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战神银角狰的鬃毛怎么获得,究竟是怎样的世界?
真实的《西游记》,究竟是怎样的世界?
这个问题有点空洞,范围太大了,可以把这个问题转化成两个小问题。
一个问题是:西游世界的地理环境是怎么样的。第二个问题是:西游世界里都生活着什么样的人。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西游世界的自然环境,从上到下分成三界,分别是天界、凡间和幽冥界。天界指的是玉皇大帝等神仙居住的地方,凡间指的是普通人类和动物生活的地方。凡间又叫四大部洲或者水元下界。四大部洲这种叫法是西游记开篇的时候,以旁白的形式说出来的。水元下界这种叫法是东海龙王敖广找玉皇大帝告状时说出来的。幽冥界指的是地府,也叫冥界。
1、天界
先说说天界的自然环境吧。天界又细分成三十三重天,每一重天都有自己的名字。但西游记原著中,只有三重天提到了名字。
一、第九重天,玉皇大帝的居所,凌霄宝殿在第九重天上,但具体的名字,西游记这本小说没写,其他的书籍上虽然提到过,但不算数。
二、第三十三重天,这重天叫做离恨天,是太上老君掌管的地方,兜率宫就在这重天中。
三、上清天,这重天是元始天尊掌管的地方,他的住宅弥罗宫就在这重天中,但原著没有说上清天是第几重天,这里咱们也就不猜了。
四、天河,天河就是银河,是天界的一条大河,说是河,其实范围非常大,应该是一片海洋。
2、凡间
凡间包括了四大部洲和四海所在的范围。准确说,凡间指的是太阳和月亮能够照得到的地方。天界因为太高,超越了星空,所以太阳月亮是照不到天界的。比如孙悟空出生的时候,千里眼和顺风耳把他的出生过程报告给玉帝。
玉皇大帝说,下方之物受日月之精华,不足为意。从这句话的语境可以判断出,太阳和月亮的光芒照射不到天界上面。这个解释有点困难,用科普的方式解释一下,天界和人间不在一个宇宙里。是彼此平行独立的宇宙。因为这个原因,神仙从仙界到凡间才叫下凡,而凡人修炼有成进入天界才叫飞升。
所谓飞升和下凡,其实可以理解成虫洞穿梭。当然我知道这个比喻是不准确的,但也想不到更好的例子,所以将就看吧。
凡间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四大部洲,另外一部分是四大海洋。
四大部洲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四大海洋分别是东海、西海、南海、北海。像不像说废话,虽然我也认为是废话,但这就是原著中的记载,如果我不说,肯定有些小朋友不知道。这八块地方是人间的主要板块,除了这些外,还有十洲三岛。
其实,十洲具体是哪十个洲,原著中没说,但却说了一个更神圣的地方——花果山。原著中说花果山是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听着有点迷糊吧,其实用现在汉语解释是,花果山是十洲三岛的发源地。也就是说花果山是十洲三岛的根基。如果用地理大陆板块的说法。十洲三岛这些地方,都和花果山在一块大陆板块上。
而且花果山的形成时间更早。那么问题来了,花果山是什么时候形成的呢。原著中说,花果山是鸿蒙初判而成,也就是说,开天辟地的时候,花果山就诞生了。所以与其朝拜十洲三岛,不如朝拜花果山吧。
3、幽冥界
提到幽冥界,有些小朋友比较懵,其实就是冥界或者叫地府。幽冥界和人间的分界线是鬼门关。这道关隘上有一块牌匾,牌匾上面写七个金字“幽冥地府鬼门关”。原著第十回,唐太宗梦游地府的时候看见的。
凡间和幽冥界的通道有很多。原著第三回,孙悟空被鬼差勾走的时候,他来到一座城,城墙上挂着一块铁牌,牌子上写“幽冥界”三个大字。看见没,孙悟空和唐太宗看见的完全不同,难道他们去的地方不一样吗?当然不是,从后文中见到的十殿阎王都是一样的,可以知道他们去的确实是一个地方,只不过是从不同的门进去的。孙悟空是从东胜神洲的门进去的,而唐太宗是从南瞻部洲的门进去的。
所以,原著中提到的阴阳交合之处,指的是凡间界和幽冥界重合的地方,用科普的方式说,就是两个平行宇宙重合的地方。这个重合和飞升那种虫洞又有些不同。飞升和下凡的通道是临时打开的,是不稳定的,而鬼门关这种地方是稳定的,持续打开的。可以理解生活中的神秘地方,比如百慕大三角这类神秘地方。当然,这也是类比,肯定不对,之所以这么说,方便小朋友理解。
扯远了,继续说幽冥界的自然环境吧。幽冥界的环境总共分成九个部分
一:鬼门关,从凡间界进入幽冥界的入口。鬼门关至少有四个,四大部洲,每一个洲都有一个。东胜神洲的鬼门关只写着“幽冥界”三个字,而南瞻部洲的鬼门关写“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字。上面已经说过了,这里就不重复了。
二:街道,这条街道把鬼门关和森罗殿连接在一起。因为鬼门关有很多个,所以连接的街道也有很多条。
三、森罗殿,地府的办事处,只有一座。十殿阎王、判官等人都在这里办公。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的翠云宫应该也在森罗殿里。森罗殿不是只有一座大殿,而是很多座大殿组成的建筑群。
四、幽冥背阴山,和森罗殿一样,背阴山也不是一座山,而是一条山脉。原著说,山上有山峰、山岭、山涧、山洞。因为山岭是两座山峰中间的缓冲地带,所以可以推出,背阴山不是一座山。
五、十八层地狱。原著中说,十八层地狱在背阴山后面,很多人认为十八层地狱,像塔或者楼房一样,分成十八层。但根据原著中的描写,十八层地狱都在地面上。并没有上下层的关系。可以理解为,把一片地分成十八个不同区域,每一个区域设置一种刑罚。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十八层地狱相当于一个城市,而每一个地狱相当于这座城市的独立地区。
但其实城市和区这个比喻不恰当,毕竟幽冥界非常地广大,所以十八层地狱相当于一个国家,而每一个地狱相当于一个省。可以想象,每个省执行一种刑罚,那是多么壮观的场景啊。
六、奈何桥,走过十八层地狱后,就到了奈何桥。原著中的奈何桥分成三座桥,分别是金桥、银桥和破桥。地位高的人能够同时看到三座桥,比如唐太宗,但普通人只能看见一座破桥。如果是忠臣死后应该能看见两座桥,一座他自己走的银桥,一座普通人走的破桥。
原著中,奈何桥上没有孟婆,只有桥梁使者,因为没有孟婆自然也没有孟婆汤了。所以,如果小朋友在看别人解说西游记,说猪八戒变成猪,是因为忘记喝孟婆汤把小姨吓着了,小姨撒手把他摔死了。这种话就不要信了。倒不是说编得不好,而只是说不符合原著小说。
从金桥、银桥上走,桥面非常地宽阔,而且很平稳。和地面一样靠谱,而且有幢幡接引。幢幡应该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有这东西在,不会被鬼差为难。而走破桥就惨了,桥面很窄,跟独木桥差不多,而且非常滑,如果不小心,就会掉到河里。河水非常的急,掉下去,肯定玩完。所以啊,无论现实还是小说,有钱有地位才能更好地生活,平民老百姓连自己的安全都保障不了。
七、枉死城,走过奈何桥后,进入枉死城。这座城,只有遭横祸死去的人才会进入,如果是老死或者因为疾病死去的人,应该不会进入枉死城的。
冤魂进入枉死城后,只有花买路钱买路这一条出路。除此之外没有办法。贵为李世民,又有崔判官和朱太尉保护,进入枉死城后,不还是得按照规定花买路钱吗?当然,李世民是赊账的。他借人间相良的钱。这个相良也是个奇葩,在人间活好好的,有事没事给自己烧点纸钱。
李世民借一库银子买路,通过了枉死城。虽然西游记原著中没明确说明,但通过理解和推理,能够推理出来,普通人通过枉死城的办法。要么等阳间的人给烧纸钱,花钱买路。要么在这里死等,等500年后天劫到了,被天劫劈死灰飞烟灭。
八、平阳大路,这条大路把枉死城和六道轮回门连接在一起。
九、六道轮回门。走出幽冥界的办法。这里面有六道门,第一道门连接天庭,从这里走出去,直接成仙,第二道门、第三道门、第四道门、第五道门都是连接凡间界,从这些门走出去后,都重生做人,只不过富贵程度不同,后面详细说。第六道门是鬼道,这道门应该连接九幽之处。
至于九幽是什么地方,原著中没说,但须菩提祖师曾经吓唬孙悟空,说如果他说是自己的徒弟,他会把孙悟空神魂贬在九幽之处。从这里可以知道,这个地方很可怕,至少比幽冥界可怕多了,否则须菩提祖师也不会用这个地方吓唬孙悟空。
说完三界的自然环境,该说说三界里面的人文环境了,西游世界里都生活着什么样的人
1、天界
天界中生活的人叫做仙人,仙人又分为天仙、地仙、神仙、人仙、鬼仙。天界的神仙按照洞府分成上八洞、中八洞、下八洞三个类别。
上八洞仙人有:三清、四帝和太乙天仙等仙人。孙悟空修成的是太乙金仙,属于太乙天仙中的一员。
中八洞仙人有:玉皇、九垒和海岳神仙,海神指的是四海龙王和江河龙神和水神,岳指的是山神。
下八洞仙人有:幽冥教主、注世地仙。各宫各殿大小尊神。幽冥教主指的是地藏王菩萨,注世地仙不是生活在地面上的神仙,而是五种仙人中,排名第二的地仙。大小尊神,指的是有仙籍并且在天庭有俸禄的神仙。
当然还有一种分类方法:三清、四帝、五老、六司、七元、八极、九耀、十都、千真万圣。
2、凡间界
凡间界的领导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人间帝王、佛界、散仙和妖王。
一、人间帝王
人间帝王这个没啥好说的,就像李世民一样,打下一片地盘,建立一个政权,他就是王了。西游记原著中明确写出十四位君王。最古老的王国应该是傲来国,西游记开篇就提到这个王国,因为花果山就在这个王国里。
排名第二的王国是东土大唐国,这个大家都知道。剩下的十二个王国在西游记原著第一百回,李世民查看通关文牒时看见的。文碟上盖着国王的御玺。这十二个国家分别是: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
这里面比较特殊的是狮驼国,因为这个国家不是由人类组成的,而是由妖精组成的。国王是金翅大鹏鸟。另外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这三个地方也比较奇怪,虽然他们没有成为国家,但却享受着国家的待遇。这种应该算作城邦,类似于雅典、斯巴达等。虽然没有国家的称谓,但已经有国家的实质了,是一个独立的政权,所以他们才有资格把大印盖在通关文碟上,退一步说,如果他们没有资格,绝对不会在通关文碟上盖印的,否则让其他国家知道,一定会攻打他们的。
二、佛界
佛界指的是西牛贺洲大雷音寺,首领是如来佛。
三、散仙
说是散仙,也并不都是散仙,但为了分类方便,就这么叫吧。这类包括:黎山老母、须菩提祖师、镇元子、观音等神仙。另外还包括人曹官魏征,虽然他只是人仙,但却在天庭有仙籍。黎山老母出现在原著第二十三回,四圣试禅心时出现的。这四位圣人分别是:黎山老母、观音、文殊、普贤四个人,黎山老母变成了妈妈,观音、文殊、普贤都变成了女儿,从这里可以知道,黎山老母的地位一定比三位菩萨的地位高。
原著中给一段判词:“黎山老母不思凡,南海菩萨请下山。普贤文殊皆是客,化成美女在林间”。观音菩萨明明是佛派的仙人,为什么要单独拿出来呢,因为观音菩萨有自己的地盘,南海珞珈山潮音洞。五台山的文殊菩萨、峨眉山的普贤菩萨也属于这种情况。
四、妖王
说到妖王,这个得分成两部分来说,一部分是孙悟空被如来镇压之前,一部分是被唐僧放出来之后。
(1)孙悟空镇压之前
孙悟空被如来镇压之前,西游记原著中最大的妖王是孙悟空。他的总部聚集在花果山中。手下又有七十二洞妖王。而且还有六个结拜哥哥。毫不夸张地说,那个时候的孙悟空几乎统一了人间妖界。
在西天取经的时候,遇见最厉害的一伙妖怪是狮驼岭三妖。这三妖分成两个部分,老大狮子精和老二白象精住在狮驼岭,老三大鹏鸟住在狮驼国。对,就是盖在通关文牒上狮驼国印的狮驼国。
看这妖怪建立的国家多成功,他建立的妖精政权已经被人间帝王承认了。而且西天佛界甚至天庭玉帝都默许。如果玉帝不同意或者如来不同意,在检查通关文牒的时候,发现这个狮驼国,必定派兵镇压。然而并没有。所以说狮驼岭三妖一定是取经时代最厉害的妖魔了。
但就算这么厉害,它们跟巅峰时候的孙悟空比,还是差很多。狮驼岭加上狮驼国一共有妖怪四万七千个。数量和孙悟空当弼马温的时候,花果山的猴精一样多。但孙悟空手下还有七十二洞妖王呢?每一个妖王至少有一万妖精。独角鬼王也有一万妖精。
把所有妖怪加在一起至少有七十八万妖怪。想想恐怖吧。可以说这个时候孙悟空手下的妖怪数量是狮驼岭妖怪数量的16倍以上。多么恢弘壮观的景象啊。你说拥有百万妖精的孙悟空如果不去招惹天庭,而只是在凡间称王,我想他一定能统一凡间妖精界的。更何况孙悟空还有六个结拜兄弟呢,虽然这六位哥哥不敢帮助孙悟空对抗天庭,但收拾凡间的妖精,还不是手到擒来。
就是孙悟空被镇压五百多年,花果山妖怪联盟的实力也足以和狮驼岭三妖抗衡,当然我说的是数量上,而不是背景,毕竟大鹏鸟是如来亲娘舅,这层关系太硬了,孙悟空是比不过的。
(2)孙悟空西天取经
孙悟空西天取经的时候,凡间界有多少妖王不知道,但他在取经途中一共碰见25个有地盘的妖精。当然,孙悟空自己碰见23个,唐僧碰见24个。
其实,唐僧单独碰见的是两界山附近的三个妖精,分别是:熊山君、特处士、寅将军,其中,熊山君是一只熊罴精,也就是棕熊成精,特处士是野猪成精,寅将军是老虎精。
剩下的妖精都跟孙悟空交过手,其中有一个特殊的妖精六耳猕猴,其实就是孙悟空自己了,他的洞府在花果山水帘洞,为什么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这个高石溪在之前的文章里讲过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一找。
剩下25个妖精和洞府分别是:
一、黄花观的百眼魔君蜈蚣精;
二、黄风岭黄风洞的黄风怪,这货是灵山脚下的黄毛貂鼠成精;
三、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的红孩儿;
四、乱石山碧波潭的九头虫,他是万圣龙王的女婿,也是小白龙的情敌。当然这是杨洁杜撰的剧情,原著中小白龙和万圣公主没有交集,从来都不认识。九头虫也不是长九个蛇头的蛇,而是长九个鸟头的鸟。原著中这么形容九头虫【毛羽铺锦,团身结絮。方圆有丈二规模,长短似鼋鼍样致。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第六十三回】
五、竹节山九曲盘桓洞的九灵元圣,九头狮子精,一招秒杀孙悟空。
六、小西天小雷音寺的黄眉大王,他是弥勒佛的童子。
七、翠云山芭蕉洞铁扇公主,牛魔王的媳妇,按照道理说,她是铁扇仙,应该有仙籍,但因为是牛魔王的媳妇,所以也算妖王了。
八、积雷山摩云洞的牛魔王和玉面公主。玉面公主是个狐狸精。
九、金兜山 金兜洞的独角兕大王,他是太上老君的青牛精,青牛不是牛而是“兕”一种类似犀牛的瑞兽。
十、狮驼岭的三个妖精,狮子精、白象精和大鹏鸟;
十一、毒敌山琵琶洞的蝎子精。这是一个狠角色,连如来都敢蜇;
十二、黑风山黑风洞的黑熊精;
十三、福陵山云栈洞的猪八戒,因为他在取经的时候也算一难,所以也算妖精了
十四、流沙河的沙僧;
十五、鹰愁涧的白龙马;
十六、黄风山黄风岭黄风洞的黄风怪,本体是黄毛貂鼠偷吃琉璃盏内的清油成精。
十七、碗子山波月洞的黄袍妖,他是二十八星宿的奎木狼,宝象国的公主是披香殿的玉女,她和奎木狼产生爱情,所以先下界投胎成人,奎木狼等她长大了,下凡当妖精和她当了十三年夫妻。
十八、平顶山 莲花洞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
十九、压龙山的狐阿七大王;
二十、乌林子的狐妖老奶奶;
二十一、白虎岭的白骨精;
二十二、车迟国的虎力大仙、鹿力大仙、羊力大仙,其实是老虎精、鹿精和羊精。
二十三、解阳山破儿洞有落胎泉的如意真仙(牛魔王弟弟)
二十四、豹头山虎口洞的黄狮精,他是九灵元圣的孙子,电视剧里演他是个不偷不抢,花钱买东西的好妖怪。但其实是个喜欢劫色的妖精,原著中说【那妖猛地叫道:“二哥,我大王连日侥幸。前月里得了一个美人儿,在洞内盘桓,十分快乐。——第八十九回】
3、幽冥界
一、元首,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居住在翠云宫;
二、十殿阎王,分别是:一殿秦广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宋帝王、四殿卞城王,五殿阎罗王、六殿平等王、七殿泰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忤官王、十殿转轮王;
三、五方鬼判,首席判官崔珪,其他的没交代;
四、鬼差,鬼差有朱太尉、马面、牛头、桥梁使者、众鬼卒
我是高石溪,感谢关注、留言、转发。
西游记中有哪些明明是谣言?
太多了,由于吴闲云的《煮酒论西游》和各种营销号阴谋论的广泛流传,使得西游记成为四大名著中谣言最多的一个,我这里来列举几个。
1、孙悟空连南天门都没进都不知道是谁搞出来的谣言,而且这种没含金量的谣言还那么多人信。原著中孙悟空是从三十三天上的兜率宫一路打到了凌霄殿外通明殿里,这要是没打进南天门,那整个天庭都在南天门外了。
而天庭的守备也只差王灵官+三十六雷将这最后一道防线,就全线崩溃了,正因为如此,天庭去找如来求救时才说到“事在紧急”,而如来到来时,孙悟空已经在雷将中“耀武扬威,卖弄精神”了,雷将明显快撑不住了。南天门对于孙悟空,那不就是自己后院吗?
2、天庭放水又是一个非常出名的谣言,以前在我的文章中已经说过很多次,这里就在说一遍,西游记前七回是标准的爽文套路,在这七回中,孙悟空一共和天庭发生过三次大战,其中大胜七次、上风一次、平手一次、战败两次。先后与巨灵神、哪吒、九曜星、李靖、四大天王、二十八星宿、十二元辰、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东西星斗、南北二神、五岳四渎、普天星相、木叉、二郎神、梅山兄弟、太上老君、兜率宫丁甲、王灵官、三十六雷将、如来佛祖交锋。取经之时,玉帝认为只要孙悟空无事便好,李靖为此记恨了五百年,奎木狼是孙悟空打怕的神将,众雷将见到孙悟空吓得躬身控背,你管这叫放水?以为是在争夺奥斯卡小金人呢?
当年行者大闹天宫时,玉帝曾封天王为降魔大元帅,封哪吒太子为三坛海会之神,帅领天兵,收降行者,屡战不能取胜。还是五百年前败阵的仇气,有些恼他,故此作怒。
好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门里,唬得个庞刘苟毕躬身,马赵温关控背,俱道:“不好了!不好了!那闹天宫的主子又来了!”
至于所谓天庭神仙很多是截教的弟子,所以出工不出力的说法,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没有一毛钱关系,两本书并非续书关系,更非一个作者,完全不能互相论证,难道能用金瓶梅来论证水浒传中的西门庆没有在狮子楼被武松打死?
在《西游证道书》中评价如来对天庭有再造之功,再造之功是什么意思,阴谋论者是不会懂得。
如来领众神之托曰:“今欲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证道本夹批:可谓再造之功。】
3、猪八戒出工不出力,是深藏不露的大高手猪八戒是被作者都钦定没什么本事的角色,不知道怎么被吹起来,真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三打白骨精部分,旁白评价八戒没什么大本事:
八戒、沙僧虽【没甚么大本事】,然八戒是天蓬元帅,沙僧是卷帘大将,他的威气尚不曾泄,故不敢拢身。
宝象国一回中,旁白二十个猪八戒和沙僧也打不过黄袍怪(奎木狼),即使有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暗中相助,和黄袍怪一战犹如同鬼门关回来一般。
却说那八戒、沙僧与怪斗经个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你道怎么不分胜负?【若论赌手段,莫说两个和尚,就是二十个,也敌不过那妖精】。只为唐僧命不该死,暗中有那护法神祇保着他,空中又有那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助着八戒沙僧 。
孙悟空对八戒的评价,沙僧对自己和八戒的评价——放屁添风:
行者道:“兄弟,你虽无甚本事,好道也是个人。【俗云放屁添风】,你也可壮我些胆气。"八戒道:"也罢也罢,望你带挈带挈。但只急溜处,莫捉弄我。”
沙僧道:“说那里话!都是大家有益之事,【虽说不济,却也放屁添风】。”
孙悟空不过随手一按,就令猪八戒怎么挣脱都挣脱不开,这一拳要是打到脑袋上,怕是猪脑都给打出来。
八戒、沙僧也都要躲,被行者左右手扯住他两个道,“兄弟们,不要怕得,我和你认他一认,看是个甚么妖精。”八戒道:“可是扯淡!认他怎的?众官躲了,师父藏了,国王避了,我们不去了罢,炫的是那家世!”【那呆子左挣右挣,挣不得脱手,被行者拿定多时】。
此外,猪八戒和沙僧双战灵感,三人在水底下斗经两个时辰,不分胜败,猪八戒“料道不得赢他”。这是猪八戒自己的内心想法,说猪八戒演戏的,演到连自己都骗?
还有对阵青狮时,脑袋差点被青狮砍了,拿生命演戏?如此敬业是打算评选奥斯卡小金人吗?
原来八戒耳大,盖着眼皮,越发昏蒙,手脚慢,又遮架不住。拖着钯,败阵就走。被老魔举刀砍去,几乎伤命。幸躲过头脑,被口刀削断几根鬃毛。
4、九齿钉耙强过金箍棒认为九齿钉耙比金箍棒的依据无非是黄狮精盗走三样兵器后开了一场钉耙会。但这不过是黄狮精的个人喜好问题罢了,沙僧的降妖宝杖在原著中是如擀面杖样的乌油黑棒子,金箍棒就不必说了,钉耙放中间,左右各一根棍棒,所以才叫钉耙会,并不是因为九齿钉耙有多强。
至于九齿钉耙的威力么,猪八戒曾用九齿钉耙全力一击打猴头,结果自己被震得手麻脚软,难道这就是所谓“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的无敌神器?
行者闻言,收了铁棒道:“呆子不要说嘴!老孙把这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那怪真个举起钯,着气力筑将来,扑的一下,【钻起钯的火光焰焰,更不曾筑动一些儿头皮】。唬得他手麻脚软,道声“好头!好头!”
如果拿太上老君制造去充逼格,那金角用的七星剑就是西游记第一神兵利器了,毕竟那是太上老君自己用来炼魔的。
再来看看金箍棒的威力,东海龙王、猪八戒、揭谛的各自评价:
老龙道:“莫说拿,莫说拿!那块铁,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
八戒慌了道:“那个哭丧棒重,擦一擦儿皮塌,挽一挽儿筋伤;若打五下,就是死了。”
揭谛道:“你不知。他有一条如意金箍棒,十分利害:打着的就死,挽着的就伤;磕一磕儿觔断,擦一擦儿皮塌哩。”
配合孙悟空的神力,战绩彪炳,可谓是应了“挽着些儿就死,磕着些儿就亡,挨挨儿皮破,擦擦儿筋伤”的设定,强如哪吒被打一棒打得不能负战,而大部分妖怪肉身挨棒子一下都死得很惨,极少有全尸的,当头打甚至把现了原型的六耳猕猴当场打死。
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孙大圣忍不住,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
哪个威力更大,还用多说?
5、天蓬元帅地位崇高,实力强悍网上常常流传一种说法,天蓬元帅是紫薇大帝麾下北极四圣之一,位高权重,但这里要说清楚,西游原著中的天蓬元帅猪八戒和北极四圣没半点关系,首先北极四圣是宋代神霄派的神仙,神霄派在西游记成书的明代已经是老黄历了,按照北极四圣的设定天蓬元帅和真武将军都是紫薇大帝的下属,但明代真武香火极为旺盛,已经被升格为和紫薇大帝同级别的神仙,西游记真武一个人负责北俱芦洲,南赡部洲两个大洲的降妖伏魔工作,所谓北极四圣已经不存在了。
猪八戒自述往事"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也就是说,老猪的前身只是水神,一个天河宪节,并不是什么北方四圣。
至于实力如何,反正是比孙悟空差得远,如果天蓬元帅比孙悟空强,玉帝何必舍近求远去灌江口调二郎神?高老庄一回中,猪八戒对孙悟空说“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因此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天蓬元帅参与了围剿花果山之战,属于被孙悟空分身法击败的十万天兵天将之一;另一种可能是孙悟空从三十三天上的兜率宫打到通明殿时期遇到的神将之一。
6、取经之时,随便一个童子、坐骑孙悟空都打不过孙悟空取经时连坐骑、宠物、童子都打不过,这个调调往往被一些人当成孙悟空实力下滑的证据,这种说法完全人云亦云,我们来看看孙悟空遇到的坐骑、宠物、童子以及相应的战况。
1、坐骑:共有狮猁王、青狮、白象、赛太岁、白鹿、青牛、九灵元圣七个,其中狮猁、赛太岁、白鹿都是主人如果来晚一点就死在孙悟空手下,青狮、白象被孙悟空打得叫外公,青牛拿着金刚镯确实厉害,除了孙悟空外,满天神佛同样没办法,但青牛没有用法宝差点被孙悟空打死。
那怪物喝一声,虚幌一枪,逃了性命,帅群妖收转干戈,入洞中将门紧紧闭了。
九灵元圣确实打不过,没啥好说的。
2、宠物:就两个,灵感大王和玉兔精,灵感大王自认孙悟空五合能打杀它,玉兔精被孙悟空打得脱衣服。
3、童子:共有清风明月、金角银角、黄眉五个,清风明月是镇元子的徒弟,并没有幻化成妖怪,被瞌睡虫轻松搞定;金角银角坐拥五件法宝被孙悟空玩成脓水。黄眉倒是真的强,虽然只是童子身份,却拥有正果,不但拥有两大超级法宝,而且纯武力表现还是整个西游记中最好的。在小雷音寺那回,孙悟空不敌两件法宝,武力对决也没讨到好,
综上、孙悟空遇到这类角色共有十四个,孙悟空不敌金刚镯青牛、九灵元圣、人种袋黄眉,其他九个即使拿着法宝也被孙悟空玩死。
7、真假美猴王一回中死的是孙悟空,活下来的是六耳猕猴这种无稽之谈都不知道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信,想问问,那个作者会那么无聊,内心那么黑暗,写到一半把自己的主角写死,让一个路人甲代替,作者从头到尾都没有混淆两个人物,孙悟空和六耳猕猴满世界找人辨明真假时,作者给孙悟空的代称是"这大圣",六耳猕猴则是"那行者",而从头到尾也都是"这大圣"先开口说话,然后"那行者"复述一遍。甚至作者可能是担心读者混淆,在阴曹地府那里,直接用了"那怪"来代称假悟空。到了西天,当如来道破六耳猕猴本象之后,原文连续三次改用"猕猴"来形容,除了恶意阴谋论者,无论如何也不该认为死的孙悟空。
【那猕猴】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如来道:"悟空休动手,待我与你擒他。"【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大众不知,以为走了,如来笑云:"大众休言,妖精未走,见在我这钵盂之下。"大众一发上前,把钵盂揭起,果然见了本象,是一个【六耳猕猴】。
8、唐僧是刘洪私生子、红孩儿是太上老君私生子均是吴闲云发明,广为流传的阴谋论。先说唐僧那个,“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这一回是清朝才加进去的,并不属于明朝百回本西游记中的内容,因此存在时间的BUG,在这一回的开头直接表示陈光蕊中状元的这年是贞观十三年,唐僧都三十多了还是贞观十三年,是有神仙把时间冻结了三十多年还是李世民闲的没事,把这个年号用了三十多年没变动?真正的原因在于西游证道书的作者偷懒了,写的这段开场白,直接洗稿了百回本。因此在现代出版的西游记,基本上都是将这一回内容以“附录“为前缀,而不视作正文。
所以拿这段扯阴谋论是多么的滑稽,而证道书所加的唐僧身世,也绝对没有任何阴谋论的意思,原文中明明白白写着唐僧的声音和陈光蕊类似,而唐僧用舌尖舔舐祖母的眼睛,祖母的盲眼得而复明,批注者认为是“至孝所感,故应有此异事。”劝人向善的意味很重。
再说说红孩儿的,首先红孩儿是有牛的特征的,观音菩萨降服红孩儿时念金箍咒,书中是这么写“那妖精搓耳揉腮,攒蹄打滚”,显然,红孩儿是有蹄子,这不就是牛?至于三昧真火那是人家红孩儿在火焰山练成的,而太上老君用来练孙悟空的叫六丁神火,两者没有一毛钱关系。
9、七仙女是天庭公主这个应该是电视剧的锅,不少神话类影视剧把七仙女设定为玉帝和王母的女儿,其实在西游原著中对她们的称呼仅仅只是七衣仙女罢了。
一朝,王母娘娘设宴,大开宝阁,瑶池中做“蟠桃胜会”,即着那红衣仙女、青衣仙女、素衣仙女、皂衣仙女、紫衣仙女、黄衣仙女、绿衣仙女,各顶花篮,去蟠桃园摘桃建会。【七衣仙女】直至园门首,只见蟠桃园土地、力士同齐天府二司仙吏,都在那里把门。
甚至她们在见到孙悟空的时候,都直接下跪了。再有七个蜘蛛精也不见得有什么大本事,却敢去抢占七仙女在下界的浴池。七仙女也不去争执,试想七仙女若当真是天庭公主,七个蜘蛛精如何敢这般无礼。
土地道:“小神力薄威短,不知他有多大手段,只知那正南上,离此有三里之遥,有一座濯垢泉,乃天生的热水,原是上方七仙姑的浴池。自妖精到此居住,占了他的濯垢泉,仙姑更不曾与他争竞,平白地就让与他了。【我见天仙不惹妖魔怪】,必定精灵有大能。”
10、如来的地位远不及三清如来这些年被一些网文写成地位远不及三清,甚至还串联了封神演义,说如来的前身是通天教主的大徒弟多宝道人,且不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有,多宝道人也是多宝佛的前身,而非如来佛的。认为多宝是如来前身的依据是封神演义中的一句“多宝西天拜释迦”,这句话中的“拜”固然可以解释为“担任”,如“金台拜将”、“官拜元帅”,但要知“拜”做担任讲需要接职务,“释迦”是姓氏而非职务,如何能担任?所以此处的“拜”就是字面意思的“下拜”,如“童子拜观音”一般。而“多宝西天拜释迦”其实是《法华经》的典故:
尔时多宝佛、于宝塔中、分半座与释迦牟尼佛,而作是言:'释迦牟尼佛、可就此座。'即时释迦牟尼佛入其塔中,坐其半座,结跏趺坐。(见宝塔品)
如来的地位虽不及玉帝,但至少是与三清平起平坐的,如来将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后,玉帝传旨让三清、四御、五老等来同谢佛恩,三清、四御、五老各带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如来拜献。在等级森严的封建时代,地位高的拜献地位低的事情基本是不可能。
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跂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都捧着明珠异宝,寿果奇花,向佛前拜献曰:“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11、狮驼岭和狮驼国主导者是谁由于大鹏有个如来舅舅的身份,因此在各版西游记电视剧中,更喜欢突出大鹏,三魔中的老大青狮却往往被忽略,其实青狮是三魔中绝对主心骨,一旦青狮被擒,白象和大鹏都跟着要下跪投降。
大圣闻言,着力气蹬了一蹬,那老魔从空中,拍刺刺似纺车儿一般跌落尘埃,就把那山坡下死硬的黄土跌做个二尺浅深之坑。【慌得那二怪三怪】一齐按下云头,上前拿住绳儿,【跪在坡下哀告】道:“大圣啊,只说你是个宽宏海量之仙,谁知是个鼠腹蜗肠之辈。实实的哄你出来,与你见阵,不期你在我家兄心上拴了一根绳子!”
而狮驼岭的军事指挥权也是牢牢掌握在青狮手中,老二白象要调动兵马,必须先得到青狮的首肯。
老魔道:“贤弟不送之故,何也?”二怪道:“【你与我三千小妖】,摆开阵势,我有本事拿住这个猴头!‘’老魔道:“莫说三千,凭你起老营去,只是拿住他便大家有功。”
甚至,当大鹏入伙做了三弟之后,他的狮驼国也同样被划入了青狮的势力范围,在狮驼国发号施令的同样是青狮,青狮可以直接传令让狮驼国的小妖做事:
正讲时,又见小妖来报:“汤滚了。”老怪传令叫抬。众妖一齐上手,将八戒抬在底下一格,沙僧抬在二格。
12、大鹏法力高强,如来收拾大鹏很费劲大鹏是实力经常被高估的一个妖王,其实在小说中除了追逐中抓了孙悟空一个措手不及,整体表现实在不咋地,因害怕孙悟空厉害和青狮、白象结拜;孙悟空索战时,和白象一起装聋作哑,要跟孙悟空交战,得把狮驼岭剩余的三万多小妖都叫上,偷袭孙悟空还被躲过。
老魔道:“那行者早间变小钻风混进来,我等不能相识。幸三贤弟认得,把他装在瓶里。他弄本事,钻破瓶儿,却又摄去衣服走了。如今在外叫战,谁敢与他打个头仗?”更无一人答应,又问又无人答,都是那装聋推哑。
三魔闻说,即点大小怪,前前后后,【有三万多精】,都执着精锐器械,出洞摆开一个三才阵势,【专等行者出口,一齐上阵】。
那大圣正当悚惧,只听得耳后风响,急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一柄画杆方天戟,往大圣头上打来。大圣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
至于如来收拾大鹏很费劲还是吴闲云发明的说法,他在《煮酒谈西游》中说什么如来对大鹏极度重视,如果跟大鹏硬碰硬,灵山也要损失大半的谣言。看过西游记原著甚至电视剧的都知道,如来收狮驼岭三魔带上了西天豪华阵容不假,但实际战斗过程非常简单,文殊收走了青狮,普贤收走了白象,如来一指头秒了大鹏,何谈什么让灵山损失大半?这里对比一下如来收孙悟空,又是用计又是用手掌,还用了六字服帖才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显然比收大鹏麻烦得多。
至于如来那句“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他不得”指的是三魔整体很强,在孙悟空之上,而不是大鹏单体。
古代用语和现代不大一样,“那魔”、“那妖怪”在西游记常可以作为复数来用,例如前面孙悟空降伏青狮,原文是“那怪一齐叩头”,就是指三魔一个整体,往前翻车迟国中也直接用“那怪”来形容车迟国三力这个整体。我们直接看原文。
今至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象王、大鹏】,把我师父捉将去,连弟子一概遭迍,都捆在蒸笼里,受汤火之灾。幸弟子脱逃,唤龙王救免。是夜偷出师等,不料灾星难脱,复又擒回。及至天明,入城打听,【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师父连夜夹生吃了】,如今骨肉无存。又况师弟悟能悟净见绑在那厢,不久,性命亦皆倾矣。
毫无疑问,此处原文中“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师父连夜夹生吃了”是狮驼三魔这个整体,把“那魔”理解为大鹏单人的话,难不成孙悟空眼里是大鹏自己独吞了唐僧?换到如来那句话亦然。
13、七大圣与取经遇到的妖怪七大圣中除了孙悟空和牛魔王,其余都是昙花一现的高级龙套,除了在前几回漏了几次脸,后面并未在出场。但是一些网络小说喜欢脑补,比如认为青狮是狮驼王,白象是禺狨王,大鹏是鹏魔王,六耳猕猴是猕猴王、九头虫是蛟魔王,其实这些完全对不上。
狮驼岭三魔的排位青狮是老大,白象是老二,大鹏是老三。在七大圣中,鹏魔王是老三,狮驼王是老四,禺狨王是老六,完全对不上,总不至于再结拜一次?而且禺狨王是猴子,不是大象。
而九头虫是鸟,并非蛟,对不上,六耳猕猴和猕猴王除了都是猕猴外,也没有任何能对的上的地方。
14、沙僧的兵器各版西游记影视剧、动画都喜欢把沙僧的武器设定成月牙铲,但原著沙僧用的真不是这兵器,而是一根主体由木制,内部钻金的宝杖,材料是月宫中的梭罗仙树,吴刚伐下来一枝后由鲁班打造,杖重五千零四十八斤。灵感大王当初调侃猪八戒和沙僧半路出家,说猪八戒用的是庄园里偷来的锄地钉耙,沙僧用的则是擀面杖,沙僧听完之后自然反唇相讥,说明自己宝杖的来历。
妖邪使锤杆架住道:“你也是半路里出家的和尚。”沙僧道:“你怎么认得?”妖邪道:“你这个模样,像一个磨博士出身。”沙僧道:“如何认得我像个磨博士?”妖邪道:“【你不是磨博士,怎么会使擀面杖】?”沙僧骂道:“你这孽障,是也不曾见!这般兵器人间少,故此难知宝杖名。【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外边嵌宝霞光耀,内里钻金瑞气凝】。先日也曾陪御宴,今朝秉正保唐僧。西方路上无知识,上界宫中有大名。唤做降妖真宝杖,管教一下碎天灵!”
影视剧中对沙僧武器的失误,或许是因为和孙悟空金箍棒设定雷同了,虽说一个是铁质一个是木制但都是棍棒类的,并且沙僧自言宝杖“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活脱脱就是低配版的金箍棒,就观感而言,师兄弟三人都用不同的兵器自然更好一些。于是影视剧中沙僧用月牙铲反而快成了大多数人的印象了。
观音赐给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是观音哪里的?
被压了五百多年,孙悟空终于获得了自由。但是,自由是有代价的,那就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唐僧一个凡人,又比较唠叨,数落了悟空几句,悟空就跑去龙王那喝酒了。
为了让悟空听话,观音菩萨给了唐僧紧箍,骗悟空戴上了。悟空后来找菩萨算账,观音为了安抚他,给了他三根救命毫毛。
这三根毫毛与其他毫毛不同,因为十分坚硬。
孙悟空与金角银角交手时,被困在阴阳二气瓶中,他曾用到过三根救命毫毛中的一根。
即伸手浑身摸了一把,只见脑后有三根毫毛,十分挺硬,忽喜道:“身上毛都如彼软熟,只此三根如此硬枪,必然是救我命的。”
孙悟空拔下一根硬毫毛,变成了钻子,钻透了瓶子,自己也出来了。
这一段故事说明,观音菩萨给孙悟空的救命毫毛,十分硬,与众不同。为什么观音赐给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都很硬呢?
其实,我个人觉得,这个问题有点钻牛角尖了。
对野猪稍微了解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成年野猪背上的毛很硬,后脖子上的鬃毛也很坚硬。别说野猪,就是家猪,成年以后脖子后面的鬃毛也很扎手。
孙悟空不一样,它是猴子,虽然浑身都是毛,但是这些毛都很柔软,即便稍微硬一些,也不会十分坚硬。
而观音菩萨给的救命毫毛,与其他毫毛没区别,孙悟空自己也不知道在哪。他后来想用救命毫毛时,是“伸手浑身摸了一把”,才摸到救命毫毛在脑后。
试想,如果观音菩萨给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不和悟空身上的毫毛区分开来,孙悟空急用的时候,怎么找到呢?毫毛放在脑后边,即便颜色不同,也根本看不到,那怎么和其他毫毛分开呢?
一个好的办法,就是通过硬度来区分。这样的话,只要孙悟空伸手一摸,就知道在哪里了。即便悟空不知道毫毛位置,浑身摸一遍也算方便。
所以,只能说作者很聪明,他有生活经验。
如果非要用原著来解释,倒也能找到文字,来解释这个问题。
这三根救命毫毛,是观音菩萨的杨柳枝上的叶子所变。
菩萨将杨柳叶儿摘下三个,放在行者的脑后,喝声“变”!即变做三根救命的毫毛,教他:“若到那无济无主的时节,可以随机应变,救得你急苦之灾。”
柳叶相对于毫毛,自然是硬的。而且,观音菩萨的杨柳枝可不简单,她自己说过。
菩萨道:“当年太上老君曾与我赌胜:他把我的杨柳枝拔了去,放在炼丹炉里,炙得焦干,送来还我。是我拿了插在瓶中,一昼夜,复得青枝绿叶,与旧相同。”
观音菩萨的杨柳枝,放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烧了一天一夜,也没有烧为灰烬,只是烧到焦干。这就充分说明,杨柳枝很坚硬。杨柳枝坚硬,杨柳叶儿也不会软。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三根救命毫毛是坚硬的,也算是很自然了。
最后,有人说,观音菩萨给孙悟空的救命毫毛,很鸡肋,没啥用。这种说法不对,因为孙悟空证明过了,他用其中一根毫毛,钻透了阴阳二气瓶。
金角银角大王打得过孙悟空吗?
金角、银角那点低微本领,根本打不过孙悟空。说他们能打赢孙悟空的人,无非是电视剧看多了或者是为了吹捧太上老君。
金角、银角原是太上老君看炉的童子,后被观音大士借去,在平顶山为妖来给唐僧师徒增加劫难。
1.银角和猪八戒
那怪闻言,那里肯让?使七星剑,丢开解数,与八戒一往一来,在山中赌斗。有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八戒发起狠来,舍死的相迎。那怪见他捽耳朵,喷粘涎,舞钉钯,口里吆吆喝喝的,也尽有些悚惧,即回头招呼小怪,一齐动手。若是一个打一个,其实还好,他见那些小妖齐上,慌了手脚,遮架不住,败了阵,回头就跑。原来是道路不平,未曾细看,忽被蓏萝藤绊了个踉跄。挣起来正走,又被一个小妖睡倒在地,扳着他脚跟,扑的又跌了个狗吃屎;被一群赶上按住,抓鬃毛,揪耳朵,扯着脚,拉着尾,扛扛抬抬,擒进洞去。
银角和猪八戒赌斗二十回合不分胜负,随后猪八戒发起狠来拼命,银角就被吓住了,就让小妖一起上,猪八戒败阵被捉。
作者说:若是一个打一个其实还好,也就是说单打独斗的话,银角和猪八戒本领不会相差太多,至少猪八戒可以全身而退。
2.银角和孙悟空
他在山顶上看见,魂飞魄散,忽失声道:“几年间闻说孙行者,今日才知话不虚传,果是真。”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之志气,灭自己之威风?你夸谁哩?”二魔道:“孙行者神通广大,那唐僧吃他不成。”
银角看到孙悟空后就被吓怕了,认为唐僧吃不得了,后在小妖的劝说下决定计取。
这大圣正算计要掼,原来那怪就知道了,且会遣山,就使一个“移山倒海”的法术,就在行者背上捻诀,念动真言,把一座须弥山遣在空中,劈头来压行者。这大圣慌地把头偏一偏,压在左肩背上,笑道:“我的儿,你使什么重身法来压老孙哩?这个倒也不怕,只是‘正担好挑,偏担儿难挨。’”那魔道:“一座山压他不住!”却又念咒语,把一座峨眉山遣在空中来压。行者又把头偏一偏,压在右肩背上。看他挑着两座大山,飞星来赶师父。那魔头看见,就吓得浑身是汗,遍体生津道:“他却会担山!”又整性情,把真言念动,将一座泰山遣在空中,劈头压住行者。那大圣力软筋麻,遭逢他这泰山下顶之法,只压得三尸神咋,七窍喷红。
随后银角大王就用移山之术来压孙悟空。
许多人看到影视剧中孙悟空被压住出不去就认为孙悟空不如银角。其实不然,从原著来看,孙悟空完全就没有反抗,相当于逞能让银角去压。
孙悟空挑着须弥山和峨眉山飞奔,已将银角吓住,直到泰山压顶,孙悟空才被压住。值得一提的是,《西游记》讲述的是“三教合一”,须弥山、泰山和峨眉山分别代表释、儒、道,有这层意义,孙悟空自然难以逃出三山。
揭谛道:“你等原来不知。这压的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孙悟空行者。如今皈依正果,跟唐僧做了徒弟。你怎么把山借与妖魔压他?你们是死了!他若有一日脱身出来,他肯饶你?就是从轻,土地也问个摆站,山神也问个充军,我们也领个大不应是。”那山神、土地才怕道:“委实不知,不知。只听得那魔头念起遣山咒法,我们就把山移将来了。谁晓得是孙大圣?”
至于银角的遣山术,则是念动咒语后让山神、土地遣山,并非他自己有担山的能耐。
所以说,孙悟空被三座大山压住,是他自己逞能的后果,是他大意的后果。
他们两个战了有三十回合,不分胜负。
行者暗喜道:“这泼怪倒也架得住老孙的铁棒!我已得了他三件宝贝,却这般苦苦的与他厮杀,可不误了我的工夫?不若拿葫芦或净瓶装他去,多少是好。”又想道:“不好!不好!常言道:‘物随主便。’倘若我叫他不答应,却又不误了事业?且使晃金绳扣头罢。”好大圣,一只手使棒,架住他的宝剑;一只手把那绳抛起,刷喇的扣了魔头。
接下来就是孙悟空和银角正面交战,二人战了三十回合没分胜负,孙悟空暗喜,说那银角倒也能架得住自己棒子,可见孙悟空打银角是游刃有余。
后银角用幌金绳把孙悟空捆住,但被孙悟空变个锉就给锉断了。
他见面前无人,就弄神通:顺出棒来,吹口仙气,叫“变!”即变做一个纯钢的锉儿;扳过那颈项的圈子,三五锉,锉做两段,扳开锉口,脱将出来。
后孙悟空又被银角收在紫金葫芦中,但这葫芦就融化不了他,孙悟空用计逃了出去。
他曾告诉我说:不拘葫芦、净瓶,把人装在里面,只消一时三刻就化为脓了,敢莫化了我么?”一条心又想着道:“没事!化不得我。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放在八卦炉中炼了四十九日,炼成个金子心肝,银子肺腑,铜头铁背,火眼金睛,那里一时三刻就化得我?且跟他进去,看他怎的。”
后孙悟空将银角收入紫金葫芦中,银角过一会就化了。
那山上都是些洼踏不平之路,况他又是个圈盘腿,拐呀拐的走着,摇的那葫芦里漷漷索索,响声不绝。你道他怎么便有响声?原来孙大圣是熬炼过的身体,急切化他不得;那怪虽也能腾云驾雾,不过是些法术,大端是凡胎未脱,到了宝贝里就化了。
至此,孙悟空和银角的战斗结束。无论是武力还是神通或者是防御,银角都不如孙悟空。银角空有几件法宝,但都对孙悟空用处不大。
3.金角和孙悟空
金角拿着七星剑和孙悟空战了二十回合没分胜负,便让一群小妖帮忙,孙悟空用身外分身直接将他们秒杀。
这老魔与大圣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他把那剑梢一指,叫声:“小妖齐来!”那三百余精一齐拥上,把行者围在核心。好大圣,公然无俱,使一条棒,左冲右撞,后抵前遮。那小妖都有手段,越打越上,一似绵絮缠身,搂腰扯腿,莫肯退后。大圣慌了,即使个身外身法,将左胁下毫毛拔了一把,嚼碎喷去,喝声叫“变!”一根根都变做行者。你看他长的使棒,短的轮拳,再小的没处下手,抱着孤拐啃筋,把那小妖都打得星落云散,齐声喊道:“大王啊,事不谐矣!难矣乎哉!满地盈山,皆是孙行者了!”被这身外法把群妖打退,只撇得老魔围困中间,赶得东奔西走,出路无门。
随后,金角拿出芭蕉扇,扇出火来,孙悟空用避火诀避过,但担心那身外分身变的猴子被烧,所以收了法术。
大圣见此恶火,即也心惊胆颤;道声“不好了!我本身可处,毫毛不济,一落这火中,岂不是真如燎毛之易?”将身一抖,遂将毫毛收上身来。只将一根变作假身子,避火逃灾,他的真身,捻着避火诀,纵筋斗跳将起去,脱离了大火之中,径奔他莲花洞里,想着要救师父。
接下来银角和孙悟空又一次大战,金角打了三四十回合后败下阵去。
那老魔与大圣战经三四十合,天将晚矣,抵敌不住,败下阵来,径往西南上投奔压龙洞去。
金角找来舅舅狐阿七帮忙,狐阿七被孙悟空三四回合打败,后被猪八戒杀死。
两个在山头一来一往,战经三四回合,那怪力软,败阵回走。
随后金角大王与猪八戒和沙僧大战,不敌后逃跑,被孙悟空用玉净瓶收走。
那老魔见伤了他老舅,丢了行者,提宝剑就劈八戒。八戒使钯架住。正赌斗间,沙僧撞近前来,举杖便打。那妖抵敌不住,纵风云往南逃走。八戒、沙僧紧紧赶来。大圣见了,急纵云跳在空中,解下净瓶,罩定老魔,叫声:“金角大王。”那怪只道是自家败残的小妖呼叫,就回头应了一声。飕的装将进去……
在平顶山这一难中,孙悟空无论智慧还是实力都完胜金角、银角大王。
金角和银角虽有五件法宝,但都对孙悟空没用。紫金葫芦和玉净瓶化不了孙悟空,芭蕉扇扇的火被孙悟空避开,七星剑伤不了孙悟空,幌金绳被孙悟空变个锉给锉断。
也正是在这一难后,孙悟空才知道取经的劫难是观音菩萨设定,难怪在后面的劫难中动不动就去请帮手。
老君道:“不干我事,不可错怪了人。此乃海上菩萨问我借了三次,送他在此托化妖魔,看你师徒可有真心往西去也。”大圣闻言,心中作念道:“这菩萨也老大惫懒!当时解脱老孙,教保唐僧西去取经,我说路途艰涩难行,他曾许我到急难处亲来相救;如今反使精邪掯害,语言不的,该他一世无夫!——若不是老官儿亲来,我决不与他。既是你这等说,拿去罢。”
西游记中出现的武器法宝?
《西游记》中的法宝可分为五级;武器兵刃也有三档。
D级法宝D级为消耗性法宝,最大的特点就是容易制作。比如孙悟空的瞌睡虫。瞌睡虫最早是增长天王的法宝,和孙悟空赌博时,输给了猴子。五庄观时,孙悟空就是用瞌睡虫放翻了清风、明月。据孙悟空说,瞌睡虫能让人睡足一个月。这时孙悟空用的瞌睡虫,还是从增长天王那里赢来的。到了朱紫国时,孙悟空已经掌握瞌睡虫的制作原理。只要拔下几根毫毛,就能变出。孙悟空以此,放倒了玉面狐狸精。瞌睡虫虽然威力不大,但实用性极强,是云中鹤之辈最爱的法宝。C级法宝C级法宝多为辅助型和单一克制型。比如灵吉菩萨的定风珠,红孩儿的五行车,玉帝的照妖镜,金毛犼的紫金铃铛,如来的三个箍,毗蓝婆菩萨的绣花针……定风珠可以克制一切风属性的攻击手段,不具备其他效果,更没有攻击手段。所以,它虽然能克制住特扇公主的芭蕉扇、黄风大圣的神风,但也仅能排在C级。红孩儿的五行车,唯一的作用就是辅助红孩儿施展三昧真火。虽然三昧真火威力不俗,有着永镇西方第一名的名号。但是这五辆车子携带并不方便,红孩儿使用时,要不把敌人引到车子附近,要不就是有专人推车。所以五行车是C级。从《西游记》原著看,玉帝的照妖镜有两大功能,一是分辨妖怪的真身;二是追踪,一旦被照到,妖怪基本无所遁形。不过,在分辨真身上,照妖镜的成绩很一般,它分辨不出手段太高的妖精,比如六耳猕猴。说金毛犼的紫金铃铛是C级,可能很多朋友会不服。因为观音曾说过,紫金铃铛是太上老君打造的法宝,如果不是孙悟空偷了铃铛,十个猴子也不是金毛犼的对手。这话虽然对,但不能说明紫金铃铛有多强。因为那玩意就是太上老君制造出来,专门克制孙悟空的。孙悟空在八卦炉中熏坏了眼睛,所以他的眼睛非常怕沙子和烟。而紫金铃铛的主要攻击手段,就是能放出三百丈火烧人,三百丈沙子迷人,三百丈烟熏人。换成不怕火,眼睛好的,紫金铃铛也就是个项圈。如来赐给观音的金、紧、禁三个箍。分别被观音用来控制了孙悟空、黑熊精、红孩儿。从控人上说,这三个箍非常厉害,一旦被它们控制住,只能乖乖听话入佛门。但是想让它们控制人,得先想办法让对方给戴上,如果对方不戴,那箍也就没什么威力了。毗蓝婆菩萨的绣花针,是从她儿子昴日星官的日眼里炼出的,可以克制一切毒虫,破掉它们的神通。这属于昴日星官的种族天赋。B级法宝这个级别的法宝有太上老君的紫金葫芦、玉净瓶、幌金绳;大鹏鸟的阴阳二气瓶;弥勒佛的金铙;铁扇公主的芭蕉扇;观音的玉净瓶……这些法宝虽然强悍,却存在一定缺点。容易被破,或者施展不方便,所以将它们排在B级。就拿紫金红葫芦来说,得对着人喊名字,待对方答应才能收人。如果对方不答应,紫金红葫芦就是个手把件。大鹏的阴阳二气瓶虽然没这个烦恼,但是太过脆弱。孙悟空被收进瓶子后,用观音给他的三根硬毫毛,变出金刚钻,就把瓶子给钻出一个窟窿,逃出生天。弥勒佛的金铙也是如此。黄眉老怪用它收了孙悟空,猪八戒请来了二十八宿帮忙。虽然怎么也敲不破,但却有缝隙。亢金龙就是把角变成针一般大小,顺着缝钻进去,救出了孙悟空。玉净瓶是观音的容器,里面装的甘露水,不仅可以救活人参果树,还可以灭掉三昧真火。而且玉净瓶的容量极大,可以在瞬间装下四海之水。玉净瓶也可以当武器使用。二郎神大战孙悟空时,观音就想用它砸猴子,但被老君阻拦。理由是,怕玉净瓶被金箍棒碰碎了,不如换成自己的金刚镯。观音没有反对。从这能看出,玉净瓶还是很脆弱的。至于玉净瓶有没有其他功效,因为原著中观音没有使用,我也不好随便编造。所以只能委屈它排在b级。A级法宝A级法宝有太上老君的金刚镯,如来的金钵盂,弥勒佛的人种袋金刚镯是太上老君过函谷关时的防身法宝。不仅水火不侵,坚硬异常,还能收取各种法宝和兵器。太上老君曾用它砸晕了孙悟空;青牛精用它收了孙悟空和众天神的法宝兵器。最后,还是太上老君亲自出面,才降服了青牛精,收回了法宝。如来的金钵盂,威力巨大,克制一切妖邪。妖怪一旦被罩住,就会被打回原形,法力全失,毫无反抗之力。六耳猕猴就是因此被孙悟空一棒子敲死的。
弥勒佛的人种袋。黄眉老怪下凡时,一共偷了弥勒佛两件法宝,金铙和人种袋。人种袋可收人,仙佛妖魔一旦被收入袋中,骨软筋麻,皮肤俐皱,状态如刚出生的婴儿一般。金铙被孙悟空敲成了碎片,而人种袋孙悟空怎么也破不了。不得已,孙悟空满世界的请帮手,结果全被人种袋给收了。最后,还是弥勒佛出现,降服了黄眉老怪,救出了唐僧和众天神。S级法宝《西游记》中,唯一提过的S级法宝,就是太上老君的芭蕉扇。此芭蕉扇不同于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乃是混沌时诞生的一件法宝。具体威力和功效不详,《西游记》中没有展示过。但青牛精一回时,太上老君对孙悟空说:“好在只是偷了金刚镯,没有偷走芭蕉扇。若偷去我的芭蕉扇,连我也不能奈他何。”太上老君都没用办法,芭蕉扇之强,恐怖如斯。说完了法宝,咱们说说兵器。《西游记》中的兵器,可以分为三个档次。第三档,自己炼化的兵刃《西游记》中,很多妖怪的兵器,都是就地取材,自己炼化的。比如灵感大王的九瓣铜锤,就是观音莲花池中一枝未开的菡萏。犀牛精辟尘大王的兵器,就是一根扢挞藤。玉兔精的兵刃,是用先天羊脂玉打磨出的捣药杵。这些兵器的材质虽然好,但妖怪炼制兵器的手段肯定不达标,所以这一类兵器只能排在第三。第二档,妖王所用的神兵利器这一档的兵器,包括了红孩儿的火尖枪、黑熊精的黑缨枪、青牛精的点钢枪、牛魔王的混铁棍……这些兵器,小说中并没有交待是什么材质所制,出自哪位名家之手。但这些兵刃,能和金箍棒这种重兵器正面硬刚,不落下风,其威力不容小觑。之所以将它们排在第二,是因为它们没有什么神异之处,无法给主人加buff。第一级,神佛所使用的兵刃这里面包括了哪吒的斩妖剑、二郎神的三尖两刃刀、托塔天王的天罡刀、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这些兵刃在强度、韧性和锋利度上,未必高过二和三。它们之所以能排在第一,主要是因为它们有额外的属性或者神通,可以算作是法宝。就拿孙悟空的如意金箍棒来说,可大可小。变小,可以宛如绣花针;变大,可瞬间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而哪吒的斩妖剑,可以克制妖邪,轻松斩掉妖精的头颅。注:如果只看材质的话,捣药杵在《西游记》众多兵刃中,能排第一。其材质是一段先天羊脂玉——“混沌开时吾已得,洪蒙判处我当先。”如果捣药杵不是玉兔自己打磨的,而是出自太上老君之手,那它当是《西游》第一神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