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谁跑的最快,谁更受到希特勒的重视?
回顾一下这所谓的“二战德国三大名将”失去军权的时间,最先被解职的是古德里安,莫斯科城下的1941年12月,其后是曼施坦因,南方战场的1944年3月,而最后失去军权的其实是隆美尔,时间已经在1944年6月盟军诺曼底登陆之后,我感觉或多或少说明了一些问题。
(曼施坦因)
这三人当中恩宠一直不衰的其实只有隆美尔,毕竟是大本营警卫营长出身的“天子近臣”,到了1944年夏天,尽管信任程度不比从前,但是兹要没有被牵扯进暗杀小胡子“720事件”,隆美尔仍然还会身居高位。因为希特勒还能够信任的高级将领已经不多了,“赐死”其实也表达了某种“由爱生恨”。
就职务和军衔而言,隆美尔和曼施坦因最后都出任了“集团军群总司令”并且晋升陆军元帅,而古德里安在前线的最后职务只是“装甲集群司令”,大略接近集团军司令的级别,军衔也只升到了大将,还是有差距的。因此,如果比较三个人受重视的程度,古德里安首先就得出局。
(古德里安)
古德里安和曼施坦因都是传统的国防军将领,在之前与小胡子也没什么交集,完全是凭借能力和战功,一步步在军中升迁的,并没有什么“破格提拔”的待遇。法国战役结束后论功行赏,古德里安是大将,曼施坦因是步兵上将,而隆美尔不过是个陆军少将,结果两年后隆美尔率先封帅(1942年6月),甚至比曼施坦因还早了一个月,而古德里安此时已经转为预备役。
古德里安1943年被重新起用后,担任过装甲兵总监和陆军代总参谋长,就是没有机会再上前线领兵作战,东线有四个装甲集团军,他没能获准指挥其中任何一个。而后一职务,实际是在“720事件”后小胡子大肆清洗国防军高层,一时无人可用罢了,即便这个陆军代总参谋长,古德里安也没干到头。
(隆美尔)
要知道,隆美尔在北非那是最高指挥官,1944年在西线仍然是大权在握,因为“B集团军群”是西线德军的野战主力部队,西线总司令龙德施泰特基本也控制不了隆美尔,所以他仍然是一个战略方向的“话事人”,不能直接任命为西线总司令,无非是资历不足罢了。
隆美尔虽然指挥的德军兵力不多,高峰时期也就四个德国师,其它都是意大利军队,但是要注意,他有德意北非军队的统一指挥权,代表德军最高统帅部统率德意联军,这个政治地位是蛮高的。非洲装甲集团军虽然规模有限,但隆美尔却能够有权负责一个独立战略方向上的战事,就这个意义来说,其被信任和重视程度就要高于曼施坦因。
(非洲装甲集团军司令隆美尔)
曼施坦因在1943年接手重建的“南方集团军群总司令”一职后,始终致力于推动东线战场的统一指挥,设立“东线总司令”一职,潜台词就是由他来率领。但是小胡子一直不肯吐口,就能力来说曼不群肯定是足够了,小胡子拒不交出整个东线兵权,唯一的理由就是对其没有绝对信任,只怕失去对陆军的控制。
确实也有一些德军将领也在推波助澜,所以被逼急了之后,为了防止这一局面继续恶化,尽管曼施坦因没有打败仗,小胡子仍然在第4装甲集团军成功突围后,立马解除了曼施坦因的职务。在1944年的3月,曼不群既没有溃败,也没有过分抗命,甚至在撤职前还被授予了一枚勋章,东线又是那么需要能打之人,归跟到底,就是小胡子不能完全信任他,同时也因为吵烦了。
(古德里安和戈林成了参谋)
曼施坦因在回忆录中写道:“由于他的身世和经历,他对军事将领有一种无法磨灭的不信任感,他与来自另一种环境的人的作风和思想格格不入,因此,他不准备让一位有职权的军事顾问追随于左右。实际上,应将所有战场的作战指挥交给一位有职权的总参谋长,东方战场可专门任命一位总司令,很遗憾,这一努力没有成功”。
这些略酸的话说明,他跟古德里安都属于那种不被完全信任的“军事将领”,能否执掌重兵完全要看小胡子是否需要他们,或者说利用价值几何。而隆美尔作为小胡子刻意提拔的心腹将领,以及一名纳粹党员,与前面两位是有本质不同的。阿拉曼战役失败后,隆美尔抗命千里大撤退亦未受到追究,当北非军事形势绝望时,他又被调回国内“养病”,最后还升了官,这都是小胡子的格外照顾。
隆美尔就任集团军群总司令之际,可曾想过,三年前古德里安抗命撤退,立即被免;三个月后曼施坦因想要更大的军权,仍然被免,这之间的反差,难道还不明显吗?
(隆美尔晋见)
最近几天宅在家里发霉了能推荐几个动漫吗?
谢谢邀请。作为动漫迷,日本动漫看的特多,不得不佩服日本动漫大师的水平呀!
《海贼王》、《火影忍者》、《犬夜叉》、《名侦探柯南》这类动漫就不做过多推荐了,毕竟太热门了。因不知道你的喜好,我就推荐几部认为不错的动漫吧。
1、《夏目友人帐》特别推荐的治愈型动漫!夏目贵志从外祖母夏目玲子的遗物中得到了那些由契约书所做成的“友人帐”,他决定将友人帐中妖怪们的名字一一归还。而温柔的夏目遇上了猫老师(妖怪),会有什么温馨故事呢?一定不要错过哦。
2、《黑色四叶草》最近在追的动漫:两位少年追逐“魔法帝”梦想的电影,人物角色很鲜明,有友情有爱情。其中阿斯塔出身遭人嫌弃却不服输的任性很像《海贼王》中的路飞,是剧中一大亮点。
3、《青之驱魔师》(热血类)奥村磷自幼被神父藤本狮郎收养,某一日,磷发现了自己其实是撒旦之子的秘密,之后养父的惨死让磷下定居心走上了驱魔师的道路。
4、《网球王子》一部充满回忆感的网球燃血青春故事,我的越前龙马太帅了,大家为梦想而奋斗的样子太赞了!中国的翻拍电视剧真是毁所有,请看动漫版!
5、《来自深渊》一部偏小众的动漫,但值得一看。在每一个角落都被探索完毕的世界中,唯一残留的秘境——大洞穴“深渊”。不知道延续到何方,深不见底的巨大纵向洞穴,栖息着奇妙奇怪的生物们,以神秘的存在吸引着众人冒险,背后藏着神秘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6、《全职猎人》很喜欢的冒险类动漫啊,100多集!不多做介绍了,快去码来看看吧!
7、《虫师》虫”既不是动物,也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自然界中无处不在的力量,拥有独特的生命形态。作品讲述了虫与人类的各种故事,虽有时有点小压抑,但静下心来,发现有治愈心灵疗效,淡淡的故事里有一种静穆之美,适合一人慢慢品鉴。
8、《刀剑神域》讲述了一场以空中浮游城堡为舞台的死亡游戏,被卷入其中的玩家桐人,以完成攻略为目标,展开了一连串严酷的冒险。《刀剑神域》系列动漫热血、冒险,特别适合爱好游戏类的观众观看。
类似动漫:《记录的地平线》、《无限系统树》、《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等。
9、《元气少女缘结神》讲述了无家可归的女儿桃园奈奈生和神使巴卫的奇妙缘分。女性同胞容易被巴卫的帅气圈粉啊,我就是其中一个。
类似动漫:《妖怪旅馆营业中》
10、《K》讲述了七个“王”之间的争执与异能者的战斗传奇,画风超棒的一部动漫。
11、《食戟之灵》属于美食类动漫。小小年纪的幸平发誓要成为父亲那样的料理家。某日,父亲找到了幸平,希望他能够进入顶级的料理学校“远月学园”深造磨练,背负着父亲的期许,幸平踏上了旅程。
12、《玉子市场》适合女生看的一部动漫,里面的爱情人畜无害,就像软软甜甜的年糕一样,软糯又治愈。
13、《悠哉日常大王》搞笑、卖萌、小清新三大要素,在这里都满足你,告诉你什么是真正令人向往的生活,乡村田园生活特别治愈哦!
14、《滑头鬼之孙》说的是继承百鬼夜行总司令的少年奴良陆生在妖怪百鬼夜行的世界中劝恶惩恶的故事,男主变身妖怪后的样子竟有点迷人!
15、《你看起来很好吃》(动画电影)温馨的恐龙治愈故事,看着看着就笑了。
好看的日本动漫太多了,写不完啦!《此花绮谭》、《泥鲸之子们在沙地上歌唱》、《期待在地下城邂逅有错吗》、《境界的彼方》、《Fate/stay night》、《罪恶王冠》、《恶魔奶爸》、《魔法禁书目录》等都不错,快去看看吧!
(码字不易,请点个赞再走吧,哈哈)
曼施坦因朱可夫艾森豪威尔谁更强?
二战期间,论指挥作战,曼施坦因、朱可夫、艾森豪威尔谁更强?这个问题实际上从战后他们三人担任的职务和岗位就已经分出高低。艾森豪威尔连任两届美国总统,朱可夫战后陆续担任苏联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等职,而曼施坦因在战后获释后,除了担任西德政府的高级顾问外,还是西德陆军名誉上的参谋长。
首先,论协调谋略,艾森豪威尔当仁不让,指挥多国作战政治利益大于军事利益。在二战期间,尽管朱可夫和曼施坦因等都是天才型指挥员,但从政治上认识战争的目的性,他俩还没有艾森豪威尔看得那么清楚明白。一方面,美军加入二战,战场形势迫使美军必须要有一名具备政治和军事双重领导才能的人担任总指挥,艾森豪威尔是不二人选;另一方面,艾森豪威尔在开辟第二战场协调能力方面出类拔萃,为他当选总统赢得满分。
如果说单纯作战指挥,朱可夫和曼施坦因都能胜任和游刃有余,但论协调能力和胸怀艾森豪威尔更胜一筹。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最高兴的当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因为日本把美军拉入二战,英国可以名正言顺以同盟国的身份,要求美军优先解决英军面临的困难,其中就包括英军在北非和东南亚两个战场作战的问题。
实际上,当时在美军中麦克阿瑟的风头一度甚至都盖过艾森豪威尔,罗斯福也曾考虑过让他担任欧洲战区总司令,但权衡利弊,他选择了艾森豪威尔,因为艾森豪威尔外表看似中庸,肚子里实际上城府极深,具有天生的把控战场形势的能力。何况罗斯福决策使用先欧后亚战略,美军登陆欧洲就是要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并非去帮英军打仗。
因此,人们会发现,在开辟第二战场的问题上,在共同打击德军两线作战方面,艾森豪威尔更多的是经常与英苏共同讨论,从一定程度上讲,如果朱可夫和曼施坦因是苏德两军的战场救火队员的话,那么艾森豪威尔就是欧洲战场上总的救火队员,他的站立点和出发点都要比丘吉尔或者斯大林看得更远更具体。
其次,论指挥若定和谋划战略战役,朱可夫技高一筹,具有天才指挥天份。为什么说朱可夫在谋划战略战役方面技术高超,就是因为苏德战争中几乎所有的大战役,都有他亲自参与制订计划和指挥谋定。可以说,苏军打到柏林,没有朱可夫的指挥若定,也就没有苏军接连在几大战役的乘胜追击。
外界关于朱可夫的指挥才能褒贬不一,有的说他使用了人海战术打赢德军胜之不武,有的说他是战场救火队员,没有他指挥不了的战役。实际上,朱可夫指挥作战时,按输赢来算,还是打赢的时候多,失利的时候少,这里面让外界议论最多的就是1942年11月25日苏军展开的“火星行动”。但苏军在这场战役的失利,在斯大林眼里却是成功的,因为在9月份制订“双星计划”时,“火星行动”是作为牵制作战来规划的,既然“天王星行动”打赢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火星行动”又迫使德军中央集团军群撤出了勒热夫,莫斯科的威胁已经解除,这个后顾之忧排除比什么胜仗都重要,这才是斯大林最想看到的结果。
但是,朱可夫在政治站位上不一定有艾森豪威尔看得那么远,他仅仅是在落实苏军统帅部的作战方针上坚决和果断,所以在军事指挥上是无人能及的。比方说担任总参谋长期间明确提出放弃基辅是优先选项,可斯大林固执己见,80万苏军精锐被围歼;1942年5月12日铁木辛哥要对哈尔科夫用兵,朱可夫又明确提出苏军不具备全线反攻的条件,但斯大林仍然同意了前者方案,导致苏军52个师被歼。从这里就能看出,朱可夫在排兵布阵上是有前瞻性的,在作战指挥上他与艾森豪威尔、曼施坦因甚至和其它高级将领相比,他是最深入战场实际又是在掌握第一手对手资料后,才作出作战决策的人。
从这个层面讲,有人把朱可夫作为二战最优秀的指挥员排在第一位也无可厚非,这个是有战绩作支撑的,毕竟苏军从莫斯科战役以后,基本上每场大战役都有朱可夫亲自策划和指挥,在东线作战中苏军牵制了70%以上的德军主力,其中大部分的功劳算在朱可夫头上并不为过。
第三,曼施坦因有天才的指挥才能,却缺乏施展才能的空间。在对比朱可夫和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时,坊间议论较多的是朱可夫人多赢了曼施坦因,实际上,有些人是用有色眼睛看问题,就拿他二人指挥作战的格局和站立点上就不一样,朱可夫的地位和作用是苏军中除斯大林以外,就他说了算,曼施坦因能做到吗?
对曼施坦因的才能,要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和认识。一方面他在战略谋划和指挥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但总会受到一些未知因素干扰。人们认知曼施坦因是他在进攻西欧时制订的“镰刀计划”,实际上,如果不是德军一架飞机失事,德军统帅部生怕进攻计划泄密,“镰刀计划”可能还得不到重视,这是一次巧合。
从作战指挥上讲,曼施坦因真正依靠个人才能获得外界认可的是两场作战,一场是指挥第11集团军占领克里米亚战场封帅,但这场战役他打得并不轻松,除了时间长不说,德军还连续追加了装甲部队和古斯塔夫大炮,不然的话他是拿不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另一场就是1943年他以少胜多打赢了哈尔科夫反击战,赢得了伟大统帅的称号。
但也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曼施坦因的指挥才能,苏德战争打响后,他的第56装甲军在波罗的海三国遭遇原始森林和沼泽,在里面转了半个月的圈影响了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速度;1942年11月20日德军命令他组建顿河集团军群救援保卢斯第6集团军,冬季风暴行动的失利,可以说是他指挥生涯的最大败笔,尽管他撤出战场是为了营救A、B两个战斗群的通道安全,但作为一个战场指挥员来说,在完成任务方面他是没有尽到责任的,而在战后总结方面,他又把责任推到统帅部和保卢斯身上,这一点在坚决执行命令方面,曼施坦因与朱可夫相比是有差距的。
通过上面的分析看出,把曼施坦因、朱可夫和艾森豪威尔放在一起对比是没有可比性的,因为他们三人所处的指挥岗位和指挥体制都不同。艾森豪威尔指挥的是多国部队,协调能力和政治站位排在第一位,而朱可夫和曼施坦因都不需要考虑指挥其它军队作战的问题;朱可夫是作为苏军灵魂人物出现的,他来到前线就等于斯大林亲临一线,所以他的每一句话每个行动都代表着苏军的意志和决心,这一点曼施坦因更做不到。
而对曼施坦因来说,除了战争初期他没有得到重用以外,他的指挥才能空间还受到限制,尽管他有天才的头脑,却缺乏施展才能的条件,当他发动冬季风暴行动希望德军能给他一两个装甲师增援时,并没考虑到苏军此时正在展开“双星作战”,他的格局相对要小了许多。所以,曼施坦因指挥的作战都是赢在细枝末节的战斗,他的聪明才智也被眼前的所见所败所限制,其能力水平也就大打了折扣。
历史上有哪些有名的精神病人?
古今中外那些有名的精神疾病患者
关于天才与精神疾病患者,巴尔扎克曾经有个精辟的总结:“天才就是人类的病态,就如同珍珠是贝的病态。”
牛顿,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晚年的牛顿几乎在自我身上收集齐全了所有的精神疾病种类。不知道是不是他年轻时砸他脑袋的苹果导致的后遗症。
牛顿
梵高,看看他在精神疾病发作期间对自己做过的事吧,喝松节油,割下耳朵,频繁的折腾到生命最后一刻,他是病发期间开枪自杀的。据说他的画作《星空》就是不太正常的情况下画出来的。
梵高
纳什,上个世纪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创造了博弈论,获得1994年的诺贝尔奖,患有妄想型精神分裂,博弈论这个名字,不知道该不该负些责任。
纳什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我是从忍者神龟上知道他的,患有严重自闭症,以至于未能出席哥哥的葬礼,自闭症患者的特征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米开朗琪罗
丘吉尔,著名的剪刀手造型、鸡汤文的始作俑者,晚年也患有“黑狗”抑郁症。这个病症起名正是来源于他本人的格言:“心中的忧郁就像一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
丘吉尔
林肯,有家族遗传的精神病史,自身患有严重抑郁症,他曾经挽救了整个美国,但却无法把自己从精神疾病中挣脱出来。死于暗杀或许是一个冥冥之中的宿命,也像是一种解脱。
照片好像越狱里的 T-BAG啊
托尔斯泰,晚年罹患严重抑郁症,总是说严重严重,托翁能严重到什么程度?他不再相信一切——他人、家人、本人,从而失去了全部的信仰。
托尔斯泰
贝多芬,音乐大师也是一名躁郁型患者,时常暴怒,沉浸在酒精的自我麻醉中不可自拔,积极寻求过自杀。
贝多芬
张学良:九一八事变时的张学良是一名严重的毒品依赖者,症状十分明显。少帅早期迷恋大烟,后来为了戒除大烟瘾,又陷入了依赖吗啡的困境,时人回忆:“身上打得全是洞,后来都没有地方下针眼。”“20分钟就要注射一次吗啡,最多的时候,一天注射400支。”
张学良
高洋:北齐皇帝高洋为首的整个家族都有严重的精神分裂和狂躁症,高洋杀妃,把头扔在宴会桌上,当众肢解,骨头做成乐器,最后却予以厚葬,葬礼上哭的比谁都伤心。
高洋
刘伶:酒精深度依赖症 喝醉了还有露出的癖好
刘伶
古代中国皇帝中产生了大量职业性神经疾病患者,二十年不上朝的万历,怎么会没有自闭症?写了4万多首诗的弘历哥乾隆哥,如此之缺乏自制能力,谁的病情还能比他老人家更典型?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
石炭纪(Carboniferous)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元,距今3.58至2.98亿年前。石炭纪的学名来自拉丁语中的“carbō”(意为“煤炭”)和“ferō”(意为“携带、含有”),意思正是“含有煤炭”,煤炭是由植物变来的,证明了当时地球上生长着茂密的森林。
图注:体型巨大的节胸,图片来自网络
在石炭纪的森林中生活着巨大的陆生节肢动物,其中就包括了体长接近3米的节胸(Arthropleura),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巨型蜈蚣”。尽管样子有点像,但是节胸和蜈蚣之间的关系很远。节胸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多组亚门——倍足纲——节肋目——节胸科——节胸属;的蜈蚣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门——多组亚门——唇足纲——整形亚纲——蜈蚣目——蜈蚣科。两种动物从纲这个分类级别上就已经不同了。
图注:石炭纪的巨型节肢动物,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体型巨大的节胸,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体长3米的“巨型蜈蚣”,还有翼展达到70厘米的巨脉蜻蜓(Meganeura monyi),体长超过70厘米的普莫诺蝎(Pulmonoscorpius kirktonensis)等等。石炭纪的陆地上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巨型节肢动物(包括昆虫),是地球生命史上唯一一个虫子统治陆地的时代,因此也被称为“巨虫时代”。
石炭纪出现巨型节肢动物的秘密所在便是大气极高的含氧量。我们知道今天地球大气的含氧量为21%,但是在石炭纪时期大气的含氧量却达到了破纪录的35%。极高氧气浓度为节肢动物的大型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条件,因为包括昆虫在内的节肢动物是通过体表的微型气管直接吸收氧气进行呼吸的,所以它们的体型越大,需要的氧气会成倍增加。只有高含氧量的大气环境,才能支持大型节肢动物的生存。
图注:地球十亿年间大气含氧量的变化情况,3亿年前的石炭纪达到了最高值,图片来自网络
植物经过了泥盆纪的登陆,在石炭纪开始之后开始大发展,大片的热带雨林出现在河流、湖泊及沿海地区,其中不乏高度超过30米的鳞木。除了鳞木,陆地上的植物还有木贼目、楔叶目、石松目、科达目、真蕨类等。短时间内出现的大面积的森林制造了大量的氧气,使得大气中的含氧量陡然增加,这便是大型节肢动物出现的基础。
图注:石炭纪的雨林,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在雨林中前进的节胸,图片来自网络
那么石炭纪的“巨虫时代”是如何结束的呢?在距今3亿年前,地球的气候开始变得寒冷干燥,原来大片的热带雨林面积逐渐减小,并且碎片化。高大的林木也逐渐被低矮的种子蕨类取代,这事件被称为“石炭纪雨林崩溃事件”(Carboniferous rainforest collapse)。热带雨林的消失导致了大气含氧量逐渐下降,环境不再适合大型节肢动物的生存,因此大量的节肢动物在石炭纪末期消失,“巨虫时代”至此结束。
石炭纪之后,地球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高含氧量的时代,因此也再也没有出现过“巨虫时代”。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