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神将技能选择,小说中的李元霸?
李元霸到底是何方神圣?在《说唐》系列小说中,据说他是由金翅大鹏雕转世,是公认的第一猛将,也是隋唐十八好汉之首。他面如病鬼,骨瘦如柴,两臂有四象不过之勇,无人能敌。使一对铁锤,四百斤一个,共重八百斤,勇武强悍。坐骑为“万里云”,日行一万,夜走八千。这样说来他乃是一代战神级别的人物呀!李元霸在小说中也正是以这种武侠和英雄的形象存在在人们心中的。
李元霸
那么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这个答案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李元霸在历史上是小说中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据说他的原型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玄霸,当然李玄霸在历史上不管是能力还是功绩皆是平平,并不能与两位哥哥李世明和李建成相比。
李元霸的两个锤子
那么李元霸在小说中到底有多厉害呢?是评价中所描述的这般神武吗?的确,李元霸在小说的武功绝对不是吹的,也不是盖的,是真的神乎其神。据说在阳明山一战,一个人干掉十八路反王两万多人,更是一锤结果了隋唐排名第二号英雄宇文成都。这种战力可以说和用法力有的一拼了。
李元霸在战场上万人能敌
在说唐系列小说中李元霸的武功自然是万人能敌,他在武力排名榜档次中自然也是排在第一档,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对比一下,李元霸在小说中和众英雄好汉相比,他到底厉害在哪里?首先我们就讲讲排名前六的英雄好汉,李元霸武力档次是第一档;宇文成都和裴元庆是第二档;雄阔海、伍云召、伍天锡是第三档。李元霸和这些人较量是怎么打到第一的:
宇文成都
李元霸持锤与手持留金镋的宇文成都较量在《说唐全传》第三十五回众王盟会四明山,三将合战宇文成都这一回中,李元霸把宇文成都是打得屁股尿流:
诗曰:舟行陆地恣荒淫,炀帝悲从东极生,若少英雄李元霸,必遭十八反王擒。
当下李元霸将宇文成都望空一抛,就双手接:“啊唷我的儿,饶你去罢!”往地下一抛,扑的一声,跌得个尿屁直流。那十二英雄、三百家将,见主人被跌,齐举兵器上前,直奔李元霸。李元霸哈哈笑道:“替死的来了!”把双锤四下一摆,那十二英雄一锤一人都打死了。
宇文成都不敌李元霸
从两人的这场武力比拼来看,宇文成都与李元霸相比是相差甚远,原本宇文成都也不是什么泛泛之辈,在武力排名榜上他是紧跟李元霸身后的。并且他还能一人打败雄阔海、伍云召和伍锡天三人的联手。是天宝大将军,并被赐“天下第一横勇无敌”的人。
但在李元霸面前他就显得有点小儿科了,他的这个第一档武力比第二档武力那可不是只高出一点半点,而是不知高出了许多倍。所以说李元霸的厉害确实是实至名归,宇文成都与他较最最终只能是沦为他的手下败将。
裴元庆
李元霸持锤与力大无穷的裴元庆较量裴元庆和宇文成都的武力值两人同时放在了第二档,可实际上裴元庆曾趁宇文成都体力消耗之时打败过宇文成都,这实际上是裴元庆占了一点便宜的。虽然他曾打败过宇文成都,但是和李元霸相比,还是不在一个层次。
李元霸与裴元庆较量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依然可以从《说唐全传》中找到依据,在《说唐全传》第三十六回冰打琼花识天运,剑诛异鬼避凶星这一回中,裴元庆与李元霸有一场正面交锋:
元霸冲到,西边,当头裴元庆一马迎上来,却没有黄旗的,就要动手打了。元霸把万里云一夹,四百斤重的锤一起,当的一锤一打来。裴元庆把锤一架,大叫道:“好家伙!”哐的又是一锤,当的一架,哐的又是一锤,当的又是一架。“啊育,果然厉害!”回马便走。元霸大叫一声:“好兄弟,天下没有挡得起我半锤的,你能接连挡我三锤,也算是个好汉,饶你去罢!”
李元霸上战场能抵挡千军万马
裴元庆与李元霸虽然还差一段距离,但比起宇文成都似乎又要厉害几分,宇文成都与李元霸较量,那是犹如一颗小白菜,三下五除二就撂倒。裴元庆虽打不过,但他却创下了能连接李元霸三锤的战绩,如果奥运会中有比武这一项的话,裴元庆算是打破纪录了。
所以李元霸的厉害自然是不在话下。他不只武功层次高,在人品修行上也是不错,而且还是一个很豪爽的人,并且还非常的爱惜英雄,他虽打败了裴元庆,却不曾杀他,因为他惜才。
雄阔海
李元霸持锤与雄阔海、伍去召、伍锡天较量李元霸打败前面的宇文成都和裴元庆都不在话下,那么雄阔海、伍云召和伍锡天这三人在他面前就相当于几个小喽啰。他们三个联手打不过宇文成都,而宇文成都又不是李元霸的对手,可想而知,就算这三人再复制一组出来加在一起,恐怕也不是李元霸的对手。
雄阔不敌李元霸
在《说唐全传》中,李元霸与这三人也有一场对战:
一马冲入营来,正撞着伍云召、雄阔海、伍天锡,三人围拢来战元霸。元霸大怒,把手中锤一摆,撞着三般军器,当啷一响,三人虎口震开,大败而走。
李元霸收服他们三个不过就是一锤锤的事情。即使他们三个也是排名在前的一等一的高手了,但在李元霸面前却如无名之辈那般的不堪一击。
伍云召
这是李元霸单打独斗的战绩,当然他最精彩最厉害最能体现出他强悍勇猛无敌的事件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灭团行动,在《说唐全传》中他匹马双锤单身大战天下反王这段,也就是四明山之战,他凭一己之力打了一场胜仗:
可怜十八家反王的兵马,遭此一劫,被李元霸的双锤打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李元霸在二十三万人马之中,左冲右突,如扫灰尘,众反王一个个舍命奔逃。那倒运杨林,他埋伏一支人马在后山,众反王败下来,他却出来截路,刚刚阻住了裴元庆一起人马。
那裴元庆受了李元霸这一肚子的气,没处发泄,这杨林不识时务,大叫一声:“反贼休走!”一马上前,拦住裴元庆。元庆大怒道:“老匹夫休得无礼!”扯起锤来,当的一锤。杨林双手把囚龙棒一架,豁啦一声,把一条囚龙棒打为两段,震开虎口,两手流血,大败而走,却被众反王的败兵冲挤下来,回不得龙舟,直败回登州去了。
李元霸在后一路杀下去,又亏得秦叔宝一路上前拦住,因此众反王才得脱逃性命,各自败回本邦去了。云召归河北,后来在武场相会。雄阔海回相州。伍天锡回沱罗寨,后来天富关死于李元霸之手。后话不表。
那李元霸在四明山匹马双锤打死各反王大将五十余员,军士不计其数,后来众反王闻了李元霸之名,无不丧胆。李元霸回金顶龙舟奏闻缴旨。炀帝大喜,下旨开舟起行,往江都进发。
李元霸攻打十八路反军
据说在四明山这一役中,一十八路反王共有一百八十五万人马,他拿着两个锤子,就像拿着一支苍蝇拍一样,啪啪啪啪地扇,仅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敌方一百八十五万人马就锤得只剩下六十五万,这是什么概念呀?
伍云召在战场上与李元霸撕杀
这可以堪比我们现代武器的导弹威力了吧!并且他打了一下午,体力还可以跟上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永动机器型的人物,他的强悍和勇猛在这里才是实打实地体现了出来,杀敌之力如此之强,在他这里不存在什么打仗的兵法谋略,在他这两个锤子的面前,这些通通都没有用,他一人就可挡千军万马,就可灭团,只怕在当时的小说界已经找不出如此厉害的第二个人了。
李元霸发威
李元霸在人间打到最后无人能敌,自己却和雷扛上了,这在《说唐全传》的第四十二回元霸被雷神归位,咬金斧劈老君堂这一章节中,交待了李元霸的结局:
且说那赵王李元霸,回到潼关,却有驸马柴绍前来接应,二人相见同路前行。只见风云四起,细雨霏霏,少顷虹电闪烁,霹雳交加,那雷声只在元霸头上轰隆隆的响,犹如打下来的光景。元霸大怒,把锤指天大叫:“呔!你天为何这般可恶,照少爷的头响?也罢!”
把锤往空中一抛,抬头一看,那四百斤重的锤掉将下来,扑的一声,正中在元霸脸上,元霸翻身跌下马来。柴绍吃了一惊,连忙来扶,只见一阵怪风,卷得飞沙走石,尘土冲天,霹雳声中,火光乱滚。柴绍与兵将避入人家檐下。少停,风住雨止,出来一看,只见元霸的金盔金甲都在地上,那两锤与马,影也不见,不知去向了。
伍云召不是李元霸对手
一代武神级别的人物,最后被雷神击落了神坛,从此江湖上再也没有了李元霸的传奇。他凭着一身勇猛,在人间杀人无数,紫阳真人就曾告诫过他:“遇见使用镋这种武器的人,千万别伤其性命,否则必遭天谴”。而宇文成都就是使用这种武器的人,也正是死于他的锤下。可以说李元霸的死也是顺应了天命,要不老天再不收拾他,在这人间没人能制服得了他啊!
我是彩虹之南R,感谢您的阅读!
洪荒文明哪些是T0英雄?
一、艾莎开荒队
阵容组成:首领:冰雪公主.艾莎,中阵:龙船劫掠者,先锋:蛮王.柯南。
二、薇薇安控制队
阵容组成:首领:森林之子.薇薇安,中阵:枯导师.亚斯加特,先锋:始祖林精.摩根。
推荐理由:枯导师.亚斯加特是15天的签到奖励,始祖林精.摩根可以在普通召唤中的古塔1卡包中获得,也是相当亲民的阵容组成,只要抽到森林之子.薇薇安就可以组起来。
三、三蓝卡法术队
阵容组成:首领:华纳豹骑兵,中阵:牧狼雪巫,先锋:孤林卫士。
推荐理由:适合平民的三蓝卡法术队伍,造价便宜但也具有不俗的伤害,通过孤林卫士提升智力,华纳豹骑兵提升队伍主动技能释放概率。
四、三蓝卡菜刀队
阵容组成:首领:返生木乃伊,中阵:归亡恶徒,先锋:暗夜男爵。
推荐理由:适合平民的三蓝卡菜刀队,造价低廉相当好用,队伍中以返生木乃伊为输出核心。
五、罗宾汉菜刀队
阵容组成:首领:游侠之王.罗宾汉,中阵:沙漠战神.赛特,先锋:西海提督.德雷克。
推荐理由:罗宾汉自带技能“疾风连击”,使得他成为了唯一带有稳定连击的英雄。
六、防反制混伤队
阵容组成:首领:斗战神女.伊南娜,中阵:火莲神将哪吒,先锋:华盖星君.敖丙。
推荐理由:伊南娜的技能,使得自身能够造成大量的法术输出,快速突破敌方前排。
七、波塞冬治疗队
阵容组成:首领:春天女神.塔罗,中阵:光照泰坦.亥伯龙,先锋:堕落海神.波塞冬。
推荐理由:非常强力的治疗队伍,塔罗和亥伯龙自带技能本身具有较高的治疗量,波塞冬的技能潮汐之力,使他成为一个愈战愈勇的英雄。
八、三神物理队
阵容组成:首领:雷神之锤.索尔,中阵:泰坦主宰.宙斯,先锋:风暴战神.奥丁。
推荐理由:索尔,宙斯和奥丁都具有不错的输出能力,索尔可以当做主力输出英雄,奥丁可以辅助队伍输出,宙斯的技能电闪雷鸣,可以搭配高概率技能打出持续封印的控制效果。
武将的雅称?
关于这个问题,武将的雅称指的是在古代人们对于武将的尊称、美称,通常是因为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或者是在平时有卓越的才华和德行。例如:
1. 关羽:美髯公、关云长、长坂坡前营主、汉寿亭侯
2. 周瑜:周郎、南州司马、赤壁大虎、东吴大都督
3. 赵云:子龙、虎威将军、常山真定侯
4. 张飞:万夫不当、燕人张翼德、龙城四威将
5. 马超:锦马超、西凉马王、独步天下
6. 孙策:小霸王、江东二乔侣、吴王
7. 吕布:飞将军、汉寿亭侯、西凉独步天下
8. 曹操:魏武帝、丞相、荀令留后、汉中王
9. 贾诩:毒士、鬼谋臣、荀子弟
这些雅称不仅是对于历史人物的一种尊重,也反映出了古代人们对于英雄和才华人物的崇拜和敬畏。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武将是谁?
中国武将十大排行榜,能够上榜之人无一不是当世猛将,但要说这第一位,除了西楚霸王项羽之外,谁都没有资格!
十、关羽关羽是东汉末期名满天下的名将,一部《三国演义》让关二爷的威名更上一层楼,经过《三国演义》小说的刻画,关二爷也被塑造成了一个战无不胜,忠肝义胆的大英雄,温酒斩华雄、五关斩六将、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被誉为后世武将之楷模。而历史上真实的关羽比演义中也差不了多少。关羽出身贫苦,早年曾因杀人而被迫流亡江湖,遇到刘备之后跟随刘备镇压黄巾起义,崭露头角,后来跟随刘备颠沛流离,虽然无栖身之所,但关羽始终不离不弃。刘备于徐州战败后,关羽暂时投靠曹操,亲自斩杀颜良,解白马之围,被曹操封汉寿亭侯。但是后来探听但刘备的消息就了离开曹操,回到刘备身边。赤壁之战后,参与攻取荆州地区。刘备入川后,奉命镇守荆州,加号前将军。建安二十四年,水陆并进,围攻襄阳和樊城。襄樊之战,关羽灵活运用天时地利水淹七军,生擒于禁,威震华夏,使得曹操一度产生迁都想法。是名副其实的汉末第一良将!《三国志》中评价关羽:“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还有很多人都称关羽“万人敌”。但是毛主席也曾评价:“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所以关羽是个将才无疑,但却非帅才,所以排在第十位。九、徐达徐达是大明第一战将,小时候生活穷苦,在其22岁那年,被朱元璋招募参加了义军,于是就成了朱元璋的铁杆小弟,是朱元璋最忠诚的拥护者,郭子兴和孙德崖内斗时,朱元璋被孙德崖抓住,是徐达用自己换回了朱元璋,从某种意义上讲,徐达还是朱元璋的救命恩人。后来朱元璋自己统兵,徐达也成了他手下的第一先锋,每次冲锋陷阵徐达和常遇春都是第一个冲在最前面,在攻打采石矶和太平府的战斗中,徐达生擒陈也先,收服蕲人康茂才义军,威震天下。后来朱元璋逐渐势力壮大,鄱阳湖大战,朱元璋为了防止张士诚背后偷袭,于是就让徐达防守应天,结果张士诚果然没有胆量进犯,朱元璋才可以一战定乾坤。1367年11月朱元璋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军,率领25万大军进行北伐。一路北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于次年攻克元大都,蒙古人仓皇北逃,从此收复中原,结束了蒙古人一百年的统治。《明史》中评价徐达:“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中山持重有谋,功高不伐,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徐达死后被追封为中山王),《明史》对徐达的评价中一句“自古名世之佐无以过之”就足以证明徐达的武将地位。八、李牧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赵国的顶梁柱,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后,赵国注重骑兵作战,而李牧就是把骑兵和步兵结合,充分发挥兵种配合效能的第一人。李牧前期主要和匈奴人作战,他采用了避实就虚,诱敌深入的战略,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褴、破东胡,降林胡,将匈奴逼得远远逃走,从此安定了赵国北方边境。匈奴被击退之后,李牧被安排对付秦国,李牧数次和秦国交手,胜多败少,尤其是宜安之战,围歼秦军十余万,秦国实力大损。李牧也因功被封为“武安君”。但是秦国不会纵容如此强大的对手存在的,秦将王翦再次施展反间计,又是收买了那个曾经诬陷廉颇的郭开,在赵王面前诬陷李牧勾结秦军意图谋反,于是乎,一代名将就此陨落。李牧死,赵国亡!可惜可叹!七、白起白起和李牧齐名,也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是地位却比李牧还要高,因为战国四大名将“起翦颇牧”,以白起居首。白起有多厉害,我们可能不太熟悉,但是肯定听说过白起“杀神”的威名,因为白起作战得胜之后总会坑杀俘虏,所以有了“杀神”之名。白起一生大大小小的战役有七十多场,从无败绩,尤其是五次大战影响了战国局势的走向。公元前293年的伊阙之战,白起击败魏韩联军,斩敌24万;公元前280年的三伐楚国,攻占楚都郢城,最少杀敌15万;公元前273年的华阳之战,白起发动闪电战,8天行军一千多里,杀魏赵联军15万;公元前264年的陉城之战,白起连克韩国9城,杀敌5万;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白起击败赵国,杀敌45万。战国近250年的战争,死亡人数约200万,其中白起一人就杀了将近100万,“杀神”之名,名不虚传!六、韩信韩信被后世誉为“兵仙”,用兵打仗的能力那是不必说的,而且韩信最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是指韩信的指挥能力。韩信早期在项羽手下做事,但是项羽为人刚愎自用,韩信苦于一身的本事无处施展,所以就投靠了比较弱小的刘邦。刘邦这个人虽然打仗什么的不如项羽,但是他懂得用人,韩信的到来让刘邦如虎添翼。汉元年,刘邦拜韩信为将,韩信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战略,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使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有了一定的地位。真正奠定韩信“兵仙”地位的还是垓下之战,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于垓下大败西楚霸王项羽,逼得项羽乌江自刎,韩信居功至伟。萧何评价韩信:“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对韩信的军事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五、岳飞岳飞是清朝之前的“武圣”,是历史上的民族英雄,也是许多人的人生楷模。公元1127年,初出茅庐的岳飞刚刚参军就击杀了民军首领张超,于是得到了宗泽的大力提拔。后来岳飞作战英勇,又深得军心,在平定变民之乱的同时,还抵抗了金人的入侵,收复了军事重镇盘城。于是岳飞岳鹏举的名字越来越响亮。公元1132年,岳飞终于升任中卫大夫武安军承宣使,成为了实际上的义军统帅,开始组建名震天下的岳家军,开始了北伐收复中原之路。他先是收复了襄阳六郡,鼓舞了民心,让许多人看到了收复中原的希望,并且再此期间平定了国内农民起义,诛杀了农民起义首领杨幺。然后岳飞开始不断北伐,与伪齐政权和金国打了大大小小不下百余场战役,胜多败少,更是把岳家军打出了名头,金国军队里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的第三次北伐,更是打到了北宋都城开封附近,眼看就要收复中原,竟然被十二道金牌追了回来,被谗臣陷害,于风波亭中殒命。四、李存孝李存孝是五代时期最出名的将领,堪称唐末第一大将。在小说《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李存孝更是被刻画的犹如是天神一般的人物,曾是日夺八寨,夜抢三关,十八骑取长安,打遍天下无敌手。真实历史上的李存孝虽然没有小说演义中的那样夸张,但李存孝之勇猛也依旧是五代第一人。李存孝是晋王李克用的义子,被封为第十三太保,在剿灭黄巢叛军的战斗中,李存孝居功至伟,虽然没有小说演义的“三千铁骑破四十万精兵”那样夸张,但是却逼得黄巢自刎身亡。随后在与朱温交手的泽州之战中,李存孝率领五百精骑冲入数万敌军营寨,生擒了后梁的骁勇悍将邓季筠。在史料中有这样一句话:“舞槊先登,一战败之,获马千匹。”最著名的是潞州之战,李存孝率领三百铁骑,突破了昭义节度使孙揆一万三千余人,生擒了孙揆并成功占据了潞州。正是因为有李存孝的存在,后唐李存勖才得以入主中原,成功称帝,“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说的就是李存孝。但是李存孝功高盖主,又骄傲自大,目中无人,所以导致被义兄李存信陷害,最终被五马分尸而死。三、吕布我们前面说道,关羽是名副其实的汉末第一名将,但那是在汉末末期,三国初期,而在关羽之前,吕布才是汉末第一名将,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不是白叫的。不管是三国演义小说的刻画还是正史中,吕布第一武将的地位都无法撼动,吕布在汉末群雄中,实非豪杰,所依仗者不过是手中方天画戟,坐下赤兔马而已。但就是此二者匹夫之勇,却让他纵横于诸侯之间,令各诸侯无可奈何,实在是一员猛将。《三国志》中陈寿评价吕布:“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由此可见,吕布的勇武无人能及,但是目光短浅,胸中无韬略,不是干大事的人才。二、霍去病大汉冠军侯霍去病可谓是年轻将领的典范,十八岁时第一次跟随舅舅卫青上战场,就立下了功勋,名满天下,《史记》记载:“票姚校尉去病斩首捕虏二千二十八级,得相国、当户,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不仅大获全胜还斩杀了“单于大父”这样的重量级人物,可谓是一战成名。然后霍去病就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封为“冠军侯”,在汉代封侯有多难?名将李广终其一生都没能封侯,霍去病十八岁就封了侯,妥妥的少年英杰。然后霍去病四次北征,均以大获全胜而告终,别人的军功都是以斩杀士兵数量记的,而霍去病的军功是斩杀匈奴首脑来记录的,根据 《史记》记载:骠骑将军冀获单于子、过焉支山千有馀里,合短兵,杀折兰王,斩卢胡王,诛全甲,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首虏八千馀级。获五王,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不是匈奴贵族大臣,霍去病都不稀得搭理,人家就是这么豪横!带着一股少年人的狂气。一、项羽项羽之勇猛绝对是历代武将之首,而且兵法韬略也是上乘。下面书生为大家分析一下,为何项羽是历代武将之首。1、武功项羽的武力是历代武将最高的,这一点毋庸置疑,项羽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从小接受的是贵族教育,学过剑法,习过兵书,但是都没有学下去,这并不是说他懈怠,而是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因为他十几岁就有扛鼎的神力,正所谓“一力降十会”,任何高超的剑术也敌不过他。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在垓下战败时,项羽的勇猛真可谓是天人下凡,用他自己的话说,他自起兵以来,还没有遇到过对手,即便是这次失败,也是因为刘邦的阴险,上天要亡他,而非他的实力不济。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馀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於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后面,项羽的表现堪称历代武将冲杀之最,纵观中华历代武将的记载,无有出其右者。一个冲锋就斩杀汉军一个将军,随手斩将就跟玩似的,关羽于军中斩颜良,就足以威震天下,到了项羽这里,随手就是一个将领人头。然后项羽一个瞪眼,就把赤泉侯杨喜吓的人马惧惊,这可比张飞喝断当阳桥厉害多了。再然后项羽一个突围,杀士兵数百人,就算是一刀一个,刀也得砍劈刃了吧!於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项羽在乌江边上,被汉军所围,将乌骓马送给了乌江亭长,然后下马步战,也是斩杀数百人,最后只是自刎而亡。如此战绩,历代武将无人能及。2、兵法项羽虽然学兵法没有学全,但是这“万人敌”的本领已经有了。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六万破章邯四十万秦军,一战就打残了秦军,从此威震天下。巨鹿之战只是项羽走上巅峰的第一步,随后项羽的八年时间里,可以说是百战百胜,大大小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虽然项羽个人之勇有一部分因素,但是他用兵之精,也鲜有人敌。即便是最后一战,项羽败给了刘邦,实际上也不是军事上的失败,而且政治上的失败,所以项羽的军事实力其实是无敌的。综上所述,项羽无论是武力还是兵法都是历代武将中顶尖的,但可惜,项羽是万年不世出的将才,却非贤明的君主之才。故而最终的失败在所难免。史上最倒霉的名将是谁?
黄埔一期学员中年龄最大的其实是李仙洲,生年为1894年6月,也就是说,当他从山东南下投考黄埔军校时候的1924年,已经年满30周岁虚数31了 。而范汉杰次之,以少将军衔甘当一名军校学生,那也是很有些魄力的,并且军事生涯的开局也非常不错。
两次东征期间,范汉杰累升至营长,1926年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时,范汉杰再升第10师第29团上校团长,两年时间就把军衔恢复到上校,并且还是铁军第四军的团长,前途可谓一片大好。北伐期间,范汉杰率部参加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又参加了围攻武昌城和激战马回岭等战役,很快晋升为副师长,所以就名气、资历和战功来说,堪称北伐名将。
不过要注意,老范在进入黄埔之前,主要是在粵军第1师服役,是李济深、陈枢铭等粤军大佬的旧部,再加上黄埔的身份,所以是横跨中央军和粤军两大系统的名将。范汉杰早年毕业于广东测量学校,属于有专业技术的人才,因此在黄埔军校期间,又以学员的身份协助作为测量教学助理,所以对其他学员来说,几乎是亦师亦同学的老大哥。
这一点连周公对其印象都颇为深刻,建国以后在接见战犯特赦人员时,还能记起当年比他这个政治部主任年纪还大的高个子学生范汉杰,说多年不见,还能认出来。1927年春,老蒋点名范汉杰出任改编过来的浙东警备师少将师长,成为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师长,力压“天子第一门生”胡宗南。
转折来自于老蒋第一次下野期间,军界内部混乱,范汉杰不得不投奔老长官李济深,就任第八路军(粤军)总指挥部中将高参,李济深也将其作为“重点培养对象”,不久出钱选送老范去日本考察军事,然后再赴德国。不过在远赴欧洲之前,老范确实有点犹豫了,这道理很明显,去欧洲那就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远离军队远离国内战场,极有可能耽误自己的军旅仕途。
据说老范想起来早年间一个为他相面的算命先生的话:“如果有留洋机会,千万不要错过”,因此最终还是去了,结果这一去就是三年多,虽然学了不少东西,但是再回国时已经是1931年底,倒霉的是,他又赶上老蒋因为“九一八事变”第二次下野。无奈之下,范汉杰只能接受李济深的推荐再回粤军供职,被安排到驻上海的第十九路军担任副参谋长兼参谋处长。
其实这个职务真心不高,一个上校最多一个少将衔的位置,而且也不是黄埔嫡系部队,所以老范是很有些郁闷的。第十九路军的正副总指挥蒋光鼐、蔡廷锴都是粵军名将,也都出自粤军第1师,从感情上说跟老范应该没有问题,1932年初日军挑起“一二八事变”,范汉杰跟随部队奋起抵抗,那得算在关内第一批打鬼子的抗日军人。
老蒋复职后不久,淞沪停战协定签署,根据屈辱的停战协议,在上海把日本人揍疼了第十九路军被迫远调福建,范汉杰就这样到了福州。而老蒋的对日妥协政策,加之在南京政府独裁的作风,让粤系将领很是不爽,终于爆发了1933年的“福建事变”。这一年11月3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第十九路军为主力,在福建福州南校场集会公开宣布反蒋,成立了政府并公布了对内对外政策。
老蒋当然要出兵镇压,于是黄埔一期生范汉杰突然间跟黄埔系军队成为了对手,可谓是霉运连连。第十九路军虽然扩编后号称有5个军10个师的人马,其实不过60000余人,而老蒋调动的“讨逆军”接近30万众,力量是非常悬殊的,初期接战不力后,蔡廷锴将军决定跟蒋系东路军总指挥蒋鼎文谈判,接受改编从而保存抗日实力,在谈判代表的人选上,范汉杰无疑是最合适的。
于是确定范汉杰先到厦门,然后再跟蒋鼎文进行接触,临行前蔡廷锴特别嘱咐老范:“此次去厦门,责任重大,我军几万将士的存亡,系于你一身,你见到蒋鼎文后,务必要向他把我们的条件精神清楚,我们不是怕死,而是要保存实力,一致抗日”!范汉杰当即表态,请老长官放心,他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
结果老范却是一去杳无音信了,原来在厦门,特务处副处长郑介民派出的密使黎恕,与范汉杰接上了头,劝说其回归黄埔阵营,并代表老蒋允诺了一大堆好处,范汉杰彷徨之间,最终选择了首鼠两端。他没有主动跟蒋鼎文就十九路军改编的问题进行谈判,也没有公开声明脱离福建政府和第十九路军,但确实利用自己的关系,把第十九路军内部的密电码交给了特务处。
(李济深)
最终福建事变被镇压,第十九路军大部被收编,重新参加了围剿苏区的战事,而蔡廷锴、蒋光鼐等将领则被迫离队出洋。后来,蔡廷锴从一些途径得知,范汉杰曾经跟特务处勾勾搭搭,蒋军之所以了解第十九路军的一切军事行动,恐与范汉杰反水有关,于是大怒,非常难以原谅这个老部下。而范汉杰因在镇压福建事变中有功,不久调任胡宗南的第一军副军长。
抗日战争期间老范还是比较尽心的,所部被称为“太行屏障”,也就是.《人间正道是沧桑》里面范希亮的部分原型。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陆军副总司令、胶东兵团司令等职务,作战尚属努力,也深为老蒋所信任。1947年底,陈诚在东北始终撑不下去了,举荐卫立煌接手东北战局,老蒋携范汉杰到沈阳实地调研,在回去的路上问起老范对卫立煌的评价。
(蔡廷锴)
范汉杰有点嘴欠了,回答的中心意思是就远征军的资历来说,卫立煌主东北比较合适,但是抗战期间卫与八路军过从甚密也不可不防,老蒋当即表示,着范汉杰出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就地监视和制衡卫立煌。老范肠子都悔青了,连续请辞均遭拒绝,只好一万个不情愿地前往东北就职。期间范汉杰利用回南京开会的机会再次请辞,遭到老蒋严厉训斥,1948年8月间硬着头皮回到锦州,两个月后即兵败被俘。
范汉杰被俘后,最初关押在东野后方的佳木斯战俘管理所,全国解放后转押至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本来根据他的表现,1959年第一批特赦时就应该列入名单,但是在征求民主人士意见时,蔡廷锴等将军表示强烈反对,于是范汉杰的名字被勾掉了,这才是霉星高照了。周公了解情况后,后来亲自找到蔡廷锴等人做工作,说明当年第十九路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责怪范汉杰。
在征得蔡廷锴同意后,周公再要求统战部门把范汉杰在“闽变”中的一些不恰当材料撤掉,1960年11月28日,范汉杰终于在第二批被特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