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虎牢关模式,三国杀系列武将?
武将一:陆逊
陆逊这个武将是三国杀游戏中大家都赞同的搅屎棍武将,拥有联营技能的他可以实现很多神级操作,甚至可以做到没有牌只依靠联营实现反杀,扭转战局让敌军的游戏体验非常气愤。可以说陆逊在三国杀游戏中深受玩家的喜爱,但是对于对手来说确是可以气吐血。当然陆逊的联营也不是能一直有所作为,毕竟神抽陆逊也是需要运气的。
武将二:卧龙诸葛
卧龙诸葛这个武将技能还是非常强大的,无论在攻守方面都属于排名比较靠前的了。但是这个武将让玩家敢到崩溃的就是他的台词太多,基本上属于让人气到吐血的那种。而且出牌时间周期太长,遇到一张五谷丰登的话玩家基本可以挂机去趟厕所回来发现也还没有结束。所以说这个武将登场后极容易引起玩家的反感,因为真的是很麻烦。
武将三:于吉
说起对阵麻烦来讲于吉这个武将也是让人崩溃气到吐血的武将了。于吉作为敌军出现是让人非常气愤的。于吉回合也是时间超长,毕竟他的蛊惑必须每个人进行猜测,一轮下来时间非常长,不但如此,他可以实现一轮接着一轮。就算再回合之外于吉也可以蛊惑,像无懈可击,闪,桃之类都可以进行,大大增加了游戏时间的进度。
三国杀三英战吕布规则?
玩法: 手牌数量: 游戏开始阶段为所有玩家发放初始手牌,数量分别为:先锋3张、中坚4张、大将5张、神·吕布8张。 选将阶段:每位联合军随机分配3名角色,按先锋、中坚、大将的顺序依次选择并亮出。 第一阶段 游戏开始后第一阶段,按先锋→神·吕布→中坚→神·吕布→大将→神·吕布的顺序依次行动。 每人还是揭2张牌 先锋 揭2张牌 出牌 神·吕布揭2张牌 出牌 中坚 揭2张牌 出牌 神·吕布揭2张牌 出牌 大将 揭2张牌 出牌 神·吕布揭2张牌 出牌 第二阶段(暴怒的战神) 当此阶段的神·吕布体力降至4点(或更低)时,神·吕布直接进入“暴怒的战神”状态――战斗进入第二阶段。神·吕布依然保留他当前拥有的牌,弃掉它判定区里的牌,如果神·吕布处于横置,重置之,然后体力回复至四点。当前玩家的回合即时终止(所有结算都终止),立即轮到神·吕布行动。 此阶段,按神·吕布、先锋、中坚、大将的顺序依次行动。 (撤退、重整) 撤退:联合军任意一员被神·吕布击破撤退,则该角色进入重整状态。 重整:神·吕布行动后轮到先锋角色行动,则所有重整阶段的武将减少一回合。若先锋正在重整,则由最靠近先锋的角色进行回合。重整阶段共6回合,每减少1回合时,重整角色回复一点体力,若体力回满则摸一张牌。 (重整第6回和时4血2牌还是死亡状态、从第7回开始复活,但不能行动,第8回合开始复活继续摸牌出牌) 复活:重整6回合后――体力为四的角色体力回满手牌两张(或体力为三的角色体力回满手牌三张),该角色重新进入游戏(在刚复活的那一回合不能行动,仅回到游戏中)。 特殊摸牌 有联盟军撤退(死亡)时,其他联盟军可选择是否从牌堆摸一张牌。按照当前行动顺序依次询问。(联盟军每人都可以重整摸牌1张) 武器重铸 虎牢关模式中,所有武器牌除了可直接装备使用外,还可直接进行重铸(效果同铁索连环重铸)。 胜负判定: 胜利条件:神·吕布胜利目标:联合军全体被击破。 联合军胜利目标:神·吕布被击破。 和局条件:含军争扩展包,则牌堆用完两次后和局。
三国杀虎牢关模式吕布手牌上限?
先大概叙述一下新模式的一些规则:
游戏开始后所有玩家分别获得手牌,此模式不是原先的每人4张,而是先锋3张、中坚4张、大将5张,而神吕布则是8张手牌。
游戏开始后神吕的血量在4血以上时,按照先锋→神吕→中坚→神吕→大将→神吕的顺序循环行动。
当神吕布体力降至4点或更低时,神吕布直接进入狂暴状态,战斗进入第二阶段。神吕布依然保留他当前拥有的牌,弃掉它判定区里的牌(这个很关键,乐直接解除)然后体力回复至四点。当前玩家的回合即时终止,立即轮到神吕布行动。此阶段按照神吕布→先锋→中坚→大将的顺序依次行动。
撤退重整:当联合军有1人被杀死后,其余联合军成员可选择获得1手牌,此人进入重整状态,时限为6回合,每回合回一血,血回满后,补一手牌,即4血武将回满4血补2手牌,3血武将补满血补3手牌,这个后文会提到。
2:新角色神吕布
① 神吕布的技能
状态1:最强神话(4血以上)
技能一:马术 锁定技,当你计算与其他角色的距离时,始终-1。
技能二:无双 锁定技,你使用【杀】时,目标角色需连续使用两张【闪】才能抵消;与你进行【决斗】的角色每次需连续打出两张【杀】。
状态2:暴怒的战神(4血以下或更低)
技能三:修罗 回合开始阶段,你可以弃一张手牌来弃置你判断区里的一张延时类锦囊(必须花色相同)。
技能四:神威 锁定技,摸牌阶段,你额外摸两张牌,你的手牌上限+2。
技能五:神戟 没装备武器时,你使用的杀可指定至多3名角色为目标。
纵观神吕布的技能,在4血以上时在原有吕布无双技能基础上,拥有了马超得-1马技能,这就使吕布在中坚不装-1马的情况下,吕布可以轻易的杀到任何一个联合军。当体力低于4血以下后,修罗可以避免神吕布被强乐,导致手牌丢弃而使自己陷入危险,神威技能也是一个相当强大的技能,不但每次可以多摸2张牌,还能使自己丢牌时保持手牌的充裕,增加自己的防御性,最后1个便是强力攻击技,等于1个基本强中的AOE,可谓相当强大。
② 神吕布对牌得使用
由于有神戟的技能,因此基本有武器就最好置换,或者留手里等待关键时候置换爆发,除了诸葛手上有很多杀在局势特殊的时候可以装上。
否则千万不要装备,不然如果状态2时的技能神戟不能使用的话,会对自己极为不利,对手可不会仁慈的浪费一张拆把你的武器给卸了。
三国归晋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触?
我对三国归晋感触颇多,但主要有以不几个方面。
其一,三国归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发展规律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客观实际。正象三国的开国君主曹操、刘备、孙权皆堪称英雄豪杰,奋斗一身却没能如愿。最终三国一归司马。这其实也并非不可思议,可以讲,假如最终不归晋的话,也会像归晋一样出现统一三国的朝代,这就是历史的客观性,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
其二,靠整体实力司马氏走向帝位。三国时期,魏国整体实力最强,司马家族篡权获得了最终胜利果实。公元263年,司马昭发起了魏灭蜀之战,打下成都,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炎篡位,曹魏灭亡。公元280年史称灭吴之战,逼进建业,孙浩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其三,靠人才司马氏撑控天下。三国初期,群雄争霸,英雄辈出,人才如云。但到了后期,无论是曹操,还是刘备或孙权皆忽视接班人的培养,致使人才匮乏。他们的后代大都是无能之辈。
如曹操的继承人比他本人能力相差甚远,而且骄奢淫逸,死的很早。之后的曹睿,直至最后的曹奐的能力尚不如曹丕。而蜀国刘备之后刘禅,既无能力,又无主见。吴国孙权之后孙浩也非治国之辈。都失去了统一中国的机会。但司马懿及其两个儿子都很有能力,逐渐夺取了最强大的魏国高位,其孙司马炎终修成正果。
其四,靠策略和政策优势顺利夺取和巩固政权。为了统一天下,司马氏采取了先打蜀汉后攻吴,因为蜀国国力最弱,内部又不团结,再加上先攻蜀,吴不会来救援,能一举拿下,旗开得胜。
攻下蜀国后,司马氏又用蜀国人来治蜀,收买人心,给攻打吴国提供了心理上的有利条件。
司马政权还把荆州的士族以及东州的士族全调去中央,留下益州的本土士族管理蜀国。这样一来,彻底解决了蜀国的士族政权体系问题和派系对立的问题。蜀国攻下后,吴国从整体实力上,便无法与晋对立,拿下吴国也成了囊中之物。
由于这些好的策略和政策,司马政权得到了各阶层人士的支持和拥护,为晋国新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三国归晋的感触和看法。
是因为手下没有出色的谋臣和武将吗?
袁绍出生豪门,四世三公,声名显赫,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绍身长貌伟,豪气冲天,俊杰三千,皆依附门下!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袁绍为总盟主,带领群雄,叱咤风云,把董卓赶出了洛阳,堪称英豪!
他主要是,官渡之战,一蹶不振。官渡战争一开始,双方悬殊太大,袁绍七十万大军,连绵两百于里,粮食充足,冀,幽,青,并,四州由儿子和亲信镇守,后方稳固。并且地理上也占了优势。战略上是绝对优势的。
反观曹操,七万人马,粮草不足,后方空虚,许昌政局不稳,西凉马腾,荆州刘表,江东孙策,都严重威胁着曹操后方,战略上曹操处于劣势。
从以上分析,袁绍稳操胜券!
然而,由于袁绍主观上一系列的错误,丧失了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地位,结果惨遭失败。曹操成了以少胜多的英雄。
什么原因呢?诸葛亮总结了,袁绍失败的原因很多,但主要一点就是“人谋”的失败,就是不善于用人!
用人的谋划正确,劣势可以变优势。人的谋划失误,优势就变成了劣势,人是决定一切的主要因素,而袁绍恰恰忽略了人才的因素,所以官渡之战就是如此。
曹操善于尊重人才,正确使用人才。而袁绍却没有曹操的见识,他认识不到人才对于他事业成功的重要性,他只知道地广人多,兵精粮足,靠自己雄厚的家底,这显然是不行的。
第五回中,公孙瓒把刘备介绍给袁绍时,袁绍骄横的豪门骄横气就出来了,本来就看不起刘备,听说是皇室后代,才让在末尾摆个座。
另外,关羽请战的时候,袁绍极度看不起关羽,“你一个步弓手,还敢请战?打出去!”觉得丢脸了,作为总盟主,不能正确识人才,用人才,没有远见卓识,没有大局观,他的人才观就是有问题的。
但是,从表面上看,袁绍虚心待人,礼节下士,广泛的招揽人才,河北名士多在他的帐下。文: 沮授,田丰,审配,逢记,郭图,辛毗……武: 颜良,文丑,张郃,高览,……可以说谋士猛将如云。
袁绍帐下人才济济,沮授田丰都有远见卓识,所献计献策皆是良策,又忠心不二,可惜,不为袁绍重用。许攸才智过人,只是有点贪财,如果扬长避短的话,也不至于把许攸逼到曹操那里去,以至于后来失了乌巢,至官渡败。
袁绍志向大,智术却短,遇到事情犹疑不决。在曹操攻打吕布时,他完全可以取许昌,但他按兵不动。当曹操打刘备时,孙乾求救,他不出手相救。此时许昌空虚,田丰力劝袁绍出兵,袁绍却因为小儿发病,弄得自己憔悴不堪,决意不发病。
大好机会白白错过,后田丰愤怒万分,哀叹大势已去!后反而被袁绍下了冤狱。
沮授见袁绍刚愎自用,不纳善言良计,就知道袁绍必败,多说无益,散尽家财,愿战死报效主公。但还是冒死进言。
当关羽斩了颜良,袁绍命文丑领十万大军渡河追杀曹操,沮授就认为不可,应该“留屯延津,分兵官渡。劝不能轻易渡河,万一发生什么,都回不来了!”
而袁绍却认为沮授,“迟缓军心,有妨大事。”他不会根据敌情变化,非一意孤行,所以,沮授内心是悲哀的。
在官渡决战时,沮授还是正确分析敌我战况时局,可惜袁绍不采纳。反观曹操,积极防御,兼听谏言,终于捕捉到有力战机,劫了袁军粮草。可惜,袁绍派过去担任粮草重任的是“性刚好酒,军士多畏”的淳于琼。误了大事。
后来,袁绍死后,曹操在平定河北的时候,曾喟然长叹 :“河北义士,何其如此之多也,可惜袁氏不能用。若能用,我可不敢觊觎这地方啊!”
袁绍,帐下人才济济,献良策计谋者甚多,而袁绍却不用,所以人们说袁绍,“能聚人,不能用人!”“得士者昌,失士者亡!”袁绍灭亡是必然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