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坦克,美国允许士兵投降会极大降低美军战斗力是吗?
不光是美军,其他西方国家的军队也有在一定条件下允许投降的规定,不过投降之前一般要破坏自己的武器、销毁弹药、烧毁机密文件、有的甚至粮食和医疗用品也要破坏。
对于西方国家军队来说,已经是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选择投降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尤其是是一些重伤被俘的人员,这些都认为是没有玷污自己的军人荣誉。
这种投降行为在西方军队是比较司空见惯的事情,本身西方大多数国家的军队都是从雇佣军转过来的,打不过就投降这个也是一种传统,而且对于雇佣军来说,如果投降的人能够给出不错的价码哦,给谁打仗不是打。
至于投降行为应该说在中国的传统战争中倒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打不过就投降呗,当然也有很多意志坚定的志士仁人是死战不降的,而红色军队的基因里边是把投降视为一种极大的政治错误,对于被俘人员是有一些错误的认识的。在战场上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比如象抓舌头这种事,各国军队都干,在这种情况下被俘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包括已经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或者是已经失去反抗能力,这种情况下投降实际上对于人来说是非常正常的自保行为。
对于美军来说,被俘或者投降以后,只能够是交代自己的姓名、军号、血型一类的信息,其他情况是不许说的。
像美军的飞行员随身携带的物品中,就有一个保命符,上边用几种文字写着什么要是能够帮助这个飞行员回到美国控制地区会有好处什么的。
对于美军来说,从西方军队的传统就没有说必须打到底这一说。而且军队的战斗力中,仅仅凭着死战的意志是打不了胜仗的,要打胜仗要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严格的纪律、优良的武器、即使的物资补给、良好的训练等等各种因素。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苏联的270、227这两个命令,里边都是说了不许投降,但是苏军被俘人员最多的时期,就是下达这两个命令的时期,当时的苏军并不是不想抵抗,而是由于还没有掌握现代化的战争方式,苏军被德军彻底打蒙了,后来苏军不断的打胜仗也不是苏联人有多么铁血的精神,而且苏联人学会了如何进行现代化战争,这样才使苏军最后把红旗插到了柏林。
美军的战斗力主要是靠先进的武器装备和严格的实战化训练来保证的。
回到美军,美军在几次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并不是因为美军有什么不让投降的纪律,而且由于美军在装备水平、实战化训练、军事理论水平方面和对手相比走在了前边。而且对于美国人来说,能够活着回家是最重要的,一般来说打仗是政府的决定,能不能打赢关我什么事。
图片来自网络。
说一个能暴露年龄的游戏?
忘记是八岁还是七岁那年,在同学家玩的第一个游戏机,小霸王。
第一个游戏就是【坦克大战】,真是玩到忘记回家忘记吃饭的程度。玩多少遍都觉得特别有意思。
我是八零后,那时候家里条件有限,除了上同学家玩游戏机以外,其他的就是玩弹珠和画片。不知道现在的孩子叫它们什么,也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些东西了。不过那年代,弹珠和画片基本上属于小朋友玩游戏的标配了。
还有就是电子宠物,记得小时候我有两个电子宠物,天天很认真的养着,到现在还记得当时养了一条狗,好像养了一个多月,从小养到大,之后病死了,因此伤心了好一阵呢。
还有就是青蛙玩具,第一次接触青蛙玩具时觉得新鲜好玩,由于好奇心驱使,把青蛙拆了,之后就没有之后了。
还有就是跳皮筋了,记得那时候我好像比女孩跳的都好,哈哈,好难为情啊。
那个年代没有如今社会这么发达的高科技,但是依然很快乐。
小的时候想着什么时候能长大,长大了又想回到小时候,应了那首歌的歌词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 盼望长大的童年
越战中北越空军装备了哪些机型?
越战时期的北越米格-21战斗机群在越南战争中,北越空军装备的飞机型号之复杂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在人们通常的印象当中,北越空军装备的飞机无非就是歼5/米格17,米格21战斗机,米6直升机和安-2运输机这些,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北越空军即使不算偶尔使用缴获的美式飞机,仅仅就苏、中式飞机而言,也可以称得上总类齐全,数量庞大。下面,就让我们简要的谈论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北越的米格-21和歼5/米格17战斗机首先说战斗机,在整个越南战争中,北越空军收到的战斗机包括米格-15、歼5/米格17,歼6/米格19和米格21等型号。其中具体数量是米格15是60架,歼5/米格17是135架,歼6/米格-19是110架,至于说北越空军中最先进的米格-21,其实在越战中苏联援助的并不多,各个型号加在一起,大约是110架。
伊尔-28轻型轰炸机北越空军装备过25架其次我们知道,战斗机是用来争夺制空权的。那么北越空军有没有对地攻击的飞机呢?答案是肯定的。这里边知名度最高的无疑就是伊尔-28轻型轰炸机。在1965-1968年间,北越先后收到了25架伊尔-28轻型轰炸机。除了伊尔-28,在1970年前后,苏联还援助过北越30架苏-7B战斗轰炸机。不过这些苏-7B战斗轰炸机好像没见他们怎么使用过。
被美军击落的北越空军安-2运输机说完了作战飞机,我们接下来说说北越空军的运输飞机。北越空军的运输飞机主要包括安-2/24,伊尔-12/14和里-2T等型号。在这些运输机当中,数量最多的是安-2,总数30架;紧接着是20架的里-2T;然后是12架的伊尔-14和9架的安-24;数量最少的是6架的伊尔-12。
北越空军的L-29教练机来自于捷克斯洛伐克相对于作战飞机和运输机,越南空军数量最少的飞机是教练机。能够说得上名字的只有30架雅克-18初级教练机和12架L-29喷气式教练机。另外,前边说的那些作战飞机数量里其实都包含有若干教练型号,只是具体数量不明。其实,越南空军教练机数量少并不代表他们不重视培养飞行员。主要这项工作他们大部分在国外进行,所以自然教练机需求量就少。
北越空军的米-6直升机在吊运米格-21战斗机文章的最后,我们谈一下越南战争期间北越空军的直升机情况。在当时,北越空军除了1架直5之外,其余的直升机都是苏联援助的。包括米-1/4/6/8等诸多型号。具体分布情况是10架米-1,15架米-4A,10架米-6T和30架M-8T。这其中著名度最高的是米-6和米-8 ,而米-1和米-4A则鲜为人知。
为何现在只有美国坦克用燃气轮机做动力?
怎么说呢?这其实是无奈之举,美国人的柴油机方面成就一直都不高,远远落后于苏联和德国,而当时的苏联拥有几万辆坦克,总有一种轻而易举就能横扫欧洲的感觉,美国压力也很大。而燃气轮机技术美国人冠绝世界,没有任何国家能与其相比,利用自身优势在坦克上弄出燃气轮机也就不足为奇了。霍尼韦尔AGT 1500发动机去掉上部排烟散热部分的构造
为什么说美国人没有好的柴油机呢?在M1诞生以前,美国坦克动力不足已经是一个老大难问题了,比如美国的M48重达44吨,却仅仅采用650匹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单位功率仅仅12.4千瓦,就连最老版本的T55坦克都不如,人家单位功率都已经达到14.4千瓦/吨了,M48的机动性差距可想而知,而且参加越南战争的M48经常因为动力不足而困入泥地不能自拔,苦不堪言。
M48陷入泥地而到了第二代的M60坦克动力仍然是一个老大难问题,虽然此时换了一个大100马力发动机,但重量随之也上升到50多吨,单位功率一点没进步,还是12.4千瓦/吨,曾经美国人的坦克动力就和今天我们的航空发动机一样,反正对着他乱喷保准没问题。
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时候,苏联搞出了二代坦克的天花板T62坦克,紧随着先进的三代T64也诞生了,尤其是T64的复合装甲堪称坦克发展的一次革命性进步,这一下美国和西德就坐不住了,当时美国M60动力太差劲,而西德有好发动机可装甲太薄(自己搞复合装甲有没有太大的信心),于是两者一拍即合搞了个非常高大上的MBT-70。
MBT-70MBT-70的单位功率达到了29.2千瓦/每吨,接近M60的三倍,如果将各项性能单独拿出来比较,这款坦克冠绝全球,但由于使用新技术实在太多而了,于是产生的各种问题不断,解决了这个问题又冒出另一个问题,最后出来的产品成本高到了天花板,最终因为资金严重超支就下马了。两国倒是没有放弃,而且回去反思了一下,都分别舍弃了一些不成熟技术,最终美国搞出来了M1,西德这边是豹2。这个过程中德国人本身自家的柴油机就冠绝全球,自然就顺理成章地用柴油机了。而美国呢?美国人柴油机不行啊。
M1的最初型号很多人会说你直接购买西德的柴油机不就行了,要不购买欧洲其他国家的柴油机也行,虽然性能是赶不上西德产品。可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面临苏联几万辆坦克,在苏联人的推演中就是要赶在美军救援前占领推到西大西洋海边去,西德能撑住1周吗?欧洲能撑住半个月至1个月吗?即使能撑住,美国敢赌博吗?赌输了怎么办?一旦战争来临,德国和欧洲的工业会全部停摆,甚至被全部占领,到时候美国人的M1岂不是面临打一辆少一辆的尴尬境地,战争打的就是资源,现在美国坦克主要资源没了,那仗还怎么打?
燃气轮机的构造于是美国只能另谋出路,柴油机的路走不通于是美国就用航空发动机来改,主要就是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后面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不再直接喷出产生动力了,而是利用机械方式转换成动能为坦克提供动力,这便成了燃气轮机了,这一下动力问题不就 解决了。
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创新和思维能力确实让人不得不佩服,他们敢想而且还真敢干,于是很快霍尼韦尔AGT 1500引擎诞生,这台燃气轮机达到1500马力,可以让M1接近66吨的重量开到每小时67公里最大速度,而且燃气轮机爆发性更强,加速快,性能足,而且冰天雪地也不需要预热直接启动,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优点。
霍尼韦尔AGT 1500发动力包当然坦克用燃气轮机被人诟病的主要就是太费油的问题,这方面确实如此,但其实就是更烧钱而已,并不影响M1坦克的最大行程。M1的动力包体积和尺寸比豹2坦克小了1/3左右,这使得M1可以采用ATG1500燃气轮机可以横向布置,而节约的1/3的空间就可以用来装更多的燃油,以保证一次加油的最大行程,因此M1A1坦克内部足足可以满装1900升燃油,续行距离约460公里,日后更重的M1A2降低至420公里左右。但是与同样采用1500马力的豹2比起来,人家一次只携带1200升燃油却可以跑550公里,不得不说燃气轮机确实是更大的油老虎,美只能说美国坦克的发动机牺牲性价比将性能追赶了上来,如果考虑爆发性的话,恐怕M1动力甚至还略微压制豹2一头。
使用燃气轮机的T-80坦克当然也不仅仅只有美国人才搞燃气轮机坦克,苏联看到美国这边这么玩,自己也得跟上不是,于是在T-80上也玩过燃气轮机,只是后来不知道是因为性价比不高,还是苏联没钱玩不下不了,又或者是技术上就达不到美国那种水平,总之苏联没能坚持下来,到今天大部分的T-80已经重新换装了柴油机动力包。另外瑞典的stridsvagn 103无炮塔坦克同样采用了燃气轮机,甚至这款坦克比M1坦克更早服役,严格来说这就是第一款采用燃气轮机的坦克,因此只有美国使用燃气轮机坦克这个话题其实不成立!
瑞典stridsvagn 103无炮塔坦克二战德军有多少死在了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军实施“第25号计划”,德、意、匈牙利联合入侵南斯拉夫。
战争仅仅进行了11天,120万南斯拉夫政府军就被击溃,丧失抵抗力,德军只伤亡了558人。
4月17日,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宣告投降,加入轴心国队伍。
希特勒为此欣喜若狂,又一个欧洲国家被他征服。
可是他高兴得太早了,南斯拉夫政府认怂,并不意味着战争结束;因为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拿起武器开始反抗入侵,德军的噩梦才刚刚开始。1941年7月到1945年德国投降这4年时间内,德军对南斯拉夫抵抗力量进行了多次围剿,不但没有将他们消灭,反而在这里留下了40万具尸体。
为什么装备精良的德军,能把南斯拉夫120万正规军打趴下,却消灭不了游击队,被打得如此狼狈?
南斯拉夫人民不畏强暴南斯拉夫人民有着反抗入侵的光荣传统,塞尔维亚(南斯拉夫)当初曾经被奥匈帝国政府,但是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反抗。一战爆发的导火索,就是塞尔维亚爱国青年刺杀了正在那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和他的妻子索菲。
在二战题材的电影《桥》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南斯拉夫游击队员机智勇敢、视死如归;它正是南斯拉夫人民坚决抵抗入侵,不向纳粹屈服的真实写照。
南斯拉夫适合打游击南斯拉夫地形复杂,不是崇山峻岭,就是起伏的丘陵,或者是星罗棋布的岛屿。
其中著名的山脉就有四座,他们分别是斯塔拉山脉、达尔马提亚、迪纳拉山脉、贾拉维察山;克罗地亚除了迪纳拉山地,还有众多的岛屿。
复杂的地形为南斯拉夫人民打游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让他们得以进退自如,骚扰打击侵略者,将德军打得晕头转向。
南斯拉夫保存了实力我们说过,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有120万人,打了11天就放下武器,只有数千人伤亡;也就是说,这支军队没有受到重创。
虽然他们名义上服从国王指挥,但大多数官兵是爱国的。
当南斯拉夫被亡国,面临外敌的时候,他们中不少人加入了反抗队伍中。这些训练有素的军人,大大提高了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战斗力。
铁托的英明领导铁托是南斯拉夫共产党的领导人,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在南斯拉夫沦陷后,他坚定不移领导南人民拿起武器反抗入侵,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建立了民族解放阵线。
在他的英明指挥下,游击队取得了5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粉碎55万德军在1944年全歼南斯拉夫解放军的罪恶阴谋。
英美的援助为了牵制德军,减缓盟军压力,英美在二战中对南斯拉夫游击队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援助,南斯拉夫接受的盟军物资甚至超过了盟军援助法国游击队的物资。
英美不但向南斯拉夫游击队提供机枪、步枪、冲锋枪等轻武器,还援助了一定数量的坦克与装甲车,让南斯拉夫解放军组建坦克旅,每个旅拥有56辆M3A1/A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24辆英式AEC装甲车和2辆M3A1装甲侦察车。
虽然这些坦克是轻型的,但是火力非常强大,美军为它加装pak40火炮和flak38 20毫米防空炮。
英美还从北非调来了一个顾问团奔赴南斯拉夫解放区,为他们训练飞行员、培养坦克手,让他们学会使用各种武器。
盟军的援助,让南斯拉夫解放军(前期的游击队)如虎添翼,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战斗力,在跟德军较量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除此之外,南斯拉夫解放军还缴获了不少武器。
1943年,盟军登陆意大利后,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倒台,大批意大利军从巴尔干地区撤军,在回国的时候,把车辆、坦克等军事装备遗弃到了南斯拉夫,这些装备也成为南斯拉夫解放军打击德军的利器。
当然,为了赶走侵略者,南斯拉夫人民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一共有25万人死在战场,40多万人受伤,6万多人失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