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伏天”呀,谁过谁知道,真是热得人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简直就是拿蒸笼罩住了!要说这“三伏天”嘞,得从中国老祖宗那二十四节气说起,它呀,就是在两个节气之间夹着的。
三伏天的时间,藏在节气里头
那话咋说呢?三伏天呢,它一般在农历的“小暑”和“处暑”之间。你想,小暑是啥时候?大概是每年的七月上旬,那处暑呢?就在八月下旬了。按这算下来,这“三伏天”也就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下旬这段时间咯。
这段时间嘞,不光是热,还闷得很,尤其南方那地方,热得连风也不肯吹两下,整个就像桑拿房!而北方呢,就比较干燥点,不过雨水也多了,啥“七下八上”嘞,就是说北方的汛期到了,水也多,事也多,农田那块还得防着点洪涝灾害。
三伏天是咋来的?
老话儿说这三伏天呀,分成“初伏”“中伏”“末伏”三个伏,咋来的呢?说白了,就是从“夏至”那天数起来,算着算着,到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了。再等个十天,第四个“庚日”就到了中伏,中伏呢,长短不一定,有时候十天,有时候二十天,得看那年咋算。
等立秋后再来个“庚日”,就进末伏了。末伏呢,日子算短的,就十天。这么一来,这三伏天的日子也就到了,想想这伏天一来,真是热到让人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呀!
三伏天里的风土习惯
三伏天可真不只是光热,它还是个有讲究的日子。咱中国人呢,老祖宗留下的习惯多着呢!头伏吃饺子,二伏吃面,三伏吃烙饼摊鸡蛋,图个啥?图个饱呗!这天一热,没啥胃口,这些吃食嘞,一来顶饱,二来清爽。
- 头伏吃饺子,意思是“捏住伏天的尾巴”,让自己过得舒坦点;
- 二伏吃面,那叫“伏天抗热”,咱吃碗面,补补气;
- 三伏烙饼摊鸡蛋,蛋白质多,吃了好有劲儿。
在一些地方呢,头伏还吃伏羊,这羊肉虽说热气大,但在这三伏天吃嘞,说是能把冬天落下的寒病给治了,叫“冬病夏治”,真是有道理。
三伏天的养生法子
人老话讲,这三伏天养生也是门学问。啥法子呢?饮食方面要清淡,别油腻,少吃肉,多喝汤,绿豆汤啥的最适合了,解暑又清火。身子骨不好的嘞,还可以贴个“三伏贴”,这个呀,是用药贴敷在后背大椎穴上,借着天热,让药性透进去,冬天就不容易犯病了。
运动嘛,别搞啥大动作,走走路,活动活动筋骨就行了,别出一身汗又把自己晒着了。那古代文人呢,也没少说这三伏天的事儿,唐代刘禹锡就写过“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就是说这三伏天热得像火星靠过来了,真是恨不得整个人钻水里去!
三伏天对的影响
这三伏天一到,咱朋友们可就忙了,尤其南方,天气闷热,作物长得快,可得多上田里瞅瞅,免得作物给涝坏了。北方呢,正好七八月的雨水多,也得多注意,防着洪水冲了田。
三伏天种啥?头伏萝卜二伏菜,到三伏还能种荞麦呢!这天热地湿,有些作物长得快,得好好管理,不能歇。
小结
所以嘞,这三伏天就是小暑和处暑之间的那段日子,一年里头最热的时间。全国人民都热得不行,尤其南方,热得人恨不得跳水里去,北方嘛,雨多地湿,啥事儿也不省心。
想要过好这三伏天,除了吃喝有讲究,身子骨也要注意养护。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些老传统嘞,咱得跟着过。养生呢,不管是三伏贴也好,绿豆汤也好,都是为了让咱在这火辣辣的日子里,舒坦点。
Tags:[三伏天, 节气, 小暑, 处暑, 养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