万别干嘛。等你摸清楚事情的原宥之后,你就能比较安全地躲开地雷。
为何不再大规模进行基础建设?
西方国家的基础设施,该有的已经有了,若要继续发展,就需要翻新,改造,提升。但中国不一样,原来没有,一上来对西方而言就是提升换代。象西欧的英法和德国,为什么德国会成为经济的火车头?是因为德国二战后是从废墟上站立起来的,从一无所有和一张白纸开始,技术层面上,在原有基础上,又有了更先进的技术元素的支撑。建设空间上,不必考虑打破坛坛罐罐,思前怕后,畏畏缩缩,而是一往无前。英国为何二战后经济失去光环?跟不上西欧发展的步伐?就是因为老的设施存在,更新不仅需要资金,更需要勇气。新建,花的钱可能比改造旧的还要少。所以缝缝补补,就成了将就一天算一天了。
但任何新的东西都有变为老旧的一天。中国今天的新的基础设施,到了需要更新,提升之日,也将是一项举世繁杂和旷世开销的巨大工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