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lovelove天惊拳,武功和心法哪个更重要?
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和心法大致是参照易经六十四卦及分类,同时比照他所处年代儒释道武功和心诀传承和发展的实际状况创立的。金庸小说里的武功和心法哪个更重更的问题,当然是多很重要啦,两者缺一不可,唯有身心合一才能练就上乘武功,如果没有心法降服心魔,所练武功就容易走火入魔,其理论根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术势法的诸子学说和中国武术各门派的正宗传承功夫围绕攻守两方面展开的。
扩展资料
金庸小说中的武功和心法大全
1少林七十二绝技介绍
一、拳法
1、少林罗汉拳:罗汉拳和金刚掌同为少林入门功夫,但修习到高深境界,最普通的拳掌亦能成为最厉害的武功。正印证了“大智若愚,无巧不拙”的千古道理。
2、光明拳:当年五大门派集会黄山,我佛光明拳在天都峰大展神威,夺得“天下第一拳”美誉,可惜如今已不幸失传。。。。。。
3、闯少林三十三路神拳:罗汉堂专研。
4、偏花七星拳:绝招是“七星聚会”。罗汉堂专研。
5、左右穿花手:罗汉堂专研。
6、少林双圈手:罗汉堂专研。
7、大摔碑手:罗汉堂专研。
8、波罗密手:又称少林风云手,罗汉堂专研。
二、掌法
09、大力金刚手:金刚掌是少林寺基本武功之一。般若堂专研。
10、般若禅掌:有“少林第一掌”之称,般若堂专研。
11、韦陀掌:有“灵山礼佛”、“恒河入海”等招数。般若堂专研。
12、少林神掌八打:有分解掌、封闭掌、裂心掌等八种。般若堂专研。
13、千手如来掌:般若堂专研。
14、大慈大悲千叶手:般若堂专研。
15、少林龙旋掌:般若堂专研。
16、少林散花掌:掌风推动落下的花瓣攻向敌人。类似于“飞花摘叶”的功夫。
17、少林握石掌:即少林绵掌,轻轻握石而化石为粉。
18、一拍两散掌:般若堂专研。
三、指法
19、澄静指: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达摩院专研。
20、摩柯指决:绝招是“三入地狱”。达摩院专研。
21、去烦恼指:绝招是“无忧无虑”,达摩院专研。
22、多罗叶指:十指轮弹,如波罗花绽开。达摩院专研。
23、无相劫指:佛家无色无相的最高境界。达摩院专研。
24、拈花指:迦叶尊者拈花微笑状。达摩院专研。
25、大智无定指:源自《大智度经》,达摩院专研。
26、一指禅功:被称为“少林第一指”,能隔空伤人。需有深厚的铁指禅劲功夫为基础。
27、铁指禅劲:一指禅的基础内功,练到登峰造极时五指可随意插入石碑之中。
四、抓法
28、少林十三抓:摹仿“龙蛇虎豹鹤猿鹰”等十三种动物的形态创出的一套轻灵翔动的抓法
29、寂灭抓:般若堂专研。
30、因陀罗抓:般若堂专研。
31、少林虎爪手:般若堂专研。
五、擒拿手
32、拈花擒拿手:戒律院专研。
33、龙爪擒拿手:共三十六式。戒律院专研。
34、十二擒龙手:戒律院专研。
六、剑法
35、达摩剑法:著名剑招有“一苇渡江”等。达摩院专研。
七、刀法
36、菩提刀法:菩提院专研。
37、破戒刀法:名为破戒,即是大开杀戒,因此这套刀法全是攻势,狠准威猛。
38、慈悲刀法:名为慈悲,即慈悲为怀,这套刀法招式柔和,没有杀招,与破戒刀相反。
39、燃木刀法:菩提院专研。
八、杖法
40、伏魔铲法:般若堂专研。
41、普门杖法:戒律院用来惩戒触犯寺规的弟子的一种杖法,招式巧妙,临敌时总能招招命中对方。但威力一般。
42、大文殊杖法:菩提院专研。
43、达摩八法神禅杖法:掌门人专研。
九、棍法
44、小夜叉棍法:绝招是“维护众生界”,源自《维摩经》。罗汉堂专研。
45、少林双截棍:罗汉堂专研。
46、醉八仙棍法:少林十三棍僧发明的棍法,必须似醉似醒,半醉半醒,才有最大威力。
十、身法
47、蜻蜓点水轻功提纵术:少林僧提着水桶过河时使用的轻功。
48、九图六坐像身法:打坐也是身法?嘿嘿,少林弟子有五十四种打坐姿势,每种都可静坐十二个时辰,那是无法想象的,又有谁能捉摸出这套身法的高深?
49、大挪移身法:脚不移身不动,就可平地挪后数尺,避开敌人的攻击。
十一、内功
50、阿罗汉神功:练到高深境界有五百罗汉众生相。罗汉堂专研。
51、降龙伏象功:练到高深境界可施展“佛门狮子吼”。般若堂专研。
52、心意气混元功:又称“少阳神功”,达摩院专研。
53、菩提心法:练到高深时心如明镜,诸邪不侵。有化毒的功效。菩提院专研。
54、达摩闭息功:戒律院专研。
55、金刚不坏体神功:各院堂首座专研。
十二、特殊武功
56、十八手罗汉神打:从九图六坐身法中演化出的一套武功,若与九图六坐身法配合使用,招式奇异,往往出乎对手意料之外。
57、少林怀心腿:绝招是“佛在心头”,达摩院专研。
58、如影随形腿:达摩院专研。
59、罗汉夺命枪法:罗汉堂专研。
60、大韦陀杵:般若堂专研。类似于一种锤法。
61、毗卢鞭法:戒律院专研。
62、少林鸳鸯枕:特殊的暗器功夫。菩提院专研。
63、少林童子功:少林各项高深武功的基础,亦有对敌招式。
64、少林铁帚功:看门弟子扫地时练的武功。这也是少林绝艺?别小看打杂的弟子,少林寺藏龙卧虎,曾有扫地的老和尚沉叶和尚成为当时寺中第一高手呢!
65、如意缩骨功:少林弟子能够逃脱捆绑,遇难化险,全靠这套功夫。
66、少林破衲功:又称少林铁袖功,即挥动衣袖迎敌。
67、袈裟伏魔功:少林高僧任何物品都可作兵器。必要时挥动布满真气的袈裟为武器,另有超乎寻常的威力。
68、定珠降魔无上神功:以一百零八颗念珠携带无上真气飞出攻敌,有毁灭性的杀伤力。
69、杂阿含功:有谁能一人兼修七十二绝艺?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若能精研杂阿含功,对各种武功往往能触类旁通,事半功倍。曾有少林前辈同时兼修
十三种绝艺,就是因为专研杂阿含功的缘故。可惜现已失传。
十三、阵法
70、少林金刚伏魔圈:达摩院长老专研。
71、一百零八大罗汉阵:罗汉堂专研。(已失传)
72、十八小罗汉阵:罗汉堂专研。
以上七十二艺今已大多失传,目前硕果仅存的有十七项绝艺。
少林经文
达摩易筋经:镇寺之宝。
达摩洗髓经:镇寺之宝。
太虚真经(练气):各院堂首座选修。
太玄真经(练神):各院堂首座选修。
空明真经(练精):各院堂首座选修。
杂阿含经:藏经阁主修。
波罗蜜多心经:藏经阁主修。
少林寺除了有七十二项绝艺的武学书籍外,更是佛学祖庭,有为数众多的佛经禅律,如《摩柯僧祗律》、《大孔雀经》、《维舍论经》、《菩萨经》、《释迦经》等等。少林寺藏经阁还有一部鲜为人知的《龙泉百炼决》,记录了铸造各种利刃刀剑的法门。
以下是部分少林武功的出处,若有兴趣的话可以去翻阅一下。
大力金刚手《大金刚经》菩提心法《菩萨戒经》
光明拳《大光明经》去烦恼指《未曾有经》
般若禅掌《大般若经》杂阿含功《杂阿含经》
拈花指《礼真如经》摩柯指决《摩竭经》
慈悲刀法《佛本行经》十二擒龙手《五龙经》
普门杖法《首楞严经》大智无定指《大智度经》
因陀罗抓《西天论经》无相劫指《虚空藏经》
一拍两散掌《涅盘经》波罗密手《波罗蜜多心经》
2峨眉派
峨眉派与少林、武当共为中土武功的三大宗,也是一个范围很广泛的门派,尤其在西南一带很有势力,可说是独占鳖头。
峨眉派之得名,是以佛教四大名山之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关于峨眉派的起源,据峨眉派的拳志说:
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是时,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虑各家拳法繁杂,莫衷一是,女子御侮,多有不同,遂探各家之拳意)另辟蹊径,创不接手之拳法,独树一帜,……
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日峨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恐汝不识,为汝志之,师本与世无争,娱身可矣,御侮可矣,奚传姓名。(据孟宪超《峨眉拳(上)》,《武林》1986年第4期)。
由此可见,峨眉最初是一个由女子所创的武林门派,开始的时候叫做玉女拳法,后因祖师人了佛门,又以称女子为“蛾眉”和佛教圣地之“峨眉山”的双重含义而得名。
峨眉派功法介于少林阳刚与武当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融汇了南拳、少林、武当等众家之长。
从宗教渊源上看,峨眉亦僧亦道,而以道姑为主。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
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
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
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
四、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
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镇派之宝:峨眉九阳神功。
一、拳法
1.玉女拳法
2.裂石惊沙拳法
4.功力拳
二、掌法
1.灵梭掌
2.回风拂柳掌法
三、指法
1.定乾坤指
2.贯虹指
3.天罡指穴法
四、擒拿手
1.截手九式
五、峨眉刺
1.残虹刺
2.追魂刺
3.玉女问心刺
六、剑法
1.玉女素心剑法
2.越女销魂剑法
3.峨嵋紫英剑
七、刀法
1.雁行刀法
八、暗器
1.幻影无影针
九、棍法
十、身法
1.飘雪穿云步
十一、内功
1.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
2.静功六大专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
3.一阳正气诀
4.回生诀
5.灵阳真宗内功
6.吐纳养生功
7.佛门湛灵大法
8.童子功内壮外坚神勇大法;
9.伏魔心法
10.万应灵通四法
十二、特殊武功
1.刀剑双杀七七四十九式——由金鹏王朝的亡臣独孤一鹤所创武功。他由南土投入蜀中峨眉门下时,在刀法上已有了极深厚的功力,后又经过三十年的苦心,竟将刀法的大开大阖、刚烈沉猛,溶入峨眉灵秀清奇的剑法中,终于创出“刀剑双杀”的绝招,可以用刀,也可以用剑,乃是普天之下独一无二的功夫。
独孤一鹤后来当了峨眉剑派的掌门,在江湖上威名赫赫,西门吹雪上山找他决斗,他们本来功力悉敌,但天禽派掌门霍天青却别有用心,在决斗前夕找独孤一鹤拼较内力,结果使独孤一鹤在最后的决斗中因气力不济而死在西门吹雪剑下。(见古龙《陆小凤》)
3.武当山
武当山自古就有“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之圣誉。相传,黄帝治世,有静乐国太子在武当得道升仙,后,受封为“玄天上帝荡魔天尊”,春秋之老子、尹喜真人均在此山修行,南北朝时,更是隐修此山者四百余人,元、明时的高道张三丰真人亦始创内家拳于武当。
武当派历史由来已久,被世人称为内家之宗。创派祖师是「邋遢真人」张三丰。张三丰本名张全一,又名张君宝,三丰是他的道号,张三丰源出少林、精通少林精髓五拳十八式,将其统纳于十段棉长拳之中,变战斗搏击之法为御敌防卫之法,风格遂与少林大为不同。后因违反少林寺门规,被逐出少室山门,来到武当山潜心修炼,悟出以柔克刚之道,因此别树一帜、开创武当门派,又称内家。
张三丰武功深不可测,他以自悟的拳理结合道家冲虚圆通之道,创出了辉映后世、照耀千古的武当一派武功,被誉为不世出的奇人,堪称武林一代宗师。他不仅是武当内家拳的祖师,也是太极拳的始祖。内家拳又分太极,八卦,形意,太成诸门,而以太极门为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就是太极。
镇派之宝:太极神功
一、拳法
1.太极拳法
2.武当长拳
3.形意拳
4.八卦掌
二、掌法
1.两仪掌武当山镇山绝艺。双掌圈动,似虚而实,似柔而刚。这套掌法完全是以柔克刚,以意可敌的内家上乘功夫,奇诡快速,极易抢攻。
2.纯阳无极掌
三、指法
1.四象牵极指
四、擒拿手
1.虎爪手
2.虎爪绝户手
五、剑法
1.两仪剑法武当派两位高手积数十年之力所创,剑法中有阴有阳,亦刚亦柔。出招时,一人迟缓,一人迅捷,姿势虽不雅观,但剑招古朴浑厚,破绽之处实所罕见。斗到紧要处,一人长剑大开大阖、势道雄浑;一人疾趋疾退、剑尖上幻出点点寒星。清虚、成高两位道长曾以此剑法刁难令狐冲,因不能阴阳混而为一,还是败在令狐冲的独孤九剑之下。
2.神门十三剑武当派祖师张三丰所创。共有一十三记招数,每记招式各不相同,但所刺之处,全是敌人手腕的神门穴。神门穴在手掌后瑞骨之端,敌人中剑后,手掌便再也使不出半点力道。
3.真武七截剑
4.太极剑法
六、剑法
七、刀法
1.八卦封魔剑
八、暗器
九、棍法
1.玄天棍法
十、身法
1.梯云纵这是武当派名扬天下的轻功绝技。
梯云纵招数名称:白鹤冲天,鹞子翻身,大鹏展翅,云雾缭绕,气冲霄汉,豪气干云
十一、内功
1.太玄神功
2.玄武真诀
3.玄门吐纳功
十二、特殊武功
4.五台山
五台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南距山西省太原市230公里,北距五台山火车站48公里。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环基250公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两种,青庙住和尚,黄庙(藏传佛教寺院)住喇嘛。五台山过去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其中青庙99处,黄庙有25处,菩萨顶寺是传说中的文殊菩萨居住处,为五台山黄庙之首。
镇派之宝:八大连环剑谱
枯竹禅师所著的武学奇书。此书是五台山镇山之宝。所载武功的招式与诀窍是:第一式,节高心虚:形如搏兔,盘旋不定;第二式,雨打风欺:神似捕鼠,待机而发;第三式,冒霜停雪:气如飞轮,循环无穷;第四式,压露啼烟:劲似转轴,周而复始;第五式,疏阴碎地:静如山岳,卷藏于密;第六式,密翠举天:动似江河,放弥六合;第七式,指日排雾:快如虎旋,内外为一;第八式,扫月拂云:捷似龙卷,上下相连。各招式名称以寓竹为主,切合枯竹禅师名讳,含有深长意味。八大连环剑法招式奇特,变化精微,乃五台派之绝技。
一、拳法
1.大慈悲拳
2.光明神拳
3.坐照心明飞花拳
二、掌法
1.千叶观音掌
2.金光月影破
三、指法
1.文殊渡劫指
四、擒拿手
五、剑法
1.连环封魔剑
2.太阿剑法
六、杖法
1.无常无量杖法
七、刀法
1.慈悲刀法
八、暗器
九、棍法
1.降魔杵
2.不动明王杵
3.无常无量杖法
十、身法
十一、内功
1.大无相功
2.龙象般若功
3.须弥山力
4.吉祥紫元内丹功
5.罗汉伏魔神功
十二、特殊武功
5.九华派
镇派之宝:九华拳剑全书
江南鹤专为师兄哑侠绘制的武籍。书中图多字少,囊括了九华老人所传的拳、剑、点穴及种种神出鬼没的武艺。哑侠携此书找到碧眼狐狸耿六娘,想娶其为妻,并将书中一些武艺传授耿六娘。耿六娘害死哑侠后,高朗秋得到此书且依书练成武功。高朗秋又将武功传授给九门提督正堂玉大人的女儿玉娇龙。玉娇龙重摹此书。后李慕白将两套书全部追回。(见王度庐《卧虎藏龙》)
九华遣书
武籍。九华先生遗著。此书载有内家武功练气之方、七迟掌、点穴解穴之法、吼龙掌、化身大法、金刚十八剑、离心大禁制、金刚般若神功等奇妙武功。九华先生恃此生前打遍天下无敌手。他的传人吕飞扬后亦成为武林第一高手。(见萧逸《金弓女杰》)
一、拳法
1.幽明拳
二、掌法
1.七迟掌
2.吼龙掌
3.虚空藏移挪掌
三、指法
1.地藏化劫指
四、擒拿手
1.慈悲擒拿手
五、剑法
1.金刚十八剑
六、剑法
七、刀法
1.幽明化魔刀
八、暗器
九、棍法
十、身法
1.化身大法
十一、内功
1.般若禅功
2.楞伽无量功
3.梵世心经
十二、特殊武功
1.离心大禁制
6.华山派
镇派之宝:三光神功宝籍
华山派本门武学秘籍,分上、下两册。上册为三光剑法篇,下册为三光拳法篇和掌法篇。三光剑法和三光拳法、三光掌法各为一百零八式,第一套“日晖耀天”三十六式,第二套“月晕披地”三十六式,第三套“星光密射”三十六式。
这《三光神功宝籍》原为华山派掌门人追云老叟冷飘萍的兄长所持,后传给冷华欣夫妇。邛崃山逍遥谷的魔头鬼影子、血影子、魔影子杀了冷华夫妇,劫去《三光神功宝籍》下册。冷飘萍的两位孙女长大成人后,在老前辈的协助下,去逍遥谷报了杀父母之仇,夺回《三光神功秘籍》。(见云中岳《盖世侠侣》)
紫霞秘籍
华山派第一神功紫霞功心法,为华山派掌门人岳不群所有。岳灵珊从父亲岳不群处偷来此书送给大师兄令狐冲,让他修习疗伤,不料被华山派中奸细劳德诺盗走,令狐冲因此蒙受不白之冤。(见金庸《笑傲江湖》)
一、拳法
1.三光拳法
2.劈石破玉拳劈石破玉拳原为劈石及破玉两路拳法绝学,可与混元掌互备。
起手式,石破天惊,铁闩横门,千斤坠地
傍花拂柳,金刚挚尾,封闭手,粉石碎玉
二、掌法
1.三光掌法
2.混元掌混元掌缘自剑法,固招数名称多与剑招相符。可与劈石破玉拳互备。
白云出岫,白虹贯日,云断秦岭,青松翠翠,天绅倒悬
无边落木,高山流水,金玉满堂,风伴流云,湮雨缥渺
三、指法
1.洞金指
四、擒拿手
1.封筋闭脉手
五、剑法
1.三光剑法
2.夺命连环三仙剑华山派剑宗的绝技。三剑一气呵成。起始当头直劈;若对方斜身闪开,则圈转长剑,拦腰横削;如果对方还能避开,势必纵身从剑上跃过,则长剑反撩,疾刺对方后心。对方背后不生眼睛,势难躲避。当年玉女峰上大比剑,剑宗弟子以此剑法杀了好几名气宗好手。岳不群在少林寺与令狐冲比剑时,急不择招,竟也使出这种平时为他所鄙薄的剑宗绝技。(见金庸《笑傲江湖》)
3.独孤九剑独孤求败创立的无敌剑法。分为九个部分,即:总诀式、破剑式、破刀式、破枪式、破鞭式、破索式、破掌式、破箭式、破气式。修习此剑,要旨在“悟”,虽一剑一式亦可变幻无穷,临敌之际将招数忘得越干净越好。传人有风清扬、令狐冲。令狐冲曾以独孤九剑击败田伯光,刺瞎十五名黑道高手的双目,赢过任我行、冲虚道长、岳不群、林平之。(见金庸《笑傲江湖》)
六、剑法
七、刀法
1.反两仪刀法
九、棍法
八、暗器
十、身法
1.
十一、内功
1.紫霞神功
2.正气诀
十二、特殊武功
昆仑派
镇派之宝:九龙飞天心法
一、拳法
1.升龙拳
2.震天拳法
3.千龙嬉空拳
二、掌法
1.潜龙升天掌
2.纵鹤擒龙手
3.昆仑掌
三、指法
1.纵鹤擒龙指
四、擒拿手
1.如封似闭手
2.昆仑如意手
五、剑法
1.飞龙在天剑法
2.夺命快剑十式
3.如意连环夺命剑
4.迅龙闪电剑
六、剑法
七、刀法
1.无极潜渊刀
八、暗器
1.漫天花雨
九、棍法
十、身法
1.云龙三折一种轻功,传为昆仑派绝学。练成后高纵上跃,矫若游龙,在腾起之势将竭之时,可以不借助任何物体,仅凭身形在空中打一回旋,便可立即拔高,如是者再,即可盘旋而上达二三十丈。昆仑派轻功据传又有“龙飞九天”一种,语焉不详。
2.龙飞九天
3.踏雪无痕
十一、内功
1.玄天无极功
2.金刚般若神功
3.九龙飞天心法
十二、特殊武功
1.无声无色剑招昆仑派剑法中的绝招。必须两人同使,二人功力相若,内劲相同,当剑招使出,劲力恰恰相反,于是两柄长剑上所生荡激之力、破空之声,一齐相互抵消。故适于夜战,使对方难以听声辨器,不觉间即已白刃加身。昆仑派掌门何太冲与班淑娴夫妇在少林寺英雄大会上败于张无忌之手,竟以此招偷袭正给鲜于通疗毒的无忌,无忌身有护体神功,趋避及时,这两把长剑便将鲜于通钉死地下。(见金庸《倚天屠龙记》)
12.丐帮
一、拳法
1.杀鸡屠狗拳
2.恶狗扑食拳
3.四海一心拳
二、掌法
1.蛇形刁手
2.降龙十八掌亢龙有悔,飞龙在天,见龙在田,鸿渐于陆,潜龙勿用,利涉大川
突如其来,震惊百里,或跃在渊,双龙取水,鱼跃于渊,时乘六龙
密云不雨,损则有孚,龙战于野,履霜冰至,羝羊触蕃,神龙摆尾
三、指法
四、擒拿手
1.擒龙手
2.捕狗擒拿手
五、剑法
六、剑法
七、刀法
1.六和刀呵壁问天,气盖河山,天地乍合,离合无常,和合六出,阴阳隔阂
八、暗器
1.混天石
九、棍法
1.打狗棒法共有三十六路,乃丐帮祖师爷所开创,历来是前任帮主传后任帮主,决不传外人。此法名字虽然陋俗,但变化精微,招术奇妙。一根颜色碧绿、略长于剑的打狗棒指东打西,凌厉无比。打狗棒法共有绊、劈、缠、戳、挑、引、封、转八诀。使“绊”时,主袭敌人下盘,有如长江大河,绵绵而至,决不容敌人有丝毫喘息时机,一绊不中,二绊续至,连环钩盘。用“缠”则随敌东西,如影随形,借力制敌,不管敌人拿着多么巨大的兵器,那竹棒有如一根坚韧的细藤,缠住了大树之后,任那树粗大几十倍,休想再能摆脱束缚。“转”字诀却相反,或点敌要穴,或刺敌要害,任你挪腾跨跃,那竹棒化作一围碧影,将你全部笼罩其中。“挑”字诀则以“四两拨千斤”,用巧劲化解蛮力。黄蓉接任丐帮帮主时,因匪人挑拨,帮中人众竟然不服,后来她便以此棒法挫败四大长老,令其臣服。(见金庸《射雕英雄传》)
十、身法
1.逍遥游
十一、内功
1.混天气功
十二、特殊武功
驭兽术用以指挥各种动物
道听途说用以打探各种消息
12.逍遥派是一个很隐密的门派,江湖上很少有人知道这一派。
灵鹫宫、星宿海是逍遥派的两个分支的门派派,武功技能也有相似之处。
一、拳法
1.逍遥奔流拳
2.逍遥心意拳
3.逍遥浮沉拳
二、掌法
1.逍遥六阳掌
2.逍遥落花掌
三、指法
1.逍遥柔情指
四、擒拿手
1.逍遥折梅手
2.逍遥无拘手
五、剑法
1.天羽奇剑
六、腿法
1.逍遥落月腿
七、刀法
1.如意连环刀
八、暗器
1.生死帖
九、棍法
1逍遥如意棍
十、身法
1.凌波微步
2.月影舞步
十一、内功
1.北冥神功
2.八荒六合惟我独尊功
3.小无相功
十二、特殊武功
为什么一些练传统武术十多年的人?
这个问题问的很好。作为一个搏击格斗爱好者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要确定习武者的年龄
拳怕少壮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真实的格斗不是小说里面的年纪越大功力越高。我们谈到搏击就要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不能把小说古籍中记载张三丰100岁自创太极,功力达到登封造极的境界。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一个格斗大师他的巅峰时期一般在20-35岁。(经验和速度、力量、技巧成熟度)
传武并不是不能打
很多搏击高手都还要拜访传武大师,想请教大师们的功夫技巧。散打的目的就是化繁为简,简单快捷。散打无非踢、打、摔、拿。传武技巧太多,套路复杂,确实在实战中花俏太多不好打。早在半个世纪前,李小龙就提到了传武的毛病。任何功夫没有练好都显得软手软脚。
实战要素——腰马合一
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现在的传武大师也慢慢开始运用科学方法锻炼身体了。如果身体不够硬朗是无法实战的,实战中难免会收到对手的攻击,所以抗击能力尤为重要。也不是散打练三个月就能战胜练传武十年的师傅。散打想要练到可以打至少也需要1-2年(还是要有基础的)。
传武缺少实战对抗所以很难和职业搏击选手对战。
想要成为一个顶级拳王必须要不断和技术好的人对战才有机会提高自己的实战经验。功夫格斗不是靠分析,更不是靠想象,而是靠汗水换来的成果。UFC综合格斗大师“小鹰”哈比布7岁就开始训练格斗术,所以才后他之后的职业战绩。
总结
传武大师缺少实战对抗,加上年龄超过人类运动自然规律的巅峰期 。一个50岁的传武大师和25岁的小伙切磋本来就是不公平的。
传武如果注重科学的实战训练还是有一战之力,但是和世界顶尖高手过招还是要思考一下自己的天赋是否优秀。顶级格斗大师都是天赋异禀,身材大小都是超乎常人。比如身高194cm,体重240斤的“铁血”纳干诺,一般的身高170cm,体重60kg的传武大师怎能和他交手,这是完全不对等的比武。
量级的划分是公平的体现。力量、身高相差太大是没有必要切磋的。(徒手格斗)
为什么有人说他是武侠小说中第一高手?
我是亦文人文,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
石破天是金庸著名小说《侠客行》的主人公,是一个际遇非凡,无去无来的人物。他的武功在金庸武侠世界里算是极高,以至于被提名过第一高手。
他所学的武功门类较杂,精粗不一,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炎炎功。练法是谢烟客恶意颠倒次序传授,丁珰以“玄冰碧火酒”加持,展飞打了一掌提速。习练时姓名:狗杂种、石破天。罗汉伏魔神功。练法是无意间发现秘密,专心练习。习练时姓名:狗杂种、石破天。丁家武功。分别由丁氏兄弟和丁珰传授,除十八路擒拿手之外,均未系统学习。习练时姓名:狗杂种、石破天、大粽子。白家武功。包括雪山剑法、金乌刀法和阿绣传授的一招,偷、教、练结合。习练时姓名:狗杂种、石破天、大粽子、石中玉、史亿刀。上清观剑法。石清夫妇所传。习练时姓名:狗杂种、石破天、大粽子、石中玉、史亿刀。侠客行。侠客岛石壁所刻,学习方法为自悟。习练时姓名:狗杂种、史亿刀。通过上面列表,石破天(姑且如此称呼)所学的武功,无意中学到的比恶意教学的厉害,恶意教学的比善意教学的厉害,隐藏的比传世的厉害。而在这期间,他的名字一直在变化,或增或减。
在金庸后期,其思想逐渐入佛,影响在小说中就是佛门武功的厉害程度远超其他,比如在《天龙八部》里,扫地僧一出现,马上便如虎入森林,百鸟压音,《侠客行》也正是金庸晚期的作品,石破天虽然没有当和尚,少林寺流出的两项武功也并非超级。但石破天何以以佛家高手的身份出现?
佛家有一个名词叫作“障”,人生在世,无不为障所迷,让我们看不透大千世界的本来面目。
相貌是一障,便师友恋人仇人,乃至亲生父母,也难以透过酷似的相貌,直指内核,触及灵魂。那么问题来了,当天下所有人都通过面相指认你为另一人时,你会不会就变成他?石破天虽然糊涂迷惘过,但内心深处始终有“我就是我”的坚守,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实现了皮相的超越。并在此期间邂逅了真正“认识”他的史小翠阿绣祖孙二人,也由此选定了他的灵魂伴侣,阿绣的这份睿智,是真与善的赋予,若丁珰者流,终其一生也无此慧眼。
名字也是一障,每个人出生之时,便被赋予一个代号,除了特殊情况,这个代号便伴随终生。可是除去或替换了这个代号,你又是谁?作为养母的“狗杂种”,石氏夫妇和雪山派的“石中玉”,长乐帮众的“石破天”,阿绣的“大粽子”与史婆婆的“史亿刀”,这些各不相同的名字是否能够完整地概括他的一生?其实在内心深处,石破天更喜欢“狗杂种”这个名字,妈妈与阿黄,正是他内心渴求的归宿,但是小说末尾,他又走回那个出身之地,身世即将大白之际,随着梅芳姑的死,一切全入混沌。其实到此时,石破天的身份已经明了,他的又一个名字“坚儿”浮出水面,不过还是不写的好,因为此时的他,已经达到了“无名,亦无无名”的境界。
知识又是一障。每个人都会有各种各样的知识,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知识会丰富、强化、更替,但行之有效的知识,认识世界的通第手段,是否正是你了解这个世界本元的阻隔?苏轼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在本文中,真正做到了一字不识的石破天,反而窥透了天地的奥妙。我们看待天地万物,总会有一种执著的“我见”,这是我们知识的体现,但在渺不可知的宇宙面前,它是否即代表着虚妄与无知。而佛家真正的智者,却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在金庸小说中,扫地僧和石破天是一对互衬的组合:一个无不知,一个无无不知;一个无名,一个无无名;一个本相,一个无相。他们共同构建了空而无障的佛家武侠世界,也给我们些许思考。诚然,佛不是认识这个世界唯一的路,但从中窥见的风景,同样有美好的流连。金庸里石破天是不是超越了三丰达摩?
说到金庸笔下的第一高手,向来是众说纷纭,多数人都集中在金庸比较出名的几部小说里,有的说是扫地僧,有的说是独孤求败,有的说是前朝太监(很奇怪为啥逍遥子没上榜?),但还是有些人记起了在金庸小说中较为平淡的一部《侠客行》中的主角石破天,认为他才是金庸武侠第一高手(或者说是侠客行的作者)。由于《侠客行》这本身在金庸著作中并没有很高的代表性,所以身为主角的石破天也不怎么受到关注,但我个人认为石破天才应该是金庸笔下第一高手(排除越女剑,因为越女剑中的武功描写主要是为浪漫诗意的意境服务,如同惊鸿一瞥,与金庸的武学体系完全没有任何的衔接和传承,内力、战斗意识、对敌经验一点都没提及,故而金庸作品对联排除越女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家之见分析如下: 1、时代背景。侠客行全文中并没有直接提到时代,但根据史婆婆提到张三丰,书中人物没有留辫子,而社会也不是兵荒马乱动荡不安来看,应该是明朝中叶,也就是说,跟笑傲江湖的时间跨度相差不远。故而书中武林的整体水平也可以将笑傲江湖作为一个大概的参照物。
2、参照物。反对石破天第一高手论的一个观点是:石破天只是对手不在擂台上的冠军,他之所以表现得那么强悍,是因为对手实在不堪一击的缘故。但,真的是如此吗?的确,金庸书中武林的水平是按照时间跨度而衰退的,清朝点穴是一件多么神奇的功夫,而在时代最古老的天龙八部中,连阿朱都能打穴。但值得注意的是,有一个门派千百年来始终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武学水平,很多朋友都猜到了,那就是少林派(或者叫僧人派,他们派……该死的释永信)。这一点从金庸的书中也能够体现。 在北宋时,少林寺并无绝顶高手,哪怕被誉为奇才的玄慈,也不过是一流强高手,难称绝顶。事实上少林寺武林大会一战,少林的脸已经丢得差不多了,要不是出了个系统外的BUG人物扫地僧,少林寺便险些如同慕容复一样颜面扫地万劫不复。南宋,少林寺一样默默无闻。射雕神雕的水准比起天龙已经有所下降,但少林派还是差点被昆仑三圣给打脸,全寺找不出个可以对抗何足道的高手。然后到了元末,武学水准继续下降,但少林寺却因为水平的保持,开始显露头角。空见,渡字三僧,可以说除了张三丰阳顶天之外,世上再无敌手,少林寺也由萧远山来去自如的图书馆变成了江湖人眼中的卧虎藏龙之处。明朝中叶,方证甚至隐隐凌驾于大BOSS任我行之上。接着到清朝,主角陈家洛就算武功大进,也难敌少林天镜大师。可见少林寺的水准一向保持的很好,故而历代少林派掌门的功力,就算平庸的也基本可以定位一流中。也就是说,侠客行中少林掌门的实力,最少也有一流中的实力,差不多约等射雕中的丘处机水平。
3、确定参照物标准后,就可以看侠客行原文了。撇去书中金庸对武功发功的间接描写(比如说手熔铜牌,震酥石壁啥的),只看实力对比。 首先,是多年前龙木二位岛主将少林寺的大门堵了七天七夜。而方丈的实力假定等于丘处机的话,再加上少林寺肯定不是一个个单挑,多半摆出了罗汉大阵,还是奈何不了龙木二人,由此可见,壮年的龙木要有五绝——至少是裘千仞的水准才能办到。 其次,白自在的实力。白自在是江湖大派的掌门,少年时曾经吃到一个来历不明的果子,内力大进,书中明确提到白自在的内力在武当掌门之上。假定武当掌门内力弱于少林掌门,但也应该不会相差太远,故而可以推断白自在的内力至少也是丘处机的水准。然后来段原文: 白自在一跃而起,喝道:“什么一口气转不过来?我……我这口气可不是转过来了么?”伸掌又要向石破天头顶击落,猛觉一双手掌疼痛难当,提掌看时,但见双掌已肿成两个圆球相似,红得几乎成了紫色,这一掌若是打在石破天身上,只怕自己的手掌非先破裂不可。他一怔之下,已明其理,原来眼前这小子内力之强,实是匪夷所思,自忆数十招拳掌招呼在他身上,都给他内力反弹出来,每一拳每一掌如都击在石墙之上,对方未曾受伤,自己的手掌却抵受不住了,跟着觉得双脚隐隐作痛,便如有数千万要细针不断钻刺,知道自己踢了他十几脚,脚上已受到反震。 这到底是什么内功境界?金刚不坏体也不过如此吧?这还是石破天无自觉的被动反击,并不是有意反震。这里白自在的内力最少也是丘处机或谢逊的水准,但相信就算黄药师不还手给丘处机打上十几掌也要吐几口血。扫地僧没防备之时还要被降龙十八掌打断肋骨。由此可推断此时石破天的内力至少在中原五绝之上,而这还是石破天没修炼侠客行武功前的水平。
最后,石破天的最终实力。等到石破天学到侠客行时,龙木二岛主又多练了几十年的侠客行,就算进步再慢,相信也勉强达到了五绝水准,而就算是两个五绝水准的人联手,对上无主动战斗意识的石破天,最后双双力竭身亡。再来两段原文: 石破天不自禁的纵声长啸,霎时之间,谢烟客所传的炎炎功,自木偶体上所学的内功,从雪山派群弟子练剑时所见到的雪山剑法,丁当所授的擒拿法,石清夫妇所授的上清观剑法,丁不四所授的诸般拳法掌法,史婆婆所授的金乌刀法,都纷至沓来,涌向心头。他随手挥舞,已是不按次序,但觉不论是‘将炙啖朱亥’也好,是脱剑膝前横’也好,皆能随心所欲,既不必存想内息,亦不须记忆招数,石壁上的千百种招式,自然而然的从心中传向手足。——这已经是无招,随心所欲的境界。 海船不住向岸边驶去,忽然间一声呼叫,从悬崖上传了过来,众人齐向崖上望去,只见两个人影,一灰一白,从崖上双双跃向海中。石破天遥见跃海之人正是史婆婆和阿绣,这一下惊喜交集,实是非同小可,其时千钩一发,那里还顾到去想何以她二人居然未死?随手提起一块船板,用力向二人落海之处掷将过去,跟着双膝一弯,全身力道都聚到了足底,拚命撑出,身子便如箭离弦,激射而出。他在侠客岛上所学到的高深内功,登时在这一撑一跃中使了出来。眼见船板落海着水,自己落足处和船板还差着几尺,左足凌空向前跨了一大步,已踏上了船板。当真是说时迟,那时快,他左足踏上船板,阿绣的身子便从他身旁急坠。石破天左臂伸出,将她拦腰抱住。两人的身重再加上这一坠之势,石破天双腿向海中直沉下去,眼见史婆婆又在左侧跌落,当下右掌急探,在她背上一托一带,借力转力,使出石壁上‘银鞍照白马’中的功夫,史婆婆的身子便稳稳向海船中飞去。——不需要借力,凌空虚度,比左脚踩右脚还夸张。侠客行可是武学大纲,剑法内功掌法轻功无所不包,轻功如此,其他武功如何不言而喻。 总而言之,石破天应该是金庸小说中的第一高手,堪称人形高达。
文笔好是练出来的还是看书多的结果?
文笔好,既是看书多的结果,也更是练出来写作技能和技巧。
所谓文笔,一般认为包含四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泛指文章;二是写作技巧;三是泛指文体;四是文章写作风格。
针对这四个层面来分析:
其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红楼梦》第五回中的一副对联,曹雪芹把它装裱在了王熙凤的“办公室”里。这句对联是曹雪芹对王熙凤的评价。她管理贾府上上下下的家政事务,里里外外的应酬,如没有精明的头脑,圆滑的手段,泼辣凌厉的个性,开阔的眼界,丰富的知识,以及对事情把握的尺度分寸的能力,是管理不了那一大家子事务的。
练达练达,无练不达。质量上乘的文章,当然需要好的文笔,而文笔真正的灵魂或有营养的思想,必定是源自于人情世故的学问。而掌握一整套应付人情世故的本事,就是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过程中训练出来的。
其二,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写作技巧,是指运用得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动脑筋思考。技巧是在掌握基本套路的基础上,而展示的更高妙的方式方法。《宋史·岳飞传》:“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没有基本功,谈不上技巧。
写作技巧,还有一个最基础的基础的前提,就是首先肚子里有货。否则将陷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对此,故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说法。
其三,文笔之间有边界。或文或笔,各有专攻。而专攻必然需要实践训练。
南北朝开始,“文”与“笔”开始指代不同的文体。
六朝人区分“文笔”为“文”、“笔”。无韵的称为“笔”,有韵的称为“文”,如《文心雕龙》的《总术》篇中:“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金楼子·立言》中则泛指有情采的诗赋为文,议论叙事者为笔;后人论文也有区分文笔的,如清代的阮元主张有韵偶者为文,无韵散行为笔。
文可养心,笔可补脑。养心文,更趋于感性。补脑笔,更趋于理性。不管感性和理性,都是需要对人心、文化、事理和作品的呈现,才能得到最终的认可或欣赏。
其四,个性风格寓于普通套路之中。
在《写作大辞典》中,“风格”指文学作品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而鲜明的风貌和格调。理论上说,它受作家主观因素及作品的题材、体裁、艺术手段、语言表达方式及创作的时代、民族、地域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并在一系列作品中作为一个基本特征得以体现。
从实操层面来说。初学者,要追求的不是风格,而没有风格的基本套路,否则将陷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困境之中。
腹有诗书气自华,多读点书,先提高自身的欣赏水平。同时,模仿练笔,让逻辑之脑,情怀之心和良手之笔,此三者协同起来,终究会有文从字顺的一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