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之战,最终败走麦城死无葬身之地?
前言樊城之战关羽并不是打不过徐晃,主要原因是彼时形势突变,东吴吕蒙率军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军心动摇,加上徐晃吸取了于禁兵败投降的经验教训,抓住有利时机发起迅猛反击,方才挫败关羽,解樊城之围,并逼迫关羽撤围南返,最终败走麦城,被吴军擒杀。
襄樊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击走曹操,夺取了汉中,又派刘封、孟达率军攻取了汉中以东的房陵(今湖北房县)、上庸(今湖北竹山县),目的是要把汉中郡与荆州连成一片。
但孙、刘两家中分荆州后,刘备集团实际上只占有荆南两个半郡,地域狭窄,且处于曹、孙两家的夹缝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从荆州直向宛洛”出兵条件并不完全具备。
而且彼时荆州北部重镇襄阳和樊城还控制在曹操手中,襄樊乃江陵门户,“势同唇齿,无襄阳则江陵受敌”。攻取襄樊,则可依托汉水,摆脱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并可与汉中相互呼应,最终完成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
因此,当这年七月孙权发兵大举进攻合肥、曹操将兵马部分抽调增援淮南作战时,关羽立刻留将军糜芳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自己亲率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北攻襄樊。三国史上著名的襄樊战役正式打响。
当时曹军驻守樊城的是大将曹仁,另一员曹将徐晃则镇守宛城(今河南南阳宛城区)以为策应。关羽率军猛攻樊城,曹仁拼死坚守,形势岌岌可危。
威震华夏八月,襄樊一带连降大雨,旬月不休,汉水暴涨,溢出堤外,樊城被汹涌的洪水包围。驻扎在城北一侧的于禁七军营寨被洪水冲淹,于禁被迫率将士登高避水。关羽乘势指挥战船猛攻,于禁见局势危殆,被迫率部投降,部将庞德不愿降,夺船向樊城方向逃去,中途不幸翻船,被关羽擒杀,四万余曹军被俘。关羽乘胜挥军将襄阳团团包围,并展开围攻,因他出兵以来势如破竹,连连获胜,一时间“威震华夏”。曹操稳定心神后,一面令徐晃率军火速驰援襄樊,一面采纳司马懿之策,利用孙权和关羽的矛盾,怂恿孙从背后偷袭大举压上的关羽。孙权也担忧关羽攻夺襄樊后会染指整个荆州,遂与曹操一拍即合,答应派兵溯江西上,袭击关羽。吕蒙诡计关羽猛攻樊城时,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陆溪口镇)的吴军大将吕蒙写密信给孙权,认为袭夺荆州的有利时机已经到来,建议孙权调他回江东建业(今南京)养病,以迷惑关羽,使他放松对东吴的警惕,吴军便可乘虚攻取南郡。于是孙权公开发布调令,命吕蒙回建业治病,目的是秘密和他策划袭取荆州的具体方案。
孙权破格任命满腹韬略的书生陆逊为偏将军、右部督,接替吕蒙驻守陆口(今湖北嘉鱼陆溪口镇)。陆逊到任后故意写信恭维关羽,傲世轻物的关羽果然中计,以为陆逊乃无名之辈,毋须担心,于是放心的把留守后方的部分军队抽调去增援前线。彼时,关羽由于俘虏了于禁部七军数万人,军中乏粮,就强取东吴囤积在湘水东岸的军粮供应军食。孙权便以此为借口,命吕蒙火速西上,率军偷袭江陵。
白衣渡江吕蒙率精兵开至寻阳(今湖北广济)会合诸将继续西进时,将精兵隐藏在大船船舱中,把舵摇橹的士兵都换上白色衣服,扮成商人模样,昼夜兼程,溯江西上。抵达夏口(今汉口),命将军蒋钦率水军逆汉江而上,以阻止关羽水军南下。船过巴丘(今湖南岳阳)后进入了蜀军控制的荆南四郡,吕蒙命劲卒出其不意地将关羽布设在沿江的岗哨一一扫除,使关羽不知吴军已经西上。接着利用留守江陵、公安的蜀将糜芳、傅士仁同关羽的矛盾,一番威逼利诱,收降二将,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二城。然后,吕蒙派人抚慰江陵城中的军民,尤其是善待前线将士的眷属,以瓦解其斗志。陆逊则继续西进,相继攻取夷陵(今湖北宜昌)、秭归,一举截断了关羽的入川退路,同时也可以阻击刘备增援荆州的军事企图。
徐晃反击几乎就在同时,徐晃率援军从南阳赶到樊城,他吸取于禁为保存实力而拖延观望乃至贻误战机、被水淹七军、兵败投降的教训,采取了许多措施,遂一举击退关羽,解襄樊之围。
《三国志》记载:“晃所督不足解围,而诸将呵责晃促救。俨谓诸将曰:‘今贼围素固,水潦犹盛,我徒卒单少,而仁隔绝不得同力,此举適所以弊内外耳。当今不若前军偪围,遣谍通仁,使知外救,以励将士。计北军不过十日,尚足坚守。然后表里俱发,破贼必矣。如有缓救之戮,余为诸君当之’。诸将皆喜,便作地道,箭飞书与仁,消息数通,北军亦至,并势大战。羽军既退,舟船犹据沔水,襄阳隔绝不通,而孙权袭取羽辎重,羽闻知,即走南还”。
以此可见,徐晃在兵力少于关羽的情况下,能以少胜多,击败项羽,首先要感谢一位叫赵俨的人。
徐晃率军赶至樊城后,诸将都催促他赶紧攻打关羽以解樊城之围。但议郎赵俨对大家分析说:“如今关羽对樊城包围严密,汉水在冲淹了于禁七军后,水势仍未消退。我军人数很少,并且和曹仁隔绝,无法同心协力。现在从樊城守军的情况看,再坚守十日问题应该不大,不如将军队前压,但暂不进攻,而是设法告知曹仁援军已到,以激励守城将士的士气。然后我等再约曹仁一起发动反攻,内外一夹攻,关羽必败。假如因我们救援迟缓而被治罪的话,我愿负全部责任”。大家听后都很高兴,于是通过挖地道、飞箭射信的办法和曹仁取得联系。随着曹军后续人马相继抵达,徐晃立刻向关羽发动进攻,曹仁也率守军出城攻击关羽。关羽两面受敌,失利后退,但其水军舟师仍占据沔水。再后来孙权遣吕蒙偷袭荆州,关羽部众闻讯人心惶惶,士气低落,只得往南撤退。
失荆州,走麦城话说徐晃、曹仁联手对关羽发起反击后,关羽受挫失利。而当关羽得知吴军劫其辎重、袭夺南郡时,被迫率军南撤,徐晃、曹仁却不乘胜追击,而是坐观吴、蜀争斗。
十一月,关羽知道自己屡遭挫败,士卒离散 ,兵力薄弱,不敢回攻江陵,踌躇再三,决定西走麦城(今湖北当阳东南方),再寻机取路回川。十二月,关羽放弃麦城,率少数残兵败将逃至章乡(湖北当阳东北),准备经此入川,但去路已被吴军切断,关羽、关平父子被吴将潘璋麾下小将马忠擒获,后不降双双遇害。
次年(220年)秋, 蜀上庸守将刘封与房陵守将孟达不和,孟达不堪忍受刘封侵凌,以上庸做“投名状”投降曹魏,刘封回成都后被刘备赐死。至此,蜀汉政权永远失去了战略要地——荆州,刘备在大巴山以东的势力范围全部被孙权夺去。
【插图源自网络】
(发文不易 剽窃必究)
三国演义中没有在长坂坡被赵云杀死的敌将?
文聘没有死在赵云枪下
在当阳长坂坡之战,刘备军虽然被杀得四散逃窜,却仍然有张飞、赵云等悍将断后,赵云血战长坂坡杀死曹营名将56员,使得曹军上下人人自危。在名将张郃被赵云击败、马延张凯焦触张南四打一却被同时杀退损兵折将的时候,在曹军兵将都对赵云感到恐惧的时候,文聘毅然出马,继续追杀赵云。赵云见文聘挺枪而来,第一次感到了恐慌,这个时候他不得已向张飞大声求助“翼德援我”。要不是张飞故设疑兵,或许赵云就要倒在文聘的枪下。
三国演义在长坂坡中没有被赵云杀死敌将是谁?
文聘没有被赵云杀死
在当阳长坂坡之战,刘备军虽然被杀得四散逃窜,却仍然有张飞、赵云等悍将断后,赵云血战长坂坡杀死曹营名将56员,使得曹军上下人人自危。在名将张郃被赵云击败、马延张凯焦触张南四打一却被同时杀退损兵折将的时候,在曹军兵将都对赵云感到恐惧的时候,文聘毅然出马,继续追杀赵云。赵云见文聘挺枪而来,第一次感到了恐慌,这个时候他不得已向张飞大声求助“翼德援我”。要不是张飞故设疑兵,或许赵云就要倒在文聘的枪下。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究竟是怎么打的?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首耳熟能详的唐诗叫做赤壁,是诗人杜牧在沙滩上捡起一支断戟后,联想到汉末赤壁大战时有感而发的。从“东风不与周郎便”这一句,我们也可以一窥真实赤壁之战的面孔。比如,诸葛亮并非赤壁之战的谋略担当。
这场在三国演义中以诸葛亮舌战群儒,联盟孙刘始到“若奉孝在,绝不容吾有此大失”的曹操痛哭而终的大战,诞生了许多令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比如“周瑜打黄盖”、“三气周瑜”、“孔明借东风”、“草船借箭”、“蒋干盗书”、“华容道”等等。
虽然在罗贯中的笔下赤壁之战异彩纷呈,但在真正的历史中赤壁之战只能算是一场遭遇战。它虽然并没有那么精彩,不过依然意义非凡。因为这场战役不仅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范,更是为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历史中的赤壁之战有三个阶段,而战争前有三个事件共同促成了赤壁之战的爆发。我们先从这三个事件说起。一、曹操南下与刘综降魏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平定北方的曹操回到了邺城,并开始了一系列对南方军事行动的准备。比如他命人在邺城凿了一个湖叫玄武池,用来训练水军。还有他以马腾家属做人质、杀孔融、驻兵许都以南等等的举措,都预示着这位乱世枭雄即将展开对南方的攻势。而此时,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曹操兵锋直指荆州,孙权毗邻荆州,荆州无疑成为了一个关键之地。
七月,曹操南下。
八月,刘表病逝。刘综继承荆州牧。曹操听闻刘表病逝的消息后,轻装突进。而刘综在蒯越及傅巽的劝说下,他决定投降曹操。
九月,曹操到达新野,刘综降曹。一直依附刘表屯兵樊城的刘备一直到曹操临近才得知刘综投降的事情,在惊骇与气愤中,刘备弃樊南逃。
二、长坂坡之战与逃跑的刘备南逃的刘备直奔江陵而去,但是拖家带口的刘备行军速度缓慢。得知江陵有大量物资的曹操不愿让刘备先得,于是派兵追赶。曹军在长坂坡追上了刘备军。
刘备不敌,抛妻弃子并率诸葛亮张飞等十余骑仓皇南逃。而后,在张飞的断后下,刘备顺利逃亡。同年,曹操进驻江陵。
三、孙刘结盟孙权闻讯后,派鲁肃去夏口打探虚实。等到鲁肃到时,遇到了南逃的刘备并得知曹操已占据荆州与江陵,正要沿江南下。双方在初步交换意见后,鲁肃回国复命。
诸葛亮得知曹操已准备南下后,建议刘备投靠孙权。诸葛亮便奉命向孙权求救,一番劝说之下,孙刘成功结盟。
至此,赤壁遭遇战的一切因素准备就绪。孙刘于南整兵备战。曹操兵强马壮,顺流而下。接下来,便进入赤壁之战的三个阶段了。
曹操的战书。曹操在占据荆州后,有些志得意满,便给孙权写了气吞山河的战书。
战书全文如下:
孤承皇命 奉天伐罪,旌旗所向 刘琮束手。荆襄九郡 望风来归,今统雄兵百万 战将千员。欲与足下会猎于江东,共擒刘备 永结盟好。盼足下顺天辑首,以免自误。大致意思是,我很厉害,你很菜,拎清自己的位置一起灭了刘备,要不然你就完了。
这封战书的效果就是让东吴朝野震动。大臣们都建议孙权投降,但是周瑜给出了不同的建议。他详细分析己方的两大优势与敌方的四大劣势。孙权在周瑜的劝说下放宽了心,并决心迎战。
2.孙刘合力出兵赤壁
在周瑜的游说下,孙权出兵的决心日益坚定,并给予了周瑜相应的职权。而周瑜依然非常焦急的想要尽早出兵,为什么呢?因为他想先选择战场以掌握主动权,只有孙刘的水军先到赤壁,曹军才能在赤壁与他们作战。
刘备驻军樊口后,每天都在观察孙权水军的动向,看到周瑜前来后,立即迎入帐中,刘备本以为自己只有三万兵力,远远不够抵挡曹操号称的八十万大军(战斗军力二十万,剩下六十万属于后勤民夫)。
但周瑜却说,自己领兵五万,加上刘备的三万,足够打败曹操了。在周瑜的保证下,刘备也安心了。同年十二月,孙刘联军成功,并出兵赤壁。
3.赤壁遭遇战
孙刘联军在到达赤壁后,便遇到了正在渡江的曹军,双方展开第一次战斗并以曹军的失利告终。因为当时曹军中瘟疫横行,战斗力严重下降。《三国志武帝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初战结束后,曹军退回乌林修正准备下次的战斗。而在第一次的战斗中,东吴的将领黄盖发现了曹军的一个致命破绽。那就是曹军拙劣的驾船技术让船只都撞在一起了!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黄盖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构想,那就是火攻。虽然不是演义中的铁索连环,但是这种船挨着船的情况依然可以达到火攻的最大效果。火攻需要东南风,风从哪来?别忘了,周瑜可是江东本地人。以他的智商与头脑,早已观察到赤壁一带冬天盛行东南风这一天气现象。所以,现在万事俱备,东风都不欠了。
接下来,就是赤壁的第二次战斗了,也就是流传千古的火烧赤壁。当时,曹军的战船紧密相连,黄盖率领士兵操纵用来纵火的小船突击到曹军的战舰下。成功点燃了庞大的船队。
《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乃取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书报曹公,欺以欲降。《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
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军遂败退,还保南郡。备与瑜等复共追。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径自北归。最终风助火势、火借风势,火越烧越大。赤壁之战以曹操的惨败告终。
你是如何看待赤壁之战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长坡坡之战介绍?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曹操率领五千精锐骑兵追击刘备军。刘备军被曹操军击溃,仅有数十骑逃走。
此战,刘备辎重军队损失惨重,两个女儿被曹军将领曹纯俘虏。
刘备因张飞据水断桥赢得逃亡时间,而甘夫人和刘禅在赵云的保护下幸免于难。
战后刘备放弃转往江陵的计划,转为前往江夏和刘表长子刘琦会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