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与远征回音峡谷攻略,魔兽世界编年史中有多少吃书情节?
魔兽世界编年史
魔兽世界历史线很长,很多玩家或许游戏玩的贼六,但对于魔兽悠远的历史了解不是很多,今天大湿就梳理重现一下这个游戏恢弘的历史画面,看其中有多少剧情在吃书(更改以前故事的设定)。
魔兽历史的表达,主要以图文、游戏、资料片等形式出现,在暴雪商城、X宝、官网均可以找到或买到,以任何一种形式去深入了解都可以对魔兽的历史线有个清晰的认知。
《魔兽世界终极视觉指南》:官方图集;
《魔兽世界编年史》:对魔兽的整体剧情做架构,简单说就是讲述在什么年代发生什么事,大事年纪;
《官方小说》:详细讲述魔兽各个历史阶段所发生的故事,可看作编年史的深化版。官方小说自《上古之战三部曲》至8.0《风暴前夕》有很多部,在此不再赘述,只推荐其中六部里程碑式小说,《最后的守护者》(Jeff Grubb)(魔兽争霸Ⅰ:兽人争霸)、《黑暗之门》(Aaron Rosenberg&Christie Golden)(魔兽争霸ⅡX:黑暗之门)、《流沙之战》(短篇 Micky Neilson)、《阿尔萨斯:巫妖王的崛起》(Christie Golden)(魔兽争霸Ⅲ:冰封王座)、《战争罪行》(Christie Golden)、《战争之潮》(Christie Golden)。
2、游戏及资料片
大部分玩家都是通过游戏和各个版本的资料片了解魔兽世界的,而各资料片可看作简化版的编年史。这里,大湿就详细梳理一下,并看下暴雪已经及未来可能吃书的环节。
① 魔兽争霸:兽人与人类 1994年11月发售 | PC / Mac
《魔兽》大电影的原型,讲述古尔丹带领被诅咒的兽人部队自德拉诺穿越黑暗之门入侵艾泽拉斯,莱恩国王被迦罗娜暗杀,暴风要塞沦陷的故事。
② 魔兽争霸II:黑暗之潮 1995年12月发售
暴风城沦陷后,安杜因洛萨集结残余部队,穿越无尽之海,逃亡至洛丹伦,并集结矮人、侏儒、精灵组成联盟,共同对抗部落新领袖奥格瑞姆•毁灭之锤。
洛萨阵亡,图拉扬接管艾泽拉斯守卫军并率领部队击败部落。
③ 魔兽争霸III:混乱之治 2002年7月发售
萨尔解放被囚禁的兽人,并率领残部逃往卡利姆多大陆,并在杜隆塔尔建立部落主城奥格瑞玛。
为对抗燃烧军团的入侵,萨尔率领部落与联盟组成联军,在付出极其高昂代价的情况下,最终在海加尔山圣战中消灭军团领主阿克蒙德。
④ 魔兽争霸III:冰封王座
海加尔山圣战后,燃烧军团刚被赶走,阿尔萨斯王子所率领的天灾大军又开始大肆屠杀东部王国的居民。
希女王建立亡灵阵营分支:被遗忘者。
伊利丹•怒风率部队登上诺森德冰川大陆,企图攻击巫妖王。阿尔萨斯在他的忠实仆从克尔苏加德和地穴领主阿努布雷坎的协助下,及时赶到冰封王座,并击败伊利丹。最终,王子踏上充满天灾力量的王座,与巫妖王合二为一。
⑤ 魔兽世界(游戏正式开始) 2004年11月发售
萨尔率部落在杜隆塔尔安营扎寨,并邀请牛头人、被遗忘者和巨魔加盟。
暴风城国王瓦里安•乌瑞恩失踪,伯瓦尔•弗塔根代为执政,但是他被伪装成人类女性贵族的黑龙公主奥妮克希亚施加精神控制,从背后操纵整个王国。
⑥ 进军黑翼之巢 2005年7月发售 | 《魔兽世界》1.6补丁
黑龙奈法利安在黑石山深处,率领黑暗部落,利用其它龙族的鲜血进行恐怖实验,并与火焰之王拉格纳罗斯及黑暗黑铁矮人争夺黑石山的控制权,企图组建一支强大到足够统治艾泽拉斯的军队,以继承他那恶名昭彰的父亲——毁灭者死亡之翼的邪恶意志。
⑦ 血神的复苏 2005年9月发售 | 《魔兽世界》1.7补丁
多年前,在阿塔哈卡神庙的废墟中,噬魂者血神哈卡的忠诚祭司企图将愤怒的神灵化身召唤到这个世界上。但是他的随从,阿塔莱祭司发现噬魂者只有在古巴拉什的旧都祖尔格拉布才能被召唤。在这座丛林堡垒中获得重生后,哈卡控制了那些古巴拉什部族以及巨魔族中被赋予强大野兽之神能力的勇士。睿智的赞达拉部族向部落和联盟招募各路英雄以阻止哈卡的阴谋,因为他们知道只有成功攻入祖尔格拉布深处,噬魂者的黑暗操控才能被终止。
⑧ 安其拉之门 2006年1月发售 | 《魔兽世界》1.9补丁
上古之神克苏恩,潜藏于安其拉之墙背后,令其拉虫人变得狂怒,威胁着卡利姆多大陆。 联盟和部落组成的联军,在兽人领袖瓦洛克•萨鲁法尔的指挥下打开了安其拉之门,并最终征服了这个在艾泽拉斯大陆出现的第一个上古之神。
⑨ 纳克萨玛斯之影 2006年6月发售 | 《魔兽世界》1.11补丁
巫妖王阿尔萨斯将他的天灾力量赋予了他最伟大的仆从克尔苏加德。他藏身于浮空城纳克萨玛斯,并作为天灾大军的作战基地。血色十字军和银色黎明的部队最终突破纳克萨玛斯防线并击败克尔苏加德。
然而,一名银色黎明骑士团的叛徒却暗中携带克尔苏加德那被诅咒的遗骸逃亡至诺森德,在那里,倒下的巫妖得以重获新生。
⑩ 燃烧的远征 2007年1月发售
末日领主卡扎克重新打开了通往外域的黑暗之门,潮水般的燃烧军团饥渴恶魔将艾泽拉斯吞没。
部落和联盟分别有了新种族血精灵和德莱尼,他们组成远征军,穿越传送门抵达外域,从源头阻击燃烧军团的入侵。
⑪ 黑暗神殿 2007年5月发售 | 《魔兽世界》2.1补丁
伊利丹为统治外域,建立黑暗神殿供庞大的军队驻扎。
在玛维•影歌以及德莱尼大贤阿卡玛的协助下,远征军最终成功潜入伊利丹的权利宝座,并最终彻底终结了这位背叛者的统治。
(暴雪在7.0中吃书,成功将伊利丹洗白,以正义的形象带领瞎子部队和联盟部落勇士成功击败萨格拉斯的燃烧军团。)
⑫ 邪神禁地祖阿曼 2007年11月发售 | 《魔兽世界》2.3补丁
追随旧部落征战多年,巨魔督军祖尔金退役回到阿曼尼巨魔的首都祖阿曼,在那里他召集神秘的黑暗力量以重建他的军队。
当艾泽拉斯将目光聚焦在对抗燃烧军团的战斗以及驻扎在外域的远征军上时,寻宝者入侵了祖阿曼,引燃了祖尔金对外部世界的仇恨怒火——尤其针对奎尔丹纳斯的高等精灵。
在听闻这些自称“血精灵”的家伙在他退出部落后成为部落的一份子后,被激怒的祖尔金正式对部落和联盟宣战。
⑬ 决战太阳之井 2008年3月发售 | 《魔兽世界》2.4补丁
在外域战败后,凯尔萨斯•逐日者返回了血精灵的主城银月城。蒙受耻辱的王子宁可选择背叛他们,也不愿像他当初承诺的那样带领他的人民走向荣耀。凯尔萨斯企图利用传说中的太阳之井,那座血精灵魔法能量的源泉,召唤恶魔领主基尔加丹降临艾泽拉斯。
在破碎残阳,血精灵和德莱尼的联军帮助下,部落和联盟的英雄们勉强阻止了凯尔萨斯和基尔加丹的阴谋,并在德莱尼先知维伦的帮助下净化太阳之井。
(血精灵种族至今仍然是摄政王阿强洛瑟玛·塞隆执政,而网络上对于凯尔萨斯洗白的呼声越来越高,因为王子自始至终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自己的王国。相信暴雪对于血精灵会做一波吃书,让血精灵拥有名符其实的国王。)
⑭ 巫妖王之怒 2008年11月发售
太阳之井净化后不久,亡灵天灾对艾泽拉斯的城镇即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由伯瓦尔•弗塔根和加尔鲁什•地狱咆哮率领的联盟及部落远征军前往诺森德征讨巫妖王。
⑮ 奥杜尔的秘密 2009年4月发售 | 《魔兽世界》3.1补丁
奥杜尔,作为一座古老的泰坦城市,长期囚禁着上古之神尤格•萨隆,这个邪恶生物威胁着整个诺森德甚至艾泽拉斯大陆。
在探险家布莱恩•铜须的协助下,联盟及部落的勇士成功潜入奥杜尔,并最终击败第二个出现的上古之神尤格•萨隆。
⑯ 北伐的召唤 2009年8月发售 | 《魔兽世界》3.2补丁
大领主提里奥•弗丁组织银色锦标赛以测试部落和联盟中具备潜力的勇士,但是天灾密探很快出现并破坏了这场选拔。
地穴领主阿努巴拉克企图在提里奥的精锐部队成型前就铲除他们。
⑰ 巫妖王的陨落 2009年12月发售 | 《魔兽世界》3.3补丁
联盟和部落的勇士们在吉安娜•普罗德摩尔和希尔瓦娜斯•风行者的援助下,突入冰冠堡垒,抵达冰封王座,并最终杀死巫妖王阿尔萨斯,而取得胜利的英雄们也了解到亡灵天灾之所以存在的严酷真相。
(既然蛋总已经被暴雪吃书洗白,并且作为魔兽至今最成功的资料片主角,相信阿尔萨斯在9.0或10.0中也会有一波成功吃书,毕竟王子的初衷也是为了他的子民。在8.1沃金故事线的后续中出现了现任巫妖王伯瓦尔,巫妖王再怒可以一瞻。)
⑱ 大地的裂变 2010年12月发售
凯旋的诺森德远征军返回家乡之际,却发现艾泽拉斯所有的元素生物开始动荡不安。这场动乱昭示着疯狂的守护巨龙毁灭者死亡之翼的归来,他从位于元素位面深处的巢穴中破土而出,将艾泽拉斯撕成碎片。
随着元素领域现在向世界打开,混乱的元素生物以及他们的残暴领主相继出现,帮助毁灭者和恐怖的暮光之锤信徒引导暮光审判:艾泽拉斯所有生物的末日。
⑲ 赞达拉的崛起 2011年4月发售 | 《魔兽世界》4.1补丁
警觉到所有巨魔族人遭遇到了大量的死亡,赞达拉部族远渡重洋来与他们的族人相会,并重建他们曾经强盛的帝国。赞达拉部族修复了失落之城祖尔格拉布和祖阿曼,并开始在曾经属于“他们的”领地上进行血腥杀戮。
迅速扩大的巨魔势力妄图向所有艾泽拉斯的其他种族发动一场大战,但是暗矛部族的高贵领袖沃金挺身反对他们的杀戮计划,并雇佣来自部落和联盟的勇士向古老的城市发起攻击,以阻止这场浩劫的到来。
(作为贯穿魔兽历史的赞达拉巨魔已经被暴雪不只一次吃书,在8.0甚至作为主角登场,8.15新增的赞达拉巨魔种族可以拭目以待。)
⑳ 火焰的愤怒 2011年6月发售 | 《魔兽世界》4.2补丁
由于担心另一场元素入侵的到来,艾泽拉斯的防御者们先发制人攻入拉格纳罗斯的炽热老巢:火焰之地。
联盟和部落的勇士在玛法里奥•怒风的帮助下,成功战胜火焰之王。
㉑ 暮光审判 2011年11月发售 | 《魔兽世界》4.3补丁
巨龙之魂,是唯一能够阻止死亡之翼进行暮光审判的远古神器。
虽然遭遇了巨龙军团的阻击,勇士们仍带回了巨龙之魂并交到了萨尔的手里。在萨尔的协助下,盟军与灭世者展开了殊死较量,并最终阻止了死亡之翼的疯狂行径。
㉒ 熊猫人之谜 2012年9月发售
死亡之翼的威胁刚刚消停,酋长加尔鲁什•地狱咆哮就伺机攻打联盟并扩张部落在卡利姆多的领地。人类城市塞拉摩被彻底摧毁,联盟与部落间的新仇旧恨再一次爆发,战火殃及世界各地。
在一场小规模海上冲突之后,联盟与部落的残部被海水冲上了潘达利亚的岸边,一座暮然出现于大海之中,地图上也未曾描绘,被迷雾笼罩的神秘岛屿。交火双方很快在这座蕴藏丰富资源的大陆上建立据点,他们与岛上众多族群之中,拥有高尚情操的熊猫人相结识。
这支古老的种族和联盟与部落的勇士并肩作战,一心希望铲除煞魔:一种在潘达利亚血腥冲突下迅速滋生壮大的黑暗生物。
(作为暴雪迎合中国市场专门做的一个资料片,熊猫人之谜还是很受国人玩家欢迎的。作为当前唯一双阵营种族,网络上已经有玩家调侃将熊猫人做成独立于联盟和部落的第三阵营,很热衷看玩家建议的暴雪设计师是否会考虑一下吃一波书呢。)
㉓ 夺岛奇兵 2012年11月发售 | 《魔兽世界》5.1补丁
大酋长加尔鲁什在联盟与部落火拼于潘达利亚之际,派遣精英部队寻找古老魔古神器:圣钟。
这一举动对部落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中包括反对暗矛部族所爆发的冲突以及血精灵被驱逐出曾是中立的魔法之都达拉然。
安度因·乌瑞恩王子在昆莱山的最高峰挫败了加尔鲁什的计划,圣钟被摧毁。
㉔ 雷神再临 2013年3月发售 | 《魔兽世界》5.2补丁
魔古旧部与其昔日同盟赞达拉巨魔企图在雷神岛唤醒残暴的魔古君主“雷电之王”雷神,以重铸魔古霸业。
影踪派熊猫人第一时间赶往雷神岛,并与后来加入的联盟和部落勇士组成影踪突袭营,牵制魔古的行动。
㉕ 绝地反击 2013年5月发售 | 《魔兽世界》5.3补丁
加尔鲁什为寻找潘达利亚上古神力,派遣小队深入锦绣谷挖掘邪恶神器,这一行动令部落与熊猫人势力处于对立状态。
沃金被加尔鲁什冠以叛徒之名,率领暗矛部族退守至回音群岛积累资源及兵力,伺机发动反击。
㉖ 决战奥格瑞玛 2013年9月发售 | 《魔兽世界》5.4补丁
奥格瑞玛,艾泽拉斯兽人的文明中心,正在叛乱的战火中燃烧。
加尔鲁什•地狱咆哮复活了上古之神亚煞极的心脏,想要用它的力量强化自己的军队,却亵渎了潘达利亚神圣的锦绣谷。
联盟与部落最勇敢的战士们和萨尔并肩作战,一路杀进了城市地下酋长的巢穴,并最终终结了这位兽人暴君的统治。
沃金得到萨尔的支持,在此次战役后,继任部落大酋长。
㉗ 德拉诺之王 2014年11月发售
在青铜龙凯诺兹多姆的帮助下,加尔鲁什·地狱咆哮逃脱了审判,并穿越至30年前,协助其父亲格罗玛什·地狱咆哮培养出了理想中的军队钢铁部落。
格罗玛什团结了德拉诺各个兽人部族,各部族领袖也成为了钢铁部落的督军,包括卡加斯·刃拳、黑手、耐奥祖、基尔罗格·死眼。
钢铁部落控制了德拉诺的多处战略要地,征服了食人魔的城市悬槌堡,并建造了黑石铸造厂这样的大型防御工事,用来为督军们的部队提供装备。
在控制了整个德拉诺之后,钢铁部落的兽人们穿过黑暗之门,开始入侵艾泽拉斯。他们摧毁了守望堡,控制了巨槌要塞。
大法师卡德加召集联盟与部落的勇士,穿越黑暗之门,阻止钢铁部落的入侵,并击败了钢铁部落大多数的督军,加尔鲁什最终被萨尔亲手了结。
格罗玛什无法为他的战士们带来他所允诺的胜利,部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反对意见,最终,古尔丹找到了机会篡夺钢铁部落的掌控权,并将燃烧军团的恶魔部队召唤到了德拉诺。
(德拉诺之王资料片被暴雪强行吃书,而且做了一个大版本,使原本勉强正常的剧情和时间线由此混乱不堪,玩家数量骤减,历史评价新低,造就了魔兽世界历史最差版本。)
㉘ 地狱火危机 2015年6月发售 | 《魔兽世界》6.2补丁
古尔丹占据了地狱火堡垒,作为燃烧军团入侵德拉诺的登陆场,并召唤了军团领主阿克蒙德。
联盟和部落的勇士从陆地和海面同时进攻塔纳安丛林,在卡德加、伊瑞尔、杜隆坦及格罗玛什的协助下,击败了地狱火堡垒的恐怖敌人,并最终挫败了阿克蒙德的入侵计划。
(阿克蒙德至此已被两次,另外一次在海加尔山圣战,暴雪吃书,阿克可以再死几次。)
㉙ 军团再临 2016年8月发售
德拉诺之战结束后,古尔丹回到了艾泽拉斯,并重新打开了萨格拉斯之墓,为燃烧军团入侵艾泽拉斯打开了大门。古尔丹压迫并臣服了破碎群岛的原住民,包括居住着上古夜之子的城市苏拉吗及夜之子领袖,大魔导师艾利桑德。
联盟和部落的勇士发动了破碎海滩之战,希望阻止古尔丹及燃烧军团,至高王瓦里安·乌瑞恩及大酋长沃金阵亡。
大法师卡德加重新集结各个破碎的阵营,收复神器创世之柱,以期再度封印萨格拉斯之墓。
在陆续解救了破碎群岛的居民后,联盟和部落的军队终于逼近了暗夜要塞——古尔丹的行动基地,希望一劳永逸地解决古尔丹带来的灾难。
㉚ 重返卡拉赞 2016年10月上线 | 《魔兽世界》7.1版本
随着破碎群岛的战况愈演愈烈,燃烧军团盯上了麦迪文的故居卡拉赞,希望在那里找到可以帮助他们荡平艾泽拉斯的力量。
卡德加与勇士们成功阻止了这一阴谋,给仍然在破碎群岛上苦战的同胞们创造了一个绝好的机会,向恶魔发动反攻。
在首席奥术师塔莉萨、泰兰德和女伯爵莉亚德琳的协助下,英雄们发起了反抗苏拉玛统治者大魔导师艾利桑德的起义。
在解放了这座古代精灵都市以后,英雄们又转攻暗夜要塞,最终结束了古尔丹的恐怖统治。
现在,艾泽拉斯的勇士们已经取得了阿曼苏尔之眼,并且掌握了彻底关闭萨格拉斯之墓的力量。
(暴雪又一波吃书,并将传奇人物大法师麦迪文搬回卡拉赞。在8.0开放后,卡拉赞上层已无法进入。)
㉛ 萨格拉斯之墓 2017年3月发布 | 《魔兽世界》7.2版本
古尔丹命丧暗夜要塞,而欺诈者基尔加丹仍然指挥着燃烧军团在破碎海滩负隅顽抗。
抗魔联军的勇士,最终突破了萨格拉斯之墓的大门,在卡德加、维伦及伊利丹的领导下,成功消灭基尔加丹。
㉜ 阿古斯之影 2018年8月发布 |《魔兽世界》7.3补丁
在先知维伦的领导下,艾泽拉斯的勇士们为了终结燃烧军团的灭世远征,踏上了前往恶魔大本营阿古斯的冒险之旅。
英雄们与圣光军团汇合,向着燃烧军团的力量核心安托鲁斯·燃烧王座进军。经过艰苦的抗争,终于打败了阿古斯之魂并解救出诸位泰坦。
众泰坦决定囚禁萨格拉斯以惩罚其犯下的滔天罪行,并任命伊利丹·怒风进行看守。黑暗泰坦垂死挣扎,将他的剑深深地插进了艾泽拉斯的大地,整个世界的命运也因此成了未知之数……
㉝ 争霸艾泽拉斯 2018年8月发布
从黑暗泰坦萨格拉斯为这个世界留下的伤痕中泄露出一种名为艾泽里特的不稳定物质——艾泽拉斯之血。
随着联盟和部落逐渐认识到艾泽里特拥有的强大力量,两大阵营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最终泰达希尔和幽暗城在全面爆发的战争中相继毁灭。
两大阵营最终获得了各自盟友的信任,如虎添翼的联盟和部落在库尔提拉斯和赞达拉建立起了新的据点。
复仇之潮席卷而来,联盟和部落集结新的盟友,阵营之战再一次打响……
(即将到来的8.15,只作为过渡版本。8.2联盟及部落勇士将进军娜迦领地纳沙塔尔,团本娜迦的永恒宫殿,将直面守关BOSS艾萨拉女王。8.0整个大版本终极BOSS恩佐斯将作为最后一个古神登场。)
以上详细梳理了魔兽世界各版本资料片内容,及暴雪对《编年史》的吃书环节。
在《魔兽世界编年史》恢弘的宇宙观中,没有大范围出现的是以虚空大君为代表的暗影虚空,和以邦桑迪为代表的影之国。
巨龙之魂副本BOSS未眠者尤沙吉及督军松奥兹均为已出现的虚空生物,军团版本纳鲁黑化后成为黑暗纳鲁与圣光对立,都在为暗影虚空埋下伏笔。在后续版本虚空大君以主角身份登场后,暴雪或许会对一直对抗暗影虚空的萨总也进行一次吃书洗白。
与翡翠梦境代表生命形成对立,影之国代表着死亡,尽皆是脱离生者国度的逝去亡魂。由此,我们即可想到8.0版本出现的话唠邦桑迪,他在后续版本中是否会引导影之国剧情,让我们拭目以待。
欢迎评论补充,觉得不错请加个关注吆!
西班牙曾想用两万人征服明朝的计划?
明万历十三年(公元1585年),为大明抗击倭寇,镇守北方,打了一辈子仗的戚继光被朝廷开除了,甚至连挂名的职务也没留,56岁的他只能回到山东老家蓬莱。与此同时,在万里之外的欧洲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面前却放着一份远征大明的计划书。
西班牙征服中国,在今天看来,犹如一个笑话,估计西班牙自己都不敢想,但是对于大明万历年间的西班牙来说,他们不但敢想,而且已经着手准备。当时的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背景下,脱颖而出,成为了欧洲国家殖民的先行者。殖民地的扩张,为西班牙带来了巨额的财富,凭借这些财富的支撑,西班牙成为了欧洲大陆实力最强大的帝国仅凭一支实力强悍的海军舰队,控制着整个西欧沿海,同时也掌控着西欧各国的经济命脉。西班牙曾被阿拉伯帝国征服长达7个多世纪,为了收复失地,西班牙人也展开了700多年的斗争。恢复自由之后,西班牙凭借着700多年中练就的强大海军,以及战斗力强悍的陆上步兵方阵,征战四方。公元1492年,“探险家”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赞助下,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开启了他的环球旅程。当年10月,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从此大航海时代拉开了帷幕。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轰动了西班牙和欧洲,大批殖民者蜂拥而至。然而这里并非是荒无人烟的无主之地,印第安人世世代代居住于此,他们是这里的主人。在随后的几十年中,西班牙人陆续来到拉丁美洲,面对印第安人,他们毫不犹豫地展开了杀戮和征服。西班牙人犹如台风一般,横扫印第安人建立的阿兹特克、玛雅、印加等国。公元1524年,西班牙人科尔斯特率领600人征服了1200万人口的阿兹特克帝国。公元1532年,西班牙人皮萨罗以区区169人的队伍击败印加帝国的8万大军,生擒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随后的几年里,皮萨罗用他的袖珍部队彻底征服了这座人口超过600万的国家。西班牙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征服印加帝国,并非西班牙人厉害,而是当时的印加国内,天花正在肆虐,加上印加人的武器原始,战术落后,最终被西班牙先进的武器和战术打败。但西班牙人不这样认为,他们经历了一次次神话般的胜利,就把自己当成了神,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还把自己的舰队称为“无敌舰队”。当时的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站在世界地图前自豪地宣称:“在朕的领土上,太阳永不落下。”当时,卡洛斯一世不但是西班牙国王,还是罗马的卡尔五世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那不勒斯王国的卡洛四世,西西里王国的卡洛二世等等,就连他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的国籍。除此之外,他还在亚洲以及南北美洲拥有众多的殖民地。公元1521年,斐迪南·麦哲伦率领西班牙的探险船队来到菲律宾岛,在一次部落冲突中被土著杀死。至此,西班牙人开始染指菲律宾。公元1571年,西班牙在菲律宾岛建立马尼拉城。从此,菲律宾被西班牙殖民长达300年之久。菲律宾的名字来自于当时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他的父亲是卡洛斯一世。这一年,西班牙打败了奥斯曼帝国的舰队,取得了地中海霸权。
公元1580年,菲利普二世以葡萄牙国王曼诺尔外甥的身份兼任葡萄牙国王,两大殖民强国合二为一。此前,葡萄牙已经陆续在印度、菲律宾等地建立了殖民据点,并控制了马六甲海峡。16世纪中叶,西班牙每年从美洲运回的黄金达5500公斤,白银24.6万公斤,当时全世界83%的贵金属开采量都归西班牙所有。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执政时期,西班牙的殖民地面积已有三千万平方公里,达到了鼎盛。当时,西班牙已经在菲律宾建立强大的军事力量。西班牙不费吹灰之力就征服了美洲,在对南亚和东南亚的征服中,他们同样也大多只需几百人的规模,就可以打败数倍的当地土著。在这种夜郎自大的心理作祟下,西班牙把目光瞄向了中国,也就是当时的明朝。公元1298年,《马可•波罗游记》一书问世后,书中的记载吸引了无数欧洲人对东方中国的憧憬和向往。郑和下西洋,让欧洲人见识了中国精致丰富的货物,激发了欧洲人对中国财富的垂涎。公元1574年,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雷克尔上书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提出要带60人征服大明。在今天看来,60人征服大明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在雷克尔开来显然是可行的。其实,这也不能全怪西班牙人狂妄。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一群六七十人的倭寇从浙江沿海登陆,随后一路烧杀抢掠,犹入无人之地,直杀到南京城下。明朝用了近三个月的时间,虽然最终剿灭了这群倭寇。但这次倭寇之乱造成四千余百姓的伤亡。由此可见,当时明朝的防务是多么的虚弱。菲律宾处在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上,而明朝的东南一带又是对外贸易的核心地区。倭寇之乱这件事件随着商人的口传到了菲律宾,总督雷克尔大概率知道此事。在他看来,西班牙人要比日本人厉害,60个人征服大明应该是可能的。对于雷克尔的这个建议,或许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都觉得过于荒谬,因此对于雷克尔的报告没有理睬。欧洲的扩张,将基督教推向了全球。在传教的过程中,所谓的传教士也负责情报的收集工作。耶稣会是西班牙的重要情报源头,他们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赞助。明嘉靖年间,耶稣会开始向中国派遣传教士。第一个来到中国的耶稣会传教士是方济各·沙勿略,于嘉靖三十年(公元1551年)抵广东台山的上川岛,次年卒于该岛。明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第一批耶稣会传教士抵达澳门。明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澳门教区成立。崇祯六年(公元1633年)之前,所有派往中国的欧洲诸国耶稣会传教士,均由葡萄牙的里斯本出发,经澳门进入中国内地。中国耶稣会的开创者,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利玛窦是西班牙的间谍,他在大明传教、工作和生活了28年,对当时明朝的状况了如指掌。他曾给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写信,认为明朝的军事实力不堪一击,只需要5000人就可以征服明朝。在雷克尔向西班牙国王上书的两年后,新上任的菲律宾总督桑德再次提出征服明朝的计划。和前任雷克尔妄想用60人征服明朝相比,桑德更实际一些。就在桑德上任前不久,明朝海盗林凤为躲避官府追捕,带领三千余人、60余艘战船攻打菲律宾的吕宋岛,在击败当地西班牙指挥官后,林凤在菲律宾林加延湾称王建国。明朝知道林凤的事情后,派遣王望高率兵前往吕宋岛剿匪。在明朝官兵的帮助下,西班牙人才把林凤逐出了菲律宾。林凤事件让西班牙人对明朝的军事实力有了新的认识。随后,菲律宾总督派遣了一个由所谓的商人和传教士组成的使者团,跟随王望高返回明朝,一方面是想请求允许传教士在明朝自由传教,并开设新的港口通商;另一方就是在明朝沿海考察,以探查明朝的虚实。菲律宾总督桑德将收到各种情报,经过综合分析之后认为,明朝虽然地大物博,但官兵腐败,百姓懦弱无能,国家整体战斗力不强,因此征服明朝绝非难事。相对于他的前任雷克尔60人征服明朝的计划,桑德慎重了许多,他提出只需要6000名士兵就能征服明朝,在他看来,明朝地广,必须6000人才能保证征服计划的成功。桑德还提出,为西班牙士兵配备最精良的武器,先占据明朝东南沿海地区,然后以这些地区为基地,逐步向明朝内陆扩张。公元1576年,桑德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征服明朝计划,报告给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但是当时的西班牙,一个叫门多萨的学者,结合各方搜集到的资料,写了一部《中华大帝国史》,书中言之凿凿地说明朝有5846500步兵,948350骑兵,可以轻易征服全世界,虽然明朝人的勇气和士气肯定不如西班牙人,但西班牙人即便有上帝的庇佑,也不要臆想去征服和战胜明朝。西班牙国王看到桑德的计划书,陷入了两难之地。此时的菲利普二世正忙于欧洲事务,一方面谋划合并葡萄牙,另一方面还要应对尼德兰的叛乱,无暇东顾。再加上西班牙在美洲的前景一片光明,而征服明朝的计划,前景不明,没必要冒这个未知的风险。因此,桑德征服明朝的计划被搁置。公元1584年,时任马六甲主教的若昂.李贝罗.卡耀神父,向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提出亚洲远征方案。他建议西班牙派遣第二支舰队以及4000余人,征服马来半岛上的北大年苏丹国和中南半岛的暹罗王朝,将此地作为震慑明朝的大型基地。与此同时,曾在日本传教的佛朗西斯科.卡布拉尔神父,也向西班牙国王提出征服明朝的设想。他把计划书通过书信的方式,交由西班牙商务官员转呈国王菲利普二世。书信中先是宣称当时明朝每年财政收入高达1亿5000万两白银,除去皇室用度以及政府支出,尚能结余5000万两。信中还说,已知明朝府库内藏银至少2亿两。当然,这些数据是弗朗斯西科神父从其他传教士那里获悉的不可靠数据。弗朗西斯科神父在书信中还表示,西班牙征服明朝之后,可以通过取得白银储备、开展大规模的贸易以及征收新关税等措施,进一步巩固经济霸权。他还强调,征服明朝不但有利于天主教在亚洲地区顺利传播,还可以使菲利普二世留名青史。言下之意,拿下明朝对西班牙是百利而无一害。为了说明征服明朝绝非难事,这位有着丰富亚洲履历的神父又接着指出明朝诸多的不足:一是明朝没有善于征战的贵族将领,百姓因禁止拥有武器而缺乏军事经验;二是火炮落后且不习惯使用更好的铜制弹药;三是城防系统的设计严重滞后;四是朝廷的高压统治,随时会激发民变。最后,弗朗西斯科神父提出了他的具体计划,需要7000至10000万即可征服明朝。首先以美洲和印度作为大后方,以吕宋岛和马六甲为交通枢纽,通过无可争议的海权优势,将兵力投送到广东沿海,并以澳门作为前进基地。为了适应明朝沿海以及内陆水系的作战,需要准备大量的桨帆船供远征军使用。一旦广州被拿下,即可在明朝内部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因为各种因素无法将远征军完全投送到广东沿海,则可以从日本的基督徒中招募廉价的炮灰。为了说明西班牙征服大明是正义之举,这位神父还指责明朝闭关自守,不仅有碍正常贸易发展,还经常对造访的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国客商进行侮辱性限制。明朝的这些违反人权的行为,必须受到西班牙帝国的军事制裁。诺昂神父和弗朗西斯科神父没有料想到,他们雄心壮志的计划很快遭到西班牙官员的反对。西班牙驻墨西哥总督何塞.德.阿科斯塔亲自上书,从法理角度驳斥了关于征服明朝的理由。何塞首先认为明朝闭关自守,并没有完全阻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尚武和传教活动,虽然明朝不讲人权,但并非只针对外国人,而是国民和外国人一视同仁。同时,明朝还允许葡萄牙商人暂居澳门,并为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开了绿灯。其次,何塞认为明朝体量过于庞大,远超西班牙之前遭遇的任何对手,因而存在史无前例的巨大风险。何况明朝不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世仇,完全可以和明朝达成共识。最后,何塞建议菲利普二世可以向澳门增派驻军数量,以维护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澳门的商业利益,如果明朝出兵干预,那么西班牙就有了合乎情理的开战理由。虽然征服明朝的计划,一次次被西班牙国王搁置,但征服明朝的意图在民间反映强烈,那些渴望冒险、向往财富的狂热殖民侵略者对此尤为热衷。公元1586年4月,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教会神父、高级军官以及其他知名人士在马尼拉召开大会,专门对征服明朝事宜进行讨论。与会者最终草拟了一份备忘录,包含了十一款九十七条内容。之后,由菲律宾总督和主教领衔,51名权贵显要联名签署的计划书,被到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面前。这位以谨慎著称的国王不再“谨慎”,开始在国内和各殖民地征兵造船,只待时机成熟就动手。按照西班牙出征明朝的计划,西班牙出兵10000至12000人,然后再招募5000名日本人,远征军总司令由西班牙驻菲律宾总督担任。与此同时,菲利普二世还命驻印度总督送来500名奴隶,然后通过在日本传教的神父,招募一些日本炮灰。因葡萄牙人相对熟悉明朝的沿海地区情况,西班牙人打算联合葡萄牙人协同作战,共同出征明朝。然而就在此时,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利用自己的婚姻,将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耍得团团。菲利普二世恼羞成怒,下令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远征英国。出征时,无敌舰队拥有134艘战船,战后仅剩了43艘,还有不少已是破船。从此,西班牙丧失了海上强国的地位,这一战也成为西班牙由盛到衰的转折点。随着“海上马车夫”荷兰迅速崛起,它联合英国、法国不断蚕食走向衰落的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和资源来应对欧洲局势。不仅如此,神圣罗马帝国内部的新教势力不断的崛起,作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菲利普二世,不得不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本土,以维持统治。此时的西班牙,已经无力出征明朝,只好打消了征服明朝的计划,增强了与明朝的贸易往来。为何当时曹魏不偷袭蜀汉?
因为曹丕听不进刘晔的建议。
曹魏朝堂曾在襄樊之战后、夷陵之战前,开会讨论刘备是否会攻打孙权,魏国朝堂之上的大部分官员认为刘备不会伐吴,很多大臣认为:蜀汉是个小国,名将只有关羽,现在关羽被杀,荆州被夺,国内害怕,不敢出战的。
只有侍中刘晔认为:蜀汉虽小,刘备一定会攻打东吴的,这是刘备的立国之本,况且刘备与关羽名为君臣,恩如父子,刘备如果不为关羽报仇是说不过去的。
果然情况如同刘晔猜测的那样,刘备在称帝两个月后发动对东吴的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发生后,曹丕也曾召集群臣在朝堂讨论魏国如何应对夷陵之战,获取最大利益?
当时的意见分为三派:
一派以皇帝曹丕为首,主张联合东吴攻打蜀汉,理由是东吴已向曹魏称臣,就不能攻打东吴,否则天下人会认为曹魏出尔反尔,没人再归降;
一派以司空王朗为首,主张坐山观虎斗,等到蜀吴相斗两败俱伤时,曹魏再出兵,可坐收渔翁之利;
一派以侍中刘晔为首,主张联合蜀汉攻打东吴,理由是蜀汉地处偏远,而东吴近在眼前,攻打东吴不用大规模调动部队,而且刘备是报仇而来,联合蜀汉攻打东吴,刘备不会放弃,而联合东吴攻打蜀汉的话,孙权毕竟没有攻蜀的动力。
仔细来研究一下刘晔的理由,之所以不能攻打蜀汉,主要有三个理由:
一、地势原因:蜀汉地处偏远。
自从襄樊之战后,蜀汉势力退出荆州,曹魏与蜀汉的国界线只有两个地方交界,一是汉中与关中长达八百里的秦川;二是曹魏的上庸三郡与蜀汉的汉中郡及巴东郡交界。
虽然有两个地方交界,但是这两个地方的路是非常的难走,八百里的秦川自古以来就是道路难走的代名词,而且蜀汉如果据险死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恐怕打进去都很难。而上庸三郡也是这个问题,道路难走,难以大规模调动军队开战,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有很大的优势,反而是进攻一方的,毫无胜算。
二、军队调动原因:曹魏的重兵都布置在与东吴交界的国界线上。
曹魏防守的重心一直都是与东吴交界的合肥、淮南到荆州一线,如果攻打蜀汉,就必须把合肥、淮南、荆州的重兵调往关中或上庸三郡,大规模调动军队是很大的工程,而且还要防备东吴偷袭。
况且战机稍纵即逝,从这些地方调兵攻打蜀汉,至少需要一二个月的时间,这还算快的了,等你调动好部队,人家蜀汉早就做好防守了,怎么打?战机都没有了。
就算曹魏真的联合东吴攻打蜀汉,东吴也不可能让曹魏的部队进入荆州,东吴和曹魏原来就没有合作基础,况且孙权也不是真的臣服曹魏,只是权宜之计,缓过眼前刘备发动的夷陵之战的暂时计谋。
三、介入战争,破解吴蜀联盟。
刘备是发动战争的一方,而且又想夺回荆州,又想为关羽报仇,刘备发动战争的意愿很强烈 ,而且不会轻易放弃。但是孙权不一样了,孙权原来就是假意臣服曹丕,也只有曹丕会相信孙权的鬼话,换了曹操,绝对不会被孙权蒙了。
曹魏如果联合蜀汉攻打东吴,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是反过来如果曹魏要联合孙权攻打蜀汉的话,没有可操作性,孙权没有强烈的攻打蜀汉的意愿,因为他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而刘备不一样,刘备在兴头上,有可能会答应曹魏的请求。
刘晔说的很有道理,同时在司空王朗的劝说下,于是曹丕放弃了联合东吴攻打蜀汉的计划,转而支持王朗的观点:坐山观虎斗,等到蜀、吴斗得两败俱伤时,曹魏出手。
于是曹丕没有选择偷袭蜀汉,成本太大,而且还不现实,曹丕选择了成本最小,而且以逸待劳的方法,坐壁上观,但是没想到的,夷陵之战前期双方虽然打得很精彩,但没有过多的消耗,双方都很克制,毕竟有个共同的敌人在边上虎视眈眈。
夷陵之战的最终决战时间很短,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刘备迅速被击溃,逃到永安,夷陵之战迅速结束,而曹魏想占便宜的心态,也没有得到实施,等曹丕反应过来的时候,东吴已经做好了对曹魏的防守,同时又解除了蜀汉的威胁。
姜维听说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
姜维当然不能管魏国的废立之事,以蜀汉当时的能力也管不了这件事。所以,姜维并非是要管曹魏的事,他只是要完成北伐的大业。
题中所说之事,并没有明确的信史作为记载,这段故事所出现的地方,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当中:
早有细作报入蜀中。姜维闻司马昭弑了曹髦,立了曹奂,喜曰:“吾今日伐魏,又有名矣。”既然是小说中所出现的情节,那就是罗贯中自己本人所“杜撰”的。然而,罗贯中的这番“杜撰”有道理么?答案是当然是有道理,而且是大大的有道理。
道理一:兵者,伐不“义”也“弑”,“子杀父,臣杀君”曰弑。说白了“以下犯上行诛杀之事”就是“弑”。而弑君一事,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任何一个时代,“弑君”都是一件大事,而且是引发国际争端的大事。
即便是放到今天,南非国家出现反政府武装,其他国家也都要出面干涉。按理说,这是人家国家的内部事情,其他人凭什么干涉呢?
为什么干涉,这里面自然是各有各自的算盘,但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的,那就是发生了干涉。而且也不少进行干涉。
至于到了古代,那“弑君”这种事,就更是国际大事了。即便是敌对势力,也没有哪一方政权可以看着对方“弑君”而无动于衷。
不管司马昭以何种理由来诛杀曹髦,结果就是曹髦死了。且不说曹髦并非天怒人怨之人,即便曹髦是天怒人怨之人,司马昭与曹髦是有“君臣名分”的,而这个名分放在这里,司马昭“弑君”就注定会被刻上一个“不义”的标签。
曹髦虽然并非是天下共主,只不过就是一方势力的君主,但这并不影响司马昭在这件事的处理方式上,站到了道德的对立面。
所以,姜维在得知司马昭弑君之后,做出的第一个具体行动就是“遂发书入吴,令起兵问司马昭弑君之罪”。
“罪”是明确放在那里的,而姜维在这次事件中,也调整了一下策略。这个策略就是,虽然在具体行动,军事部署上,他所针对的还是曹魏,但口号上目标却发生改变了,变成了司马昭。
由群体转向了个人,大家不要小看了姜维的这一操作,从政治意义上来讲,姜维的这一口号,是巨大的。
道理二:能给内部一个交代蜀汉与曹魏之间的确是敌对关系,这一点毋庸置疑,也否认不了。司马昭是不是有“弑君”的行为,姜维都不会放弃北伐。
但摆在姜维面前的,却并不是一个能让他安心于北伐,安心于匡扶汉室的局面。一方面,蜀汉的民间“怨声载道”:
张翼曰:“蜀人为大将军连年动兵,皆有怨望;不如乘此得胜之时,收回人马,以安民心,再作良图。”维曰:“善。”此时的蜀人是不支持北伐的。本就是一隅之地,自刘备伐汉中开始,蜀地的人民就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百姓们怎么能不抗拒军事行动呢?
而另一方面,朝堂之上,姜维对朝堂的把控也远远不及诸葛亮,刘禅对姜维的信任与支持,也与当初他对诸葛亮的信任与支持是不同的:
且说姜维至成都,入见后主,问召回之故。后主曰:“朕为卿在边庭,久不还师,恐劳军士,故诏卿回朝,别无他意。”表面上看,刘禅并无不信任姜维,但刘禅的这番借口谁都心知肚明,他就是担心姜维拥兵自重,不能被控制。所以,刘禅才有了如下一番话:
后主良久乃曰:“朕不疑卿;卿且回汉中,俟魏国有变,再伐之可也。”姜维叹息出朝,自投汉中去讫。刘禅的意思很明显,你回去等着吧,什么时候魏国内部出现问题了,再行讨伐之事。
姜维于汉中等的,就是魏国内部出现问题。而魏国出现了司马昭弑君之事,这就让姜维能够给刘禅一个北伐的借口,同时也能给蜀汉民众一个借口。
于刘禅,金口玉言,既然说了魏国有变,可行讨伐之事,那君无戏言,此时姜维北伐,就是在执行刘禅的命令。于百姓,魏、蜀虽是两国,但不义之人是天下共讨之的对象。
虽然,在我们后世人看来,这种借口非常的蹩脚,蜀地的老百姓凭什么要去“讨”与他们毫无利害关系的曹魏,可当时的时代背景就是,这种借口屡试不爽。
道理三:将目标指向司马昭姜维在“道义”上有北伐理由,而这个理由也能够在内部站稳脚跟。
但此次姜维的军事行动,虽然本质上是要与曹魏作战,但道理上,借口上,口号上,他把目标只想了个人——司马昭。
姜维为什么要把目标指向司马昭呢?这对姜维来讲是有很大好处的。
姜维深知司马昭在曹魏的影响力,不管是在军界,还是在政界,司马家族都是曹魏政权的重要依托。
而且,司马昭的个人能力虽然不及其父司马懿,以及其兄司马师,但相比其他人而言,司马昭依然要更具有战略眼光,以及政治野心。
所以,把司马昭作为讨伐对象,一旦能够彻底消灭司马昭,那曹魏政权失去了一个强有力控制者的时候,势必会出现更大的混乱。
同时,司马昭诛杀曹髦,立曹奂为帝,其野心已经昭然若揭,而司马家族在从高平陵事件一直到司马师弑君,他们给“曹”家一脉以及倾向“曹”家的臣子带来的巨大的伤害。
这种伤害既是来自于心理的,也是来自于地位上的落差。把司马昭作为讨伐对象,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得到这些人的“支持”。
但可惜的是,姜维并非是一个擅于长期布局的人,他在得知曹髦被杀之后,立刻做出了兵分三路的军事部署:
一面奏准后主,起兵十五万,车乘数千辆,皆置板箱于上;令廖化、张翼为先锋:化取子午谷,翼取骆谷;维自取斜谷,皆要出祁山之前取齐。三路兵并起,杀奔祁山而来。从纯军事角度来分析,姜维并没有出现极大的过错。但因为对敌我双方实力估计不足,以及犯了“断而无谋”的战略大忌,最终他还是没把握住这个历史机会。而这次的曹魏内乱,也是历史留给姜维的唯一一次最好机会了。
蜀国君主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真的好吗?
刘备诸葛亮真的亲密无间吗?
这提问想挑拨刘备诸葛亮的关系?开个玩笑啦!世界上再亲密的人,都不可能天天亲密,友好。包括两口子,都会有产生腻歪,矛盾发作的时候,刘备诸葛亮在大的方面,肯定是合作配合,信任理解,这都没有问题。但要说一点龌鹾都没有,那不符合事实,也不合逻辑,更违反常识。但是,要具体说,刘备,诸葛亮究竟有过啥矛盾?因为历史资料记载,演义描述都比较隐晦,需要仔细读,慢慢想,认真琢磨,才能多少悟出道道来。
第一,刘备的伐吴决策。在这件事情上,刘备诸葛亮之间肯定是有不同意见的。而且诸葛亮估计也下了不小的功夫,但毕竟刘备是最终决策者,诸葛亮只能尽自己的责任,刘备不听,诸葛亮再说啥也不起作用。这件事,在演义中说“先主见孔明苦谏,心中稍回。忽报张飞到来,先主急召入……“。本来眼看劝说见效,可张飞一到,一句“他人岂知昔日之盟“,事情就再不可挽回了。
第二,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不久,一天,心中闷的慌,用有人送的犛(读li,就是牦牛)牛尾亲自编结帽子,刘备过去就是织席编草鞋出身,可能出于习惯,身不由己,自然而然就干起来了。看三国演义第三十九回:【一日,有人送犛牛尾至,玄德取尾亲自结帽。孔明入见,正色曰:“明公无复有远志,但事此而已耶“?玄德投帽于地而谢曰:“吾聊假此以忘忧耳“。孔明曰:“明公自度比曹操若何“?玄德曰:“不如也“!孔明曰:“……万一曹兵至,何以应之“?玄德曰:“正愁此事,未得良策“。孔明曰:“可速招募民兵,亮自教之,可以待敌“。玄德遂招新野之民,得三千人,孔明朝夕教演阵法】
这段记述,诸葛亮虽然是给刘备出主意,但正色而言,就是很严厉的说,显然没太给面子,刘备自然很掉价,不过那时,刘备正信任诸葛亮,就很大度的接受了,这和上面提到的劝诫伐吴决策,可有天壤之别。这里正色严厉,而劝诫伐吴,则带众大臣跪拜,苦苦劝说,一点也不敢再正色而言。
第三,刘备临终托孤时,当面告诫“马谡不可大用“。这时候,刘备处于弥留之际,正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时,不可能对诸葛亮很严肃的说,诸葛亮也很难推脱,婉拒。但刘备诸葛亮对同一个人物,且一个甚至影响历史走向的人物,看法完全不同,按说应引起诸葛亮高度重视,但实在遗憾,以谨慎著称的诸葛亮,这次却当成了耳旁风,以至后来街亭悔不当初。
(5:03)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