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国防部长,云南王龙云的三儿子?
正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龙云的三儿子“龙三公子”龙绳曾是最为顽劣和跋扈的一个,当年在重庆中央公园与孔祥熙次女孔令俊拔枪对射的正是这位少爷,因事件中误伤路人数名而轰动一时。敢跟蒋介石宋美龄的干闺女动枪的人物,在民国时期也算是凤毛麟角了,而这种行事不计后果的风格,也注定了龙绳曾的结局不会太妙。
(云南王龙云早年)
要注意1949年云南起义的领导者是卢汉将军,曾经的“云南王”龙云早在1945年就已被蒋介石拿下,杜聿明亲率第五军前往“五华山捉龙”。在军事威慑下龙云不得不前往重庆就任有职无权的军事参议院院长,始终在军统的严密监视之下,直到解放战争末期的1948年12月才从南京秘密出走香港,成为云南起义的主要策动者之一。
龙云膝下共有八个儿女,三个最年长的儿子分别是龙绳武、龙绳祖和龙绳曾,军职和学历最高的是老大龙绳武,云南讲武堂第18期和法国圣西尔军校毕业(廖耀湘校友呐),官至滇军第60军副军长和“总统府”中将参军。云南起义时也与龙云同在香港,因三弟龙绳曾事件滞留未归,后转赴台湾。次子龙绳祖在龙云与蒋介石的蜜月期曾被蒋认为干儿子,1947年与三弟共同选送陆军大学将官班第四期学习,亦官至陆军中将,终老香港。
(抗战时期的龙云)
这位龙三公子的母亲是彝族土司的女儿,姥姥家势力很大,从少年时代起,就跟着龙云的妹妹龙姑太在昭通老家生活,依仗老爹在云南18年称王这个大后台,打小就养成了暴戾的性格并颇具“黑社会潜质”,在当地无人敢捋其锋。姑母死后,龙绳曾被父亲接往省城,24岁即成为滇军少校团附,从此在昆明横行无忌混遍黑白两道,龙云有时对这个宝贝儿子也无可奈何。
龙绳曾游历南京上海时曾经与黄金荣、杜月笙称兄道弟,在当时的昆明“龙三”之名路人皆知。抗战期间滇缅公路开通后,龙绳曾被推举为“云南司机联合会董事长”,几百里公路线上的大小匪帮慑于他的名声,居然无人敢对会属车队动过任何念头,也算是恶名唯一用对的地方。
(龙云次子龙绳祖)
龙绳曾与二哥龙绳祖在陆大毕业已经是1948年11月,按龙云的安排先期避往香港,不久龙绳曾只身回到家乡昭通,招兵买马组建了亦兵亦匪的地方武装“尹武纵队”,担任纵队少将司令,并且与国民党云南第一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安纯三打得火热,受其影响较大。1950年初云南起义,两人通电拥护。
解放军二野四兵团挺进云南后,陈赓司令员、宋任穷政委特别将龙绳曾、安纯三两人邀请至昆明面谈,并任命龙绳曾为昭通警备区副司令员兼警备总队长(尹武纵队改编而成)。但龙安两人回到昭通后阳奉阴违,拒不执行云南军区关于部队改编的命令,并在大小凉山地区勾结各色游杂武装和土匪,阴谋暴乱赶走担任昭通警备任务的解放军第15军43师。
(龙绳曾年轻时代)
期间龙绳曾多次指使手下或匪帮袭击解放军小股部队,甚至命令直属部队占据制高点威胁昭通警备区司令部,叛乱之心昭然若揭。
龙绳曾走上与父亲完全相反的道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封建土司思想的严重,不愿意将当地权力移交人民政府,本人及部队也不愿意接受解放军的和平改编;其次是国民党方面的不断拉拢,被调任省政府参议的安纯三率先为匪,不断与其通气,蒋介石也委任龙绳曾为“滇东北军政长官”等职务;另外龙绳曾也受不了解放军的纪律,公开宣称:“我们受了约束毫无自由,如不另图谋,无法生存”。
(蒋介石和龙云)
考虑到龙云的身份,云南军区在已经充分掌握龙绳曾罪行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第43师师长兼警备区司令员张显杨多次宴请龙绳曾,规劝和希望他悬崖勒马,然而龙绳曾错误估计了形势,认为滇东北只有解放军两个团的兵力,一味搪塞。1950年6月18日,陈赓将军急电西南军区:“龙三及龙奎桓叛变早在意料之中,我们为做到仁至义尽,争取在其未正式叛乱前只令43师严密监视,一发现其行动即迅速聚歼”。
然而龙绳曾终于走上了不归路,就在同日杀害三名军代表后亲自率兵发动了叛变,解放军驻昭通部队奋起还击,仅用两小时即击毙龙绳曾以下219人,生俘1628人,彻底平息了叛乱,同时派出部队清剿附近各地土匪,稳定了滇东北的局势。龙云闻报后对其子的行为气愤不已,从北京亲往云南善后,龙绳曾卒年38岁。
真正放下一段用情很深的感情?
可能是突然明白自爱才是最重要的。
在感情中用情很深的人,总会付出太多,相信真心一定会换真心,对别人好,忽视自己的感受。在一次次的失望,一次次的无奈,一次次的自我安慰后,总会突然意识到或许自己也该爱爱自己了。
2020年发生多少起女性被害案件,我们在唾弃那些杀人凶手的同时,作为一个旁观者,不难看出这些女性都是感情中条件更优越,付出更多的一方。
举个例子,近几年轰动一时的上海杀妻冰柜藏尸案。
被害人女方杨某长得好看,学历良好,而且是个月入一万五的人民教师,而杀人凶手朱晓东却是个月入3000的柜哥,没有文凭的小混混。结婚时朱晓东甚至连礼金,婚纱都没有给杨某。婚后杨某大部分的收入都给了朱晓东去赌博和还债。就这样朱晓东还不断出轨。甚至最后2016年10月16号将杨某杀害并且将尸体藏匿在冰柜中长达三个多月。而这段时间朱晓东伪装杨某的身份同其亲友保持联系,并用其身份证贷款30万四处游乐,结交年轻女子到五星级酒店寻欢作乐。
朱晓东于2017年1月31日自知无法再隐瞒,在玩了一夜王者荣耀后投案自首。2018年8月23号被上海法院判处死刑。他竟然还上诉不服。2019年7月5号上海最高人民法院复核裁定维持原判。2020年6月4日,杀人犯朱晓东被执行死刑!
杨某在这段感情付出太多,但始终没有明白爱人先自爱。还没等到她自己放下,生命已经被穷凶恶极的人夺去。希望各位看官能明白,爱人先自爱,不值得的感情不要太过纠结,权衡下自己的感受,尽早做出正确选择。
欢迎大家关注我,有什么情感问题都可以问我!
美国会允许乌克兰使用脏弹攻击俄吗?
美国面对俄罗斯独战几十个北约与欧盟国家的勇猛战斗力恨的牙根痒痒,巴不得能让乌克把俄罗斯灰飞烟灭才好。如果俄罗斯继续打下去,乌克兰人民投入俄罗斯的会更多,乌克兰还能不能存在都是问题。乌克兰存不存在直接关系到了美国在战后问谁要债的问题,乌克兰没有了,美国要债无头,想以国土抵债也没有了,到时候竹篮打水一场空,偷鸡不成反亏一把米。
美国恼怒在心之际就会想办法让泽连斯基不择手段的打赢俄罗斯,而司机想用脏弹就极有可能是美国授意的。美国在用核武器方面是有实战经验的,当年毕竟在日本是使用过的。兔子急了都咬人,美国急了就什么事都能干得出来,更何况假手于人而身不溅血,俄罗斯没有了,美国心满意足,乌克兰人有没有了都无所谓,只要国土存在就行,美国需要的是国土而不是人。
斯大林女儿叛逃苏联?
“没有一个叛逃者是完全自由的!”1967年4月,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兰娜抛国弃子抵达美国,却逐渐发现两个超级大国的方方面面都那么相似,美国白宫撒谎的能力丝毫不输给苏联克里姆林宫。
斯维特兰娜选择叛逃美国,本想摆脱斯大林女儿身份带来的束缚,却从一个牢笼进入了另一个牢笼。其实斯维特兰娜一路叛逃、回归、再叛逃的背后都隐藏着斯大林的影子。
斯大林的宠爱成为女儿幸福的桎梏斯大林有3个子女,斯维特兰娜是斯大林唯一的女儿,也是最小的孩子。1926年,斯维特兰娜出生于莫斯科,也许因为是女孩,遂其在父亲眼中自与两个哥哥不同。大哥雅科夫是父亲与前妻叶卡捷琳娜所生,因叶卡捷琳娜早逝,雅科夫与父亲鲜有交集。二哥瓦西里与斯维特兰娜同父同母,皆是父亲与第二任妻子阿利卢耶娃所生。但是母亲更宠爱瓦西里一些,与女儿很少有肢体亲热的动作,而斯维特兰娜则与父亲更为亲密。
斯维特兰娜出生时,斯大林已经47岁了,可这个钢铁战士看到女儿的那一刹那,眼中却泛起少有的温情。斯大林从一首俄罗斯浪漫主义诗歌中寻找灵感,为女儿取名斯维特兰娜,意为光影,要知道当时苏联高层女儿的名字不是玛佳(五一劳动节),就是奥克佳布里(十月革命)。而更令人讶异的是斯大林还甘愿做女儿奴。
1932年,斯维特兰娜6岁,母亲阿利卢耶娃在一次晚宴上与父亲发生争执后,回到卧室举枪朝着头部开枪自尽。有关阿利卢耶娃自尽原因众说纷纭,斯大林下令封锁一切档案,对外宣称阿利卢耶娃患有精神疾患,最后又公开声明阿利卢耶娃死于急性阑尾炎引发的腹膜炎。所以斯维特兰娜对于母亲的记忆就是死于急性腹膜炎。
另外斯大林因妻子的意外死亡,暴怒之下居然又清洗了许多妻子娘家的亲属,所以许多曾经熟悉的亲人都在斯维特兰娜生活中神秘消失,这些都为日后斯大林父女失和打下伏笔。
斯大林对经历丧母之痛的女儿确实宠爱有加。他在外是威严的统治者,回到家则与女儿玩“命令”游戏,自称是“小女主人”的“第一号秘书”,如果她有什么要求,可以下达命令,他会表示遵从并完成任务。
这可不是简单的游戏,斯维特兰娜也确实经常照此方式给父亲下达命令,提出诸如一起看电影之类的要求。可以说斯维特兰娜的童年还算幸运的,当数百万人在集体化运动以及古拉格劳改营饿死时,她却在父亲的庇护下享受着幸福时光。
只是随着时间流逝,这种深深的父爱却逐渐对女儿形成了无形的枷锁。
斯维特兰娜10岁时,斯大林就让她读《联共(布)简明历史教程》,可她却认为这很无聊。她喜欢文学与写作,可考大学时却不得不遵照父亲的意愿就读现代历史专业。
斯大林不仅想让女儿未来事业发展符合自己的意愿,甚至还在一些生活细节上百般挑剔。斯大林不喜欢别人看到女儿膝盖与胳膊,遂严禁她穿短袖上衣或短裙。斯维特兰娜10岁那年,曾参加少先队夏令营,给父亲寄回一张身穿短裙的照片。谁料斯大林看罢勃然大怒,不仅在照片后用红铅笔画个大叉,甚至还派专机送了回去。
斯大林对女儿的控制欲使父女代际矛盾越来越深。斯维特兰娜16岁时,她为了学英语就到贝利亚的别墅寻找英文资料,却无意中发现一份英文报纸影印版,上面清楚的写出了阿利卢耶娃的死亡真相。
也许这就是斯大林父女关系的转折点,斯维特兰娜后来回忆道:“我心中的某些东西瞬间被摧毁了,自此我再也不愿听父亲的话。”也许源于对斯大林清洗妻子家族冷酷无情的报复心理,斯维特兰娜开始了一系列对抗父亲的行为。
斯维特兰娜16岁那年,爱上了一个年近四旬足以做父亲的犹太导演阿列克谢.开普勒。斯大林讨厌阿列克谢的犹太血统,并认为他只是一个擅长蛊惑年轻女孩的“情场高手”,于是他当着女儿的面将阿列克谢寄来的情书、照片以及文稿等都统统撕毁了。
后来斯大林为杜绝后患,又将阿列克谢强制流放关押了10年之久。直到斯大林去世,阿列克谢才被释放。
1944年,18岁的斯维特兰娜又爱上一位犹太同学格利戈里.莫洛索夫。这一次斯维特兰娜先斩后奏,迅速与莫洛索夫领取了结婚证。生米煮成熟饭,斯大林无奈之下只得勉强认可:“见你的鬼去吧,你愿意怎样就怎样吧!”不过斯大林拒绝见这个女婿,同时命令莫洛索夫不许踏进家门一步。
1945年,斯维特兰娜生下了儿子约瑟夫,只是这段婚姻只维持了两年多就宣布破裂。莫洛索夫离婚后不仅自己被单位开除,就连其家人都遭到了清算,只不过斯大林念在他是外孙父亲的份上,才保全了他的生命。
1948年,斯维特兰娜与斯大林的得力助手安德烈.日久诺夫的儿子再婚了。斯大林对这桩门当户对的婚姻相当满意。其实斯维特兰娜选择这门婚姻,并不全是为了迎合父亲的意愿,而更多是想在一个新家庭中寻找到渴望的自由,遂其婚后拒绝住在父亲安排的别墅,而是住进了婆家以便远离斯大林的视线。
只可惜这段婚姻终归没有感情基础。1949年,斯维特兰娜的女儿卡佳出生了,但是丈夫忙于工作,根本就不顾及她们母女俩的感情需求。1952年,斯维特兰娜再次选择了离婚。斯大林虽然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已经重病缠身再也无力干涉,而父女之间的裂痕显然已经无法弥补。
1953年3月2日,已经几个月未见父亲的斯维特兰娜,被带到了父亲的病床前,当时他已经无法说话了。3天后,斯大林去世。
父亲去世后,斯维特兰娜感觉到了某种解脱后的平静,但其仍享受着过去的待遇,不仅继续住着位于莫斯科的五居室大房子,甚至她与一双儿女也依旧享受着不菲了津贴,遂其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斯大林的浪潮,产生了无所适从的困惑,斯大林女儿的身份依旧是其无法撕掉的标签。
叛逃美国1957年9月,斯维特兰娜放弃使用斯大林的姓氏,改随母亲的姓氏,由“斯大林娜”改为“阿利卢耶娃”。1962年5月,斯维特兰娜又接受了东正教洗礼。
这种种迹象表明斯维特兰娜似乎就像其写的《致友人的二十封信》一书中所说,希望能从肩上卸下某种难以承受的重担,而这重担或与斯大林女儿的标签有关。
1963年10月,斯维特兰娜因摘除扁桃体住进医院,藉此邂逅了来莫斯科治病的印共党员勃拉哲士.辛格,并很快陷入热恋中。辛格比斯维特兰娜大17岁,年老多病,并且在印度还有妻室,但斯维特兰娜并不在乎这些,竟立即申请与辛格结婚。
苏联当局深怕斯维特兰娜借此出国造成不良影响,遂拒绝给她婚姻登记,甚至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还亲自出马劝阻。但是斯维特兰娜根本不为所动,宁愿脱离单位留在家中照顾多病的辛格,也要与其在一起。很遗憾斯维特兰娜的这段同居生活仅维持了一年半,辛格就病逝了。
1966年12月19日,斯维特兰娜得到批准飞赴印度欲安葬丈夫。虽然苏联方面要求她必须与外交部陪同人员同行,且必须在1月4日前回国,但是斯维特兰娜到达辛格的故乡卡拉康卡村后,不仅打发走了监视其行踪的“随行”,甚至还亲自给柯西金写信要求延长行程。
1967年初,苏联大使馆给斯维特兰娜预定了3月8日回国机票。3月5日,斯维特兰娜返回新德里后,一心准备回国的模样,所以苏联驻印度大使别涅季克托夫放松了警惕,竟在3月6日的送别宴上提前把斯维特兰娜的护照发还给了她。
当天下午,斯维特兰娜就打点行李,然后借口去前印度驻苏联大使考尔家赴宴,出门后就叫了一辆出租车直奔美国驻印度大使馆而去。斯维特兰娜跟谁都没打招呼,走进美国大使馆就要求政治避难。
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起初认为斯维特兰娜在开玩笑,更何况当时美苏关系有趋于缓和迹象,所以工作人员也不敢贸然接受斯维特兰娜。但时任美国总统约翰逊还是决定将斯维特兰娜接到美国,不过要让她前在中立国呆一段时间,以进一步考量她的动机与计划。
于是斯维特兰娜先借道意大利,后赴瑞士居住了6个星期后,于1967年4月21日飞赴美国。斯维特兰娜最后上飞机前,再次声明绝不后悔。斯维特兰娜到达美国后,随即召开记者招待会公开谴责苏联当局,甚至还批评父亲斯大林是“道德与精神的恶魔”。
后来斯维特兰娜又通过哈铂和罗出版公司出版了第一本书《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其实这本书稿写于1963年夏天,后由辛格托朋友带到了印度。斯维特兰娜在书中记述了有关斯大林个人以及家庭的生活情况,并披露了苏联在三十年代时的各种真实状况。所以此书一经发行就成为畅销书。
随即斯维特兰娜又于1968年 出版了自传体回忆性质的专著《仅仅一年》。这两本书的出版不仅给斯维特兰娜带来了高达250万美元的稿费收益,也给美国掀起反苏宣传提供了口实。
苏联对于斯维特兰娜叛逃问题,起初只想尽量缩小这一事件的影响,甚至认为这将进一步败坏斯大林及其家族的名声,而并未感到不安。不仅《真理报》对此发表评论称“不管她到哪里都是她自己的事情。”就连时任苏联总理柯西金也在联大记者会上说:“斯维特兰娜在精神上是个不稳定的人。”
苏联当时也许还给斯维特兰娜留着回国的台阶,但是斯维特兰娜出版的两本书直接激怒了苏联。1969年,苏联取消了斯维特兰娜的苏联国籍,同时斯维特兰娜留在苏联的一双儿女也声明与其划清界限。
斯维特兰娜闻讯愤怒极了,不仅烧毁了自己的苏联护照,甚至还多次在公开谈话中声称自己来自一个自由生活被彻底控制的国家。
至于斯维特兰娜为何背叛苏联,她在其自传中并没有太多解释,只有只言片语的提及。苏联方面认为斯维特兰娜抵制不住美国物质生活的诱惑才选择了叛逃,但据其第四任美国丈夫彼得斯透露,斯维特兰娜背叛苏联的部分原因,是因怨恨苏联当局虐待其第三任印度丈夫辛格。
重返苏联1970年4月,斯维特兰娜与相识仅3周的美国建筑商彼得斯结婚了,为他们牵线的是彼得斯的前岳母,因为斯维特兰娜与彼得斯前妻的名字相同。1971年,斯维特兰娜不顾41岁高龄为彼得斯生下了女儿奥尔加。只可惜这段婚姻同样未能维持下去,这不仅仅因为彼得斯破产消耗了斯维特兰娜的大部分积蓄,更因为彼得斯事事都听从前岳母的安排。
1973年5月,斯维特兰娜又离婚了。1978年11月,斯维特兰娜取得了美国国籍,同时注册登记为共和党员。斯维特兰娜为此兴奋无比地说:“以前我在这里是客人,现在我终于可以提出批评,可以参与投票了。”
但斯维特兰娜的这种兴奋并未持续多长时间,就对美国生活充满了失望与厌倦。1982年8月,斯维特兰娜带着11岁的女儿迁居英国,希望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地理环境上,都要与两个超级大国保持距离。可谁料1984年9月,斯维特兰娜居然决定重返苏联,并向苏联驻英大使馆递交了申请书。
斯维特兰娜之所以又戏剧性地重返苏联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斯维特兰娜对留在苏联的一双儿女的极度思念之情。
1980年,斯维特兰娜还在美国时,就曾提及自己为追求自由世界的生活,付出最大的代价就是失去了一双儿女。时隔多年,他们不仅不能通信,甚至就连电话也不能打,很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再相见了。如今孙子都已经10岁,可她连照片都未见过。
斯维特兰娜每每听到俄罗斯歌曲就潸然落泪,恨不得马上坐飞机回苏联看看她的儿孙们。斯维特兰娜浓烈的思子之情可以理解,因为这是一个母亲最真实最正常的感情需求。
二是斯维特兰娜对西方世界的幻想破灭。
斯维特兰娜初到美国感觉终于可以像鸟一样自由飞翔了,可当其试图像一个美国人那样正常生活时,却发现美国并未给予她哪怕一天的真正自由。
斯维特兰娜在苏联时,感觉时刻都处于克格勃的严密监视之下,而其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套路与克格勃如出一辙,只不过监视的更为含蓄点儿罢了。斯维特兰娜时常会被律师叫去,签署一些弄不懂什么内容的文件,甚至她想做什么、说什么都没有完全的自由。
斯维特兰娜在美国想结交一些开明的艺术家与作家,但美国方面不同意,只将其局限在少数几个研究苏联历史与问题的专家圈子里。而他们愿意与斯维特兰娜交往,也是因为她是斯大林的女儿,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除了俄国就是俄国。
斯维特兰娜对此感到了厌倦,她想到一个热爱和平的小国家,但她没有旅游自由,只能去英国一个国家。斯维特兰娜感觉自己已成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玩偶,甚至就连那些出版商都在欺骗压榨她的版权收入,遂其又在后续几篇回忆文章中表露了自己被美国利用的强烈不满,所以出版商们认为她对西方的认知不正确,迄今为止这些文章也没有被发表。
斯维特兰娜对美国认知日趋复杂化,越发感觉到美国与苏联无论是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都是那些相似,遂对美国也开始深深的失望。
当然斯维特兰娜面对记者谈起自己重返苏联的原因时,尽量避免谈及政治层面的问题,只将原因归结到纯粹的个人感情上来。
1984年11月,斯维特兰娜带着小女儿奥尔加回到苏联。苏联当局恢复了斯维特兰娜的苏联国籍,并赋予奥尔加苏联公民权。斯维特兰娜回国后,定居在父亲的故乡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住处离斯大林的旧居与纪念馆不远。
斯维特兰娜一边协助斯大林纪念馆,补充自己收集到的斯大林的照片以及烟斗、拐杖类的贴身生活用品,一边想隐居搞翻译工作,但她很快就发现并达到重返苏联的目的。
一方面是斯维特兰娜与一双儿女的关系,并未因她的归来得到缓和。
当时她的长子约瑟夫已是一名内科医生,长女卡佳也已成为一名地球物理学家。也许约瑟夫与她的关系还好点,可是卡佳宁肯在远离莫斯科的堪察加定居,也不愿原谅母亲曾经的叛国行为,遂拒绝与其见面,只同意书信联系。
另一方面是斯维特兰娜的小女儿不仅不能适应苏联的生活方式,甚至还与同母异父的哥姐不能和睦相处。
总之斯维特兰娜回到苏联,并未享受到梦想中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遂于1985年12月又给戈尔巴乔夫写信申请离开。斯维特兰娜重返祖国仅仅一年多时间,又带着小女儿奥尔加重返西方国家。
1988年,苏联当局同意斯维特兰娜及其小女儿奥尔加放弃苏联国籍,这是斯维特兰娜第二次失去苏联国籍。
结语斯维特兰娜叛逃美国,成为美国反苏宣传工具,而后她又重返苏联,成为苏联宣传浪子回头金不换的典范,可她又很快离开苏联重回西方。如此反复无常的操作,终让人感觉斯维特兰娜无论在哪里都像是异乡人,无法在一个地方踏实停留。
确实如此,曾有朋友回忆斯维特兰娜时常不停地搬迁,似乎无法在一个地方停留2年以上,就连其三段婚姻,每一次持续时间都没超过4年。也许反复无常就是斯维特兰娜性格中最明显的特征,或许这与其成年后波折不断,而后又动荡不安的生活现状有关吧。
其实斯维特兰娜一生都在试图摆脱特殊身份与待遇,只想凭自己的本事吃饭,过普通百姓的生活。可她拼命想摆脱沉重枷锁却终不得解脱,因为斯大林女儿的身份是烙在她身上的永恒印迹,遂其对撕下“斯大林女儿”的标签,已不再抱有乐观幻想,只是宁愿母亲当年嫁得是个普通木匠。
斯维特兰娜重返美国后过得十分潦倒。一个人如果对祖国都不能保持忠诚,可能在任何国家都不会得到尊重。斯维特兰娜想找出版商出版最后两部回忆录,却屡屡遭到拒绝。她斥责这都是俄罗斯、美国以及英国的阴谋,是他们将其排出了公众关注之外。而出版商对此只简单回应:“这些书写得也不咋地啊!”
斯维特兰娜只得前往美国威斯康星州的一个小村庄,靠领取救济金度日。1991年,彼得斯病逝。2008年,长子约瑟夫病逝。小女儿奥尔加定居波兰。斯维特兰娜生命的暮年,孤独与窘迫如影随形。2011年,斯维特兰娜病逝于美国,享年85岁。
斯维特兰娜最后一次接受采访时,对父亲斯大林的感情依旧矛盾。她既承认父亲很爱她,却又痛恨父亲毁了她的一生。斯维特兰娜一生都渴望自由,也许这就是其反复无常行为的根源。只可惜她一生都未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生为斯大林的女儿应是她最大的不幸。
如何看待3月13日美国对伊拉克发起的空袭?
伊朗将军再遭美军斩首,圣城旅将星陨落,伊朗如何应对?
根据伊拉克媒体3月13最新报道,美军3月12日对伊拉克境内最大的民兵组织伊拉克人民动员组织发动了空袭,造成了伊拉克真主旅18名民兵身亡,袭击还造成伊朗圣城旅在伊拉克的高级联络官、准将西亚曼德·马沙达尼身亡,美军称他策划了3月11日对美军基地的火箭弹袭击。
这是继美国无人机对伊朗圣城旅指挥官苏莱马尼进行斩首行动后,第二次袭击伊朗圣城旅的高级指挥官,西亚曼德·马沙达尼是伊朗派驻在伊拉克境内的高级联络官,他负责协调伊拉克民兵的行动。3月11日,伊拉克民兵向美国在伊拉克的塔吉军事基地发射了10枚火箭弹,炸死美军士兵1人、英军士兵1人、美国工程承包商1人,炸伤12名美军士兵,当时美国就把矛头对准了伊朗圣城旅,声称要进行报复。
图为在1月份空袭中身亡的伊朗圣城旅高级指挥官苏莱马尼。
3月12日,美军出动大量无人机、战斗机对伊拉克巴格达南部、萨拉赫丁省、巴比伦省、巴士拉省等地的民兵组织发动了空袭,这才造成了马沙达尼将军的身亡。应该说,伊朗和美军的情报都是非常准确的,伊拉克民兵在伊拉克进行的两次袭击,都造成了美国军事承包商的死亡,说明他们是有计划的对美军的承包商进行袭击,以便给美国施加更大的压力,毕竟美国的军事承包商一直在美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而美国的每一次空袭,也都准确无误的造成伊朗高级军官的损失。
图为圣城旅现任指挥官加尼,他曾誓言对苏莱马尼之死进行复仇。
此次袭击表明,美国和伊朗在中东地区的较量还远未结束,1月份,美军袭击造成伊朗军官苏莱马尼死亡时,伊拉克议会就通过了要美军离开伊拉克的决议,但是迄今为止,美军依然没有开始任何撤离伊拉克的行动,不但如此,还加大了对伊拉克境内民兵组织及伊朗军官的打击力度,双方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
图为美军在伊拉克境内空袭的画面。
对于伊朗而言,当初苏莱马尼遇袭时,伊朗发动了坚决的导弹反击,向美军基地发射了大量“Qiam-1”和“Fateh-313”弹道导弹,打击了伊拉克境内的美军阿萨德空军基地,根据美国消息,迄今为止,已经造成上百人受伤。此次马沙达尼遇袭,再度让伊朗面临巨大压力,伊朗如何反制成为关键,毕竟当初伊朗也是喊出狠话,一旦美军继续实施斩首,就要进行严厉的反击。
图为美军在伊朗周围部署的军事基地,可以看出基本把伊朗包围了。
图为苏莱马尼,将星陨落在圣城旅第二次发生,伊朗会如何反击?
如今,伊朗国内正因为愈演愈烈的新冠肺炎疫情陷入困难,伊朗本来就在去年陷入了经济困境,如今在内忧外患之下,伊朗政府面临的内外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伊朗很可能在此时不会选择强烈反击,毕竟伊朗首先要把注意力放在恢复经济和平息疫情上,美国也正是看到了伊朗此时的无奈才发动了袭击。
图为美军斩首行动流程。
可是圣城旅高级指挥官一个接一个被美军袭击,终究也不是办法,伊朗不会强烈反击,但是反击还是会有的。根据伊朗媒体报道,伊朗已经开始着手在伊拉克民兵组织内部查找内鬼,毕竟美军能够多次准确杀伤伊朗将领,说明伊拉克民兵组织内肯定有美军安插的眼线,要确保今后的行动安全开展,这些内鬼必须找到。
图为伊拉克境内的亲伊朗民兵组织。
其次,肯定会继续策划和实施伊拉克民兵组织对美军的袭击,毕竟在当初伊拉克政府军面对IS武装打不开局面时,是民兵组织的及时出手让伊拉克政府收复了摩苏尔,当时,伊拉克政府就宣布允许伊拉克境内民兵组织的存在,他们事实上也成为伊拉克武装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伊拉克民兵组织在伊拉克境内的活动还算是比较自由,要袭击美军基地,难度也并不大。
美伊在中东的较量局面,我们一起拭目以待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