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今天想跟大家唠唠几年前那件挺轰动的事儿,就是那个所谓的“2000万开房数据”。这事儿过去挺久,但当时给我留下的印象还挺深的,正好整理东西翻到以前的记录,就顺便分享下我当时的经历和想法。
初闻此事
我记得大概是2013年那会儿,具体月份记不清。一开始是在一些技术圈子或者小道消息里听说的,说是有个大篓子,像如家、汉庭这些咱们经常住的连锁酒店,客户的开房信息好像被泄露。刚听到的时候,我有点半信半疑,觉得这种事儿也太夸张,毕竟都是大公司。
寻找与解
后来没过多久,网上各种报道就出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提到一个叫“慧达驿站”的技术公司,好像是酒店用的系统有漏洞。这下我就开始关注,毕竟自己也经常出差住酒店,这事儿跟咱们每个人都可能相关。
我就开始在网上搜,想看看具体咋回事。那时候消息满天飞,有说是酒店系统的问题,有说是第三方存储的问题。慢慢地,拼凑起来的信息越来越多。
那个“2000w”文件
然后,关键的来,网上开始流传一个叫“2000w开房数据”的文件。据说有1.7个G那么大,你想想,纯文本信息,1.7G得是多少条记录?说是包含大概两千万条个人信息。这数字当时就把我惊到。
我没敢也没想过去找这个文件本身,毕竟这东西烫手。但是,根据当时能看到的一些描述和截图(据说是技术验证漏洞用的),里面包含的信息非常详细:
- 姓名
- 身份证号
- 手机号
- 邮箱
- 家庭住址
- 入住时间
- 离开时间
- 住的哪个房间
看到这些信息列表的时候,我后背真的有点发凉。你想想,这些信息要是落到不法分子手里,能干多少坏事?精准诈骗、敲诈勒索,简直不敢想。
后续与反思
后来这事儿就闹大,听说还有人去起诉酒店和那个技术公司,要求赔偿什么的。网上也出现过一些所谓的“查开房”网站,虽然很快就被封,但那种恐慌感是实实在在的。
那段时间,我自己也琢磨,自己住过那么多次汉庭、如家,我的信息是不是也在那2000万里头?这种不确定性让人特别没安全感。虽然没法(也不敢)去证实,但这种可能性本身就够让人心烦的。
这事儿对我最大的触动就是,我们平时在各种地方登记的个人信息,原来这么脆弱。酒店前台登记一下身份证、手机号,我们觉得是例行公事,但背后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
从那以后,虽然住酒店登记信息还是免不,但我自己会更留意一些,比如看看他们怎么处理我的身份证复印件,非必要的信息尽量不提供。也算是个教训,让我们对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有更深的认识。
差不多就是这些,算是我对那段经历的一个回顾。不知道大家当时有没有关注这件事,或者有什么想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