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fqq管家礼包,如果袭人后来不问宝玉怎么回事?
《红楼梦》第六回,如果袭人后来不问宝玉怎么回事,是否就不会与宝玉发生云雨之情?
贾宝玉是这样一类男人,他不打你不骂你就能让你乖乖地奉献。
他靠的,是自己家里有钱有势,女人如果不乖乖就范就会有自己承担不了的后果。迫于他无形的淫威(财大气粗,一手遮天),并且有些女孩还指望能从他那里得到好处,于是就乖乖地主动上了他的床。
《红楼梦》第19回,花袭人刚回娘家,贾宝玉就带着茗烟追过去,袭人的母亲和哥哥还以为他对袭人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呢。
花家人都以为自家的女孩子终身有靠了,皇帝的小舅子怎么会轻易地去丫鬟的娘家呢?
他们以为贾宝玉不会那么轻浮;他们以为贾宝玉瞒着贾母和贾政夫妇私自去一个丫鬟的家就是对这个丫鬟情有独钟了。所以,不但袭人的母亲和哥哥不再想赎她了,连袭人自己也开始幻想能与贾宝玉白头偕老了。
哪知贾宝玉只想得到袭人的肉体,只想从袭人那里得到片刻之欢,他从未想过与袭人白头到老。贾宝玉之所以求茗烟带自己去袭人家,就是因为他看见茗烟和卍姑娘做“警幻所训之事”,他自己也想做了。
晚上,袭人回到贾府之后,发现贾宝玉竟然给她留了许多好吃的,虽然那些吃食被别人吃掉了,但是贾宝玉又忙着为袭人剥栗子吃。
袭人觉得自己真是太有面子了,觉得贾宝玉肯定会留自己给他做姨娘了,于是就想方设法诱导贾宝玉,想亲自听贾宝玉说些“永远在一起”“共享荣华富贵”一类的甜言蜜语。
但是贾宝玉十分“清醒”,只说“让你们看着我化灰化烟”,委婉地告诉袭人:娶你,那是不可能的。
贾宝玉得到袭人的肉体之后,袭人就成了“自己人”,在贾宝玉看来:我打自己人说明我有男子汉气概;我对香菱平儿及芳官龄官藕官好则说明我懂得怜香惜玉识大体。
所以,第一个为贾宝玉献出贞操的袭人姑娘,第一个挨了贾宝玉的窝心脚。
许多网友想,如果袭人拒绝了贾宝玉的求欢会怎么样呢?
那就变成晴雯的故事了。
端午节的前一天晚上,贾宝玉要求晴雯一起洗澡,晴雯当时就拒绝了他。但是,读者们看到,贾宝玉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还让晴雯撕扇子逗乐。
贾宝玉还说了一套歪理,说东西就是让人开心的,只要能让人开心,杯盘碗碟甚至古董打碎了也是值得的。
读者们见贾宝玉说得真诚,觉得贾宝玉是真心不和晴雯计较。
哪知贾宝玉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身体健康的时候,我让你尽情开心;等到你有病的时候,我再使劲地折磨你。
所以后来当晴雯感冒之后,贾宝玉故意告知她坠儿偷手镯之事,让她生气;又逼她补雀金裘,让她劳累。
晴雯从此落下了病根。
晴雯被王夫人从大观园撵出去之后,贾宝玉空着两只手一个水果都没带去看她,把晴雯手上带的四只手镯摘下来塞到了枕头底下,并且哄她说,好了再带。
其实,贾宝玉的真实目的是,怕晴雯的表哥表嫂看见手镯后会拿去换钱,然后就有钱给晴雯治病了。
曹雪芹写袭人和晴雯,是一组对比:一个顺从了贾宝玉,失去了贞操,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被贾宝玉踢坏了身体,就算活着也是个病秧子苟延残喘;一个拒绝了贾宝玉,被善于耍手段的贾宝玉暗中害死了。
意思是,不管多聪明多能干多美貌的女孩子,只要来到贾宝玉的身边,就别想活着出去。
最重要的是,晴雯的死成了千古奇案,因为读者都把晴雯的死算在了王夫人的头上。
贾宝玉真的做到了杀人诛心,做到了死无对证,让晴雯之死成了连刑侦专家都破不出来的疑难杂案。
再回到开头,在贾宝玉和袭人第一次做“警幻所训之事的时候”,真的是袭人在主动吗?
不是的!书中写道:
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
一个“强”字就表明了一切。
就像电视剧《蜗居》里宋思明强郭海澡一样。
意思是,不管袭人怎么说或是怎么做,都是逃不掉的。
贾宝玉曾经说过,未婚女孩儿好比珍珠,结婚之后就变成了死鱼眼睛。
袭人本来就叫珍珠,是未婚女孩,但是贾宝玉给她改成了袭人。意思是,贾宝玉强行把一个未婚女孩变成了一个已婚妇女,把一个纯洁可爱的珍珠变成了腥气袭人的死鱼眼睛。
从袭人和晴雯这两个女孩儿身上可以看出,只要去了怡红院,只要来到贾宝玉身边,被贾宝玉夺去贞操或者被贾宝玉害死,那都是早晚的事,这是大观园里面女孩子们的命运。
为什么你只看见贼吃肉却看不见贼挨揍?那是因为作者就不想让你看见贼挨揍。
贾府的丫鬟们绫罗绸缎山珍海味,你以为贾府的饭是那么好吃的吗?那都是在刀口上舔血,她们付出的代价是自己的生命。
绿茶是那么容易做的吗?做绿茶的心酸我们不太懂。
只要满足五个条件,高中生就极有可能读懂《红楼梦》
袭人为什么说贾宝玉“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读不懂贾宝玉的四大经典谎言你怎么可能读懂《红楼梦》
嫡出和庶出的孩子?
在嫡庶这个问题上,我想袁世凯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纵然他贵为当朝一品大员,但因为他是庶子,结果在葬母这个问题上受尽波折。
1902年,袁世凯的母亲刘老夫人去世了,此时他不但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还参与全国性政务的九项兼差,一时风头无二。
作为朝中重臣,袁世凯决定为母亲举行盛大的葬礼,将母亲安葬在河南老家祖坟,但此事却引发了一场大风波。
刘老夫人之前,一直住在河南项城老家,三年前袁世凯成为山东巡抚,就将她接到山东,后来她又跟着袁世凯到天津,但不到一年就因病去世了。
袁世凯深感自己没有尽到孝道,决定将刘老夫人风风光光地送回老家祖坟安葬,为此他派出了军队护送刘老夫人的灵柩,长长的车队从天津浩浩荡荡出发,走了三四天才走到项城。
当然了,袁世凯这种级别的官员回乡,项城上下官员自然不敢懈怠,早早就布置好了灵堂,并安排了驿馆,以便各地来项城吊唁的官员有个落脚的地方。
不仅如此,项城还派遣官员到京城,跟着车队一路护送灵柩到项城,这些安排是可以让袁世凯感到满意的,但他的内心还是有些惴惴不安。
原来,早就车队出发之前,袁世凯就已经派遣管家,也就是他的侄子、十三太保之一的袁乃宽回项城报信了,并与家长、也就是袁世凯兄长袁世敦商议葬母事宜,但得到的回复却是,一切按祖制来办。
袁乃宽知道这样无法交差,于是再次询问袁世敦,袁世敦便轻描淡写地说道,让袁世凯回家后再商议!
袁世凯得知这事后,气不打一处来,他认为自己堂堂一品大员,竟然被这么敷衍,真是岂有此理!
但是,袁世敦毕竟是嫡长子,是家族的掌门人(那时候袁保中早就去世了),袁世凯也不好发作,便隐忍下来。
等到返回项城之后,许多官员前去迎接,还在县城的灵堂前举行了大型祭奠仪式,他本以为哥哥袁世敦也会来,却等了三天都不见人影。
那么,袁世敦为何是这种态度呢?
原来,袁世凯的父亲一共有九个孩子,只有袁世敦是嫡子,袁世凯及三个同母兄弟都是小妾刘老夫人所生的庶子。
并且,在袁世凯很小的时候,由于他的叔叔袁保庆没有儿子,父亲袁保中便将他过继给袁保庆,由袁保庆的妻子牛氏抚养。
袁保中去世后,袁世敦作为嫡子,继承了家业,虽然他没怎么当过官,却是大家长,因此对作为庶子的袁世凯冷眼相待,哪怕袁世凯成为了封疆大吏,他也不为所动,认为袁世凯不管在外面有多风光,但在家里必须对他毕恭毕敬。
事实上,古代嫡庶观念很重,嫡子地位最高,庶子根本没有继承权,甚至不能祭奠祖先,庶子的母亲地位也很低下,没有资格与丈夫合葬。
袁世敦作为袁家嫡长子,是个十分因循守旧之人,非常重视传统和礼仪,当他得知袁世凯准备将母亲葬入祖坟,压根就没打算同意。
事实上,袁世凯对袁世敦其实还不错,当初袁世凯从朝鲜回来,逐渐得到重用,他曾到吏部为袁世敦“投供”,让袁世敦得了个候补知府的官职。
因此,对于袁世敦的这一举动,袁世凯自然感到不满了,便决定回家看看,再好好跟袁世敦商议一下葬母之事,或许袁世敦不会为难他。
袁家是项城望族,为官宦世家,家族人才辈出,在当地非常有名望,当时四十四岁的袁世凯,已经十七年没回家了,他贵为朝廷一品大员,本来是可以坐着轿子,让士兵开道,热热闹闹回家的,也显得有面子。
但是,袁世凯考虑袁世敦的为人,认为自己如果太高调,难免招致非议,所以轻装简从,只带着两个随从就回家去了。
袁世凯的老家在袁家寨,寨子周围筑起了高墙,有一座吊桥通往寨子内,里面住着三百多户人家,基本都是袁氏。
事实上,袁世敦虽然看不起庶母刘老夫人及弟弟袁世凯,也不愿意让刘老夫人葬入祖坟,但他还是很讲礼仪的,在家为刘老夫人设置了灵堂,全家上下都挂白,家人也都穿丧服,显示出了对付刘老夫人的尊重。
袁世凯走到家门前,袁世敦让子侄们出门迎接,自己也嚎啕痛哭起来,在灵堂前迎接袁世凯。
等到袁世凯进门了,袁世敦又拉着他在灵堂前跪拜,两人双双跪地,痛哭不止,直到子侄们将二人拉起,二人这才擦干眼泪。
从另一方面来看,袁世敦为刘老夫人设置灵堂,其实是不承认袁世凯在县城为刘老夫人举行的祭奠仪式是符合礼仪的,因为这件事只有袁世敦才有资格主持,袁世凯作为庶子,只有参与的份。
袁世凯又何尝不知道袁世敦是怎么想的呢,但他并不服气,他认为自己的身份、地位,足以抵消他作为庶子的劣势,但袁世敦又不这么看。
但两人毕竟是兄弟,不好相互揭穿,只是表面维持和气。
袁世敦问袁世凯,为何庶母(刘老夫人)死了几个月,才安排出殡事宜?前日你差人来问,我觉得无需商量,按照规矩办就是了。
这话问到点子上了,袁世凯一阵心虚,原来刘太夫人去世的时候,袁世凯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不久,又刚刚领了太子少保的头衔,可谓前途不可限量,但按照的礼制,父母去世,子女需丁忧三年。
如果袁世凯真的丁忧三年,等到他再回来,怕是位置早被别人抢了,所以他想了个办法,拖延了为母亲出殡的时间,并让山东、直隶等地官员上书朝廷,给他来个“夺情应变,移孝作忠”,这样就不用丁忧了。
果不其然,袁世凯这么做的效果很好,慈禧太后考虑到八国联军之事刚刚过去,朝廷正是用人之际,便同意让袁世凯“夺情”。
当然了,这些是不能对袁世敦说的,所以袁世凯只是回答说,朝廷诸事繁忙,因而耽误了出殡事宜,自古忠孝难两全,我也是无可奈何啊!
当然了,袁世敦心中门儿清,只是轻蔑地淡淡一笑,然后对袁世凯说,灵柩什么时候到家,赶快操办了吧,早早让庶母入土为安,才可称得上孝道。至于说墓地之事,我看祖坟附近有大片空地可以选择,你自己去看看吧!
袁世敦的言外之意是,只要刘老夫人不葬入祖坟,袁世凯想怎么着都成。
袁世凯不乐意了,大声对袁世敦说,我一个封疆大吏,母亲就葬在祖坟边上,这合适吗?
袁世凯想拿官职压人,但袁世敦根本不吃这套,也大声回答说,只能在祖坟边上,这是千百年来的规矩,也是祖制,岂是你我能更改的!
袁世凯不甘心,继续对袁世敦说,我是朝廷重臣,如果母亲不能葬入祖坟,我无法立足朝堂,家族也脸上无光啊!
袁世敦也不退让,对袁世凯说,我不谙官场上的事,只知道乡里乡亲怎么看,这事就这么定了吧!
刹那间,袁世敦和袁世凯就怒目相向了,其他兄弟姐妹本以为这事会和平解决,没想到两头犟驴互不相让。
事实上,葬母之事可能是袁世凯当时最不顺心的一件事了,在此之前他在官场上顺风顺水,而且妻妾成群,子孙满堂,没成想被袁世敦卡住了。
其实,袁世凯作为慈禧天后身边的红人,还是有办法办成这事的,比如他可以回京向慈禧太后求一道圣旨,将母亲光明正大地葬入祖坟,谁还敢阻拦?
但是,袁世凯转念一想,这事也不能这么办,他刚刚成为封疆大吏,就让朝廷为自己做违背礼仪的事情,别人会怎么看他?再者,拿朝廷强压袁世敦,肯定会招致族人不满,万一闹出事情来也不好收场。
但是,刘老夫人毕竟是袁世凯的生母,虽然没有亲自抚养他,但对他恩情似海。
当初,刘老夫人刚生下袁世凯,却没有奶水,刚好袁保庆的妻子牛氏也生产了,生下的孩子夭折了,刘老夫人便央求牛氏给袁世凯喂奶。
后来,袁世凯被过继给袁保庆,牛氏待他如己出,他稍稍长大后跟着袁保庆到任上,却不喜欢读书,转而习武,但也没什么长进,到十几岁了也没个一技之长。
刘老夫人很担心袁世凯长大后游手好闲,无法养活自己,于是省吃俭用,为袁世凯存钱,等袁世凯回家的时候偷偷塞给他,袁世凯一直铭记在心。
袁世凯十四五岁的时候,养父袁保庆死掉了,他又在另一个族叔袁保恒的引荐下,到北京读了四年书,但也没读出什么名堂来,几次参加科举都不中,刘老夫人为此担心不已。
一直到袁世凯二十二岁的时候,他投奔淮军将领吴长庆,这才逐渐混出个人样来,但此时刘老夫人也为他熬干了心血,毕竟袁世凯一直不在她身边,她内心是有愧疚的。
后来,袁世凯去朝鲜待了十来年,干得还不错,回国之后开始受到重用,数年光景就升任了山东巡抚,他这才想到将寡居的刘老夫人接到身边,可刘老夫人没享几年福,就撒手人寰了,袁世凯认为自己没尽到孝道,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
因此,袁世凯认为,让刘老夫人葬入祖坟,是他最后一次表达孝道的机会了,所以他是万万不会轻易放弃了。
眼看跟袁世敦来硬的不行,袁世凯决定服软,他苦苦哀求袁世敦,希望袁世敦让刘老夫人葬入祖坟,差点就要跪下了。
但袁世敦的回复却是,祖莹正穴是万万不能入的!
袁世凯再次火冒三丈,他大声斥责袁世敦说,难道我不是袁家子孙吗,难道我的母亲不是你的长辈吗?
袁世敦依然寸步不让,对袁世凯说,这个长辈我也可以不认!言外之意是刘老夫人只不过是个小妾,他的母亲才是嫡妻,也是袁世凯的嫡母,是唯一的当家主母。
袁世敦还说,如果我不认这个长辈,就不会设灵堂,穿丧服,我已经很给面子了,你别逼我破坏规矩。
袁世凯又说,百年之后我死掉了,是不是也不能葬入祖坟?袁世敦回答说,你葬在何处,得由你的儿子说了算!
袁世凯彻底怒了,对袁世敦说,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你不让我的母亲葬入祖坟,我就另立祖坟,我堂堂朝廷大员,还撑不起一片天吗!
说完,袁世凯就摔门而去了,得知消息的当地官员为了巴结他,很快就在项城周边找到了一块风水宝地,他又请风水先生选出了墓地,然后为母亲举行了盛大的下葬仪式,前去吊唁的官员非常多,唯独没有袁家人出现。
就这样,出身卑微的刘老夫人,死后大出了一把风头,她如果在天有灵,肯定会觉得没白养袁世凯这个儿子。
在将刘老夫人下葬之后,袁世凯就启程回京了,他临走前发誓说,自己以后再也不回袁家寨了,死后也不会葬入祖坟!
正如袁世凯所言,多年之后他给自己另外安了个家,即河南省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作为他开山立派之地。
之所以是这个地方,是因为商朝名相伊尹遭奸臣排挤,曾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来迎接他还朝,袁世凯是在将自己比作伊尹,将族人比作奸臣。
并且,袁世凯的先祖袁绍也是在安阳一带发迹的,距离京城也比较近,所以他认为安阳也是自己的吉祥地,于是在此建造府邸居住。
后来,袁世凯又在安阳购买了两百多亩地,请来德国著名的设计师,为自己设计陵园,最终建造了一个中西合璧的陵园,也就是现在的袁林。
1916年袁世凯去世之后,就安葬在了袁林,正如他所言,他没有再去过袁家寨,死后没有葬入祖坟,可见葬母之事对他的影响有多大,这就是嫡庶之分的可怕之处。
从袁世凯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古人重视嫡庶之分,袁世凯作为庶子,纵然是当朝一品大员,在家中地位也低于嫡子袁世敦,他的母亲作为小妾,死后终究也没能葬入祖坟。
其实,袁世凯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他的养父袁保庆是大官,他在袁保庆那里就是嫡子,可以继承家产,也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如果他一直都生活在原来的家庭,或许他这辈子都难抬头,也就没有那些众所周知的故事了。
古代绝大多数庶子,都比袁世凯要悲惨,他们没有继承权,只能依附于嫡子生活,他们的母亲只是小妾,没有什么地位,他们甚至只能被嫡母抚养,长大之后听从嫡母的安排,很难自己来安排人生。
再说小妾,古代实施一夫一妻多妾制,妾只是男人生育和欲望的需求,这就决定了她们在家中没什么地位,丈夫死后只有嫡妻可以合葬,小妾只能另外安葬,比如清朝也只有皇后可以跟皇帝合葬,妃子们大都安葬在妃园寝,不跟皇帝埋在一起。
因此,袁世敦的坚持其实是有道理的,只不过袁世凯认为自己当了大官,可以破坏规矩,但终究没能得逞,至于为何,还在于存在了千百年的嫡庶观念,在当时还没有到走向灭亡的时候,袁世凯的反抗,也只能是徒劳的。
QQ炫舞哪些软件可以领礼包?
大家好,我是小乐天。回答一下QQ炫舞哪些软件可以领礼包?
答:腾讯手机管家app,打开腾讯手机管家的游戏中心的游戏礼包,就可以每天签到、每天礼包领取。
心悦俱乐部app,点击心悦俱乐部app的右上角+号,添加QQ炫舞手游,有新手礼包、每日、每周的礼包。
应用宝app,打开应用宝app 上搜索QQ炫舞手游,找到礼包页面,每周、每日礼包等着大家。
腾讯视频app,打开腾讯视频的我的游戏页面可以找到qq炫舞,可以签到每日、每周礼物 。
腾讯QQ ,打开手机qq动态-游戏里面有QQ炫舞手游,可以每天签到、金币、升级礼包等。
天天快报app,打开天天快报app,点击我的游戏,寻找到QQ炫舞,可以每日、每周签到礼包拿。
腾讯新闻app,打开腾讯新闻我游戏页面,找到QQ炫舞,绑定账号,就可以每日签到礼包。
回答完成,如果喜欢点赞或关注留言评论+收藏,很高兴帮助大家解决问题。
腾讯手机管家的游戏礼包在哪领取?
腾讯手机管家活动礼包分为cdkey和直接发放两种,直接发放会直接充值至相应账号中,cdkey需自行访问活动伙伴官网进行兑换。
你去过谁的家让你震惊?
我去过一位长辈的家,在她家里见到的,和听到的,改变了我的后半生。
那是2005年,我当时在一家晚报上班。带着我的一位老师姓韩,50岁出头。
韩老师特别敬业,特别勤奋,因为连着写了几个通讯稿子,她累坏了,打了几针吊瓶,请假在家休息了一周。
韩老师有病,我去看望她。在超市买了一兜水果,快要到韩老师家的时候,路边有个老太太推着一车花,是卖盆花的。我就买了一盆正在开放的四季梅。
我捧着一盆花,拎着一兜水果去了韩老师的家,韩老师的家很干净,也略微有点简洁。
韩老师的家,是简洁,不是简陋。她家是两室一厅,一进门,是一个通长的客厅,干净明亮。阳台采光很好。
客厅里只有一套简易的沙发,一个小茶桌。阳台里有个花架,上面摆着几盆花。客厅里再就没有多余的东西。
南北两侧是两个房间。韩老师把我引进北侧的房间。这是一个书房,里面更简单,一桌一椅,靠墙三面书柜,就这些。
房间里就是普通的白墙,米黄色的地板砖,没有奢华的装饰,只是客厅的墙上挂了几幅字画。
客厅里的字画,我没有细看。韩老师北侧书房,没有空余的墙面,也就没有挂字画。
但是,书柜上面,却系了一道绳子,上面夹满了小夹子,小夹子上架着各种卡片。
我出于好奇,问韩老师:“这些小夹子上夹的卡片,我可以看看吗?”
韩老师笑了,说:“随便看,我的书房没有秘密。”
我拿起一个小夹子上夹的卡片,只见上面写着:“6月20日,要参加某某的婚礼,致辞要提前两天写好,提前一天背下来。”
我又拿起另一个小夹子上的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周三下午,晚报有会议,我要提几点意见,要写好,重新修改两遍。”
这都是跟工作有关,或者是跟交际有关的事情。我又拿起一个小夹子,只见上面写着:“每天早晨,我必写完三千字,再吃饭。”
这个小夹子上的字,一下子把我愣住了。我惊讶地看向韩老师,说:“你每天早晨都要先写三千字吗?”
韩老师笑了,她的笑容和煦而温暖,她说:“我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女儿上大学呢,我呢,也没有别的能耐,只能是靠笔杆子,挣点外快。”
我有点狐疑,说:“韩老师,咱们晚报一周出三张,没有那么多的版面,你每天早晨写这三千字,不是给晚报吧?”
韩老师又笑了,说:“不是给晚报,我是在外面接的活儿,帮朋友写一些稿子,反正,会写的话,总会找到活儿的。”
韩老师的话,给了我很大的震动,很大的启发。我当时经济上也很拮据。我是2004年来到这座小城的,当时没有房子,我和儿子租住在报社附近的公寓里。
一开始,我们娘俩和别人合租一个公寓单间,后来,我们又和我的同事合租一个楼房。再后来,我和儿子租了一个21平米的楼梯间。
在晚报的工资,实在是不多,我总想挣点外快,但苦于没有机会。也有人找我写稿子,但是我又不好意跟对方提钱,对方请我吃顿饭,这件事就算过去了。
我就跟韩老师请教这方面的方法,韩老师说:“只要你想做,就能找到机会。”
我呢,是一个不善于交际的人,见人不会说话,除了会耍点笔杆子,其他都是弱项。所以,韩老师说的这个,我不太能做到。因为我不好意思跟人谈这件事,更不好意提钱。
不过,韩老师的话,已经在我心里扎了根。我这种不善于交际的人,想改变自己的窘境,一定要靠自己的勤奋,才能摆脱现状,才能把日子过得好一点。
我后来又看了几个小夹子上夹的卡片,其中一个卡片上写着:“给《知音》写文章。”还有一个卡片上写着:“每月一定要给杂志写10篇稿子。”
这两个卡片上的文字,引起我的注意。我就询问韩老师。韩老师说:“现在南方杂志比较多,都是时尚情感杂志,不是写纯文学的,杂志上的稿子我也能写,就尝试着写吧。”
说句实话,我有点瞧不上这些时尚杂志,这都是流行一时的东西,不会存活太久。那么,把我的文字给这样的杂志,有什么意义呢?
我虽然没把心里话说出来,但我的表情,被韩老师看透了。
韩老师说:“我们现在服务的这张报纸,它又能存活多少年呢?就算是百年,我们在这家报纸也不一定工作几年,写的稿子很快会被遗忘。”
韩老师后来又说:“其实,你把写作当成工作,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纠结了。”
虽然,韩老师当时没有说服我,但是,她这句话却一直刻在我心里。写作是我的爱好,也是我想一生努力的工作和事业。
那就把这个爱好,当成工作去努力吧,我需要房子,需要养家糊口的钱,更需要一点点存款,带给我的安全感。
那天,我差不多把韩老师小夹子的卡片,都看了一遍。韩老师一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一样,跟着我去翻看那些卡片,轻声细语地向我讲解,每个卡片上的故事。
我要告辞的时候,韩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话,这句话,影响了我的后半生。
韩老师说:“小红啊,你和别人不一样,你能送我一盆花,你的质朴,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写作的人,就需要这种质朴的情感。你的特长,单位里没有人能比得上。就靠你的笔杆子,再加上勤奋和坚持,你很快就能买上我现在住的房子,就能过上比我还殷实的生活。”
韩老师的话,我当时就跟听天方夜谭似的,不相信,我还有那么好的运气?
那天,我回家的路上,一直都很兴奋,好像身体里充满了无限的力量。一个女人,也可以撑起一个家。韩老师虽然有丈夫,但她丈夫工作平平,每月的工资,好像都换酒喝了。
韩老师不仅供女儿上大学,还供女儿和她的男朋友念研究生。
韩老师的女儿在那年夏天,决定考研究生。女儿的男朋友也要考研究生,但男朋友家是农村的,没有钱供他念研究生。
韩老师主动跟女儿的男朋友说:“我喜欢上进的孩子,我供你念研究生。”
韩老师这件事,我们单位的人都知道。有人说韩老师:“万一女儿的男朋友将来反悔,不跟你女儿处对象了呢?你供他念研究生的钱,不是白花了吗?”
韩老师这人很善良,她说:“没关系,那就当我资助了一个贫困市县的大学生,我喜欢上进的孩子。这个男孩子陪伴了我女儿这么久,值得我对他好。”
韩老师的境界,真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
因为去了韩老师家一趟,因为韩老师家里的那些小夹子上的卡片,给我的震惊,还有韩老师对我的鼓励,让我彻底改变了思路,也直接影响了我的后半生。
从韩老师家回来那一刻,我就决定用我的笔,改变我的后半生。我不善于交际,所以,我就决定给杂志写稿子。
我在电脑上找到许多杂志的稿约,打印下来,拿到家里。我也扯了一根绳子,从墙壁这端,到墙壁的另一端固定上。
随后,我又买了一些小夹子,把每一张稿约都夹在小夹子上。我决定每周,给一本杂志写一篇稿子。
但是,一开始是不得要领的,写的东西自己都觉得拿不出手。还有,当时我还是记者呢,每天都可能有采访任务。
到2006年的时候,我还是断断续续地写稿。被录用的稿件是很少的。但我一直坚持着。当时一个月就写个四五篇稿子,被录用的能有一两篇。
后来,我也慢慢地督促自己,三天写一篇稿子。一个月十篇稿子,能被录用的是两三篇。
再后来,我就是两天写一篇稿子。能被录用的是四五篇。2007年的年底,我辞职。回到家里之后,我写了一张纸,夹在卡片上。
我写的是:“每天写三千字,写完之后,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从2007年,一直到现在,我基本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不过,有的时候也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我从这张晚报辞职之后,就和韩老师断了联系。其实,韩老师在我辞职之前的一个月,她就辞职了,去了南方一家杂志社工作。当时她的女儿和男朋友都在南方念研究生。
不知道韩老师的女儿和男朋友,后来有没有结婚。但无论结果是怎么样,这个过程都是美好的。
而韩老师呢,她可能永远都不知道,当年,我在她家里,那种震惊。还有她的话,对我的深远的影响。
只要有一技之长,我们的生活都会越来越好。
今天看到这个问答题目,就想起韩老师,写下了这样一篇小文,感谢韩老师!她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韩枫!
我是素老三,喜欢我的文章,请帮我点赞,评论。谢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