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翎加点,古人穿的衣服都拖到地上了?
“少数人的穿着方式不能称之为时尚,只能算是一种阶层的标志”。
無月之所以在这里说是少数人的穿着,是因为很多人认为古人穿的衣服都很长是一种误解。
古代与现代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礼制的建设。
在古代,阶层之间的等级分离是很严密,而将各阶层进行区分的最主要一种方式,就是礼制。
礼制将社会的人群分成了几个阶层,对每一个阶层的资源配置进行了系统化的规范。
比如,某个阶层的人。
他睡觉可以睡多大的床,放几床被子,被子的材料是什么;
起床之后,他在家一日三餐的标准是什么,他可以住多大的宅院,配置多少个下人;
出门了,他可以使用哪些类型的交通工具,比如马车或者轿子,是几匹马来驱动,或者几个人抬轿子,都有细致的规定。
至于衣服穿着,规定了在家可以怎么穿,睡觉的时候穿什么,出门了,上朝见天子穿什么,去郊外祭祀天地穿什么,出门逛街又穿什么。
举个简单的例子,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那就是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黄色,其他阶层穿黄色就是大逆不道,冒天下之大不韪,那可是要杀头的。
所以说,古代的礼制,规定并且限制了人们的吃穿住行各方面,如此细致,堪称古代人的行为准则了。
长袍华服是权贵的配置现在,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剧中的古人们,穿着长袖宽袍,那袍子的下摆长长的拖在地上,就像现在我们有些婚礼上看到的新娘穿的那种长下摆的婚纱一样,长长的拖曳在地上。
古代诗词中,有一个形容女子气质的词叫“迤逦”,说的就是古代美女行走时,长袍下摆在地上拖行的美丽样子。
因为古人已经距离我们过于久远,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都与那时候截然不同,我们现在只能通过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去感受古时人们的生活。
因此,也造成了一些误解,比如很多人就认为古人都是穿着长长的袍子,宽大的袖子。
其实啊,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的,古人确实有穿长袍华服的,但就像我开头说的,那只是少部分人。
有些朋友在回答里说是只有古代富人才可以穿那样的华服,其实依然是错误的。
富人,一般指商人,商人虽然很有钱,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很低,中国古代是士大夫阶层执牛耳的时代,商人被士大夫踩在了社会阶层的底部,比那些青楼娼妓,市井乞丐高不了多少。
为了贬低商人,有些朝代对商人的穿着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他们穿那些华丽的衣服。
我们今天都说衣服就是人的包装,在古代,衣服就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记号,商人就该穿上有商人记号的衣服。
那么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些华服都是什么人才可以穿的呢?
答案是权贵。
古代只有权贵才可以穿那样的衣服,商人有钱也穿的起,但是没资格穿。
商人当然可以不管规矩,非穿不可,但是那样的话,他就会被权贵忌恨,这个商人也就别想做生意了。
在古代,阶层之间的等级划分是一道不可以跨越的鸿沟,擅自跨越就等同于僭越,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
所以说,那些长袍华服,都是权贵,也就是士大夫阶级,统治阶层的专用服装。
古代穷人穿什么那么占社会人口大多数的普通人,也就是穷人阶层穿什么呢?
粗布麻衣即可。
就算礼制允许穷人穿华服,试问穷人穿的起吗?
古代,做衣服的布料是可以作为税金上缴国家的,相当于货币,对于穷人而言,是非常昂贵的材料。
一套华服要费掉多少布料,可能一个穷人家庭全部人的布料加起来还没一套华服多。更不消去说制作华服所用的布料材质了,那可不是粗布,都是上好的布料,绫罗绸缎啊。
穷人你让他穿他也穿不起。
穷人每天都要干活养家糊口,因此肯定穿最省布料,又最方便干活的衣服。
衣服只有短小才方便日常工作,加上穷人经常干粗活,自然也是穿粗布麻衣,一套旧衣服打满了补丁继续穿。
稍微条件好一点的家庭,或许备下一套稍好一点的新衣,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不需要干活的场合,拿出来穿,这是为了面子。
那么长的下摆不会弄脏吗很多朋友对古人的长袍华服一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下摆这么长长的拖在地上,就像拖把布在地上拖行一样,不会弄脏吗?
有人说古代街上都没有灰尘,所以不会弄脏。
这样说是不合理的,灰尘自古至今一直存在,只是多多少少不同而已,更何况,古代很多道路都是泥地,一下雨就到处泥泞,并不比现在干净多少。
其实问题不在有没有灰尘,而是你要考虑到,能穿上华服的人,他大多数时间都在干嘛?
能穿上华服的权贵,自然拥有不少下人,衣食住行都有人伺候着,碰到脏的地方,会有人帮助掖起下摆。
更何况,一般穿华服的场合都是在室内,即使出门,这类权贵也不可能步行,而是骑马坐轿,简单来说,就是脚不点地。
所以,这些穿华服的权贵,根本不会去考虑衣服会不会弄脏这样的事情。
今天人们的穿着今天,我们社会以金钱为一个人社会地位的衡量标准,在穿着上也没有那么多的规矩,很简单的,就是看你的穿着要花多少钱。
有钱的一身名牌,价值不菲,有些没钱的,想装有钱的,要么借钱去穿名牌,要么就穿个山寨A货,不知道的人便以为这是一个有钱人。
而大多数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穿着普通的衣服,一看就是收入普通的人群。
时代更迭,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化的只是区分人与人区别的符号区分罢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三国志甘太蒙战法?
主将甘宁战法锦帆百翎、破军威胜、避实击虚;兵书:胜而益强 胜战 执锐;加点全武力
副将太史慈战法神射、折冲御悔、当锋摧决:兵书:蛮勇非勇 武略 胜战;加点全武力
副将吕蒙战法勇烈持重、八门金锁阵、草船借箭;兵书:无战而胜 受势;加点半统率半智力
甘宁太史慈鲁肃怎么加点?
甘宁和太史慈加武力,鲁肃加智力
甘宁 (推荐全武力加点)
自带战法:被动战法100%发动 锦帆百翎:战斗中,提高自身50%会心几率(触发时兵刃伤害提高100%))及20%会心伤害:自身为主将时,提高友军群体(2人)5%会心几率及10%会心伤害
所谓会心几率,就是指触发时兵刃伤害提高100%,,简单理解就是兵刃伤害的暴击!所以我们必须给甘宁配置造成兵刃伤害的技能。
太史慈(建议全速加点,快过甘宁还有敌将的速度)
自带战法:被动增益战法,发动概率100%,使自己获得连击,每回合可以普通攻击2次,并使普通攻击目标统帅降低25,可叠加,持续2回合!
从战法分析,太史慈同样是属于输出将领。而且极为稳定,连击状态搭配强力突击战法,颇具威力!但是在我们这个阵容中,甘宁伤害已经足够,所以我们让太史慈打一个控制保护的角色!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