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之书,你还记得你家族辈分排序吗?
华夏民族……汉民族应该牢记自己的“家史”以及民族传统文化。
独生子女家庭将会淡化和严重影响汉民族的“老幼尊卑”的“辈分排序”……
中国,汉民族传统的辈分观念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正确的落座老幼尊卑排序)
家族的辈分排序也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9族血亲关系、9层之序”,加旁系血亲和姻亲关系、形成一个庞大的亲属关系。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认祖归宗。
对“辈分排序”更是讲究、一些家庭仍然保留“族谱”的优良传统。
“族谱”又称为“家乘”、“宗谱”、“公谱”、“祖谱”、“谱书”、“家谍”、“祖谍”等等,“家谱”顾名思义就是纪录、描述家族姓氏、从古到今的人员变化、重大事件的纪录、同时“简族”详细划分了家族“辈分排序”。身为华夏民族的一份子、应该牢记自己的家族的历史。
应该清楚自己姓甚名谁、来自哪里、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你最喜欢看谁的书籍?
最喜欢看的书籍是国学方面的书籍。是什么让我们不忘初心?是什么让我们努力向前?是什么让我们有民族自豪感?是一种思想,是一种信念,是一种文化,是一种自信!中华文化是优秀的,而国学书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这些5000年传承下来的中华文字,是最美丽的文字,是最励志的文字,是最有营养的文字,是最值得学习的文字。最喜欢的国学书籍有五本:分别是《道德经》 、《传习录》、《呻吟语》、《孙子兵法》、《荀子》。一 《道德经》《道德经》,经典中的经典,万经之王。这本优秀的国学名著,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参悟。《道德经》是吾师,亦是吾友。 《道德经》强调要尊重自然法则,顺势而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了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了自然的规律,人才能有所作为,违背了自然的规律,必然受到惩罚。对于此书,领悟最深的在三十三章,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读罢此句,所有疑惑皆解开也。二 《传习录》非常喜欢王阳明先生,这几日在家拜读《传习录》,收获满满。“知行合一”是《传习录》的魂,是心学思想的大成,也是核心。知易,而行难。知行合一是为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传习录》曰: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 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 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每当读到这段如醍醐灌耳。无论何时,谨记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方能理解先生的思想,从而为己所用。三 《呻吟语》《呻吟语》,明代吕坤序文中写道: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全书以儒家思想为主体,体现了自强不息、积极用世的精神。《呻吟语》中名句很多,言语平实又通俗易懂,最喜欢这段话:天地间真滋味,惟静者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机括,惟静者能看得透;天地间真情景,惟静者能题得破。作热闹人,说孟浪语,岂无一得?皆偶合也。译文:天地间的真滋味,只有心静的人能尝得出;天地间真正的关键,只有心静的人能看的透;天地间的真情景,只有心静的人能写的出。做热闹人,说鲁莽话,难道不会作对一件或说对一句吗?但那都是偶然碰上的。清净为天下正。一个人只有静下来,才能品出人生百味。静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心情。我们为什么静不下来?还是想法太多了。为了房子,为了车,为了欲望。适当节制,适当降低要求,我们会活得更洒脱,更从容。《呻吟语》,不朽之国学经典,其不似《论语》、《道德经》般光芒万丈,但皆是肺腑之言,我们看之,听之,用之,皆有收获。全书立意积极,行文睿智,文风朴实,是一部开启心智、提升道德、指导实践不可多得的宝典。四 《孙子兵法》国学之所以经典不衰,在于其思想。《孙子兵法》,世界上流传最广的国学经典。德国把其作为军事学院的教材,英国皇家指挥学院把其作为战略学和军事理论的第一本书,日本对其最早的学习可以追溯到唐朝。《孙子兵法》,著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穿越中华千年的文明,经隋唐,过两宋,走明清,一直火到现在。《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培训必读教材,影响松下幸之助、本田宗一郎,讲兵法,通战略,助管理,从未被超越。《孙子兵法》,一本兵书,一本管理之书,一本战略之书。读懂兵法,读懂人生。读懂兵法,管理有方法,万事有方法。《孙子兵法》,作者孙武,号称“兵圣”。成书于公元前515年至公元前512年。全书分为十三篇,是孙武初次见面赠送给吴王的见面礼,事见司马迁《史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五 《荀子》国学经典《荀子》:很励志,很具正能量。其言之有理,听之有味,行之有用。荀子其思想和话语有种特别的美。那是一种平实,一种洒脱,一种期望,一种美好。看了荀子的文字,心里便快乐了起来,幸福了起来。为何?因为收获满满。其中的劝学篇,经典又实用: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译文: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为什么喜欢国学书籍,原因有三: 1、了解国学,改变自己。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是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底蕴深厚。五千年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财富,文化传承甚是丰富。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族屡经曲折,历经磨难,却又一次又一次振作复兴,从而屹立不倒。 为什么?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国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应多学习,多了解,多阅读。在书中找到思想,找到方向,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思路,带来帮助,从而改变自己。2、学习国学,为人处世。中国的国学经典而又实用,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为人处世,从而在社会上立足。例如:《呻吟语》云: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译文:气最忌讳太过于盛,内心最忌讳过于自满,才能最忌讳外露。我们有时气是否太盛,让人接受不了。有时是否过于自满,不能听进去别人的建议。这时候,我们需要反思自己。有才能是好事,如果过于展示,你就是炫耀。这个世界能人太多,有才的人太多。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们做人仍需低调,切忌自满。3、发扬国学,有容乃大。国学书籍源远流长,国学文化的发展正是在不断吸收、消化各国文化的过程中兴旺发达起来的。《礼记》云:“中庸之道,天地化育,人为万物之尊,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包容成全他人,最后成就自我。”传承和发扬国学经典及文化,是大家的责任和义务。从《论语》到《道德经》,从《传习录》到《孟子》,从《资治通鉴》到《古文观止》,在这些经典的国学著作中,你都能找到中国文化的精髓。这些著作是一种精神,是一种鼓舞,是历代文化最好传承。没有什么能比文字更好的传承,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精神支柱。国学书籍是一座宝藏,是精神财富。能够薪火相传,是一代又一代人的继承和发扬,是我们的幸运。多读国学,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从而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每个人都进步了,人民更有信仰,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更有希望。我是大志读书,致力于原创问答。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头条号。图片取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
什么样的书法才是好的书法?
现在我说不知书法为何物吧,就是撒谎,毕竟帖临过,字写过,书法史翻过,古今书论看过,知道得太多。
一个人知道得太多就懒得说了。本人头条账号上有几篇写书法的。
知道得太多就懒得说不是自大,而是觉得无趣。因为有趣的基本都被人说过了。
说实话,我虽爱书法却真没把它太当回事,也不会在写完几个字后问自己是不是书法。毛先生不满意会扔纸篓里,我不满意也会团团扔了。但留下的,也并不是因为觉得是书法,而仅仅是觉得可不扔。
一个人看得多了就不会人云亦云,就不会跟着某一个人跑,或置身于一小圈子,他会希望明白自己是什么面目。
我在一篇文章中好像将当代书法分为三相:卖相、展相、日常相。我的字是日常相,因为既不用来卖,也不用来展。
书法没那么玄。
理论一大堆,到头也只是写字而已。
附我的写字,不欢迎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们妄议。因为要为书法家或书法理论家们写文章,你要说的我早听张三李四们说过了。
书法应该安静。
当代社会中写字搞得吵吵喧嚣,我都觉得不是书法了。
难得兴致,纯手机输入这么多字。好了,以后同类问题不再掺和。
那到底什么是「国学」?
虽然当下国学很热,但是到目前为止,大家对“国学”是什么似乎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
而在当下,对于国学来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些不懂的人,拿着国学当幌子来包装自己。比如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绕了一大堆概念,又是章太炎,又是梁启超的,荒唐的是居然还有人从《周礼》中挖出了“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真是可笑至极。
个人认为,国学的概念之所以在民国时期提出,是相对于“西学”来说的,民国时期,西学东渐,西方以科学为主,传入中国了一整套完备的从自然科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等一系列学说,针对这种现状,章太炎最早提出了“国学”的概念,就是“一国固有之学问”。
但是章太炎的说法过于学术化,体现出他明显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把“国学”学术化,意味着“国学”只能用于研究,这就将“国学”窄化了,因为在传统中,“国学”对中国人性格、心理、品行的塑造作用显然不是通过纯粹“做学问”来达到的。
如果仅仅说做学问,本人2018年参加北师大举行的“中国哲学方法”学术会议时,会议召集了陈来、刘笑敢、梁涛、陈少明、陈立胜等众多当前中国哲学界权威专家,陈少明老师提出:“当下中国哲学应当主要以中国人以前的生活方式为研究内容”,这个说法基本得到了与会专家的认可。
但是做学问的毕竟是少数,多数人接触的“国学”应当是能够培养自身品行、品性的学问。至于内容和形式是什么,还有待于根据时代。
求推荐金融类和管理类的入门书籍?
真正的投资者无不是终身学习者,看书是学习最重要的一种方式,芒格和巴菲特被誉为长着两条腿的书,可见书籍就是投资者最重要的武器和工具。对于金融投资人士来说,这份书单,堪称诚意之作,值得深读、细读和复读。
财资一家·书单推荐 第3期
1.《去杠杆化时代》
【美】A. 加里·希林 著(A. Gary Shilling)
乔江涛 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近年来,随着金融去杠杆的推进,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去杠杆化时代》预测,去杠杆化,特别是全球金融行业和美国消费品行业的去杠杆化,将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
作者希林博士毕业于斯坦福大学。他因精准预测而闻名,两次被《机构投资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 杂志评为华尔街最佳经济学家。1969年春季,他是少有的几个预见到经济衰退将在该年年末来临的人之一。其后, 他还预测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的存货泡沫、1973—1975年的经济衰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工资 - 价格螺旋通胀、20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经济泡沫、20世纪90 年代末的网络股泡沫和21世纪初的房地产泡沫。希林博士跟踪观察华尔街50多年,书中有非常多的反传统分析观点,预言通货紧缩将要来临,并讲述了如何在去杠杆化、通货紧缩和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进行有效投资。
2.《陈志武金融投资课》
陈志武 著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为什么犹太人会被认为是世界上主宰金融世界的群体?金融是富人俱乐部吗?人类规避风险的手段有哪些?债券、基金、股票、期货,以及各类金融衍生品,这些看起来离我们有距离的金融产品,普通人应该怎么用呢?这个看起来很复杂的金融世界,其实不用公式,不用长篇大论,没有专业背景,我们也可以知道它是什么,它怎么创造、升级和保卫我们的财富。
《陈志武金融投资课》没有繁琐公式,没有复杂计算,而是通过我们生活中和历史上的各种案例,阐述了金融的意义和价值、普惠金融、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股票市场、金融衍生品等与我们普通人生活紧密相连的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金融知识,看透背后的财富运转逻辑,合理运用金融工具,获得更好的生活。
3.《一本书读懂生活中的金融常识》
陈思进 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在纷乱复杂的金融世界里,外汇是最理想的投资工具吗?因股市暴跌而蒸发的钱去了哪儿?高风险是否必然带来高收益?分析师的报告该怎么看......
时至今日,金融不再只是资本的金钱游戏,它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学一点实在的金融知识,不仅让投资变得更简单,也能让你学会更从容地面对生活。
作者从最基本的货币问题说起,到黄金的盛衰、外汇的秘密、金融衍生品的本质,教你如何甄别分析师的报告,看清金融大鳄的表态,洞察财经新闻里的虚实,给你还原一个真实透彻的金融世界。
4.《最富足的投资》
吉姆·罗杰斯 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最富足的投资》是由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亲笔撰写的人生成长之书,在书中他深度剖析了人生成长过程中的良性诱因,如何以投资者的视角来做出人生选择,并总结成21条准则集中呈现。
罗杰斯从一个分不清股票与期货的菜鸟,到与索罗斯合伙创立十年内回报率高达4200%的量子基金,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让他产生了这种财富蜕变?关于罗杰斯本人、罗杰斯的投资经验、对女儿的教育等等一系列问题,罗杰斯都在本书中进行了讲述,读后不禁让人赞叹罗杰斯的高瞻远瞩与雄奇魄力。
5.《投资的护城河》
希瑟·布里林特、伊丽莎白·柯林斯 著
汤光华、张坚柯、罗维 译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在绝佳的价位上发现伟大的公司是投资的最高境界。然而,却极少有投资者会专注于寻找那些未来有潜力实现价值复合增长的公司。为什么会这样?原因之一在于,发现一个像可口可乐或强生这样的公司是困难的——这些伟大的公司在持续多年实现超额收益之后已经变得家喻户晓、世人皆知。并且,人们通常假定这些公司的伟大之处已经被市场充分地了解,因而,其交易价格也已经反映了持有它们所能获得的所有收益。但事实并不尽然,在本书中,作者将构建一个挖掘伟大公司的分析框架,用来探寻目标股票的交易价格是否低于其内在价值。这些奠定了晨星公司股票投资方法的基石。
《投资的护城河》凝结了世界知名评级机构晨星公司的投资精髓,意在解读巴菲特的护城河投资理念和估值分析方法。本书以无形资产、转换成本、网络效应、成本优势以及有效规模这五项可持续竞争优势为维度,阐述了公司基本面分析与股票估值的原则和方法,并且深度探讨了依托于经济护城河的价值投资策略及其实践应用。
6.《投资中不简单的事》
邱国鹭、邓晓峰、卓利伟、孙庆瑞、冯柳 等著
出版社:湛庐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
投资理念和投资哲学都是简单的,但是实践中的情形却是千变万化的,充满各种噪音和干扰。投资中变与不变的是什么?如何把对市场状态的识别应用于投资实践?如何在资本市场中屏蔽噪音,做出正确的决策?如何用很“笨”的基本面投资逻辑,挣“守正出奇”之大财?
《投资中不简单的事》精选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内部交流实录,26篇重磅文章深度揭秘,20万字投资实录全新披露,全面展示基金经理面对人性的恐惧与贪婪、面对市场不确定性时的真实想法与应对策略;揭示优质公司的成长路径和行业的内在发展规律,给出在中国坚守价值投资的实操性建议。
更多金融科技、财务管理等各类书单,可以关注财资一家公号。查看书目。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