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脱本色6-1,袁紫衣为什么比李莫愁梅超风和孙仲君更让人讨厌?
袁紫衣这个姑娘,金大侠给了一个她一个十分悲惨的出身。
袁紫衣的父亲凤天南强暴了她母亲,然后生下了她。凤天南对于袁紫衣不仅丝毫没有疼爱之心,反而想将她们母女斩尽杀绝!
袁紫衣被红花会所救带到了新疆,她是被师傅养大的,她师傅个尼姑,袁紫衣从小就被取法名圆性。
袁紫衣这样苦大仇深的人生经历,使她不可能形成温婉、 大气或者是活泼、俏皮的性格。
更重要的是,金大侠描写人物一向以男人的视角为准……
一.读者更多的共情,会留给主角
毋庸置疑,《飞狐外传》的男主角是胡斐。那无论是作者还是读者,都会站在男主角胡斐的角度去看待他身边的每一个女子。
袁紫衣,似乎很轻易的就得到了男主角的情有独钟。
这本就能让很多读者不开心!
武侠小说不过是一个成年人的童话。
为了满足读者的童话梦和有着十足的代入感,男主角就算出身普通,也会有着种种奇遇,成为一代大侠。
而同这些大侠们相匹配的女主角,则绝不会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们无论从出身、容貌、到才华都是一流的。
所以郭靖会遇到黄蓉,黄蓉是射雕五绝之一,桃花岛主黄药师之女。本人聪明伶俐,后来是丐帮帮主。
所以杨过会遇到小龙女,虽然出身不详,但容颜清丽,本人是古墓派传人。
所以张无忌会遇到敏敏特穆尔,真正的蒙古郡主出身高贵,而且对他死心塌地。
所以袁承志会遇到夏青青,隐藏boss夏雪宜之女。而且这位夏青青是一笔巨大财富的唯一继承人。……
按照这个标准,成为胡斐身边的那个姑娘,袁紫衣根本不配!
袁紫衣是什么身份?她的生父是一个恶霸,母亲是一个村姑。
作者描写她时,她就是为了衬托真正女主角的那个炮灰。
作者对她的描写,少了几分怜惜之情。
袁紫衣青春年少,而且聪明美貌。但面对把她抚养长大的师傅,她不得不立下了,出家为尼继承她师傅衣钵的誓言。
如果站在袁紫衣的角度,她中原一行的所有行为都变得可以理解。
人不轻狂枉少年!她可以随性地生活,只有这一段日子。
所以她要尽情绽放生命的光芒,所以她对胡斐若即若离。
袁紫衣即不能同胡斐真的相爱,可却又想品尝一下爱的滋味。
毕竟她没有对胡斐许下爱的誓言,也没有同他真正地结婚……
但这一切换成了主角视角,袁紫衣就成了一个游戏人生,玩弄主角胡斐感情的坏女人。
由其男主角身胡斐身边,还有一个痴心绝对的姑娘程灵素。
对比起灿烂张扬的袁紫衣,程灵素就是一个遗世而独立的女学霸。
程灵素是毒手药王的关门小弟子,《药王神篇》的继承人。本人兼容用毒和医疗两项特殊技能。
若只用聪明来形容程灵素是不够的,她非常的有计谋,加上忠诚、善良。
身上的唯一缺点就是长得不大好看,她生得黄瘦,唯一的好处就是眼睛动人。
这样一个容貌普通,但是励志的姑娘,会深受广大女性读者的喜爱。
程灵素最后为了救男主角胡斐而死,就算是这样,还是没能换来男主角的爱情。
胡斐的心中,依然是那个骑着白马的美丽姑娘袁紫衣。
读者在在对程灵素惋惜、同情之后,会更加的讨厌袁紫衣。
读者也似乎忘记了,袁紫衣的身上根本没有什么大错……
金大侠的小说中,其他的一些女子所犯的错可都是有实锤的!
二.李莫愁、梅超风、孙仲君的错误都是有实锤的
李莫愁、梅超风、孙仲君,与袁紫衣相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痴情。
因爱生恨李莫愁
李莫愁这个姑娘痴恋陆展元,可抛去主角光环来仔细想一想,陆展元并没有对李莫愁做出什么实质性伤害。
他们之间清清白白,就算是在古代,李莫愁也完全可以另嫁他人。
反观李莫愁呢,只因为陆展元娶了何沅君。就来杀陆展元全家!
九个血手印儿,她是要灭陆展元家满门!
最后能逃出去的,只有程英和陆无双两个小姑娘。陆无双一辈子瘸腿,就是拜李莫愁所赐。
滥杀无辜这种事情,袁紫衣从未做过。
作恶多端陈玄风、梅超风夫妇
他们夫妇偷走了九阴真经,害得黄老邪迁怒其他弟子,把他们都打折了腿,赶了出去。
偷师傅的东西,属于不忠不孝。
陷害同门,属于不忠不义。
中国人讲究的忠孝仁义,在梅超风身上全都没有!
之后这对夫妇练九阴真经,因为没有内功心法,所以练错了,用手去击旁人的头盖骨。
他们练功,有多少人丧命于此?
站在那些人的角度,梅超风简直罪大恶极!
袁紫衣,可从未做过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
被宠坏的熊孩子孙仲君
孙仲君这姑娘的外号是飞天魔女,她能一言不合,就砍掉罗立如的胳膊。
尽管罗立如与她远日无冤,近日无仇。
她也敢对比她辈分更高,还有主角光环的袁承志不敬。
孙仲君这姑娘就是有了点本事,却没有被师傅教育好的熊孩子而已。
她本就是配角中的配角,没有什么华彩的情节。
她品行不端,却又算不得什么大奸大恶。尤其是在作风方面,这姑娘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可以换个角度来想一下,如果罗立如是主角的话,那么孙仲君就会像郭芙一样惹人讨厌!
孙仲君显得不是那么惹人讨厌的唯一原因,就是因为罗立如不是杨过!
罗立如就是一个小小的配角。
而袁紫衣从未做过这样的事情!
袁紫衣太过苦大仇深的出身,让她人生有太多的无奈。尽管这样袁紫衣然选择了忠诚于她的师傅,选择了人性中的善良。
如果对比的是李莫愁、梅超风和孙仲君的话,袁紫衣要比她们更有人性得多!
爱情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就像程灵素用自己的生命去救胡斐一样,可之后呢,胡斐依然不爱她……
东吴名将丁奉是如何一战斩杀张辽的?
看到这个问题,也是无限唏嘘。
张辽张文远,丁奉丁承渊,都是《三国演义》里面响当当的英雄人物,张辽出场比较早,在第十一回首次跟着吕布露了一脸,丁奉则比较晚,在第三十八回。
威震逍遥津张辽最初给人留下比较深刻印象是劝说关羽降曹,并约法三章。当然了,张辽最出名的一战还是“威震逍遥津”,带着800将士,愣是两次打败了孙权带领的十万大军,经此一站,张辽威震江东,也留下了“张辽止啼”的传奇故事。还顺便给孙权同学戴上了一顶“孙十万”的帽子。
雪中奋短兵丁奉自出道以来,一直是个不得重用的名将。这就很奇怪,他有名,能打,但就是得不到重用。杠精不要来杠,我说的不得重用是跟其他名将相比,不是说丁奉没用。
但是作为名将,咱们说他大器晚成也好,不得重用也好,他毕竟也有令人震惊的发挥,比如东兴之战这一场“雪中奋短兵”。
彼时,已经是公元252年,距离张辽去世已经过了30年。
这一站打得惨烈啊,曹魏本想趁着孙权欣丧,给孙吴致命一击,于是兵分三路南下。出战迎敌的就是丁奉,他带着3000人马就怼了上去,为了鼓舞士气,他们脱去战甲,光着膀子,拿着短刀冲上去就是干,你要知道,那可是冬天啊,寒风彻骨,这群不要命的战士打了曹军一个措手不及,曹军败,丁奉大胜而回。
战后,丁奉因功升为灭寇将军,封都乡侯。
丁奉VS张辽《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 难张温秦宓逞天辩 破曹丕徐盛用火攻
话说曹魏正和孙吴打得开心,突然后院起火,赵云领兵出阳平关,直取长安。当场就把曹丕吓尿了,慌忙退兵,孙吴大军趁机追杀。曹丕慌忙逃命的时候,突然一个大将杀了出来,不是别人,正是丁奉。
眼看曹丕要命丧当场,张辽拍马赶到,在慌乱中,被丁奉一箭射中腰部,要不是徐晃来得及时,只怕活不过三秒。
魏军大败,回去之后,张辽箭创崩裂而死:
曹丕慌忙上马。岸上一彪军杀来;为首一将,乃丁奉也。张辽急拍马来迎,被奉一箭射中其腰,却得徐晃救了,同保魏主而走,折军无数……张辽回到许昌,箭疮迸裂而亡,曹丕厚葬之,不在话下。曾经那个威震逍遥津的张文远,只得了一句曹丕厚葬之。
丁奉的结局丁奉作为三国后期大放异彩的人物,因为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功劳,就开始骄傲了,得罪了不少人,就有小人要搞他。
还没来得及下手,丁奉就去世了,也算是得了善终。但是要搞你的人绝不会就此罢休,孙皓这个二货领导,开始追究丁奉生前出兵谷阳无功的责任,秉承着父债子偿的原则,他一刀把丁奉的儿子丁温杀了,还把家属流放到临川。
所以说,做人啊,不能骄傲,更不能跟错领导。
其实啊,以上都是胡扯,真正的张辽隐居了起来,直到500年后,被菩萨点化,成了取经人,有图为证:
历史上听过让人最肃然起敬的诗句有哪些?
谢邀!
我是茅不惑,最近评了些宋词,没想到系统就给我推送有关诗歌的问题了。
如果紧扣“肃然起敬”这个词的含义,我认为有三种诗句,可以叫人起敬。
一是拳拳报国之心,满怀激烈,壮志报国,侠之大者,比如岳飞、文天祥;
二是忠贞缱绻之情,满腔情思,深情款款,丈夫柔情,比如秦观、元好问;
三是遣词造句之才,脑洞奇大,文才飞扬,诗人本色,比如李白、苏东坡。
第三种,是因为文采好而佩服,但不见得以情动人,读之拍案叫绝,但不一定会“肃容”,所以省略。
前两种,以志感人,以情动人,引发读者内心的功名,与他同仇敌忾,才算真的肃然起敬。
我们便来看看,第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爱国诗: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二首 其一》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士词以寄之》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首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曲》
镇楼: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满江红》
这些爱国诗词,应该没什么争议。拳拳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或喜或悲,或恨或狂,都是毫无虚假的,能够引起我们的同呼吸共命运之感。
那我们再来看看,第二种,让人肃然起敬的爱情诗: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宋 苏轼《江城子》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 元稹《离思》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 秦观《鹊桥仙》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金 元好问《雁丘词》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宋 李之仪《卜算子》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注:这本是形容战友兄弟情,但这句诗却令无数陷入爱情的男女倾心。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唐 佚名《铜官窑瓷器题诗》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 柳永《蝶恋花》
镇楼: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汉 乐府民歌《上邪》
这些爱情诗句可谓家喻户晓,每每读来都被其中凝含的深情所感动。
但爱情诗或者会有些争议,比如元稹、柳永,都是出了名的“妇女之友”,哪怕苏轼,深情纪念亡妻,可身边也从没缺过美女。
我们无法要求诗人从一而终,但写这些诗词之时,他们的深情,却是做不了假。
深情本身,就值得肃然起敬的吧?
韩国前总统朴正熙是怎样一个人?
韩国人对朴正熙的评价一直都是褒贬不一,喜欢他的人认为他铁腕手段,发展韩国经济,铸就了汉江奇迹,贬斥他的人认为朴正熙是韩奸,在当任总统期间通过各种手段打压对手,独裁手段折磨人民,以至于名声恶臭。
路途坎坷,仕途平坦的朴正熙朴正熙属于朝鲜日据时代后的一代,因家境贫穷他只能通过努力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性格上的自卑导致不怎么融入社交圈。1932年,朴正熙考入大邱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小学教师,但由于当时日本正在积极扩张,便对朝鲜人开始了招募。
本就不想一辈子只当教师的朴正熙开始踏上了仕途,因为他受过教育,所以并直接参军,他受到从伪满洲国毕业的军校同乡怂恿,写下血书更名为“高木正雄”报考伪满军校。
1942年,朴正熙前往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等他学完毕业后已经是1994年,这时候日本已经接近战败。此时他还是被派到齐齐哈尔关东军635部队担任见习军官,之后又当任热河省满洲国军第八团当任少尉,被授予日本陆军少尉军衔,参与侵华行动。之后因为对中国战争中表现“突出”晋升成为中卫。
但此时已经步入了1945年,日本在8月宣布投降,许多日本士兵拒不投降,有的甚至选择自杀。但作为一个朝鲜人,朴正熙可没有为日本牺牲自己的精神,他和几名朝鲜军官出逃,乔装打扮后混入国民党军队。后来被国民党识破关押几个月被遣返。
此时的朝鲜半岛被分为朝鲜和韩国两个势力,因为韩国的建立依靠大量的旧日本军人维持政权,而曾做过日本军队中尉的朴正熙自然加入了韩国。到1948年韩国展开选举,李承晚当任韩国首位总统,而此时的朴正熙已经30岁了,可以说一事无成。
但在从军的6年生涯中,他还是结识了自己的关系王,韩国陆军本部情报局局长十分的欣赏他,朴正熙这样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年轻人才正是他需要的。1948年李承晚政治清洗中他救了朴正熙一命,第二年还把他安排进了陆军本部情报局当任室长。
有了正经工作后的朴正熙需要奏正常人的程序——结婚生子。他娶了一样贫苦出生的陆英修,生了三个孩子,长女朴槿惠,此女朴槿令,幼子朴志晚。此时33岁的朴正熙事业爱情双丰收,在情报局长和金钟五少将的培养下,在军队平步青云。
他从特务机构的室长做起,然后以坐火箭的速度升职,后来又去美国炮兵学校深造。朴正熙只用11年的时间就升到了釜山地区军需基地司令、第一军管区司令、陆军本部作战参谋次长和第二军副司令。
1961年,朴正熙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1963年当选为韩国总统,并连任5届。事实上从史料上看朴正熙的为人并不贴切,而只要看他是如何把一个贫弱小国彻底改变成一个强国,就能知道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接手贫弱的韩国在朴正熙成为总统之前,韩国几千年以来在世界上只算是一个三流民族,但经过朴正熙18年狂风暴雨般的改革,现在算是准一流的民族,也称为世界发达国家的守门员。
当朴正熙刚刚上台时,发现自己接手韩国不算是一个烂摊子,而是摊子都算不上,经济贫弱,百姓居无定所,几乎没有像样的国防力量,教育方面更谈不上。
1961年的韩国,全年的GDP仅仅只有24亿美元,人均GDP只有93美元,当时中国黑龙江一省的GDO比韩国还高,而当时朝鲜人均GDP是韩国的三倍。作为当时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韩国有三分之一的人口失业,大部分农民有上顿没下顿,再加上朝鲜半岛80%-90%的矿产资源在北朝鲜,所以韩国是被认为最没有前景的国家之一。
或许穷苦人家出生的人都比较务实,作为部队出身的人他没明白自己在经济领域是个外行。于是他并不因为自己的地位插手经济方面的建设,而是采用一些具有经济学头脑的人才,如吴源哲、金正濂等,组建了“情报部”和“企划院”作为国家经济指挥中心。
朴正熙很虚心,他尊重专业才人,在全国网罗各行各业的人才帮助自己治国。1971年对全韩203个副道级以上的高级官员中的176人的调查显示,大学毕业的100人,研究生毕业的72人。
他谦虚听从这些人才指导,提出“经济第一主义”,从1962年开始制定第一个5年经济发展计划。贫穷的韩国面临的主要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任何工业基础,也极度缺乏外汇购买战略物资。朴正熙想要将韩国从极端贫困拯救出来,就必须与日本尖叫,以及派兵前往越南援助美军作战。
与日本建交,遭百姓怨恨日本能在二战后迅速爬升经济,主要是靠朝鲜战争是美国的 “军供特需”,这些订单让日本的工业回到了正常的轨道。有了第一桶资金后,日本开始专注外贸出口,以至于经济一路飙升。1967年是日本的GDP比不上英法,但到1968年后就以129亿美元的GDP超过了英法两国了,成为当时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开始逐步拥有领先的工业技术。
日本的这种经济飙升模式让朴正熙看到了希望,他准备向日本学习,让日本的技术和资金注入韩国。此时恰好越战开始,美国极力撮合日韩和好,形成以《日美安全保障条约》为轴心的“日韩命运共同体”。
然而,当时日本的侵略罪行在韩国还未消散,民众对日本的怨恨无以复加,日韩之间的合作遭到了民间极大的抵制。在1964年的3-6月中,民间发生大规模抵抗运动,当时只要谁敢提日韩友好,第二天就不敢出门。
面对这样的情况朴正熙动摇了,只要当时民众的抵抗在激烈一点他就准备下台。而此时美国人同意配合使用武力戒严,才稳住了局势,可就是这样的戒严让韩国人开始怨恨其这位总统。
美国人的订单“军功特需”朴正熙之所以会跟日本邦交,就是为了学习日本“军供特需”这条路线,然后让美国人向韩国工厂下订单。但美国人也不会无缘无故的找韩国人下订单,因此想要活动美国人的订单,韩国就需要付出代价。
1961年11月朴正熙与肯尼迪总统会晤,表示如果“美国予以承认提供支援,韩国可以出兵”,美国政府一直到越南战场情况对自己不利时,才答应韩国的要求。
到约翰逊上任时做出了许诺:保留驻韩美军并维持现有水平,根据韩国的经济情况每年调整一次军事援助项目,在对韩国的经济和局势援助政策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对韩国追加1.5亿美元的发展贷款。
于是,韩国加入了越南战争这趟浑水,而越南战争也为韩国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利益,成为20世纪60年代拉动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奠定了韩国经济飙升的基础。
派兵后,韩国对美国的出口激增6倍,在经济上找到了贸易和出口的突破口,并且韩国企业还有权参与越南建筑行业的招标,获得不少项目。1965年,韩国许多企业纷纷与驻越美军签订合约,承包机场、营房、交通、港口等工程,不但赚取了大量外汇,还带动了国内各种材料和机器设备的输出。
在1965年-1972年间,韩国企业、军人和劳动者所得到的的各种补偿功绩7.5亿美元,全国因越南战争期间所得收入高达50亿美元。而因为越南战争,韩国还向美国请求设立韩国科学技术院的援助,美国不但拨款还派遣精英人才来韩国培训。韩国也由此建立了亚洲最大智囊机构之一的“韩国科技学院”和“韩国高级科学院”。
“军供特需”成功拉动了韩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引擎。1966-1969年,GDP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1.8%,人均GDP由原来的83美元上升为318美元。
铁腕手段保护民族工业在赚到第一桶金后,朴正熙开始了第二个五年计划,他开始实施延续至今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占率,重点加强已略有规模的轻纺、水泥等轻工业,用这些产品出口换取外汇。朴正熙严控控制外汇和限制外国投资,对稀缺外汇进行绝对的管制,如果有人违反是会被判死刑的,而后确保这些外汇进口国外机械设备、技术和人才培养。
为了能获得更多外汇,现代集团把越南累积的设备和技术人才都搬到了中东国家,韩国人刻苦有纪律,最有时曾有一百多万人在沙漠过着艰苦的生活。正因为靠着勤奋和努力,他们抢走了世界其他大公司的建筑订单。
为了保护脆弱的本国工业,他实行高度严格的贸易保护主义,对外国的商品,韩国直接收取极高的关税,实在不行的就禁止进口。
当时的韩国人甚至从小就被教育如果有人抽外国香烟就要去报告,因为这是一种“爱国行为”,而那些被举报的人会收到严厉的惩罚,以至于在当时,威士忌这样的东西在成了一种奢侈品。
独裁者般的狂热和偏执为了让企业家听从自己的指挥,他采取了又打又爱的态度。他先把一些韩国重要的企业家抓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指定的路线投资,不配合的直接关到听话为止。而那些会配合的,他又会给予特殊照顾,如1978年给予指定的六大战略工业324亿的出口利润补助,减免了高达441亿元的税务。
按正常的企业家逻辑是不会投资风险大又艰难的重工业领域,因此许多人见到朴正熙的路线后选择房地产或金融行业。但朴正熙却用独裁的手段逼迫韩国完成重工业奠基,保护韩国经济的良性发展。
然而,重工业需要的人才实在太少,当时韩国城镇化率仅20%,普通人最多念到高中。为此,朴正熙在全国建立大量技术学校,从最简单的焊接开始培训工人。1971年到1980年,韩国就靠着这些速成型技术学校配有了近两百万产业工人,这些人以后也成为韩国造船业和其他重工业的支柱精英。
四五计划结束时,韩国人均GDP再次增长了4.8倍,达到1676美元,在朴正熙卧薪尝胆15年后,韩国与朝鲜的经济形成了逆转,在这之前朝鲜的人均GDP是韩国的三倍。
结语:朴正熙是一个偏执、独裁为求达到目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的人,比如为了学习日本的“军供特需”,他强忍日本人在韩国犯下的罪行与其尖叫;比如为了发展重工业,用自己的力量打压、关押企业家。
但他虚心学习的态度确实值得世人学习,为了能提高韩国经济,他虚心向经济人才学习,向个领域的精英拜师。朴正熙确实是个大独裁者,他曾为自己辩解说:“人民对贫穷和饥饿的恐惧,远胜于对独裁的恐惧”,而事实上他一直满足和享受大权在握的感觉。
韩国后来的经济是提升上去了,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朴正熙统治期间,韩国人民过得日子照样是水深火热,看似人均GDP的提高,但并没有落实到人民手中。因为国家赚来的财富没有用来改善人民的生活,而是发展工业。
当时的韩国工人一周平均要工作54个小时,小学一个班近100个学生,老师忙的三班倒,累瘫的不计其数。进入城市的失业农民挤满了贫民窟,政府只允许百姓使用质量最低劣的国货。
虽然朴正熙的方式是在努力的发展韩国,但对那个时代的人民来说,他们却没有中国改革开放后那样对生活充满向往的激情,韩国的人民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没有更多对未来的憧憬。
但也正是因为朴正熙当权时韩国政府长达30多年的,冷酷武器的独裁手段,才有了韩国民族工业的起步,使得那个曾经贫弱的国家一步步成为现在发达国家。
所以,朴正熙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是一个为了韩国的未来,用强权手段牺牲了一代人做牛做马,换取韩国后世无数人的幸福,他的一举一动深深地影响着韩国。如果没有朴正熙的出现,那么韩国便不是现在的韩国,没有所谓的汉江奇迹,没有亚洲四小龙的头衔。
疾走天堂剧情深度解析?
原来天堂不是一个地方,这里,
天堂是两个人对视的瞬间跌入,
是他果断而周密的释放,
是她毅然决然的坚持
是他们简单到透明的爱情。
《疾走天堂》名曰疾走,全片却是难得的静谧。
故事起于一场犯罪,
转折于一个意外,
因为一场特殊的语言交流,
诞生了一见钟情的契合;
两人由此谋划了利落的复仇,
开始了远离喧嚣、释放原罪的逃亡。
从开始的剑走偏锋,
到后来的转折、跌宕、沉溺,
结尾收于高潮,
情节一路富有张力却不失韧性。
这一次,凯特收敛了女王气场,
一扫铅华,沉淀情感,
扬抑张弛,收放自如。
她演绎的菲莉帕有坚持、有良知、有深情,
却也单纯也直接,也理想主义。
在一个有所经历的女人眼中,
你尚能看到纯真干净,能不怜惜?我甚至沉溺了。
菲利普就是被这样的眼神一击即中的,
他不脱稚气却坚持自我,
虽然看起来有些局促笨拙,
却思维灵活,推理严密。
他们的爱,没有电影一贯的激烈,
却很彻底地颠覆了世俗,
还原爱情的本色,深情而安静。
在干净到没有瑕疵的镜头里,
男女主角诠释着最通透的感情,
就那么不着痕迹地,让你相信,让你感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