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宗派功劳值,古代圣人如孔孟老庄王阳明等穿越到现在能干什么?
要饭,修道,做学问,重新学习人生和社会与人文世界的宇宙观,然后会大骂子孙不仁不义不孝不慈不悲,因为他们都是道德高尚思想纯洁之圣人,对天地万物和人生宇宙看的很清楚的圣者,抱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的思想来到人间,但穿越到现今世界是物质追求大于精神思想文化的追求,钱财大于正直善良的追求,老孑若去讲道可能无人会去听道的,孔子若去讲儒,会落个封建迷信的罪名,孟子和庄子追求逍遥自在和天下为公仁义礼智信舍生取义为民请愿还得坐监狱,而王阳明更会混的更惨,王阳明懂兵法心理学,想去做官无文凭,想去经商无钱财,想去带兵为国平叛叛乱,无人会用一个既无文凭有无经济和权势只知整天给人讲大道理,让人开悟学善致良知的?所以王阳明最后只能学佛修道,要么就会郁郁而终。
所以,现实就是现实,不管你是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王阳明,你没有传道育人的钱财和上层经济基础和上层社会的文化圈子,就会终其一生为生活生存而奔波活命。
时代在改变,人类世界的人们的生活生存观念也在改变,你认为善良,勤奋,忠诚,正直,仁义,老实,厚道,实在的学识与知识和人生正义良知的奋斗思想,在现今世界人们的眼里会认为一纹不值的。
现今世界,传道做学问的圣人穿越来到这个世界是一种人生的悲哀,除了去要饭,学习,重新做人或做狗,也是一无可用之处。
就象一个革命前辈就义前讲的:“爬出来吧,给你自由,但人的身躯怎么能从狗洞里爬出?”
所以,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王阳明,这些传道做学问的圣人要穿越到今天这个世界,会活活把自己气死的。
要么重新学习社会重新做人,要么就得象狗一样的活着。
因为你讲的世界宇宙和做人做学问的文化大道,在今天的世界会一纹不值的,没有人会去关心你的文化和道理的。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无为。
要么去重新学习文化学做人。
要么去学做狗去求生存。
春花秋月,尝人生百态。
言妄显诸真。
人活在这世上,要八戒更需悟真。
要扬志更需诸葛。
大道是世界的本源,天道利而不害,人道为而不争,天道为正,地道为稳,人道为利,王道为民,兵道为阀,
当生则生,当死则死。
心静则清,心清则明。
过去,未来,当下,现在,皆在一心。
一念向善,天地洞开。
一念向恶,兵溶相见。
过去现在未来当下不等于是零。
释迦摩尼佛老子孔子庄子孟子王阳明是教人类走向善良与良知的圣贤。
是人类文明善良礼教圣贤文化的开创者。
是人类对宇宙万物和自然科学的真实实相求知与实证的探索者,
人类社会可以去辱骂他们污蔑他们,但不要去瞧不起他们这些人类文明文化和大道的传播者。
因为一个人类宇宙社会的文明善良与良知和科学理性法制需要他们去传导教育才行。
道为根本,名为表梢。
大道与良善和致良知的思维是人类的终极生存思维。
视而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
生而不存,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正言若反,大智若愚,大辩若讷。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心生觉起念,风平浪自静。
红尘三千梦,弹指一挥间。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留凡尘。食一碗人间烟火,饮几杯人生起落。听你暮鼓晨钟,伴我余生一梦。贪得一场镜花水月,终得一场曲终人散。
风吹竹林听竹声,白云飞渡残雾起。
竹密何妨流水断,花红怎知杜娟啼。
小草犹知添水恩,人生却是仇难忘?
过去未来当下现在只是善与恶的一念心中。
平常心就是道。
天龙八部中的萧峰为什么要自杀?
我已不做大哥好多年!萧峰必须死,这是改变不了的结局
刀叔观点:若论意气之豪迈、行事之光明、胸襟之开阔,唯有《天龙八部》中的萧峰。在所有金庸武学的英雄人物中,萧峰堪称是人中之龙,他和郭靖等人全然不同,郭靖等人读来总感觉是一个假人,但在看萧峰时,总感觉一条凛凛大汉就站在你的面前,然而萧峰却是金庸武学中最悲情的英雄。
萧峰原名乔峰,生于契丹,长于北宋,萧峰的生父为辽国珊军总教头萧远山,因受奸人所害而骨肉分离,后来带头大哥将尚是婴儿的萧峰交给乔三槐夫妇抚养,并取名为乔峰。萧峰七岁时拜少林玄苦大师学艺,16岁被丐帮帮主汪剑通收为嫡传弟子。长大后的萧峰聪明过人,武功盖世,在泰山大会连创九名强敌,并为丐帮立下了十大功劳,因而被汪剑通推选为新任帮主。萧峰在掌管丐帮的八年之中,他一直率领丐帮抗击契丹和西夏,其间吒叱风云,被江湖人士誉为“北乔峰”。
萧峰在寻求其身世的期间,结识并与之义结金兰了二弟虚竹三弟段誉,又得遇红颜知己阿朱,后为救被自己误杀的阿朱之妹阿紫而来到了辽国。
在这里他结识了金国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并在辽国助义兄辽帝耶律洪基平息叛乱,而官拜辽国的南院大王,受封楚王。然而后来萧峰拒任平南大元帅一职并阻止辽帝攻宋,胁迫耶律洪基发誓,终生不许辽军一兵一卒越过宋辽疆界之后,以断箭自尽于雁门关外,享年三十三岁,每每读至此处总是热血沸腾。
历史上萧峰是确有其人,他本是辽国的大臣,在耶律洪基即位后,萧峰任文班太保,同知枢密院事。
1055年,时任南院大王的耶律重元父子谋反,萧峰起兵平叛并追杀耶律重元至漠北,逼迫耶律重元自杀,萧峰因立此大功被封为南院大王。1065年,萧峰因病去世,辽道宗耶律洪基谥其号为文忠,追封辽西郡王。借用历史上的真实人物来为他的武学服务,是金庸先生的一贯作风,而萧峰应该是最成功的一位真实人物。
在《天龙八部》中,萧峰是三十来岁年纪,身穿灰色旧布袍,已微有破烂,浓眉大眼,高鼻阔口,一张四方的国字脸,颇有风霜之色,顾盼之际,极有威势。
作为丐帮的帮主,萧峰身怀多门绝学,其中:“降龙十八掌”为丐帮的镇帮神功,外门武学中的顶级绝学。
龙抓手:为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熟读《倚天屠龙记》的朋友应该知道龙抓手的厉害。
擒龙功:此绝学可以凌空取物,夺人兵刃犹如探囊取物。
打狗棒法:丐帮的镇帮之宝,非丐帮帮主不传之绝学。
太祖长拳:传说因宋太祖赵匡胤所创而得名并流传至今。
降魔掌: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
排云双掌:萧峰最的得意功夫。
萧峰虽然身怀多门绝学,被列入《天龙八部》的四绝之一,然而他两位义弟的武功更高,到了后期,就连萧峰也难以望其颈背。
二弟虚竹:虚竹本是少林寺的一位无名小僧,性格木讷老实,相貌丑陋且不善词令。但却因缘际会的破解了珍珑棋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并得到了无崖子修炼了七十余年的精纯内力,最终坐上了逍遥派掌门的宝座。虚竹后受天山童姥所逼破,被西夏公主李清露给破了色戒。在西夏皇宫的冰窖之内,虚竹又在无意中得到了天山童姥、李秋水二人的九成内力,可以说,此时虚竹的内力,除了扫地僧,在武林中已是一时无两。
虚竹原为少林派的弟子,只学过少林的入门功夫“罗汉拳”和“韦陀掌”。
但在意外的破解了无涯子所设的“珍珑”棋局之后,承得无涯子七十年深厚的内力,而其中也包含有无涯子本身所学 的“北冥神功”以及“小无相功”。后又承天山童姥所传,习得了“逍遥派”的另外两大绝学“天山折梅手”、“天山六阳掌”,并习得了天山童姥令人闻风丧胆的绝技“生死符”, 最后在梅、兰、竹、菊的带领下,进入了灵鹫宫的后殿密室,学尽石壁上所刻的逍遥派武功,并承萧峰的传授,虚竹也学会了丐帮的镇帮神功“降龙十八掌”。
三弟段誉:段誉是大理国“镇南王”段正淳的养子,为“四大恶人”之首恶贯满盈段延庆与刀白凤之子。段誉自幼博学多才,但又厌恶杀戮争斗,就连家传武功“一阳指”也懒得学,须知这可是江湖人士梦寐以求的无上绝学。却最终在无量山的“琅环福地”中,从洞中一尊玉像处习得逍遥派的“凌波微步”和“北冥神功”绝学,并意外的服食了百毒之王“莽牯朱蛤”而百毒不侵。段誉先于无锡城的松鹤楼中与丐帮帮主萧峰相遇,因气味相投而义结金兰,后又在天山缥缈峰灵鷲宫上,与虚竹义结金兰,共同尊称萧峰为大哥。
段誉身怀的绝学有一阳指:大理段氏的成名绝技,神妙无方,潇洒飘逸。
“六脉神剑”:大理段氏一脉中的最高武学,为大理开国皇帝段思平所创。“北冥神功”:逍遥派绝顶内功,可引他人之内力而为己用,为迅速提升功力的最佳捷径。“凌波微步”: 乃逍遥派绝顶轻功,称其为天下第一轻功亦不为过。另外段誉还随身携带一部武学活词典,那就是“神仙姐姐”王语嫣。王语嫣的记忆能力天下第一,并对天下武功了如指掌,她不仅熟知各门派武学的招式与路数, 更对招式的实战运用技巧有着深刻的认识,在她的随口点拨之下,即可反败为胜。
萧峰是金庸武学中最悲情的英雄,在《天龙八部》这三兄弟之中,萧峰作为大哥,在他执掌丐帮,叱咤风云的时候,虚竹和段誉还是两个小渣渣。
但在因缘际会之下,虚竹炼成了逍遥派的所有绝学并执掌了逍遥派,其武功已经远在萧峰之上。而段誉在身怀家传绝学及逍遥派的“北冥神功”和“凌波微步”之后,更是拥有了一部武学活词典“神仙姐姐”王语嫣,其武功修为已在萧峰之上,最起码也是与萧峰不相伯仲。
想当初武功最高的大哥萧峰,如今却在武功修为上成了老末,而且在他落难之后,还得靠两位兄弟来搭救。须知“头狼不是那么好当的,老大也不是谁都玩得起的”,所以萧峰必须得死,死或许是一位大英雄最好的结局了。即使萧峰没有死,他真的和阿朱在雁门关外牧马放羊,虚竹和段誉再叫他大哥时,萧峰也会谦逊的说“我不做大哥已经很久了”。
都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
想要说清楚这个问题,必须先明白“上、下”到底是什么意思?
“上、下”二字,甲骨文中写作,长短各异的“=”。是由太极“一”的基础上,生出阴阴“=”,而后混沌初开乾坤乃定,上横示天,下横指地。
“上、下”都是指事字,两者横道长短不同,“上”字两横,上短下长,表示以长横为界,短横示意与地相对应的方位与指向;
“下”字两横上长下短,也以长横为界,短横表示与天相反的方向。
而”上、下”两字中的“l”竖,表示时间轴线。
由此可见,上下五千年的完整意思是:从时间这条直线上取出”上”界到”下”界的五千年间,在中华大地上,发生的全部人类文明史。
细分来讲有这么几层意思。
一、表示区间。
《上下五千年》是一部记录从三皇五帝至民国初年之间,中国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会继续冲破下限,创造出新的历史。
社会的发展也会带动技术的升级,在未来考古中,肯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能帮助我们突破上限,进一步将文明记载向史前推进。
所以这里讲的“上下五千年”是指著作出品年代已知的中华文明史实。
二、用已知,证未知。
《上下五千年》客观的告诉我们从混沌虚无的史前文明走来,将去往五千年以后的未知世界。
书中记载了五千间华夏儿女生存、生产,生活,繁衍、发展的完整历程。
以此告诉世人以史为鉴,探索未来。通过已知的历史认知和经验。
追根索源,开创未来,了知人类终极关怀一一我们从哪里来,将往哪里去?
三、承上启下。
中华文明绵延不绝,五千年不等于中华文明的全部,只是这一灿烂文明的其中一段。
向上可以无穷的探索,向下可以无尽的延续。学习研究这段唯一、独特、珍贵的人类发展历程,会给整个世界带来巨大的意义。
炎黄子孙有责任、有能力,替往圣继绝学,为来世开太平。将华夏文明传至二个五千、三个五千……千万个五千。
为什么不直接用中华五千年?
中华文明不同于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
因为他们都是”过去式”只有上没有下,而我们是”进行式”即有上也有下。所以不能直接用中华五千年,往下还可以有N个千年。
寺和庙到底有什么区别?
中华几千年古老的文明是道家理念,人们在历史过程中已经遗憾的淡漠了。祖先开始以家谱祠堂立位,父系社会子孙后代血统永远奠定了宗祠的传承。
为了江山社稷五谷丰登人们建立了祭坛供拜天地,部落为了纪念民族英雄公开创建了宗廟。能够让后人永远记住先人的功德给先祖立碑塑像,子孙们都要去庙堂里祭奠恭敬朝拜先祖。
道家的风俗习惯都是庙宇传统文化思想,道教至今还有最古老的廟覌存在。【盘古伏羲,神农炎帝,女娲轩辕;三皇五帝。】如今都有宗庙,【三清道观,姜子牙廟,诸位神仙;历代英雄。】都有道观庙宇。
春秋时诸子百家,老覌孔庙流传千古至今。同时释迦摩尼创建佛教,在北魏南北朝时期佛教已经传入中原。当时佛教文化与道家思想对立冲突,达摩祖师万里入进中原传教。被控制在国家司法寺院面壁思过九年,当时堪称小如来传承了寺院中的待罪弟子佛学。
唐王李世民偶然被武僧所救,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大发慈悲开拓佛教文化。李世民知道会有武氏篡位,临终前把武则天发配到寺院以赎罪孽。武则天登基以后把佛教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佛教文化思想才真正的在中土大唐生根。
历代大理寺司法机关都是罪犯赎罪的寺院,后来允许如来佛教文化成为超生罪孽之地。和尚在寺院修身养性落发为僧不准婚配,比丘在尼姑庵消除罪孽削发为尼不准生育后代。清规戒律约束以非正常之人的待遇,艰苦平淡的生活状态已经是僧人习以为常。
道家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根本基础,宗祠是家族的殿堂。宗庙是国家的廟覌,是民族英雄的神圣殿堂。佛教开始是天竺外来文化,到了中国已经基本汉化。很多规矩已非原意,佛学很多内容已被后人修改。过去印度的佛徒根本没有过多禁忌,如今的西藏喇嘛还在食荤腥。
廟覌神仙与寺庵佛菩萨是道与佛的根本区别,道长道姑和尼姑和尚的称呼也有分别。儒家圣贤祠堂宗谱至今不乱,孔庙故里孔子学堂如今闻名于世。老子后来被尊崇为道教始祖,历来都被供奉为道观尊神。
丐帮的总舵在什么地方?
金庸武侠中,丐帮的总舵在哪里,有没有发生过变迁?这是许多读者经常议论的话题。不过在羽菱君个人看来,丐帮名义上的总舵其实一直在洛阳,并未发生过变迁,真正有迁移的,只是他们帮中一众主事高层的办公地点,这主要跟当年北国沦陷于金国有关。而至于洞庭湖的君山,即便是北国沦陷之后,也并不是丐帮的总舵,而是丐帮的发源地,可称为丐帮的圣地。丐帮名义上的总舵,应当始终都是在洛阳。
按照《天龙八部》的相关交代,丐帮的总舵是设在洛阳无疑的。小说中因副帮主马大元死在自己的成名绝技“锁喉功”下,丐帮中人皆以为是死于姑苏慕容的“斗转星移”,被作为疑凶的慕容复,为了澄清此事,就曾远赴洛阳,亲自去丐帮的总舵拜会。而丐帮帮主乔峰为了查清此事,则从洛阳来到姑苏,因而也错过了与慕容复的会面。包不同还因此事,责怪乔峰没在洛阳帮中等候,是不把他们的公子爷放在眼里。
乔峰微微一笑,说道:“慕容公子驾临洛阳敝帮,在下倘若事先得知讯息,确当恭候大驾,失迎之罪,先行谢过。”说着抱拳一拱。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十四章》除了这件事,洛阳重新被提及的,还有当年的那次“百花大会”。也正是这次丐帮在总舵举办的聚会,康敏一亮相便引来群丐的关注,却唯独只有乔峰只顾着自己饮酒,看都不看她一眼,这才引起了康敏的不满,为了报复乔峰这次对她的无视之恨,立誓要扳倒乔峰,让他身败名裂,也就有了后来的“杏子林事件”。
这也是金庸武侠中,仅有的交代丐帮总舵位置的几处情节。除了《天龙八部》,其他的包括“射雕三部曲”在内,有涉及到丐帮的情节,都再没仔细说明丐帮的总舵在哪。虽然《天龙》的创作时间晚于“射雕三部曲”,但毕竟小说的时间背景在前,金老可能就是通过《天龙》来补充说明,丐帮的总舵就是在洛阳。而且在羽菱君个人看来,即便是到了“射雕系列时期”,丐帮的总舵位置也没变过,名义上还是在洛阳,有变迁的只是包含帮主在内高层领导的办公地点。
在《天龙》结束之后,到《射雕》开始之前,金庸武侠里的空白期,发生了不少大事。其中影响最大的,就莫过于是“靖康之难”,北国大地沦陷于金国。这次劫难让当时的整个中原武林,遭受了一次沉重的打击,中原武学一道也由此开始了一段沉寂的时期。这是因为金国朝廷为了报复多年来南侵的受阻,对沦陷区凡是有民族大义的各大门派,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灭帮灭派者不计其数,像丐帮这种历来以护国抵抗外敌为己任的大帮派,就更是首当其冲。很大可能,坐落于金国中京洛阳的丐帮总舵,自然也避不可免的会遭到金兵的围剿。
不过,经此打击之后,丐帮的总舵有南迁到南宋的境内吗?其实是没有,北方的基业丐帮从未放弃过,至少到洪七公这一代帮主,依然坚守在北方,忠义报国。他们与金人为敌,诸多掣肘,金兵每次南下,丐帮必在金兵后方扰乱,或刺杀将领,或焚烧粮食,让金兵南侵之举一直未能成功。既在北国坚守基业,总舵自然不会迁移。
其实像洪七公,他本来就是在北国大地长大的,他的爷爷、爹爹和他幼小之时,都曾在金人手下为奴,后来也是在北国加入了丐帮,并一直在北国大地建功立业,享誉江湖。这也是他会被称“北丐”的原因,同时也是完颜洪烈会收买裘千仞去丐帮说情,劝他们撤过长江的原因。丐帮是北方的第一大帮,裘千仞的铁掌帮,则是向来能与丐帮分庭抗礼的江南第一大帮,让江南第一帮发出邀请,接纳北方第一帮到自己的地盘,建立新基业,在完颜洪烈想来更具有诚意,丐帮群雄会更容易接受。但赵王爷明显是小看了丐帮。
鲁有脚急道:“咱们洪老帮主号称‘北丐’,天下皆闻,北边基业,岂能轻易舍却?我帮忠义报国,世世与金人为仇,金人送的礼物决不能收,撤过长江,更加万万不可。”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到黄蓉继任帮主,由于她的前期独住桃花岛,后期又驻守襄阳,实际上丐帮中的事务大多都由鲁有脚等人代为处理。到《神雕》黄蓉再次怀孕,更是直接传给鲁有脚,鲁有脚死后又传给了耶律齐。这段时期,很明显丐帮的重心,基本上是转移到了南方。但也是重心转移而已,名义上的总舵应当还是在洛阳。因为蒙古虽然灭了大金,洛阳继而沦陷于蒙古,但蒙古一样是外敌,丐帮一样要阻其南侵,北边的基业一样不能舍弃。故而,重心虽然在南方,但总舵依然还是在洛阳,只不过仅是挂名,却无帮主在驻守。
再之后,“倚天时期”蒙元入主中原,南北大统,就等于中土都是沦陷区了,到哪都是一样,总舵自然更不用迁移。不过这时期的丐帮,声势则明显衰微得多。这跟襄阳城破,驻守襄阳的丐帮元气大伤有关,蒙元入主中原之后,为了报复郭靖黄蓉与耶律齐等为首的丐帮,多年的阻拦,也必定会着重镇压丐帮。经此双重打击,再加上帮主主持非人,声望自然大非昔比。不过按照《倚天》中的相关描述,这时期丐帮的活动重心,几乎都在北方。
有朋友可能会问,那么洞庭湖湖畔的君山,也从没做过丐帮的总舵吗?其实这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在羽菱君个人看来是没有的,但君山对丐帮的意义比总舵更重。因为君山是丐帮的发源地。
君山应当不是丐帮总舵的所在地,将之称之为丐帮的发源地和圣地更恰当。许多朋友因为《射雕》中,丐帮曾在君山的“轩辕台”举行大会,所以认为君山是这时期丐帮的总舵,其实不是这样的。首先是丐帮的高层领导平时是不在君山的,只有在君山举办大会时,群丐高层领导才会齐聚君山。其次是丐帮历来在君山举办大会,一般都是推选新帮主。这也是洪七公叫黄蓉七月十五要到君山去的原因,他原本就是传令群丐,要在君山大会指定帮主的继承人。当年游坦之的帮主之位,其实也是在君山大会上取得的。
其后全冠清设法为游坦之除去头上铁罩,以人皮面具遮住他给热铁罩烫得稀烂的面目,然后携同他去参与洞庭湖君山丐帮大会。以游坦之如此深厚功力、怪异武功,丐帮中自无人可与相抗,轻而易举地便夺到了帮主之位。新修版《天龙八部•第四十一章》羽菱君个人认为,丐帮之所以会在君山推选新帮主,那是因为君山其实是丐帮的发源地。据《丐帮史话》记载,丐帮初创于大唐僖宗乾符四年,为黄巢手下的大将在庄义方,七月十五在君山所创。金庸先生在写《射雕英雄传》时,应当有参考过这段史料。因此丐帮是将君山视为他们的发源地,七月十五推选帮主也被形成为惯例给继承了下来,最起码在黄蓉这一代之前是这样。不过也并不是之前所有的帮主都是在七月十五继任帮主的,乔峰就是个例外。
按照小说的交代,乔峰是在“元丰六年五月初七”接任的帮主。但这可能是事出突然。那年“泰山大会”,丐帮遭遇强敌围攻,处境凶险,全仗乔峰连创九大强敌才稳住了局面,此战不但让丐帮转危为安,更让丐帮威震天下。为考验乔峰给他设下“三大难题七大功劳”的汪剑通,知道再无犹豫的余地,于是把打狗棒相授,终于立乔峰为帮主。
可能就是因此事事出突然,且乔峰功绩煌煌,为了表彰他,汪剑通才没再另外举行君山大会,在泰山就当着群雄之面,把打狗棒授给了乔峰。乔峰是丐帮历代帮主中的丰碑人物,泰山为五岳之首,向来帝王封禅之处,金庸以泰山大会作为乔峰加冕帮主的一战,可能正是为了映衬乔峰的功绩,而且帮主之路,艰难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黄蓉之后,由于当时丐帮的重心,是在驻守襄阳城,军情紧急。因此,鲁有脚和耶律齐两任帮主,也并非是君山举行大会推举的,他们都是在襄阳继任的帮主。这也是形势所逼,帮中要务所致了。但这也说明君山向来就不是丐帮的总舵所在地,称之为丐帮的圣地,更为合适。就像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皆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地一样的道理。
综上所述,丐帮的总舵应当一直都在洛阳,而君山则是丐帮的发源地与圣地。虽然由于特殊的政治环境,以护国抵抗外敌为己任的丐帮,重心虽然不断前移,但名义上的总舵却始终在洛阳,北国的基业丐帮从未放弃过。丐帮首先是北方的第一大帮,进而才是天下的第一大帮。这也是“北乔峰”和“北丐”,甚至是继承了洪七公的郭靖“北侠”名号的由来,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在奋力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侵。(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