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5,世界上保存最好的航海图是?
毛罗地图是由威尼斯共和国地图学家弗拉·毛罗于1457年~1459年绘制完成的世界地图。当时,葡萄牙王子为了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说服了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为他绘制一幅更为大型专业的世界航海图。1457年阿方索五世出资并委托毛罗绘制这份地图,同时提供了葡萄牙在航海时获得的全部地理情报。
1459年4月24日,地图绘制完成,涵盖了当时全部的已知世界,被认为是“中世纪地图学最伟大的记载”。但不知为何这件杰作未能流传于世,幸运的是在毛罗去世之后,有人绘制了一件复制品。这幅绘制在羊皮纸上的世界航海图是圆形的,也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一幅中世纪航海图,现藏在意大利威尼斯的马尔恰那图书馆。
毛罗地图绘成之时,葡萄牙人向南的航海范围尚未越过非洲西北部塞拉利昂沿海海域。可是,毛罗地图不仅描绘出非洲东、西海岸线,在海岸线上以及非洲内陆还标注出许多地名。同时,地图上写着大量的注释和个人理解的批注,增添了很多文字版的地理信息,似乎毛罗对非洲大陆已经了如指掌,并为绘制这幅地图做了大量的考证工作。
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比西方早半个多世纪?
人类近代历史发源于陆地,但人类近代历史却成就于海洋。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对海洋进行了探索。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国在1405年进行了郑和下西洋,西方文明的代表葡萄牙在在1487年进行了新航路的开辟。中国对海洋的探索比西方早了半个多世纪以上。然而,虽然西方的海洋探索比中国晚,但西方进入了大航海时代并引领了世界近代史的发展;中国对海洋的探索虽然比较早,但中国却没有进入大航海时代且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为什么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呢?因为中国缺乏资金原料以及市场。为什么中国缺乏资金原料和市场呢?因为中国实行海禁政策。为什么中国实行海禁政策呢?因为中国的经济基础是自然经济。总之,是中国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使中国的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是中国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中国进入大航海时代。
中国没能进入大航海时代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中国在明朝中期就已经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是先进的生产力的具体表现。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中国的社会在不断的进步。如果资本主义萌芽能够发展成资本主义经济,那么中国就会由封建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过程就是中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过程。
资本主义萌芽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的速度快,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速度就快;资本主义萌芽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的速度缓慢,那么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的速度就会缓慢。显然,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向资本主义经济转型的速度是非常缓慢的。
为什么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呢?因为清政府实行了海禁政策。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需要开放的发展模式,而清朝实行的是封闭的发展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郑和下西洋自然也就不能使中国走向大航海时代。
第二,从政治上看,中国海禁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其目的是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社会表现是什么?是加强控制。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容易控制还是一个封闭的社会容易控制?当然是封闭的社会容易控制。
海禁政策是一种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的政策,这种政策会阻碍中国对市场原料和资金的获取。如果没有充足的市场资金和原料,那么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必然会变得异常缓慢。商品经济的繁荣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大量的频繁的交易活动才能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向前发展。
海禁政策锁住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海岸线,海禁政策锁住的其实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所必须的条件。如果没有海禁政策,中国特别对于萌芽发展的速度一定会加快。在海禁政策的禁锢下,郑和下西洋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大航海时代。
第三,从经济上看,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一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封闭型经济。中国为什么要加强专制?中国为什么要闭关锁国?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的基础,自然经济也是封建社会存在的基础。如果资本主义萌芽快速发展,自然经济就一定会遭到破坏。反过来说,自然经济一定会自发的限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自然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根本属性是封闭性。随着自然经济发展的程度越来越高,中国封建社会的封闭性就会越来越强。在重农抑商政策的推动下,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发展程度是越来越高的。社会越来越封闭,政策也就越来越封闭,开放性的资本主义萌芽自然发展缓慢。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前提是开放,自然经济的发展结果是封闭。高度发展的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导致了开放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缓慢。自然经济的发展导致的封闭社会与郑和下西洋及大航海时代是格格不入的。
第四,从思想上看,实行文化专制的传统儒家思想禁锢了中国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从董仲舒的新儒学开始,儒家思想就成为了封建社会的正统和主流思想,一直持续到清朝。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儒家思想不仅控制了中国的政治,儒家思想还控制了中国社会,儒家思想更是控制了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儒家思想认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小农经济,儒家思想认为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不是资本主义萌芽。
无论是明朝的八股取士还是清朝的文字狱,基本制度是对思想的强化控制。思想统一并不会造成思想的禁锢,思想的强化控制才会造成思想的禁锢。被禁锢的思想是没有探索精神的,因此中国的郑和下西洋也就停止了;被禁锢的思想是没有创新精神的,因此中国没能进入大航海时代。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虽然受到了顾炎武等人的批判,但当时的中国的思想解放并没有成为一种社会潮流。于此同时,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则宣传的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却极大地解放了西方社会的思想。思想解放的西方社会进入了大航海时代,思想进一步的中国社会却没能抓住进入大航海时代的机会。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的郑和下西洋比西方的新航路开辟要早得多,但中国社会上各种落后因素的综合作用使中国没能进入大航海时代。大航海时代意味着全球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大航海时代意味着地区文明的创新与发展。中国没能进入大航海时代意味着中国文明没有与世界文明进行深入的交流,没有深入交流与创新的中国文明逐渐落后于世界文明的发展。由此,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的发展进程,中国陷入了近代前夜的危机。过去的经验表明,中国虽是典型的大陆文明,但大陆文明也应该具有强烈的海洋意识。
航海定位仪原理?
一、
六分仪是一种光学仪器,可以测量远方两个目标之间的夹角——最常用的是测量天体与海(地)平线或天体与天体之间的夹角。测出夹角,再查得当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就能确定观测者所在的纬度。这对航海有重大意义。自18世纪面世以来,六分仪一直是重要的定位和导航工具。
六分仪简化之后,就是这样。
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架体、分度弧、望远镜、半透明半反射的地平镜,都是固定住的。
这个角是60度,但分度弧的刻度是0度到120度。
另一部分,是指标臂,以及固定在指标臂上的指标镜。
地平镜与指标臂归零时的指标镜平行。
为了更简化,这里设定指标臂归零时,地平镜、指标镜、0刻度线,三者平行。
二、
观测者通过望远镜和地平镜,注视着远方的海平线。上中天的太阳,其光线射向了指标镜。
转动指标臂,让阳光反射到地平镜上。观测者的视野里,开始出现太阳的影像。
当太阳影像与海平线相切时,指标臂的指针对准的刻度,就是太阳此时的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就是太阳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这是极度简化的操作方法。实际使用时,要有校准和调整的步骤,还要确保六分仪垂直于地面(以望远镜的光轴为轴心,让整个六分仪左右摇摆,使得视野中的太阳影像对海平线作钟摆运动时,不会下沉到海平线以下)。并且,使用六分仪测天体高度,不是只测一次就得出结论,而是要连续多次测量。
另外,更多时候,是先对准太阳,让阳光从地平镜和望远镜中通过,再慢慢地将海平线拉入视野。
当然了,一开始不必了解这么细,先知道大概的原理就行。
有一点需要说明,人类的眼睛不是钛合金狗眼,承受不住正午阳光的直射,所以六分仪装上了可以活动的滤光片。
三、
现在我们来看六分仪测量天体高度角的原理。以下就是证明的过程(其实就是一道初中的几何证明题,非常简单):
指标臂角度归零的时候,地平镜、指标镜和0刻度线,这三者是平行的。所以∠2,其实也等于指标镜与0刻度线的夹角。
有些六分仪的地平镜,用的不是半反半透的镜片,而是由一半镜子一半玻璃拼接而成的。用起来都差不多。
四、
观测者用六分仪测到了正午太阳高度角,再从天文历上查到当天的赤纬角(地球赤道平面与太阳和地球中心的连线之间的夹角,其实也就是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有了正午太阳高度角和赤纬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这两项数据,观测者就知道自己所在的纬度了。
太阳高度角=90°-|观测者纬度±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同减异加——观测者和太阳直射点都在赤道的同一边,就用“-”号;如果在赤道的两边,就用“+”号)
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观测者的纬度,这3个量,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如果测量的是北极星,那就更方便了。北极星的高度角,就可以直接看做是当地的纬度,连天文历都不用查。
五、
现在,纬度已经求出来了。经度该如何求呢?
举个例子,假设你的钟表,显示的是你出发地的时间。在出发地,太阳上中天的时间是中午12点。而现在,才11点太阳就上中天了。这说明,你现在的位置在出发地的东边,经度相差15度。
现在已经算出了观测者所处的经度。如果还想更精确一点,就得校正平太阳日和真太阳日的差值所带来的误差。
真太阳日,是太阳连续两次经过上中天的时间间隔,也就是一天真正的长度。真太阳日,是长短不等的。也就是说,太阳上中天的时间,不一定是正午12点钟。比如今天早几秒,明天晚几秒。
平太阳日,是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平太阳上中天的时刻都是正午12点整。
为了精确地求得自身所在的经度,观测者需要先用平太阳,算出自身所处位置与基准位置(比如出发地)之间的经度差。再通过查阅天文历,来校正平太阳和真太阳的差值所产生的误差。
六、
在没有无线电定位等方法的时候,航海过程中要确定自己的位置,需要六分仪、航海钟、天文历这三样东西。
但是走时精确的航海钟,是在发明六分仪之后很久才出现的。在此之前,航海家们的常用导航工具,是六分仪和星表。
陆地上的天文台长期观测,积累了丰富的天文数据,其中包括任意时刻月亮在星空上的位置,将其记录在星表里。在海上的水手们,用八分仪或六分仪测定月亮在天球上的位置,再对照星表,得出当地时间。其实就是把星空当做是表盘,把月亮看做是指针,以此来确定当地时间,得出当前地点与基准地点(比如出发地)的时间差,进而算出当地的经度。这就是“天钟法”当中的“月距法”。
“月距法”的精确度还不错,但比不上后来的“时钟法”。在使用便捷性方面,“月距法”更是远远不及“时钟法”。
走时精确的时钟普及以后,“月距法”就没什么人用了。
七、
回到六分仪上。直到今天,六分仪仍是被广泛认可的备用定位仪器。
现在的六分仪,分度弧的刻度多是从-5度到130度或140度,测量范围都明显大于120度,实际上算是“五分仪”。但因为习惯,还叫六分仪。
而更早之前,人们用过八分仪。顾名思义,八分仪的分度弧是45度,是一周360度的八分之一,测量范围是90度。六分仪出现后,八分仪就被淘汰了。
前面说了,六分仪和八分仪的功用,是测量天体的高度角或者天体与天体之间的夹角。这东西是18世纪才发明的。在此之前,人们用什么来实现类似功能呢?那就五花八门了,普遍使用的有星盘、直角仪等,效果都不太好。所以要再配合罗盘指向,以及通过计算海船和水流的速度,在航海图上推算实时位置、标记航迹的方法来定位和导航。多种方法相互对比验证,不断修正,减小误差。
鹦鹉螺号航线地点见闻主要情节?
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艇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秘密公布于世。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作有《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格兰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等。!
喜欢航海的是亨利几世?
亨利七世是英国航海活动和殖民活动的奠基人。为了推动英国造船业的发展,他颁布了奖励造船业的法令:
“造船者如果建造出一百吨以上的船只,每一吨奖励五个先令”。
在亨利七世之前,英国的造船业远远落后于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由英国自己建造的船只很少,并且普遍吨位较小,不适合远洋航行。这个时期英国的海上运输主要依靠以“汉萨同盟”为代表的外国商人。
这样的航海业不足以和其他国家竞争,也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在奖励造船业的政策推行之后,英国本土造船业发展迅速,甚至英国巨商威廉·卡宁吉还拥有了2385吨的大型船只。于此同时,英国政府也建造了皇家海军的第一艘军舰——“伟大的哈利号”。
亨利七世不但大力扶持造船业,还鼓励冒险家和商人们探索新航路,开展殖民活动。都铎王朝最初的远洋航海活动由一位名为约翰·喀波特的商人完成。他从英国著名的古老海港布里斯托尔出发,开启了英国航海事业的崭新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