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吟邓艾,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在哪里?
后世对三国时期五虎上将和卧龙凤雏的推崇极高,基本都是神话级别。 下年我就来讲一讲他们的结局吧。
黄忠公元220年病逝。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率军与夏侯渊交战,夏侯渊所率兵马都是精锐,黄忠推锋必进,劝率士卒,金鼓振天,欢声动谷,将夏侯渊斩杀于定军山。同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黄忠为后将军,赐爵关内侯。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八月,黄忠去世。有一子黄叙,英年早逝,无后。
关羽死于219年,在麦城外被孙权军队所执,不久被孙权所杀。孙权将关羽首级送给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其安葬于洛阳,同时孙权则将关羽身躯以诸侯礼安葬于当阳,即关陵,也称当阳大王冢。蜀汉在成都为关羽建衣冠冢,即是成都关羽墓,以招魂祭祀。因此民间也称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
张飞死于221年,伐吴之前被部将所杀。因为张飞敬爱君子但从不体恤士卒,刘备常常告诫张飞:“你经常鞭打健儿,但之后还让他们在你左右侍奉,这是取祸之道。”果然,张飞临出兵前,被其麾下将领张达﹑范强(演义中误写作范疆)谋杀,并将张飞的首级去投奔孙权,张飞军营都督送表给刘备,刘备听闻后不由得叹道:“噫!飞死矣。”
赵云病逝于229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公元261年),刘禅下诏说:“云昔从先帝,功绩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于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 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马超病逝于222年。蜀汉章武二年(222年),马超患了重病,上疏给刘备:“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同年十二月马超病逝,年仅47岁。
凤雏庞统死于214年,在围攻雒城时中箭身亡,年仅三十六岁。214年,刘备调诸葛亮、张飞等人带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阳。不久,刘备包围雒城(现今的德阳广汉一带)。庞统率众攻城,被飞箭射中,死去。时年三十六岁。刘备极为痛惜,一说到庞统就流泪。为表彰他的功勋,任命他的父亲为议郎,后升任谏议大夫。刘备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定其谥号为靖侯。
庞统死后,葬于落凤坡,墓地只有简单的维护,据说这是刘备为其亲选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块风水宝地,现有墓碑一块。
卧龙诸葛亮,234年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帐中。234年八月,诸葛亮果然因积劳而病倒,病情日益恶化。司马懿趁诸葛亮病重不能统军,于是亲自率军袭击蜀军后方,斩五百余人,获牲口千余头,降者六百余人。诸葛亮病重的消息传到成都,刘禅派李福去探望诸葛亮,并询问此后国家大计。诸葛亮也对各将领交代后事,要杨仪和费祎统领各军撤退。由魏延、姜维负责断后。不久,诸葛亮在军营中与世长辞。而杨仪、姜维按照诸葛亮临终的部署,秘不发丧,整顿军马从容撤退。
司马懿认为诸葛亮已死,率军追击,姜维推出雕刻成诸葛亮模样的木雕并率领大军回返,司马懿看到诸葛亮(木雕),认为诸葛亮装死引诱魏军出击,赶紧飞马撤退,奔行数里,司马懿数次问左右将领:“吾头尚在否”?众将俱回:“尚在”。司马懿不敢再追赶。于是蜀军从容退去,进入斜谷后,才讣告发丧,而此事后来也被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 司马懿听闻蜀军在斜谷发丧后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后,司马懿视察蜀军遗留的营寨,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诸葛亮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蜀军返回成都后,刘禅追谥诸葛亮为忠武侯。诸葛亮遗言命令部下将自己葬在汉中定军山,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诸葛亮曾经上表指出自己没有多余财产,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而自己穿的都是朝廷赐封,就算儿子都是自给自足,自己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果然,诸葛亮直至死时也是如此,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他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棺木能够放进去便足够,自己则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武侯墓在定军山勉县。
蜀汉各地多上书请立诸葛亮庙,蜀汉朝堂以此违背礼制不纳,于是百姓在四时的节日于道路上私祭诸葛亮。直至景耀六年(263年),在习隆、向充的建议下,刘禅在沔阳为诸葛亮立庙。
诸葛亮死后30年,司马昭派遣邓艾、钟会伐蜀。他的长子诸葛瞻和长孙诸葛尚一起在绵竹之战中战死沙场。
三国灭亡是在280年后。公元279年王浚、杜预上书司马炎伐吴,贾充、荀勖等则以“西北未定”的理由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12月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司马炎以贾充为大都督,上游王浚军、中游杜预等军、下游王浑等军共六路并进。最后于280年逼近建业,孙皓投降,孙吴灭亡,西晋成功统一天下。
所以说
三国灭亡时,五虎上将凤雏卧龙都已与世长辞。
三国中哪国人气最旺?
要说三国哪国人气最旺,当然是魏国莫属。
《三国志》中共记载人物515名,而魏国就有271名,占了一半多。
魏国名臣名将魏国的五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
八虎骑: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曹真、曹休、夏侯尚。
还有近前侍卫许褚和典韦,这些人前面回答的大神已经说得很清楚,在此不再赘述。我只想对魏国的谋臣文士进行一下补充。
曹操写《短歌行》招募天下人才,可见其对人才的重视。
曹操能识才,也能重才,建安时期的文化名人建安七子,全部归于魏国。所以曹魏人才可以说是集当时的名士于一堂。
建安七子孔融 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当时的文学家。他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因经常侮慢曹操而被杀。
陈琳 字孔璋,广陵射阳人 。东汉末年文学家。初为汉大将何进主薄,后追随袁绍、袁尚。袁尚所在邺城失守,被曹操俘获。曹操爱惜其才,署为司空军师祭酒,使与阮瑀同管记室。217年因染瘟疫而亡。
王粲 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两城镇)人,文学家。最先跟随刘表,但没有得到刘表父子的赏识。刘琮投降曹操,王粲也同归曹操门下,曹操深爱其才,加以重用,赐关内侯。随曹操南征孙权时病逝,时年四十一岁。
徐干 字伟长,北海郡剧县人。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自幼勤奋好学,博闻强识。以诗、辞赋、政论著称。代表作:《中论》《答刘桢》《玄猿赋》。其著作《中论》,对历代统治者和文学者都有很深的影响。曹操任其为 五官中郎将。公元217年染瘟疫去世,时年四十八岁。
阮瑀 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阮瑀的文章与书写能力非常出色,当时魏国的书檄文字,多为阮瑀与陈琳所拟。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阮瑀的音乐修养很高,他的儿子阮籍,孙子阮咸皆为当时名人,位列“竹林七贤”,妙于音律。明人辑有《阮元瑜集》。
应玚 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文学家。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明人辑有《应德琏集》。曹丕任命他为五官中郎将,掌管将军府文书典籍,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应玚死于瘟疫。
刘桢 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刘桢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尤为见长,在当时负有盛名,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建安二十二年 (217),因染瘟疫而亡,时年三十八。
除了建安七子,魏国还有如荀彧、程昱、贾诩、郭嘉、庞淯,华歆等一大批谋臣。在三国时代,真可以算是人才济济,英雄辈出。
建安七子和曹氏父子,代表了那个混乱时代的最高文化成就,为我国文学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蜀汉重臣蜀汉除了智谋达人诸葛亮,其他较为有名气的文臣就只有庞统、姜维和费袆。武将有张飞、关羽、黄忠、赵云,马超和马谡等。
从质量上来说,诸葛亮、张飞和关羽虽然是三国时代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但从数量上,实在没法与曹魏人才济济的景象相抗衡。蜀汉到了后期,甚至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这样人才无以为继的局面。
孙吴名士作为据守南方的吴国,因地理位置的有利形势,和另外两方势力亦敌亦友,亦恩亦仇。
孙吴有三名文武双全的名臣,就是周瑜、吕蒙和陆逊。
周瑜就不用说了,赤壁之战的主帅,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人物。
吕蒙 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吕蒙为吴国建立了无数功勋,最重要的是,他彻底击败了关羽。吕蒙之前也只是一名武将,在孙权的劝说下幡然醒悟,发愤学习,学识很快就超过了那些大儒。
吕蒙是中国古代将领勤能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和他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陆逊 字伯言,一说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一说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是政治家、军事家。在夷陵之战中大败刘备。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
陆逊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孙吴还有一位重要的谋臣,那就是鲁肃。周瑜逝世时,向孙权建议由鲁肃 代其职务,领兵四千人。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得到孙权厚赏。因吴国有鲁肃,守荆州的关羽对吴也不敢轻举妄动。
至于孙吴的武将有甘宁、丁奉和黄盖,程普和张昭。
丁奉 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省霍邱县)人。 是政治家、名将、权臣。
丁奉加入了孙家继承人的争夺,扶持吴景帝孙休即位,从而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很长一段时间,是吴国重要的大臣。
甘宁 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相敌也”。吕蒙曾说:“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陈寿在史书中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
黄盖 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为人严肃,善于训练士卒,每每征讨,他的部队皆勇猛善战。是赤壁之战的主要将领之一。官至偏将军、武陵太守。
程普 字德谋, 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今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程普在东吴诸将中年岁最长,被人们尊称为“程公”,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
张昭 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张昭善隶书,其作品无存。唐张怀瓘在《书估》中将其书法列为第三等。
结语三国风云际会,精彩纷呈。曹魏因曹操四方搜罗人才,使三国的文化尊曹魏文化为主流。在军事上,因曹操本人的军事才能及众多的谋臣良将,使其他两国无力与之抗衡。甚至在《资治通鉴》中,只以魏纪来代表三国时代的全部史实。
曹魏是三国时期名副其实的代表。
高祖提剑入咸阳全文?
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 哀哉献帝绍海宇,红轮西坠咸池傍!何进无谋中贵乱,凉州董卓居朝堂; 王允定计诛逆党,李傕郭汜兴刀枪;四方盗贼如蚁聚,六合奸雄皆鹰扬; 孙坚孙策起江左,袁绍袁术兴河梁;刘焉父子据巴蜀,刘表军旅屯荆襄; 张燕张鲁霸南郑,马腾韩遂守西凉;陶谦张绣公孙瓒,各逞雄才占一方。
曹操专权居相府,牢笼英俊用文武;威挟天子令诸侯,总领貌貅镇中土。
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作羁旅; 南阳三顾情何深,卧龙一见分寰宇;先取荆州后取川,霸业图王在天府; 呜呼三载逝升遐,白帝托孤堪痛楚!孔明六出祁山前,愿以只手将天补; 何期历数到此终,长星半夜落山坞!
姜维独凭气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劳; 钟会邓艾分兵进,汉室江山尽属曹。丕睿芳髦才及奂,司马又将天下交; 受禅台前云雾起,石头城下无波涛;陈留归命与安乐,王侯公爵从根苗。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三国杀经典服所有武将?
官方标准UI的武将牌共101张:
魏势力(27):曹操、司马懿、夏侯惇、张辽、许褚、郭嘉、甄姬、夏侯渊、徐晃、曹仁、典韦、荀彧、曹丕、张郃、邓艾、曹植、于禁、张春华、杨修、SP庞德(抬榇之悟)、SP关羽(汉寿亭侯)、SP蔡文姬(金璧之才)、SP贾诩(算无遗策)、钟会、曹彰、王异、荀攸
蜀势力(22):刘备、关羽(美髯公)、张飞、诸葛亮(迟暮的丞相)、赵云、马超(一骑当千)、黄月英、黄忠、魏延、庞统、诸葛亮(卧龙)、孟获、祝融、刘禅、姜维、法正、马谡、徐庶、SP孙尚香(梦醉良缘)、关兴&张苞、廖化、马岱
吴势力(22):孙权、甘宁、吕蒙、黄盖、周瑜、大乔、陆逊、孙尚香(弓腰姬)、孙坚、小乔、太史慈、周泰、鲁肃、孙策、张昭&张纮、凌统、吴国太、徐盛、诸葛瑾、步练师、程普、韩当
群雄势力(20):华佗、吕布、貂蝉、袁绍、颜良&文丑、董卓、贾诩(冷酷的毒士)、庞德(人马一体)、张角、于吉、左慈、蔡文姬(异乡的孤女)、陈宫、高顺、SP貂蝉、公孙瓒、袁术、马超(西凉的猛狮)、华雄、刘表
神将(10):(神)关羽、(神)吕蒙、(神)周瑜、(神)诸葛亮、(神)曹操、(神)吕布(修罗之道)、(神)赵云、(神)司马懿、(神)SP吕布×2(虎牢关)
桌游志新UI的武将牌共8张:
魏势力(1):曹仁(险不辞难)
蜀势力(2):张飞(横矛立马)、刘备(汉昭烈帝)
吴势力(2):吕蒙(国士之风)、大乔(韶光易逝)
群雄势力(3):赵云(白马先锋)、貂蝉(暗黑的傀儡师)、庞统(荆楚之高俊)
官方国战UI的武将牌共60张:
魏势力(15):曹操、司马懿、夏侯惇、张辽、许褚、郭嘉、甄姬、夏侯渊、张郃、徐晃、曹仁、典韦、荀彧、曹丕、乐进
蜀势力(15):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迟暮的丞相)、赵云、马超、黄月英、黄忠、魏延、庞统、诸葛亮(卧龙)、刘禅、孟获、祝融、甘夫人
吴势力(15):孙权、甘宁、吕蒙、黄盖、周瑜、大乔、陆逊、孙尚香、孙坚、小乔、太史慈、周泰、鲁肃、张昭&张纮、丁奉
群雄势力(15):华佗、吕布、貂蝉、袁绍、颜良&文丑、贾诩、庞德、张角、蔡文姬、马腾、孔融、纪灵、田丰、潘凤、邹氏
这是目前最全的了。
三国第一谋土是哪个?
我是梅落肩香,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一、仅论军事才能,郭嘉堪称三国第一谋士。郭嘉是曹操麾下的谋士,号称“鬼才”,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参与了曹操平定北方的多次战争,他谋划的战略战术完美到极致。算无遗漏,出奇制胜,为曹操完成北方的统一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笔者认为,郭嘉出色的军事才能,取决于他具有独特的识人之术,他犀利的目光,洞穿所有与之交锋的敌对人物。
二、郭嘉立志高远,弃袁投曹。郭嘉最初追随过袁绍,袁绍三公四世,又是全天下反董卓十八路诸侯同盟盟主,占地广大,实力雄厚,声望日隆,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因此不少人物认可并依附在他手下。郭嘉却看出,袁绍性格优柔寡断,好思不决,虽有礼贤下士之德,却无成就霸业之志。于是没多久他便离开了袁绍。
郭嘉离开袁绍,归家赋闲六年,后经荀彧举荐转入曹操麾下,臣择明主,将遇良才,两人大有相见恨晚之慨。
三、郭嘉神机妙算,从袁绍、刘备、吕布、孙策、刘表,的品性和心境,便看穿了他们的命运。1、郭嘉献计献策,除袁绍,戏二袁。曹操想攻打袁绍,又觉实力不够,郭嘉献出了“十胜十败”的策略,公必胜、绍必败。
郭嘉将双方对战的优胜利弊,分析的极为透彻条理清晰,论证有据,赢得了曹操和文臣武将们的高度评价和支持,同时也鼓舞了军中士气。
官渡之战初战告捷,显示出郭嘉非凡的智慧和才学。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不久便病死。曹操欲乘胜追击,一举歼灭袁绍的三个儿子,永绝后患。
一直主战的郭嘉却劝谏曹操停止追击,闻听此建议,曹操和将士们都大惑不解。郭嘉认为,袁绍没有明确划分遗产归属权,袁尚和袁谭必定会争夺领地归属权。
曹军不发一兵一卒,只需坐山观虎斗,任其互相残杀,便可坐收渔翁之利。果然不出郭嘉所料,曹操打败袁尚、袁谭,省去很多力气。
只可惜袁绍一族,家风不正,遗传的争名夺利窝里斗。假如兄弟携手同心,共同打天下,三国鼎立的局面还会有吗?
2、郭嘉料定,放走刘备,后患无穷。建安三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郭嘉说:“此人若放,日后定生变数,如若杀之,恐难掩天下之耳目,有损主公之声名,不如将其软禁”。
曹操听闻郭嘉所言,并不以为然。常言道自古英雄惜英雄,曹操向来偏爱人才,假如刘备不说那句“明公不见吕布事丁建阳、董太师乎”?曹操就连吕布都舍不得杀。为了笼络刘备,曹操对刘备真诚礼遇。
此间流传一段“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千古趣论。
其实刘备假意投曹,在骗取了曹操的信任之后,伺机主动请缨去截杀袁术,曹操大意应允了刘备的请求。
待到郭嘉知晓时,刘备早已带着曹操给他的装备溜之大吉了,他先夺取下邳,然后反攻曹操。
曹操后悔当初,未听信郭嘉的谏阻,郭嘉不禁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长叹道“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
就这样,雄兵在握的曹操,竟然被形同丧家之犬的刘备,戏弄了一番,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3、郭嘉良策,擒吕布。曹操发兵攻打吕布,兵至下邳,吕布倚仗天堑地利,固守不出,拉开持久战势。
半年有余,曹军将士疲惫不堪,曹操准备撤军,郭嘉言明,吕布有勇无谋,三战皆负,其锐气尽失,必定败亡。随之献出良策,水淹下邳,活捉吕布。
4、郭嘉一言断孙策生死。官渡之战时,曹操率军全力以赴对阵袁绍,孙策想趁机掠夺许州,曹操实力原本弱于袁绍,加之粮草不足, 打袁绍已经很免强了。
孙策又要来添乱,曹操顿感分身乏术,无力抽调兵力护卫许州,军中上下更是人心浮动。
在此关键时刻,《三国演义》郭嘉说:“公不足惧也,轻而无备,性急少谋,乃匹夫之勇耳,他日必死于小人之手”。
主公不必担忧,孙策在吞并江东时,树敌颇多,他忽视了此事,身处险境却不设防,他性格急躁少谋略,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
他习惯独来独往,仇家定会派刺客伏击他,他麾下纵有百万雄兵,亦是鞭长莫及,所以说,要不了多久,孙策便会遇刺身亡。
果真不久便传来消息,孙策死于刺杀,郭嘉真乃神机妙算也!
5、郭嘉断定刘备不会出兵打许昌,讥讽刘表是坐谈客耳。建安十二年,刘备准备远征乌桓,又担心刘备联合刘表袭击许昌,郭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三国志·魏书·郭嘉传》中:“表,坐谈客耳,自知才不足以御备,重任之则恐不能制,轻任之则备不为用,虽虚国远征,公无优矣!”
郭嘉说:“主公尽管放心出征,刘表是个坐谈政客,政治能力与刘备相差甚远,为了不让刘备的声望超过自己,他定会想办法打压刘备,刘备想让他发兵攻打许昌,怎么可能呢?”
郭嘉又结合当时形势,制定了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曹操听了郭嘉详尽的解析后,表示非常赞赏,于是协同郭嘉出征乌桓,曹操万万没想到,此一去,打赢了胜仗,却痛失爱臣。
建安十二年,郭嘉病死于征乌桓凯旋归来的途中,年仅38岁。
后曹操上表朝廷,称赞郭嘉:“平定天下,谋功为高”,追赠封邑,全面肯定了郭嘉一生所创建的丰功伟绩。
如果郭嘉在世,曹操还会向东吴发起赤壁之战吗?
总结,在三国众多的谋士中,不缺乏善于识人的,但无人能像郭嘉一样,凭着超强的识人之术,谋划出完美的战略战术,运用到所有战争中,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郭嘉奇绝高超的军事才能超越所有的三国谋事,“三国第一谋士”的桂冠非郭嘉莫属。他是中国历史灿若繁星的谋士中,最为闪耀的那一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