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雄,春秋战国时期熠熠生辉局面的名称?
答:这样的局面叫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75年—前221年)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族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至战国时期,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春秋战国时代?
准确地说,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很混乱的时期之一,却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思想文化。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是中国古代很混乱的一个时期,但并不是最混乱的一个时期,和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比较起来,春秋战国还是比较有秩序的。这种秩序体现在: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家,虽然分裂,相对来说还比较稳定。每一个国家的时间都很漫长,最长的还有几百年。二是春秋战国时期,国家是呈减法的状态,也就是说,是大国强国兼并弱国小国的过程,而不是更替,你方唱罢我登场。三是春秋战国时期确实有很多战争。但是这些战争都不是随便打的,每一场战争都必须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没有充足的理由还打不起来。除了战国晚期,之前残暴的战争都不多,战争涉及的人数也不多,血腥的场面也不多。四是春秋时期的统治者都是贵族出生,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即便像吴越秦楚这样的国家,统治者也有着贵族的血脉传统。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会像此后的其它乱世一样,做出野蛮残忍的事情。
(春秋战国地图)
因为有上面一些原因,那时期知识分子的生存权是得到保障的,这区别于其它一些乱世。而且,不但得到保障,更是得到了激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那时候,每个国家都想着称霸。这种称霸也是被逼无奈,因为只要不称霸,你很快就会被别的国家给兼并。要称霸,就需要学问,需要有学问的人。因此,有学问的人,在那时候总是受到尊重。这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激发了学问人的增长。
再进一层,虽然那时候非常尊重学问人,但是,并非只要是学问,都会受到重视,而是这些学问必须对称霸有用。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问的深入发展,并向各种可能的层面延伸。
与之相反的,各种要求各诸侯遵守秩序的,反对称霸的,提倡各安本分,甚至走向无欲无求的小国寡民的思想,又以另外一幅面貌伴随滋生。这种出世的学问,和入世的学问并驾齐驱,让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更丰富灿烂的图景。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
这是当时中国内部思想学说的情况。在中国和外国之间,这种交流其实还更加频繁。据朱大可先生分析,包括老子、墨子等大思想家,他们的学说或许就不是产生于中国本土,而是外来的文化。也就是说,外来文化在那时候毫无阻碍地大量输入,和本土文化激发碰撞,让那时候的思想文化更加多面而璀璨。
春秋战国之后,中国大多数时候是统一国家。统一国家总会对思想进行禁锢,这就阻碍了思想的发展。再加上不需要再为称霸及统一服务,因此思想就不再有春秋战国时期那样的锋芒。而乱世又太乱,群魔乱舞,不再有春秋战国那样的气象,因此,思想文化再没有大的辉煌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目的和原因是什么?
1、周朝大肆分封诸侯,并赋予诸侯在领地内独立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使诸侯实力逐渐强大,成为国中之国。
2、周天子势力的衰弱,使诸侯不在顾忌天下共主,而开始肆意扩张势力,吞并其他诸侯。
3、诸侯实力增强后,意识到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争夺更多的土地、人口和资源,因此引发战争不断。
春秋战国距今多少年?
春秋战国距今有2226-2785年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春秋战国是同时存在吗?
春秋战国不是同时存在的。
1,春秋
春秋一词的来源,是鲁国的史书《春秋》。而这本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一直到鲁哀公十四年间,共242的历史。只是,因为牵扯到周王室的衰微问题,后世史学家在界定春秋的具体时代时,多以周平王立国的公元770年作为起点,以"三家分晋"作为终点。这一阶段被称为"春秋时期"。
2,战国
而战国一词的来源,是刘向编撰的《战国策》。这本史书记载了东周后期一直到秦国统一中原前的时间,具体时间为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也因为这段时间,各国纷乱不休,所以才得名"战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