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猜成语小丑和木头,曹雪芹把赵姨娘写的那么不堪?
《红楼梦》里隐藏着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贾府里,决定上下人等对一个人的态度的,不仅仅是这个人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这个人的性格,很多时候性格比身份还重要。
就拿探春来说,她是赵姨娘生的,但是赵姨娘让人讨厌,探春却是让众人又敬又爱,要是按身份来说的话,赵姨娘那么让人瞧不起,探春是她的女儿,众人岂不是应该更瞧不起她?
然而,事实情况是,王熙凤见了赵姨娘,毫不留情的当面怼他,对探春却是有点“怕”,探春理事的时候,合府众人无人不怕,但是背后并没有人看不起探春,说到底,是因为探春的性格,她做事果断利索,聪明能干,因而赢得众人敬服。
再拿迎春,惜春和探春横向对比,迎春和探春出身一样,按照邢夫人的说法,迎春的母亲比探春的母亲强多了,“你是大老爷跟前人养的,这里探丫头也是二老爷跟前人养的,出身一样。如今你娘死了,从前看来你两个的娘,只有你娘比如今赵姨娘强十倍的,你该比探丫头强才是。怎么反不及他一半!”,可是迎春性格懦弱,她的乳母都敢偷他的东西,贾府下人对她的态度是“也因素日迎春懦弱,他们都不放在心上。”
惜春,是贾珍的妹妹,身份比探春高多了,可是呢,她也是万事不管,因而下人对她也不太上心。
且看贾府下人兴儿是怎么评价三春的:“二姑娘混名儿叫‘二木头’。三姑娘的混名儿叫‘玫瑰花儿’:又红又香,无人不爱,只是有刺扎手。可惜不是太太养的,‘老鸹窝里出凤凰’。四姑娘小,正经是珍大爷的亲妹子,太太抱过来的,养了这么大,也是一位不管事的。”
再拿宝玉的乳母李嬷嬷来说吧,宝玉在贾府的地位算是超级高了吧?贾府的丫鬟怎么对李嬷嬷的呢:“这些丫头们明知宝玉不讲究这些,二则李嬷嬷已是告老解事出去的了,如今管不着他们。因此只顾顽,并不理他。那李嬷嬷还只管问“宝玉如今一顿吃多少饭”、“什么时候睡觉”等语。丫头们总胡乱答应。有的说:“好一个讨厌的老货!”
林黛玉当面怼李嬷嬷:“(林黛玉冷笑道)我为什么助他?我也不犯着劝他。你这妈妈太小心了,往常老太太又给他酒吃,如今在姨妈这里多吃一口,料也不妨事。必定姨妈这里是外人,不当在这里的也未可定。”
同样是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书里写道:“一时贾琏的乳母赵嬷嬷走来,贾琏凤姐忙让吃酒,令其上炕去。赵嬷嬷执意不肯。平儿等早于炕下设下一杌,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上自吃。凤姐又道:“妈妈很嚼不动那个,倒没的硌了他的牙。”因向平儿道:“早起我说那一碗火腿炖肘子很烂,正好给妈妈吃,你怎么不拿了去赶着叫他们热来?”又道:“妈妈,你尝一尝你儿子带来的惠泉酒。”赵嬷嬷道:“我喝呢,奶奶也喝一钟,怕什么?只不要过多了就是了。”
这两个嬷嬷,身份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众人对她们态度就很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呢?说到底,身份是基础,性格是主因,李嬷嬷年老糊涂,说话做事不讨人喜欢,这个赵嬷嬷,在这回有大段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这个赵嬷嬷简直就是人精啊,会说话,会做人,因而众人对她也很是尊敬。
年龄大的老年人,还有刘姥姥,刘姥姥相比上面这两位嬷嬷,毫无身份可言,但是却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喜爱,主要原因是刘姥姥自身性格通透诙谐,如果她是个不会说话做事的姥姥,那么来贾府打秋风一定是喝西北风的。
这种比较可太多了,例如贾琏贾宝玉薛蟠,贾蓉贾蔷贾芸,贾赦贾政,平儿鸳鸯袭人,晴雯麝月等,从身份上来看,每一组都差不多,但是众人对他们的态度不一,表现不一,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每个人的性格和为人决定的。
赵姨娘为什么不讨人喜欢呢?
看她是怎么骂亲生儿子贾环的呢?
“下流没脸的东西!”“没造化的种子,蛆心孽障。”“呸!你这下流没刚性的,也只好受这些毛崽子的气!平白我说你一句儿,或无心中错拿了一件东西给你,你倒会扭头暴筋瞪着眼蹾摔娘。这会子被那起屄崽子耍弄也罢了。你明儿还想这些家里人怕你呢。你没有屄本事,我也替你羞。”
怎么对亲生女儿探春的呢?
且看探春怎么说赵姨娘的,要知道赵姨娘可是探春的生母。
“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女孩儿家,一句多话也没有我乱说的。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还没有做一件好事,姨娘倒先来作践我。倘或太太知道了,怕我为难不叫我管,那才正经没脸,连姨娘也真没脸!”
”何苦来,谁不知道我是姨娘养的,必要过两三个月寻出由头来,彻底来翻腾一阵,生怕人不知道,故意的表白表白。也不知谁给谁没脸?幸亏我还明白,但凡糊涂不知理的,早急了。”
”何苦自己不尊重,大吆小喝失了体统。你瞧周姨娘,怎不见人欺他,他也不寻人去。我劝姨娘且回房去煞煞性儿,别听那些混帐人的调唆,没的惹人笑话,自己呆白给人作粗活。心里有二十分的气,也忍耐这几天,等太太回来自然料理。”
“这么大年纪,行出来的事总不叫人敬伏。这是什么意思,值得吵一吵,并不留体统,耳朵又软,心里又没有计算。这又是那起没脸面的奴才们的调停,作弄出个呆人替他们出气。”
怎么对凤姐和宝玉的呢?
(赵姨娘问马道婆)“怎么暗里算计?我倒有这个意思,只是没这样的能干人。你若教给我这法子,我大大的谢你。”,之后凤姐和宝玉被作法害了,差点丢了性命。
赵姨娘是怎么对芳官的呢?
“小淫妇!你是我银子钱买来学戏的,不过娼妇粉头之流!我家里下三等奴才也比你高贵些的,你都会看人下菜碟儿。宝玉要给东西,你拦在头里,莫不是要了你的了?拿这个哄他,你只当他不认得呢!好不好,他们是手足,都是一样的主子,那里有你小看他的!”
书里如何描述赵姨娘为人的呢?
“原是好察听这些事的,且素日又与管事的女人们扳厚,互相连络,好作首尾。”
“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
“探春因家务冗杂,且不时有赵姨娘与贾环来嘈聒,甚不方便。”
可见,赵姨娘这个人是个言语粗俗,不知自重身份,素质低劣的人,而且很愚蠢,最明显的表现是她对探春的态度。
因为探春虽是庶出,却凭借着自己的人格魅力和能力得到了贾府上下人等的认可,尊重和喜爱,赵姨娘如果聪明的话,应该锦上添花才对,但是赵姨娘却三不五时的给探春丢脸,探春之所以讨厌自己的生母,主要原因绝不是因为赵姨娘的身份,而是赵姨娘的性格和为人处事。
赵姨娘在贾府里,大家心里是清楚她的地位的,例如有一次她去看黛玉,黛玉还笑着叫她姨娘,给她让座,她打芳官,众人假意拉架,并没人敢把她怎么样,所以,赵姨娘在贾府不讨人喜欢,不让人尊重,更多的应该是她自身的性格,为人处事等原因。
题主说并不讨厌她,还很同情她,又说红楼梦里只写了她恶的一面,既然你没看到她善的一面,那你为何同情她呢?难道是因为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像《天龙八部》里的四大恶人,无恶不作,后来书里写了段延庆和叶二娘之所以作恶,是因为他们以前有很伤心的往事,读者读到这些故事,会对他们的恶感减少一些的。
那南海鳄神呢?因为会卖萌,所以也得到了一些读者的同情。
但是云中鹤,你会同情他吗?他从书的开始到最后都是以极坏的形象出现的,作者也只写了他恶的一面,从读小说的角度来说,云中鹤真没什么值得同情的。
为什么西方人要陪着所谓的环保公主瑞典女孩桑伯格演戏?
这个小姑娘的发迹史,本身就是光怪陆离、各项思潮严重对立的西方世界的缩影。
小姑娘生活的国家叫瑞典,一个典型的北欧福利国家,瑞典的实力有多强,这个很多人应该都知道,一个堪比以色列的军工强国,当年称霸北欧几百年的波罗的海霸主。
小姑娘从出生开始,国家就会给各种生活补贴和支持,教育医疗都是免费的,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当然税收也高的惊人,
本应该好好读书、天天向上的年纪,忽然有一天,这个小女孩把书一扔:不读了,我去拯救世界了。
然后,她接下来的路径基本上是这样的……
给地方官员写信,到地方政府大楼门前定期罢课示威,不光自己身体力行,还拉拢一帮身边的同学去示威,毕竟,目的都是很“政治正确”的,要求政府关注环保、拯救地球母亲。
虽然瑞典的教育很轻松了,但是孩子们一听可以不读书,连忙把书一扔,跟着桑伯格这个小姑娘出去示威去了。
官员们、大人们一波波来劝:回去读书吧,有了知识有了能力,长大了也可以拯救世界啊。
桑伯格赶紧摆摆手:不行不行,地球马上就要毁灭了,必须马上行动起来,等我们长大了就来不及了。
慢慢地,这事儿就闹大了,瑞典国内的媒体闲的没事,正愁没什么新闻资料,一看这事儿“很正确很光荣很励志很感人”,立马添油加醋宣传一番。
媒体一发声,其他瑞典的、欧洲的各国媒体也纷纷跟进,进行深入报道,对桑伯格各种“美誉”,很快,桑伯格迅速就成了一个小明星,一个环保斗士,一个环保小英雄。
媒体们这么大书特书,政府也坐不住了,从地方到中央,从瑞典国内到欧洲内外,一波波政府高官接见这个小姑娘,给予她肯定、支持、荣誉、奖励……
然后媒体和政府的互动更加深入,渐渐地,桑伯格开始到处做报告、发表演讲,用她特有的触及灵魂的激动的措辞来“提醒”大家关心地球,台下的人们纷纷鼓掌,甚至感动的落泪。
渐渐地,桑伯格就被欧洲塑造成为环保英雄,就像白卷英雄一样,非常正确,非常光荣,不接受任何批评和否定。
在环保绝对“政治正确”的欧洲,桑伯格的言论是没法被驳斥和反对的,哪个官员要这么干,会被无孔不入的环保恐怖主义者“各种搞事情”,直到你下台滚蛋为止。
然后,这个环保小英雄顺势登上了国际舞台,甚至是联合国舞台,各国领导人和高官就坐在台下被她“训斥”和“教导”,不过诡异的是,领导人们居然还能表情严肃地聆听,顺便感动的鼓掌。
每一次国际上的“出演”,大概的路数就是桑伯格在台上骂各国政府没能在“拯救地球上出力和努力”,一顿痛骂和疾呼,然后,然后也没了……
世界各国该怎么做?她没说,以她那个年龄,她也不可能知道怎么解决,或者说,给她编剧本的压根就没想让她提到那些。
桑伯格,天天这么痛心疾首地忧国忧民,天天周围有一大群身份不同、分工不同的人为她张罗各种“演出”,反正经费管够。
只是,那些大人永远也不会告诉桑伯格:她从小享受、现在依然享受的高福利生活是哪来的,她所关心的环境问题、贫困问题等等到底源头在哪里……
桑伯格只知道现在发生了什么,至于过去发生了什么,她根本不懂,或者说也不愿意去弄懂。
她只知道,大家要行动起来,拯救地球。
她全世界巡回演出,却不花上一点点时间去种一棵树。
桑伯格将成为西方世界下一代“圣母”人物中的一个看,他们就和现在的很多西方“圣母”一样,关心人类命运,关心地球未来,甚至有些感人。
但是,他们只站在西方国家的角度考虑问题,却不会为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和贫困问题去考虑。
对他们来说,第三世界国家最好都不要发展工业,世世代代做农民,然后,整个地球就环保了。
这种人,最好别来我国,不然,非得被淹死不可。
庆帝的帝王心术你看懂了吗?
帝王心术的核心就是隐蔽性。所谓“心术”,说到底其实就是帝王的心理活动。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和巩固自己的有效统治,消除和避免危害自己统治的人和事。这项 “帝王专属技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电视剧《庆余年》第32集中,陈道明在原著的基础上安排的演绎的这出精彩大戏,将“帝王心术”这一传说中的神秘力量,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吃饭是个技术活从范闲入座之后,二皇子就神秘兮兮挤眉弄眼地对范闲了一句说:“圣心如渊,难以揣测”。这句话,其实就是在向范闲透露今天的考试题目。吃饭这种小事,千万不要当真,这是其实庆帝对咱们的一次面试。言下之意就是千万要当心,皇帝不一定要做点什么呢。
这番话从字面上看句句在理,既是提醒又拉拢,但是这话当着太子和姚太监的面前说,就有点太刻意了。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明显带着大不敬的意味。
而太子作为储君,如果此刻不说话,就代表着默许,如果他转头问:“范闲,你怎么看?”刚刚与范闲、林相才签订过的攻守同盟又要告吹。于是太子说了一句特别伟光正的话:“天子之心,岂能揣测”。这句看似庸常的官话和套话,其实就叫做政治正确。(范闲此时的人设被导演安排成了官场二愣子,他的这段狗血台词在此不做具体分析)
等菜上齐之后,兄弟三人正襟危坐,开始奉旨吃饭。庆帝有鉴于之前范闲的酒后表现,直接就把酒水给免除了。说明皇帝根本就不给他们酒后失态的台阶下,就是要面对面听他们的"心里话"。
庆帝先拿仪态端庄,斯文有礼拿着叠的规规矩矩的明黄色手帕夹菜的太子开刀。这句话说的是他像木头一样,其实用的是帝王心术中的“矛盾激励法”。庆帝要制造一种人为的假象,朕对这个儿子不满意,连看他吃饭都厌恶。
有太子这个参照物,二皇子根本就不装了,可劲往嘴里扒拉就往事了。大家可以看到,此时庆帝对太子说话的语气是凝重的,对二皇子的时候,其实嘴角上含着笑意。
从二皇子熟门熟路,一上来埋头干饭的表现来说,这样的“家宴”肯定不是第一次。庆帝对太子表情严肃并不是坏事,对二皇子春风满面也不会是什么好事。
二、各怀心思帝王心术的重要方面就是“维持平衡”, 庆帝第一时间就拿太子开刀。这句话说的是什么不重要,敲打很重要。这就像每次领导开会都会拿自己最心腹的狗腿子先开刀,杀鸡儆猴一番,然后推行一番新的政策。领导反复敲打的,往往都是和自己最亲密的,同时也是最信得过的人,事后弥补一下即可,真正倒霉的往往都是最鸡贼的那个。
在定下基调之后,庆帝首先问范闲:“他们两个你看好谁?”在庆帝一再怂恿和鼓励下,范闲给出了一个虽然可笑,却合情合理的答案。其实范闲什么都没说,也就等于什么都说了。在庆帝看来,范建这个男保姆带的不错,没把这位流落民间的“皇子”带跑偏。
此时的范闲只是进入了监察院的体系之内,不要说掌握了,就七个主办的名字都叫不全。这时候他如果选择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这其实就是在隐藏自己的意图。而此时的庆帝,通过监察院和内廷层层叠叠的特务网络,早就掌握了几个儿子的动向,却引而不发,采取这种迂回策略,就是帝王深不可测的“定力”和“涵养”在促使自己隐藏意图,实现自己的管理目的,实现朝堂的动态平衡。眼见得范闲这个小狐狸不上当,庆帝又生一计。
三、小丑是谁?庆帝是典型的帝王代表,其帝王心术已经到了一个恩威莫测的地步。所谓宦海浮沉是古代大臣政治生涯的真实写照,对于皇子来说,失败就只有死路一条,他们的生死荣辱全系于老爹的一念之间。
庆帝先让两位皇子评价范闲,太子的结论是“国之重臣”。二皇子话是:“忠臣奸臣常见,奸猾的忠臣少有”。这两句话,孰优孰劣高下立判。原著中,范建早在范闲初入官场的时候教育过他:无论你是想当忠臣还是奸臣,都要看皇帝的选择。
皇帝想你当忠臣,就把你安排在风清气正的清水衙门;皇帝想你当奸臣么就把你安排到位高权重,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利机关,看你的表现来判定你进入哪个阵营。二皇子给出答案是,奸在前忠在后,其实就是让范闲当一个“忠于自己的奸臣”。这样的答案,庆帝怎么能满意?何况愚蠢的二皇子还说了一句更加作死的话:“再高的评价,范闲也配得上”。此时,范闲的私生子身份只有庆帝知道,二皇子这句话,明显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的态度。这样轻佻的举止,在庆帝这种成精的老狐狸看来,根本不似仁君。
看过原著的都知道,庆帝一直到大东山之战前都没有动过易储的心思。庆帝充分洞悉了二皇子的野心,用他急不可耐的上位心态去磨炼继位者。这样一来,二皇子就养成了志满意骄、得陇望蜀的心态。太子也时时刻刻觉得压力山大,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才能应付二皇子一派的挑衅。
二皇子本质上是庆帝一手打造的“磨刀石”,磨得久了“磨刀石”居然产生了我也可以的错觉。他每次都拿太子当指路明灯,在后面各种挖沟子、使绊子,跟他的吃相一样难看,庆帝会让这种人当储君吗?所以庆帝对二皇子的微笑,其实是“你又上当了”的讥讽。可怜老二一直都以为自己胡吃海塞,多吃多占的表现才是庆帝最想看到的。殊不知,这才是庆帝是为了防止太子手中权势过盛,扶持自己用来平衡权术的傀儡而已。二皇子也是临死之前才意识到,太子其实一直都超过自己,可笑自己身在局中,一直被庆帝鼓动着、怂恿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白羽点评:所谓帝王心术其实是指帝王内心深处隐秘的方法和隐蔽的手段。因为皇帝独裁统治是“帝王心术”排他性与支配性的始作俑者,即便是亲生儿子也不能轻易传授和流传,全靠皇帝在日常勾心斗角中自己领悟。一顿看似普通的家宴背后,隐藏着刀光剑影。皇帝从来都是至高无上的,在皇权之下没有感情一说,也不会容忍别人的挑战。对于有能力的皇帝而言,皇位是需要继承的,他不能容忍储君太过平庸,同时也不能容忍锋芒太盛。在这一点上,太子一如既往,不忘初心地坚持自己的风度和仪表,其表现是远超二皇子的。这顿饭还没有吃完,那么接下来太子又有哪些堪称教科书般的操作值得借鉴呢?请看下回
为什么宝宝喜欢角色扮演游戏?
角色扮演游戏 即使是在这个年龄,角色扮演游戏仍是孩子很喜欢做的事情。它包括对特定人物的简单模仿到扮演话剧等。孩子这个时候已能胜任很多他熟悉的角色:火车检票员、医生、警察、老师、牛仔、印第安人。孩子在集体中最适合做这些游戏。因为,在这个集体里,一个扮演老师的孩子会有真正的学生;扮演售货员能有真正可以服务的顾客;扮演印第安酋长能真正地召集部落会议等。 由于可以主观随意地将某种性格安在某个人物的身上,所以角色扮演游戏也很接近象征和虚构游戏。在玩后面一个游戏时,孩子还可以用物件来寓意他当时的愿望。例如,一块木头可以是勺子、一棵树,或一根天线。慢慢地,孩子会偏爱于用实际的东西来游戏:他希望用真的秤来秤商品,甚至要给布娃娃吃烤好的点心,并且在扮演医生时,要从医生的箱子里拿仪器出来给病人看病。 所有这些模仿和角色扮演游戏,有助于孩子逐渐理解和把握自己所处的世界。它实现了让孩子的行为方式符合客观实际,让这种行为方式得到锻炼,让他的恐惧、愿望和攻击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消化。 利用材料的游戏 这个时期的孩子越来越多地开始关注木头、塑料、纸板或纸、布料、透明胶片或金属等制品的用途及功能,总想探究明白。例如,孩子玩陀螺时观察制作陀螺的木头材料,或者把一本大的画册当成玩具火车的隧道用。 玩滚轮车或骑自行车时,他想了解有关的技术关系,如车轮滚动与车的运动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发现新的可能用途。例如,他也许会用沙桶和绳子做一个货物升降机或挂在自行车上做一个拖车。但有时,乐于动手实验的孩子可能会使自己身处险境。因此,孩子在玩滚轮车或骑自行车时,应反复向他强调在街上车多,骑车有危险(有目的地培养其正确的交通行为),并给他指明客观存在的特殊困难。 塑造游戏 孩子有创意活动的需求。塑造游戏特别适合孩子的这种需求,它不会限制他的想像力发挥。当孩子用陶土塑型,用水粉颜料或积木块仿造其周围环境时,他能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集中注意力。他的作品主要再现他的印象、经历和经验。因此,尽可能地不要限制孩子做手工或用绘画工具绘画,因初次接触而限制他使用工具箱,或限制他玩积木、小丑玩偶,或限制他做编织、刺绣和纺织。您应该为孩子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不是总在边上不断地提醒孩子:“注意,这个东西太脏了。”“当心你的衣服。”“注意,你刮坏家具了!”等等。
匹诺曹电影讲解?
今天为大家解说一部意大利版的真人木偶电影《匹诺曹》。
故事要从一位贫困潦倒的老木匠说起。有一天,木匠经过街道,正巧遇上了巡回表演的木偶马戏团,看着栩栩如生的木偶们,使木匠更觉得生活的孤单。
他就打算用自己的手艺,创造一个世上最精妙的木偶来陪伴自己。然后他去找木头商,希望对方能施舍他一块木头。恰好木头商被眼前一块会动的灵木吓到,于是便将灵木作为礼物送给了木匠。
回到家中木匠便开始日以继夜的制作,当它的人偶成型后居然会开口说话,木匠十分兴奋,将他当作自己的儿子,并给他做好得体的衣服,还给他取名叫匹诺曹。
这天木匠决定送匹诺曹去学校念书,但是贪玩的比诺曹却偷偷溜出学校,跑到马戏团观看表演。马戏团老板发现匹诺曹居然是一个不需要提线的木偶,于是便带走了匹诺曹。
等他放学的时候,木匠发现匹诺曹仍然没有回家,就跑去学校打听。校长说,匹诺曹根本没来过。他又转向街坊邻居打听,邻居说匹诺曹跟马戏团走了。失去匹诺曹的木匠,六神无主,踏上了寻找匹诺曹的旅途。
再回到匹诺曹这边,马戏团老板因为羊肉烤不熟,于是便想将小丑木偶当柴火烧掉。这时匹诺曹站出来替小丑说情,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救小丑。马戏团老板被匹诺曹的善良感动,不仅没有再为难他,而且还给了他5个金币,让他带着金币去找贫困潦倒的木匠父亲。
匹诺曹带着5个金币上路,路上却遇到两个混球。两个混球听说匹诺曹身上有5个金币,便开始忽悠匹诺曹,说把金币种下就能长出摇钱树。
年轻的匹诺曹哪里懂得这些江湖骗子的套路,晚上他照着混球的指示,打算去树林尽头种钱。这时一个蟋蟀人出现了,他劝告匹诺曹不要相信两个混球的话,匹诺曹却沉迷于摇钱树的美梦无法自拔。他不顾蟋蟀人的警告继续上路,还没到预定地点,两个混球就蒙着面要打劫他。
匹诺曹赶紧逃跑,最后跑到了一所古堡。这个古堡里住着一位蓝仙女,那仙女说这是死人呆的地方,不能放皮诺曹进去。
这时两个混球也赶了上来,他们抓住匹诺曹,将他吊在树上吊了一整夜。第二天清晨,一位老鼠人把匹诺曹救下,还将他带到了古堡。被吊了一夜后,匹诺曹的身体变得十分虚弱,蓝仙女喂他喝下药剂,皮诺曹终于恢复了健康。
之后,匹诺曹跟蓝仙女谈起了一路上的经历,但是匹诺曹一直撒谎,导致鼻子越长越长……正当她不知所措时,蓝仙女唤来鸟儿把长鼻子整个琢了去。
这一次经历之后,匹诺曹再也不敢撒谎了。他和蓝仙女在古堡中度过了一段非常愉快的时光。之后,蓝仙女让匹诺曹再次去找寻木匠父亲。匹诺曹来到餐馆,在那里又遇上了两个混球,两人又忽悠匹诺曹种下金币,然后让他去打水,等到匹诺曹打完水回来,发现两个混球早已带着金币逃跑了。
匹诺曹来到法院申诉,猩猩法官听说他的遭遇后,却要将无辜的匹诺曹关进监狱。原来这个国家的法规是无辜的人才会进监狱。于是,匹诺曹只好谎称他偷很多东西。就这样,匹诺曹离开了法院,继续向老家进发。
可是等他回到老家的时候,邻居却说木匠出去找他已经离开很久了。匹诺曹询问邻居,木匠父亲去哪找他了?邻居告诉他,木匠去了世界尽头,在大海的另一边。于是,匹诺曹便漂洋过海,打算去寻找父亲,最后在海滩上昏睡了过去。这时蓝仙女又一次出现,此时的蓝仙女已经长成一个大人,匹诺曹便问蓝仙女为什么自己不会长大?蓝仙女告诉他,因为他不是真的小孩。匹诺曹说,自己想变成真的小孩。蓝仙女告诉他,只要他表现出色,就会有机会变成真小孩。
第二天,匹诺曹遵照蓝仙女的指示去学校念书,很快他和皮小子混在了一起,一直玩耍到天黑才回家。蜗牛保姆不让匹诺曹进屋,因为他并没有学好。次日,蜗牛保姆将书本递给他,让她好好去上学,这样蓝仙女才会原谅他。之后,匹诺曹的表现一天天好了起来。
这一天,兰仙女告诉匹诺曹,明天他就会变成小孩,还让他去邀请朋友来做客。皮诺曹去寻找皮小子,皮小子说自己要去不用念书的欢愉之地,还让匹诺曹和他一起等车。晚上车驶了过来,匹诺曹看着满车的孩子也忍不住一起上了车。
但是没想到这个老板原来是个人贩子,他喂孩子们吃下奇怪的食物,将孩子们都变成了毛驴。匹诺曹被马戏团主看中,将他带去了马戏团,最后却在表演中受了重伤。蓝仙女在观众席看着受伤的匹诺槽流下了同情的眼泪。由于没法再表演,匹诺曹被马戏团主扔进了大海,但是就在毛驴被淹死后,匹诺曹却从魔法中解脱恢复木偶的样子。
他在大海中不停漂流,最后却被一条大白鲨吞了进去。在大白鲨肚子里,匹诺曹碰到可怜的金枪鱼,金枪鱼不敢逃跑,只能在大白鲨肚子里等着被消化。
这时匹诺曹发现里面有光亮照出来。他来到更深处,在那里,他发现了日思夜想的木匠父亲。父亲也十分想念他,两人紧紧的相拥在一起。
此后,匹诺曹决定带着父亲逃出去,父亲不会游泳,他便使劲力气载着父亲前行。此时金枪鱼冒了出来。为了答谢匹诺曹给他逃生的勇气,他带着匹诺曹和父亲回到了陆地。登陆之后,匹诺曹亲吻了金枪鱼,这让金枪鱼老泪纵横,毕竟长这么大还是头一回被人亲吻。
俩父子缓慢前行,随后来到了一所旧房子。这时老父亲已十分虚弱,为了让父亲恢复健康,匹诺曹来到农场,向主人祈求牛奶。
由于他没有钱,农场主就让他帮着做工来交换牛奶。就这样,匹诺曹成了农场主的小工,而父亲也在她的照料下一天天好起来。
这天,匹诺曹下班回家,路上又遇到两个混球,两个混球已经落得个身体残疾,他们又想占有匹诺曹的工钱。不过这一次,皮诺曹说啥也不会再上当了。
晚上,父亲拿起木刷帮他修复龟裂的皮肤,父亲也不知道匹诺曹还能活多久。第二天,匹诺曹又去给农场主做工,这时蓝仙女又一次出现了。他说,匹诺曹的表现配得上一个幸福的未来,匹诺曹在蓝仙女怀中睡了过去。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竟然变成了一个真的小孩。开心的匹诺曹回到家中和父亲分享他的喜悦,俩父子紧紧依偎在了一起。
故事结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