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无量宫攻略,剑三怎么升级95级?
机炮游戏老黑:
剑网三是一款很受玩家喜爱的游戏,很多玩家还不了解游戏中怎么直接升95级,下面老黑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感兴趣的玩家一起来看看吧!
剑网三怎么直接升95
做完门派任务,差不多30+级,会收到系统提醒找掌门接任务,去扬州做几个任务,品尝美食等等然后去浮丘岛,做完任务吃大还丹,吃完之后就可以直升95等级了。还是非常好升的。
以上就是老黑带给大家的剑网三怎么直接升95的全部回答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
关注(机炮老黑游戏)。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无量玉壁是什么?
景东因有无量山而美,而无量山真正让世人认识,却是因文学巨匠金庸先生代表作之一的巨著《天龙八部》。
金庸先生在《天龙八部》第一卷写到,“无量山中一个有名的剑派叫无量剑,住在无量山剑湖宫中。剑湖宫后山有一个巨大的瀑布,瀑布下面形成很大的湖。湖水边有一块巨大光滑的石头叫玉壁,月出之时,幸运的人可以看到仙人在玉壁上练剑……’段誉在无量山中迷路跌落至无量剑湖,遇到神仙姐姐。在景东境内的无量山中,确有一处以先生笔下惊人相似的仙境,此地四周林木葱郁,崖壁耸立,一条巨大的飞瀑,从几十米高的悬崖飞泻而下,喷珠吐玉,气势磅礴。飞瀑下形成一四十余米宽阔的深潭。潭边有一块巨石,可容几十人立于石上倾听飞瀑轰鸣。清代云南著名诗人,曾任过山东、江西、浙江、广东省巡抚的景东籍人士程月川题诗赞道:
紫石山头万仞峰,银涛洒落几千重。
凌虚化作轻烟起,疑是层霄舞玉龙。
因山中有成群岩羊出没,当地人称其为“羊山瀑布”。 《天龙八部》的流传,当地人便把“羊山瀑布”改称作“剑湖”,并以此倍感荣耀。瀑布之水流淌10余公里便汇入了波涛汹涌的澜沧江。
金庸的武侠巨著《天龙八部》中,第一部完全以无量山为背景,而他在书中所描述的“无量玉壁”及“玉壁仙影”之谜,谜底就是无量山羊山瀑布。金庸先生没有到过无量山,而妙笔之境却与实地如此的吻合。无量山,无量玉壁,因风姿飘逸而闻名,因气势雄伟而遐迩,因金庸之笔而美丽。
太极殿前三尺雪?
谢邀
上联,太极殿前三尺雪,下联,蓬莱阁瞻千顷波。玉皇顶观万里云,孔庙古松数百棵。玉碑镌刻千古训,衍圣府遵聖人说。黄鹤楼下一江水,滕王阁上辞赋多。
注,蓬莱阁位于山东蓬莱市,八仙过海的传说便起于此处。玉皇顶位于泰山最顶端,也是观日出,观云海的位置。衍圣公府位于山东曲阜市,是孔子后人居住的府第。
丘处机的武功有多高强?
丘处机在历史上是一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对全真道教的发扬光大做出巨大贡献,但武学造诣有多高还真没有详细记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师傅王重阳确实有些功夫,所以说丘处机武艺高超也是有可能的。而丘处机在养生医学方面也颇有成就,故而也获得八十高寿善终的结局!
名师高徒丘处机以及全真七子并非杜撰出来的,金庸笔下的“全真七子”武艺高强也非空穴来风,因为他们皆是拜在王重阳名下。
王重阳原名王中孚,后来入了道才改名王喆,因号重阳子,故而被称为王重阳。他本是北宋末期的一位富家公子,身逢国家受到金国长期侵略的时代,故而叹出传世名言:“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这也是他立志为国为民做出一番事业的动力。
王重阳本就自幼好学,1125年北宋灭亡时他才十四岁,他的家乡咸阳也被金国扶持的伪齐政权管辖,他在这种情况下考入咸阳府府学,成为诸生,后来考中了进士,入了京兆学籍,这在学业上算是小有成就的。与此同时,他又擅于弓马骑射,1137年时,金废齐,其家乡沦为金人的直辖区,次年举行武举,王重阳前往应试,中甲科,因为宋神宗时期已经有了武状元的称呼,金仿宋制进行的武举也应如此,故而王重阳也可以说是武举状元。
宋朝的武举大致延袭了唐朝的科目,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皆为武科所考内容。与此同时,宋朝不仅考武艺,还要考问军事策略,所以说王重阳能中武举,说明他真的是一位文武兼修的高人。而王重阳考取金人的武状元后也未得重用,他本人也更倾向于为汉民效力,于是组织起了抗金运动。
只不过由于南宋过于孱弱,统治者放弃了北方人民,苟且偏安,故而王重阳的抱负也未能施展。抗金失败后,王重阳掘地穴居,称之为“活死人墓”,并挂上“王害疯灵位”的墓志。修道七年之后,王重阳走出墓穴,前往山东传道,期间度化了七位弟子,即“全真七子”,丘处机便是其中一位,所以说丘处机得到王重阳的武艺真传也并非不可能。
丘处机的传道路线丘处机没有像师傅一样考取功名,但他走的路却和王重阳有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以政治路线实现自己的理想报复。
金庸笔下的丘处机是以盖世武功,带领江湖人士除暴安良、扶宋抗金的侠士形象。其实这也是根据丘处机的历史形象演化而来,丘处机确实心系民众,于乱世之间救黎民于水火,只不过他并非通过武艺,而是通过政治。
“丹阳子马钰、长真子谭处端、长生子刘处玄、长春子丘处机、玉阳子王处一、广宁子郝大通、清静散人孙不二(马钰之妻)”——全真七子1203年,丘处机继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三位师兄之后,出任了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也正是他掌教的二十四年里,通过政治手段对社会和人民带来了积极影响,并且使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都进入了兴盛时期。
1203年至1219年间,丘处机在山东蓬莱、芝阳、掖县、北海和胶西等地传教。在此期间,山东发生杨安儿起义,金国请丘处机协助招抚乱民,凭借他的声望,登州和莱州等地很快恢复平静,这是丘处机第一次凭借政治势力崭露头角,并且此次邀请他的是金国的驸马都尉,是其与金国上层政治势力的一次合作,此次合作即为金庭解决了实际难题,也拯救了平民百姓免于朝廷镇压,更为其全真道教的推广带来了新思路。
丘处机的政治合作是建立在政治势力拥有绝对实力以及话语权的,并非任何势力的邀请都会请的动这位大师。
金朝邀请过两次丘处机,第一次就是上述的招抚叛民,是在1214年,此年间蒙金达成和议,故而是金国末期较为稳定的时期,丘处机选择了合作。但由于金宣宗的南迁,使蒙古找到了伐金的借口,以至于1215年金国中都失守,且蒲鲜万奴在辽东自立,金国的龙兴之地彻底被瓜分,成为夹缝中的衰败势力,故而1216年金宣宗邀请丘处机赴汴梁辅政时,丘处机以金帝有“不仁之恶”为由,推辞不往。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1219年,此时邀请丘处机辅政的是宋宁宗,这个宋宁宗是个毫无政治才能的皇帝,他即位以后任用赵汝愚和韩侂胄为相,驾驭无方导致党争激烈,后来朝政完全由韩侂胄把持,到了他执政后期,又出现史弥远与杨皇后控制朝政的局面。故而丘处机以南宋皇帝有“失政之罪”为由,推辞不往。
这两次推辞皆表现出了丘处机的政治智慧,在这种情况下前往辅政是没有好结果的。
丘处机的“高超武艺”“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诀;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乾隆帝评丘处机丘处机在金庸笔下以武艺济世,但一个人凭借武艺是救不了天下苍生的,但丘处机凭借另一种“高超武艺”拯救了芸芸众生,这也是他千古流芳的一个原因。
同样是在1219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派使者刘仲禄邀请丘处机会面,此时的蒙古帝国正在西征花剌子模,而在东方,成吉思汗留下的木华黎父子对于金国的打击亦取得相当大的成果,在这种形势下,丘处机改变了之前对宋金的态度,他对使者说:“我循天理而行,天使行处无敢违”,于是欣然前往燕京。但此时的成吉思汗任然在忙于西征军务,丘处机便于1221年春天继续西行,长途跋涉万里之遥,于次年四月份到达兴都库什山,与成吉思汗会面成功,由于成吉思汗属马、丘处机属龙,故而历史上称这次会面为“龙马会”。
成吉思汗称丘处机为“老神仙”,召见丘处机主要询问治国和养生的方法,丘处机便是借此机会向成吉思汗建议“敬天爱民”、减少屠杀、清心寡欲,成吉思汗令耶律楚材将二人的对话编集成《玄风庆会录》,让后人时刻谨记老神仙的教诲。
“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元史》丘处机的这次会面带来了两个重要影响,一则是对全真教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二则是真真切切的拯救了大批蒙古帝国征服地的百姓。
首先是1227年,成吉思汗下诏将丘处机的修道场所天长观更名长春宫,赠“金虎牌”,以“道家事一切仰‘神仙’处置”,以丘处机掌管天下道教。这就使北宗全真道教成为了全国道教主流正宗,在官方地位远高于南宗道教。长春宫也成为全真教大本营,在蒙古帝国乃至后来的元朝廷支持下,全真道教在各地建立道观向全国推广,一时间全真教达到“古往今来未有如此之盛”的兴旺局面。
“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元史》在蒙古军控制的邪米思干城(阿富汗),丘处机大肆收买人心,以蒙古贵族赠予的粮食救济饥民。回到中原又广发度牒、安抚流民,利用蒙古帝国给予全真教的免除徭役、赋税政策收纳众多流民入教。这对全真教的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一时间,各阶层人士争相加入全真,甚至有些道观乃至佛教寺庙都打着全真教的旗号收纳信徒。
其次,丘处机对于成吉思汗的建议是抓住其渴望长生不老的心态,故而提出了诸多爱民止杀的仁政建议,对百姓的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去暴止杀丘处机的政治觉悟相当高,在成吉思汗问道之时,他先是赞扬了成吉思汗对于金和西夏的用兵,表明西夏与金的君主已经昏聩腐朽,百姓生活艰难,成吉思汗此举是拯救苍生,是符合民心的。这种政治吹嘘无疑是成吉思汗最想听到的,因为丘处机在民间的影响力,足以为成吉思汗树立对外扩张的正义性。而丘处机以此获得成吉思汗的青睐,以便为其宣扬济世救民的政策赢得良好的政治环境,这是一场双赢的吹捧。
与此同时,丘处机首先向成吉思汗指出长生与行善是统一的,养生之道重在“内固精神,外修阴德”,所谓“内固精神”就是控制内心的欲望,停止对外扩张征讨,而“外修阴德”就是积德行善,避免不必要的杀戮。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蒙古统治者对所征服地区人民所推行的残酷杀戮政策,成吉思汗西征前期是攻一城屠一城,而到了后期便改为降者宽大处理。受到成吉思汗的影响,时经略汉地的木华黎以及其子孛鲁都对各地反抗者采用招安策略。
济世安民“恤民保众,使天下怀安。”——丘处机丘处机不仅对战争形态下的成吉思汗提出了止杀的理念,而且对于征服地区的治国亦提出仁政思想。他向成吉思汗建议,在中原征服区要着手恢复社会经济、救济贫困百姓、安定社会秩序,这是民心所向,也是积德行善。在当时的形势下,蒙古帝国南下中原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故而对比抗金抗蒙来说,从蒙古统治阶层出发,为征服区的百姓争取仁政是最切实际,也是最理想的策略了。
丘处机向成吉思汗灌输爱民思想时,成吉思汗也是受益颇深,成吉思汗说到“神仙是言,正合朕心”,并召集诸子与贵族们一同学习丘处机授道,要求贵族以及各级官员严格按丘处机的话去施政,将仁爱孝道的主张遍谕各地学习,这也是蒙古统治者收敛其野蛮行为的一个因素。
丘处机的结局丘处机认为济世天下是行善的一部分,这与全真教“修仁蕴德济贫拔苦,见人患难,常怀拯救之心”宗旨如出一辙,故而在政治上寻求安抚天下苍生的同时,丘处机也潜心研究医学养生之道,以此来为帮助苍生免于病魔之苦。
他写下的《摄生消息论》便是结合中医知识精华,概括出的养生、医药学名著。其核心理念便是要求人的起居、饮食活动要与环境变化相适应。他指出人体气血运行盛衰及腑脏经络生理机能与四季昼夜之间发生阳消阴长、阴消阳长的生理变化相适应。并非如今的早睡早起,而是根据四季变化,温度、阳光的不同,选择相对应的作息规律。在不同的季节,人体所需摄入的食物也有讲究,特别是五脏六腑对于季节性的食物要求皆有不同,提出生克制化与阴阳消长的养生原理。
丘处机的养生之道是包含着济世苍生的用意,而他自身也严格按照这种养生方式生活,故而身体硬朗,直到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日,80岁的老神仙丘处机在长春宫升天。后来元世祖追尊其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百姓为纪念丘处机的无量功德,将其生辰正月十九定为“燕九节”,一直传承到今天。
综上,丘处机虽未向金庸描写的那样武功盖世,但他拜武状元王重阳门下,习得一身武艺也绝非不可能;而其通过政治手段促进了蒙古统治者止杀止暴,并影响了蒙古统治阶层的施政理念,这远比武功盖世更有效,更直接。金庸老先生只是通过武侠手笔,将丘处机的济世救民进行刻画,以武功盖世突出了丘处机的政治智慧,表彰了他拯救黎民的伟大功绩!
参考资料:《元史》、《玄庆风会录》
历史上真实的全真七子大家知道多少?
历史上的全真七子,全是山东老乡,全都师承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
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因为被金人焚毁了自己在终南山所居住的茅庵,于是便远赴山东传道立教。
他先后在山东收了“马钰、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等七人为徒,并在文登(今天的威海市文登区)、宁海(今烟台牟平区)、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登州(今蓬莱市)、莱州(今莱州市)建立了“三教七宝会”、“三教金莲会”、“三教三光会”、“三教玉华会”、“三教平等会”,又因王重阳在宁海所居住的庵堂名为“全真庵”,所以,后人将王重阳祖师所创立的教派,称为“全真教”,而王重阳所收的七位弟子,就是金庸小说中的“全真七子”,道门称“全真北七真”。
大定九年(1169)王重阳仙逝,由大弟子马钰掌全真教,其余六位弟子,则各自在山东、河北、陕西、河南一带修炼,并开宗立派。
重阳宫全真祖庭一、丹阳子马钰(1123—1183)马钰,原名马从义,字宜甫,入道后改名马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宁海人,曾是富甲一方的富豪,人称“马半州”,喜读书、善文学,轻财好施,曾经补试成为郡痒生(秀才),被选为州吏,也算是个基层公务员,娶妻孙不二,生有三个儿子。
大定七年(1167)七月,弃家入道,并斥资为师父王重阳建了一座庵堂,名“全真庵”。
王重阳仙逝之后,便由他执掌全真教,成为全真第二任掌教,并偕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将王重阳葬于终南山刘蒋村昔日曾经结庐修道的地方。
待到服丧期满,在大定十四年(1174)的一个夜晚,四个人在鄠县(今陕西户县)坐在一起论道,各言其志,第二天,便各奔东西,分别去传道。
马钰则返回了宁海祖庭,筑庵闭关修行,四年后出关,行走于关中各地。
后来,金世宗下旨,禁止民间兴建寺观,在大定二十一年(1181),命马钰还俗返乡,马钰在大定二十二年(1182)东归,次年冬天逝世。
一直到了元朝六年(1268),被册封为“丹阳抱一无为真人”。
马钰一生,著有《洞玄金玉集》、《丹阳神光璨》、《渐悟集》等著作,所传的道派,擅长以诗词、歌曲等形式来宣扬教义,所以,被称为“遇仙派”。
二、长真子谭处端(1123—1185)谭处端,原名谭玉,字伯玉,法名处端,字通正,号长真子,宁海人,通读经史,书法造诣了得,擅长草书和隶书,为人孝义。
大定七年(1167),皈依全真道,次年和丘处机等人一起,随王重阳入昆山,开烟霞洞。
王重阳逝世后,和马丹阳、刘处玄、丘处机等人结庐于墓侧三年。
后来,居于洛阳朝元宫,创立全真教“南无派”,“南无派”的徒众大多在华北、东北一带活动。
大定二十三年(1183),马丹阳逝世后,继任全真教掌教,成为全真第三位掌教,在大定二十五年(1185)逝世。
一直到至元六年,被册封为“长真云水蕴德真人”。
三、长生子刘处玄(1147-1203)刘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世称长生真人,莱州人,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事母唯谨,以孝道闻名。
大定九年(1169),师事王重阳,后奉师命西游开封,在城门边上寄住,乞食炼形。
王重阳逝世后,庐于墓侧,守丧三年后,在洛阳隐居,大定二十一年(1181)东归莱州。
马丹阳去世后,由刘处玄与王处一一起主持了丧事,并派人前往洛阳,迎请谭处端嗣教。
但谭处端未能及时接管有关事务,一年多后,在洛阳去世,刘处玄即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继任了全真掌教。
承安二年(1197)冬,应金章宗之请前往燕京,金章宗向刘处玄询问“至道”,刘处玄回应:“至道之要,寡嗜欲则身安,薄赋敛则国泰。”(《七真人年谱》)
第二年,刘处玄便返回了山东,金章宗赐以“灵虚”“太微”“龙翔”“集仙”“妙真”五个观额。
刘处玄门下弟子众多,较为著名的有:于道显、崔道演……等,其创立的教派,被称“随山派”,刘处玄更著有《仙乐集》、《无为清静长生真人至真语录》传世。
后来,被元世祖封为“长生辅化明德真人”,更被元武宗加封为“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人”。
四、长春子丘处机(1148—1227)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世称长春真人,登州栖霞人。
丘处机出身名族,幼聪敏强记。大定八年三月师事王重阳,王重阳逝世后,入宝鸡确溪,穴居修炼六年,后隐居陇州龙门山。
大定二十六年(1186)迁住终南山祖庭。
大定二十八年(1188)春,金世宗召丘处机赴燕京,问以教理,后辞归终南,复居祖庵。
明昌二年(1191)返回山东栖霞。
泰和三年(1203)刘处玄去世后,继任为全真教第五任掌教。
卫绍王完颜永济在位末年,蒙古攻打金国,中都(今北京)危急,丘处机为了消解兵火之灾,要进言成吉思汗,但是,后因胡沙虎弑君乱政而做罢。
贞祐二年(1214),金兵讨山东“红袄军”获胜,当时只有登州、宁海未曾平服,丘处机即请命前去抚慰,“所至皆投戈拜命,宁海、登二州遂定”(《甘水仙缘录》),自此之后,金、南宋和蒙古三方争相召请。
兴定三年(1219)应成吉思汗之召,率弟子十八人远赴西域大雪山,被成吉思汗赐号“神仙”,屡次召见问道,丘处机一再进言请止杀,并请敬天爱民,清心寡欲。
成吉思汗十九年(1224),丘处机返归燕京(今北京),应当时朝廷之请,入主大天长观,自此广开教门,遂于燕京建立:平等、灵宝、长生、明真、平安、消灾、长春、万莲等八个教会。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1228),朝廷诏改太极宫为长春宫,赐丘处机以金虎牌,命其掌管天下道教,就在这一年的七月,丘处机病逝。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册封丘处机为“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
丘处机著有《大丹直指》、《鸣道集》、《摄生消息论》、《蟠溪集》等著作传世。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全真教的主要分支之一“龙门派”,虽然尊丘处机为开派祖师,但其实“龙门派”并不是丘处机所创,丘处机作为当时的全真教共主,没必要再在教内另开一派,根据后世的道书记载,称在明代有戒律密传的龙门律宗,以丘处机的弟子赵道坚,为“龙门派”的第一代律师,传至张静定、沈静圆为龙门第五代,其后,龙门派就分了律师(张)和宗师(沈),这两条支派。
后来经过后世弟子的整理的《龙门心法》,使得全真道由偏重丹法清修,转向了以严持戒律为主,这对清朝之后的全真道有着深远的影响。
五、玉阳子王处一(1142—1217)王处一,字精通,号玉阳子、全阳子,宁海人,自幼好道。
大定八年(1168)赴昆山拜王重阳为师,第二年遵师命到铁查山修道,炼形九年。
后来往来于齐鲁之地,传教授道,创立全真教“嵛山派”。
大定二十七年(1187)、二十八年(1188),金世宗两度召赴阙应对。
承安二年(1197),被金章宗召问养生、性命之道,对答称旨。
泰和七年(1207),元妃李氏,施道经二藏,分送王处一的圣水玉虚观和丘处机的栖霞太虚观。
大安元年(1209),应参政李术鲁之请,王处一迁住于北京华阳观,成为了金朝最重视的全真道首领,甚至比刘处玄、丘处机的影响更大。
有资料说他曾“奉敕主掌教事”(《甘水仙缘录》)。
蒙古忽必烈汗至元六年(1269),册封王处一为“玉阳体玄广度真人”。
王处一著有《云光集》、《西岳华山志》传世。
六、广宁子郝大通(1140—1212)郝大通,原名郝升,宁海人,出生于官宦之家,但年少丧父,自小侍奉母,至孝,喜爱读《易》,通阴阳律历之术,却不喜仕途。
大定八年(1168),师事王重阳,后改名磷,号恬然子,传大定十二年(1172)在岐山,遇上了神仙,就改名为大通,字太吉,号广宁子,自称太古道人,世称广宁真人。
大定二十二年(1182),郝大通到了真定(今河北正定),据说又与仙人相遇,被仙人传授了《易》的真正秘义,自此“为人言未来事不差毫发”。
后来,郝大通到了阳居观,升堂演道,远近来听者,常数百人。
明昌元年(1190),郝大通回到了宁海,最后,在宁海的先天观逝世。
郝大通开创了全真教“华山派”。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册封为“广宁通玄太古真人”,到了元武宗,更被加封为“广宁道玄妙极太古真君”。
郝大通著有《太古集》、《太易图》、《心经》等著作传世。
七、清静散人孙不二(1119—1182)孙不二,名富春,法名不二,号清静散人,人称孙仙姑,宁海人,马丹阳之妻,全真道“清静派”创始人。
大定九年(1169),出家事道,师从王重阳,得授天符云篆秘诀。
大定十五年(1175),居于洛阳风仙姑洞,广收门徒,创立“清净派”,于大定二十二年(1182)羽化。
孙不二主炼内丹,重视性命双修,并建立坤道修炼理论,是坤道丹法的创始人,被称为坤道丹法之祖。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被册封为“清静渊真顺德真人”,后被加封为“清静渊贞玄虚顺化元君”。
孙不二著有《孙不二元君法语》一卷、《孙不二元君传述丹道秘书》三卷传世。
声明:图片源自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