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杀戮之1930,一定能得到福报吗?
善业召感安乐的果报,罪业召感痛苦的果报,这一点是永恒不会动摇的真理。做好人好事,是行善积德,到后来一定会得好报,这一点也是肯定的。第一:果报:详细分为善果和恶果,两大报体。
两大报体之内,又分花报和业报。
1:什么是花报?
在很多佛教的经典里,以及世间所有善书里面,都记述了很多善业得善报的故事。佛教大乘经典《地藏经》,对因果报应讲得很清楚。
其中第四品对作恶业得恶果,第十二品对做善业得福报,都讲得十分详细。
尤其第四品论及的因缘果报,把造善和作恶,最终的果报都说十分清楚明白。
所谓的花报,就好比说,做屠宰业的人,我们都知道屠夫是杀业特别重的职业,我们也都知道,很多屠夫临死前,都会得一种吐血的病,这种疾病的出现,就是所谓的花报。
又比如说,有人犯了杀人的重罪,在人世间伏法了,世俗人都认为说这就是得到了惩罚,也就是世俗中人眼里所衡量的得到了报应。
但是,在佛教的因果论上来讲,这个人还仅仅只是得到了花报而已,他的果报还在地狱。
也就是说这个人死后,到地狱要接着受苦。具体受到什么样的刑罚,还得从他在生的时候,所犯的罪孽说起。要仰仗佛力的救拔,这个人才能脱离地狱之苦。
而如果是杀父杀母的五逆重罪,则百千万亿劫难以出离。
造恶业有这么重的恶报,当然,造善业也有无尽的善报。
比如放生,今生就会得长寿健康的善报,当然这也还是花报,而后世的善报是非常多的,究竟有多少,只有佛知道,凡夫不敢妄言。
比如你救济贫苦,你自己又不贪功德福报,并且愿意把你的功德回向给三宝,回向给所有众生,你后世就会得富贵的果报。若能坚持一直这么做,你最终会成就圣道。
在俗世中,我们偶尔会看见,做好事这一生没有得好报,在唯识学因缘论里面说,这是因为你今生这个生命已经成熟了,它是过去生中的善恶业成就的果报体。比如说,你这一期的生命是善业起现行,那你今生就活得比较快乐。如果是恶业起现行,那么你今生就会活得比较痛苦。这样的生命状态,主要是调整你的心态、你的思想,继而达到改造命运的效果。
而造善业,它就好像你春天在播种一样,它总要秋天才会成熟,不是马上成熟,所以,可能你今生造善,来生或者后世才会得善报。
但实际上,就算是今生很多事,确实没有立即发生改变,但是行善的当下,我们的心也是快乐的,是幸福的,这本身也是一种善报。
当然,更大的善报,是我们今生看不到的。
其实,造善也不急于今生就得到善报。为什么呢?越晚成熟的善报,你所得到的报果会越多越大越好,因为果子会越长越大。
所以,行善不必有疑惑,行善的心越恳切,以后得的善报会越殊胜。而且越无求,得到的也就越多。
为什么现在不怎么提保护臭氧层了?
南极臭氧层空洞已经停止扩大,在慢慢恢复了。
臭氧空洞
说到保护臭氧层,那么我们就得知道是什么破坏了臭氧层?没错,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曾经使用的制冷剂——氟利昂。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传奇人物,他就是托马斯米吉利。
托马斯·米吉利,一位美国机械工程师和化学家,他被人们成为“地球历史上对大气影响最大的个体生物”和“历史上杀戮最多的个体”。听起来好像罪大恶极,那么,为什么他会有如此称号呢?
他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和戏剧性。1921年,他在通用汽车公司工作,主要工作是研究新的汽车用汽油抗爆剂。因为自学过几年化学,米吉利发明了一种性能优良的汽油抗爆剂,那就是四乙基铅。四乙基铅合成容易,价格低廉,并且,加入到汽油里面后能大大提高汽油的抗爆性能,因此广受汽车公司欢迎。然而,随着含铅汽油的推广,大气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地因铅中毒而患病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引起了人们的质疑,四乙基铅真的安全吗?并且不久后,米吉利管理下的四乙基铅生产公司相继有工人因为铅中毒而死亡,这引起了人们的恐慌。为了证明四乙基铅是安全的,米吉利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他打开了一瓶四乙基铅,在鼻子下闻了整整一分钟,并表示,他每天都是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工作,并没有发生什么状况,以此证明四乙基铅是安全无害的。非常戏剧的是,他本人就因为这一分钟,而在病床上躺了一年才算捡回一条命。只可惜,含铅汽油到20世纪80年代才被禁止使用,这期间大气被严重污染,人们深受含铅汽油毒害。
1930年,米吉利又开始折腾了。通用公司给了他一项任务:研制一种能用于家电的制冷剂。于是,他和他的同事查尔斯·凯特灵一起工作,终于发现了一种性能优良的制冷剂——二氯二氟甲烷。二氯二氟甲烷是氯氟碳化合物家族中的一员,是一种容易液化,不易燃的无毒物质。因此,米吉利给它命名为氟利昂!这就是造成南极臭氧层空洞的元凶之一。但由于当时氟利昂的特性优秀,很快便代替了许多有毒或有危险性的制冷剂,被广泛应用。直到1974年,人们发现了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并在1987年,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随后到1996年,氟利昂的使用被全面禁止。
搞笑又悲哀的是,1944年他成为美国化学会的主席,1940年,51岁的米基吉利患上脊髓灰质炎而成为跛子以后,他自己设计了一套绳索滑轮系统以帮他在床上抬身或翻身。1944年,他被该装置中的滑轮绳索缠住,窒息而死。
现在,更加安全的R134a等众多化合物代替了氟利昂,并且还在不断进步。南极臭氧层空洞已经在慢慢地修复了,虽然离完全恢复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不过这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已经被人类改正的错误,又何必再拿出来危言耸听,让人人自危呢?不过也不尽然,以往犯下的错误,将会是人类以后的警醒,它会时刻提醒我们,不要再重蹈覆辙。
美军有没有在日本留下混血后代?
清朝北洋舰队先后于1886年和1891年访问日本,日本国民被称为当时亚洲第一海军的北洋舰队折服。在看到日本本国海军和清朝海军的巨大差距后励精图治,日本上至天皇,下至贩夫走卒勒紧裤腰带筹建海军。
日本军队为了筹集购买军舰的军费不择手段,用民族大义的名目号召日本女人去南洋“打工”,实则从事卖春活动。据日本1930年统计,共有140万南洋姐自愿或者被逼迫和诱拐去南洋。她们的血泪史成就了日本海军的辉煌。
从此之后,日本军方开启了利用日本女人为其输送利益的开端。二战时期,日本从本土和亚洲占领国“征召”慰安妇稳定军心。日本战败后随军的慰安妇,随之被抛弃在了亚洲占领国。1947年日本的慰安妇制度解除后,日本本土的慰安妇却没有获得任何补偿,而中国和韩国等国被强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仍在维权的路上。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人担心进驻的美军复制日军在战争中的暴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天皇和战犯担心美国对其严惩,于是为了软化美国态度,使出美人计。在8月18日日本内务省向日本各地政府发出文件,参考二战时期的慰安妇制度,要求各地警务部门协助建立为美军提供特殊服务的慰安所。8月26日,由东京警视厅牵头建立的RAA(特别挺身队员)正式成立。
RAA拿着日本政府提供的钱和物资,招募18岁到25岁的年轻女人参加“特别挺身队”。为了招募更多的“特别挺身队”,该协会利用日本官方的背景,以提供工作为利诱,连哄带骗,引诱良家妇女上钩。仅在1945年9月20日当天,就吸引1600余人前去报名,而3个月内日本各地应聘的女性多达6万余人。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悟空林”,“间情”,“波满川”,“乙女”等慰安所相继开业,RAA最多时招募了7万多名慰安妇。而为了兼顾美军的同性恋士兵的癖好,日本可谓是考虑周到,顺道也招募了慰安夫。
该协会下设慰安所,食堂,游技,艺能,物产,特殊设施等各娱乐项目。美国士兵去慰安所消费一次只花费15日元,相当于当时半包香烟的价钱。
在二战期间鼓吹战争最尽心尽力的右翼分子,在经营RAA事业中赚得盆满钵满,大部分的收入都落入了右翼企业家和慈善家的口袋。
除此之外,在1945年8月23日,在日本警察总监的授意下,东京主要的酒吧,艺妓茶馆等老板成立了一个接待同盟国士兵的“游兴会”。在几周的时间了,“游兴会”便在东京开设了33处服务性企业,在东京之外开设了5处。
麦克阿瑟1945年9月8日带领美军进驻东京后,立刻被“游兴会”的日本美女簇拥,麦克阿瑟为了防止军队士气颓废,赶走了盟军总部的80个“游兴会”美女。然而这却没能制止美国士兵到军营外面的“游兴会”取乐。
1946年3月25日,麦克阿瑟下令,禁止美军涉足慰安所,艺妓馆等风月场所。当时的美军身体都被掏空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士兵感染了花柳病。麦克阿瑟的禁令让7万多名RAA的女性失业,此后不久RAA就解散了。
但是日本政府私下里支持各种旅馆,酒吧,茶肆继续从事风月事业,举国慰安的行为一直持续到60年代末。更为甚者,日本女性普遍有崇洋媚外的陋习,很多日本女性甘愿成为美国大兵的情妇,甚至在丈夫外出后,欢迎美国士兵到其家里“做客”。她们幻想着美国士兵在撤离日本后可以带着她们一起离开日本,但是事后证明,美国士兵只是逢场作戏。
据公开数据显示,美军二战后进驻日本本土的士兵多大35万,而为美军提供特殊服务的有超过10万人。二战后日本出现了约15万-20万的混血儿童,这些儿童不仅成为了日本女性的人生污点,更是日本政府不光彩操作的产物。混血弃婴的现象在日本二战后普遍存在,这些孩子即使长大后也备受社会歧视。
而对于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日本人却毫无羞耻心。日本的首相池田勇人就曾经大言不惭地说:“拿出一亿日元来保护日本民族的纯洁,比较廉价。”日本的权贵阶层普遍认为,只要华族,皇族,财阀的女子不受蹂躏,牺牲下层女性去“保护民族纯洁性”,是非常划算的。
电影恐怖游轮剧情是什么意思?
《恐怖游轮》是部不错的电影
但是翻译名不是,电影的原名为《triangle》,活生生的被翻译为了一部典型的低廉的B级片片名,这也挺让人费解。
triangle可以翻译为“三角形”,在小学时候,数学老师就会说“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稳固、坚定、耐压,如埃及金字塔、钢轨、三角形框架、屋顶等等。在理解电影名的基础上,电影就会相对的好理解得多。
因为电影本身,就是一个三角形组成,注意这还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因为三个角都是女主角本人。
女主名叫杰西,故事应当是这样开始的,杰西和朋友格雷格等约好了8点半一起出海,杰西是一位单亲母亲,可她的脾气却不怎么好,独立抚养儿子的同时,也经常打骂儿子。由于儿子弄洒了颜料耽误了时间,杰西担心迟到,于是开车一路狂飙,很不幸,母子双亡。但是杰西不愿意接受自己已经死亡的事实,在弥留之际,她告诉死神,她要去赴一个约,承诺之后便会回来,于是出租车司机(死神)把杰西送到了码头。
在电影中,并未有任何直接的表露,只是在描写,杰西去赴朋友之约,甚至于在“恐怖游轮”没有出现之前,影片更算不上是一部恐怖片,也丝毫没有血腥感,微风轻拂,阳光和煦而又温暖。
而后一系列的故事都在暗示其实杰西早就已经死了。
那个送杰西来到码头的出租车司机其实就是死神,在送杰西到码头时候,发生了如下对话:
——嘿,我先不关计价器
你会回来的,对吗?
——是的 我.....我会的
在这里,杰西用到了 "I promise" “promise”意识是“承诺”“保证”
按照死神的意思,我送你来码头,你就是去和朋友们道个别,看一眼就会回来的对吧,我会在这里继续等你。而杰西,不想承认自己的死亡,所以她和朋友们一起离开了,她违背了自己的承诺。
再比如电影中不止一次的显示时间为8点17分,其实是电影里所有的手表,钟的时间都是8点17分,无论是在海上航行时,还是在“游轮”上,所有的一切都定格在了那一刻,为什么?因为在那一刻,是杰西和儿子出车祸而死的时间,那是杰西生命冻结的一刻,时间只能在此刻停留。
并且在“游轮”上杰西一行人看到一张关于西西弗斯的画像。
这儿就需要给大家简单的聊聊西西弗斯的这个人物,同时这也是一个神话故事。
根据《荷马史诗》,潮汐长话短说,西西弗斯是人间最足智多谋的人,有一天他泄露了宙斯肮脏的秘密,宙斯派死神将其押送至地狱。怎奈何西西弗斯实在太聪明,反而设计将死神绑架。导致人间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死亡,后来死亡被救出,西西弗斯也被打入了冥界。
可这一次西西弗斯又逃跑了,因为他编了一个谎言,他说他要回到人间埋葬自己的尸首,承诺三日之后便回来,可是西西弗斯到了人间后,却躲了起来,谁也找不到他。于是在西西弗斯死后,便接受了神罚,西西弗斯被判逐出到地狱那边,在那里,他每天要把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推到非常陡的山上,再眼睁睁看着这个大石头滚到山脚下面,接着再把石头推到山上,再滚下来。西西弗斯要永远地、并且没有任何希望地重复着这个毫无意义的动作。
西西弗斯其实就是电影中的杰西,他们都做了同样的事情,欺骗了死神,然后陷入了无限的循环中去。
而且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游轮”上,有一间名为237号的房间,没错了就是库布里克的《闪灵》,在《闪灵》原作中,237号房间里是一起谋杀开始,看似面容姣好美艳动人的美丽女子,其实已经风烛残年腐烂不堪。正如《恐怖游轮》中的各种水果,原本还是好好的,其实已经都腐坏了,也正如杰西本人,其实早已经死去,早已经腐烂。
而电影为什么叫做《triangle》,是因为其实电影只有三个角色,三个都是杰西,其他的所有人,包括杰西的朋友们,游轮都不过是杰西为了逃离死亡给自己造出来的另一个地狱,同时也是来自于死亡的“神罚”,永远的循环不止。
而这样的循环是靠着三个不同的杰西所维系的。这是一个复杂并且稳定的关系,犹如三角形一般,所有的杰西由于登录时间的先后,会成为不同的角色,但永远都在这个三角形之内。有三个杰西在同一艘穿上,当一个杰西和她的朋友们都死去的时候,新的杰西和她的朋友们又会出现,重新登录上这艘“恐怖游轮”。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潮汐不用太过于解释各个杰西之间的关系,总而言之,复杂并且稳定,三个杰西一起构建成一个牢不可破的三角形。当其中一个杰西看到“游轮”上有无数个萨利时,她一门心思的觉得要杀掉所有的杰西,那么一切就可以回到原样,因为死亡代表着开始。
可当杰西想尽一切办法杀死了所有的杰西之后,她跳海回到了自己的家里,以为可以逃过死神,能够和儿子团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依然还在循环之内。
她永远无法挣脱这种循坏,而那个兢兢业业的出租车司机(死神)还在打着表等着他,在杰西欺骗死神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无形的支付着车费,在无限的循环的痛苦挣扎,却无法解脱。
那么最后,要怎么来理解《恐怖游轮》这部电影呢?
潮汐个人觉得,不能够简单的以母爱来概括这部电影,简单的把杰西的行为和逃避死亡用母爱的表示。
而应该是珍惜你自己的生活,谨慎的做好每一个选择,因为许多错误一旦犯下就无法弥补和救赎,想要补救的同时,只会陷入无限的循环中去。生而为人,当慎之又慎,善待自己的家人,善待自己的朋友,更加的要善待你自己。
历史上有哪些不断倒戈叛变的将领?
说到在“朝三暮四、不断叛变”这方面的造诣,五胡十六国时期的将领王擢(zhuó)让人叹为观止:短短3年内,他变节了4次,一生中共为5个不同的政权服务,而且竟然还能得以善终。
但我们别就此嘲笑他,此人的离奇经历,其实是那个特殊时期的特殊产物;梳理他的经历,我们能从其中管窥五胡十六国时期这一时期的乱象。
严格来说,王擢称不上是个大人物,所以他在史书中的登场是突然式的,而且还不怎么体面:公元344年,“凉州将张瓘败赵将王擢于三交城”。
这里的凉州,指的是西北的前凉,它是当时北方仅存的以汉族人为主体的地方政权,对偏居东南的东晋称臣;
而“赵”,则指的是羯族人石勒建立的后赵,是一个几乎统一了北方、武力空前强盛的政权,让东晋头疼不已、望而生畏。(除此之外,那时并存的大小政权还有西南地区氐族人李氏兄弟建立的成汉,东北燕、辽地区的慕容鲜卑)
当时后赵的统治者,是历史上排得上名号的暴君石虎。那一阵子,他对内杀儿子、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奴役百姓,对外袭扰东晋、进攻慕容氏(却反而挨了顿揍));当然了,对于西北地区相对弱小的前凉,他更不会客气。不过从上文说列的结果来看,王擢显然给他丢脸了。
不过石虎不会善罢甘休。公元346年5月,凉王张骏去世,世子张重华接班。面对这个年轻人,石虎认为自己吞并河西的大好机会来了。于是,他立即兵分多路进攻前凉,王擢就是统帅之一。
由于双方实力相差悬殊,起初赵军势如破竹,王擢突袭武街,抓获了凉州将领曹权、胡宣,徙七千馀户于雍州;大将麻秋、孙伏都攻下重镇金城,前凉全境为之震动。
不过,随后一位年轻的儒生——凉州主薄谢艾横空出世,带着区区五千人奇袭后赵大军,麻秋狼狈败退。
但到了下一年五月,后赵卷土重来,王擢继续担纲重任,先后攻下晋兴、广武、武街,逼近曲柳。然而,两个月后,他脆败于谢艾的前锋部队,狼狈逃回黄河以南地区。没过多久,麻秋率领的主力也被谢艾打得落花流水,后赵再次铩羽而归,石虎甚至感叹不能再打前凉的主意了。
到了公元349年,一代暴君石虎终于死了,像当初司马氏一样,为了争夺权力,他的儿子们展开了血腥的权力争夺战。最终,石虎的养孙子石闵——也就是冉闵笑到了最后,他几乎杀光了石氏全族;公元351年,独苗石祗也被手下所杀,后赵宣告灭亡。
随后,后赵的疆域四分五裂,各派势力明争暗斗、你死我活,冉闵的冉魏遭到围攻、氐族的前秦扎根关中、慕容鲜卑的前燕南下,中原乱成了一锅粥。
而当时的王擢,正担任后赵的西中郎将,起初还屯守着自己的陇西地区、默默关注着各位大佬互掐,以便见机行事。
不过,作为一名赌客,他可没有什么“买定离手”的觉悟,而是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重新下注,立场变化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公元352年7月,在冉闵被慕容恪击败后不久,东晋殷浩也试图北伐;王擢派遣使者向东晋请降,被遥拜为征西将军、秦州刺史。
不过,到了十月,眼见慕容氏的前燕发展势头迅猛,那些后赵的旧部纷纷贴上来抱大腿,夔逸、张平、李历、高昌、刘宁等都从燕王慕容儁那里获得了新的任命,王擢也利索地跟风,果断抛弃东晋、投靠了慕容氏,并被任命为益州刺史。
不过,当时的王擢身在陇西,跟东边的前燕并不搭界。11月,前秦丞相苻雄对他发起了猛攻,王擢孤掌难鸣、难以抵挡,只好往西跑向凉州,投靠了曾经的对手——张重华。
见到这位曾经的羯赵猛将,张重华倒不记仇,反而以实际行动表示了热烈欢迎:他任命王擢为征虏将军、秦州刺史,并且给予了特殊的恩宠待遇:“特宠待之”。
不过,王擢随后的表现有些对不住张重华的青睐。他带着前凉将领张弘、宋修以及1.5万凉州铁骑进攻前秦,结果却遭到了惨败,在龙黎之战中,前凉军人被斩首1.2万,张弘、宋修也被活捉,差不多算是全军覆没了。而王擢则再度发挥了自己战场老油条的本色,果断舍弃秦州、单骑跑回了前凉都城姑臧。
精锐损失惨重,张重华那个心痛,他亲自穿孝衣为阵亡的将士送丧,痛哭流涕、不能自已。但丢了的地盘得拿回来,随后他又组织了2万兵马交给王擢,好歹从前秦手里夺下被被占据的秦州。
到了公元354年3月,东晋名将桓温伐秦,晋军从蜀地、江陵分头进攻,一路攻城略地、连连得手,王擢也从西北攻打陈仓以策应晋军。
四月,桓温温与秦兵战于蓝田,取得大胜;桓温之弟桓冲则在白鹿原击败苻雄。连王擢也势头喜人,他于五月攻克陈仓,杀掉前秦扶风内史毛难。当时的形势一片大好,晋军甚至已经逼近长安,收服关中仿佛指日可待。
然而,随着晋军的挺进,前秦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战术,缺食少梁的桓温多次遭遇失败,不得已开始回撤。6月,占据了陈仓的司马勋、王擢也被苻雄击败,司马勋逃奔汉中,王擢逃回了略阳。
经此大变,王擢再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当初在接触到晋军后,他对桓温其人也有所了解,随后偷偷派人向时任梁王张祚汇报,说桓温善于用兵、但志向却难以猜测。
桓温确实不是个简单人物,他之所以伐秦,是想在之前伐蜀成功的基础上再次立下旷世奇功,以巩固地位、攫取权位;但他又担心拿下关中后会兔死狗烹,由此犹豫不决,才间接导致了此次行动最终流于失败。
由此可见,王擢还是有识人的眼力劲的,然而他没想到张祚是个不成器的货色。
听说桓温雄心勃勃、其志难测,原本还帮助晋军的张祚胆战心惊,担心自己成为对方的下酒菜;同时,他对“善于”叛变的王擢也起了疑心,甚至还采取了刺杀的下三滥手段。可惜,刺杀未遂。随后在桓温撤退后,他终于壮起胆子,派兵攻打王擢,却丢人地被对方击败。
到了11月,不被前凉容纳的王擢率领部下投降了前秦,被任命为尚书,一年后去世。而他的儿子王统,则担任了前秦的益州刺史一职,可见王擢也算是得以善终。
如果对照以翻脸闻名的吕布,王擢也丝毫不遑多让,甚至可以被称为“五姓家奴”,但咱们并不能因此而鄙视他。王擢的奇特经历,其实是五胡十六国那个乱世的影子罢了:
司马氏南迁、衣冠南渡后,原本华夏文明的核心地带沦为了权力真空区,各路枭雄以武力较高下,成了彻彻底底的丛林社会——弱肉强食、赢家通吃,由于任何一方都不具备彻底整合中原的能力,政变、军事斗争此起彼伏,导致权力更迭如同家常变法,今天你也许还在称王称霸,没多久搞不好就会人头落地、全家遭殃。
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任何人的命运都无法掌握在自己手中;无论是中原汉人也好,还是所谓的五胡也罢,他们的最大任务只有一个:活下去。在这种卑微的人生追求面前,所有的政权更迭,都没有任何道德高下之分。于是,对王擢这种混迹于中原的武将来说,无论为谁服务,对他来说都没任何区别,能活命、保家就可以。
那么,对于王擢这种朝秦暮楚的军人,那些政权为什么会接纳他呢?原因其实一样:身在乱世,后赵、前秦、前燕、凉州张氏,哪里还讲究什么道德情操,只不过存在愿不愿意做表面功夫的区别罢了。正是因为处在以武力较高低的军国时期,王擢这种经验丰富的老将,更加是最宝贵的资源,若没有深仇大恨,谁会拒绝他的投降归顺?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五胡十六国时期深刻证明了这一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