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帝王名将,阅读后感觉整个人都升华了?
我国文化博大精深且历史悠久,不管是纵观历史还是遥望当代,我国的文学作品方面也是绽放异彩,我们熟知的四大名著,老舍,巴金等文豪写的作品,都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说中国的传统或者当代有代表性的作品,都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但是让我读五遍以上,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的书,感觉到整个人都升华了,甚至灵魂都受到了洗礼,这本书是青年作家张皓宸写的《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它陪伴我了我高三这一年枯燥的学年。
它虽然赶不上那些比较著名的作品,因为我很爱看小说,还不是喜欢特别文艺感的小说,这本书它语言朴实,更像是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对10个故事的理解与看法。
这本书其实高三的时候读几遍是一个意思,上了大学现在读,发现自己对这些事的理解也发生了改变,好像更能以成人的角度来观望这些事情,而不是高三那个年纪有些幼稚的看法,他让我清晰的感受到了我的思想的变化。
这本书的封面就是宇宙与时间,也是把这本书想要表达时间的跨度来展示出来。书里还有作者给读者的一封信,是作者的手写稿,这本书的封面还有里面每一个故事的封面,我都很喜欢。
它们都是偏暗黑风,这部作品其实每个故事之前写的都很伤感,结局各不同,大多数都是爱情,都是平白无奇的小人物对这个世界,对他们自己爱人的故事。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这些故事,或许像一个沙漏,提醒你要珍惜身边的人,像一架时间机器,让你重视每一次选择,像一双粗糙而宽厚的手,轻抚你不敢再去死的心,抑或者一张红牌,一盏红灯,告诉你那些执迷不悟的事是时候放手了。
有可能大多数的人觉得,高三的学生不应该读这种没用的小说,还是关于爱情的。
其实,我不这么觉得,高三枯燥乏味的日子,需要睡觉之前看点课外的书籍,来净化一下心灵。这里面的讲的大多数都是很普通的爱情故事,并不是多么的轰轰烈烈,也只是在时间的跨度里,那些小人物自己的生活。
第一个故事是主编单单,她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孩子,她喜欢他们杂志社的主编“鹿游原”,还有她的好朋友“宁缺”,是一个十八线跑龙套的女演员,还有一个写书的顾文。“单单”平时在跟他们相处的时候,也在连载着她自己小说,把自己的先生写成“鹿游原”,把“宁缺”写成超级大明星,书中并没有特别提到“顾文”,“顾文”在后文中写喜欢“单单”。
以至于,我在读第一遍的时候,分不清“单单”写的某某先生到底是“鹿游原”、还是“顾文”。 “单单”在杂志社做编辑的时候去催过稿,帮同事“皇尚”得到了“顾文”新书发布的封面设计权利,帮助同事的爸爸出书。
在这些小事堆积在一起后,之前不喜欢的大主编“鹿游原”也对“单单”刮目相看,甚至后来很喜欢“单单”。
在他们四个出去游玩的时候,有一个月老树,顾文和鹿游原挂的都是单单的名字。其实女孩子普通又有什么关系,女孩子太耀眼又有什么关系,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让自己开心。
在高三后半的事件,觉得自己情绪不好,感觉班里的朋友都讨厌我,其实,只是我自己的胡思乱想,朋友还是朋友。高中这三年并没有特别的突出,什么活动都参加做好自己就好,做最棒的自己。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第二个故事主人公叫“肥羊”和“郑同学”。作者起名字的功力也是大增,直接跳过正常的名字来指特别的称号。“肥羊”和“郑同学”是青梅竹马,互相喜欢,但是谁也不说,“肥羊”人高马大属于大姐大型。这些年来,“郑同学”每次谈恋爱,追女孩子之前都要问问肥羊怎么追。到了大学,肥羊的室友“coco”很喜欢郑同学,肥羊就开始撮合他们俩,但是室友每次开心地出来,一脸失望地回来。
有一次大雨,室友失望地回来对肥羊说,你以后离郑同学远一点。肥羊跟郑同学再也没有了联系。虽然,室友最后也跟“郑同学”分了手,肥羊也再也没找过郑同学。
文章里的细节描写到,肥羊看着郑同学灰着的某鹅号头像,再也没点开过。虽然灰着,肥羊每次跟郑同学发消息,郑同学都是秒回。其实他们俩都互相喜欢,只是都忍着彼此。郑同学每次来找肥羊让她帮他追女生,就是想看看肥羊到底会不会吃醋。
所以,郑同学换了无数个女朋友,肥羊也没有表现出生气,吃醋的表现。他们俩是以悲剧告终,也是个比较虐的故事;最后,他们俩也是没有联系。
那么,肥羊是怎么发现的,是去郑同学的某博里看到的,肥羊也才明白室友coco为什么跟郑同学分手了。郑同学某博上写的女同学就是她自己,郑同学这些的心里话都在某博里写到了,肥羊这也才明白郑同学所做的一切。
但是,肥羊不想打扰郑同学了,郑同学也已经在老家结了婚。这篇文章写出了一个人人生的错过,例如爱情方面的错过。
一个人的人生会错过很多人。其实要珍惜身边的人,上辈子五百次的回眸才换来这辈子的擦肩而过,我们一定要珍惜身边的人。
我考上大学后,大学宿舍几个人,来自天南海北,多么的有缘分。其实,我更喜欢高中,更怀念高中的生活;我觉得高中的生活更自在,虽然受着班主任的压迫,学习压力比较大,但是班里的同学都是真心的朋友。
我们高三不叫同学朋友,是战友,是一起过独木桥的战友。毕业的时候,所有的干戈都化解,我们都一起拍照,一起玩,高考之后吃散伙饭去歌厅唱歌,难得的和谐,之前所有的矛盾自动化解,不想毕业了,心里还装着对某些同学的不满。
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我要珍惜跟我成为朋友的人,在我周围的人,跟我一个班的人。珍惜身边人,珍惜眼前人。
最后一个故事我是最喜欢的,“逆时人生俱乐部”,讲述了一个老人在病危之前不断地进行时光倒流,每次都能倒退到好几年。
第一次是退到了他的老婆还没去世的时候,这个男人对他的老太婆欠了太多了。后半段的事件,他倒退到了他的学生时期,这个问题才得以解释。
原来他的爱人并不是他喜欢的人,他喜欢的是当时的班花,班花因为长得太漂亮,有很多人跟他抢,他跟班花在一起时,他叫班花阿兔。其实,现在的“阿兔”并不是班花,而是当时班里腿最长,舞蹈生如夏。老人一次次地倒退,也弥补了对老太婆的愧疚,他年轻的时候对如夏一点也不好,如夏也不抱怨。
在临死之前一直倒退的时间里,老人对阿兔特别好,帮助阿兔取得广场舞冠军,让儿子改变对自己的看法,还装成儿子最喜欢的唐老鸭在游乐园里与儿子玩耍,因为知道儿子以后做的是演员,对自己逼着儿子上高校学习金融,辞掉年薪五十万的工资去演戏。
他感到深深的自责,在他倒退到这一年,他没有再逼儿子考好的大学,劝他的儿子进演艺圈。他的儿子和他回了家,他们坐在一起吃饭。在这个老人倒退的一生中,他弥补了他所有的过错和遗憾。
这是逆时间人生俱乐部,一个进入天堂的老人他的遗憾。现实中这种人生倒退是不存在,那我们的遗憾怎么办?
我在高三的时候,确实想过时空倒流,特别是做数学题的时候,觉得自己高一大意了。有时候上课走神没听见,下课问了老师,好像也没问明白。背文综的时候,怪自己高一时候背的时候现在为什么记不住。有多少次想回到高一那段时间。刚进高一,我不适应高中生活,上课听了也不懂方法,导致老师说我上课不听课。
我改变了我的听课方式这才好了一点,高三有多怀念高一那时候课也不太多,压力不太多的时候,每天认真完成作业,上课好好听,压根也没想到三年后就要人生大考。
可是,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和忘情水,高三这一年也努力了,高考也取得了比以前高出几十分的好结果,所以,不要后悔。
其实,高中有时候后悔的是失去了几个好朋友。在大学,觉得交不到真心的朋友,特别想念高中的同学和老师。在大学遇到困难的时候,甚至想复读一年,我再念一年高三,再去看看我的老师。
要是参加“逆时人生俱乐部”的话,我要退到高三的时期,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身边的好老师。在以后的人生里,我知道我再也遇不到像他们这么好对我的人了;高三虽然难,但是有他们陪我,我一点也不觉得困难。
这本书也算是思考了整个阶段,其实最后一遍我才突然醒悟地去翻目录,原来这个顺序也是按主人公的事件来排序,最后一个就是进入天堂的老人。按时间排序,给了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人生解释。
萧皇后的6任丈夫都是皇帝?
这里所说的萧皇后,应该便是隋炀帝杨广的皇后萧氏了。从萧氏内心来看,自然应该是凄苦的,作为女子,处在国破家亡、烽烟四起的环境下,更多的还是身不由己。
更何况,萧皇后还是一位有名的美女。既然是美女,又是身份高贵的皇后,自然不乏觊觎之人,哪怕江都兵变时萧皇后已经有五十多岁。她固然可一死全其贞洁,可杨氏后人呢?为了幼孙,她只能忍辱负重。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萧皇后父亲乃是南北朝时西梁孝明帝萧岿,所以论身份,她最开始还是公主。
虽然出身皇室,却是生来坎坷。因为萧氏诞于二月,被认为是不吉,便被送给了六叔萧岌,成为其养女。
一年之后,萧岌夫妇去世,萧氏再次被收养,这一次的收养者,是其舅父张轲。
张轲家贫,自此,这位萧家公主,当朝天子之女,已然与贫民无异。帝王之家,有时候皇子都不算什么,更不谈一个不吉之女了,梁孝明帝基本上是忘了还有这么一个女儿。
不过,萧氏命运的波折,这时候才刚开始。
杨坚篡周自立,征伐天下,很快,便有鲸吞天下之气,诸国战栗,不敢轻撄其锋。
开皇二年,杨坚为子选妃,梁国诸公主尽在挑选之列,经占卜,萧氏被选中,自此成为晋王妃。
杨广夺位,晋王妃母仪天下,入宫称后;晋王杨广素有野心,觊觎太子位,与其兄杨勇展开了一场博弈。
杨勇名重朝野,却无城府,居太子位二十余年,逐渐遭到父亲的猜忌,而母亲独孤皇后也不太喜欢他。
杨广自然选择站在父母那一边,时不时运作一二,诋毁一下太子。
杨坚、杨广、独孤伽罗三人合作,将杨勇拉下了太子位。国无储君,杨广作为嫡次子,自然是再进一步,成为了大隋新的东宫。
仁寿四年,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御极,成为大隋第二位皇帝。
已经是太子妃的萧氏,也随之成为了萧皇后。
江都兵变,隋女飘零,萧后几易其手。隋炀帝为政如何,暂不多言,他的结局大家都清楚了,大业14年,宇文化及弑君自立,同时也接收了杨广的后宫。作为杨广后宫中的第一人,自然难逃窥伺,五十三岁的萧皇后委身旧臣,成为宇文化及的女人。
宇文化及建立许国,僭称天子,他的行为很快遭到了群雄的声讨,许国建立半年,便被窦建德灭国,宇文化及被擒杀。
自然,萧后落到了窦建德手里,窦建德成为了她的第三个男人。时逢突厥进兵,突厥可汗的妻子义成公主正是隋炀帝杨广的堂妹,在她的主持之下,萧皇后被迎入突厥,窦建德不敢阻拦。
流亡突厥的萧皇后,先后侍奉了两代突厥汗王。
李世民击突厥,又把萧皇后迎了回来,自此,萧皇后居大唐,终老长安。
从顺序上看,萧皇后辗转于六个男人之手:杨广、宇文化及、窦建德、两代突厥汗王、李世民。
但是事实上,这六个男人不一定都跟萧皇后发生过关系,比如说李世民,李世民迎回萧皇后时,她已经六十多了。李世民应该没有那么恶趣味,虽然他好色。
萧皇后一生历经国破家亡、夫死子灭,其命运无疑悲惨,在那样一个大争之世,作为一名女子,她又能做什么呢?
不论如何,萧皇后最终能够安度晚年,也算不幸中的一件幸事吧。
历史上有哪些残忍到令人发指的记载?
罗马角斗士比赛逼迫活人之间自相残杀,用角斗奴隶的痛苦和献血来满足旁观者变态的快感,算得上是一件残忍到令人发指的事情。
从公元前三世纪上半叶起,角斗这种野蛮的娱传到了罗马。每逢节庆,都要举行角斗比赛。罗马的贵族们从奴隶市场上购买身强力壮的奴隶,就是用来充当角斗士。购买的角斗奴,经过训练后,就在大剧场或公开场所彼此角斗,或者与野兽搏斗,以流血牺牲供奴隶主们寻欢作乐。有时一场角斗竟出场数百角斗士和上千头猛兽。
贵族们新买来角斗奴后,和原有的角斗奴一起,被送进了角斗训练所。在那里,角斗奴们在教练的严密监视下,整天练习刺杀、摔跤,夜间被关在彼此隔绝的囚笼里,以防他们逃跑或串联。
角斗表演的日期来到了。罗马城里巨大的圆形竞技场又修饰一新。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外部分为三层,周围环着列柱,里面可以容纳5万观众。表演的地方可以灌水成湖,用来表演海战,因此又称为“水陆剧场”。它的残恒至今还保留在罗马城里。
在竞技场看台的低下处,有一个高高的荣誉观台,上面是元老和外国贵宾们的专座,稍远处是供骑士们坐的凳子。再向上是一排排阶梯形,中间有着过道的普通座位,最高处是妇女席,墙壁里装了喷射香水的管子。 这天夜里,月光皎洁,在浓烟黑雾的人松明火炬照耀下,一场角斗竞技开始了。两名角斗奴被拿着火棍的裁判打开镣铐,推进场内。他俩头戴盔甲帽,护面罩,身披护胸,手持盾牌,其中一个握着长剑,一个拿着匕首。观众们一见角斗奴出场,立即兴奋起来。年老的贵族指手画脚地评论着角斗士的身材、举止、装备和架势,有的还打起赌来。 两个角斗奴在场内对峙了一会后,就开始了残酷的格斗。他们互相用盾牌护住身子,寻找机会,用手中的武器向对手刺去。一个角斗奴被刺了一刀,鲜血从肩部涌了出来,观众们立即疯狂地大叫:“好,好!”“再来一刀......”不一会儿,又被刺一刀,他倒在地上,没有立即死去,他的对手也停止了进攻。 这时,台上的一个女巫站了起来,会场的目光立即集中到她的手上,由她来决定失败者的命运。只见她将大拇指往下一指,在观众们的一片欢呼声中,失败者立即被杀死在他鲜血浸湿的场地上,尸体被拖走。接着进行的是分组分队角斗,先是十几个人、几十个人的集体格斗,最后是三百对角斗奴的大决斗。在一片浓烟和火光笼罩下,角斗士的惨叫声、呻吟声和观众台的喊叫声汇成一片,场地上被鲜血染红了……
角斗士是古罗马受迫害最深重、处境最悲惨的奴隶,然而,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从公元前二世纪起,罗马各地就开始不断地暴发奴隶起义。
为什么感觉刘秀手下的开国功勋几乎没有一个出名的?
引言
我记得曾经听过一个长篇单口相声叫《解学士》,里面有一个对子。对子的要求是里面需要包含100个古人名,于是解缙给了这么一个对子:云台二十八将,孔门七十二贤。
这里面的云台二十八将,指的就是汉光武帝刘秀手下的开国元勋。
分析就像题目中所说,提起秦始皇会想到李斯,提起刘邦会想到汉初三杰,提起刘备能想起诸葛亮,提到李世民能想到秦琼和尉迟恭,赵匡胤提起了能想到赵普,朱元璋提起来会想到刘伯温。那提起刘秀又会想起谁呢?
为什么中兴之主刘秀,这个可以说中国历史上最为仁慈的君主之一,提到他就会想到他本人,而忽视了那些辅佐他的开国功勋呢?这个问题是出在刘秀身上了,还是出在别的地方了。
民间的宣传力度不同当今社会,多人最早接触历史的方式,应该不是什么《史记》《汉书》,或是通过小说,或是通过影视剧,或是通过评书等曲艺形式。
这样一来就会造成一个现象,历史衍生作品的数量,将决定人们对这段历史的熟悉程度。那咱们就来简单的聊一聊围绕这些历史,而衍生的作品。
就拿秦始皇和刘邦来说,围绕他们两个的衍生品都有哪些呢?《楚汉争霸》等这一类型的,秦末战争题材的电视剧,那是数不胜数。
至于说到刘备,那就更多了。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围绕他的衍生作品早已过百。电视剧、小说、评书,就小编自己看过的也有大几十了。
说到赵匡胤,单就TVB拍与赵匡胤有关的电视剧就将近十部,如果再加上残唐演义、飞龙传、杨家将等一系列的与宋朝有关的曲艺和书籍,其衍生品的数量并不低于《三国演义》。
再说到朱元璋上来,当年胡军主演的朱元璋那可是风靡一时,其他的与朱元璋相关的影视剧数量也不是少数。说到曲艺,仅仅单田芳先生就说过明英烈、大明演义、洪武剑侠图等多部相关评书。
但说到与刘秀相关的历史衍生品,数量上就有着很大的差距。张光北曾经演过汉光武帝,但也没有热播起来,连丽如说过《东汉演义》,但其热度与其他曲艺作品相比,也是有所不及。
正是这种宣传上的差异,让不少人对刘秀以及刘秀身边的人都不是很了解。
刘秀身边的人,很牛很重要之所以人们会觉得刘秀身边的功勋人物不多,说到底还是对历史掌握的不够。
其实刘秀身边的牛人有很多,别的不提,咱们就说云台二十八将。之所以会有云台二十八将,那绝不仅仅是为了封赏,为了凑数,而是这些人的确在东汉建立过程当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就拿云台二十八将中的耿弇来说,他在东汉建立过程所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平河北、扫齐鲁、战陇西,没有一仗没有耿弇的参与。在东汉历史上,耿弇在朝堂和民间的威望,是不低于班超的。
清末的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郑观应对耿弇的评价是:
古之所谓将才者,曰儒将、曰大将、曰才将、曰战将。孙膑、吴起、白起、耿弇、杨素、慕容绍宗、李光弼、马燧等,才将也。
在郑观应看来,耿弇是可以同吴起、白起相提并论的名将。
咱们再说一个人,就是伏波将军马援。说起马援来,这个名字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三国时期的马超就是马援的后人,而且马援和刘秀还是儿女亲家的关系。人们常说的马革裹尸这个成语,就是从马援这里来的。
咱们再说说邓禹,这是最早追随刘秀的人。不知道别人如何,反正我是一提起刘秀,立刻就能想到邓禹来。
而且,邓禹无论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有着极高的评价。
光武帝刘秀对邓禹的评价,像极了刘邦对张良的评价是:
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
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曾把他手下的房玄龄比作邓禹:
汉光武得邓禹,门人益亲。今我有玄龄,犹禹也。
如果回溯历史,刘秀手下的这些功勋人物,在正史中的地位丝毫不亚于白起、张良等人。只不过是到了如今,在民间历史中,这些功勋人物没有那么声名显赫罢了。
原因为哪般除了历史衍生品的影响宣传外,还有一些原因其他原因跟大家分享。
1、刘秀争议比较少:
后人对刘秀的评价基本上都是正面的。从人性的角度上说,仁慈、勤勉、君臣和谐,这些好词用在刘秀身上丝毫不过分。
正是因为刘秀的没有争议,让他的热度没有其余的皇帝那么高。皇帝本人的热度不高,那他身边的人热度也就不会高了。
2、有些人误以为刘秀成功很容易:
有人说,刘秀从起兵到稳固东汉政权,太顺利了,运气实在是太好了。
但事实上,刘秀真的那么容易么?刘秀公元22年从宛城起兵,到公元36年彻底平定天下,历时14年。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统一天下用的时间。刘邦从公元前209年起义,到公元前202年君临天下,历时7年;李渊从公元617年起兵,到公元624年一统天下,历时7年;赵匡胤公元960年黄袍加身,到公元975年平定江南,历时15年;朱元璋从公元1352年投身郭子敬,到公元1368年,夺回燕云十六州,历时16年。
有了这个数据,大家就可以明了的看出,刘秀成功所用的时间要远超刘邦和李渊,比赵匡胤和朱元璋也差不了几年。这个时间是不是在很多人意料之外啊。
正是因为现代很多人人对刘秀成功之难产生的错误认知,让他们忽视了历史的真相,也忽视了刘秀身边之人的历史重要性。
3、昆阳之战名声太响
昆阳一战,可以说是决定刘秀生死存亡的一战。昆阳城被百万兵马所围困,刘秀率领13骑杀出重围去搬救兵。
之后,刘秀又率领万余救兵,与王莽军作战。这一战在史书上的记载是,连老天爷都在帮刘秀: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王邑、严尤、陈茂轻骑乘死人渡水逃去。尽获其军实辎重、车甲珍宝,不可胜算,举之连月不尽,或燔烧其余。
刘秀的身先士卒和他的运气加成,让昆阳之战永载史册。也让很多人觉得,刘秀从起兵到统一天下,一直都活跃在第一线上。
其实这并不符合历史真相。刘秀的身先士卒主要都集中在了与王莽作战的阶段,而等王莽被消灭后,刘秀的实力也逐渐壮大起来后,刘秀就很少再身居前线了。
尤其是自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后,之后的战争都是由云台二十八将打下来的。其实,灭王莽只是刘秀成功的开始。
在这之后,刘秀用了11年的时间,才平息了其余势力。在平定这些势力的时候,冯异、耿弇、来歙、马武、吴汉、岑彭等人大放异彩。只不过都被昆阳之战的名头盖过去了。
结语回归到正史,回归到历代史家对刘秀身边功勋的评价,以及他们在刘秀统一过程中的功绩,丝毫不低于王翦、张良、刘伯温等人。
之所以现代人会对这些人印象不深,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相关历史衍生作品,相对较少。
再加之刘秀本人亲自参与的昆阳之战,实在是过于精彩,过于匪夷所思,让人们印象太过深刻,深刻到忽略掉了昆阳之战外,其他的更重要的历史事件。
除此之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原因不能忽略。那就是云台二十八将都非常的出色,没有谁的光辉能够凌驾于其余人之上。这也就让很多人忽视了云台二十八将真正的实力与功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