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头,有哪些类似的良心剧呢?
喜欢古装剧的话可以看看大秦帝国三部,不过实话说第二部一般,卧薪尝胆或越王勾践两部也不错,不过内容差不多,选择一部就可以了,侯勇的下辈子还做我老爸也不错,最近播放的于成龙也不错的。
范冰冰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不要片酬得到了什么?
对于范冰冰来说,如果能通过这部戏拿到影后,那么是一箭双雕,如果不能,那她也不亏,这部戏她宁可不要片酬也要出演,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她在那个时候急需一部除了还珠格格之外的代表作。
2016年大家可以想一想,15年她和李晨公布恋情,打算摆脱话题女王的称号,但是如果除去话题女王,作为演员,说起范冰冰大家想到的只有金锁,但是她这些年一直把自己打造成女王的形象,创造了很多金句,比如为什么要嫁入豪门,我就是豪门,漂亮的人有很多,但都不能成为我等等,所以,当她抛开话题女王这个人设时,她需要另一个人设。
她是演员出身,变成话题女王,所以在电视剧或者电影角色中,她需要一个提升,所以在15以及16年,她接二连三拍了杨贵妃、武则天等电视剧,从形象上有一个提升,能符合她现在的身份,从丫头金锁到女帝武则天,可以看出来范冰冰的野心了。
但是观众并不十分买账,觉得无论她怎么演都像是花瓶,毕竟没有演技这个噱头已经跟了她好多年了,所以她需要一部证明她自己演技的代表作。然而好像冯小刚也拯救不了她了…她演的农村妇女,就像是演出来的,反观巩俐演的秋菊打官司,巩俐据说当时特意去乡下住了半年,演出来才不那么生硬。
所以我不是潘金莲,范冰冰不要片酬的目的在于,她需要大导演的制作,如果可以拿奖,那最好,就算拿不到,她也不亏,因为总算可以跟话题女王告别了。她的转型是从跟李晨在一起后,慢慢抛开话题女王的身份,毕竟岁数越来越大,不能一直靠话题女王走下去。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范冰冰团队的厉害,一直把范冰冰的人设往大的方向推,还能把她从绯闻里一点一点捞出来,真是厉害。
看篡改历史的古装剧是一种什么感受?
看魔改历史的古装剧,我本人是非常气愤的。
影视剧是公共媒体,对于历史观比较正的成年人来说,可能只是看个乐呵。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影响是很大的!
比如说,张子健老师演的包青天,提着刀在城墙下砍人的包大人你敢信?这件事狄大人要是问元芳怎么看,元芳只能说,大人,我看不下去!这种还属于比较好的,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魔改的剧情。
都是扯的剧情,大家最多看个热闹,最可怕的就是七分史诗,三分扯。让人分不清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因为剧情需要,所以杜撰的。
就拿山河明月举例。朱棣偷偷跑去从军了。一个皇子啊,他是怎么从戒备森严的皇宫里跑出去的?伺候他的人看不见?教他的老师看不见?巡逻的士兵看不见?更牛的是,主帅还真把朱棣留在身边了!
朱棣在剧中还当上锦衣卫指挥使了,这事也是杜撰的。
这种也还算好的,毕竟无伤大雅。最恐怖的是暗搓搓的洗白历史上的负面人物。让大家以为那些人都是大大的好人。
大明宫词中,太平公主基本就是完美伴侣,又漂亮,又是出身名门,温文尔雅,贤惠聪颖。历史上太平公主却是欲女的代表。
陆贞历史上更是北齐亡国的原因之一。她祸乱朝政,扶植奸佞,铲除异己。但陆贞传奇中,那就是贤内助啊!
我建议,但凡有偏离历史记载,有杜撰成分的影视剧,在片头提醒一下观众,本故事根据历史故事改编,部分剧情属于杜撰,仅供娱乐。
比如这部剧,主角是大名鼎鼎的燕双鹰,主角开挂,武器穿越,但是却没有多少人吐槽这部剧。因为片头就说了,本故事纯属虚构!
水浒传中的张都监是怎样陷害武松的?
张都监是如何陷害武松的?
简而言之,张都监用了三个计谋,将“打虎英雄”武松,彻彻底底变成“杀人机器“的行者武松。
此三计乃“笑里藏刀”“无中生有”“借刀杀人”。
首先,他假扮成重英雄惜英雄的爱才伪君子形象,将武松收于麾下,好吃好喝,无微不至,骗取了武松的信任,使武松放松了警惕。
武松其时感激涕零道:“小人只是个牢营内囚徒,若蒙恩相抬举,小人当以执鞭坠镫,伏侍恩相。”由此可以看出,武松当时已经完全将“醉打蒋门神”一事抛之脑后,放松了戒备。其时的武松,在心里还有想“戴罪立功,报效朝廷”的打算。此“笑里藏刀”,计一也。
接下来,张都监利用了武松想报恩的心理,在府内导演了一场“贼喊捉贼”的剧情,请武松主动入瓮。
当晚中秋之夜,张都监酒肉相待,给了武松“家人”的高规格待遇,又将心爱的养娘玉兰许配给武松,我们的英雄如何不感动万分,死心塌地?
从武松当时“忘了礼数,只顾痛饮,吃得半醉”,就可以看出武松只恨不得以身相许,但能报得寸功,以谢张都监抬爱之情。
而此时此刻,有贼闯入,岂不是时不我待,正适逢其时?挺身而出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此乃“无中生有,请君入瓮”,计二也。
最后的故事读者都知道,武松被屈打成招,安上了一个“见财起意,乘势窃取”的罪名,将武松变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刺配恩州。
众所周知,张都监与张团练与蒋门神狼狈为奸,精心设计陷害了武松,更想将武松结果于押解路上“飞云浦”。他们既想除掉武松,又想师出有名,借朝廷律法之手,此乃借刀杀人,计三也。
由此,才有了武松血洗鸳鸯楼的故事。
水浒中,“张都监血溅鸳鸯楼,武行者夜走蜈蚣岭”,是武松人生道路的一个转折点。
以前的武松心里,在宋江的影响之下,多少还有“但得寸功,报效朝廷,博得个封妻荫子”的幻想。
但经此一劫,武松对当时朝廷彻底绝望,走上了与“愚忠”分道扬镳的决裂之路,成了以暴制暴,嗜血成性的杀人头陀。
从他在鸳鸯楼墙上写下“杀人者,打虎武松也”八个血字,可以看出当时绝望心境。
张纪中导演的天龙八部王夫人夸张被讽武大头?
艺术来源于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