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预选赛,中国足球队2022世界杯预选赛出线了吗?
中国足球队目前在202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0强赛)B组中暂列第五,理论上还有出线的可能,但概率已很小。
2022卡塔尔世界杯分配给亚洲地区4.5个参赛名额,具体规则是,亚洲区从小组40强赛杀出的10支队伍,分两组,每组5队进行主客场双循环比赛,每组前2名直接晋级世界杯决赛圈,每组第3名进行一场附加赛,胜者再与南美洲预选赛第5名进行一场附加赛,胜者晋级世界杯决赛圈。
目前中国队所在小组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亚队高居前2位,日本队也领先中国队很多,阿曼领先中国队3分。中国队在剩下的四场比赛将面临日本、阿曼和越南3个客场,直接出线几乎无望,竞争小组第3的主动权也不在中国队。下一场客场对曰本队如不能分,则将彻底被淘汰。
哥斯达黎加为什么能进世界杯?
哥斯达黎加来自中北美及加勒比海世界杯赛区,该赛区一共有35支代表队,共有3.5个世界杯名额。首先进行预选赛选入该赛区8强,然后预选赛8强进行主客场巡回赛,前三名直接晋级世界杯正赛,第四名参加洲际附加赛。
而中北美地区世界杯常客主要是墨西哥、美国和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力争拿到第四名,可以和大洋洲的新西兰争夺最后一个名额,并且新西兰的足球水平并不高,所以哥斯达黎加能顺利进入世界杯正赛。
高洪波的言论激怒球迷?
中国足协副主席、中国青少年联赛办公室副主任高洪波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中青赛的改革、发展已经取得了成功,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教练和球员,赛事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提升。最重要的是,中青赛的成功将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
近日,高洪波的“言论”激怒球迷!评论区骂声一片,风大不怕闪了舌头。
中国,其实不乏优秀的球员,如没钱、没关系,那就只能在基层呆着,这就是现实。
高洪波国家队正赛战绩:2000年亚少赛,1比7负日本,2比3负越南,小组赛被淘汰,创中国亚少赛有史以来最差战绩。
2011年亚洲杯,小组赛被淘汰,运动战入球为0,创国足亚洲杯有史以来最差战绩。
2016年世预赛,连负叙利亚、乌兹别克,前4轮仅1分,小组垫底,他那怕多赢1场,里皮接任后的分数足以进世界杯。
高洪波正赛成绩是历史上国足教练最差的,没有之一。
主要看体育总局如何决策末来足球发展,利益链条不斩断,利益集团还会兴风作浪,整风是关键,深入彻底!足协是一块肥沃的土壤,任何一颗种子埋进去,都会长得肥肥的。
希望培养的一代足球小将,不是花钱来提上足球的,是凭着足球的天赋,但愿有天赋的足球小将,能有很多很多的上场时间,少训,青训,家长往里得砸下,天文数字的钱,看看这些“足贪”,谁还相信足球这块天地,是否干净。
中国足协应从上到下净化足球环境,真正从思想上为足球事业工作,才能统一思想,劲往一处施,什么时候不搞排资论辈,不搞唯亲任用,不搞人情关系,那时的中国足球就开始有希望了。
世界杯预备知识?
1、世界杯预选赛阶段分为六大赛区进行,分别是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赛区,每个赛区需要按照本赛区的实际情况制订预选赛规则,而各个已报名参加世界杯的国际足联FIFA会员国地区代表队,则需要在所在赛区进行预选赛,争夺进入。
2、世界杯4年一次1930年乌拉圭举办世界杯常识了第一届世界杯,最终东道主乌拉圭获得世界杯冠军,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国家2010年南非世界杯是第19届世界杯,也是世界杯第一次在非洲大陆进行2014年世界杯是第20届世界杯,将于。
3、1848年才制定出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规则,称剑桥规则1863年成立英格兰足球协会,统一了竞赛规则,以后不断修改补充,逐渐完善1872年英格兰与苏格兰之间举行了足球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正式比赛,1890年英格兰举办有万人观看的女子。
4、国际足联曾规定世界杯决赛阶段比赛场地为长105米宽68米国内基层比赛的场地可因地制宜,但在任何情况下,边线的长度必须长于球门线的长度,场内各区域的面积不得变更 2 球场地面必须平坦,硬度合适,以不伤害运动员和不影响球的。
5、蹴鞠出现于我国战国后期,主要是一种游戏,在训练士兵时偶尔也把蹴鞠作为一项训练科目虽然那个时候有一定的规则,但是都很随意,甚至还没有球门唐朝时,蹴鞠终于有了球门,而且有了裁判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曾记载。
6、1930年 乌拉圭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杯 13个国家参加 最终决赛东道主乌拉圭4比2战胜阿根廷 获得世界杯冠军 成为第一个获得世界杯冠军的国家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第一届世界杯,于1930年7月13日至7月30日在乌拉圭举行。
7、你好拿德国世界杯来看,每场比赛上座率平均为6万,60多场,大概卖出了300多万张吧。
8、“乌龙球”,是足球比赛中一个很常见的说法据最早的说法,为“owngoal”踢进本队球门的球后来香港的足球解说员根据粤语近音,解说成“乌龙”一词而粤语中的“乌龙”正好又有“搞错稀里糊涂”等意思。
9、最盛大的是世界杯,每四年一次,为全世界的最高级别赛事。
10、1场参赛人数足球比赛双方各派11个人上场包括守门员,总共22人还有三个裁判在场,一场足球比赛上下半场各45分钟,全场比赛总时长90分钟上下半场,中场可以休息15分钟足球比赛,可以进行补时,以补充损失的时间。
11、有“世界第一运动”的美誉,是全球体育界最具影响力的单项体育运动方式标准的足球比赛由两队各派10名球员与1名守门员,共11人,在长方形的草地球场上对抗进攻时间标准为两个半场。
如何看待范加尔的执教能力?
在一部分人看来,路易斯-范加尔无愧于过去20年里最成功的顶级教练之一,为了追求成绩他敢于舍弃华丽,为了团队纪律他也敢于向天才球星开战;但在另一部分人看来,范加尔却是一个令人窒息的教条主义者,一个刻意要与球员、球迷保持距离的怪人。无论身处任何阵营,您都会承认一个事实:他确实是近代足球运动中,一名最富争议色彩的主教练。
北京时间1月17日,范加尔正式做出了"暂别足坛"的决定
单单查看其个人履历,你基本搞不清楚“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恨他?”。毕竟,他是一名职业生涯中曾7次带领俱乐部摘取联赛桂冠、4次捧得欧战奖杯(译注:1座欧冠奖杯、1座欧洲联盟杯、2座欧洲超极杯)的金牌教练;在其调教下,一支略显稚嫩的荷兰国家队也在2014巴西世界杯中拿到了铜牌。除此之外,在执教多家俱乐部期间,他还留下了不计其数的杯赛冠军头衔,并得到过多家机构为其颁发的个人荣誉奖杯。如果单纯以成绩来评价范加尔的成败,那些批评者似乎站错了队。
当然,(如何评价范加尔)这取决于你探访的对象是哪一位。
范加尔一直都以严肃、冷峻、不苟言笑的形象示人
博格坎普无奈地耸了耸肩。那天是1991年10月20日,他所效力的阿贾克斯将造访宿敌埃因霍温的主场——飞利浦球场。此时的荷甲联赛刚刚进行了4轮,阿贾克斯在新帅范加尔的带领下已经取得了一个不错的联赛开局。眼下,他们要搅黄埃因霍温球迷的“主场派对”。
阿贾克斯在新赛季各项赛事进行的头7场比赛中,总共打进了23粒进球。但在这场特殊比赛里,阿姆斯特丹人习惯的自由、冒险风格,却要被严谨、平衡所取代。球队的比赛计划很简单:一,压缩埃因霍温的活动空间;二,让罗马里奥无法找到比赛感觉。比赛开踢之前,博格坎普生平第一次被范加尔要求“后撤到一个较深的位置上,注意拦截对方的传球线路”。出于对范加尔的战术要求的厌恶,于是我们也就看到了前一段开头的一幕。
可以说,从那天开始,范加尔的足球哲学才真正揭开了面纱——如果有机会询问克鲁伊夫(译注:本文前半部分发布于2015年夏天,当时克鲁伊夫尚未离世),他会告诉你“阿贾克斯的风格被一场地震彻底摧毁了,造成了不可修补的损失”。很多批评者会痛心疾首地表示,由米歇尔斯、克鲁伊夫两大传奇联手在阿贾克斯培育的成果,就这样被一个号称“钢铁郁金香”的无耻之徒所糟蹋了……
被范加尔所改造的阿贾克斯,在6年时间13次登上冠军领奖台
当然,这么说确实有点过于激进。但范加尔在任期内究竟对阿贾克斯俱乐部造成了何种影响,直至今天在俱乐部内部也依然还是争议连连。而博格坎普本人的观点倒是很鲜明,或许这也是导致其1993年投奔到国际米兰帐下的主要原因。在后来出版的自传《博格坎普自传:静止与速度》中,荷兰人也第一次公开展现了自己对于范加尔执教风格的鄙视。
“他或许永远都不会承认,但范加尔所传授的那套东西,其实就是克鲁伊夫、温格(足球哲学)的结合体。只是他的行为方式不同。克鲁伊夫会站在一名球员的角度上来执教球队,他的球队敢于冒险、勇于进攻、踢得漂亮。他不会分析太多的细节,一切都来自于本能与技术。”
“路易斯(范加尔)则是一个说教者。他要求手下球员遵守规矩,以确保他的这套体系能够运转。对他而言,体系是最神圣的,而所有球员都是一样的,从来不存在所谓的大牌球星,每个人的地位都低于球队和体系;克鲁伊夫曾是一名伟大的球星,因此他会鼓励一些个人即兴表演,因为他知道这可以决定比赛的胜负。他看中这些球星,球队的其他人则要服务于球星。范加尔不会这样做,这也违背了他的建队方针。”
“如果在你手下有10个平庸的画家和一个伦勃朗(译注:欧洲17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也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你会告诉伦勃朗别用自己的想象力、也不用比其他人做得更多?还是让他明白自己是特别的,让他尽情施展才华来创作一幅最美的作品?”
越深入地洞察范加尔所坚持的“团队之上”的足球哲学,你越会发现他的执教风格与克鲁伊夫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克鲁伊夫的带队训练充满了自由,愿意组织小场比赛、强调个人能力和技术、鼓励球队控球、主动向对手施压;范加尔则会一直强调阵型结构、球场站位。或许正因如此,才导致那么多大牌球星都会与范加尔闹得很僵。
范加尔的专制让博格坎普觉得很难受,虽然他在阿贾克斯效力时期的收获还真不少——237场比赛打进122球!而且他与自己同胞之间的小别扭,也远赶不上范加尔后来在巴塞罗那与里瓦尔多产生的矛盾,因为那可谓是一场“战争”。
在诺坎普,范加尔第一次遭受了执教以来的重大打击
带着68.7%的胜率离开了阿贾克斯后,范加尔迅速成为了欧洲足坛最为炙手可热的明星主帅。他在荷兰执教6年时间里取得的成绩实在太过耀眼——足足拿到了11项重大赛事的冠军奖杯,如此资历,也帮助他在全球最伟大的一家足球俱乐部里找到了一份新工作。而且这个新东家(与阿贾克斯相比)同样以擅长培养本土才俊、贪婪渴望冠军奖杯而著称。有些天真、具有偏见心态的人会批评范加尔:“带队期间即便拿到了所有其他奖杯,只要没将欧冠奖杯揽入怀中,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们在抱怨的同时,却一点没有考虑到当时足球环境的复杂——意甲还没有衰落、曼联在英格兰已经崛起、永恒对手皇马也一直都在虎视眈眈……
在巴塞罗那,克鲁伊夫早已经帮助这家俱乐部指明了未来前进的方向。在其任教期间,巴塞罗那于1992年曾称雄冠军杯(译注:欧冠联赛前身),并在1991-1994年期间连续4年蝉联西甲冠军头衔。在当年,如此成就堪称是史无前例的。
比成绩更为重要的是他在加泰罗尼亚建立的个人影响力,几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克鲁伊夫曾殚精竭虑地为俱乐部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训练/培养体系,以确保俱乐部能成批地培养出具备极高技术能力的希望之星,进而达到“自给自足”的终极目标。此外,他还借鉴了荷兰足球的管理做法,将大批球探散布于西班牙(他尤其偏爱巴斯克地区)和拉丁美洲各地,为俱乐部的一线队和青年梯队搜索可造之材。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富远见的做法。
1996年,克鲁伊夫正式离开了俱乐部,这或许也是一个最合适的隐退时机。他不仅给巴塞罗那留下了一整套足球思想,更是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构筑了一套青训营——在那里,克鲁伊夫遇见了自己最得意的一个门生,佩普-瓜迪奥拉。在他的栽培下,一支汇集着本土精英、自家嫡系球员的球队,也再次向欧洲之巅发起了冲击。
在范加尔接过巴塞罗那的教鞭不久,与许多人一样,克鲁伊夫也成为尖锐的批评者。他抱怨范加尔不仅轻视了技术训练和“全攻全守”足球哲学,而且还在训练中用各种条条框框来限制球员。逐渐被激怒的足坛泰斗,甚至公开炮轰过范加尔: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从比赛中展现出来的东西来看,我相信我们正进行着一次错误的实验。他将训练球员这种工作放在了办公室里,而不是球场上……”
从巴萨青训营出产的小将,最终都变成了范加尔用于制衡大牌球星的“武器”。但未能处理好自己与球星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导致范加尔饮恨下课的重要根源。他与里瓦尔多之间的矛盾,就最具代表性。
里瓦尔多曾表示“范加尔非常嫉妒我取得的成就”
巴西人里瓦尔多,当年世人眼中的世界最佳球员之一,因拒绝在范加尔手下踢边锋位置而被雪藏在了冷板凳上。里瓦尔多觉得这会大大虚弱他在进攻端的影响力。他不相信自己在边路反复进行折返跑、玩命追赶对方边后卫,能给球队带来更大的贡献。而将体能白白消耗到跑步上以后,他在比赛中就只能充当一名看客了。 将时间一直快进到今天,看看现在的巴塞罗那,梅西也始终有权利一直留在对方半场,来为下次进攻养精蓄锐。同样是罕见的足球天才,为什么里瓦尔多无法得到这种待遇?
看到一位“世界足球先生”只能枯坐在冷板凳上,却无法在爆满的诺坎普施展才华,巴塞罗那的球迷也逐渐坐不住了。范加尔也就此失去了人心。如何对待阵中的大牌球星?这或许是范加尔在整个教练生涯里都没有解决好的一道难题,这也是他与克鲁伊夫之间的最大差异。
克鲁伊夫在诺坎普挂帅期间,麾下曾有三名极具天赋的进攻球员——斯托伊奇科夫、劳德鲁普和罗马里奥。即便三人个性完全不同,却都甘心为他们的主教练卖命。在克鲁伊夫执教的最后一个赛季里,克罗地亚人普罗辛内茨基也来到了球队,他与克鲁伊夫之间的关系也毫无问题。克鲁伊夫相信这些个性鲜明的球星能给球队带来胜利,能凭借一己之力影响到整场比赛,虽然他们也会在球场内外留下点负面新闻,但克鲁伊夫却从不会因此而剥夺球星们施展才华的机会,更不会违背球迷群体的喜好。
前任的做法,恰恰可以用于解释“为何范加尔给俱乐部带来了两座西甲冠军奖杯却依然不得人心”的问题。即便他的带队胜率达到了55%,但在2000年未能率队在欧冠成功登顶(当时的巴塞罗那具备了一套最具竞争力的阵容)之后,他还是让自己砸了饭碗。他留下的那支球队,不仅踢得差劲,而且还在内部埋下了诸多隐患。
除了与里瓦尔多展开了战斗之外,范加尔还意外地将昔日爱将、欧洲足坛另一位极富天赋的前锋利特马宁,丢入了“冰窖”里。芬兰人当初就是投奔自己而来的,结果却在诺坎普踢不上比赛。当时谈到利特马宁时,范加尔还振振有辞地讲道:“球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球队才是一切。相对于他们在球场上展现出的技术,我更看中球员的品质,尤其关注他们是否愿意为集体付出一切。现在的球队里确实有一批天赋异禀的球员,然而他们却没有我需要的品质,或者说他们的性格不适合我的理念。”
再一次,范加尔无视了自由、天才和创造力的价值。克鲁伊夫最忠实的一直都是进球,而范加尔的眼里却只有“占据对手的空间”……
离开巴塞罗那之后,范加尔草率地接手了荷兰国家队,结果由他执教的“橙衣军团”却意外地被挡在了2002世界杯的门外。他傲慢、固执、死板的工作态度,却让自己的祖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预选赛生死战对阵爱尔兰之前,范加尔还曾扬言自己的球队“要比爱尔兰人更有才华”。结果荷兰遭遇了失败,他的话不仅成为了笑柄,更成为了批评者的把柄。如果说在执教阿贾克斯、巴塞罗那期间,范加尔还可以视为是一名“怪才”的话,经历了这次世预赛后,他在欧洲足坛则彻底变成了一个“瘟神”。
2002年的下半年,范加尔意外地重新上岗了。而且他居然一屁股又坐上了巴塞罗那俱乐部的“活火山口”。结果带队完成了30场比赛后,仅仅在诺坎普停留了半年时间之后,他就再次黯然离开了——以至于不少球迷,都遗忘了他在巴塞罗那“二进宫”的这段经历。很显然,范加尔与巴塞罗那之间并不对付……
带领阿尔克马尔打破了荷甲的传统格局,范加尔的能力得到了肯定
离开巴萨的两年时间里,范加尔曾一度远离了足球,将精力全都投入到了家庭生活之中。再后来,他回到了自己任教的原点——阿尔克马尔俱乐部。这是一家他无比熟悉的俱乐部,早在1988年事业刚刚起步时,他就曾这家俱乐部担任过助理教练的职务。
在许多人看来——也包括笔者,执教阿尔克马尔期间的范加尔才是最优秀的。虽然这家俱乐部的起点很低,但在范加尔的调教下,阿尔克马尔很快就在2006年夏天成为了荷甲联赛的亚军,2006-2007赛季的季军。
作为这块“小池塘”内唯一大鱼,范加尔也感受到了权威给予自己的好处。由于在2007-08赛季开局阶段,阿尔克马尔的表现一度很不理想,范加尔曾一度向俱乐部提交了辞呈。但球员们却集体跳出来,劝说俱乐部一定要留住这个“唯一能拯救阿尔克马尔的人”。能让球员们实心实意地接受管理,并在逆境中坚守在自己身旁,范加尔在一家小俱乐部第一次找到了存在感。阿尔克马尔从来没有因为他而陷入分裂,因为在这里,这位前阿贾克斯、巴塞罗那、荷兰国家队主帅,就是唯一的大人物。
俱乐部给予范加尔的绝对信任,很快也得到了回报。范加尔率领着一支拥有穆萨-登贝莱、伦斯、阿里、佩莱、罗梅罗、莫伊桑德的球队,于2008-09赛季站上了荷甲冠军领奖台。赛季开战之前,许多人都认定这支球队只能在积分榜上位列中游,但范加尔却在阿尔克马尔创造了连续8个月荷甲不败的神话,在积分榜上强势压倒了追赶者——特温特与阿贾克斯。
他们是那个赛季荷甲联赛中防守最稳固的球队,巩固了防线之后,锋线上的两大杀手——哈姆达乌伊、阿里就能将进球转化成为胜绩。在豪门俱乐部执教时,你不仅要确保胜利,还有追求场面上的华丽;但在阿尔克马尔,范加尔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顾虑,他的这支球队一直都以防守坚固、反击犀利著称。
然而范加尔也再一次浪费了阿尔克马尔俱乐部的青训资源,他在任期内依然未能从梯队中提拔出太好的青年苗子。登贝莱、莫伊桑德、罗梅罗、伦斯和佩莱的纷纷崛起,并不能成为反例。他们来到阿尔克马尔的时候,就是水平不错的好球员,范加尔所做的工作就是“校准”。他为这些球员提出要求、设定目标,确保他们都能完全融入到自己的体系之内。范加尔塑造出了一群效率极高的球员,而不是超级明星——直至今日,在那批球员的身上,依然还贴着这种标签。
夺冠的第二年,冠军奖盘就旁落到了他人的手里,这倒不会让人感觉意外。因为范加尔在率队夺冠之后,就迅速投奔到了拜仁慕尼黑的帐下,对于阿尔克马尔这样级别的俱乐部而言,想要在荷甲卫冕几乎变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如此,经过范加尔的调教后,阿尔克马尔的这批球员身价都翻了好几倍,给“奶酪商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短暂带领阿尔克马尔跻身荷甲联赛的“精英阶层”之后,曾在巴塞罗那、荷兰国家队造得灰头土脸的范加尔,重新为自己创造出了一个积极的正面形象。下一站,巴伐利亚。
里贝里曾坦言,范加尔与拜仁球员之间的关系是“有毒的”
“我终于来到了一家梦寐以求的俱乐部,”范加尔曾激动地说道。这次,他还带来了同胞罗本——在罗本年仅17岁的时候,就曾被范加尔召入荷兰U-20国家队。
执教拜仁,是范加尔教练生涯的一道分水岭。最开始的是,他就遭到了所有人的质疑。由于他的球队在开局阶段的表现异常糟糕,新赛季开踢不到一个月,就有拜仁球迷起要让范加尔滚蛋。貌似,贝肯鲍尔又给俱乐部找来了一个“克林斯曼式的教练”。
范加尔坚称自己是台“大设备”,需要时间来磨合。但谁不需要?所有教练都需要时间,但在这些运动中时间与成功之间的关系是扭曲的。发现枪口已经对准了自己的时候,范加尔第一次做出了妥协,他开始改变了自己的风格。
在安联球场,像巴德斯图贝尔、托马斯-穆勒这样的梯队小将,都被范加尔提拔进入到了拜仁一线队。而将施魏因斯泰格从边路挪到了中场中路的做法,则更是一个明智之举。不管是不是刻意这样做,范加尔在任期内,一批由拜仁自家培养起立的球员都纷纷蜕变为了球队的核心。
对于范加尔而言,穆勒就是一个最理想的前锋。他在球场上表现努力,可以覆盖边路和中场的各个区域,渴望在一线队站稳脚跟,愿意为团队牺牲个人利益。他的横空出世也可谓是恰到好处,因为范加尔又一次与队内的大牌球星闹翻了。这一次的对手是托尼,虽然意大利人在禁区内的进球效率极高,但范加尔却并不欣赏这种绝活。他嫌弃懒散的托尼拖慢了球队的机动性、在快速反击中毫无作用、无法在对方半场撕扯出空间……没过多久,这位曾备受拜仁球迷喜爱的前锋,就成为范加尔足球理念下的牺牲品。
如果能在2010年夏天击败穆里尼奥,范加尔将迎来一个截然不同的结局
放弃了托尼之后,拜仁慕尼黑在2010年夏天如愿举起了德甲冠军的“沙拉盘”。对于范加尔而言,这是一个辉煌的开局,他也成为了历史上第一名率队登上德甲冠军领奖台的荷兰教练。
但国内联赛的冠军只会被视为一个基础,称雄欧洲还是范加尔的终极目标——也只有做到这一点,他才能彻底征服俱乐部董事会中的那批足坛大佬。
在2009-10赛季的欧冠小组赛中,拜仁慕尼黑勉强地排在波尔多的身后,涉险晋级到了淘汰赛。虽然这支球队并未展现出球迷们所梦想的统治力,但巴伐利亚人却依然憧憬着一座大耳朵奖杯。接连淘汰佛罗伦萨、曼联和里昂之后,范加尔让他们看到了希望,欧战的最后一个对手就只剩下了国际米兰,一支由其徒弟穆里尼奥带领的球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范加尔在执教巴塞罗那时期,穆里尼奥就曾是其麾下的一名助理教练。在当时的巴萨教练组,范加尔曾刻意提拔过自己的同胞罗纳德-科曼,因此三人的关系当时也一度变得非常微妙。现在,是时候要在范加尔面前证明自己了——虽然穆里尼奥的一部分执教哲学,完全就是从范加尔身上提取出来的。
决赛开球之前,两人的处境也都很相似——无论是范加尔还是穆里尼奥,都曾举起过一次欧冠奖杯,但也都需要另一座大耳朵杯来平息质疑、捍卫自己的业内声誉。
在这场荷兰老师对阵葡萄牙学生的比赛中,一位阿根廷“王子”却意外地成为了绝对主角。这位叫做迭戈-米利托的前锋,通过梅开二度的表现帮助穆里尼奥成功封神。范加尔则经历了一场惨败。学生为何能骑到老师的头上?主要原因就在于,穆里尼奥一眼就看到了范加尔的致命弱点。穆里尼奥虽然同样以铁腕治军见长,但他也从来不抗拒天才球员的个人表演,这也使得他执教的国际米兰成为了当时欧洲大陆最难被击败的球队之一。从某个意义上来讲,穆里尼奥就是“现代版的范加尔”、“会笼络人心的范加尔”。
欧冠决赛只是一个开始,在2010-11赛季里,范加尔再次遭遇了教练生涯的“滑铁卢”。荷兰人不仅与俱乐部的决策层产生了重大分歧,而且带队取得的成绩(译注:虽然范加尔在2011年4月10日就下课了)也很不涨脸——德甲排名第三的成绩,对于“球星好莱坞”而言,无论如何都是不可接受的。与此同时,多特蒙德和克洛普却强势崛起了。作为那个赛季的冠军,多特蒙德在积分榜上建立起了巨大的领先优势。而对方阵中的那个年轻、风趣、热情、富有魅力的主教练,则更是让安联球场的拥趸羡慕不已。就这样,范加尔与德甲班霸之间的“婚姻”,持续了两个赛季后就破裂了……
有德国记者询问乌利-赫内斯:“是不是范加尔把自己当成上帝了?”赫内斯毫不犹豫地答道:“他把自己当成上帝他爹了。”
球员时期,范加尔曾与克鲁伊夫在荷甲赛场上相遇过
差不多在范加尔再次下课的同时,他与克鲁伊夫之间的论战也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两人之间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朔到1989年,早在那时,克鲁伊夫就曾因足球理念不同而公开炮轰过阿贾克斯的年轻助教。排除因为厌恶而产生的个人情绪,克鲁伊夫一些言论现在听起来也还是蛮有道理的。
“范加尔有一套足球价值观,但这不是我的。他想打造出一台胜利机器,用一种军事手段来执行他的战术要求。我不会这样做。我只希望每个人都能有自己的想法。”
克鲁伊夫与范加尔的足球哲学,是绝对对立的
克鲁伊夫的表演,他得到了博格坎普、罗纳德-科曼等人的支持。他们还批评过范加尔已经颠覆了荷兰足球引以为傲的青训传统和选材标准。
“你需要通过直觉和内心来选材,”克鲁伊夫曾表示。“如果阿贾克斯当初采取了(范加尔主推)现在这套标准,我年轻时压根就无法通过测试。”
“在我15岁的时候,我用左脚只能把球踢到15米以内的距离里,用右脚也只能踢20米左右。我当时还不具备主罚角球的能力。我在身体上很吃亏,而且速度也相对较慢。我的两大优势是技术与视野,这是两种无法用计算机来量化的技术。”
或许,克鲁伊夫的表态有些过于苛刻;或许,只有当自己的权威遭受严重挑战后,克鲁伊夫才会如此憎恨范加尔;或许是因为克鲁伊夫退居幕后太久的缘故……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说的话也是正确的。自从克鲁伊夫挂靴退役后,荷兰足球——无论是国家队还是俱乐部,都无法在国际舞台上建立一段长时间的“王朝模式”。
范加尔?克鲁伊夫?你的倾向性,很有可能取决于你的个性更像谁。
范加尔和他身边的助教吉格斯,最终都离开了老特拉福德
就这样,顶着各种质疑之声,范加尔也来到自己执教生涯的末期。第二次拿起荷兰国家队的教鞭,范加尔做出的贡献是不可被低估的。他带着一批赛前普遍不被看好的年轻的荷兰球员,居然一举杀进了巴西世界杯的四强。
我们看到的不是一支典型的荷兰队,却是一支经典的“范加尔球队”——思想统一、机构紧凑、反击犀利。虽然有人觉得把比赛踢成这样,是对荷兰足球的一种亵渎,但对于一支后防线明显存在弱点的球队而言,世界杯季军的成绩已经算是他们能企及的极致成绩了。面对利益,他肯定会牺牲所谓的风格。他依然还是我们在过去23年时间里,一直都习惯的那个范加尔。
当范加尔转战到曼联后,他也迅速让“红魔”得到了回报——联赛排名第四的成绩,让欧冠联赛的主题曲得以在老特拉福德重新响彻;此外,他还给俱乐部的荣誉室里增添了一座足总杯。
但是,他与曼联阵中的一批大牌球星再次闹出了矛盾。范佩西,12个月前还曾是范加尔口中的“世界第一前锋”,却在范加尔执教曼联的第一个赛季里就彻底失宠了;法尔考的情况也好不了多少,这条从未在曼联找到竞技状态的“老虎”,很快就被范加尔当成了“病猫”;至于迪马利亚,他已经成为了一个迷。他在皇家马德里俱乐部、阿根廷国家队都有着上佳表现,离开曼联后也迅速在巴黎圣日耳曼获得了重生,为何唯独在曼联效力的几个月里却陷入了最低谷?
眼看鲁尼的表现也很挣扎。范加尔索性将2015-16赛季当做了一个“试验期”。如果曼联能够信守承诺(让范加尔执教三年),由他提拔出的那批年轻球员能否在当下这个赛季里成为球队的支柱?曼联的青训体系最近几年已经呈现出了衰败的趋势,但范加尔还是从那里挖出了像拉什福德这样的年轻人。
阿什利-扬的状态回勇,也证明了曼联球员正逐渐地适应了范加尔的执教体系。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了瓦伦西亚、达米安、施魏因斯泰格、施奈德林的身上。
英超联赛,已经成为了一个“球星为王”的联赛,阿圭罗、桑切斯、库蒂尼奥、阿扎尔、法布雷加斯等人就是它的招牌球星。如果范加尔还能继续再干一年,他能否率队摧毁这些球星?我们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了……利用德佩、马塔、马夏尔和鲁尼,换成穆里尼奥执教,他能将曼联变成一支更具创造力的队伍吗?他的执教能比范加尔更为高明吗?不敢肯定。
总体而言,范加尔又一次带着“差评”离开了一家豪门俱乐部。因为他的原因,球迷群体甚至是更衣室又产生了分裂,这倒也不足为奇。
在足球理念上,范加尔与米歇尔斯一直保持着距离
你坐在一条路的中间。左面是克鲁伊夫,他正组织一场五人制的比赛,博格坎普、瓜迪奥拉都玩得不亦乐乎;右面则是范加尔,他正严肃地盯着训练场,弗拉尔和托马斯-穆勒正在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定位球战术。你会选择哪一边?
在你眼里,足球是不是一项漂亮的运动?它究竟应该有多漂亮?你的答案,将直接决定你对于路易斯-范加尔,这位近代足球争议人物的定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