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眼巨人,日本的航母怎么样?
旧日本海军组建于1872年,解散于1947年。在这75年中,旧日本海军从辉煌走向覆灭。
日本很早便意识到航母的重要性,1922年“凤翔号”航母下水,虽然开建时间晚于英国的“竞技神号”,但凭借更早的下水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艘标准航空母舰。↓
到二战前,日本海军已经攒了40多年的家当,在太平洋上拥有一支实力强劲的联合舰队。
日本海军前后建造了29艘航母,刨去4艘已下水未完工的航母,还有25艘各型航母,专门作为航母建造的有10艘,由其他舰改装的有15艘。
这其中,重型航母有:
信浓号(72890吨)、加贺号(43600吨)、赤城号(41000吨)、大凤号(34200吨)、翔鹤号(32100吨)、瑞鹤号。
中型航母有:
苍龙级:苍龙号(19800吨)、飞龙号、
飞鹰级:飞鹰号(26950吨)、隼鹰号、
云龙级:云龙号(22800吨)、天城号、葛城号
轻型航母有:
凤翔号(10600吨)、龙骧号(13650吨)、龙凤号(16700吨)、
瑞凤级:瑞凤号(14200吨)、翔凤号、
千岁级:千岁号(15300吨)、千代田
护航航母有:
神鹰号、海鹰号、大鹰号、云鹰号、冲鹰号
此外还有水上飞机母舰(若宫号、能登吕号、日进号、瑞穗号、秋津洲号、神威号)以及潜水航空母舰(伊400\401\402)等。
这25艘航母涵盖重型、中型、轻型、护航航母。有一开始就作为航母设计的重型装甲航母大凤号,也有由战列舰改建而来的重型航母赤城号,加贺号,也有由商船、货轮改造而来的护航航母冲鹰号、海鹰号等。
1941年,是日本联合舰队的鼎盛时期,是太平洋上实力最强的海军舰队。日美开战时,日本海军拥有航空母舰10艘,而美军只有8艘。
12月7日,南云忠一率领赤城、加贺、翔鹤、瑞鹤、苍龙、飞龙等6艘航母为主力的第一航空舰队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第一次对决:珊瑚海海战1942年5月,为切断珍珠港与澳大利亚的联系,日本“祥凤”号、“瑞鹤号”、“翔鹤号”三艘航母舰队与美军“列克星敦号”和“约克城号”航母发生遭遇战。
经过激烈战斗,日军“祥凤”号轻型航母沉没,“翔鹤”号重创。美军“列克星敦”号航母沉没。这是日本联合舰队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第二次对决: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4日,中途岛海战爆发。日本联合舰队遭受重大损失,重型航母“赤城”号、“加贺”号,中型航母“苍龙”号、“飞龙”号被美军击沉。而美军只损失“约克城”号一艘航母。
↓飞龙号航母正在拼命躲闪
此战成为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日本联合舰队从此噩梦连连。
第三次对决:马里亚纳海战1944年6月,日军与美军在马里亚纳又一次航母大战。在前期的战争中,日军飞行员和舰载机损失惨重,无法补充。到马里亚纳海战时,日本精英飞行员已死得差不多了,而美军飞行员迅速成熟,又换装了新式飞机,战力大增。
丧失制空权的日本航母,成为美军飞机的靶子,海战中”翔鹤“号、”大凤“号、”飞鹰“号航母被击沉,四艘航母被重创,美军两艘航母轻伤。此战之后,日本航母已基本丧失战斗力。
第四次对决:莱特湾海战1944年10月23日,莱特湾海战爆发。日军航母已无力补充舰载机和飞行员,只能充当诱饵,“瑞鹤”号、“瑞凤”号、“千岁”号、“千代田”号航母组成诱饵舰队,引诱美舰队离开莱特湾。
25日,哈尔西上将率领第三舰队追击日本航母,9小时内将日军四艘航母全部击沉。
至此,曾经称霸太平洋的日军航母群灰飞烟灭。仅剩“凤翔”、“隼鹰”、“天城”、“龙凤”、”葛城”号在二战后拆除,其余全部被击沉。这就是侵略者的可悲下场!二战日本为什么能造出那么多航母?
对于这个问题,不妨想想日本为什么能造那么多战列舰,日本能造那么多航母丝毫不足为奇。
从今天的海军角度来看,航母是十足十的大杀器,是舰队的战斗核心,相当的昂贵和复杂。然而二战爆发前的观念却不一样,那时候人们给航母的定义是——新型的海军廉价解决方案。
在大炮巨舰者们眼里,航母是个很可笑的东西,许多巨舰派对航母嗤之以鼻,丝毫不觉得这东西有什么用,虽然航母派随之也不断发展,但他们终究影响力不足,这让航母的发展长期营养不良。
不过日本却不一样,这个国家一直以来将自身定义为“追赶者”,在不断吸收列强营养的同时,他们也会捣鼓些“弯道超车”的东西以缩短差距。作为海洋国家,日本很早就将目光投射到航母的发展上。
事实上世界上最早专门进行航母设计的就是日本,1918年英国用邮轮改造“百眼巨人”,并于1918年开工“竞技神”后,日本紧跟其后,于1922年抢先建造出了“凤翔号”航母,成为人类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空母舰,对航母的重视可见一斑。日本海军的发展思路非常符合“以正合以奇胜”的兵法,既要战列舰等大炮巨舰,也要航母这种新锐的“廉价解决方案”想方设法的“弯道超车”。
当然,这里面其实也有日本海军派系与陆军派系的斗争因素在内,相比起其他国家大炮巨舰主义者与航母派的斗争,日本海军虽然也有这方面的阻力,但他们的主要矛盾却是陆军,两军都建设了自己的航空兵部队,谁都想把自己整成个“高、大、全”的全系统制霸单位,这反倒促使了海军的航母建设,这样才能让他们拥有大规模的空军。
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的前夕,日本实际已经从战略上完全接受了航母,并拥有了一系列海军航空兵的配套的使用经验,航母在日军中的地位也从“廉价解决方案”变成了“重要决战兵器”,在与中国的屡次战斗中,日本人对航母的使用经验不断提升,也不断刷新着对这种兵器的认知,尝到甜头的日本人当然会继续加大航母的建造,何况这东西真的比战列舰便宜和好造。
太平洋战争一爆发,日本的航母舰队就绽放出超强的战力,他们干掉了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然后回军南洋,一口气干掉了英、荷、美、澳、新组成的海上联军,英国人连续从本土组织了两次“Z舰队”试图反击,却连续让日军的舰载航空兵打得全军覆没,日军航母成了“一招鲜吃遍天”的存在,更让部分原本持悲观态度的海军将领看到了胜利的希望,以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米内光政等为首的铁三角本来极力反对向美英开战,结果航母居然给了意外之喜,让日军迅速拿下了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等大部分区域,还打得美英溃不成军,这还有什么好说的?必须大大的造航母!造最大的航母!
在航母带来的巨大胜利面前,航母成了日军的主心骨,不光有战舰被拆了改航母,海军还将制造战列舰的大批资金资源都转为发展航母,甚至不惜与陆军公然抢食,撕破脸的挪走大部分钢铁资源,以至于陆军大骂“海军把造坦克的铁都拿去造船了”。
海陆矛盾还催生了另一种神器的产物——日本陆军为了争口气也跑去造船,还造了不少,日本海军的船只总吨位是150万吨,而陆军却有210万吨,甚至专门有高达18万人的“陆军船舶兵”,所以为了马鹿之争,什么潜艇啦、航母啦陆军也干脆也就给造了。
日本陆军建造的航母叫“神州丸”,早在1934年12月就完工了,有8100吨的满载排水量,不过这艘船以今天的角度来看,更接近一艘“两栖攻击舰”,它能携带大批兵员作战,能搭载大量作战炮艇和50艘登陆舰,飞机只能搭载12架。
因为“神州丸”在登陆战中表现的出色,它引起了海军的注意,陆军开始还骗海军这是“放马的甲板”,后来与海军凑一起开始研究“舟艇航母”,这项计划于1942年展开,双方约定共造16艘航母,然后对半平分。不过“舟艇航母”计划最终只造出了一艘9000多吨的“秋津丸”号,然后就在打打骂骂中拖黄了。
秋津丸还有几艘姐妹舰“熊野丸”、“饶津丸”、“时津丸”,其中“熊野丸”服役到终战,“饶津丸”则干脆被日军又改成了运输船使用,“时津丸”没有建造完工,战后成了货船。“秋津丸”最惨,1944年被美军飞机炸得粉碎。
日本之所以能在二战中建造那么多的航母,可以说与其重视航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日本这个海洋民族对战舰发展的嗅觉确实比较灵敏,他们不仅抓到了航母发展的先手,还由此发展型的开创了两栖攻击舰的雏形。再加上日本当年雄厚的造船实力和以海洋战略为主的战争背景,他们造出海量的航母并不奇怪。
假面骑士龙骑中骑士的召唤兽?
龙骑,赤龙。
夜骑,黑翼。铁兵,钢铁水牛。海鳐,魔鬼鱼。利刃,黄金螃蟹。坚甲,金属犀牛。王蛇,毒蛇、金属犀牛、魔鬼鱼、兽帝。猛虎,死亡白虎。螺旋,巨大羚羊。妖翠,生化变色龙。奥汀,黄金凤凰。花梦,天鹅。龙牙,黑龙。抉择者- ZERO,百眼巨人。抉择者-Black,百眼巨人。航母哪年诞生?
舰船是大海的征服者,飞机是天空的征服者。将舰船和飞机结合在一起,岂不是所向无敌?
英国人也是这样想的。
在人类历史上,虽然是法国人克雷曼·阿德第一次提出了航空母舰的构想,是美国人尤金·伊利第一次驾驶飞机在巡洋舰上起飞和降落,但真正将航空母舰构想变成现实的却是英国人。
航空母舰
英国是传统海军强国。从16世纪以来,英国的船舶在海洋里横冲直撞,打败了西班牙、荷兰、葡萄牙等海上强国,成为了新的海上霸主。到20世纪初,英国依然是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基于此,英国非常看重海军建设,愿意投入很多资源在舰船上进行“折腾”——比如,建造航空母舰。
由于从来没有建造航空母舰的经验,英国尝试着将原有的舰船改成航空母舰,以此来节约时间和成本。经过一番选择,1914年,英国皇家海军将一艘竞技神号巡洋舰进行拆除、改装,建造成航空母舰。可是,这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航空母舰。因为它搭载的是水上飞机,飞机在水上起飞、降落,从水中提升到军舰上。
水上飞机
不久,英国将一艘运送煤炭的船只改成航空母舰,即方舟号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也只能搭载7架水上飞机,而非舰载机。令人高兴的是,在随后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出动了方舟号航空母舰参战,从方舟号上起飞的水上飞机发射鱼雷,击沉了土耳其一艘5000吨运输舰。这增强了英国继续改造航空母舰的信心。
接下来的几年,英国一边参战,一边对巡洋舰、客轮进行改造,这就是暴怒号航空母舰和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虽然这些改造都称不上成功,但为英国建造新的航空母舰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指明了方向。
暴怒号航空母舰
1916年,英国设计出了世界上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为了纪念第一艘竞技神号巡洋舰改装的航空母舰,这艘航空母舰被命名为竞技神号。1918年,英国老牌的阿姆斯特朗造船厂承担了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的任务。
就在英国人信心满满地建造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航空母舰时,有人在默默地进行模仿,并打算抢在英国人之前完成航空母舰的建造。这就是日本。
日本不是传统的海军强国。可是,自从明治维新以后,日本重视发展海军,通过向西方海军强国的学习,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在中日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分别打败了清朝和俄国,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作为战胜国,更是将海军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当日本了解到英国正在建造竞技神号航空母舰后,马上意识到航空母舰必将成为海军的重要力量,便奋起直追,开始设计和建造日本第一艘航空母舰凤翔号。
1919年12月16日,日本浅野造船厂鹤见造船所开工建造凤翔号航空母舰。为了争夺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舰的称号,日本人夜以继日地开展建造,终于只用了3年时间,在1922年12月完成了凤翔号航空母舰的建造。1923年,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才宣告完工。
凤翔号航空母舰
由此,日本凤翔号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英国“起了早床,赶了晚集”,没能抢到这一称号,竞技神号成了世界上第二艘航空母舰。
不过,从性能数据上来说,竞技神号要强于凤翔号。而且,竞技神号采用的许多新技术,领先于凤翔号,后来,许多国家在建造航空母舰时,学习和借鉴的是竞技神号,而不是凤翔号。从这一点而言,竞技神号比凤翔号更接近世界上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竞技神号航空母舰
这两艘航空母舰服役后,有着什么样的结局呢?
凤翔号率先服役,在上世纪30年代参加过对中国的作战。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凤翔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加入作战队伍。虽然与后来建造的航空母舰相比,凤翔号明显落伍了,但架不住它运气好啊。当更先进的飞龙号、苍龙号、赤城号、加贺号航空母舰被美军击沉后,凤翔号依然航行在大海上,直至二战结束。
竞技神号服役后,参加了二战,活跃于大西洋、印度洋。1942年4月9日,竞技神号航行于印度洋锡兰海岸附近时,被闻风而动的日本爱知D3A俯冲轰炸机和9架三菱A6M零式战斗机轮番攻击,吃了37枚炸弹,伤痕累累,沉入大海。
为什么在螺旋桨战斗机时代的航母那么容易制造?
航母是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象征,一个拥有海岸线的国家有了航母,海防才会高枕无忧。
早在二战时期,航母就成为海上霸王,作为海战的主宰。
所以在二战期间,除了德国外,各参战国都在竭尽全力制造航母。
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制造了158艘,英国91艘,日本25艘,连意大利都造了3艘。
那时候的航母给人的感觉,制造速度非常快。
比如从珍珠港事件爆发,到日本投降,美国一共建造了重型航母24艘、轻型航母10艘、护航航母113艘,总计147艘,平均每3周就有一艘航母下水。
所以,有人说二战时候造航母就像包饺子一样,这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那时候还航母制造速度确实太快。
之所以如此,主要是二战时期航母搭载的是螺旋桨战机,对航母的要求不高。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甲板承受强度不同螺旋桨战机顾名思义,就是靠螺旋桨做动力的。
通俗地说,所谓的螺旋桨飞机,就是把活塞发动机固定到飞机上,把空气螺旋桨插到发动机上,将功率转化成推进力的飞机。
所以当时的螺旋桨战机重量很轻,比如零式战机的重量只有1.6吨;美军的P40,重量也只有2.5吨;这个重量是现代喷气式战机八分之一。
正因如此,螺旋桨飞机起飞重量也非常轻。
P40Z最大起飞重量3.4吨,零式战机的起飞重量还不到3吨;起飞重量是一代二代喷气式战机的三分之一。
起飞重量低,对甲板强度的要求就相应降低。
也就是说,不管什么样的船,只要足够长的甲板能起降飞机,就具备了航母基本条件。
搭载舰载机数量不同那时候的航母舰载机搭载数量也少,二战时期的航母一般搭载战机都在50架左右。
日本航母的代表作翔鹤号航母,搭载的舰载机也不过70架。
而现代航母舰载机都在100架以上,尼米兹航母最多可载机120架。
航母防护水能力不同二战时航母的甲板防火能力很差,除了英国的部分航母有装甲,日本和美国的航母只是结构钢。
现代航母更注重航母防护,追求航母生存能力。
以“尼米兹”级航空母舰为例,它的飞行甲板是全封闭的。
舰体两舷水下部分可以抵御鱼雷攻击,能承受300千克炸药冲击。舰内还设有多道纵隔壁,以减少炸药对航母的破坏。
不仅如此,航母还设计有20余道共2000底盘和水密横隔舱和多道防火隔舱。
航母甲板和舰体全部使用优质高强度合金钢,可以有效抵御半穿甲弹的攻击。
因此,哪怕少量舱室被击中进水,航母仍能安然无恙,不会沉没。
航母硬件设施不同二战时的航母只要有甲板,飞机能起降就可以了。
那时候的飞机起降速度慢,作战效率低。
现代航母追求高效作战,飞机起降采用弹射器,后来升级到电磁弹射器,辅助以回收系统、升降机。
能把一架降落速度130节、重25吨的飞机在两秒之内于100米之内完成截停。
以前飞机执行任务返航,必须把剩余炸弹扔到大海里,不然不能安全降落,现代航母可以对那些武器进行回收。
攻击系统不同过去的航母只要装备传统火炮就可以了。
现在的航母传统武器是象征性的,主要依靠新概念武器进行自卫。
电力系统全部都用计算机控制,完全采用信息化的数字化电网系统;如电磁轨道炮、高能激光、高能射线。
能源不同过去航母依靠锅炉、汽油、柴油做动力,日本早期的航母上面连油库也没有,就是整几个汽油桶放在上面。
现代航母是核动力,核反应堆造价高、耗时耗力。
官兵生活过去的航母设备非常简陋,日本早期的航母“凤翔号”上面连油库也没有,就是整几个汽油桶放在上面。
官兵生活环境不同二战航母生活环境非常简陋,船舱冬天冷,夏天热,空气流通。
现代航母上官兵生活环境优越,不仅吃好喝好,还有玩好。
有健身房、酒吧、游泳馆、图书室。
除此之外,二战航母预警系统简陋,现代航母预警系统复杂、先进。
“按照这个标准,很多民用船只稍加改装,一艘航母就问世了。
所以二战时期的航母有时候稍加改装就OK,日军航母有三分之一都是民用船只改装的。
比如“飞鹰号”本身就是一艘24,000 吨级高速豪华邮轮,把它一艘运输船设计的,后来被军方征用,改建成了“飞鹰号”航母。
日本航母 云鹰号则是由豪华客轮(新田丸号)改装而成。
既然普通船只能改装,航母建造成本很低,建造速度也相应加快。
凡此种种,都是影响航母造价和耗时长短的重要因素。
二战中最有名的航母,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首舰"埃塞克斯"号耗时已经够久了,只用了15个月就下水了。
二战时,建造一艘航母,成本在几千万;现代航母造价在50亿以上。
福特号造价为130亿美元,一艘成本是二战航母的100多倍。
所以,建造现代航母耗费时间就非常久。
比如罗斯福号航母,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建造完成。
福特号航母更是难产,从2015年开始建造,到2013年建成下水,耗时8年。
之所以如此,因为与之配套的设施和新技术都是首创,是摸着石头过河,自然更耗费时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